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三国志·甘宁传》阅读答案

《三国志·甘宁传》阅读答案

2022-12-16 08:43: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秃头魔法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三国志·甘宁传》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三国志·甘宁传》阅读答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三国志·甘宁传》阅读答案

篇1:《三国志·甘宁传》阅读答案

《三国志·甘宁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甘宁传

甘宁,字兴霸,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至二十余年,止不攻劫,颇读诸子,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

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咳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权嘉宁功,拜西陵太守。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权特赐米酒众肴,宁乃料赐手下百余人食。食毕,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时持。宁引白削置膝上,呵谓之曰:“卿见知于至尊,孰与甘宁?甘宁且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都督见宁色厉,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银碗。至更二时,衔枚出所敌。敌遂退。宁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选自《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有删减)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破祖军,鼓行而西鼓:击鼓进军

B.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诚:实在、确实

C.后宁赍礼礼蒙母赍:送给,给予

D.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属:通“嘱”,托付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因居南阳,不见进用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C.非能承业传基者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

答:

(2)卿见知于至尊,孰与甘宁?甘宁且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

答:

11.第Ⅰ卷文言文中,甘宁的“优点”“缺点”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作答。(5分)

答:

1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末段中④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8处)(4分)

蒙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答案:

8.C(赍:携带,拿着)

9.D(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A.动词,担任;介词,替B.副词,于是;动词,沿袭。C.助词,……的人;助词,表停顿)

10.(1)(在路上)和甘宁相遇的人,以及所属县城的官员,接待甘宁很隆重、丰厚的人,甘宁就与他们结交欢娱;(如果)不这样,甘宁就放任他所带领的人强夺别人的财产。(交欢:结交,欢娱,1分。尔:这样,1分。所将:所带领的人,1分。大意,1分)

(2)你被主上信任,和我相比哪一个更受信任?我尚且不吝惜生命,凭什么唯独你怕死呢?(见……于:被,1分;孰与:和……相比,哪一个更,1分;且:尚且,1分;大意1分)

11.缺点:①少年游侠,为非作歹(或:少年时横行乡里,恣意掠夺)。②性情暴躁,轻率杀人(或:出尔反尔,射杀厨下儿)

优点:进谏孙权,深谋远虑(或:深谙形势,献策孙权)。④乐观自信,声震关羽。⑤爱戴下士,分食御赐。⑥忠心耿耿,视死如归。(语言简要,信息准确即可给分,每点1分,任答对5点,即可满分)

12.蒙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断对两处给1分,每断错两处扣1分)

译文:

甘宁,年轻时有气力,喜爱游侠,招集一批轻薄少年,担任了他们的首领。他们常成群结队聚在一起,携弓带剑,头插鸟羽,身佩铃铛,百姓一听到铃声,就知道是甘宁来了。在路上和甘宁相遇的人,以及所属县城的官员,接待甘宁接待得周到的人,甘宁就与他们结交欢娱;否则,甘宁就放任他所带领的轻薄少年强夺别人的财产。到了二十多岁,停止这种举动不抢劫之后,甘宁读了不少诸子百家的著作,于是去依附刘表,就住在南阳。不被刘表晋升任用,后来又转而依附黄祖,黄祖又以普通人对待他。

于是,甘宁就归附了吴国。周瑜、吕蒙共同推荐,孙权也看重他。甘宁献计说:“如今汉朝的国运日益衰微,曹操更加骄傲专横,终会篡夺帝位。南方荆州之地,山势便利,江河畅通,实在是我们吴国西边的好地方。我观察刘表,他考虑问题并不长远,儿子更加无能,不是能继承传授基业的人。主上应当尽早谋取荆州,不能落在曹操的.后面。图谋他的计划,第一步应该先拿下黄祖。您今带兵前去,必定能够获胜。一旦打败黄祖军队,大张旗鼓向西进军,在西面占据楚关,势力更加扩大,就可以逐渐谋取巴蜀了。”孙权十分赞许他的意见。孙权于是向西进军,果然擒获了黄祖,俘虏了他的全部兵士。

以后甘宁又随鲁肃镇守益阳,抵抗关羽的进攻。关羽亲自挑选精锐兵士五千人,说要在夜里涉水渡河。甘宁当时只有三百兵士,便说:“可再给我增加五百兵士,我前去对付关羽,保证关羽一听见我咳嗽的声音,就不敢渡河,渡过河就会全部被我军捉拿。”鲁肃便挑选了一千兵士加给甘宁,甘宁便连夜前往。关羽听说甘宁来了,就停下不再渡河,扎下营寨。孙权嘉奖甘宁的功劳,任他为西陵太守。后来曹操出兵濡须,甘宁为前部督,受命出击敌人的前锋部队。孙权专门赏赐米酒和很多菜肴,甘宁便计算着将这些酒菜分赐给手下一百多人吃。吃完后,甘宁先用银碗斟酒,自己喝了两碗,才斟酒给他的都督。都督伏下身子,不肯立即接酒碗。甘宁拿过一把雪白的刀放在膝上,呵斥都督说:“你被主上信任,和我相比哪一个更受信任?我尚且不惜生命,凭什么唯独你怕死呢?”都督见甘宁满脸怒气,立即起身行礼端酒,并给兵士们通通斟上一银碗酒。到了二更时,大家口里衔着竹枚,出击杀敌。敌人终于败退。甘宁的地位更加贵重,又给他增加了二千兵员。

甘宁厨房中一个仆人有过错,逃走投奔吕蒙。吕蒙怕甘宁把仆人杀了,有意不马上送还。以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见吕蒙的母亲,才送出那个仆人还给甘宁。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仆人。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将仆人绑在桑树上,亲自拉开弓箭射死了仆人。吕蒙大怒,擂鼓集合士兵,要上船攻杀甘宁。甘宁听说后,故意躺在船上不起来。吕蒙的母亲光着脚出来劝吕蒙说:“主上待你如同骨肉,把军国大事托付给你,哪里能因为私怨而就想攻杀甘宁?甘宁若是死了,纵然主上不责问,你作为臣下这么去做也是非法的。”吕蒙听了母亲的话,豁然醒悟,怒意顿时消释,他独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甘宁说:“兴霸,老母亲等你吃饭呢,赶快上来!”甘宁与吕蒙都回来见吕蒙母亲,欢宴一整天。

篇2:《三国志·吴书·甘宁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甘宁,字兴霸,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至二十余年,止不攻劫,颇读诸子,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

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咳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权嘉宁功,拜西陵太守。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权特赐米酒众肴,宁乃料赐手下百余人食。食毕,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时持。宁引白削置膝上,呵谓之曰:“卿见知于至尊,孰与甘宁?甘宁且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都督见宁色厉,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银碗。至更二时,衔枚出所敌。敌遂退。宁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选自《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有删减)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破祖军,鼓行而西 鼓:击鼓进军

B.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 诚:实在、确实

C.后宁赍礼礼蒙母 赍:送给,给予

D.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 属:通“嘱”,托付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因居南阳,不见进用 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C.非能承业传基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 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

(2)卿见知于至尊,孰与甘宁?甘宁且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

11.第Ⅰ卷文言文中,甘宁的“优点”“缺点”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作答。(5分)

参考答案

8.C(赍:携带,拿着)

9.D(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A.动词,担任;介词,替 B.副词,于是;动词,沿袭。C.助词,……的人;助词,表停顿)

10.(1)(在路上)和甘宁相遇的人,以及所属县城的官员,接待甘宁很隆重、丰厚的人,甘宁就与他们结交欢娱;(如果)不这样,甘宁就放任他所带领的人强夺别人的财产。(交欢:结交,欢娱,1分。尔:这样,1分。所将:所带领的人,1分。大意,1分)

(2)你被主上信任,和我相比哪一个更受信任?我尚且不吝惜生命,凭什么唯独你怕死呢?(见……于:被,1分;孰与:和……相比,哪一个更,1分;且:尚且,1分;大意1分)

11.缺点:①少年游侠,为非作歹(或:少年时横行乡里,恣意掠夺)。②性情暴躁,轻率杀人(或:出尔反尔,射杀厨下儿)

优点:进谏孙权,深谋远虑(或:深谙形势,献策孙权)。④乐观自信,声震关羽。⑤爱戴下士,分食御赐。⑥忠心耿耿,视死如归。(语言简要,信息准确即可给分,每点1分,任答对5点,即可满分)

附:文言译文

甘宁,年轻时有气力,喜爱游侠,招集一批轻薄少年,担任了他们的首领。他们常成群结队聚在一起,携弓带剑,头插鸟羽,身佩铃铛,百姓一听到铃声,就知道是甘宁来了。在路上和甘宁相遇的人,以及所属县城的官员,接待甘宁接待得周到的人,甘宁就与他们结交欢娱;否则,甘宁就放任他所带领的轻薄少年强夺别人的财产。到了二十多岁,停止这种举动不抢劫之后,甘宁读了不少诸子百家的著作,于是去依附刘表,就住在南阳。不被刘表晋升任用,后来又转而依附黄祖,黄祖又以普通人对待他。

于是,甘宁就归附了吴国。周瑜、吕蒙共同推荐,孙权也看重他。甘宁献计说:“如今汉朝的国运日益衰微,曹操更加骄傲专横,终会篡夺帝位。南方荆州之地,山势便利,江河畅通,实在是我们吴国西边的好地方。我观察刘表,他考虑问题并不长远,儿子更加无能,不是能继承传授基业的人。主上应当尽早谋取荆州,不能落在曹操的后面。图谋他的计划,第一步应该先拿下黄祖。您今带兵前去,必定能够获胜。一旦打败黄祖军队,大张旗鼓向西进军,在西面占据楚关,势力更加扩大,就可以逐渐谋取巴蜀了。”孙权十分赞许他的意见。孙权于是向西进军,果然擒获了黄祖,俘虏了他的.全部兵士。

以后甘宁又随鲁肃镇守益阳,抵抗关羽的进攻。关羽亲自挑选精锐兵士五千人,说要在夜里涉水渡河。甘宁当时只有三百兵士,便说:“可再给我增加五百兵士,我前去对付关羽,保证关羽一听见我咳嗽的声音,就不敢渡河,渡过河就会全部被我军捉拿。”鲁肃便挑选了一千兵士加给甘宁,甘宁便连夜前往。关羽听说甘宁来了,就停下不再渡河,扎下营寨。孙权嘉奖甘宁的功劳,任他为西陵太守。后来曹操出兵濡须,甘宁为前部督,受命出击敌人的前锋部队。孙权专门赏赐米酒和很多菜肴,甘宁便计算着将这些酒菜分赐给手下一百多人吃。吃完后,甘宁先用银碗斟酒,自己喝了两碗,才斟酒给他的都督。都督伏下身子,不肯立即接酒碗。甘宁拿过一把雪白的刀放在膝上,呵斥都督说:“你被主上信任,和我相比哪一个更受信任?我尚且不惜生命,凭什么唯独你怕死呢?”都督见甘宁满脸怒气,立即起身行礼端酒,并给兵士们通通斟上一银碗酒。到了二更时,大家口里衔着竹枚,出击杀敌。敌人终于败退。甘宁的地位更加贵重,又给他增加了二千兵员。

甘宁厨房中一个仆人有过错,逃走投奔吕蒙。吕蒙怕甘宁把仆人杀了,有意不马上送还。以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见吕蒙的母亲,才送出那个仆人还给甘宁。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仆人。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将仆人绑在桑树上,亲自拉开弓箭射死了仆人。吕蒙大怒,擂鼓集合士兵,要上船攻杀甘宁。甘宁听说后,故意躺在船上不起来。吕蒙的母亲光着脚出来劝吕蒙说:“主上待你如同骨肉,把军国大事托付给你,哪里能因为私怨而就想攻杀甘宁?甘宁若是死了,纵然主上不责问,你作为臣下这么去做也是非法的。”吕蒙听了母亲的话,豁然醒悟,怒意顿时消释,他独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甘宁说:“兴霸,老母亲等你吃饭呢,赶快上来!”甘宁与吕蒙都回来见吕蒙母亲,欢宴一整天。

篇3:三国志诸葛亮传比较阅读答案

三国志诸葛亮传比较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笃③,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⑤之力,效⑥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②永安:指白帝城。③笃:重。④嗣子:继承人,指刘禅。⑤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⑥效:奉献。

1.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夙夜忧叹(2)庶竭驽钝

(3)属以后事(4)若嗣子可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词语含义的题。考查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积累。

【答案】(1)夙夜:早晚。(2)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比喻才能平庸)(3)属:通嘱,嘱托、托付。(4)辅:辅助,辅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解题时,一是译准句中的重要字词,二是语言表述要通顺完整。

【答案】(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2)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在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集中表现在辅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后主毫无一点治国之能,整个蜀国的社稷都压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他无怨无悔。为恢复中原,他两次上表后主,决心出师伐魏,其言可谓感人肺腑。

篇4: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答案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三国志﹒华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B.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C.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召,辟引,辟除。《后汉书·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B.郡守,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秦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

C.士人,古时指读书人,也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如“敕勒川,阴山下”之“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佗多才多艺。他是读书人,研读经书的同时,对养生术、各种药方都很精通,还能用麻沸散为病人做手术。

B.华佗对症下药。倪寻、李延两人病症相同,但华佗却使用不同疗法,因为他能通过表面病症看到里层病因。

C.华佗贪于钱财。他为一郡守看病时,索取许多财物却迟迟不给治病,携财逃跑还留信指责,气的人家吐血数升。

D.华佗消极反抗。华佗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儒生,无法接受被曹操役使的现实,因而消极反抗,终于因此送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5分)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5分)

10.A

11.D(“敕勒川”为音译名)

12.C(并非华佗贪财。而是运用这种方法来激怒病人,让病人发怒而把肚子血块吐出,这是他治疗的一种方法。)

13.(10分)

(1)又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丢弃他离开,留下书信辱骂他。(“病”、“以为”、“无何”各一分)

(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医术确实精巧(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工”、“宥”、“当无……耶”各一分)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开刀时,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又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丢弃他离开,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杀华佗。郡守的的儿子知道情况,嘱咐使者不要追赶,郡守大怒的更厉害了,吐黑血数升痊愈。曹操听说华佗善治病,就把他召去,让他常守在身边。曹操被脑神经痛所苦,每当发作,就精神烦乱,眼睛昏花。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华佗卓绝的医技,大都像以上所说的那样。然而他本是读书人,却被人看成是以医术为职业的,心里常感懊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就让华佗专门为他个人看病。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一些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看看,就对曹操说:“刚才收到家中来信,正想短时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托,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回来。曹操几次用书信召他,又命令郡县派人遣送华佗返回。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要他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医术的确精巧(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判决了华佗死罪。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守狱的官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脑神经痛仍旧没有好。曹操说:“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直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病危,曹操才感叹地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篇5: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答案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①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②,考验首服③。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广陵吴普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太祖:曹操的庙号。②传付许狱:解押送至许昌的监狱。③考验首服:拷问认罪。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B、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C、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D、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多种经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以医为业常感后悔。

B、华佗医术高明,精通方药,不畏权势,不喜逢迎,是一位有着绝技的大医。

C、曹操后悔杀掉了华佗,认为如果华佗活着,他会根治自己的头疼病,并且爱子曹冲也就不会死去了。

D、华佗倡导体育运动,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但由于他被杀害,其医学著作没有直接流传下来,很是可惜。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2)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参考答案

10、B本句译为: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如同门户的转轴部分因转动而不会腐朽一样。

11、C项,“认为如果华佗活着,他会根治自己的头疼病”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

12、(1)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病愈。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

(2)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过,不被时代风气束缚,向我求学。

篇6: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答案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②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③,考验首服④。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⑤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广陵吴普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阿从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差:同“瘥”,病愈。②太祖:曹操的庙号。③传付许狱:解押送给许昌的监狱。④考验首服:拷问认罪。⑤考竟:判决。这里指处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B.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C.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D.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11.下列对文中后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汤不过数种”中的“汤”指“汤剂”。它的意思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四肢僵硬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意思相同。

B.“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中的“辟”,应解释为“征召”,不能理解为“躲避”。

C.“语其节度,舍去辄愈”中的“节度”指(服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D.“谷气”即“水谷之气”,指饮食的精气,因为人的饮食以五谷为主,故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多种经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术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医术高明,性格倔强,不畏权势,不喜逢迎,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医。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华佗倡导体育运动,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国养生医学的经验总结,但由于他被杀害,其医学著作没有直接流传下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2)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

10-12ACC

13.(1)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以为:认为。货:财物。无何:没有多久。)

(2)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蛔虫、赤虫、蛲虫),对五脏有利,使身体轻便,使人的头发不会变白。(三虫:三种寄生虫。藏:通“脏”。轻: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轻便)

篇7:《三国志杜夔传》阅读答案

《三国志杜夔传》阅读答案

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儿④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④童儿:年轻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记言之虚 (2)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3)二子哂之曰 (4)患无水以溉

2.下列各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功百倍于常 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B.夫何远之有 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C.患无水以溉 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先生乃作翻车 屠乃奔倚其下(蒲松龄《狼》)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2)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4.文中的.马钧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2分)(1)不真实的,假的 (2)报告 (3)嘲笑 (4)担心

2.(2分)D(A项为“比”、“到”;B项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他”;C项为“来”、“因为”;D项同为“于是,就”)

3.(4分)(1)用空话争辩,还不如试一试容易见效。(2分)

(2)从此之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2分)

4.(3分)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于创造力的人。

启示:想得再好,说得再动听,不如付出实际行动,行动胜于空谈。

【参考译文】

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他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嘲笑他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定东西轻重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还想做得出模具来吗!”。先生说:“用空话争辩,还不如试一试容易见效。”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从此之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

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转动它,汲来的水可以自行倒出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超过平常水车百倍。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

篇8:《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玄①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②,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④三往,乃见。因屏⑤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⑥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⑦猖蹶⑧,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⑨,君谓计将安出?”(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

注释:①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②先主:刘备。③屈致:委屈他枉驾来见。④凡:总共。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⑥信:通“伸”,伸张。⑦用,因此。⑧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⑨已:停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亮躬耕陇亩 躬_____________

(2)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_____________

2.下面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为信然 欣然起行

B.先主器之 治水之法

C.因屏人曰 因恸绝良久

D.而智术浅短 潭西南而望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时先主屯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亲自②到,拜访

2.C

3.时╱先主屯新野

4.(1)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2)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他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篇9:《三国志·关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三国志·关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17、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18、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

19、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6)①不久②正

①句意是:不久张辽询问关羽。既而,不久。

②句意是:当时关羽正好请了将领们宴饮。适,正当。

(17)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

本句重点:禽,通“擒”,活捉;拜,任命;礼,以礼相待。

(18)B

例句 羽尝为流矢所中:关羽曾被乱箭射中。“为”被动句。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别人,士卒大多被他所用。被动句。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东坡。判断句。

C、百里溪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推举出来。被动句。

D、帝感其诚:玉帝被他的诚心感动。被动句。

故选:B。

(19)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体现了他的忠;不被名利所动,不背弃刘备,知恩图报体现他的义;力斩颜良,刮骨疗伤言笑自若,体现了他的勇。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 刘备刺杀徐州刺史车胄后,得到徐州让关羽执行太守之事,自己又回到了沛县。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过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当阴雨天气,左臂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上有毒,毒素深入到了骨头里面,应当割开手臂到受伤处,刮去骨头上的余毒,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当时关羽正好请了将领们宴饮,手臂上的血往下流,滴满了一盘子,而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若。

篇10:三国志关羽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国志关羽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既而辽以问羽( ) 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 D.帝感其诚

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答案

(1)①不久②正

(2)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

(3)B

(4)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体现了他的忠;不被名利所动,不背弃刘备,知恩图报体现他的义;力斩颜良,刮骨疗伤言笑自若,体现了他的勇.

解答阅读理解的一般环节

1、看标题。(大致了解文章文体)

2、看题目;

3、看文章。①边看边归纳各段或各部分的大意,理解文章的思路、情感;②划出有助于回答题目的词、短语或句子;

4、简单归纳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5、再看题,明确有几点要求;

6、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案在文中的范围;

7、在确定的范围内细细筛选提取或概括符合题目要求的要点;

8、将要点连缀成答案。(用数字序号明确标出要点)

古诗文阅读做题方法与技巧

一,分析意境或意象:

解答这一类的题目,首先要能抓住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会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能够概括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掌握一些鉴赏的词语,如萧瑟悲凉,恬静优美,壮阔雄浑,寂静冷清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体,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意象或者意境来回答作者为什么高兴或者伤感。

二,分析语言:

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步骤,要能够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关键词语,所谓的关键词语,也就是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三,分析技巧: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必须指出,运用了哪一种表现的手法,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说明为什么使用的是这样的表现手法,最后要说出这种手法,表达诗人感情的效果。

【《三国志·甘宁传》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三国志司马芝传》节选阅读及答案

2.《三国志·关羽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3.《三国志·邓艾传》文言文阅读

4.《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5.三国志·朱桓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6.《三国志先主传》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7.《三国志》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8.《王维传》阅读答案

9.《柳敬亭传》阅读答案

10.三国志华佗传原文翻译

下载word文档
《《三国志·甘宁传》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