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三国志·邓艾传》文言文阅读

《三国志·邓艾传》文言文阅读

2022-06-28 08:13: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三国志·邓艾传》文言文阅读,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三国志·邓艾传》文言文阅读,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志·邓艾传》文言文阅读

篇1:《三国志·邓艾传》文言文阅读

回答问题。(5分)

邓艾字士栽,少孤。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①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②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③。

篇2:《三国志·邓艾传》文言文阅读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人,东汉名士。②厚:厚待,优待。③计吏:官职名。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 )②重遗其母( )

【小题2】邓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选文中,他在任汝南太守前,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2分)

答:

【小题3】文中“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遗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这句话体现了邓艾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

答案

【小题1】①计划、规划、皂片、筹划②给予、馈赠、给、赠给(每小题0.5分)

【小题2】略。(围绕“读陈寔的碑文就按碑文内容给自己改名,受不马上称谢,看到高山大泽就规划军营处所”或用原文回答。(“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小题3】略。(围绕“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回答,意思对即可)

篇3:三国志邓艾传阅读答案

三国志邓艾传阅读答案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B.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C.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D.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B.“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呼唤。

C.“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D.“迁南安太守”中“迁”与徙,都指调动官职。“迁”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艾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颍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作文和做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做过都尉学士,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最初没有表示感谢。

C.邓艾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邓艾认为应该分兵把守,后又识破了姜维的计谋,得以不败。

D.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5分)

(2)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5分)

参考答案

4.A

5.B【解析】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

6.D【解析】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请求投降。非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

7.(1)后来担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懿。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诣,拜访或往;到,1分;奇,意动,认为奇异,认为与众不同,1分;辟,征召,1分;句意2分)

(2)邓艾到达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检御,巡视约束1分;所字结构1分;称,称赞1分;句意2分)

篇4:《三国志·邓艾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三国志·邓艾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①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土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景元四年秋,诏诸军征蜀。维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②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①太祖:魏武帝曹操。②方轨:大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之为掾 辟:调职

B.宜遂乘之 乘:趁机

C.则应涪之兵寡矣 应:呼应

D.并退还 并:一块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邓艾有智慧的一组是(3分)

①贼去未远,或能复还 ②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③艾即夜潜军径到 ④今贼摧折,宜遂乘之

⑤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⑥乃叱忠、纂等,将斩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邓艾出身贫寒,从小失去父亲,还有口吃的毛病,但是他志存高远,读陈寔碑文而

自定名字;胸怀大志,见到高山大河,常常指点规划建立军营的地点。

B.邓艾跟随征西将军郭淮迎击蜀国大将姜维部队,击退姜维后,在郭淮向西进攻的时

候,他认为应该分兵防备不测,随后他又识破了姜维的声东击西之计。

C.各路大军对西蜀发动攻击。姜维在剑阁阻止了钟会前进的步伐。这时邓艾献上奇袭

蜀国腹地的大胆计划,避实就虚,以绕过姜维主力,让姜维大军腹背受敌。

D.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迫使后主刘禅遣使请

降。可贵的是,进驻成都后,邓艾严控部下,对官民进行安抚,受到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5分)

(2)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5分)

参考答案

4. D(A征召。B追击。C救援)

5. A(②主语不是邓艾。⑥是表现邓艾愤怒)

6. D(马邈投降,不是被击败的)

7. (1)敌兵撤退(离开)得不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 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郭淮)就留下邓艾在白水以北驻兵防守。(5分,划线处每 处1分,意思对1分)

(2)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 人都称赞邓艾。(5分,划线处每处1分,意思对1分)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从小就失去父亲。魏太祖曹操攻破荆州后,他也迁移到汝南,为当地农民放牛。十二岁那年,邓艾随着母亲来到颍川,读到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写道:“做的文章成为世人所推崇的典范,做人的准则为士大夫所效法。”邓艾于是自己取名叫“范”,字士则。他的宗族亲戚中已有叫此名字的,所以他又改掉这个名字。后来任都尉学士,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不适宜做文书,于是为稻田守丛草吏。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湖,就指手划脚,认为军营该安在何处等,别人常常嘲笑他。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于是出使朝廷,见到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认为邓艾很不一般,于是召他作为自己的属官,迁任尚书郎。

嘉平元年(249),与征西将军郭淮一起抵御西蜀偏将军姜维的进犯。姜维败退后,郭淮于是向西袭击羌地。邓艾说:“敌兵撤退得不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郭淮)就留下邓艾在白水以北驻兵防守。三天以后,姜维派遣廖化从白水之南向邓艾营地逼近。邓艾对诸位将领说:“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离邓艾兵营有六十里。邓艾当即派兵于夜晚直接驻守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偷袭洮城,幸亏邓艾事先占据了洮城,魏军得以战斗不败。

景元四年(263)秋天,朝廷下令各路大军攻打西蜀。姜维还军把守剑阁。钟会进攻姜维,没有攻下来。邓艾上书说:“现在敌兵大受挫折,应乘胜追击。从阴平沿小路、经汉德阳亭,奔赴涪城,距剑阁西有百余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派精悍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心脏。(在这种情形下,)剑阁的守兵必然退回,奔赴涪城。那么钟会就可以沿大道前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退回去,那么,救援(应对)涪城的兵力就少了。兵法说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今进攻其空虚之地,一定能打败敌人。”

这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行走百余里,全是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右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退回来说:“敌人坚守牢固,很难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大骂邓忠和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再战,大败敌兵,斩下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的脑袋,进军至雒县。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写了封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

邓艾率兵进驻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二: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言:碑文

B.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

资:凭借

C.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喻:明白

D.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

事:战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不足以尽地利

B.艾以为“田良水少……”

又以为“昔破黄巾……”

C.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D.泛舟而下,达于江、淮

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7.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与其它三个用法不相同的是

A.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B.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

C.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D.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虽然很小就成了孤儿,十二岁就给人家放牛,但是,他非常敬仰 “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的已故太丘长陈寔。

B.邓艾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勉强做了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僚们送给他很多财物,他又不表示感谢,因此当时的人都嘲笑他。

C.根据朝廷开垦农田储备军需物资的要求,邓艾经过实地考察,撰写了《济河论》,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具体的屯田建议。

D.由于邓艾对姜维军事行动的意图作出了准确的分析判断,并且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被姜维打败。

9.翻译和断句。(10分)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4分)

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⑵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②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答案

(10分)

(1)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4分,对2处给1分)

(2)①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3分)②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3分)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父亲早死,所以很小就成了孤儿,太祖攻占荆州之后,他举家迁徙到汝南,给农民放养牛犊。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到了颍川,读到已故的太丘长陈寔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说“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邓艾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为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

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没有表示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后来担任典农功曹,被派遣到京师呈报事务,因此见到了太尉司马宣王。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大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

当时朝廷想要开垦农田储备粮食,作为消灭贼寇的物资,派邓艾巡视陈、项以东直到寿春一带。邓艾认为“这里田地肥沃但水源缺乏,不足以发挥第地力,应该开凿河渠,引水灌溉农田,这样既能大量积蓄军粮,又可使运输粮食的水路畅通”。于是撰写了《济河论》来说明他的想法。他又认为“过去打败黄巾军,是因为广开屯田,在许都储存了许多粮食才控制了四方。现在东、西、北三面已经平定,战事出在淮南。每次大军出征讨伐,运送粮食的士兵超过了军队的半数,耗资巨大,成为负担繁重的劳役。

陈、蔡之间,地势低平,田地肥沃,许昌附近少置稻田,就能加大河水流量,让水聚合起来向东流。在淮北屯兵两万人,淮南屯兵三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这样平常就有四万人,一边耕种一边防守。水量充足时,每年的收成可达到西边田地的三倍,估计除去各种费用,每年可交纳五百万斛军粮。六七年间,可以在淮水一带囤积三千万斛的粮食,这就够十万军队五年的军粮了。利用这样的条件去征伐吴国,无论打到哪里都没有攻不下的。”司马宣王认为他的意见很好,全部按照他的说法施行。正始二年,就开凿拓宽了运粮的河道,每逢东南有战事,大军出动,乘船顺流东下,可以直达长江、淮水,军用物资和粮食都有储备而没有水患,这都是邓艾建议的作用。

邓艾出任征西将军参军,又升任为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郭淮想乘机向西去攻打羌人。邓艾说:“蜀国贼敌离开这里还不远,或许还会回来,我们应该分兵把守,以防万一。”于是郭淮留邓艾驻军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维派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驻扎下来。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他们的计策,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夺城:但是邓艾已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战败。朝廷赐给邓艾关内侯的爵位,加授讨寇将军的官衔,后来升任他为城阳太守。

篇5:邓艾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邓艾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邓艾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原文: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①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土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景元四年秋,诏诸军征蜀。维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②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①太祖:魏武帝曹操。②方轨:大路。

译文:

邓艾,字士载。从小就失去父亲。魏太祖曹操攻破荆州后,他也迁移到汝南,为当地农民放牛。十二岁那年,邓艾随着母亲来到颍川,读到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写道:“做的文章成为世人所推崇的典范,做人的准则为士大夫所效法。”邓艾于是自己取名叫“范”,字士则。他的宗族亲戚中已有叫此名字的,所以他又改掉这个名字。后来任都尉学士,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不适宜做文书,于是为稻田守丛草吏。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湖,就指手划脚,认为军营该安在何处等,别人常常嘲笑他。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于是出使朝廷,见到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认为邓艾很不一般,于是召他作为自己的属官,迁任尚书郎。

嘉平元年(249),与征西将军郭淮一起抵御西蜀偏将军姜维的进犯。姜维败退后,郭淮于是向西袭击羌地。邓艾说:“敌兵撤退得不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郭淮)就留下邓艾在白水以北驻兵防守。三天以后,姜维派遣廖化从白水之南向邓艾营地逼近。邓艾对诸位将领说:“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离邓艾兵营有六十里。邓艾当即派兵于夜晚直接驻守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偷袭洮城,幸亏邓艾事先占据了洮城,魏军得以战斗不败。

景元四年(263)秋天,朝廷下令各路大军攻打西蜀。姜维还军把守剑阁。钟会进攻姜维,没有攻下来。邓艾上书说:“现在敌兵大受挫折,应乘胜追击。从阴平沿小路、经汉德阳亭,奔赴涪城,距剑阁西有百余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派精悍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心脏。(在这种情形下,)剑阁的守兵必然退回,奔赴涪城。那么钟会就可以沿大道前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退回去,那么,救援(应对)涪城的兵力就少了。兵法说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今进攻其空虚之地,一定能打败敌人。”

这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行走百余里,全是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右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退回来说:“敌人坚守牢固,很难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大骂邓忠和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再战,大败敌兵,斩下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的脑袋,进军至雒县。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写了封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

邓艾率兵进驻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篇6:三国邓艾传原文阅读

三国邓艾传原文阅读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B.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C.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D.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B.“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呼唤。

C.“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D.“迁南安太守”中“迁”与徙,都指调动官职。“迁”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艾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颍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作文和做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做过都尉学士,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最初没有表示感谢。

C.邓艾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邓艾认为应该分兵把守,后又识破了姜维的计谋,得以不败。

D.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5分)

(2)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5分)

参考答案

4.A

5.B【解析】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

6.D【解析】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请求投降。非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

7.(1)后来担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懿。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诣,拜访或往;到,1分;奇,意动,认为奇异,认为与众不同,1分;辟,征召,1分;句意2分)

(2)邓艾到达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检御,巡视约束1分;所字结构1分;称,称赞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父亲早死,所以很小就成了孤儿,太祖攻占荆州之后,他举家迁徙到汝南,给农民放养牛犊。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到了颍川,读到已故的太丘长陈寔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说“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邓艾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为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没有表示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懿。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

邓艾出任征西将军参军,又升任为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郭淮想乘机向西去攻打羌人。邓艾说:“蜀国贼敌离开这里还不远,或许还会回来,我们应该分兵把守,以防万一。”于是郭淮留邓艾驻军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维派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驻扎下来。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他们的计策,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夺城:但是邓艾已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战败。朝廷赐给邓艾关内侯的爵位,加授讨寇将军的官衔,后来升任他为城阳太守。

景元四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行走百余里,全是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左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同时退回来说:“敌人坚守牢固,很难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大骂邓忠和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快马回去重新作战,大败敌兵,斩下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的脑袋,进军至雒县。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写了封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

邓艾到达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篇7:三国志关羽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国志关羽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既而辽以问羽( ) 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 D.帝感其诚

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答案

(1)①不久②正

(2)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

(3)B

(4)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体现了他的忠;不被名利所动,不背弃刘备,知恩图报体现他的义;力斩颜良,刮骨疗伤言笑自若,体现了他的勇.

解答阅读理解的一般环节

1、看标题。(大致了解文章文体)

2、看题目;

3、看文章。①边看边归纳各段或各部分的大意,理解文章的思路、情感;②划出有助于回答题目的词、短语或句子;

4、简单归纳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5、再看题,明确有几点要求;

6、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案在文中的范围;

7、在确定的范围内细细筛选提取或概括符合题目要求的要点;

8、将要点连缀成答案。(用数字序号明确标出要点)

古诗文阅读做题方法与技巧

一,分析意境或意象:

解答这一类的题目,首先要能抓住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会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能够概括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掌握一些鉴赏的词语,如萧瑟悲凉,恬静优美,壮阔雄浑,寂静冷清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体,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意象或者意境来回答作者为什么高兴或者伤感。

二,分析语言:

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步骤,要能够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关键词语,所谓的关键词语,也就是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三,分析技巧: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必须指出,运用了哪一种表现的手法,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说明为什么使用的是这样的表现手法,最后要说出这种手法,表达诗人感情的效果。

篇8:文言文《三国志·华佗传》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三国志·华佗传》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尉黄琬辟 辟:征召

B.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收:收买

C.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恒:经常

D.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节度:(服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B.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C.无所知,因破取/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D.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7.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组是(3分) ( )

A. 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B. 太祖亲理,得病笃重

佗针鬲,随手而差

C. 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 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3分)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3分)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分)

参考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5分,5-8题,每小题3分)

5.B(收应解释为逮捕)

6.D(其,那,指示代词 / 他,人称代词;A项的若,如果;B项的以,用,拿; C项的因,于是,就。)

7.C

8.C(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而是故意丢下郡守这个病人,自己跑开来激怒他。)

9.(1)(3分)断句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错漏1-2处扣1分,3-4处扣2分,错漏5处以上不得分。)

(2)(6分)翻译

①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差: 通瘥,病好了,1分;寤: 觉得,感觉,1分;大意1分。)

②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工,高明,1分;县,通假悬,相关,牵涉,1分;含宥,包涵宽容,1分。)

【《三国志·邓艾传》文言文阅读】相关文章:

1.《三国志·关羽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三国志·甘宁传》阅读答案

3.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4.文言文《三国志·骆统传》原文及翻译

5.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邓寇列传

6.文言文阅读:《刘一儒传》

7.张之洞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8.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9.岳飞传文言文阅读翻译

10.赵普传文言文阅读

下载word文档
《《三国志·邓艾传》文言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