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2022-05-31 10:04: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源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篇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 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犹蒙矜育 矜:怜悯

B. 不矜名节 矜:夸耀

C. 听臣微志 听:听见

D. 日薄西山 薄:迫近

10.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篇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阅读答案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谨拜表以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1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2. 《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下列不能体现孝心的一项是

A.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 区区不能废远

C.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D. 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⑴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译文:

⑵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

参考答案:

9.C

10.B 11.B 12.A

13.⑴我受到过分的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

⑵我(将来只要)活着就愿意献出生命(为国出力),死了也愿意报答陛下的恩惠。

篇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怜悯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夸耀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别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尽

15.下列句中的以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一样的是( )(2分)

A.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B.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谨拜表以闻

16.下列四项中能打动皇帝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B.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C.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参考答案:

14.C 15.C 16.C

17.①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②我活着当以掉脑袋,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恩情。

篇4:《唐太宗五事治天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唐太宗五事治天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①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②,无代无之,朕践阼③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注】①率意:任意。②显戮:公开杀戮。③践阼(zuò):登上王位。

④黜责:贬谪责罚。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⑴朕未尝黜责一人 ( ) ⑵自不谕其故 ( )

⑶不肖者则怜之 ( ) ⑷自古皆贵中华( )

【小题2】下列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正直之士比肩于朝 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

B.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D.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 虽乘奔御风(《三峡》)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2分)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2分)

⑶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2分)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李世民是一位怎样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⑴曾经 ⑵原因 ⑶爱怜 ⑷以为贵

【小题2】A

【小题3】⑴这五条,是我能有今天成就的原因。⑵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像奔驰的骏马。⑶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小题4】李世民是一位从谏如流、礼贤下士、心胸宽广的人。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①尝,一词多义,曾经。②故一词多义,原因。③怜,一词多义,爱怜。④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A.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B.前一个以的意思根据,后一个以的意思因为,意义不同;C.前一个诸是他的的意思,后一个诸是各个的意思,意义不同;D.前一个虽的意思虽然,后一个虽的意思是即使的,意义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所以(的.原因)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甚(甚于)、 若(好像)、奔(飞奔的骏马)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3)时,要在注意把得(领会)、寓(寄托)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由李世民说的这段话太宗说:我能达到这个地步,只是凭借了以下五方面而已:见到别人的优点,好像自己也有了这个优点。人的品行,能干和不能干兼而有之,我常常抛弃其短处,择取其长处。看见贤能的人就尊敬他,看见不贤的人便怜悯他,贤人和不贤的人能各自找到他们适当的位置。我即位以来,正直之士并肩立于朝廷,不曾贬退、责罚一人。我独一视同仁予以爱护,所以各个种族部落都像对待父母那样归依我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谏如流、礼贤下士、心胸宽广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篇5: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以虫治虫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请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句中只标一处)。

①岁以大穰 ②其喙有钳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①方为秋田之害 方__________

②则以钳搏之 搏__________

③千万蔽地 蔽__________

④岁以大穰 岁__________

3.与例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土人谓之“傍不肯”

A.方为秋田之害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至之市,而忘操之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4.翻译下列句子。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岁/以大穰 ②其喙/有钳

2.①正当正在;②搏斗;③遮盖;④年成

3.D

4.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①子方皆尽

②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相关文章:

1.《以虫治虫》阅读答案

2.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和答案

3.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

4.甲乙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5.《贺圣朝·留别》《浪淘沙》古诗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6.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7.张孝基仁爱阅读训练及答案

8.文言文阅读对比训练题目及答案

9.王琼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10.《谈孝》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