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诚斋夫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诚斋夫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3-03-09 08:26:0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阴阳怪气学博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诚斋夫人》阅读答案及翻译,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诚斋夫人》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与借鉴!

《诚斋夫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诚斋夫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诚斋夫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杨诚斋①夫人罗氏,年七十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日:“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日:“奴婢亦人子也。”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芝,躬纺缉②以为衣,时年盖八十余矣。东山月俸,分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日此长物墨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日生四子三女,悉自乳,“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注释】①杨诚斋:即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②缉:把麻折成缕连接起来。③长物:多余的东西。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

奴 婢 亦 人 子 也

A.奴/婢亦人子也 B.奴婢/亦人子也

C.奴婢亦/人子也 D.奴婢亦人/子也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躬 ( ) (2) 宜 (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

12.选文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诚斋夫人的勤劳?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1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诚斋夫人具有怎样的品格?(2分)

参考答案:

9、B

10、(1 ) 亲自 (2) 应当,应该

11、饿着别人的孩子,来喂着自己的孩子,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呢?

12.三件事情,分别是:①亲自下厨给下人煮粥;②亲自种芝纺线织衣;③生儿育女并全部自己喂奶。(写出两息即可)

13.①宽厚仁爱,善待下人;②勤俭持家;③言传身教。(写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宋朝)杨万里的夫人罗氏,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年冬天,黎明的时候就起床,到厨房里亲自煮一锅粥,每一个仆人婢女都吃过了热粥之后,才让他们工作。她的儿子东山对她说:“(娘,)天气这么冷,您这是何苦呢?”诚斋夫人说:“仆人婢女也是别人的'孩子啊!”

东山担任吴兴太守的时候,诚斋夫人曾在田圃种植纶,并亲自纺线织成衣服,当时(诚斋夫人)已有八十多岁。东山把自己月俸的一部分用来侍奉母亲。诚斋夫人有一天患了小病,已经痊愈之后,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说:“这是多余的东西,自从我积蓄这些东西以来,心里就不快乐,(后来)果然患病了。现在应该全部拿出来感谢大夫,那么我就没事了。”平时生活中的首饰仅仅是银的,衣服仅仅是绸绢。(诚斋夫人)生育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全部自己哺乳,(并且)说:“饿着别人的孩子,来喂着自己酌孩子,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呢?”杨万里父子,把金玉看作粪土。杨万里和杨东山清正耿直,超越寻常,这固然和他们与生俱来的资质有关,但也与诚斋夫人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为人母的仪范有相当大的关系。

篇2:诚斋夫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诚斋夫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杨诚斋①夫人罗氏,年七十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日:“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日:“奴婢亦人子也。”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芝,躬纺缉②以为衣,时年盖八十余矣。东山月俸,分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日此长物墨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日生四子三女,悉自乳,“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注释】①杨诚斋:即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②缉:把麻折成缕连接起来。③长物:多余的东西。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

奴 婢 亦 人 子 也

A.奴/婢亦人子也 B.奴婢/亦人子也

C.奴婢亦/人子也 D.奴婢亦人/子也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躬 ( ) (2) 宜 ( )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

4选文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诚斋夫人的勤劳?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诚斋夫人具有怎样的品格?(2分)

参考答案:

1、B

2、(1 ) 亲自 (2) 应当,应该

3、饿着别人的孩子,来喂着自己的孩子,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呢?

4.三件事情,分别是:①亲自下厨给下人煮粥;②亲自种芝纺线织衣;③生儿育女并全部自己喂奶。(写出两息即可)

5.①宽厚仁爱,善待下人;②勤俭持家;③言传身教。(写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宋朝)杨万里的夫人罗氏,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年冬天,黎明的时候就起床,到厨房里亲自煮一锅粥,每一个仆人婢女都吃过了热粥之后,才让他们工作。她的儿子东山对她说:“(娘,)天气这么冷,您这是何苦呢?”诚斋夫人说:“仆人婢女也是别人的'孩子啊!”

东山担任吴兴太守的时候,诚斋夫人曾在田圃种植纶,并亲自纺线织成衣服,当时(诚斋夫人)已有八十多岁。东山把自己月俸的一部分用来侍奉母亲。诚斋夫人有一天患了小病,已经痊愈之后,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说:“这是多余的东西,自从我积蓄这些东西以来,心里就不快乐,(后来)果然患病了。现在应该全部拿出来感谢大夫,那么我就没事了。”平时生活中的首饰仅仅是银的,衣服仅仅是绸绢。(诚斋夫人)生育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全部自己哺乳,(并且)说:“饿着别人的孩子,来喂着自己酌孩子,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呢?”杨万里父子,把金玉看作粪土。杨万里和杨东山清正耿直,超越寻常,这固然和他们与生俱来的资质有关,但也与诚斋夫人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为人母的仪范有相当大的关系。

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阅读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种阅读题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阅读题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篇3: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

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我们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

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

诚斋夫人

杨诚斋①夫人罗氏,七十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日:“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日:“奴婢亦人子也。”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芝,躬纺缉②以为衣,时盖八十余矣。东山月俸,分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日此长物墨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日生四子三女,悉自乳,“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注释】①杨诚斋:即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②缉:把麻折成缕连接起来。③长物:多余的东西。

【参考译文】

(宋朝)杨万里的夫人罗氏,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冬天,黎明的时候就起床,到厨房里亲自煮一锅粥,每一个仆人婢女都吃过了热粥之后,才让他们工作。她的儿子东山对她说:“(娘,)天气这么冷,您这是何苦呢?”诚斋夫人说:“仆人婢女也是别人的孩子啊!”

东山担任吴兴太守的时候,诚斋夫人曾在田圃种植纶,并亲自纺线织成衣服,当时(诚斋夫人)已有八十多岁。东山把自己月俸的.一部分用来侍奉母亲。诚斋夫人有一天患了小病,已经痊愈之后,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说:“这是多余的东西,自从我积蓄这些东西以来,心里就不快乐,(后来)果然患病了。现在应该全部拿出来感谢大夫,那么我就没事了。”平时生活中的首饰仅仅是银的,衣服仅仅是绸绢。(诚斋夫人)生育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全部自己哺乳,(并且)说:“饿着别人的孩子,来喂着自己酌孩子,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呢?”杨万里父子,把金玉看作粪土。杨万里和杨东山清正耿直,超越寻常,这固然和他们与生俱来的资质有关,但也与诚斋夫人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为人母的仪范有相当大的关系。

篇4:《杨万里与诚斋》阅读答案及译文

《杨万里与诚斋》阅读答案及译文

原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阅读练习】

1、解释:①谪 ②名

2、翻译:①杜门谢客 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参考答案

1、①贬官②命名

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解释

吉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

绍兴:宋高宗年号。

进士第: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身份。

司户:官职名称,负责钱粮税收。

丞:县令的属官。

张浚:南宋重臣,力主抗金。

谪:被贬谪.

名:命名.

翻译

杨万里,字廷秀,是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1154年)中进士,做了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相。当时张浚被贬谪在永州,正闭门辞客,杨万里多次前往(拜访)都不能见到,写信尽力请求才被召见。张浚以做人要正直以及对人有诚信的道理勉励他。杨万里(立志)一生都服从他的教诲,于是把书斋命名为“诚斋”。

篇5:《高斋漫录》阅读答案翻译

《高斋漫录》阅读答案翻译

东坡尝谓钱穆父曰:“寻常往来,心知称家有无①;草草相聚,不必过为具②。”穆父一日折简③,召坡食皛饭。及至,乃设饭一杯,萝卜一楪,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也。后数日,坡复召穆父食毳饭,穆父意坡必有毛物相报。比至,日晏④并不设食,穆父馁甚,坡曰:“萝卜汤饭俱毛也。”穆父叹曰:“子瞻可谓善戏谑者也!”(节选自《高斋漫录》)

【注释】①称家有无,根据家中财力行事。 ②具,引申为筵席、酒食。 ③折简,写信。④晏,晚、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比至( ) (2)子瞻可谓善戏谑者也( )

13.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间很晚了还没有吃过东西,钱穆父非常饥饿。

B.时间很晚了还没有吃过东西,钱穆父非常生气。

C.时间很晚了还没有摆出食物,钱穆父非常饥饿。

D.时间很晚了还没有摆出食物,钱穆父非常生气。

14.钱穆父信中的“皛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东坡对“皛饭”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5.从穆父召食皛饭和东坡召食皛饭两件事可见这两人都是______ _____的人。(2分)

阅读答案

12.(1)及/等到/待到(2分)(2)善于/擅长(2分) 13.C(3分)

14.饭一杯,萝卜一揲,白汤一盏(2分,多摘少摘得1分)萝卜、汤、饭全都没有

(1分,大意对即可)

15.爱开玩笑/喜欢捉弄人/善戏谑(2分)

翻译

苏东坡曾说钱穆父说:“平时往来,心知说家里有没有;草草相聚,不必过于详细。“穆父一天折简,召坡皛饭吃。到,于是设饭一杯,萝卜一个碟,白开水一杯而已。因为三白为皛啊。过了几天,

坡又召穆父吃脆饭,穆父意坡一定有毛物相报。等到,天晚都不准备食物,穆父很饥饿,坡说:“萝卜汤饭都毛了。“穆父长叹一声说:“你看可以说是善于开玩笑的事!”

篇6: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

,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的是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同时勾起了作者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

原文: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北斋雨后字词解释:

① 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1074)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②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

③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之茶。

篇7: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

试题:

(1)有人认为,“雨后双禽来占竹”一句中的“占”可改为“站”。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4)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5)颔联中的“占”能否改为“站”?为什么?(4分)

(6)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解析】不同意。“占”有占有、霸占的意思。(1分)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鸟雀跳跃竹枝的自由自在、欢喜得意的情态。(1分)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

(2)【解析】表达了诗人喜欢恬淡、闲适,厌倦官场生活的生活情趣。①前两联通过“双禽占竹”、“一蝶寻花”,写出环境的清幽淡雅;②第三联通过“开吴画”、“试越茶”,写出诗人居住北斋的高雅生活;③尾联直抒胸臆,通过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表达当下“野兴渐多”的情趣。

(3)B  C

(4)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B项不恰当。第三、四两中的“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深秋雨后),故C项不恰当。

(5)不能改。“占”是占有之意,双禽占竹,写出了鸟雀在竹间跳跃争竹的活泼和欢喜得意。如改“占”为“站”,只写鸟雀站在竹枝上,就缺少了动感和情趣,索然无味了。(3分,明确观点1分,从正反两面写明理由2分。)

(6)诗中所写的清幽环境和与友人观画、品茗的生活,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宛如”二字表达了 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与对山居生活的向往。(3分,结合诗歌分析1分,情感2分。)

北斋雨后创作背景:无

北斋雨后赏析:

此诗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为作者1074年(熙宁七年)任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知府时作。

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北斋是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地方。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因为作者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所以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幽圃”不仅指地方僻静,主要还在于这里吏民不到,没有官事打扰,能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报告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说“常教”,就不是完全免除,不理政务,而是无事报告时,即免去虚套,用字很有分寸。这两句总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联,即分别从景、事、情三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鸟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后天睛,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鸟雀声。特用“双禽”两字,不仅因为鸟雀常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见出鸟雀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如一鸟便有孤栖冷落之感。“占”是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深秋时节,蝶影已稀,故只写一蝶。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文同是宋代大画家,尤其擅长画竹,苏轼曾多次为其所画之竹题赞,《图画见闻志》也说:“文同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此联鸟声蝶影,高下相映,竹摇翠影,花含水珠,再衬着蓝天碧草,画面美丽,是大画家的手笔。“占”字、“寻”字,尤其传神,近代诗人陈衍特别赞赏它“下得切”,(见《宋诗精华录》),点评得很确切。这里的一切景物都是那样淡雅素净,雨后的'空气一尘不染,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正是首句“绝清佳”的绝好写照。诗中虽然只写了景,可是这景中还有一个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赏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紧紧关合。

上面写室外,下面转到作者在室内的生话。“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扫壁”不仅是因为爱惜画,也表明兴致很高,所以特别挂在壁上,细细端详品鉴,绝非随便打开草草一瞥。“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所产之茶。越地盛产茶叶,多名贵品种,诗中因用作名贵茶叶的代称,同时也兼含着路远难致之意。茶叶既这样名贵难得,又是初次“试”饮,能享有此味者,是作者的知心好友,他们交谈时十分快乐欢畅。观画品茗,都是极其高雅之事,而一为独处之乐,一为交友之乐,情趣不同,而心情之恬淡闲适则相同。

这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因而引出末联。“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情趣。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治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在作者的《丹渊集》中,载有不少他在各地任官时向朝廷上奏的减免当地人民赋税的奏状,可见他还是比较能同情人民疾苦的。然而,作者从1049年(皇v元年)中进士,次年开始任官,到此时已二十五年,对仕宦生涯,已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所以末句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作者次年所写的《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说:“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侵沙一万枝。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与该篇所写正是同样的心情。

个人资料: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v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相关推荐:

关山月李白赏析

新晴山月翻译阅读答案

篇8: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原文: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北斋雨后字词解释:

① 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1074)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②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

③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之茶。

篇9: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试题:

(1)有人认为,“雨后双禽来占竹”一句中的“占”可改为“站”。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4)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5)颔联中的“占”能否改为“站”?为什么?(4分)

(6)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解析】不同意。“占”有占有、霸占的意思。(1分)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鸟雀跳跃竹枝的自由自在、欢喜得意的情态。(1分)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

(2)【解析】表达了诗人喜欢恬淡、闲适,厌倦官场生活的生活情趣。①前两联通过“双禽占竹”、“一蝶寻花”,写出环境的清幽淡雅;②第三联通过“开吴画”、“试越茶”,写出诗人居住北斋的高雅生活;③尾联直抒胸臆,通过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表达当下“野兴渐多”的情趣。

(3)B C

(4)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B项不恰当。第三、四两中的“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深秋雨后),故C项不恰当。

(5)不能改。“占”是占有之意,双禽占竹,写出了鸟雀在竹间跳跃争竹的活泼和欢喜得意。如改“占”为“站”,只写鸟雀站在竹枝上,就缺少了动感和情趣,索然无味了。(3分,明确观点1分,从正反两面写明理由2分。)

(6)诗中所写的清幽环境和与友人观画、品茗的生活,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宛如”二字表达了 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与对山居生活的向往。(3分,结合诗歌分析1分,情感2分。)

北斋雨后创作背景:无

篇10: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此诗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为作者1074年(熙宁七年)任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知府时作。

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北斋是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地方。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因为作者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所以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幽圃”不仅指地方僻静,主要还在于这里吏民不到,没有官事打扰,能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报告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说“常教”,就不是完全免除,不理政务,而是无事报告时,即免去虚套,用字很有分寸。这两句总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联,即分别从景、事、情三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鸟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后天睛,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鸟雀声。特用“双禽”两字,不仅因为鸟雀常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见出鸟雀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如一鸟便有孤栖冷落之感。“占”是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深秋时节,蝶影已稀,故只写一蝶。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文同是宋代大画家,尤其擅长画竹,苏轼曾多次为其所画之竹题赞,《图画见闻志》也说:“文同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此联鸟声蝶影,高下相映,竹摇翠影,花含水珠,再衬着蓝天碧草,画面美丽,是大画家的手笔。“占”字、“寻”字,尤其传神,近代诗人陈衍特别赞赏它“下得切”,(见《宋诗精华录》),点评得很确切。这里的一切景物都是那样淡雅素净,雨后的空气一尘不染,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正是首句“绝清佳”的绝好写照。诗中虽然只写了景,可是这景中还有一个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赏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紧紧关合。

上面写室外,下面转到作者在室内的生话。“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扫壁”不仅是因为爱惜画,也表明兴致很高,所以特别挂在壁上,细细端详品鉴,绝非随便打开草草一瞥。“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所产之茶。越地盛产茶叶,多名贵品种,诗中因用作名贵茶叶的代称,同时也兼含着路远难致之意。茶叶既这样名贵难得,又是初次“试”饮,能享有此味者,是作者的知心好友,他们交谈时十分快乐欢畅。观画品茗,都是极其高雅之事,而一为独处之乐,一为交友之乐,情趣不同,而心情之恬淡闲适则相同。

这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因而引出末联。“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情趣。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治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在作者的《丹渊集》中,载有不少他在各地任官时向朝廷上奏的减免当地人民赋税的奏状,可见他还是比较能同情人民疾苦的。然而,作者从1049年(皇祐元年)中进士,次年开始任官,到此时已二十五年,对仕宦生涯,已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所以末句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作者次年所写的《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说:“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侵沙一万枝。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与该篇所写正是同样的心情。

个人资料: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篇11: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所以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

雨后天睛,成双成对的鸟雀相对鸣叫,深秋时节,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

唤人扫干净墙壁把吴道子的画挂起,与好友临窗边品着香茗,边细细端详赏鉴这画。

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就如同过去的山居生活一样闲适。

【《诚斋夫人》阅读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1.《姜斋诗话》阅读训练及答案

2.《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

3.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4.《苦斋记》阅读答案

5.魏夫人好事近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6.《义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7.循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8.戚继光传阅读及阅读答案翻译

9.问说阅读答案及翻译

10.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

下载word文档
《《诚斋夫人》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