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资料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资料

2023-04-19 08:10: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蒙奇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资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资料

篇1: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资料

三 峡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理由一:水流急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二: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篇2: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资料

陋室铭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0、有仙则名 名: 有名(出名、闻名)

11、无丝竹之乱耳 乱:干扰(扰乱、使……乱)

二、理解性默写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三、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篇3: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资料

爱莲说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二、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篇4:中考语文文言文《爱莲说》专项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爱莲说》专项复习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16、蕃():多。

17、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18、染:沾染(污秽)。

19、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2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1、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22、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23、焉:助词。

24、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26、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7、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8、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9、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0、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文后练习:

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附加练习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古人实例,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孔子的话回应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主旨并含蓄作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3.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答:

篇5:人教版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练习题

一、曹刿论战

(七)(·黄石)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完成第29~33题。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30.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3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答: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

32.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从人物性格特点何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进行分析。

曹刿: 唐雎:

篇6:人教版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练习题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八)(2012·盐城)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魏文侯从谏》,完成第33~36题。

【甲】(见教材原文)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33.解释选文中加粗的字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面刺寡人之过者 ( )

(3)不以封君之弟 (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3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

(1)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文 侯 问 于 群 臣(曰)

3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答:

36.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3)规劝结果: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资料】相关文章:

1.中考语文《三峡》文言文复习

2.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词类活用

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曹刿论战》

5.中考文言文复习之桃花源记

6.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郑玄对应劭

7.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

8.中考语文复习技巧

9.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10.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下载word文档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