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

2023-03-20 07:56: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派大星有猛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

篇1: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周美传(节选)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 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 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 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 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 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退。迁文思使,徙知 保安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①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注:①族帐:我国少数民族聚族而居所设的帐幕,也指部族。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间走归京师间:中间

B.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寇:占领

C.其众数万薄金明薄:以……为簿,轻视

D.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引:退却

5.下面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 )(3分)

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 ②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 ③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④益张旗帜,四面大噪⑤遂募兵筑万安城。⑥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

A.③④⑥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周美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家人,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经常让他在宫中护卫自己。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C.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

D.周美对部下很好,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7.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3分)

(2)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分)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分)

阅读答案

4、D. A、间:从小路B、寇:侵犯C、薄:接近。

5、A.①作战勇敢②担任职务⑤战争结果

6、B.在元昊反叛时受举荐。

7(1)我愿意借助(带领)几个骑兵把契丹将领俘虏送到皇帝面前,皇帝认为他很勇敢,常让他在宫中负责保卫工作。(假:借助,凭借。1分。壮:以……为壮、为勇敢。1分。通顺1分。)

(2)金明正处在边疆要道,是我们的屏障,现在不赶快修缮好,我们又将要失掉它。金明正处在边疆要道,是我们的屏障,现在不赶快修缮好,我们又将要失掉它。(当:正处在。蔽:屏障。亟:赶快;马上。各1分。)

(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谨:认真从事;认真兴办。申:反复陈述;反复讲。颁白:头发花白的老人。负戴:背着或顶着。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翻译出来。各1分。)

(4)砍下树木做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们像云一样汇集像声响一样呼应,(许多人)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着(陈涉)。(兵:兵器,武器。揭:举起。响:像声响一样。赢:担着。景:像影子一样。各1分。)

参考译文

周美子之纯,是灵州回乐人,年轻时参加朔方军。凭着才能和武功被人称道。在赵保吉攻破灵州后,周美离开亲族,秘密投奔京师,被天子召见,参加了禁卫军。契丹侵犯边界,宋真宗驾临澶州,在澶州城北门御敌。周美激动地表示,我愿意带领几个骑兵把契丹将领俘虏送到皇帝面前,皇帝认为他很勇敢,常让他在宫中负责保卫工作。

天圣初年,德明部落侵犯平凉方渠,周美以军侯身份戍边,和州将一道追杀敌人,在九井原、乌仑河把敌人大败,杀敌甚众。积累战功升迁为天武都虞侯。不久元昊反叛,陕西发生战事,经略使夏竦举荐周美的才能,提升作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工迫近明诸寨后,周美向经略使范仲淹请示:“夏人刚得志,按这种形势一定会再来。金明正处在边疆要道,是我们的屏障,现在不赶快修缮好,我们又将要失掉它。”范仲淹于是嘱咐周美将城池秀辅导和原先一样。几天后,敌人果然来犯,数万敌兵迫近金明,在延安城北三十里布阵。周美率领二千人,奋力作战到傍晚,援兵不到。于是将士兵转移到山北,多布置疑兵。夏人望见,认为宋军的救兵到了,就撤退了。不久(敌人)又出现在艾蒿寨,周美就赶到郭北平,和敌人夜战难解难分。周美率众人各拿火炬从小路上山,多布置旗号,四面大喊,敌兵畏惧逃跑了。周美缴获了牛羊、骆驼、铠甲好几千。于是他招募士兵修筑了万安城后回兵。敌人又进犯金明,周美率士兵由虞家堡和北山而下,敌军就退却了。周美升任文思使,调任统领保安军。

后来元昊大规模入侵,占据了承平寨。各路将领会聚讨论进攻讨伐敌人,洛苑副使种世衡请求带三天的粮食直捣敌人巢穴。周美说:“如果敌军知道我军到来,一定会设伏兵袭击我们。不如抄小路攻其不意。”种世衡不听。周美独自率兵西出芙蓉谷,大败敌军。种世衡等人果然师出无功。

自从陕西用兵以来,诸将大多作战不利,周美前后十几战,平了敌人二百座营帐,烧毁二十一座,招降十一个部落归附大宋,收复了众多城堡。在军中,周美得到的俸禄和赏赐,大多分给部下,有富裕,全都犒劳兵士。到周美去世,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篇2: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两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

②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

③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

④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

⑤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

⑥高可二黍许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段中,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明明“处处志之”,为什么回去寻找桃花源时却“遂迷,不复得路”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乙]段横线处按原文内容填空。并说出它们各自的出处。想一想,这雕刻的句子与文中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沿,顺着;②做标记;③计划;④渡口;⑤零数;⑥大约

2.①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②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船篷覆盖在上面。

3.答案要点;暗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们美好的理想而已。(意对即可)

4.水落石出清风徐来 《后赤壁赋》《赤壁赋》 盖大苏泛赤壁云

篇3: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掘株:挖了树根的坑。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2)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弹黄雀

2.翻译下列句子。

(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展开 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 抬(起)、伸长 正

2.(1)螳螂正想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啄食它呢。

(2)小孩子正想(拉开弹弓)去弹黄雀,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①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利益;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别人的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计。

二:

1.下列的“之”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①不知螳螂之在后②欲攫而食之也 ③欲啄而食之也

④迎而欲弹之 ⑤此皆贪前之利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2.翻译下列句子。

(1)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2)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3.从选文中可以归纳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

2.(1)黄雀正想要吃螳螂,却不知道孩子挟着弹丸就站在榆树下,等着要击下它。

(2)这都是贪恋前面的小利,却不顾后面的害处的做法呀。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启示)做事要考虑周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篇4: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履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时高邮申屠公酮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至正戊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日“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多载酒从之。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我不与若更言也。”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当世大略    当:掌管

B.讽使就吏禄            讽:规劝

C.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就:前往

D.我处士,宁与官府事       与:结交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冕“志行不求于俗”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

②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

③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④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

⑤每画竞,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

⑥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冤在乡里颇为知名,申屠駉上任绍兴理官时曾经过杭州,虚心向王冕请教问题,并请求和他交往。

B.王冕擅长画梅花竹石,他的画作在当时便备受追捧;他喜欢画梅花竹石,与其高洁傲岸的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C.王冕虽有当世大略,但怀有归隐之心,在北上游历之后,选择南归,在山水之间过起了放逸自适的隐居生活。

D.在危急关头王冕自报家门而免于杀身之祸,可见其名气之大;寥寥数语而让敌寇大帅心悦诚服,显示了他非凡的口才。

参考答案:

8. D/与:参与。

9. C/①写其长相与才华,非“志行”;⑤作画题诗抒发情怀,不是“不求于俗”。

10.A/申屠駉是向王子善询问可以交往的人,非向王冕请教。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冕,字元章,是绍兴诸暨县人。他的父亲致力于农事。王冕是农家的孩子,小时候就喜欢学习,身高七尺多,容貌很雄伟,胡须长得很美,如同神人,通晓《春秋》的各种传著,曾经参加过一次进士考试,没有考上,就烧掉了为应试所写的.文章,更加勤阅读古代的兵法,具有管理国家的远大谋略。他戴着高檐帽,披着绿蓑衣,穿着长齿木屐,挥击着木剑,在绍兴街市上边走边唱,有时又骑着黄牛,拿着《汉书》诵读,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狂人。同乡人王止善很喜爱和看重他,为此曾去拜见他的母亲。王止善后来做了江浙检校,王冕前去拜见他,衣衫破烂,鞋子也不完好,连脚趾都踩在地上。王止善深深地怜惜他,送给他一双草鞋,婉言劝他接受官吏的禄位。王冕笑了笑不说话,放下那双草鞋就离开了。当时高邮人申屠駉刚刚担任绍兴理官,经过杭州时,向王止善询问当地值得交往的人物。王止善说:“越地有很多闻名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先辈,但我都没有机缘结交。我有一个叫王元章的同乡,他的志向和品行都不同于一般人。您如果想跟他交往,非前去拜访他不可。”申屠駉到了绍兴,就派下属通报自己的姓名求见。王冕说:“我不认识申屠駉,他问的是别的王先生吧。”推辞不跟申屠駉见面,那个下属不停地请求。王冕呵斥他道:“我是不愿做官的读书人,难道能参与官府的事情吗!不要搅扰你家老爷办公务吧。”王冕又擅长画梅花竹石,士大夫都争相跑到他的住处,带来的细绢像山一样堆积。王冕拿起笔立即挥动,千万朵花一会儿就画好了。每次画完后,就自己在上面题诗一首,都是借助图画表达自己的内心。王冕创作诗歌,风格雄浑,跌宕起伏,他长时间把自己看作古代英雄豪杰一样的人物。后来又到南京一带游历,众御史虽然新登高位,都很尊敬地对待他。于是又北上到了燕州和蓟州一带,饱览了居庸关、古北口要塞。至正戊子年王冕回到南方,经过吴中时,对我说:“黄河将要往北流,天下即将大乱。我也要回到南方居住来实现心愿,你好好努力吧。”于是他选择会稽山一个叫九里的地方购买了一顷左右的小山,修筑了草堂,在里面读书。他穿戴着古时候的衣服帽子,有时候乘坐着一只名叫“浮萍轩”的小船,在鉴湖弯曲的水滨自我放逸,喜欢多事的人大多用船装着酒跟随着他。己亥年的一个白天,王冕正在睡觉,恰好外来的敌寇进到他屋中,王冕大声喊道:“我是王元章。”敌寇大吃一惊,敬重他的名气,于是和王冕一道来到天章寺,敌寇的大帅让王冕坐到上座,连拜两拜向他请教军事。王冕说:“现在天下大乱,你不能够站出来安抚百姓,却大肆抢掠,灭亡的日子不远了。如果你能够做符合道义的事,谁敢不归服你呢?你做不符合道义的事,那么谁不是你的敌人呢?越地的人们秉持道义,不可以侵犯,我难道会教你和我的父老兄弟相互杀戮吗?如果你能够听从我的劝告,那么立即改正错误依从善道;如果不能听从我的劝告,就赶快杀了我。我不再和你说话了。”大帅又连拜了两拜,始终愿意接受教诲。第二天,王冕生病了,于是不能起身,几天后就去世了。人们为他准备了棺材和寿服,将他下葬。他埋葬在山阴县兰亭的旁边,墓碑上写的是“王先生墓”。

篇5:口技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口技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②两儿齐哭。③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⑤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⑥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⑦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加粗字。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______________

(2)曳()屋许许声 曳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人们全都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挥着衣袖,伸出手臂,两腿直抖,几乎打算提前走掉。

B.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改变脸色,离开座位,张开衣袖,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的样子,几乎想要争先恐后的跑走。

C.客人们全都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直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D.客人们没有一个不脸色煞白,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抖得站不稳,好几次准备提前退场

3.用文章的原句回答问题。

(1)从忽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四口之家突遭意外变故,气氛骤然变化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由内景转为外景,表现人们惊恐万分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着表现火势德猛烈和火场纷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描写声响的.复杂,赞美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文中第③④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第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并且通过听众以假为真、惊慌欲逃得神态,从_____________描写了口技表演者技巧的精妙绝伦。

参考答案:

1.(1)jiàn、夹杂(2)yè、拉

2.C

3.(1)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2)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排比、双重否定、侧面

篇6:梨酒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梨酒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仲宾又云: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忽一岁盛生,触处皆然,数倍常年,以此不可售,甚至用以饲猪,其贱可知。有所谓山梨者,味极佳,意颇惜之。漫用大瓮储数百枚,以缶盖而泥其口,意欲久藏,旋取食之。久则忘之,及半岁后,因至园中,忽闻酒气熏人。疑守舍者酿熟,因索之,则无有也。因启观所藏梨,则化而为水,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酝也,饮之辄醉。回回国葡萄酒,止用葡萄酿之,初不杂以他物。始知梨可酿,前所未闻也。

选自周密《癸辛杂识》

[注释]①瓮:陶制的容器。②泥:涂抹。

【小题1】“因启观所藏梨”中的'“启”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小题2】仲宾赞美梨酒“真佳酿也”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3】梨酒酿成,实属偶然。假如再酿梨酒,请你简要介绍酿酒的步骤。(2分)

答案

【小题1】开或打开。

【小题2】围绕“清澈、甜美、酒力大”或用原文“清冷可爱、湛然甘美、饮之辄醉”回答即可。

【小题3】围绕“将山梨装入大瓮,密封瓮口,久藏”回答即可

篇7: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文学家。(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蔚然而深秀者 (2)名之者谁

12、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

13、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2分)

1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3分)

答案:

10、北宋、宋代、宋朝任选其一即可。

11、(1)草木茂盛的样子或茂盛的样子。(2)命名或取名。

12、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13、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

14、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篇8: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两篇附答案

【甲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不见曦月 (2)每至晴初霜旦

(3)作之者固难 (4)无不藉此冰雪之气

【小题2】请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小题4】(1)【甲文】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2分)

(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1分)

答案

【小题1】日光,这里指太阳; 早晨; 本来; 借,凭借

【小题2】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划错一处扣1分)

【小题3】(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的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特恨解说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

【小题4】(1)渲染秋天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美

(2)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情。)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曦,日字旁,与太阳有关;旦是会意字,从字形也可理解是早晨,固通故,原来的意思。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名篇,对内容很熟悉。对学过的字词,要注意记忆,尤其是注释中的字词,记清楚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注意词义的变化。

【小题2】

试题分析:阅读前后文内容,了解语境,推测句意,根据句意分析结构,将每层表达相对完整意思的短语划开。

考点: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平时在学习中对古文朗诵节奏的掌握不太好。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朗读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学习时要多听教师的.范读,听取老师对朗读停顿方法的指导。做此类题,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也是一种办法。一般来说,被陈述的主体(主语)和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要划分,如果句子很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虽:即使;奔:动词名用,意为奔马,以:比;疾:快。第二句,特:只不过,恨:遗憾;解:理解。

考点:文言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文言翻译,要注意几点,一是解释清楚每个字的意思,二是句式要符合现代语言的习惯,三是语句要通顺,四是语气情感要译出来。

【小题4】

试题分析:从诗文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分析,甲文中泪沾裳,指伤心,猿声像人的哭声,猿啼叫得让人伤心,表现三峡环境的凄凉。乙文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不被人理解的郁闷心情。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中作者的情感比较含蓄。理解古文中的问题,读懂内容是前提,不仅要文字上的意思要明白,作者表达的意图也要有所了解。

【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1.甲乙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2.文言文阅读对比训练题目及答案

3.王琼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4.文言文训练例题及答案

5.文言文阅读及阅读答案

6.《滹南诗话》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7.王艮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8.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9.友谊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程门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