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2022-06-29 08:15: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in51819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欢迎阅读借鉴。

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篇1: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余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飱粥相继,士民感戴之。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

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

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吏士男女,无不号慕。又家无余财,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六)

篇2: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未到而仁奄至 奄:讨伐

B.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 罢:疲劳

C.乘油船别袭中洲 别:另外

D.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 恚:发怒

7.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外示虚弱,以诱致仁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仁欲以兵袭取州上

B.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

C.以逸待劳

D.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4分)

(2)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4分)

9.面对曹仁大军来犯,朱桓如何分析己方优势鼓励将士?请简要概括。(4分)

篇3: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6.A(3分)

7.D(3分)

8.(1)到任遇到疫病流行,粮食歉收而昂贵,朱桓分派属下好的官吏,用医药抚恤安慰。(4分)

(2)但是(朱桓)轻视财物看重德义,加上记忆力很强,和人见一面,数十年不忘。(4分)

9.将帅智勇;士卒以逸待劳;占据城池地形之利。(每点1分,答三点得4分)

篇4: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县人。孙权为将军,朱桓在他幕府中供职,被任命为余姚县县长。朱桓前往余姚上任正遇上当地瘟疫流行,粮食缺乏价钱昂贵。朱桓分派正直的官吏去各地慰问关心,赠予医药,粥饭供应不断,士人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他被升为荡寇校尉,带兵二千员,让他在吴郡、会稽两地招募。他收集散兵游勇,一年之间,得到一万余人。

朱桓后来接替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222),魏国派遣大司马曹仁率领步、骑兵数万进军濡须,曹仁打算用兵袭击攻取濡须口水洲上吴军营寨,却先放出消息,说要东往攻打羡溪。朱桓分出部分兵力赶赴羡溪,兵卒已出发,突然得到曹仁已进军至濡须仅离七十里的消息。朱桓赶紧派人去追回去羡溪的部队,部队未赶到曹仁大军已突然杀来。当时朱桓手下以及所率兵卒,在原地者只五千人,诸位将领心中悬悬,各人都很畏惧,朱桓向他们喻解形势,说:凡遇两军交战对阵,胜负取决于将领,不在兵卒多少。各位听说曹仁用兵作战的才能,与我朱桓相比如何?兵法上所说的客军超过守军一倍的情况,是说双方都处在平原地带,无城池可以据守,又指双方的兵士勇怯状况相同的情况而已。如今敌人既非智勇之将,加之他的士卒都很胆怯,又千里徒步跋涉而来,人疲马惫,而我与各军共据守在高城,南面濒临大江,北面背靠山陵,以逸待劳,作为主人抵制敌人,这是百战百胜的优势。即使曹丕亲自前来,尚不值得忧虑,何况曹仁等人呢?朱桓因而偃旗息鼓,外表上显示自己兵力薄弱,以此诱骗曹仁前来。曹仁果然派遣他的儿子曹泰攻打濡须城,另分派将军常雕督领诸葛虔、王双等,乘坐油船另外袭击中洲。而中洲是军中将领家属所在的地方。曹仁亲自率领万人留守橐皋,又作为曹泰等人的后盾。朱桓所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分队攻击常雕等,朱桓等人则亲自前迎抵御曹泰,烧毁曹营后敌军败退,于是斩杀常雕,生擒王双,押送武昌,在战斗中斩死和溺死的敌兵千余人。

朱桓性格喜爱护短,耻于落在人后,每次临阵对敌交战,受到节制约束不得自由,他就动辄发怒激愤。然而他轻财好义,且强记能力好,与人见过一面,几十年不会忘记,他的部下万多人,他们的妻小他都认识。他爱惜养护官兵,赡护他们的亲属,俸禄财货,都与他们共同分享。及至朱桓病重,全军忧伤悲戚。朱桓六十二岁时去世。军中官兵及亲属男女,无不痛号思念。他家无积余财产,孙权赐给食盐五千斛以接济丧事。

篇5: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余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飱粥相继,士民感戴之。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

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

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吏士男女,无不号慕。又家无余财,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六)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未到而仁奄至         奄:讨伐

B.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      罢:疲劳

C.乘油船别袭中洲         别:另外

D.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    恚:发怒

7.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一样的一项是(3分)

A.仁欲以兵袭取州上

B.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

C.以逸待劳

D.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4分)

(2)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4分)

9.面对曹仁大军来犯,朱桓如何分析己方优势鼓励将士?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A(3分)

7.D(3分)

8.(1)到任遇到疫病流行,粮食歉收而昂贵,朱桓分派属下好的官吏,用医药抚恤安慰。(4分)

(2)但是(朱桓)轻视财物看重德义,加上记忆力很强,和人见一面,数十年不忘。(4分)

9.将帅智勇;士卒以逸待劳;占据城池地形之利。(每点1分,答三点得4分)

参考译文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县人。孙权为将军,朱桓在他幕府中供职,被任命为余姚县县长。朱桓前往余姚上任正遇上当地瘟疫流行,粮食缺乏价钱昂贵。朱桓分派正直的官吏去各地慰问关心,赠予医药,粥饭供应不断,士人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他被升为荡寇校尉,带兵二千员,让他在吴郡、会稽两地招募。他收集散兵游勇,一年之间,得到一万余人。

朱桓后来接替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222),魏国派遣大司马曹仁率领步、骑兵数万进军濡须,曹仁打算用兵袭击攻取濡须口水洲上吴军营寨,却先放出消息,说要东往攻打羡溪。朱桓分出部分兵力赶赴羡溪,兵卒已出发,突然得到曹仁已进军至濡须仅离七十里的消息。朱桓赶紧派人去追回去羡溪的部队,部队未赶到曹仁大军已突然杀来。当时朱桓手下以及所率兵卒,在原地者只五千人,诸位将领心中悬悬,各人都很畏惧,朱桓向他们喻解形势,说:凡遇两军交战对阵,胜负取决于将领,不在兵卒多少。各位听说曹仁用兵作战的才能,与我朱桓相比如何?兵法上所说的'客军超过守军一倍的情况,是说双方都处在平原地带,无城池可以据守,又指双方的兵士勇怯状况一样的情况而已。如今敌人既非智勇之将,加之他的士卒都很胆怯,又千里徒步跋涉而来,人疲马惫,而我与各军共据守在高城,南面濒临大江,北面背靠山陵,以逸待劳,作为主人抵制敌人,这是百战百胜的优势。即使曹丕亲自前来,尚不值得忧虑,何况曹仁等人呢?朱桓因而偃旗息鼓,外表上显示自己兵力薄弱,以此诱骗曹仁前来。曹仁果然派遣他的儿子曹泰攻打濡须城,另分派将军常雕督领诸葛虔、王双等,乘坐油船另外袭击中洲。而中洲是军中将领家属所在的地方。曹仁亲自率领万人留守橐皋,又作为曹泰等人的后盾。朱桓所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分队攻击常雕等,朱桓等人则亲自前迎抵御曹泰,烧毁曹营后敌军败退,于是斩杀常雕,生擒王双,押送武昌,在战斗中斩死和溺死的敌兵千余人。

朱桓性格喜爱护短,耻于落在人后,每次临阵对敌交战,受到节制约束不得自由,他就动辄发怒激愤。然而他轻财好义,且强记能力好,与人见过一面,几十年不会忘记,他的部下万多人,他们的妻小他都认识。他爱惜养护官兵,赡护他们的亲属,俸禄财货,都与他们共同分享。及至朱桓病重,全军忧伤悲戚。朱桓六十二岁时去世。军中官兵及亲属男女,无不痛号思念。他家无积余财产,孙权赐给食盐五千斛以接济丧事。

篇6:三国志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三国志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举茂才,大将军何进,司空荀爽辟为掾,皆称疾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纮与张昭井与参谋。后吕布袭取徐州,因为之牧,不欲令纮与策从事。追举茂才,移书发遣纮,纮心恶布,耻为之屈。策亦重惜纮,欲以自辅,不遣,曰:海产明珠,所在为宝。楚虽有才,晋实用之。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从讨丹杨,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三军之所系命也,主公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雠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初,琅琊赵昱为广陵太守,察纮孝廉,昱后为笮融所杀,纮甚伤愤,而力不能讨。昱门户绝灭,及纮在东部,遣主簿至琅琊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以书属琅琊相臧宣,宣以赵宗中五岁男奉昱祀,权闻而嘉之。及讨江夏,以东部少事,命纮居守,避领所职。权以纮有镇守之劳,欲论功加赏。纮厚自挹损,不敢蒙宠,权不夺其志。每从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规讽。初,权于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张昭曰张公,纮曰东部,所以重二人也。

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合肥城久不拔,纮进计曰:古之围城,开其一面,以疑众心。今围之甚密,攻之又急,诚惧并命戮力。死战之寇,固难卒拔,及救未至,可少宽之,以观其变。议者不同。会救骑至,数至围下,驰骋挑战。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权纳纮言而止。明年将复出军,纮又谏曰:今麾下值困厄之际,有扶危之功,宜广开播殖,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于是遂止不行。

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危,授予靖留笺于权,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殷殷。卒时年六十。权省书流涕。

(《三国志吴书》,有删节)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策创业,遂委质焉 委质:呈献礼物

B.权不夺其志 夺:强行改变

C.诚惧并命戮力 戮力:合力

D.权省书流涕 省:反思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纮敢于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②纮厚自挹损,不敢蒙宠

③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 ④宜广开播殖,任贤使能

⑤遣主簿至琅琊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 ⑥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殷殷

A.12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35⑥

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纮才华出众,大将军、司空都征召他做属吏,但他都以身体有病推辞不接受。但是后来避难江东时,在孙策的礼遇下,出山担任正议校尉,和张昭一起辅佐孙策。

B.在曹操想趁孙策去世谋取江东时,张纮以大义劝谏曹操,而曹操也接受了他的建议,并让张纮出任会稽东部都尉,后来孙权就以东部称呼张纮。

C.赵昱被笮融灭门,张纮派人祭奠,还托付琅琊相臧宣为赵昱找宗族中人继承香火。臧宜从赵氏族中找了一个五岁男孩来继承赵昱香火,张纮对此很赞赏。

D.自孙策去世后,张纮多次对孙权进谏。即使是临终时,他还不忘写信嘱咐孙权要从善如流。他还曾建议孙权以秣陵为都城,也得到孙权的认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3分)

(2)每从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规讽。(3分)

(3)死战之寇,固难卒拔,及救未至,可少宽之,以观其变。(4分)

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D。省:看

6.(3分)B。(②表现他为人谦虚退让;⑤表现他有情有义。)

7.(3分)C。臧宣的做法,得到的是孙权的赞赏嘉奖。

8.(1)(3分)英武伟岸的君子,被他所结交的人珍爱,为什么一定要从本州搜寻人才呢?(游,结交,1分;见珍,1分;何必哉,1分。)

(2)(3分)张纮常常从容自如地在宴席上陪侍,委婉劝谏,暗中指点,经常有办法来规劝孙权。(3分)(侍燕、有以、微言为得分点)

(3)(4分)拼死作战的敌人,本来就难以仓促攻取,趁着救兵未到,可以稍微放松包围,来观察形势的变化。(4分)(死、卒、少各1分,语言通畅1分。)

参考译文:张纮,字子纲,广陵人。他去京城游学,被举荐为茂才。大将军何进、司空荀爽征召他担任属官,他都称病不去就职。(后来)他去江东避难。孙策创业时,就(登门)献上礼物给张纮。孙策上表让张纮担任正议校尉,张纮与张昭一起为孙策出谋划策。后来吕布偷袭攻取徐州,趁机担任徐州牧,不想让张纮跟着孙策做事。吕布追举张纮为茂才,(派人)传送文书征召张纮。张纮内心讨厌吕布,认为屈身做吕布的属下是很耻辱的事情。孙策也十分看重珍惜张纮,想要用他来辅佐自己,不让张纮去。说:海中出产明珠,所存在的.地方才当作是宝物。楚国有人才,晋国可以任用。英武伟岸的君子,被所结交的人珍爱,为什么一定要从本州搜寻人才呢?张纮跟随孙策讨伐丹杨,孙策亲身上战场,张纮进谏说:主将,是三军性命联系的关键。主公不应该轻率作为,亲自攻击小贼。希望您看重上天授予您的使命,不要让国内上下人等感到危险害怕。

建安四年,孙策派张纮捧着奏章拜表到许都的皇宫。张纮被(曹操)留下来担任侍御史。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想要趁东吴举丧讨伐。张纮进谏,认为乘人举丧(进攻),已经不符合古代的仁义之道了,如果没能攻下,会成为仇敌放弃友好的关系,不如趁这个机会厚待东吴。曹操想要让张纮辅佐孙权成为(曹家的)附庸,让张纮出任会稽东部都尉。

当初,琅琊赵昱担任广陵太守,考察举荐张纮为孝廉,赵昱后来被笮融杀害,张纮非常悲愤,但是却没有能力讨伐笮融。赵昱门户灭绝(没有后代香火)。等到张纮担任东部都尉时,派主簿到琅琊设置祭礼,并寻找赵昱的亲族做他的后代,张纮写书信嘱托琅琊相臧宣(为赵昱续继香火)。臧宣让赵昱的宗族中的一个五岁男孩承担赵昱的香火祭祀。孙权听说这件事以后嘉奖(赞赏)张纮。

等到孙权讨伐江夏,因为东部很少有事端,孙权命令张纮留守,空封(东部都尉)职位而不到职做事。孙权因为张纮留守的功劳,想要对他论功行赏。张纮深深地作揖谦让贬低自己,不敢承受恩宠,孙权不能强行改变他的意愿。张纮常常悠闲地陪同孙权赴宴,委婉劝说,暗中指点,常有办法来规劝孙权。当初,孙权在众大臣中,大多直呼臣子的字,只有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呼张纮为东部,这是孙权看重他们两个人的表现啊。

后来孙权让张纮担任长史,跟随自己征讨合肥。合肥城久攻不下,张纮进献计策说:古代围城,开启包围圈的一面,来让敌人的心里猜疑。现在包围如此紧密,进攻又急迫,敌人实在害怕才会合力拼命抵抗。拼死作战的敌人,本来就难以仓促攻取,趁着救兵未到,可以稍微放松包围,来观察形势的变化。参与商议的人不赞同。恰逢敌人增援的骑兵到达,多次来到包围圈外,骑马来回奔驰挑战。孙权想率轻骑兵突击敌人,张纮进谏说:这是一个偏将的责任,这不是一个主将应该做的事。孙权采纳张纮的建议然后停止出击。回军以后,第二年将要再次出兵,张纮又进谏说:现在您正值困难重重之时,有匡扶危难的功劳,应该广开土地,进行农业生产。任用贤人能吏,致力于宽缓仁慈的工作,顺应天命诛杀恶人,可以不用劳累就平定天下。于是孙权停止出兵不再出发。

张纮建议,应该以秣陵为都城,孙权听从他的建议。孙权让张纮回到苏州迎接家眷,在半路上张纮就去世了。临死之前,张纮留给他的儿子张靖一封信笺带给孙权,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样的话恳切地劝导孙权。张纮去世时六十岁。孙权看到这封信笺时泪流满面。

篇7:三国志·司马芝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三国志·司马芝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20 一22 题。(8 分)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苔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选自《韩诗外传》)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母笞之(用鞭、杖或竹板打)B同行者皆弃老弱走(逃跑)

C遂得免害(于是) D杀之不义(指代母亲)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22 .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20. D

21.以前挨揍非常疼,今天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为这个我哭。

22.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

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 ,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

篇8:三国志关羽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国志关羽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既而辽以问羽( ) 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 D.帝感其诚

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答案

(1)①不久②正

(2)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

(3)B

(4)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体现了他的忠;不被名利所动,不背弃刘备,知恩图报体现他的义;力斩颜良,刮骨疗伤言笑自若,体现了他的勇.

解答阅读理解的一般环节

1、看标题。(大致了解文章文体)

2、看题目;

3、看文章。①边看边归纳各段或各部分的大意,理解文章的思路、情感;②划出有助于回答题目的词、短语或句子;

4、简单归纳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5、再看题,明确有几点要求;

6、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案在文中的范围;

7、在确定的范围内细细筛选提取或概括符合题目要求的要点;

8、将要点连缀成答案。(用数字序号明确标出要点)

古诗文阅读做题方法与技巧

一,分析意境或意象:

解答这一类的题目,首先要能抓住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会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能够概括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掌握一些鉴赏的词语,如萧瑟悲凉,恬静优美,壮阔雄浑,寂静冷清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体,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意象或者意境来回答作者为什么高兴或者伤感。

二,分析语言:

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步骤,要能够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关键词语,所谓的关键词语,也就是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三,分析技巧: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必须指出,运用了哪一种表现的手法,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说明为什么使用的是这样的表现手法,最后要说出这种手法,表达诗人感情的效果。

篇9:文言文《三国志·华佗传》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三国志·华佗传》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尉黄琬辟 辟:征召

B.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收:收买

C.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恒:经常

D.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节度:(服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B.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C.无所知,因破取/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D.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7.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组是(3分) ( )

A. 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B. 太祖亲理,得病笃重

佗针鬲,随手而差

C. 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 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3分)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3分)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分)

参考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5分,5-8题,每小题3分)

5.B(收应解释为逮捕)

6.D(其,那,指示代词 / 他,人称代词;A项的若,如果;B项的以,用,拿; C项的因,于是,就。)

7.C

8.C(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而是故意丢下郡守这个病人,自己跑开来激怒他。)

9.(1)(3分)断句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错漏1-2处扣1分,3-4处扣2分,错漏5处以上不得分。)

(2)(6分)翻译

①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差: 通瘥,病好了,1分;寤: 觉得,感觉,1分;大意1分。)

②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工,高明,1分;县,通假悬,相关,牵涉,1分;含宥,包涵宽容,1分。)

【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相关文章:

1.曹休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2.《三国志·甘宁传》阅读答案

3.《三国志·关羽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4.《三国志·邓艾传》文言文阅读

5.《包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附译文

6.宋书傅亮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7.文言文董晋传阅读题附答案

8.文言文《三国志·骆统传》原文及翻译

9.三国志华佗传原文翻译

10.文言文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

下载word文档
《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