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唐太宗吞蝗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萧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文言文唐太宗吞蝗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唐太宗吞蝗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文言文唐太宗吞蝗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唐太宗吞蝗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唐太宗吞蝗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包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 )②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 ) ( )
③所冀移灾联躬( )
2.选出译文正确的项。
①人以谷为命。( ) ②何疾之避!
A.人们认为谷物是天命。 A.什么疾病都要回避!
B.人们把谷物当作生命。 B.为何要回避生病呢!
C.人们和谷物都有生命。 C. 回避什么疾病呢!
3.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唐太宗什么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答:
参考答案:
1. ①却;这②只;吃③希望
2.①B ②C
3.关心人民疾苦的精神是可贵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篇2: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战国策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战国策(附答案)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①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斗生于乱世,事乱君侍奉
B.宣王使谒者延入延迟
C.王宫已充矣满,足
D.固愿得士以治之本来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
(2)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小题3:王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进行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1)(3分)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认为怎么样?(2)(3分)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
小题3:机智勇敢,敢于直言劝谏;善于辞令,进谏技巧高超。
趋:快步走
小题1:试题分析:B.“宣王使谒者延入”,句中的“延”是一词多义,“引进,请”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好势”(爱慕权势)、“好士”(礼贤下士)、“何如”(怎么样)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非”(不是)、“左右”(亲近宠爱的人)、“故”(所以)、“縠”(绉纱)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3:试题分析:对于王的做法,他敢于直接指出来,并直言进谏,可见他是一个机智勇敢,敢于直言劝谏的人;在劝谏的时候,他又善于以实际生活做比,可见他善于辞令,进谏技巧高超。
篇3:夸父与日逐走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夸父与日逐走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甲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乙文]蕃(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薜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勤知其有清世(使社会澄清)志,甚奇之。
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 )
(2)饮于河、渭( )
(3)尝闲处一室 ( )
(4)安事一室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父敢于逐日,表现了他无比英勇的气概,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同意陈蕃的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指出夸父与陈蕃两人性格上的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跑
(2)黄河
(3)曾经
(4)难道,怎么。
2、(1)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你怎么不洒水、扫地,以招待宾客呢?
3、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4、不同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胸怀大志,就不能打扫一下自己的住处?
5、《陈蕃立志》,胸怀大志,非惟常人或好高骛远。
篇4:文言文史记乐书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史记乐书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史记乐书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史记乐书》有删改)
5.下列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 响:回声、回音
B.百姓不亲,天下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舜之道何弘也 弘:弘扬
D.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 演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恶者天与之以殃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乃召师涓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B.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C.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D.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8.请结合原文简要概述:圣人君子该如何对待音乐?(4分)
9.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3分)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3分)
. (3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4)
参考答案:
5.C 弘:宽宏
6.D 表示凭借。可译为:用来的 (A 介词,用/连词,导致 B 于是/竟然 C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
7.B
8.(1〉远离靡靡之音(不听亡国之音)
(2)用音乐来教化万民(进行仁义礼仪教肓)(每点2分)
9.(1〉所有的音乐都是从人的心帔上产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象(原
来的)形休一样。〈凡音由于人心 1分,有以 1分,景通影 1分,?
(2)我记下(得到〉了这首曲子,怛是(还)没有练习,请允许我多留一晚练习这首曲子。(习
1分,宿 1分,大意1分) 丨
(3)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向东逃跑,自投濮水自杀而死。所以你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得分点:东1分,走1分,于濮水之上这个状语后置句1分,先闻此声者国削被动句1分)
文言文翻译
所有的音乐都是从人的心性上产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象(原来的')形体一样,回响和原来的声音相应合一样。所以,行善的人,上天自然会给予福祥的报偿,作恶的人,上天会给予灾祸的惩罚,这是自然的事。
所以舜弹奏五弦之琴,唱《南风》之诗,而天下升平;纣王制作《朝歌》北方鄙野的歌曲,结果是身死国亡。舜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那样的宽宏?纣的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却又那样狭隘呢?大概就是因为《南风》之诗的主题是属于生长蕃育之音,舜非常爱好这种音乐,爱好与天地自然的心意相同,能得天下万民的欢心拥戴,所以天下大治。至于《朝歌》,一大早就唱歌,时间上就很不合适,而且北有败北的意思,鄙是粗鄙的意思,但是纣却非常喜爱这种音乐,与万国人民的心意不同,于是诸侯不愿附从,百姓不愿亲近,天下所有的人都背叛反对他,所以结果必然是身死国亡。
在卫灵公的时候,他要去晋国,到了濮水上游的住宿,半夜时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身旁的侍从,都回答说没有听到。于是就找来师涓说我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侍从,都说没有听到。这种情形好像鬼神(在弹奏),替我仔细听并记下来。师涓说好的。于是就端正地做好,手抚在琴上,一面仔细听,一面写下来。第二天,回报卫灵公说:我记下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练习,请允许我多留一晚练习这首曲子。 卫灵公就答应了下来,再住一晚。第二天师涓说我练熟了。这才离开濮水去晋国,朝见晋平公。晋平公在惠施台摆了一桌酒为卫灵公接风。酒喝到痛快的时候,卫灵公说:我这趟来,听到一支新曲子,请让我的乐工为你演奏它。晋平公说行。就叫师涓坐在师旷的旁边,拿了一把琴演奏起来。还没弹完,师旷就按住琴弦阻止他说:这是亡国之音,不可演奏下去了。晋平公说:怎么这么说话呢?有什么道理吗?师旷说:这是师延谱写的曲子,是为昏庸霸道的纣王谱写的靡靡之音。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朝东逃跑,自投濮水自杀而死。所以,你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晋平公说:我平生所好就是一个音乐,希望让我遂愿听完吧。
演奏第一乐章,就有白云从西北方面升起来,演奏第二乐章时,大风就来到了,大雨随后也到了,掀翻了门廊揭开了房子上的瓦片,身旁随从都四散逃开了。晋平公害怕了,趴在门廊和堂屋之间。晋国大旱,土地荒芜三年。
篇5:《唐太宗吞蝗》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
《唐太宗吞蝗》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
【原文】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
(选自《贞观政要》)
【阅读训练】
1、解释:(1)京师:;(2)掇:;(3)蚀:;(4)遽谏:;(5)冀:
2、翻译:(1)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2)何疾之避?
3、唐太宗吞蝗虫的用意是想说明什么?
参考答案
1、解释:(1)国都;(2)抓取;(3)吞下;(4)委婉地规劝;(5)希望
2、翻译:(1)百姓把粮食当做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是害了百姓。(2)为什么要回避疾病呢?
3、唐太宗吞蝗虫的用意是想说明:皇帝关心百姓。
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从此蝗虫不再成灾。
注释
1、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2、京师:京城,国都、长安。
3、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4、掇:抓取。
5、予:唐太宗自称。
6、遽:马上。
7、谏:委婉地规劝。
8、朕:皇帝自称。
9、躬:身体。
10、冀:希望。
11、是:这(是)。
12、蚀:吞下。
13、遂:立刻
14、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
15、咒:批评
16、作:起,兴起
17、其:如果
18、食:吃
19、谏:谏人
20、过:罪过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精神用意
精神:为百姓着想、忧国忧民、勇于承担责任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用意:说明皇帝关心百姓
篇6: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两篇附答案
【甲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不见曦月 (2)每至晴初霜旦
(3)作之者固难 (4)无不藉此冰雪之气
【小题2】请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小题4】(1)【甲文】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2分)
(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1分)
答案
【小题1】日光,这里指太阳; 早晨; 本来; 借,凭借
【小题2】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划错一处扣1分)
【小题3】(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的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特恨解说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
【小题4】(1)渲染秋天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美
(2)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情。)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曦,日字旁,与太阳有关;旦是会意字,从字形也可理解是早晨,固通故,原来的意思。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名篇,对内容很熟悉。对学过的字词,要注意记忆,尤其是注释中的字词,记清楚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注意词义的变化。
【小题2】
试题分析:阅读前后文内容,了解语境,推测句意,根据句意分析结构,将每层表达相对完整意思的短语划开。
考点: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平时在学习中对古文朗诵节奏的掌握不太好。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朗读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学习时要多听教师的.范读,听取老师对朗读停顿方法的指导。做此类题,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也是一种办法。一般来说,被陈述的主体(主语)和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要划分,如果句子很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虽:即使;奔:动词名用,意为奔马,以:比;疾:快。第二句,特:只不过,恨:遗憾;解:理解。
考点:文言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文言翻译,要注意几点,一是解释清楚每个字的意思,二是句式要符合现代语言的习惯,三是语句要通顺,四是语气情感要译出来。
【小题4】
试题分析:从诗文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分析,甲文中泪沾裳,指伤心,猿声像人的哭声,猿啼叫得让人伤心,表现三峡环境的凄凉。乙文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不被人理解的郁闷心情。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中作者的情感比较含蓄。理解古文中的问题,读懂内容是前提,不仅要文字上的意思要明白,作者表达的意图也要有所了解。
篇7: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⑧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卒之为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幸而在穷僻之域:___________________
(4)终无济于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问。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沦述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终于 (2)达到 (3)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4)帮助
2.(1)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3.[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4.[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篇8: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两则阅读训练附答案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 将寐. 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 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1)目似瞑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啮其喉____________________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闭眼 (2)咬 (3)多少 (4)狡猾
2.B
3.(1)一只狼径自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蹭坐在(屠夫)前面。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揣测的恶意。
4.(共同特征)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人们对像狼这样的人要时刻提高瞥惕,不能心存幻想;要奋起斗争,除恶务尽。【乙】文主要揭露其狼子野心、秉性不改,狼本性是不会改变,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
【文言文唐太宗吞蝗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相关文章:
10.语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