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传阅读答案
“绝情浪子87896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马融传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马融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马融传阅读答案
马融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郑玄在马融门下③,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②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成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③”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④。融果转式⑤逐-,告左右曰: “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本,此必死矣。”遂罢追《郑玄在马融门下》阅读答案《郑玄在马融门下》阅读答案。玄竞以得免。(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注】 ①郑玄:东汉未高密人(今山东人),精通历算。马融:东汉大经学家(今陕西人)。②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多利用浑天仪这种算具进行演算。③礼乐皆东:这里是说儒家的学问都跟随郑玄传到东面去了④在水上据屐:在水面之上,脚穿木屐。⑤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三年不得相见 ( ) (2)及玄业成辞归 ( )
1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动算具立刻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害怕佩服。
B.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下子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感到害怕和佩服。
C.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转动算具,一推算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
D.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身立刻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郑玄在马融门下》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12.马融“果转式逐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3.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未得见,可见马融学问大。
B.有人推举郑玄来演算,说明有人知晓他的才能。
C.马融追赶郑玄的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心胸狭窄。
D.郑玄能成功地逃脱追赶,得益于他的聪明才智。
参考答案:
10. (1)看见,看到(2分)(2)等到(2分)
11. C (3 分)
12. 恐玄擅名而心忌焉(2分)
13. A (3 分)
篇2:《张融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融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融字思光,吴郡吴人也。融年弱冠,道士同郡陆修静以白鹭羽麈尾扇遗融,曰:“此既异物,以奉异人。”宋孝武闻融有早誉,解褐为新安王北中郎参军。孝武起新安寺,傣佐多覯钱帛,融独觀百钱。 帝日:“融殊贫,当序以佳禄。’出为封溪令。广越嶂险,獠賊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賊异之而不害也。
举秀才,对策中第,为尚书殿中郎,不就,为仪曹郎。泰始五年,明帝取荆、郢、湘、雍四州射手,叛者斩亡身及家长者,家口没奚官。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议家人家长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
辟太祖太傅椽,迁中书郎,非所好,乞为中散大夫,不许。融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随例同行,常稽迟不进。太祖素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即位后,手诏赐融衣日:“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高帝出太极殿西室,融入问讯,弥时方 登阶。及就席,上曰:“何乃迟为?”对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时魏主至淮而退,帝问:“何意忽来忽去。”未有答者,融时下坐,抗声曰:“以无道而来,见有道而去。”公卿咸以为捷。
融与吏部尚书何戢善,往诣戢,误通尚书刘澄。融下车入门,乃曰:“非是。”至户外,望澄,又曰: “非是。”既造席,视澄曰:“都自非是。”乃去。其为异如此。融假东出,世祖问融住在何处?融答曰:“臣 陆处无屋,舟居非水。”后日上以问融从兄绪,绪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上大笑。建武四年,病卒。年五十四。
(摘编自《南齐书》《南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B.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C.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D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而解官、悬车、致仕、出宰等都指辞官退休在家。
C.年号是房间皇帝纪年的名号,采用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泰始即南朝宋时明帝的年号。
D.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礼记曲礼》:“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张融见解独特,议政有方。泰始五年,明帝挑选荆、郢、湘、雍四州的射手,面对朝廷对反叛人员的处罚规定,张融议政时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
B.张融颇受赏识,深受器重。他历经宋孝武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等几个时期,都受皇帝赏识,齐高帝即位以后,还亲自下诏书賜给他衣服、鞋子。
C.张融举止诡异,不同寻常。他的坐姿与行走方式与众不同,跟着大家一块走,经常延迟处在后面,拜访好友时走错门,连连说着不对,到了席上还走掉了。
D.张融诙谐幽默,机敏善辩。对于高帝的提问,他能够幽默风趣地进行解答,尤其在回答魏朝君主率军进到淮河又退回去的问题时,公卿都认为他才思敏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獠贼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贼异之而不害也。
(2)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议家人家长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
参考答案
10.D
11.B
12.B
13.(1)獠族强盗抓住张融,要把他杀掉吃了,张融神色不改,还在吟咏洛下书生的赋,强盗们认为他不一般就没有加害他。
(2)元徽初年,郢州有叛逃的射手,张融议政时提出(叛逃者的)家属、长辈与此罪无关,(只应)判处叛逃者五年刑罚。
参考译文:
张融字思光,是吴郡吴人。张融二十岁的时候,同郡的道士陆修静把一柄白鹭羽毛、塵尾的扇子赠给张融,说:“这既然是不同寻常的东西,就拿来送给不同寻常的人物。”宋孝武帝听说张融早有声誉,賜官为新安王北中郎参军。孝武帝兴建新安寺,官僚们都大量施舍钱帛,唯独张融只施舍了一百钱。皇上说:“张融太穷,应当给他优厚的俸禄。”(张融)外出任封溪令。广州、越州一带地势险峻,獠族强盗抓住张融,要把他杀掉吃了,张融神色不改,正在吟咏洛下书生的赋,强盗们认为他不一般就没有加害他。
推举为秀才,在朝廷对策中中选,被任命为尚书殿中郎,没有就任,改做仪曹郎。泰始五年,明帝 挑选荆、郢、湘、雍四州的射手,(凡是)叛逃者,他们自身和他们的长辈都要被处死,家属被罚作奚官。
元徽初年,郢州有叛逃的射手,张融议政时提出(叛逃者的)家属、长辈与此罪无关,(只应)判处叛逃者五年刑罚。
征召为太扭太傅椽,升迁为中书郎,不是他喜欢做的事,请求为中散大夫,没有得到允许。张融言行举止诡异不同寻常,坐着常把漆部耸起来,走路则拖着步子,翘着身体,昂着头,很是做作。跟着大家一块走,经常延迟处在后面。太祖一向很看重张融,当初做太尉的时候,常常跟他来往,看见张融就笑着说:“这样的'人不能没,也不能有两个。”即位以后,亲自下诏书赐给他衣服,说:“看见你穿的衣服是旧的,的确是心怀清白,使你的衣衫褴褛,只是有失朝廷观瞻。现在送一套旧衣服给你,我认为衣服虽是旧的,心意却胜过新的。本来是我穿的,已经让人照你的审题改好了。再送鞋子一双。”高帝出宫到了太极殿的西室,张融进去问安,过来好久才登上台阶。(张融)就坐以后,花上说:“为什么这样慢呢?”回答说:“地上升到天上,照理不应该很快。”当时魏国君主率军进到淮河又退回去了,高帝问道:“他们为什么忽然来来,又忽然离开了?”没有人回答,张融当时坐在下位,高声说到:“由于无道而来,见到有道而去。”公卿都认为他才思敏捷。
自己人和吏部上述何戢很好,去看望何戢,错通报给了上述刘澄。张融下车进门,才说:“不对。”到了门口,看见刘澄,又说:“不对。”等到了席上,看着刘澄谁:“全都不对。”就走掉了。他的行为不同常人竟到了这种地步。张融请假回家,世祖问他住在什么地方?张融回答说:“我住在陆地上却没有屋子,住在船里但不在水中。”后来皇帝问他的族兄张绪,张绪说:“最近张融东出京城,没有住的地方,暂且拉了一只小船,在岸上住。”皇上放声大笑。建武四年,张融病死,时年五十四岁。
篇3:马周传阅读答案
马周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 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①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
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 太宗伐辽东,令周与高士廉、刘洎留辅皇太子。太宗还,以本官摄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宗尝以神笔赐周飞白书曰:“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周病消渴,弥年不瘳。 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躬为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疾。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太宗为之举哀,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马周传》)
注:①直:译为“进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中,补博州助教 补:补任
B.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草:起草
C.周病消渴,弥年不瘳 病:患病
D.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 幸:宠幸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
②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③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
④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
⑤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周不被尊重,主要是他性格豁达随意。他任博州助教时因每日饮酒,不以工作为重,屡次受到责怪。
B.使马周得以发挥才能的机遇是他离开家乡投奔到中郎将常何家中,并替常何书写奏折,经常何推荐,得到唐太宗赏识。
C.贞观十五年后,马周频繁调职,官职有升有降。皇帝曾御笔题赠马周,以示朝廷对他的嘉奖。
D.马周机敏,善于分析处理问题,长于陈述奏章,不愿揭示君主过失以博取身后之名,有淡泊功名的节操。
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10分)
(1)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参考答案:
10【答案】 D( 幸:皇帝驾临某地叫幸。)
11【答案】 D (①表现马周坚强不屈,③表现马周洒脱不羁的风格。)
12【答案】 C( 贞观十五年后,马周官职并未降低。)
13.【答案】 (1)马周年幼时死去父母亲,家里贫穷,但十分好学,尤其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不讲究小节,不被州里人敬重。(孤、贫、被动句、句意各占一分,4分)
(2)(4分“所以”、“极”、“信”、句意各占一分)
(3)(2分,非常、句意各一分
【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但十分好学,尤其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每日饮酒,不以讲课作为正事。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周游曹州、汴州,又被浚仪县令崔贤首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西游长安。住在新丰旅店时,旅店主人只照顾其他商贩而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主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后来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让他上奏,每一条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的.。每次和我谈话,没有不以忠孝作为主旨的。”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进入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 太宗曾经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中书侍郎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我经常会见到马周论事,援引事例,谈论古今,讲重点删繁琐,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加,没有一字可以减,听起来洋洋洒洒,使人忘却疲倦。以前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贞观十五年,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 当时唐太宗远征辽东,让马周和高士廉、刘洎留下来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让马周担任吏部尚书。 贞观二十一年,又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有消渴病,多年不曾治愈。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情加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篇4:明史·马自强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明史·马自强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隆庆中,历洗马,直经筵。迁国子祭酒,振饬学政,请寄不行。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神宗为皇太子出阁,充讲官。敷陈明切,遂受眷。及即位,自强已迁詹事,教习庶吉士,乃擢礼部右侍郎,为日讲官。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至则迁吏部左侍郎,仍直经筵..。甫两月,廷推礼部尚书。帝遣使询居正尚书得兼讲官否,居正言,事繁不得兼。乃用为尚书,罢日讲,充经筵讲官。
礼官所掌,宗籓事最多,先后条例,自相牴牾,黠吏得恣为奸利。自强择其当者俾僚吏遵守,诸不可用者悉屏之。每籓府疏至,应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吏无所牟利。龙虎山正一真人,隆庆时已降为提点,夺印敕。至是,张国祥求复故号。自强寝其奏。国祥乃重贿冯保固求复,自强力持不可,卒以中旨许之。初,俺答通贡市,赏有定额,后边臣徇其求,额渐溢。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世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念阁臣..在乡里者,高拱与己有深隙,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帝即令居正推择,遂以人望荐自强及所厚申时行。诏加自强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时行并参机务。自强初以救吴中行、赵用贤忤居正,自分不敢望,及制下,人更以是多居正。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在阁。调阳衰,数寝疾不出,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则驰报居正于江陵,听其裁决。自强虽持正,亦不能有为,守位而已。
已,居正还朝,调阳谢政,自强亦得疾卒。诏赠少保,谥.文庄,遣行人护丧还。
(节选自《明史·马自强传》)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B.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C.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D.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嘉靖,明朝皇帝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长仅次于万历,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始称经筵,明尤重讲读。
C.阁臣是明代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入职内阁者的别称,因其入阁办事而称阁臣。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如光武、世祖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自强整治学政,成绩显著。他担任国子祭酒,整顿教育,拒绝私人请托, 后被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B.马自强担任讲官,受到信赖。他学识广博,神宗登基,他担任讲官,陈述得明白、深切,受到皇上器重。
C.马自强掌管礼部,明示行止。礼官管事,多涉及皇族宗藩,他选择恰当的条例执行,使黠吏无法为奸利。
D.马自强坚持原则,持守公正。张国祥曾请求恢复龙虎山正一真人原来的封号,马自强扣压了他的奏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
(2)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
14.马自强曾经因为救助吴中行、赵用贤与张居正相抵触,张居正奏请增加内阁大臣时为什么会推荐马自强?请简要说明。(3 分)
参考答案
10.C(“与”意为结交,和“易”联系紧密,共同作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
“念”的宾语是“阶前辈”,“已还”的主语应为张居正,“阶前辈”与“已还”中间应断开,排除B、D两项。画波浪线部分加标点以后为“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3分)
11.D(“世祖”不是谥号,是庙号。)(3分)
12.B(错在“神宗登基”,应为“神宗做皇太子时出后宫”。)(3分)
13.(1)不久,凭借左侍郎身份掌管詹事府,像以前一样负责讲授。遭逢继母去世而归乡。服丧期满,诏令他任原职协助管理詹事府。(一句1分,共5分。寻,不久。以,凭借……身份。丁继母忧,遭逢继母去世。服阕,服丧期满。)
(2)马自强奏请申明旧约,无节制请求的数额不给,每年节省的费用不可计算。(一句1分,共3分。申,申明,说明。滥,过度,无节制。赀,计算。)(8分)
14.①马自强有声望、威望;②张居正宽容知人;③马自强对他的地位构不成威胁。(3分)
参考译文:
马自强,字体乾,是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隆庆年间,历任洗马,负责经筵。晋升为国子祭酒,整治学政,拒绝请托。他被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管翰林院。
神宗做皇太子时出后宫,他担任讲官,详尽的陈述明白、深切,于是受到皇上器重。等到神宗登基,马自强已经迁任詹事,教导庶吉士,又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担任日讲官。不久,凭借左侍郎身份掌管詹事府,像以前一样负责讲授。遭逢继母去世而归乡。服丧期满,诏令他任原职协助管理詹事府。他到任后被升任吏部左侍郎,仍然负责经筵。才两个月,朝廷推举他任礼部尚书。皇帝派遣使者询问张居正尚书是否可以兼任讲官,张居正回答,事务繁多不能兼任。于是任用他为尚书,免去日讲,担任经筵讲官。
礼官所负责的事,皇族宗藩的事情最多,先后的条例自相矛盾,狡黠的官吏得以恣意做非法谋取利益之事。马自强选择恰当的条例使僚吏遵守,诸项不适宜于执行的条例都予以摒弃。每当藩府的奏疏送到,他都及时裁决,在礼部门上张榜告示,明确地指示可行与禁止,官吏无法牟利。龙虎山正一真人,在隆庆年间就已经被降为提点,剥夺了印敕。到此时,张国祥请求恢复他原来的封号,马自强扣压了他的奏章。张国祥就大肆贿赂冯保,坚持请求恢复封号,马自强极力主张不可以,最终还是因为皇帝的诏谕准许了。起初,俺答进贡互市,对他们有定额的赏赐,后来边关大臣顺从他们的请求,赏额逐渐增加。马自强奏请申明旧约,无节制请求的数额不给,每年节省的费用不可计算。《世宗实录》修撰成,他被加封太子少保。
万历六年(1578)三月,张居正将要回乡安葬父亲。思虑在乡里休息的内阁大臣,高拱与自己有很深的嫌隙,殷士儋有内援,有可能乘隙复出,只有徐阶年老容易结交,打算举荐他代替自己。已经派遣使者报告了徐阶,又思虑徐阶为前辈,自己还朝,应位居其下,于是奏请增设内阁大臣。皇帝当即指令张居正推举,于是根据人望推荐马自强以及所厚爱的申时行。诏令加封马自强为太子太保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与申时行一起参与机要事务。马自强当初因为救助吴中行、赵用贤与张居正相抵触,自认不敢奢望,等到皇帝的命令下达,人们更加由此称赞张居正。当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入内阁。吕调阳身体衰弱,多次卧病不出门,小事由张四维代替他拟旨,大事则派人快马到江陵报告张居正,听从他的裁决。马自强虽然持守公正,也不能有所作为,保持地位或职位罢了。
此后,张居正返回朝廷,吕调阳推辞政务,马自强也患病去世。诏令赠封他为少保,谥号文庄,派遣行人护送他的灵柩回乡。
篇5:《后汉书·马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马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作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
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九年,拜援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拜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宾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遨游。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傍县常有报仇者,吏民惊言羌反,百姓奔入城郭。狄道长诣门,请闭城发兵。援时与宾客饮,大笑曰:“烧虏何敢复犯我?晓狄道长归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后稍定,郡中服之。视事六年,征入为虎贲中郎将。
交阯女子征侧及女弟征贰反,玺书拜援伏波将军,南击交阯。十八年春,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援追征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散走。明年正月,斩征侧、征贰,传首洛阳。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与决筹策与:和
B.嚣使援奉书洛阳奉:送
C.拜援为太中大夫拜:跪拜,叩拜
D.谅为烈士烈士: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
【现场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项“与”,“参与”,C项“拜”,授予官职,D项“烈士”,“有抱负、有操守、建功立业的男子”。
【参考答案】B。
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译文:。
(2)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
译文:。
【现场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意理解等内容。解答此题,要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按照直译的原则,认确关键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中的“为”译为“立”,“益”译为“更加”;(2)“侵”译为“侵吞、侵夺”,“旅距”译为“闹事”“作乱”。
【参考答案】(1)马援曾经对宾客说:“男子汉立志,处境愈困
窘,意志愈更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豪壮。”(2)如果豪强侵吞百姓,狡猾的羌人打算闹事,这才是我太守该管的事。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援“志向”的一组是
①穷当益坚,老当益壮②与决筹策
③颇哀老子,使得遨游④良怖急者,可床下伏
⑤男儿要当死于边野⑥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⑤⑥
【现场解析】考查把握人物个性的能力,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干展示马援的个性的重要侧面有“志向”,解题方法是以表现“志向”为标准对每个备选项进行筛选,确认。②是说他得到隗嚣的重用③表现他“总大体”④表现他镇定自若。
【参考答案】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援十二岁就父母双亡,但他并未消沉,而是胸怀大志。因而,得到了隗嚣重用。
B.马援对待下属既宽容又广施恩惠,他任用下级官吏,总让他们有职有权,自己只处理大事、要事。
C.马援不仅具有杰出的治理地方的才能,而且还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D.马援功高不居,目光远大,故名士孟冀很是佩服与称赞他。
【现场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涉及到文章的基本事件、人物的个性特征、作者的情感态度等。解答此题要采用“题文对照”的方法,即将选项与文本相应区间进行对照,核实。A项“父母双亡”这一说法有误,古代的“孤”只指失去父亲;隗嚣重用他的原因也不是他少年时胸怀大志。
【参考答案】A。
【参考译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十二岁时丧父,年轻时就胸怀大志,(马援)曾经对宾客说:“男子汉立志,处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豪壮。”光武帝刘秀即位,马援仍然留在西川,隗嚣非常敬重他,任用马援为绥德将军,参与筹划大计。
建武四年冬天,隗嚣让马援送书信到洛阳。光武帝非常欣赏他的勇气。九年,任命马援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季,任用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致力于广施恩惠和树立威信,对待下属宽容,任用下级官吏时,让他们有职有权,自己只处理大事、要事罢了。客人和旧友,每天都挤满了他的`家。众曹官员有时前来报告外面发生的事情,马援总是说:“这都是丞掾的责任,何必来麻烦我呢!还是怜念一下我这个老头子,叫我清闲清闲吧。如果豪强侵吞百姓,狡黠(狡猾)的羌人打算闹事(犯边),这(才)是我太守该管的事。”附近的县,曾发生复仇的事件,官吏和贫民惊慌地传言说羌人造反了,百姓跑到城里。狄道长来到马援家门外,请求关闭城门,发兵征讨。马援当时正在和宾客饮酒,大笑说:“烧羌哪还敢再来进犯我们呢!去告诉狄道长,叫他赶快回去看好官舍。如果谁怕得要死,叫他伏在床下躲起来好了。”后来城里渐渐平静下来,郡中人都十分佩服马援。马援治理陇西六年,被调回朝廷,升为虎贲中郎将。
郊止女子征侧和她的妹妹征贰造反,玺书任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击郊止。十八年春天,大军来到浪泊山上,与贼兵交战,打垮了他们,斩首几千人,投降的有一万多人。马援追击征侧等人到禁溪,多次打败了他们,贼兵于是四散逃走。第二年正月,杀征侧、征贰,传首级到洛阳。赐封马援为新息侯,享用三千户的赋税。
建武二十年秋季,马援整顿军队回到京师。快要到洛阳的时候,旧友大都前去迎接和慰劳他,平陵人孟冀,以有计谋闻名,也在迎贺马援的客人中。马援对他说:“我是希望您来进良言的。现在您也这样恭维我,不是混同一般人了吗?过去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辟了七郡(实为九郡)疆土,才分封了几百户;如今我只有这么一点微薄的功劳,却辱没他人,受封大县,功薄而赏厚,怎么能长久呢?先生(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救助)我(一把)呢?”孟冀说:“这是我想都没有想到的问题。”马援说:“当今匈奴、乌桓还在骚扰北方边境,我打算自己请求率领军队攻打他们。男儿若死应当死在边野,用马革裹尸,送回来安葬了事,怎么能躺在床上,在儿女手中消磨时光呢?”孟冀说:“人们真要想成为一个有抱负、有操守、建功立业的男子,就应当像你讲的这样呵!”
篇6:《马钧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钧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天下之名巧( )也 2、焉可以( )言知乎?
3、居( )贫 4、先生患( )其丧功费日
5、不可以言( )言( )者 6、又焉( )可以言校也
7、记言之虚( )也 8、二子晒( )之
9、而衡者所以( )定物主轻重 10、居( )京师
11、其功百倍于( )常 12、更( )入更出
13、其巧可益( )否? 14、潜( )以水发焉( )
15、言作之可令加( )五倍 16、石不能连属( )而至
17、飞( )击敌城 18、飞( )之数百步矣
19、难( )彼所长 20、良可恨也( )
21、此马氏之所以不对( )也 22、天下之微( )事也
23、心乖( )于内 24、然则( )试冉、季以政
25、游、夏犹然( ) 26、此所以( )多废也
27、是则( )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28、于是安乡侯悟( )
29、武安侯忽( )之 30、犹( )忽而不察
31、不如试之易效( )也 32、尝试( )以车轮悬瓴甓数十
33、取人不以一揆( )也 34、以子所( )长( ),击彼所短( )
二.指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1 故君子不以人害人 ( )
2乃皆易以十二蹑 ( )
3有以言取之者 ( )
4患无水以溉 ( )
为:1不自知其为巧也 ( )
2为博士 ( )
3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 ( )
4为常则以断悬石 ( )
而:1少而游豫 ( )
2而指南车成 ( )
3能设而不能动也 ( )
4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 )
其:1其相击刺 ( )
2不自知其为巧也 ( )
3其功百倍于常 ( )
4其鉴之哉 ( )
5其不皆是 ( )
者:1钧者器之模 ( )
2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 )
3又不可以言者也 ( )
4有以事取之者 ( )
5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 )
之:1未之思耳 ( )
2夫何远之有? ( )
3言之不已 ( )
4天下之名巧也 ( )
5记言之虚也 ( )
6不如试之易效也 ( )
7令童儿转之 ( )
篇7:《明史·马森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明史·马森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坠,殒焉。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逾年而举森。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①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
历左布政使,就擢巡抚右副都御史。入为刑部右侍郎,改户部。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屡驳疑狱,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称为“三平”。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
是时,登极②诏书蠲③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应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诏皆如所请。帝尝命中官④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即,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不听。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
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乡人为立报功祠。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
(节选自《明史·马森传》,有改动)
[注]①嬖(bì):宠爱。②登极:皇帝即位,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即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昭陵(北京十三陵)。蠲(juān):除去,清除。③中官:宦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屡驳疑狱 狱:案件
B. 不能副经费 副:相符,相称
C. 视往岁有加 视:比
D. 欲介之见言,谢不往 谢:告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B. 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
樊哙侧其盾以撞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 D. 乡人为立报功祠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1.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马森为人耿直的一组是
①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
②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③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不听
④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
⑤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森在江西做按察使时,有位进士因宠幸别的女人而杀死妻子,马森不顾地方最高长官的反对,最终将那位进士绳之以法。
B.马森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既和战事频繁军费渐多有关,也和皇帝登基减免田租导致国库收入比往年大幅减少有关。
C.马森认为自己的筹划只能解燃眉之急,皇上也未能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众的元气,建议广开言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D. 隆庆三年,马森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养老送终。皇上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被重新起用。
13.(1)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3分)
(2)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4分)
(3)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3分)
参考答案:
9.D(谢:婉言拒绝)
10.C(A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的身份”;第二个“以”,连词,表修饰。B第一个“而”,连词,表递进;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C两个“于”均为介词,相当于“比”。D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11.B(①体现马森对百姓的教化。②臣子劝帝节俭,是耿直的表现。③面对皇帝的命令极力争辩也是耿直。④拒绝别人引见他见权贵,极为耿直。⑤支持巡抚施行一条鞭法,只是赞成新法的表现)
12.C(是马森认为自己的筹划中未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众的元气,而并非指皇上)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父亲马俊,晚年得子,家仆抱他不慎坠地摔死。马俊骗妻子说:“是我的失误啊!”没有追究仆人的罪过。过了一年生了马森。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后曾任太平知府。老百姓中有兄弟打官司的,马森给他们镜子让他们照照,说:“你们两个人老了,忍心损伤兄弟情份吗?”都感激得流泪含羞而去。又升迁江西按察使。有位进士宠爱别的'女人而杀害妻子,抚按想轻判,马森最终使他伏法。
曾任左布政使,接着擢升为巡抚右副都御史。入朝任刑部右侍郎,改派到户部。起初,马森在江西举荐布政使宋淳。宋淳后来巡抚南、赣,因贪赃的事败露,马森因此被调为大理卿。屡次驳回有疑点的案子,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并称“三平”。因病归乡,起用为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派到户部,督察仓场,不久转任左侍郎。以右都御史身分总督漕运,兼任凤阳巡抚,升任为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年,调任北部。
当时,皇帝登基诏书减免了国家一半的田租。国库每年的收入减少,不能满足经费的开支,而且京、通二仓的储藏没有多少。马森查对搜集,举述了十多件事。又列出钱谷出入的数目,劝谏皇帝节俭。皇帝亲拟诏书责令他采取措施,马森上奏:“祖宗的旧制度,黄河、淮河以南地区供给京师四百万银两,黄河、淮河以北地区供给边关八百万银两。一年的收入,足以供给一年的费用。后来边陲战事频繁,开支逐渐繁多,一变而有外籍部队的年度给养,再变而有本地部队的年度给养。起初的费用只三五十万两,后来渐渐增至二百三十多万两。屯田的十有七八受亏损,管理食盐也十折四五,民粮运输十有二三被拖欠,全部用补给边关的年度费用弥补。在边关兵马不比过去多,在太仓纳粮之数不比过去增加,然而耗费是以前的数倍。又下诏书减免赋税,所以今日宣告匮乏,比往年更甚。我以前的筹划,计算到细小的财物,不过是解救燃眉之急,但对国家的根本,民众的元气,没有来得及深入考虑。希望集思广益,让朝廷众臣各陈己见。”又奏请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征收盐税的事情。皇帝下诏都听从了他的请求。皇帝曾经任命宦官崔敏拨户部的六万银两买黄金。马森认为不可,而且声称,按照旧例皇帝的诏令都由内阁下发,没有从司礼太监直接传递的,此事才被阻止。既而皇帝又下令购置珠宝,马森也极力谏诤,没有被采纳。隆庆三年(1569),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养老送终。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重新被起用。
马森任考官时,夏言的女婿出自他的门下,想介绍他见夏言,他推辞而没有前往。严嵩听说后很喜欢他,马森也没有趋附。被徐阶看重,于是被引荐录用。居住乡里,支持巡抚庞尚鹏施行一条鞭法,乡里的人替他修筑报功祠。万历八年(1580)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恭敏。
篇8:新唐书马周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新唐书马周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物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sǎsǎ张开、飞扬之貌),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阶。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光禄大夫。帝尝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弥年不瘳。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之构第;每诏令常食以御膳供之,敕上医内使者相望不绝,且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马周传》有删节)
9、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阶阶:官爵的等级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太在意人际关系,但他的才能得到赵仁本的赏识,并给他资助,后来一气之下他来到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江苏高考、浙江高考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认为他堪比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一年多,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病情加重后便把所有上过的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
(2)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3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陶(侃)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篇9:《后汉书·马援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后汉书·马援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①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②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③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④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⑤为烈士,当如此矣。”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世祖:东汉光武帝刘秀。②隗嚣(wěi xiāo):字季孟,建武二年被封为西州大将军。③振旅:整队班师。④伏波将军路博德:伏波将军是古代一种封号,路博德是西汉武帝朝名将。⑤谅:确实,实在。
8.(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日满其门( ) ②裁封数百户( )
③猥飨大县( ) ④谅为烈士( )
(2)下列加点词与例句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A.皆朝于齐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皆以美于徐公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昔 伏 波 将 军 路 博 德 开 置 七 郡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
(2)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11.结合选文说说马援身上除了志向远大还有哪些品质。(2分)
参考答案:
8.(1)(4分)(1)每天 (2)通“才”,仅仅 (3)谦词,辱,降低身份 (4)志向远大的英雄(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2)(2分)C
9.昔 /伏 波 将 军 路 博 德 /开 置 七 郡
10.(4分)(1)我希望您来告诉我良言(中肯的'话)的,怎么反而和其他人一样呢?
(2)马援曾经对宾客说:“男子汉立志,处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豪壮。”
11.(2分)宽以待人(宽待下属),不居功自傲(居安思危、谨慎谦虚)(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十二岁时丧父,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各位哥哥对此很是称奇。(马援)曾经对宾客说:“男子汉立志,处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豪壮。”光武帝刘秀即位,马援仍然留在西川,隗嚣非常敬重他,任用马援为绥德将军,参与筹划大计。建武四年冬天,隗嚣让马援送书信到洛阳。光武帝非常欣赏他的勇气。九年,任命马援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季,任用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致力于广施恩惠和树立威信,对待下属宽容,任用下级官吏时,让他们有职有权,自己只处理大事、要事罢了。客人和旧友,每天都挤满了他的家。
建武二十年秋季,马援整顿军队回到京师。快要到洛阳的时候,旧友大都前去迎接和慰劳他,平陵人孟冀,以有计谋闻名,也在迎贺马援的客人中。马援对他说:“我是希望您来进良言的。现在您也这样恭维我,不是混同一般人了吗?过去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辟了七郡(实为九郡)疆土,才分封了几百户;如今我只有这么一点微薄的功劳,却辱没他人,受封大县,功薄而赏厚,怎么能长久呢?先生(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救助)我(一把)呢?”孟冀说:“这是我想都没有想到的问题。”马援说:“当今匈奴、乌桓还在骚扰北方边境,我打算自己请求率领军队攻打他们。男儿若死应当死在边野,用马革裹尸,送回来安葬了事,怎么能躺在床上,在儿女手中消磨时光呢?”孟冀说:“人们真要想成为一个有抱负、有操守、建功立业的男子,就应当像你讲的这样呵!”
篇10:后汉书·马援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分析
后汉书·马援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分析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①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②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③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④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谅⑤为烈士,当如此矣。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世祖:东汉光武帝刘秀。②隗嚣(wěi xiāo):字季孟,建武二年被封为西州大将军。③振旅:整队班师。④伏波将军路博德:伏波将军是古代一种封号,路博德是西汉武帝朝名将。⑤谅:确实,实在。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俯身侧耳以请
C.则以纸帖之
D.策之不以其道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诸兄奇之( ) ②嚣使援奉书洛阳( )
③日满其门( ) ④裁封数百户(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
②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小题4】结合选文说说马援除了志向远大还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4分)①对感到奇怪、认为奇怪 ②书信 ③每天 ④通才,仅仅
【小题3】(4分)①(2分)我希望您来告诉我良言(中肯的话)的,怎么反而和其他人一样呢?
②(2分)(人们)真要想成为一个志向远大的`英雄,就应当(像你讲的)这样啊!
【小题4】(2分)宽以待人(宽待下属),不居功自傲(居安思危、谨慎谦虚)(每点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C与例句都是用;A为表结果的连词;B为表目的的连词;D为介词,按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这里奇为词类活用,意动用法,认为奇怪;裁为通假字,通才,仅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善烈士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这里紧扣宽容谦虚理解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马融传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6.马语阅读理解答案
7.马踏飞燕阅读答案
10.《赵普传》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