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2023-12-10 08:10: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yufei53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篇1: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遂与之异(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小题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

小题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小题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如,虚词之的用法;实词鲜一词多义现象。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翻译时注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此处注意轻的理解;注意何吝宾语前置句式的调整。

小题3:

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篇2:《曾舍人巩行状》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曾舍人巩行状》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曾公①讳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人。是时宋兴八十徐年,异材间出。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齐名。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

其材虽不大施,而所治常出人上。为司法,论决重轻,能尽法意。又设方略,明赏购,急追捕,且开人自告②,故盗发辄得。有葛友者,屡剽民家,以名捕不获。一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③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友智力兼人,公外示彰显,实欲携贰④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至是,州郡肃清,民外户不闭,道不拾遗。

公为人除大患者既如此,至于振理颓坏,纪纲具修,所至皆然也,襄州继有大狱,速系充满,有执以为死罪者,公至,阅囚牍,法当勿论,即日纵去,并释者百馀人。

公性谨严,正己守廉。于门生故吏,以币交者,一无所受。公挺立无所附,远迹权责,由是爱公者少。赖天子明圣,察公贤,谕之曰:“以卿才学,宜为众所忌也。”遂留公京师。公亦感激奋励,有所自效。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在职百馀日,不幸属疾,以至不起。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选自曾策《曾舍人巩行状》,有删减)

【注释】①曾公:指曾巩,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②开人自告:鼓励主动向官府投案。③辇:古代指车,此处做动词,车载。④携贰:离间

11.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异材间出 间:间或、断断续续

B. 明赏购 购:悬赏征求

C. 夸徇四境 徇:巡行

D. 法当勿论 论:议论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

B. 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

C. 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

D. 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

1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巩治理有方,成果超越常人。他采用离间计,有力地打击了盗贼团伙,使得州郡清平无事。

B. 曾巩完备法规,整治颓废败坏的风气。他到任襄州,披阅刑狱案卷,依据法律条文来准确判案。

C. 曾巩持身守正、无所攀附,因此天下欣赏他的人很少,所幸天子十分圣明,慧眼识才,将他留在京师。

D. 曾巩能力出众,才华横溢,听闻他去世,世人都感叹惋惜他的才志最终不能在世间大加施展。

14. 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

【答案】

11. D 12. B 13. C

14. 曾巩(公)写的文章,刚刚写成就被人传诵开去,不超过一个月天下全都知道了。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有误。句意:按照法律应当不追究的。论:追究,判定。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句句意:多次在便殿奉诏陈述意见,说的都是从大局出发,务求开阔皇上胸怀,皇上没有不欣然接纳的,(且)打算委以重任。

“数对便殿”,陈述多次在便殿奉诏陈述意见;“所言皆大体”,陈述“数对便殿”的内容;“务开广上意”,陈述“数对便殿”的目的;“上未尝不从容领纳”,陈述“数对便殿”的效果;“期以大任”,陈述“数对便殿”的结果。

故断句: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

故选B。

【13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C.“因此天下欣赏他的人很少”,理解有误。根据原文第④段“公挺立无所附,远迹权责,由是爱公者少。赖天子明圣,察公贤”可知,欣赏他的人很少的是权贵;

故选C。

【14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其,代词,他,指曾公。所为文,写的文章。辄,就。为人传去,被人传诵开去。不旬月,不超过一个月。旬,满;整整。周,遍及。

参考译文:

曾公名巩,字子固,是建昌军南丰人。当时宋朝兴起八十余年,有特殊才能的人间或出现。欧阳文忠公声名鹊起,成为求学者尊崇的楷模。曾公紧随文忠公之后,于是与文忠公齐名。曾公写的文章,刚刚写成,就被人传诵开去,不超过一个月天下全都知道了。

曾公的才能虽然没有完全施展,治理的成果却常超过其他人。掌管司法,判决罪行轻重,都能完全体现法律的意旨。又制定策略,明确悬赏征求的方案,急速追查搜捕,而且鼓励主动向官府投案,所以案件(刚一)发生就能破案。有个叫葛友的,多次劫掠百姓,(官府)通缉却缉捕不到。一天,自己投案告发了同党。曾巩给他衣袍和酒食,给他马和随从,(还)用车载着所购买的金帛跟随他,(让他)在辖区内四处巡行夸耀。别的盗贼听说后,大多主动投案。葛友的才智和勇力超过一般人,曾巩(替其奖赏)置于明显之处,实际是想离间他的同伙,让他们无法再勾结在一起。至此,州郡清平无事,家家户户(晚上)不用关大门,财物遗失在路上没人会据为己有。

曾公为百姓除去大患是这样,至于整治颓废败坏的风气,(让)法制完备,所到之处都是如此。襄州连续有重大的案件,拘囚填满牢房,有被逮捕判死罪的,曾公到任,披阅刑狱案卷,按照法律应当不追究的,当日放走,一起被释放的有百余人。

曾公慎重严肃,清廉自守。门生和过去的属吏用钱财和他交往的,一概不接受。曾公持身正直、无所攀附,远离权贵,因此欣赏曾公的人很少。所幸天子明达,了解曾公贤明,对曾公说:“ 以你的才学,应该被众人忌妒。”于是将曾公留在京师。曾公也心存感激,奋发振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多次在便殿奉诏陈述意见,说的都是从大局出发,务求开阔皇上胸怀,皇上没有不欣然接纳的,(且)打算委以重任。在任百余天,不幸生病,以至于一病不起。曾公刚刚升任时,天下共同庆贺,认为(国家)得到德才兼备的人,定会委以重任。等到听闻曾公去世,大家都感叹惋惜,认为曾公的才志最终不能在世间大加施展,这是命啊!

篇3:《曾巩》阅读答案

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

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

【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篇4:《曾巩》阅读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试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遂与之异(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篇5:《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

《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遂与之异(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12、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4分)

参考答案:

10.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

11.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12.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

【考点分析】

10、考察的是对文言文课内字词迁移理解,包括诗词和虚词。

11、考察的是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宾语前置)、重点实词(吝)的把握。

12、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篇6:曾巩《咏柳》阅读答案

曾巩《咏柳》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篇7:曾巩传阅读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

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篇8:西楼曾巩阅读答案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4分)

参考答案

14.(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时的壮美景象。(2分)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2分)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2分)

关于西楼

《西楼》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首诗写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来临的状况。前两句为后两句蓄势,照例描写暴风雨到来之前的风云雷电,因为在海边,便加上了浪,更显得气派场面的宏大。第一句把云与浪混写,说海浪像云一样,滚滚而去,又逆涌而回,暗藏了下句的风。“浪如云”是说浪大,而暴风雨前的乌云低垂海面,与浪相接,因此写了浪“去却回”,也就等于写了云“去却回”。第二句着意在风,带出了雷,便把暴风雨前应有的景况都写全了。诗写这派景象,仅淡笔以“如云”二字轻点浪,没有作过多的铺排,但自然能让人感受到雨前风吼、浪涌、云压、电闪、雷鸣等雄伟场面。比曾巩稍后的苏轼,写过很多首暴雨诗,名句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都以奇特的语句具体描写暴风雨飘骤迅猛的场面,令人震撼。曾巩这首诗虽然没要用什么气势雄壮的语言来造成直观的形象,同样表现了暴风雨的壮观,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朱楼四面钩疏箔”,此句在全诗结构上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考察诗意,此楼当雄踞于某座近海的青山之上,视野开阔,可回顾千山。“四面钩疏箔”,指楼上人也即诗人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一般不会挂帘。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李白的“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等一样,“愈无理而愈妙”(《词筌》)。

“卧看千山急雨来”,诗人于尾句道出了内心的豪情,也解除了疑问。前两句写风吹、云涌、浪卷、雷鸣,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诗人最欲欣赏的乃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来”的出色表演。他要看“急雨”打破雨前沉闷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以开阔心胸。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诗中一个“卧”字亦耐人寻味,它把诗人那种雍容气度生动表现出来,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于此可见。

曾巩是有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以诗名,宋惠洪《冷斋夜话》曾记有彭渊材说“恨曾子固不能作诗”的话,陈师道《后山诗话》也说他“短于韵语”。但平心而论,这首小诗置于宋诗佳作之中,是毫不比其他人的上乘之作逊色的。

篇9:曾巩传阅读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遂与之异(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篇10:曾巩传阅读答案

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

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

篇11:《曾巩传》阅读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篇12:曾巩传阅读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相关文章:

1.曾巩《戚元鲁墓志铭》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2.《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

3.曾巩咏柳古诗阅读答案

4.《曾巩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5.曾巩《邪正辨》阅读答案及翻译

6.《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7.曾巩《徐孺子祠堂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8.曾巩《饮归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9.曾巩绝弊文言文答案

10.曾巩《与孙司封书》原文及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