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NON磐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欢迎阅读借鉴。
篇1: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甲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塞翁失马》)
【乙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露在地面上的.树根、树干或树桩。②泛指农具。
1.文中画线句子中应该有两处停顿,请用“/”在句中画出。(2分)
居 一 年 胡 人 大 入 塞 丁 壮 者 引 弦 而 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 ) (2)人皆吊之 ( )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4)兔走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塞翁和宋人看待事物有什么不同?(2分)
1.(2分)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一处1分)
2.(4分)(1)逃跑 (2)(对不幸表示)安慰;慰问 (3)带领 (4)跑(一小题1分)
3.(4分)(1) 靠近长城一带(边塞)的人,战死的人有十分之九(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2)兔子不能再得到,而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成为宋国人的笑料)。(一句2分)
4.(2分)塞翁能辩证地看待事物,知道祸福(坏事与好事)会互相转化;宋人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
篇2: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两篇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二】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汁,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行百里始奋迅_____________________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非精洁则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_____________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4)流汗
2.(1)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清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3.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4.反面;正反对比;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
篇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四川省成都市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项王军壁垓下 壁:安营扎寨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归属
C.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估计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译文: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
译文:
5.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项羽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4分)
答:
【答案】
3.(2分)B(属:跟随)
4.(6分)
(1) (3分)即使江东父老怜爱我并拥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大意正确计 2分,落实怜的意思计1分)
(2) (3分)我听说汉军用千金来悬赏购买我的人头,并给予万户封地,我就送你这个恩惠 吧。(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德的意思计1分)
5.(4分)心理:愧对父老乡亲,不愿苟且偷生。(2分)性格特点:勇武与豪放。(2分) (意思相近即可)
篇4:比较阅读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不可久居 ▲ 不可名状 ▲
斗折蛇行 ▲ 悉皆怪石 ▲
1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 佁然不动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13.回答问题。(5分)
(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2分)
甲文: ▲
乙文: ▲
(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3分)
▲
参考答案:
10.停留 说出 像北斗七星 都
11.D
12.(1)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2)岸边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13.(1)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2)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篇5: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和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和参考答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答案】
9.(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跟随 (4)不是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 评分:共2分。
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篇6: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圣人之于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有不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武王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王门之辱。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时固不易得.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於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於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於堂上,重帷而见其衣若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1)武王事之( ) (2)夙夜不懈( )
(3)乡之耕( ) (4)非忘其父之雠也(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 客以闻伍子胥
B、圣人之于事 乡之耕
C、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搏其手而与之坐 退而耕于野七年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举伍子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 )(2分)
A.极力铺陈 B.平实畅达 C.对比鲜明 D.纵横捭阖
参考答案:
(五)
16.侍奉;早;先前;同“仇”(4分)
17.D(3分)
18.伍子胥于是就礼贤贤能之士(下翻译出动词,意思基本正确),选练士卒。六年后,吴国在柏举大败楚国(介后),追击楚国的败军(北解释为败军)于千里之远。楚昭王逃亡到随,吴军于是攻占了郢都(补出省略的主语)。伍子胥亲自用箭射楚王宫(补出省略的主语),鞭打楚平王的坟墓三百次(正确翻译出鞭打楚平王坟墓事件)。(5分)(错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19.成功是需要等待时机的。(3分)(能够引用第一句或者最后三个字都给分,在此基础上概括也可以)
20.B(2分)A(1分)
篇7:《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4分)
①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② 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③ 见渔人,乃( ) ④ 未果,寻( )病终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为什么叹惋?(2分)
答案
【小题1】①类 ②妻子:妻子儿女 ③竟然 ④随即,不久
【小题1】 ①(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②(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小题1】桃源人为外面的世界如此**而叹惋,为外面的人民的生活如此痛苦而叹惋。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妻子的古今义。
【小题1】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恩呢管理。翻译语句时,除了要注意乃、无论等重点字,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份,有时还要注意语序等问题。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根据渔人所说的内容,应该为挑花源中的人叹惋,根据渔人说的内容来分析叹惋的原因。
篇8: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题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题
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②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③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④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⑥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①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②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③果诚:果真。④子:你。⑤长:做……首领。⑥甲:军队。
【小题1】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 )
② 群臣莫对( )
③兽见之皆走( )
④以为畏狐也( )
【小题2】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D.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小题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今 王 之 地 方 五 千 里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⑵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5】简要说说本文说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
答案
【小题1】①听说 ②回答 ③逃跑 ④害怕,惧怕 (各1分)
【小题2】B (2分)
【小题3】今 王 之 地 / 方 / 五 千 里 (每处1分)
【小题4】⑴(如果)现在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2分)
⑵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2分)
【小题5】都善于运用故事比喻说理,故事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说理委婉,使人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大意对即可,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闻”有听见、听说;见闻,知识;声誉,名声;用鼻子嗅的意思。在这里是听说的意思。“对”有回答;对着,向着;敌对,对立;对付;配偶的意思,在这里是回答的意思。“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畏”是害怕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之”的用法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B项是这种用法。所以答案是B。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的“之”是“的”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之”是代词。D.君将哀而生之乎的“之”是代词。
考点: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
点评: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小题3】试题分析:这个句子的停顿要注意地方是两个词,土地方圆的意思,所以中间要停顿。主语谓语之间也要停顿。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点评: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古代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要真正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再进行句读的划分。
【小题4】试题分析:第⑴句注意“子”是你的意思,“食”是吃的意思;“逆”是违背的`意思。⑵征于色是表现于脸上,征是表现,色是脸色;“喻”是了解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小题5】试题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本文江乙也是借用狐假虎威的故事进行说理的,所以两文都采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本文以比喻说理使人易于接受和理解。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点评:比喻说理就是用比喻将不容易理解的深奥道理,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加以说明,它的妙处就在于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道出深刻的道理。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往往胜过一大篇平淡乏味的议论,收到言简意丰,举重若轻的效果。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相关文章:
4.无题阅读题训练
7.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9.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0.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