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70个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70个词类活用

2024-01-31 07:55: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东田蔡蔡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70个词类活用,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70个词类活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70个词类活用

篇1: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70个词类活用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70个词类活用

1.天雨墙坏(名作动,下雨)

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说出)

②名之者谁(名作动,取名字)

③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有名气)

3.妇抚儿乳(名作动,喂奶)

4.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

5.狼不敢前(名作动,上前)

6.处处志之(名作动,作记号)

7.不蔓不枝(名作动,长藤蔓)(名作动,长枝节)

8.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

9.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

10.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名作动,煮茶)

11.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

12.故自号曰醉翁(名作动,取别号)

1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名作动,编次)

14.陈胜王(名作动,称王)

15.天下缟素(名作动,穿丧服)

16.因屏人曰(名作动,命人退避)

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名作动,入侵)

18.一鼓作气(名作动,击鼓)

19.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

20.琴瑟友之(名作动,亲近)

B.14个名词作状语

21.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

22.北饮大泽(名作状,向北)

23.其一犬坐于前(名作状,像狗一样)

24.道渴而死(名作状,在道路上)

25.石青糁之(名作状,用石青)

26.箬篷覆之(名作状,用箬篷)

27.手自笔录(名作状,用笔)

28.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

29.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

30.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牙一样)

31.山行六七里(名作状,在山中)

3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作状,用簸箕)

3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作状,象鸟张开翅膀)

34.日光下澈(名作状,向下)

C.8个形容词用作动词

35.家富良马(形作动,拥有很多)

36.欲穷其林(形作动,走完)

37.互相轩邈(形作动,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

38.请广于君(形作动,扩大)

39.以光先帝遗德(形作动,发扬光大)

40.恢弘志士之气(形作动,发扬光大)

41.亲贤臣,远小人(形作动,疏远)

42.轻寡人与(形作动,轻视)

D.10个意动用法

43.其家甚智其子(以……为聪明)

44.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45.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对待)

46.父利其然也(把……看作有利可图)

47.渔人甚异之(对……感到奇怪)

48.不独子其子(把……当作自己的子女)

49.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50.固以怪之矣(对……感到奇怪)

51.心乐之(对……感到快乐)

5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

E.8个形容词用作名词

53.借旁近与之(形作名,附近的人、邻居)

54.温故而知新(形作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55.选贤与能(形作名,有德之人;有才之人)

56.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作名,老年人;中年人;儿童)

57.此皆良实(形作名,善良忠实的人)

58.优劣得所(形作名,好的差的)

59.攘除奸凶(形作名,奸险凶恶的人)

60.造化钟神秀(形作名,神奇秀丽的景色)

F.10个使动用法

61.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62.如鸣珮环(使……发声)

63.凄神寒骨(使……凄凉)

64.忿恚尉,令辱之(使……恼怒)

6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66.钟鼓乐之(使……快乐)

67.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

68.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69.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强)

7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坚固)

篇2: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天雨墙坏(雨,下雨)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愿为市鞍马(市,买)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二)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7)

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46)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

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

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9、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用网捕)

1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11、箪食壶浆(用箪,用壶)

12、乃丹书帛(用朱砂)

篇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词类活用

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例如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

(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意动用法)

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例如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例如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

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例如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

(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

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例如

(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3)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如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7、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例如

(1)邑人奇之(《伤仲永》)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篇4: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基础知识整理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亡,使……灭亡 。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

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

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

王,使……做大王。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

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尊,使……尊贵。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

耻,使……受耻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

辱,使……受辱。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

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

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

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名词用作动词

除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例:

1、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践灭吴》)

女,嫁女。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

军,驻扎。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

鄙,把……当作边邑。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

盟,结盟。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衣,穿。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衣,穿;王,称王。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襟,连带。带,环绕。

9、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师,学习。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师,学习。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礼,礼遇。

1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游褒禅山记》)

舍,盖屋。

1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

名,命名。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名,说出。

15、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

王,称王。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

衣,穿。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

衣,穿。

18、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

舍,安排住宿。

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廉颇蔺相如传》)

衣,穿。

2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传》)

嘻,发出嘻的声音。

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传》)

刃,杀。

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

祖,效法。

2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看。

24、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

函,用盒子装。

2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焦土,成为焦土。

2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

下,攻下;东,向东。

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

前,上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

庙,在庙堂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上,向上;下,向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廷,在朝廷上。

(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用席子。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

间,从小路。

(三)、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像云一样。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像翅膀一样。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

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好,喜欢。

2、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

明,照明。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老,尊敬;幼,爱护。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

严,尊重。

5、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短,揭短。

形容词做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

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

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

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惑,困惑。

篇5: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

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篇6: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1.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 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 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 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 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篇7:语文文言文动词词类活用解析

语文文言文动词词类活用精选解析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课文《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季氏》)

3、李牧连却之 (课文宋苏洵《六国论》)

4、外连衡而斗诸侯 (西汉贾谊《新书过秦论》)

5、既来之,则安之 (课文《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季氏》)

从以上下划线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动词,并且它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虽然如此,它也会活用,这一点和名词不一样。这种活用,变为使宾语怎样,成了动词的使动用法。概言之,动词处在它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也会活用。活用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2) 动词的为动用法

1、等死,死国可乎 (课文《陈涉世家》出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伏清白以死直兮 (课文战国屈原《离骚》)

3、夫人将启之 (《左传隐公元年》)

4、巳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 (课文《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从以上下划线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动词,并且它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虽然如此,它也会活用,这一点和名词不一样。这种活用,变为为宾语怎样,成了动词的为动用法。概言之,动词处在它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也会活用。活用二:动词的为动用法。

(3) 动词活用为名词

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课文《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

2、追亡逐北 (西汉贾谊《新书过秦论》)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4、住近湓江地低湿 (课文唐白居易《琵琶行》)

5、贾家庄凡为巡徼所陵迫死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动词活用的公式,如下所示:

主+状+谓+宾

动词不管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还是不该处的位置它都能活用,动词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必定活用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有两种情况:动词的为动用法和动词的使动用法。

篇8: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尊,使……尊贵。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

耻,使……受耻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70个词类活用】相关文章:

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词类活用

2.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

3.初中1-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

4.兰亭集序词类活用解析

5.词类活用的类型

6.专家解析中考语文励志文言文词类

7.高考常考语文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例题精讲

8.高三语文复习词类活用 教案教学设计

9.《陋室铭》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

10.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

下载word文档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70个词类活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