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诗话》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feuill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滹南诗话》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滹南诗话》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欢迎阅读分享。
篇1:《滹南诗话》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滹南诗话》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开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为准,六朝而下,渐不满意。至宋人,殆不齿矣。然世 间万 变 皆于 古 不 同 何 独 文 章 而 可 以 一 律 限 之 乎 就 使 后 人 所 作 可 到 《 三 百 篇 》 亦 不肯 悉 安于是 矣。凡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末。
(节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三百篇》又称什么?其内容由哪几部分组成?(2分)
3.概括文中作者对写作诗文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1然世间万变/皆于古不同/何独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之乎/就使后人所作/可到《三百篇》/亦不肯悉安于是矣。
2《诗经》(《诗》或《诗三百》)(1分);风、雅、颂(1分)
3.⑴写作诗文不必囿于前人的.标准,要有所超越。(1分)⑵写作诗文要追求平易朴实的文风。(1分)
篇2:戒庵老人漫笔和滹南遗老阅读训练及答案
戒庵老人漫笔和滹南遗老阅读训练及答案
【甲】元岳柱字①,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②,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③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乙]】“疾雷不及掩耳” 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④,古今文士未有改之者。宋子京⑤于《李靖传》
乃⑥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⑦矣。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者也 (选自《滹南遗老集》
【注释】①元岳柱字止所:元代人岳柱,止所是岳柱的字。②金钏:金手镯。③为:即“为之”,做那样的事。④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⑤宋子京:即宋祁,宋朝史学家。⑥乃:却。⑦安:妥当
1.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金钏可易(换)酒
B.疾(快)雷不及掩耳
C.复何暇(空闲)塞哉
D.此所谓欲益(增加)反弊者也
2.下列句中画线的“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观此可以(凭借)知画理矣
B.雷以(因为)其疾
C.以是人多以(可以)书假余
D.皆以(认为)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初非偶语,古今之士未有改之者。
4.【甲】【乙】两段文字包含了一个共同的道理, 这个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C
3.本来不是随便结合的词语,古学者没有改动过这句话。
4.任何创作都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意思对即可)
篇3: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两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
②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
③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
④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
⑤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
⑥高可二黍许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段中,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明明“处处志之”,为什么回去寻找桃花源时却“遂迷,不复得路”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乙]段横线处按原文内容填空。并说出它们各自的出处。想一想,这雕刻的句子与文中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沿,顺着;②做标记;③计划;④渡口;⑤零数;⑥大约
2.①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②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船篷覆盖在上面。
3.答案要点;暗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们美好的理想而已。(意对即可)
4.水落石出清风徐来 《后赤壁赋》《赤壁赋》 盖大苏泛赤壁云
篇4: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掘株:挖了树根的坑。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2)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弹黄雀
2.翻译下列句子。
(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展开 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 抬(起)、伸长 正
2.(1)螳螂正想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啄食它呢。
(2)小孩子正想(拉开弹弓)去弹黄雀,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①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利益;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别人的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计。
二:
1.下列的“之”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①不知螳螂之在后②欲攫而食之也 ③欲啄而食之也
④迎而欲弹之 ⑤此皆贪前之利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2.翻译下列句子。
(1)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2)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3.从选文中可以归纳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
2.(1)黄雀正想要吃螳螂,却不知道孩子挟着弹丸就站在榆树下,等着要击下它。
(2)这都是贪恋前面的小利,却不顾后面的害处的做法呀。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启示)做事要考虑周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篇5:《戒庵老人漫笔》《滹南遗老集》文言文阅读答案
《戒庵老人漫笔》《滹南遗老集》文言文阅读答案
[ 甲 ]元岳柱字○1,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2,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3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 乙 ] “疾雷不及掩耳” 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4,古今文士未有改之者。宋子京○5于《李靖传》乃○6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7矣。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者也
(选自《滹南遗老集》
【注释】○1元岳柱字止所:元代人岳柱,止所是岳柱的字。○2金钏:金手镯。○3为:即“为之”,做那样的事。○4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5宋子京:即宋祁,宋朝史学家。○6乃:却。○7安:妥当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金钏可易(换)酒 B疾(快)雷不及掩耳 C复何暇(空闲)塞哉 D此所谓欲益(增加)反弊者也
20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观此可以(凭借)知画理矣 B雷以(因为)其疾
C 以是人多以(可以)书假余 D 皆以(认为)美于徐公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初非偶语,古今之士未有改之者。
22.[ 甲 ][ 乙 ]两段文字包含了一个共同的'道理, 这个道理是什么?(2分)
19.D
20.C
21.本来不是随便结合的词语,古学者没有改动过这句话
22.任何创作都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
篇6:《南歌子》阅读训练及答案
《南歌子》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8分)
南歌子
贺 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①,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 ①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下片运用何种写作手法描写了哪些事情?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1)【答案】 ①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2分,答对3个给1分,全对2分)②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2分)
【解析】词的上片出现的意象有疏雨、微风、夏木、黄鹂、白鹭等,景物上,疏雨飘洒,微风轻拂,一派清爽宁静的景象。宽阔的水田里白鹭飞翔,繁茂幽深的树丛中黄鹂啼鸣,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自由宁静、充满生机的。
(2)【答案】这首词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答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2分)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无聊。(2分)
【解析】词的下片进入对日常生活的描写,饮酒、下棋、睡觉、题诗等,但“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字里行间蕴含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
篇7:文言文《六一诗话》阅读理解
文言文《六一诗话》阅读理解
六一诗话
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
圣俞尝谓予余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余曰:“语之工者固如是。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余尝于《水谷夜行》诗略道其一二云:“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霈,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文辞愈精新,心意虽老大。有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态。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语虽非工,谓粗得其仿佛,然不能优劣之也。(欧阳修《六一诗话》节选)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周朴者,构思尤艰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语之工者固如是 觉今是而昨非
C、岂不见于言外乎 辩乎荣辱之境
D、而二家诗体特异 烟光凝而暮山紫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看出欧阳修并不肯定周朴那样追求“练字”的诗人,他更欣赏像李白、杜甫那种具有豪迈诗风的诗人,对于晚唐时期这样的诗风后继无人,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之情。
B、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写旅人清晨离开茅店赶路,虽不露辛苦二字,但已见旅人苦矣。其中“板桥”不可以置换成“木桥”,一换则索然无味了。
C、欧阳修将杜甫和梅尧臣相比较,认为他们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D、欧阳修认为诗歌文辞的精工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弥补诗歌立意老套的'缺憾,即使一首诗立意老套,如果语言经得起推敲,也一样能别具情韵。
19、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
译为:一定要能够描摹难以抒写的景象,(却栩栩如生)如同就发生在眼前,能够包含绵延无尽的意蕴。
B、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译为:作诗的人(对这个过程)了然于胸,读诗的人(对这个意思)心领神会,(却又)几乎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
C、语虽非工,谓粗得其仿佛,然不能优劣之也。
译为:虽然我的语言不精巧,但可以说是大致差不多,却还是不能评价出他们的[杜甫和梅尧臣]。
D、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译为:(杜甫诗的气势)就仿佛是千里马,奔出之后就难以杀死。读他的诗就如同面前摆满了珍珠宝物,实在难以挑剔选择。
篇8:口技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口技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②两儿齐哭。③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⑤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⑥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⑦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加粗字。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______________
(2)曳()屋许许声 曳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人们全都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挥着衣袖,伸出手臂,两腿直抖,几乎打算提前走掉。
B.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改变脸色,离开座位,张开衣袖,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的样子,几乎想要争先恐后的跑走。
C.客人们全都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直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D.客人们没有一个不脸色煞白,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抖得站不稳,好几次准备提前退场
3.用文章的原句回答问题。
(1)从忽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四口之家突遭意外变故,气氛骤然变化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由内景转为外景,表现人们惊恐万分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着表现火势德猛烈和火场纷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描写声响的.复杂,赞美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文中第③④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第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并且通过听众以假为真、惊慌欲逃得神态,从_____________描写了口技表演者技巧的精妙绝伦。
参考答案:
1.(1)jiàn、夹杂(2)yè、拉
2.C
3.(1)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2)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排比、双重否定、侧面
【《滹南诗话》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相关文章:
10.友谊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