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祖莹勤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祖莹勤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3-05-30 08:50:0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e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祖莹勤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祖莹勤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祖莹勤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1:祖莹勤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祖莹勤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祖莹勤学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莹年八岁

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皆惊。

(《魏书·列传第七十》)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以衣被蔽塞窗户( )

②由是声誉甚盛( )

③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 )

④乃置《礼》于前(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家人所觉 不足为外人道也

B.父母恐其成疾 其真无马邪

C.常密于灰中藏火 达于汉阴

D.以衣被蔽塞窗户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

1.①遮盖 ②此 ③比得上;赶上④放

2.D

3.(1)这个孩子的才气,不是许多学生能赶上的,日后定会有很高的造诣。(2)博士对学生要求严格,(祖莹)不敢再回去拿书,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尚书》三篇,不漏一个字。

篇2:祖莹勤学阅读答案

祖莹勤学阅读答案

祖莹勤学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皆惊。(《魏书列传第七十》)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以衣被蔽塞窗户

②由是声誉甚盛()

③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

④乃置《礼》于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家人所觉不足为外人道也

B.父母恐其成疾其真无马邪

C.常密于灰中藏火达于汉阴

D.以衣被蔽塞窗户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祖莹勤学阅读答案

1.①遮盖②此③比得上;赶上④放

2.D

3.(1)这个孩子的才气,不是许多学生能赶上的,日后定会有很高的造诣。

(2)博士对学生要求严格,(祖莹)不敢再回去拿书,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尚书》三篇,不漏一个字。

篇3:《祖莹字元珍》阅读答案

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俟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篇4:《祖莹字元珍》阅读答案

25.译文: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2分)他最终会有所作为的。(或:他最终会走得很远)。

26.主要特点是勤学而有学问(主要是“勤学”)(1分);主要两件事:燃火夜读(1分),背讲《尚书》(1分)(意思对即可)

篇5:《祖莹字元珍》阅读答案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喜欢学习,迷恋读书,日日夜夜的'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蜡烛读书,用他的衣服遮盖窗户,害怕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的张天龙在讲解《尚书》,把其中的内容都讲解了。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老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催促着讲课十分急切,他于是就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就去听课了。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于是就在前面行礼,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完了以后,孝怡感到十分诧异,对渊博的学士们说了这件事,所有的学士都很惊讶。

篇6:《祖莹字元珍》阅读答案

25.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译文:

26.祖莹这个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文主要叙写了祖莹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答:

篇7:祖莹夜读文言文翻译

祖莹夜读文言文翻译

祖莹夜读文言文翻译

【原文】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翻译】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主讲。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书不觉疲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却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去听课。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完之后,孝怡因为对他感到惊异,就向博士说这件事,所有的学生都很惊讶。后来高祖听说这件事,召他入宫,让他背诵五经的章句,并且陈述大概意思。(祖莹成功做到了,)皇帝称赞并赏赐了他。 (再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成为太学学士。

【赏析】

《祖莹偷读》这则短文记叙了祖莹自幼夜以继日勤奋苦读的事迹。他深夜偷读,勤奋刻苦,学有所成,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皇帝任命他为太学博士。祖莹勤奋学习的精神仍值得今天的青少年学习。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中的‘密’、藏、驱逐、蔽塞这些词,可看出祖茔对学习的炽爱程度之高,也为后文成就人生做铺垫。

篇8:祖莹偷读文言文和翻译

祖莹偷读文言文和翻译

祖莹偷读

【原文】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注释】

范阳遒:范阳郡遒县。

位:官职。

耽:迷恋,沉溺

恐:担心。

驱逐:赶走。

蔽塞:遮盖。

为……所:被。

由是:因此。

尤:特别。

甚:很。

盛:大。

属(zhǔ):撰著。

每:常常。

悉:全,都。

遗:遗漏。

严毅:严厉,严肃,要求严格。

以:凭借。

拜:授予官职。

恐:担心,害怕。

披:通“被",指被子。

【翻译】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主讲。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书不觉疲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却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去听课。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完之后,孝怡因为对他感到惊异,就向博士说这件事,所有的学生都很惊讶。后来高祖听说这件事,召他入宫,让他背诵五经的章句,并且陈述大概意思。(祖莹成功做到了,)皇帝称赞并赏赐了他。 (再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成为太学学士。

【赏析】

《祖莹偷读》这则短文记叙了祖莹自幼夜以继日勤奋苦读的事迹。他深夜偷读,勤奋刻苦,学有所成,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皇帝任命他为太学博士。祖莹勤奋学习的精神仍值得今天的青少年学习。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中的‘密’、藏、驱逐、蔽塞这些词,可看出祖茔对学习的炽爱程度之高,也为后文成就人生做铺垫。

篇9:祖莹好学文言文翻译

祖莹好学文言文翻译

祖莹好学文言文翻译

原文: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老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翻译: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字员珍是范阳道人。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喜欢学习,迷恋读书,日日夜夜的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蜡烛读书,用他的衣服遮盖窗户,害怕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当时中书博士的张天龙在讲解《尚书》,把其中的内容都讲解了。学生们都聚集来听,莹在夜里读老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催促着讲课十分急切,他于是就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就去听课了。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于是就在前面行礼,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

篇10: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②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③清慎,既就外傅④,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⑤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①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②揆(kuí):揣度。③操履:操行。④外傅:老师。⑤监酒:监管制酒。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 B. 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

C. 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 D. 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B.因请寓宿,手抄归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嗜读书,束于贫 货恶其弃于地也

D. 仕不足以匡君福民 诚宜开张圣呼,以光先帝遗德

3.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4.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D

2.B D

3.①②

4.许衡与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有大志。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篇11: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来源:教改先锋网]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 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委而去之 (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为国者 ( ) ④必先富民 ( )

10.下列句 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12.理解填空 。(3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参考答案:

9.①委:放弃 ②域:限制 ③为:治理 ④富:使 富裕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10.B

评分。选对得2分。

11.①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②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施仁政 富民。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祖莹勤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1.《祖莹字元珍》阅读答案

2.文言文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

3.节选柳宗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4.文言文的阅读题附答案

5.文言文阅读(9分)《高山流水》附答案

6.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7.隆中对的课内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8.陈涉世家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9.儒家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10.黔之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下载word文档
《祖莹勤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