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文言文训练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文言文训练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023-01-06 08:09: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修道院里的歌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文言文训练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文言文训练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训练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篇1:文言文训练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①,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②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③而为氓。”文公与之处④,其徒数十人,皆衣褐⑤,捆屦⑥、织席以为食。

陈相⑦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⑨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 “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⑩。”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⑾,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⑿;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⒀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⒁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⒂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⒃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

①神农:炎帝神农氏,相传他第一个制造农具,教导百姓种田,是中国农耕的发明者。神农之言:指战国时期的农家学说。许行:楚国人,农家学派。②踵(zhǒng):脚跟。这里用作动词,登,走到。文公:滕文公,滕国君主。③廛(chán):老百姓的住房。④与:给予。处:住所。⑤褐:粗麻编成的短衣,指老百姓穿的衣服。⑥捆:编织。屦:用麻、葛等织成的鞋子。⑦陈相:陈良的学生。陈良是楚国译文儒家人物。⑧饔飧(yōng sūn):早餐和晚餐。饔飧而治:一面自己做饭,一面处理政事。⑨厉:害。厉民:使民众受到损害。⑩素:未染色的生丝绢。⑾釜:锅一类的炊具。甑(zèng):用来蒸食物的陶土炊具。爨(cuàn):烧火煮饭。⑿陶:制陶器者。冶:制铁器者。⒀舍:什么。宫:室,家。⒁纷纷然:忙乱的样子。⒃路:动词,奔走。

【译文】

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着粗麻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即使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获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受到损害而供养自己,哪里算得上贤明呢!”

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粗麻布衣。”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孟子说:“这些都是他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来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什么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

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耕地又兼着干。”孟子说;“这样说来,那末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又耕地又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之后才用,这是带领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的一般道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捆屦、织席以为生

(2)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3)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4)是率天下而路也

2.“奚冠”和“许子奚为不自织”中,两个“奚”,意义、用法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3.文中许行的“神农之言”主张的是________。孟子则抓住许行的话予以驳斥,孟子认为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4.孟子在说理时,并非一开始就讲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了______的说理方法。这样说理的好处在于_______。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参考答案】

1.(1)弄到食物(或:维持生活) (2)哪里 (3)忙碌的样子 (4)动词作动词,奔走

2.第一个“奚”:疑问代词,作“冠”(名作动)的倒装宾语。“奚冠”,戴什么帽子。

第二个“奚”: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为”的倒装宾语。

3.人人从事农业劳动,国君也要和百姓“并耕而食”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社会分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4.类比 从小到大,从远及近,层层类推,巧妙地使许行的言论不攻自破。

5. 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的一般道理。

篇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阅读答案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阅读答案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①,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②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③而为氓。文公与之处④,其徒数十人,皆衣褐⑤,捆屦⑥、织席以为食。

陈相⑦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⑨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⑩。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⑾,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⑿;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⒀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⒁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⒂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⒃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

①神农:炎帝神农氏,相传他第一个制造农具,教导百姓种田,是中国农耕的发明者。神农之言:指战国时期的农家学说。许行:楚国人,农家学派。②踵(zhǒng):脚跟。这里用作动词,登,走到。文公:滕文公,滕国君主。③廛(chan):老百姓的住房。④与:给予。处:住所。⑤褐:粗麻编成的短衣,指老百姓穿的衣服。⑥捆:编织。屦:用麻、葛等织成的鞋子。⑦陈相:陈良的学生。陈良是楚国译文儒家人物。⑧饔飧(yōng sūn):早餐和晚餐。饔飧而治:一面自己做饭,一面处理政事。⑨厉:害。厉民:使民众受到损害。⑩素:未染色的生丝绢。⑾釜:锅一类的炊具。甑(zeng):用来蒸食物的陶土炊具。爨(cuan):烧火煮饭。⑿陶:制陶器者。冶:制铁器者。⒀舍:什么。宫:室,家。⒁纷纷然:忙乱的样子。⒃路:动词,奔走。

【译文】

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着粗麻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即使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获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受到损害而供养自己,哪里算得上贤明呢!

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粗麻布衣。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孟子说:这些都是他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来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什么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

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耕地又兼着干。孟子说;这样说来,那末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又耕地又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之后才用,这是带领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的一般道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捆屦、织席以为生

(2)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3)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4)是率天下而路也

2.奚冠和许子奚为不自织中,两个奚,意义、用法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3.文中许行的神农之言主张的是________。孟子则抓住许行的话予以驳斥,孟子认为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4.孟子在说理时,并非一开始就讲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了______的说理方法。这样说理的好处在于_______。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参考答案】

1.(1)弄到食物(或:维持生活)(2)哪里(3)忙碌的样子(4)动词作动词,奔走

2.第一个奚:疑问代词,作冠(名作动)的倒装宾语。奚冠,戴什么帽子。

第二个奚: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为的倒装宾语。

3.人人从事农业劳动,国君也要和百姓并耕而食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社会分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4.类比  从小到大,从远及近,层层类推,巧妙地使许行的言论不攻自破。

5.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的一般道理。

篇3: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命题新探

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命题新探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一直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孟子赤裸裸地宣扬奴隶主阶级统治和剥削合理性的一大罪证.其实,孟子这一命题是对当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现象和由此而形成的社会统治与被统治关系这一人类社会进步趋势的正确反映.

作 者:邢志第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济南,250021 刊 名:理论学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JOURNAL 年,卷(期):2001 “”(3) 分类号:B2 关键词: 

【文言文训练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相关文章:

1.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武字子卿篇

2.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

3.文言文习题训练

4.文言文《人有亡斧者》全文及翻译

5.于园文言文翻译

6.文言文于园翻译

7.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8.文言文西门豹治邺教学实录

9.豫让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10.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文言文训练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