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阅读答案
“along66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阅读答案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
(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4)余俟到京作书去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分)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3分)
篇2: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阅读题及答案
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
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
②区区:自称的谦词。
③潜:藏。
④开廓:开阔,扩大。
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篇3: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阅读题及答案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
(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4)余俟到京作书去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分)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3分)
篇4: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阅读题及答案
14.间以王向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15、向西行进 (2)遗憾 (3)稍微 (4)等待,等到
16.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
17.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18.一方面写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的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篇5: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的阅读训练及答案
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的阅读训练及答案
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
(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4)余俟到京作书去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分)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3分)
参考答案
14.间以王向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15、向西行进 (2)遗憾 (3)稍微 (4)等待,等到
16.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
17.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18.一方面写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的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篇6:与王介甫第一书的文言文翻译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
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
②区区:自称的谦词。
③潜:藏。
④开廓:开阔,扩大。
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译文:
曾巩说:最近托付彦弼、黄九各自带信给您,应当收到了.
我到金陵之后,从宣化(州)渡过长江来到滁州,拜见欧阳先生,住了将近二十天.现从泗水逆流而上,与舟船侍从再向西走.
欧公全部看了您的文章,喜爱、感叹、朗读、抄写,他的劳苦说不完.我又抽空把王回、王向的文章给他看,欧公也写信来,说这两人的文章叫人惊叹,世上没有看到过.可能古代的学者有这样文章,然而气势和才华不足以感动人.
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让它辉煌一下,我们可要感到羞耻啊!他重视这些文章到这种地步.
又曾经编《文林》,全部是现代人的'佳作.王回、王向的文章和您的文章,多半已经编入了.到滁州与欧公关于人事的议论很多,遗憾没有能跟您一起评论,那遗憾没有办法估量,即使欧公也是这样想.欧公很想见您一面,能作来一次的打算不能? 心中的事很多,不见面不可以说.
我这次的行程,到春天才可能到京城.那时望您来信使我安心,我的病还跟黄九见我时一样,不知究竟会怎么样.我心中有要跟您讨论的事,想来即使没有相见,您的心藏着的想法,有跟我相同的地方.欧公更想您把文章稍稍扩展一些,不要用生造的词语和依样仿效前人的写法,请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欧阳公说:孟子、韩愈的文章虽然高妙,但不必像他们那样写,取其自然罢了.余下的事,等到京城后写信告你.言不尽意,暂时停笔.曾巩两次拜谢.
篇7:曾巩《王平甫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平甫文集序
曾巩
王平甫既没,其家集其遗文为百卷,属予序。平甫自少已杰然以材高见于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传诵之。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至晚愈笃,博览强记,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矣。自周衰,先王之遗文既丧。汉兴,文学犹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尽矣。至唐,久之而能言之士始几于汉,及其衰,而遂泯泯矣。宋受命百有余年,天下文章复侔于汉唐之盛。盖自周衰至今千有余岁,斯文滨于磨灭,能自拔起以追于古者,此三世而已。
各于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于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
平甫之文能特见于世者也。世皆谓平甫之诗宜为乐歌,荐之郊庙;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然推其实,千岁之日不为不多,焦心思于翰墨之间者不为不众,在富贵之位者,未尝一日而无其人,彼皆湮没而无传,或播其丑于后。平甫乃躬难得之姿,负特见之能,自立于不朽,虽不得其志,然其文之可贵,人亦莫得而掩也。则平甫之求于内,亦奚憾乎!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或长于诗不必有文,平甫独兼得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故诗尤多也。
平甫居家孝友,为人质直简易,遇人豁然推腹心,不为毫发疑碍。与人交,于恩意尤笃也。其死之日,天下识与不识,皆闻而哀之。其州里、世次、历官、行事,将有待于识平甫之葬者,故不著于此云。元丰元年。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
篇8:曾巩《王平甫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 敏:聪慧
B.天下文章复侔于汉唐之盛 侔:相等
C.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 一:全、都
D.与人交,于恩意尤笃也 笃:深厚
解析:
A(敏:勤勉、努力。)
7.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其人之难得如此
B.荐之郊庙
C.然其文之可贵
D.则平甫之求于内
解析:
B(代词。其他三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汉兴,文学犹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尽矣。
汉朝兴盛的时候,文学还是接近古风的,等到汉朝衰败时,文学也衰落尽了。
评分建议:“近”、“及”、“陵夷”,语句通顺,各1分。
⑵平甫居家孝友,为人质直简易,遇人豁然推腹心,不为毫发疑碍。
王平甫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性格朴实坦率,通达和气,对待人光明磊落(胸襟开朗),推心置腹,不因为细小的事情引发猜疑而产生隔阂。
评分建议:“遇”、“豁然”、“毫发”,语句通顺,各1分。
9.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王平甫的作品能够在当世突显的原因。(4分)
①写作发乎内心(抒发真情实感);②诗文皆工。
【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