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洞庭一湖文言文阅读题

洞庭一湖文言文阅读题

2025-02-11 07:47: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ppleman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洞庭一湖文言文阅读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洞庭一湖文言文阅读题,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洞庭一湖文言文阅读题

篇1:洞庭一湖文言文阅读题

洞庭一湖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8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小题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前人之述备矣”。

B.第②段写览阴雨连绵季节之景而触景伤情,悲恸不止。

C.第③三段写览春天温和明媚之景而感到无比欣慰和欢喜。

D.第④四段“斯人”是指作者的朋友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

参考答案:

小题1:岳阳楼记 范仲淹

小题2: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

小题3:D

小题1:试题分析:《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作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后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后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均田赋等改革时弊的`建议,再次被贬。后在赴颖州上任途中病死。本文写于1046年,范仲淹贬放邓州,第二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因为二人同是被贬之人,因而有共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文中满载述志励友之情,既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又表达对好友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时,要注意把“尝”(曾经)、“求”(探求)、“或”(或许)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3:试题分析:通过阅读文章,第④四段“斯人”应该指的是和作者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篇2:文言文阅读题节选

文言文阅读题节选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日:“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患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运上疏日:“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

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日《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B、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C、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D、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文中指古代经典。有时特指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等。

B、通籍,文中指记名于门籍。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在宫门外,可以进出官门。

C、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有身份的官员专用的自称。

D、幸同州,文中指皇帝到同州。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写进《孝义传》。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受到武帝嘉奖,令他奏报不利于时政的大小事。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从小立志做一名谏官,然而他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奉皇帝的命令编纂《谏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5分)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5分)

篇3:经典文言文阅读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是日更定( )

②余拿一小船( )

③长堤一痕( )

④客此( )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相公的“痴”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完了,结束;②撑,划;③痕迹;④客居。

2、(1)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

(2)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意对即可)

3、①痴;②由面到点。

4、大雪天半夜去看雪等。

篇4:《望洞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望洞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幕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缄词的意思。(3分)

(1)去国怀乡 去:

(2)至若春和景明 景: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山岳潜形。

(3)宠辱偕忘。

【小题3】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联系文章内容,试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⑴离开(2)日光(3)探求每题1分

【小题2】⑴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分

(2)山岳隐没了形体 1分

(3)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1分p

【小题3】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2分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去”古义为“离开”,“景”古义为“日光”。

【小题2】关键字要解释清楚,备:详尽;潜:隐藏;宠:爱宠爱;辱:受屈辱。

【小题3】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来理解作者的`感叹,抓住文中关键句了“不已物喜,不已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理解。

考点:字词理解、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点评:本阅读是学生熟悉的,不难。考查了学生字词句和文章内容主要问题的理解,符合古文阅读考查的特点。

篇5:《陋室铭》文言文阅读题

《陋室铭》文言文阅读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4. 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妻子不觌( ) ④未尝不与书俱( )

15.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6. 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 何陋之有 B 渔人甚异之 C 能以径寸之木 D 乃引客就观之

17. 阅读[甲]文填空:(3分)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

是芝兰之室。

18. 用原文填空。(3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

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来表达。

1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分)

参考答案:

14. 略(4分)15.(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6.(B D)(2分)

17.(3分) 托物言志 ; 诸葛庐 子云亭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

19.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陆游筑书巢 翻译: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 确实这象鸟窝。

篇6: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甲】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_____

(2)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驱车(追赶)。(2)倒下。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灵活对待敌方变化的策略。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1)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

(2)①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意对即可)

【洞庭一湖文言文阅读题】相关文章:

1.《陋室铭》文言文阅读题

2.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4.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5.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6.文言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7.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参考

8.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备考策略

9.苏武牧羊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10.班超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洞庭一湖文言文阅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