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3-07-12 08:37:0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熙宁元年春天,我同年考中进士的好友赵郡的苏轼从蜀地寄了一封信到京城,告诉我说:“我的祖父品行甚高,却不能为世所用,所以不能在天下显露自己的才能。然而古人也不一定都能显露自己的才华,最终却有人能流传于后世,因为有人传扬彰明他的缘故。所以,我的先辈曾经记录了他的事情,希望后辈子孙为他写铭,而不幸不能实现他的愿望。我怎么敢不做这件事情呢!你一定要替我写墓志铭啊!”我因此记下他所说的话:

苏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他的祖辈是赵郡的栾城人。曾祖父釿,祖父祐,父亲杲,三代人都没有做官,他们的品行道义却闻名乡里。祐出生于唐朝末年,死于后周显德年间,曾经因为事情到成都,遇到一个道士认为他与众不同,屏退周围的人私下对他说:“我的法术能变化百物,将把它传授给你。”祐推辞不接受。道士笑着说:“这个人果真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杲起初因为乐善好施出名。苏序读书力求知晓书中大意,做诗力求表达自己的志向罢了,写的诗有一千多篇。他为人豁达自信,坚持谦虚,轻视财物好施舍,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毫不懈怠。年成不好,就卖掉天地来就救济乡邻,等到庄稼成熟,人们想要偿还粮食,他也推辞不接受,因此导致家业多次破败,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然而未曾后悔,并且更加的喜好施舍。他对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有人欺负并且侮辱他,他也不改变脸色,人不能揣测他的.心理。蜀地从五代混乱时起,求学的人减少,又安于在乡里生活,都不愿意出来做官。苏序只教育他的儿子苏涣接受学习,用来培养造就他的方法很是完备。等到苏涣因为考中进士被任用,蜀地人以他为荣,他们的想法才开始改变,都乐意接受教育。在这之后,眉州求学的人达到一千余人,大概是从苏家开始的。苏序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序也不强求他的儿子。对别人说:“这不是一个会让人担心他不学习的人。”不久苏洵果然发奋努力学习,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凭借文学闻名天下,被求学的人所推崇。苏序虽然不被当世任用,却在家乡出名,被家乡的人如此称颂,这是不能不流传的。苏序当初因为儿子的恩泽担任大理评事,后来多次受封任尚书职员外郎,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

篇2: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曾巩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余为之记其说曰:

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曾大父钅斤,大父?,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祜辞不愿。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而杲始以好施显名。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五,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页是 (3分)

A.故不能自见于天下 见:显露

B.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 疏:注解

C.屏人谓曰 屏:使退避

D.为学者所宗 宗:推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不为世用 不足为外人道也

B.子其为我铭之 其皆出于此乎

C.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D.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8.根据文本,从不同角度概括说明苏序是怎样的人。(3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4分)

(2)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3分)

(3)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3分)

篇3:《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

6.B(疏:整理、记录)

7.C(A.被/对B.可要/大概C.都表示转折D.因为/把)

8.①乐善好施②重视教育③待人谦和④达观自信(共3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9.(1)他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共4分。“疏密”“与”“疑碍”及语意通顺各1分)

(2)唯独苏君让他的'孩子接受教育,用来培养造就儿子的方法非常完备。(共3分。“成就”“甚备”及语意通顺各1分)

(3)苏君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君也不强求他的儿子。(共3分。“季子”“强”及语意通顺各1分)

篇4:《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页是(3分)

A.故不能自见于天下见:显露

B.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疏:注解

C.屏人谓曰屏:使退避

D.为学者所宗宗:推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不为世用不足为外人道也

B.子其为我铭之其皆出于此乎

C.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D.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8.根据文本,从不同角度概括说明苏序是怎样的人。(3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4分)

(2)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3分)

(3)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3分)

篇5:《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

曾巩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余为之记其说曰:

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曾大父钅斤,大父?,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祜辞不愿。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而杲始以好施显名。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五,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

篇6: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原文及参考译文

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原文及参考译文

原文: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余为之记其说曰:

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曾大父钅斤,大父蹋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躺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祜辞不愿。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而杲始以好施显名。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五,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页是 (3分)

A.故不能自见于天下

见:显露

B.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

疏:注解

C.屏人谓曰

屏:使退避

D.为学者所宗

宗:推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不为世用

不足为外人道也

B.子其为我铭之

其皆出于此乎

C.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D.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8.根据文本,从不同角度概括说明苏序是怎样的人。(3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4分)

(2)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3分)

(3)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3分)

参考答案

6. B(疏:整理、记录)

7. C(A.被/对

B.可要/大概

C.都表示转折

D.因为/把)

8. ①乐善好施

②重视教育

③待人谦和

④达观自信(共3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9. (1)他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共4分。“疏密”“与”“疑碍”及语意通顺各1分)

(2)唯独苏君让他的孩子接受教育,用来培养造就儿子的方法非常完备。(共3分。“成就”“甚备”及语意通顺各1分)

(3)苏君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君也不强求他的儿子。(共3分。“季子”“强”及语意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

熙宁元年春天,我同年考中进士的好友赵郡的苏轼从蜀地寄了一封信到京城,告诉我说:“我的祖父品行甚高,却不能为世所用,所以不能在天下显露自己的`才能。然而古人也不一定都能显露自己的才华,最终却有人能流传于后世,因为有人传扬彰明他的缘故。所以,我的先辈曾经记录了他的事情,希望后辈子孙为他写铭,而不幸不能实现他的愿望。我怎么敢不做这件事情呢!你一定要替我写墓志铭啊!”我因此记下他所说的话:

苏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他的祖辈是赵郡的栾城人。曾祖父釿,祖父祐,父亲杲,三代人都没有做官,他们的品行道义却闻名乡里。祐出生于唐朝末年,死于后周显德年间,曾经因为事情到成都,遇到一个道士认为他与众不同,屏退周围的人私下对他说:“我的法术能变化百物,将把它传授给你。”祐推辞不接受。道士笑着说:“这个人果真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杲起初因为乐善好施出名。苏序读书力求知晓书中大意,做诗力求表达自己的志向罢了,写的诗有一千多篇。他为人豁达自信,坚持谦虚,轻视财物好施舍,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毫不懈怠。年成不好,就卖掉天地来就救济乡邻,等到庄稼成熟,人们想要偿还粮食,他也推辞不接受,因此导致家业多次破败,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然而未曾后悔,并且更加的喜好施舍。他对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有人欺负并且侮辱他,他也不改变脸色,人不能揣测他的心理。蜀地从五代混乱时起,求学的人减少,又安于在乡里生活,都不愿意出来做官。苏序只教育他的儿子苏涣接受学习,用来培养造就他的方法很是完备。等到苏涣因为考中进士被任用,蜀地人以他为荣,他们的想法才开始改变,都乐意接受教育。在这之后,眉州求学的人达到一千余人,大概是从苏家开始的。苏序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序也不强求他的儿子。对别人说:“这不是一个会让人担心他不学习的人。”不久苏洵果然发奋努力学习,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凭借文学闻名天下,被求学的人所推崇。苏序虽然不被当世任用,却在家乡出名,被家乡的人如此称颂,这是不能不流传的。苏序当初因为儿子的恩泽担任大理评事,后来多次受封任尚书职员外郎,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

篇7: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答案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答案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余为之记其说曰:

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曾大父钅斤,大父?,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祜辞不愿。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而杲始以好施显名。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五,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

阅读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页是(3分)

A.故不能自见于天下见:显露

B.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疏:注解

C.屏人谓曰屏:使退避

D.为学者所宗宗:推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不为世用不足为外人道也

B.子其为我铭之其皆出于此乎

C.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D.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3.根据文本,从不同角度概括说明苏序是怎样的人。(3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4分)

(2)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3分)

(3)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3分)

阅读答案

1.B(疏:整理、记录)

2.C(A.被/对B.可要/大概C.都表示转折D.因为/把)

3.①乐善好施②重视教育③待人谦和④达观自信(共3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4.(1)他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共4分。“疏密”“与”“疑碍”及语意通顺各1分)

(2)唯独苏君让他的'孩子接受教育,用来培养造就儿子的方法非常完备。(共3分。“成就”“甚备”及语意通顺各1分)

(3)苏君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君也不强求他的儿子。(共3分。“季子”“强”及语意通顺各1分)

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阅读理解常考修辞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篇8:曾巩《张久中墓志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曾巩

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庆历三年来自曲江,入太学。当是时,天子方诏学官岁献士二人,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会学散,不报。于是时,予盖未尝识君也。后二年,过予之所居临川,始识之。

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而君所尤称者,广汉张贲,以为年少可进以学者,莆阳陈惇。盖君之学多贲发之,而于惇以师友自处也。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其语曰:“士生于今,势不足以持世,而游于其间,当如此也。”于临川,出其文章,因与予言古今治乱是非之理,至于为心持身得失之际,于其义,余不能损益也。后二年死于兴国军,某月某日也。

明年,其弟来江南,以力之不能,将独负君之骨以归。是时陈惇方以进士得出身,约君之弟曰:“吾忍不全归吾友邪,明年吾得补为吏,力能以君之丧归。”其弟乃止。

君年若干。祖某,考某。君幼孤,养于兄嫂,尝曰:“嫂之于吾犹母也,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然卒亦无也。君固难交,然不易其好。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惇以某年某月某日归君之丧葬地,而属予铭。其辞曰:

呜呼久中,不如其志。孔孟以然,何独于子?生而不大,天固为之。其长在人,于此观之。

(选自《元丰类稿》)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学散,不报 报:批复

B、余不能损益也 损:损害

C、约君之弟曰 约:阻止

D、而属予铭 属:嘱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B、不病以其所不为 其皆出于此乎

C、君幼孤,养于兄嫂 虎兕出于柙

D、生而不大,天固为之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

(2)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

9、文中哪些内容从侧面表现了张久中交友有道?请用自己的话概述。(4分)

篇9:曾巩《张久中墓志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6、B(损,减少)

7、D

(D转折连词,但是

A代词,他;助词,的

B代词,他;副词,表揣测,恐怕

C介词,被;从 )

8(1)至于他跟一般人交往,尤其温和而庄端,不随便与他们谈论。(4分)

(2)能够用对待婆婆的礼节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的妻子了。(4分)

9、他的友人都敬畏他的严正,喜爱他的坦诚;他死后,友人陈惇出力为他归葬;作者为他作铭。

补充细则:按照参考答案赋分,第一点如答成“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游”亦可。

【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1.曾巩《戚元鲁墓志铭》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2.《曾巩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3.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4.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的阅读题及答案

5.曾巩《邪正辨》阅读答案及翻译

6.曾巩《徐孺子祠堂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7.曾巩《饮归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8.曾巩《赠张济》

9.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0.《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