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pingye_z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张翰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张翰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篇1:张翰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翰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 翰 传
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谈,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②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小水制作
③性至孝,遭母忧,哀毁过礼。年五十七卒。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翰有清才,善属文
连缀,写
(2)乃就循言谈
接近,靠近
(3)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
召,征召
(4)时人贵其旷达
意动用法,以……为贵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
不久齐王冏兵败,人们都认为张翰懂得分辨形势灵活应对。
(2)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
您只能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一时,难道不为过世后的声名考虑吗?
19.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
20.第②段最能体现张翰辞官理由的话是(用原文回答)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2分)
21.首段张翰的“纵任不拘”,从全文看体现在哪几件事上?(3分)
与素不相识的贺循交谈甚投。与贺循同载入洛不告家人。不得适志,辞官而归。不求功名,心性旷达。母过世,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规定。
参考译文】
①张翰,字季鹰,是吴郡吴县人。父亲张俨,官任吴地大鸿胪。张翰品行高洁才华卓越,善于写文章,性情放纵不羁,当时人称他为“江东步兵”。会稽人贺循受命到洛阳任职,经过吴地阊门,在船中弹琴。张翰最初并不认识贺循,凑近与贺循交谈,两人彼此便钦慕不已。张翰问贺循赶赴何处,了解到贺循要去洛阳,张翰说:“我也正有意到北方京城谋事。”于是就同乘一车离开了,都没有与家人告别。
②齐王冏征召张翰授予大司马东曹掾的官职。冏当时执掌大权,张翰对同乡顾荣说:“天下纷乱,祸难不断。到盛名享誉四海之时,急流勇退恐怕会相当困难。我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之人,对时势不感兴趣。您善于以明达之思防患未然,也善于以睿智谋虑未来。”顾荣拉着张翰的手,悲伤地说:“我也和你一起去南山采蕨菜,痛饮家乡之水。”张翰见秋风刮起,就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这些家乡美味,于是说到:“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怎么能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于是命人驾车回归故里。没过多时,齐王冏兵败,人们都称张翰能看准形势,善于灵活应对。然而官府因其擅自离开,革除了他的官职。张翰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不求随顺世俗。有人对张翰说:“您只能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一时,难道不为过世后的声名考虑吗?”张翰回答到:“让我死后留得声名,还不如饮得眼前一杯美酒。”当时的人都认为他的旷达十分可贵。
③张翰十分孝顺,母亲去世万分忧伤,哀痛的表现超过礼制规定。他57岁去世,有几十篇文章流行于世。
篇2:《张辅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辅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人,汉河间相衡之后也。少有干局,不为豪强所屈。时强弩将军庞宗,西州大姓,护军赵浚,宗妇族也,故僮仆放纵,为百姓所患。辅绳之,杀其二奴,又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户,一县称之。转山阳令,太尉陈准家僮亦暴横,辅复击杀之。
后转御史中丞。时积弩将军孟观与明威将军郝彦不协,而观因军事害彦,又贾谧、潘岳、石崇等共相引重,义阳王司马威有诈冒事,辅并纠劾之。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用孙秀执权,威构辅于秀,秀惑之,将绳辅以法。辅与秀笺曰:“辅徒知希慕古人,当官而行,不复自知小为身计。今义阳王诚弘恕,不以介意。然辅母年七十六,常见忧虑,恐辅将以怨疾获罪。愿明公留神省察辅前后行事,是国之愚臣而已。”秀虽凶狡,知辅雅正,为威所诬,乃止。
后迁冯翊太守。是时长沙王乂以河间王颙专制关中,有不臣之迹,言于惠帝,密诏雍州刺史刘沈、秦州刺史皇甫重使讨颙。于是沈等与颙战于长安,辅遂将兵救颙,沈等败绩。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当赴颙之难,金城太守游楷亦皆有功。辅转梁州刺史,不之官。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又杀天水太守封尚,欲扬威西土。召陇西太守韩稚会议,未决,稚子朴有武干,斩异议者,即收兵伐辅,辅与稚战于遮多谷口,辅军败绩。
辅尝论班固、司马迁云:“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 (《晋书·列传》三十)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贾谧、潘岳、石崇等共相引重 引:引荐,荐举
B. 然辅母年七十六,常见忧虑 见:看见
C.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 德:感激
D.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 举:清晰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观因军事害彦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转梁州刺史,不之官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①贬预以清风俗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辅“不畏权势”的一组是( )
①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户 ②太尉陈准家僮亦暴横,辅复击杀之 ③辅遂将兵救颙
④辅并纠劾之 ⑤辅徒知希慕古人,当官而行 ⑥贬预以清风俗
A.①②③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⑥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威构辅于秀,秀惑之,将绳辅以法。(4分)
(2) 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4分)
(3)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4分)
参考答案
9.C(还要熟悉常见手法和布局以及体会风景背后的文化内涵)
10.B(见:指称性复词,相当于“我”)
11.D(D、连词,表目的/表示因果关系,因为。A、介词,依靠,凭借。B、转折,竟然,却。C、动词,到。)
12.C
13.(1)司马威在孙秀面前挑拨张辅,孙秀被司马威迷惑,准备用法律制裁张辅。(得分点:“构”、“于”、“绳”、“秀惑之”句式各1分,“秀惑之”即“秀惑于之”)
(2)游楷听说张辅要回返原地,时时准备迎接他,却想暗中除掉他。(得分点:“不时”“阴”“图”及句意各1分。)
(3)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之后,班固又沿袭他的办法,难易更加不同。(得分点:“既”“因循”“益”及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县人,是汉朝河间相张衡的后代。年轻的时候便有办事的才干气度,不被当地豪强屈服。当时强弩将军庞宗,是西州的世家大族,他的'护军赵浚,是庞宗夫人的本家,所以他的僮仆不受约束,被百姓痛恨。张辅按照法律制裁他,杀了他的两个恶奴,又没收了庞宗的二百余顷田地分给贫穷之家,全县的人都称赞他。改任山阳县令,太尉陈准家中的僮仆也凶暴、横行,张辅又捕杀了这些僮仆。
改任御史中丞。当时积弩将军孟观与明威将军郝彦不和,孟观凭借军中事务陷害郝彦;又有(当时宠臣)贾谧、潘岳、石崇等结帮相互引荐、提携;还有义阳王司马威有欺诈假冒的事情,张辅一并检举、弹劾他们。梁州刺史杨欣有一个姐姐去世,(丧事)不满十天,车骑长史韩预强行聘娶他姐姐的女儿为妻。张辅(当时)担任中正,就贬了韩预的官职用来清正风俗,评论这件事情的人都称赞他。到孙秀掌权时,司马威在孙秀面前诬告张辅,孙秀被司马威迷惑,准备用法律制裁张辅。张辅给孙秀写信说:“我张辅只知道仰慕古代圣贤,当官办事,不再知道稍稍为自身打算。现在义阳王司马威确实宽宏大量,饶恕我,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然而我母亲七十六岁了,时常担心我,害怕我有一天会因别人的怨恨不满而获罪。希望明公您注意审查我任官前后做的事,(我)只不过是一个忠于朝廷的愚臣罢了。”孙秀虽然凶狠狡诈,也知张辅向来典雅方正,是被司马威诬陷的,就停止了(追究)。
后来调任冯翊太守。这时长沙王司马乂因为河间王司马颙在关中专权横行,有图谋不轨的迹象,就对惠帝说了(这件事),惠帝秘密下诏,令雍州刺史刘沈、秦州刺史皇甫重讨伐司马颙。于是刘沈、皇甫重等与司马颙在长安交战,张辅于是带兵援救司马颙,刘沈等被打败。司马颙感激张辅,就让他代替皇甫重担任了秦州刺史。当时奔赴司马颙的危难,金城太守游楷也有战功,(张辅)改任梁州刺史,他没有到任。游楷听说张辅要回返原地,准备随时迎接他,却想暗中除掉他。游楷又杀了天水太守封尚,想在西疆扬威。游楷召集陇西太守韩稚一起商议,未有结果。韩稚之子韩朴勇武强悍,当场杀了有不同意见的人,接着召集军队攻打张辅。张辅与韩稚在遮多谷口交战,张辅军被打败。
当初,张辅曾谈论班固、司马迁说:“司马迁的著作,文辞简约而事理清晰,叙述三千年的事只用了五十万字;班固叙述两百年的事竟然用了八十万字,语言繁简不同,这是班固比不上司马迁的第一点。优秀的史官叙述事情,善行足够用来奖励、劝勉,恶行足够用来鉴察、使人警戒,这是人们都知道的常识。一般的普通小事,(司马迁)也不值得拿来记录,但班固都记了下来,这是班固比不上司马迁的第二点。文中诋毁贬低晁错,有伤忠臣之道,这是班固比不上司马迁的第三点。司马迁已经首创了(纪传体),班固又沿袭(司马迁)的老办法(写史书),难易更加不同。”
篇3:张泰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泰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年进士。除知沙县。时经邓茂七之乱,泰抚绥招集,流亡尽复。入为御史,偕同官谏万贵妃干政,廷杖几毙。出督京畿学校,口忧去,家居十余年。
弘治五年起故官,按云南。孟密土舍思揲构乱,以兵遏木邦宣慰使罕挖法于孟乃寨。守臣抚谕,拒不听,泰与巡抚张诰集兵示必讨,思揲惧,始罢兵,滇池溢,为民灾,泰筑堤以弭其患。还朝,乞罢织造内臣,减皇庄及贵戚庄田被灾税赋,给畿省灾民牛种。诏止给牛种,余不行寇入永昌,甘肃游击鲁麟委罪副总兵陶祯,而总兵官刘宁疏言守臣不和,诏泰往勘。泰奏镇守太监傅德、故总兵官周玉侵据屯田。巡抚冯续减削军饷,寇数入莫肯为御,失士卒六百余、马驼牛羊二万皆不以闻。帝怒,下之吏。德降内使,铟南京,续编氓口外。泰又言甘州膏腴地悉为中官、武臣所据,仍责军税;城北草湖资戍卒牧马,今亦被占。请悉归之军,口推行于延、宁二镇,诏皆从之。迁太仆少卿,改大理。
初,蓟州民田多为牧马草场所侵,又侵御马监及神机营草场、皇庄,贫民失业,草场亦亏故额。孝宗屡遣给事中周旋,侍郎顾佐、熊狲等往勘,皆不能决。至是命泰偕锦衣官会巡抚周季麟复勘泰密求得永乐间旧籍,参互稽考,田当归民者九百三十余顷,而京营及御马监牧地成不失故额,奏入,驳议者再,尚书韩文力持口,留中未下。及武宗嗣位,文再请,始出泰奏,流亡者成得复业
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泰清谨,刘瑾专权,朝贵争赂遗。泰奏表至京,惟馈土葛。瑾憾之,其年十月令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明年七月卒,摭他事罚米数百石。瑾诛,予葬祭如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治五年起故官,按云南
按:巡察
B.泰筑堤以弭其患
弭:消除
C.甘肃游击鲁麟委罪副总兵陶祯
委:委派
D.仍责军税
责:索取
6.填人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出督京畿学校,口忧去,家居十余年。
②请悉归之军,口推行于延、宁二镇,诏皆从之。
③奏人,驳议者再,尚书韩文力持口,留中未下
A.①而 ②乃 ③焉
B.①而
②且
③之
C.①以 ②且 ③之
D.①以
②乃
③焉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B.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C.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D.寻迁右副都御史督储/南京奏厘革十二事多/报可正德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逾年/迁南京右都御史。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云南孟密土司属官思揲挑起叛乱,并拒不听从当地的`安抚,后因害怕张泰与张诰的讨伐决心,才停止用兵。
B.张泰对朝廷忠心耿耿,多次提出建议,对百姓也是关怀有加,帮助他们争取利益。
C.针对蓟州放马草场横行乡里,致使贫民失业、草场数额减少一事,张泰又受命前往调查。
D.张泰为官清廉,为人谨慎,却被人挑剔其他事被罚米数百石,直到刘瑾被杀后,才赐予埋葬祭祀的礼数。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l)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时经邓茂七之乱,泰抚绥招集,流亡尽复。(3分)
②瑾憾之,其年十月令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4分)
(2)简要概括张泰奉诏到甘肃勘察“寇人永昌”一事的勘察情况。(3分)
参考答案
5、C
解释:C(委:推卸)
6、C
解释:C(以:介词,因为;且:连词,并且;之:代词,指张泰)
7、A
解释:参照时间、官职名等标志
8、C
解释:C(横行乡里为无中生有,文中并无表述。)
9.【翻译与概括】(10分)
(1)翻译(7分)
①当时经过邓茂七的**,张泰安抚招集百姓,使流亡的人全部返回。(“抚绥”、“流亡”、句意各1分。)
②刘瑾因此对张泰怀恨在心,这年十月,责令(张泰)以南京户部尚书退休。(“憾”、“令”、省略句、句意各1分)
(2)一是存在官员侵占军队屯田、削减军饷的现象;二是敌寇进侵时没有人肯抵抗,损失惨重;三是此事没有向朝廷上报。(一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官沙县知县。当时经过邓茂七的**,张秦安抚招集百姓,使流亡的人全部返回。入京任御史,偕同同僚谏诤万贵妃干预政事,当廷杖责,差点被打死。出京督察京城附近的学校,因服丧离职,在家赋闲十余年。
弘治五年,张泰被起用任回原官,巡察云南,孟密土司属官思揲挑起叛乱,率兵在盂乃寨阻截木邦宣慰使罕挖法。当地守臣安抚晓谕,思揲拒不听从,张秦与巡抚张诏集结军队以示必定讨伐,思揲害怕,才停止用兵。滇池涨水溢出,给人民带来灾害,张秦修筑堤坝来消除水患。回到朝廷,请求罢除织造内臣,减少受灾的皇庄和责成庄田的赋税,为京城所辖地区的灾民提供牛种,,皇帝下诏只提供牛种,其余不施行。敌寇进犯永昌,甘肃游击鲁麟归罪于副总兵陶祯,
而总兵官刘宁上疏说镇守的大臣不和,(皇帝)下诏令张泰前往勘察-,张泰上奏镇守太监傅德、原总兵官周玉侵占军队屯田,巡抚冯续削减军饷,敌寇多次进犯没有人肯抵御,损失士兵六百多人,马骆驼牛羊二万,都不上报。皇帝大怒,下令交给司法官来治罪。傅德降为内使,禁锢在南京,冯续编入平民户籍于口外。张泰又说甘州肥沃的土地全部被宦官、武臣占据,仍征收军税;城北的牧草、湖泊供驻守边疆的将士牧马使用,现在也被侵占。请求全部归于军队,并
将此做法推行到延、宁两军镇。皇帝下诏全部采纳张泰的建议。升任太仆少卿,改任大理寺卿。
当初,蓟州百姓的田地多被放马的草场侵占,又侵占御马监及神机营的草场、皇庄,贫民失业,草场的数额也较原来大为减少。孝宗多次派给事中周旋,侍郎顾佐、熊翀等前往勘察,都不能解决,到这时派张泰偕同锦衣官会同巡抚周季麟重新勘察。张秦秘密求得永乐年间的旧档案,相互查考,查得应当归还农民的田地九百三十多顷,而京营和御马监牧地的旧有数额都没有减少。奏疏呈入,有人一再辩驳,尚书韩文竭力支持张泰,张泰的奏章留在宫中不下放。到武宗继位,韩文再次请求,才交出张泰的奏章,流亡的人都得恢复旧业。
不久升任右副都御史督察南京的储备.,上奏有关改革的十二件事,多回复同意。正德二年,如为工部右侍郎,过了一年,升任南京右都御史。张泰清廉谨慎。刘瑾专权,朝臣权贵争相贿赂他。张泰上表到京城,仅赠给他土葛。刘瑾因此对张泰怀恨在心,这年十月,责令张泰以南京户部尚书退休。第二年七月去世,被人挑剔其他事被罚米数十石。刘瑾被杀后,按照制度赐予埋葬祭祀的礼数。
篇4:《后汉书·张纲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后汉书·张纲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①,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注】①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②翮:鸟翼,翅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危:高
B.率多求兵马 率:大都,一般。
C.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延:请
D.六者成败之几 几:通“机”,关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思以爵禄相荣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公其深计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余人受命之部 杳不知其所之也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A.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B.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C.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D.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3分)
(2)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3分)
(3)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4分)
9.王夫之认为张纲劝降张婴只是缓解了一时之祸,并不值得效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原文谈谈理由。(4分)
参考答案:
5.A。【解析】危:畏惧,忧惧。
6.B。【解析】以:前者介词,用;后者介词,因为,由于。A 乃:才,副词。C 其:表祈使语气。D.之:动词,到。
7.D。【解析】注意结合语境疏通文意。第一处,“散遣”应是承前省主语“纲”,不可能是“营垒”作主语,从而排除AC两项;第三处,“任从所之子弟”讲不通,从而排除B项。
8.译文(1)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平民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或就职),后来司徒征召他做了侍御史。
(2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合道义的。
(3)张纲单车独骑到叛贼营垒,劝谕张婴并使他降服,主张安抚(或消除)盗贼的人都把这夸作美谈。
9.【答案示例1】不同意。张纲能在“秽恶满朝,豺狼当路”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单车”入敌营,对张婴示以坦诚,晓以大义,并最终使之归降,其责任感和智勇胆识都值得称道。不应该简单地从“婴复据郡以反”的结果着眼予以否定。
【答案示例2】同意: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让反叛的`民众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难有顺从的意愿;让其受到恩宠,得到荣耀,很难期望他能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意向。张纲虽然有智有勇,但没有从根本上平息寇乱,以致在他死后,“婴复据郡以反”。(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平民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司徒征召他做了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忧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说:“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像狐狸一样奸佞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
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劫掠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让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都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来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晓谕(晓示,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合道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凭借文德使反叛之人服从,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发怒,派遣的大军云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关键因素,你可要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把他们召来。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
皇上嘉奖赞美他,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才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数不尽。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张纲单车独骑到叛贼营垒,劝谕张婴并使他降服,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夸作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消除东南的盗贼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难道能够做到吗?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用来缓解一时的灾祸,却来不及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
篇5:《宋史张亢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张亢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鄜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 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 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曰:“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 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 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 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 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 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节选自《宋史·张亢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 徙:调任。
B.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邀:堵截。
C.敌目曰“东军”,素易之 易:轻率。
D.及堡成,乃发封自劾 发:打开。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
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
④夜引兵袭击,大破之
⑤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
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亢有政治远见。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吴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
B.张亢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朝廷问罪也不惧怕。
C.张亢善于用兵。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D.张亢政绩突出。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5分)
(2)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5分)
参考译文
7.(3分)C (易:轻视)
8.(3分)D (①“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是政绩;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是慷慨好施)
9.(3分)B (错在“朝廷问罪也不惧怕”)
10.(1)(5分)适逢元昊势力更加强盛,用军队围攻河外,放任流动骑兵在麟州、府州之间掠夺,二州闭门不出。(译出大意给1分;“会”“炽”“纵”“钞”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张亢暗中更换了他们的旗帜来误导敌人,敌人果然奔向“东军”,却遇到虎翼军士兵。(译出大意给1分;“阴”“易”“趣”“值”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张亢,字公寿,年轻时性格豪迈有出众的气节。担任应天府推官时,整治了白沙、石梁两渠,百姓不再受水患之苦。(张亢)担任通判镇戎军时,上奏说:“元昊喜 欢杀戮,将来必定难以控制,应该立即防守边境。”趁机论述西北防守的计策,仁宗想重用他,适逢他母亲去世,回家守丧。元昊反叛后,(张亢)担任泾原路兵马 钤辖,多次升迁后任鄜州知府。当初,张亢请求乘驿车入京面奏,皇帝下诏命他手写奏章上奏(即可),上奏的主张后来大多被采用。适逢元昊势力更加强盛,用军 队围攻河外,放任流动骑兵在麟州、府州之间掠夺,二州闭门不出。百姓缺乏饮水,城内一两黄金换一杯水。调张亢担任办理麟州、府州军马事。张亢单枪匹马独自 一人去敲城门,拿出朝廷所授的敕书让城上的人看,城门打开。入城后,就让州民出城砍柴割草并到涧谷里打水。然而夏人还不时地出来抢掠,张亢就修筑了城堡派 兵守卫。当时禁兵都打了败仗,没有斗志,张亢于是招募敢于战斗的士兵,夜里埋伏在险隘的.道路上,半路阻击夏人的流动骑兵。等到天明,有拿着敌人的首级来献 的,张亢用锦袍赏赐他们,禁兵才惭愧而振奋地说:“我们难道不如他们吗?”都愿作战。张亢知道士气可用,才谋划攻击琉璃堡,夜里率领军队去袭击,大败敌 军。在兔毛川作战,张亢自己用大阵抵御,而让勇将在山后埋伏了几千持短兵器强劲弓弩的士兵。张亢因为万胜军全是从京城新招募的市井无赖子弟,软弱不能战 斗,敌人称他们为“东军”,向来轻视他们,但害怕虎翼军的勇敢强悍。张亢就暗中更换了他们的旗帜来误导敌人,敌人果然奔向“东军”,却遇到虎翼军士兵。搏 战了很久,伏兵出动,敌军大败,斩杀敌首两千级。范仲淹安抚河东,又上奏说张亢以前增建扩展的堡寨,应该让他前去总管这件事。诏书已经下达,明镐认为不 可,屡次传送文书阻止。张亢说:“我受诏命修置堡寨,怎能因为收到经略使的文书就停止呢?犯违抗节度命令的罪,死也甘心,堡寨是一定要建的。”每次收到文 书,就搁置到案几上,督促工役更加紧急。等到堡寨建成,才打开文书,弹劾自己,朝廷搁置起来不追究。蕃汉回归的有几千户,一年减少戍边士兵一万人,河外于 是成为并、汾的屏障。张亢喜好施与,轻视钱财,凡是宴席犒劳或馈赠,大都很丰厚,甚至派人贸易资助其费用,总还觉得不够。因此人们乐于为他所用。他治军严 明,所到之处很有政绩,百姓画了他的图像祭祀他。
篇6:《明史·张学颜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张学颜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意思是安抚集聚。
C.“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意思是治理处理。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秋,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受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任辽东巡抚。
B.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上奏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5分)
参考答案
4.C(原文标点为“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6. C(“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7.(1)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得分点:“卓荦倜傥”“识”“器”“见”各1分,句意1分)
(2)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得分点:“黜”“具”“经画”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
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
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
篇7:张纲传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纲字文纪,少明经学。父张皓,封留侯。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曰:“大将军冀,荷国厚恩,而纵恣无底,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谨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书御,京师震竦。时冀妹为皇后,内宠方盛,诸梁姻族满朝,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冀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婴闻,泣下,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散遣其部众,任从所之。亲为卜居宅,相田畴。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朝廷论功当封,梁冀遏绝,乃止。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纲自被疾,吏人咸为祠祀祈福。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诏曰:“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婴等缞杖,若丧考妣,朕甚愍焉。”拜纲子续为郎中,赐钱百万。
(《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B.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C.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D.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孝廉”本指孝悌与清廉之士,后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
B.“汉安”是汉顺帝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有些皇帝会因祥瑞或重大事故改元。
C.大辟,指严刑、重刑。古五刑之一。对深受国恩而冒犯君威、怠慢君命的巨子就要使用重刑。
D.考妣,是父亲、母亲的别称,一般指死去的父母。但也可指活在或死去的父母以上的祖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张纲出身高贵,砥砺节操。他身为贵族子弟,征召为侍御史;心中感激顺帝的知遇之恩,立志誓死解除国家危难。
B.张纲痛恨权奸,勇于直谏。他上奏弹劾外戚将军梁冀,认为他肆意妄为,应当严惩。此事震动朝野,但皇帝没有采纳。
C.张纲真诚仁义,劝服巨盗。他只带十几人前往张婴营垒,询问疾苦,申明国恩,让张婴大惊流泪,次日率部归降。
D.张纲爱护百姓,深得民心。张纲生病,史民都为他祭祀求福;去世后,百姓哀悼,张婴等五百多人为他穿戴丧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风气民情,他们都是德高年长的大儒,声名为世所知,只有张纲年轻,官位最低.
②亲为卜居宅,相田畴。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张纲亲自为他们挑选宅院,察看田地;有想做官吏的子弟,他都推荐召请他们. 。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C “德信”为名词,作“宣”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息”为动词,作谓语,主语承前省,其前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已故广陵太守张纲,端正自身教导下属,宣扬德行诚信,招降收容巨盗张婴万人,平息了战争,拯救百姓于困苦之中,未升显赫爵位,就不幸过早去世.
(2)C 大辟,古五刑之一,泛指死刑.辟,即罪;死是罪之大者,故谓死刑为大辟.
(3)A “心中感激顺帝的知遇之恩”错,原文为“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意为“当时顺帝放纵宦官,张纲常心中激愤”.
(4)①徇:巡视;微:低.句子翻译为: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风气民情,他们都是德高年长的大儒,声名为世所知,只有张纲年轻,官位最低.
②亲:亲自;相:察看;为:做.引:推荐.句子翻译为:张纲亲自为他们挑选宅院,察看田地;有想做官吏的子弟,他都推荐召请他们.
答案:
(1)C
(2)C
(3)A
(4)①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风气民情,他们都是德高年长的大儒,声名为世所知,只有张纲年轻,官位最低.
②张纲亲自为他们挑选宅院,察看田地;有想做官吏的子弟,他都推荐召请他们.
参考译文:
张纲字文纪,年轻时就通晓经学.父亲张皓,被封为留侯.他虽为公子,却磨练平民的气节.被举荐为孝廉而不就任,司徒征辟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者,张纲因此被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任用放纵宦官,张纲常心中激愤,慨然叹道:“污秽丑恶之人聚满朝廷,却不能奋不顾身献出生命解除国家的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于是退朝而上书,书呈上,但奏章没有得到理会.
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名使者出行巡视各地风气民情,他们都是德高大儒,声名为世所知,大多当过大官,只有张纲年轻,官位最低.其他人都奉命前往官署,唯有张纲把他的车轮埋在洛阳都亭,说:“豺狼一样暴虐奸邪之人当道,为何去查问那些狐狸一般的奸佞的坏人!”于是上奏说:“大将军梁冀,蒙受国家大恩,却放纵肆意,实在是天威所不可赦,死刑所应施加的.谨分条陈述十五件他心中无君之事,这些都是臣子所切齿痛恨的.”书进献之后,京城震动.当时,梁冀的妹妹为皇后,正受厚宠,诸梁亲族满朝,皇帝虽然知道张纲进言正直有理,最终却不忍采用.
当时广陵贼寇张婴等众数万人,在扬、徐间,作乱长达十几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梁冀于是暗示尚书,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想用此事中伤他.以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兵马,张纲却只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之后,便率领吏卒十多人,直接来到张婴的营垒,安抚慰问,请求能够与头目相见,一再表示朝廷的恩德.张婴起初大惊,看到张纲的诚心后,才出来拜见.张纲延请张婴坐在上座,询问他们的疾苦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纲传 纲字文纪,少明经学.父张皓,封留侯阅读答案.张婴听后,流下泪来,深受感动,于是告辞回营地.
第二天,率部下一万多人与妻子儿女双手反绑归降.张纲于是遣散张婴的部众,任凭他们离去;亲自为他们挑选宅子,察看田地;有想做官吏的子弟,都推荐召请他们.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朝廷论功,将要封赏他,梁冀从中阻挡,于是便未对他封赏.天子嘉奖称赞他,征召他想加以提拔,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他,皇帝于是应允了.
张纲在郡任职一年,四十六岁去世.百姓老幼相携,到太守府哀悼的人不可胜数.张纲自从生病后,吏民都为他祭祀求福.张婴等五百多人穿戴丧服,背土堆成坟.皇帝下诏说:“已故广陵太守张纲,端正自身教导下属,宣扬德行诚信,招降收容巨盗张婴万人,平息了战争,拯救百姓于困苦之中,未升显赫爵位,就不幸过早去世.张婴等为之服丧服执丧杖,如丧父母,朕十分同情你们!”于是任命张纲子张续为郎中,赐钱百万.
[张纲传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8:《宋史张洽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宋史张洽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日:“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日:“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冈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5分)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5分)
参考答案
4.D(根据原文,前两句以“者……也”为标志表判断,所以应该在“者”之后停顿,这样可以排除A、B两项;“已丰于昔”构成独立的句子,而“由是观之”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这样可以排除C项。原文标点:“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巾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5.C(“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错)
6.C(“他亲自审讯”错,原文说“洽以白提点刑狱”;另外“将二人杀掉”也不准确,原文说“盗闻之,白伏”)
7.(1)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得分点:以、孰与……乎、全各1分,句意2分)
(2)都吏是这个州的大蛀虫,他曾经想插手粮仓未能如愿,因此用这种办法来中伤管理粮仓的官吏。(得分点:“者……也”判断句式、获、中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洽字元德,是临江郡清江人。张洽小时候聪慧过人,跟从朱熹读书,从《六经》传注开始,都要探究典籍的宗旨所在,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佛家之类的书,无所不读。朱熹赞赏他志向坚定,对黄干说:“我寄望于保持道统永远传续,像你们这样的没有几个人啊。”
当时施行社仓法,张洽向县里请求,借贷三百石常平仓里的米,在里中设立粮仓,六年之后将所借粮米归还官府,乡里人因此而受益。嘉定元年,张洽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松滋县尉。湖右的土地分界不清,弊端日益严重,张洽请求推行推排法,县令将此事交给了张洽。张洽于是责令百姓自己核实自家的土地疆界和产业的数目,将结果投放在柜子里,他就查验核算依次排列,这样官吏的奸行就无从隐藏了。十多年以后,打官司的人还援引它作为证据。
张洽改任袁州司理参军。有个大囚犯,一审讯他就服罪,不久又变卦,而且有能力使官吏摇摆不定,案件多年没有判决,因此逮捕关押的人很多。张洽将此案上报提点刑狱,杀了他。有一个盗贼特别狡猾,用言辞不能将他驳倒。恰逢有兄弟二人争夺财产的'案件,张洽劝导他们说:“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言辞语气恳切,打官司的兄弟顿时醒悟。那个狡猾的盗贼听到后,自愿服罪。
郡守因为粮仓空虚,将二十多家掌管粮仓的官吏没入官籍,让张洽来审问,张洽查访得知这些人是被都吏出卖的。都吏是这个州的大蛀虫,他曾经想插手粮仓未能如愿,因此用这种办法来中伤管理粮仓的官吏。张洽考虑太守的锐气正足不可触犯,就暂且先把这些官吏拘捕起来,而暗地里派人核计粮仓的收入去禀报太守说:“您把二十多家没入官籍,是因为都吏的缘故。现在核查几年当中粮仓的收入,已经比以前丰足了,由此来看,都吏所说是虚妄的。您一定不会忍受都吏的虚妄,却将无罪的人家没入官籍。如果能治都吏的罪,那么过失就可以免除了。”太守醒悟,因而罢免了都吏,而宽免了被没入官籍的人家。他当永新县知县。有一天他去请假,听到监狱中有鞭打的声音,原来是狱吏受了贿赂,于是利用机会审讯被囚禁的人让他无辜服罪。张洽大怒,马上将狱吏捉拿进监狱,第二天上报给郡守,将他施以黥刑。
张洽从少年就致力于恭肃奉事,所以他用“主一”来命名自己的书斋。平常与一般人没什么两样,等到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无人可以阻夺。赋闲时不谈论朝廷的事情,有时因发生灾异变故,就会闷闷不乐,等到听说有一个君子得到进用,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他所交往的都是有名的人士,大家都尊敬仰慕他。
篇9:《宋史张去华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张去华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幼励学,敏于属辞。召试,授御史台主簿,属三院议事,不得预坐。谓所亲曰:“簿领①之职,非壮夫所为。”即弃官归郑州,杜门不出者三载。
建隆初,始携文游京师,大为李昉所称。明年,举进士甲科,即拜秘书郎、直史馆。以岁满不迁,上章自诉,因言制诰张澹、卢多逊、殿中侍御史师颂文学肤浅,愿得校其优劣。太祖立召澹辈与去华临轩策试,命陶谷等考之。澹以所对不应问,降秩,即擢去华为右补阙,赐袭衣、银带、鞍勒马。朝议②薄其躁进,以是不迁秩者十六年。荆湖平,命通判道州。去华上言:“桂管为五岭冲要,令刘鋹保境固守,赖之为捍蔽,若大军先克其城,以趣番禺,如践无人之境。”有诏嘉奖。
从太宗征太原,监随驾左藏库,就命为京东转运使。雍熙中,王师讨幽州,去华督宋州馈运至拒马河,就命掌河北转运事。三年,知陕州,未行,着《大政要录》三十篇以献,上览而嘉之,因留不遣。会许王尹京,命为开封府判官。未几,有庐州尼道安讼弟妇不实,府不为治,械系送本州岛。弟妇即徐铉妻之甥。道安伐登闻鼓③,言铉以尺牍求请,去华故不为治。上怒,去华坐削一任,贬安州司马。
真宗嗣位,迁给事中、知杭州。两浙自钱氏赋民丁钱,有死而不免者,去华建议请除之,有司以经费所仰,固执不许。在洛葺园庐,作“中隐亭”以见志。景德元年,改工部侍郎致仕。三年,卒,年六十九。
去华美姿貌,善谈论,有蕴藉,颇尚气节。然不饰边幅,颇为清议所贬,以是不登显用。
(《宋史·张去华传》有删节)
【注】:①簿领:谓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②朝议:包括有皇帝在的廷议或皇帝不在只有“九卿”、“王大臣”的集议。③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得预坐
预:预先,提前
B.愿得校其优劣
校:较量、比较
C.澹以所对不应问
应:回应,回答
D.以是不登显用
显用:重用
5.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明张去华“敏于属辞”“尚气节”的一项是( )(3分)
①上章自诉……愿得校其优劣
②有死而不免者,去华建议请除之
③在洛葺园庐,作“中隐亭”以见志
④簿领之职,非壮夫所为
⑤以趣番禺,如践无人之境
⑥着《大政要录》三十篇以献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去华从小就努力学习,在文章言辞上有一定的长处。后来被授予御史台主簿,但他觉得大丈夫不应久居人下,于是弃官回家乡,三载杜门不出。B.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张去华中了进士并被授予官职。任职满一年没被提拔,他就上奏章指张澹、史师颂等文学肤浅,愿意与他们一较高低。
C.雍熙三年,张去华知陕州,未出发时,写下三十篇《大政要录》献给皇上,皇上因此留下了他。后任开封府判官被尼姑控告而削官,贬为安州司马。D.宋真宗时,张去华任杭州知府。建议免除已死去那些人的人丁赋税,有关部门借口经费所仰,固执不许。后来在洛修建园庐,作“中隐亭”以表现心志。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文。(10分)
(1)朝议薄其躁进,以是不迁秩者十六年。
(2)道安伐登闻鼓,言铉以尺牍求请,去华故不为治。
参考答案
4. A.(预:参与、参加)
5. C.(②表明张去华体恤民情,关爱百姓。⑤表明他有见识,有战略眼光。可能稍有争议的是:③张去华的'主张没有被采纳,愤而在洛阳建园居住以“见志”,应该也是“尚气节”的体现;⑥写下洋洋洒洒的三十篇《大政要录》,应该是属文缀辞的表现,但内容却是施政方略,有点与题若即若离,所以正确选项里没选它)
6. A.(“大丈夫不应久居人下”错,壮夫,意思是大丈夫,但“久”字没有依据,应是他认为这职位没有决定权,“不得预坐”,就无法尽展其才,所以才说:“簿领①之职,非壮夫所为。”)
7.【参考译文】
(1)朝臣们在集中评议(张去华)时鄙薄他的急于进取(热衷于仕进),因此(张去华)有十六年都没有得到升迁。(句意2分,“薄”“ 躁进”和“ 不迁秩者十六年”的句式)
(2)道安敲响登闻鼓,说徐铉用书信向张去华求情请托,(所以)张去华故意不惩治。(句意2分,“伐”“ 尺牍”“ 治”)
参考译文
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张去华幼年刻苦学习,写文章才思敏捷,靠父恩荫补任太庙斋郎。周世宗讨平淮南时,张去华十八岁,慨然叹道:“戦争不止,民事不整,这不是统治国家的长久办法。”就写了《南征赋》《治民论》,献给皇帝。召入朝中考试,任命为御史台主簿。赶上三院讨论事情,他不能够参预,就对亲近的人说:“主簿这类职务,不是大丈夫干的。”就弃官回,,三年闭门不出。
建隆初年,开始带着文章前往京师,很受李昉称赞。第二年,考中进士甲科,马上拜授为秘书郎、直史馆。因任满未能升迁,就上奏章自己申诉,就说知制诰张澹、卢多逊、殿中侍御史师颂文章学术虏浅,希望和他们比试傻劣。太祖立即召张澹等人与张去华到面前考试,命陶谷等人考他们。因文不对题,降低官阶,提拔张去妻为右补阙,赐给他袭衣、银带、鞍勒马。朝中议论看不起他急躁求进,因此他十六年没能晋升官阶。荆湖讨平,任命他通判道州。张去华上奏说:“桂管是五岭重要的地方,现在刘喂‘境固守,全靠它作为屏障,如果大军先攻克它,直到的。”荆湖讨平,任命他通判道州。张去华上奏说:“桂管是五岭重要的地方,现在刘鋹保境固守,全靠它作为屏障,如果大军先攻克它,直趋番禺,就会如入无人之境。”并指明桂州如何攻取,皇帝下诏嘉奖。
从太祖征太原,监随驾左藏库,就命为京东转运使。雍熙年间,朝廷大军征讨幽州,张去华督运宋州给巷到拒马河,就地任命掌河北转运事务。太平兴国三年,任旌趔知州,未赴任,著《大政要录》三十篇进戯,皇上阅后觉得很好,就下诏表扬,赏赐彩缎五十匹,留在京师不差遣。适逢许王任开封府尹,就任命他为判官,殿中侍御史陈载为推官,并赐金紫。不久,有个庐州尼姑道安告发弟媳情况不属实,开封府
不肯查处,将她押送回本州。那个弟媳就是徐铉的外甥女。道安敲击登闻鼓,说徐铉事前写信求情,所以张去华故意不查办。皇上大怒,张去华被剥夺一任候选资格,赶为安州司马。
真宗继位,又拜授为左谏议大夫。不久,升为给事中、杭州知州。两浙地区从钱氏起就徼收人口税,有的人巳亡故却仍要追讨,张去华建议予以撤销,有关机构因为要依靠这笔钱做经费,坚持不允许。在洛修葺房舍田园,建中隐亭以寄托心愿。景德元年,改为工部侍郎退休。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九歳。
张去华仪表优美,善于谈论,颇有修养,很崇尚气节。但他不拘小节,受到清流士人的批评,因此没能受到重用。
【张翰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