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
“彦小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
一、题目
《陋室铭》加点字解释卷A卷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
8、孔子云( )
9、何陋之有( )
《陋室铭》句子翻译测试卷(A卷)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阅读理解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_。“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本文中的“____”、“____”、“_____”等字就属同韵。
2、本文先以“山”、“水”喻_______,以“仙”、“龙”喻________,运用类比手法点明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对居室周围环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揭示了“德馨”的内涵,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和对___________的厌弃。
4、作者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雅情趣,与开头的__________遥相呼应。
5、本文作者采用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自己的高尚节操。
《陋室铭》加点字解释卷A卷答案
1、有仙则名( 出名、著名 )
2、有龙则灵( 灵异 )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 ( 只是 )(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上 ) ( 映入 )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弹 ) ( 朴素、不加装饰 )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泛指音乐 ) ( 官府的公文) ( 使……劳累 )(身体)
8、孔子云( 说 )
9、何陋之有( 疑问代词,什么 )( 简陋 )
《陋室铭》句子翻译测试卷(A卷)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名声远播。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灵异。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青苔的痕迹长上台阶,苍翠碧绿;草色映入门帘,一片青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可以弹弹素琴,看看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管弦演奏的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身心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二、答案
《陋室铭》阅读理解卷答案
1、《陋室铭》的作者是_唐__朝的__刘禹锡____。“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本文中的“_名__”、“_灵__”、“_馨_”等字就属同韵。
2、本文先以“山”、“水”喻_陋室___,以“仙”、“龙”喻__室主__,运用类比手法点明主旨:“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
3、本文通过对居室周围环境和_来往客人__、_陋室主人日常生活__的描写,揭示了“德馨”的内涵,表现了作者_安贫乐道___的生活情趣和对_世俗生活 的厌弃。
4、作者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_以君子自居,安贫乐道___的高雅情趣,与开头的_惟吾德馨_遥相呼应。
5、本文作者采用_托物言志(借物抒情)_的写作手法,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自己的高尚节操。
篇2: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陋室铭》
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陋室铭》
《陋室铭》加点字解释卷A卷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 )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 )( )
8、孔子云( )
9、何陋之有( )( )
《陋室铭》句子翻译测试卷(A卷)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阅读理解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_。“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本文中的“____”、“____”、“_____”等字就属同韵。
2、本文先以“山”、“水”喻_______,以“仙”、“龙”喻________,运用类比手法点明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对居室周围环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揭示了“德馨”的内涵,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和对___________的厌弃。
4、作者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雅情趣,与开头的__________遥相呼应。
5、本文作者采用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自己的高尚节操。
篇3: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 (济宁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o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1.答案:D
评分:共3分。答对得3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 ,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 是因为他相信 ▲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6分)
3.答案: 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评分:共6分。每问3分。填空1分,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
二、愚公移山
(2014达州市)(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23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 D 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二)(15分)
1.(2分)(1)将近(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篇4: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因因然莫相知①。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①攫:jué夺取。
②羞:同”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 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 ④直:通”值”。 ⑤ 哂:shěn,讥笑。
⑥戟手:戟,jǐ。戟手,即”叉手”。
1. 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已 索 予 甚于
2.下列句子句式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 不知为尔物也。 B. 我若富贵当尔偿。C. 世人好利甚于我。 D. 何哂之有?
3.选出括号里字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
A. (若)皆若己所固有 我若富贵当尔偿B. (之)遇物即攫之 旁有哂之者
C. (于)世人好利甚于我 岂不又贤于彼哉D. (固)皆若己所固有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 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六十三)黔之驴(11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因因然莫相知①。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②,荡倚冲冒③,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④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①因因然莫相知:小心谨慎地,不知道是什么东西。②狎:戏弄。 ③荡倚冲冒:冲撞冒犯。④跳踉大口阚:跳起来,大声吼叫。
1.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⑴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
⑵驴不胜怒,蹄之。⑶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选出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以)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然)因因然莫相知 然往来视之
C.(益)益习其声 稍近益狎D.(且)以为且噬己也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3.以上故事即是成语 的由来,现在用来比喻 。
4.文中的”黔”是贵州的简称,南京和上海的简称分别是 、 。
(六十四)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
6.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B.齐人固善盗乎? (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C.圣人非所与熙也。 (陈述语气,相当于”吧”)D.寡人反取病焉。(感叹语气,相当于”啦”)
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8.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驳斥,使楚王陷于尴尬境地。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D.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六十五)不 计 人
过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注释] 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事。
⑤量:度量(肚量),气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①不喜计人过 ( ) 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③是小子亦参政耶( )
④同列犹不能平( )⑤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对应连接起来。(2分)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A.同列②蒙正遂止之 B.朝士姓名③不问之何损 C.吕蒙正
3.翻译:时人皆服其量。(2分)译文:
4.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3分,有创意加1分)
(六十六)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六十七)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
篇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冈市)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
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C.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1. A
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2. D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3.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
(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
5.【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5.【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
【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三)(2014沈阳市)阅读选文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帝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②,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
(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ch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诃语。(2分)
(1)期年之后 (2)众功皆兴
1.(1)满一年
(2)兴办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仁如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就之如日 停数日(《桃花源记》)
C.以亲九族 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D.乃命羲、和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2.A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译文:
3.(1)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2)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4.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4分)
齐威王:
尧 帝:
5.(1)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2)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参考译文】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篇6: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之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选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去: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
欲: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_____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提示]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参考答案
1.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
2.(1)代老妪(2)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
篇7: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练习及答案参考:桃花源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练习及答案参考: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考点梳理】
常识: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派的鼻祖
主旨:通过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和平、宁静、幸福、美好)的憧憬。
【桃花源记试题练习】
复习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作者: ,朝代: ,诗人, 家。本文选自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等。
2.朗读给同学听听,注意语音、停顿、情感。
3.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
4.解释下列句子中“志”的意思:
(1)处之志之
(2)寻向所志
5.解释加点词意思。
(1)阡陌交通 交通: 。
(2)无论魏晋 无论: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 绝境:
(4)芳草鲜美 鲜美:
(5)欲穷其林 穷:
(6)具答之 具:
(7)悉如外人 悉:
(8)咸来问讯 咸:
(9)黄发垂髫
(10)并怡然自乐 并:
6.用课文原句(默写)回答问题。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3)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4)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5)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7.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 :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8.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答:
⊙发展空间
发现自己
①歌德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直到40岁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清醒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②的确,发现自己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发现自己,用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标准,掺杂了大量主观的、情感的、个性化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公允,其正确性也因此打了折扣。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④发现自己需要勇气。人生所占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力的使用都是单向的,一旦投放就不会再生。因此,我们要敢于放弃,善于取舍。对于经过实践检验无法通行的道路,我们不能坚持错误不知悔改,而要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坦然地从头再来。切莫不识时务,乱闯硬千,最终头破血流,两手空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1)第②自然段是属于什么论据?在全文的论述中主要有什么作用?
答:
(2)第③自然段是属于什么论据?有何作用?“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一句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答:
3.传统观点认为,成就事业时要“矢志不移”,“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而本文却提倡要善于“发现自己”,“敢于放弃,善于取舍”,不断矫正进取的目标。对此,你的观点如何?请说出你自己独到的思考。
答:
⊙博闻广知
常德桃花源
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境内,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要居衡山、君山、岳麓山、张家界、猛洞河诸风景名胜中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以吞洞庭湖色,纳湘西灵秀,沐五溪奇照,揽武陵风光。集山川胜状和诗情画意于一体,熔寓言典故与乡风民俗于一炉。
桃花源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157.55平方公里面积,其中“世外桃源”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96.9平方公里,主体景区包括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岭。,风景资源16类。其中山峦、岩体、水体、河洲、洞穴、峡谷、天象、生物景观8类;标准景点95个,内部景界分布丘峦脊岭35条,峡谷19条,溪涧18条,水库池塘72口,涌泉32穴。总之,人文景观古老神秘,自然景观丰多彩,内部景界幽奥秀美,外部景界雄浑壮阔。
桃花源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益。千百年来,桃花源咸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都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
1990年以来,桃花源开始了规模宏大的修复开发高潮。修复开发后的桃花源 ,有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洞天福地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四大景区近百个景点。每年一届的桃花源游园会,是湖南省“三节两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桃花源”知多少
自从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问世以后,桃花源已被约定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一千多年中,尽管问津者不少,但这个神秘的世外桃源在何处一直是个谜。从唐朝开始,就有人说它在桃源县的西部不远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人说它在江西,九十年代,有人依据更玄虚的文学“移情”理论,说它在安徽、在云南、在贵州、在四川,以至到大西北去了。(谭必友:《凤凰古桃花源史话?序》)
参考答案
12 桃花源记
⊙收获平台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
2.略。
3.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4.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4)、芳草鲜美 鲜美:鲜艳美丽
5.一词多义 志(1)处之志之 (作标记)(2)寻向所志 (标记,)
6.重点词语解释 穷:穷尽 具:详尽悉:全部、完全。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都。
7.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8.默写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5)、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成语:(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4)落英缤纷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发展空间
1.发现自己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意思对即可)
2.(1)是属于道理论据,其作用是总结上文,揭示原因。为下文“如何发现自己”作铺垫,并与下文道理论据 相结合,论证更有力,更有说服力。 (2)是属于事实论据,用事例论证了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道路的。不能删去。事实论据由个别到整体,事实论据更全面,论证更有力。
3.例:这两种观点不矛盾,对正确的方向要矢志不移,但不适宜自己时也要敢于放弃。
⊙博闻广知
1.(1)病句:能节约电费将近65%以上,把“将近”或“以上”去掉(2)因“下台”有被撤消职位的意思,主持人让表彰的科技人员上台可理解为科技人员代替牛厂长的位置,所以牛厂长不自在
2.讽刺当今社会里,一些人只顾着追求物质利益,在物质追求中慢慢丧失了自己,忽视了人格的重要。
3.①比喻,夸张 ②(略)
【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