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翁归传》阅读答案
“xu1375752581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尹翁归传》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尹翁归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尹翁归传》阅读答案
《尹翁归传》阅读答案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
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 斗变:斗殴闹事。
B、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 秉:执掌。
C、延年曰:“何伤?” 伤:伤害。
D、汝不任事也 任:胜任。
(2)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尹翁归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②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
③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④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⑤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参考答案:
(1)C
(2)D
(3)D
篇2:《尹翁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尹翁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尹翁归传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斗变:斗殴闹事。
B.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秉:执掌。
C.延年曰:“何伤?”伤:伤害。
D.汝不任事也任:胜任。
(2)对下列句子中的“其”和“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甚奇其对 ②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③定国乃谓邑子曰 ④今君乃亡赵走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3)从句意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②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
③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④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尹翁归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②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
③案事发奸,穷竟事情④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⑤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尹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6)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属县长吏虽中伤。译文:
②又不可干以私。译文:
[参考答案]
(1)C(这里的“伤”是妨碍的意思)
(2)C(①中的“其”,代词,他的;②中的“其,代词”,指“我”;③中的“乃”,副词,就;④中的“乃”副词,竟然,
(3)B(①句并列关系,②句④句是因果关系,③句是转折关系)
(4)D(②反映尹翁归直爽的性格和书生气,⑤写尹翁归官拜太守去向廷尉于定国辞行,与表现他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无关)
(5)D(“独伏不肯起”这一细节表现了尹翁归的直爽性格和书生气,而不是倨傲狂妄)
(6)①所属各县的官吏被人检举而受到查办。②(我)又不能以私情来求他。
篇3: 墨翁传阅读答案
墨翁传阅读答案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同辈。⑨弸:充满。⑩徼:求。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躬操杵臼(弯腰) B、人望见,咸异之(感到……怪异)
C、所制墨,有定直(价钱) D、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仿效)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而以今墨售于内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B、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C、视之虽如玄圭 虽杀臣,不能绝也
D、则是以古墨号于外 苛政猛于虎也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望见,咸异之 ②客有诮之曰 ③试之则若土炭 ④客闻之曰
A、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17、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3、A 14、AB 15、C 16、①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②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17、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篇4:墨翁传阅读答案
高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
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②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③,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f璞而市鼠腊④,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⑤以终年,视彼沽者然⑥。”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⑦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⑧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注释]①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墨沈:墨汁。③玄圭:黑色的玉。④f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典出《战国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⑤玄:这里指黑玉般的墨。⑥然:冒汗的样子。⑦(pén溃:充满。⑧徼(jiǎo):追求。
22、因为墨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售墨原则,所以“酬弗当,辄弗与”,因而“其门落然”。(用文中词句回答)
23、墨翁制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利者售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
24、作者引用墨翁的歌:“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然。”是为了表现墨翁□□□□的品质(请填一成语)。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操杵臼”,“龟手黧面”表现了墨翁制墨时“用力甚勤”。
B、全文熔叙事与议论一炉,将要说明的道理寓于人物形象之中。
C、“他肆之屦恒满”中的“屦”,原指鞋,这里借指店中顾客。
D、墨翁是一位隐士。名字不为人知,服饰、行为、与常人不同。
26、作者文末说“闻其言足以自警”,道出写作目的。但有人说,此文与其说是“自警”,不如说是“警世”,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警世”。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2、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2分)
23、聚材孔良,用力甚勤;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4分,各2分)
24、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等 (2分)
25、D (墨翁不是隐士,客曰“隐者也”,是对墨翁的赞颂)(2分)
26、“自警”实为“警世”是有道理的。作者赞美临财不苟、坚守信条墨翁,批评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违反道德的“逐利者”。表面上看是告诫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实际上是借墨翁形象,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认识,借对“逐利者”的批评,揭露当时社会上的类似丑恶现象,以引起治国者注意,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说是一篇警世作品 (3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篇5:《墨翁传》节选》阅读及答案
《墨翁传》(节选)》阅读及答案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高启《墨翁传》,有删节)
【注释】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í):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qiào):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chái):同辈。⑨弸(péng):充满。⑩徼(jiǎo):求。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躬操杵臼 ②所制墨,有定直
③吾窃耻焉 ④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
10.下列句中“以”与“以其成之难”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中有足乐者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 .以土砾凸者为丘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12.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参考答案:
9.(4分)①亲自 ②通“值”价钱,价值
③以……为耻,认为……可耻 ④假使
10.(2分)A
11.(2分)仅仅是装饰外表(来)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12.(2分)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 2 分)
翻译:
墨翁是吴槐市里的人 。 曾经游走了荆楚 这个地方,一次,他遇到了有人传授古带造墨的方法, 于是说:“吾 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完全可以有钱读书了, 何必像现在这样急急切切地到处奔走呢?” 于是就回家了, 在自家门上写上了“造古法墨”几个字。 字身 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 , 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 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 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 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 他 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 所制墨,有 一定的价钱。 报酬不合适,就 不卖。 所以别人的铺子里人总是很满,而 他的店铺的人却很稀少。
有一乡客讥讽 他说:“ 你的墨汁做得虽然好, 可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 说:“ 唉!我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也 特别勤苦, 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 所以我不 想 卖出它太容易了 啊。 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 用一些鄙俗的方法随意制作, 在用低廉的价钱诱惑百姓, 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 土炭一般, 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是想 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 ,那就是 对外 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 内里却拿着今天的不好的墨出卖, 这么做可以吗? 在说, 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 可是看我的箱子中, 那些黑黝黝的墨汁还在, 我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那乡客 听到这些话后说:“ 我们这类人 吟诵着圣人的言论, 嘴里充满着高尚的品德,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篇6:坦然翁传阅读及答案
坦然翁传阅读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2题。(10分)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 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尝( ) (2)悉(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顷之,持妹而出。
12.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13.读了文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2分)
答: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但愿人长久, 。
(2) ,恨别鸟惊心。
(3) 长风破浪会有时, 。
(4) ,留取丹心照汗青。
(5)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论语〉十则《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6)5月22日,新疆突发暴力事件,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迅速排除公安部长郭声琨同志前往新疆指导维稳工作,郭声琨同志可谓是“ ,
。”(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回答)
阅读答案:
(二)9.A(2分)
10.(1)曾经(1分) (2)全、都(1分)
11.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2分)
12.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2分,写出两件事即可)[来源:]
13.围绕“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体恤父母”几个要点来谈即可,答到一点給1分,答到两点给2分.(2分)
(三)14.(1)千里共婵娟(2)感时花溅泪 (3)直挂云帆济沧海(4)人生自古谁无死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共8分,每空1分.凡错、漏、增字,均不给分)
篇7:墨翁传阅读答案
高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
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②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③,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衒璞而市鼠腊④,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⑤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⑥。”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⑦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⑧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注释]
①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②墨沈:墨汁。
③玄圭:黑色的玉。
④衒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典出《战国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⑤玄:这里指黑玉般的墨。
⑥泚然:冒汗的样子。
⑦弸(pénɡ):充满。
⑧徼(jiǎo):追求。
22.因为墨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售墨原则,所以“酬弗当,辄弗与”,因而“其门落然”。(用文中词句回答)
23.墨翁制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利者售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
24.作者引用墨翁的歌:“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是为了表现墨翁□□□□的品质(请填一成语)。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操杵臼”,“龟手黧面”表现了墨翁制墨时“用力甚勤”。
B.全文熔叙事与议论一炉,将要说明的道理寓于人物形象之中。
C.“他肆之屦恒满”中的“屦”,原指鞋,这里借指店中顾客。
D.墨翁是一位隐士。名字不为人知,服饰、行为、与常人不同。
26.作者文末说“闻其言足以自警”,道出写作目的。但有人说,此文与其说是“自警”,不如说是“警世”,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警世”。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2.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2分)
23.聚材孔良,用力甚勤;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4分,各2分)
24.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等(2分)
25.D(墨翁不是隐士,客曰“隐者也”,是对墨翁的赞颂)(2分)
26.“自警”实为“警世”是有道理的。作者赞美临财不苟、坚守信条墨翁,批评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违反道德的“逐利者”。表面上看是告诫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实际上是借墨翁形象,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认识,借对“逐利者”的批评,揭露当时社会上的类似丑恶现象,以引起治国者注意,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说是一篇警世作品(3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译文]
墨翁是吴槐市集里的人。(他)曾经在荆楚一带游学,一次,遇到有人传授古代造墨方法,于是说:“我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可以有足够的钱用来读书,何必(像现在这样)心情急切地四处奔走呢?”回到家,(他)在自家门上写了“造古法墨”几个字。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即使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也制墨不止),他形貌奇特古怪,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大的衣服。人们望见他,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数斗墨汁,醉酒后给人写一尺见方的大字,字很壮美。(他)所制墨,订有一定的价钱。报酬不合适,就不卖。所以,别人的店铺里人总是满满的,而他的店铺里人却很稀少。
一位朋友讥讽说:“你的墨做得虽然好,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说:“唉!我的墨是用十分好的材料,做工也非常到位,正因为制作艰难,所以不想卖得太便宜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马马虎虎制作的墨来迎合世俗之心,用低廉的价格来诱惑百姓,(这些墨)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号称古法制墨,而内里却以现在粗制滥造的墨出售,这就像‘衒璞而市鼠腊’一样有名无实,这样做怎么可以呢?既然(只有)我不能这样做,也就不奇怪粗制滥造的那样人太多了。再说,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可是看见箱中,黑黝黝的墨锭仍然在,(我)还有什么悲伤呢?”于是(他)闭门谢客而作歌道:“守着我的黑玉般的墨以度终身,看见那些卖假墨的人,我(为之羞愧)头上冒汗。”朋友听了后说:“真是一位隐士啊!我们这辈读圣人书籍,以学古圣人精神为准则,但又不能以高尚品德充满内心,仅仅装饰外表而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难道不感到有愧于这位墨翁吗?”说完,叹息着离去了。
齐人高启听说了墨翁的话,(认为)足以用来警戒自己,于是写下来为他作传。墨翁姓沈,名字叫继孙。但是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只是称他为墨翁。
篇8:《墨翁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墨翁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高启《墨翁传》,有删节)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j):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qio):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chi):同辈。⑨弸(pnɡ):充满。⑩徼(jiǎo):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躬操杵臼(弯腰)B.人望见,咸异之(感到……怪异)
C.所制墨,有定直(价钱)D.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仿效)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而以今墨售于内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B.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C.视之虽如玄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苛政猛于虎也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望见,咸异之②客有诮之曰③试之则若土炭④客闻之曰
A.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5.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篇9:《明史 归有光传》阅读答案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②.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③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史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④,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篇10:《明史 归有光传》阅读答案
【注】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即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B.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C.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D.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根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一般能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
C.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赐进士及第。
D.《太史公书》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即记载历史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归有光在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如果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但若与上级有所争执,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
C.王世贞岁不被归有光认同,但后来依然很佩服、推崇和尊重归有光,称赞归有光“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②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参考答案
(1)C “之”为代词,作“恶”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B;“顺德通判”为官职名,作“调”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看起来是升迁,实际上是打击他.
(2)C 一甲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3)B “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若与上级有所争执,会“直行己意”,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
(4)①(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已全部通晓《五经》《三史》等各种书籍(或“众多书籍”),对同乡魏校以师礼相待(或“拜同乡魏校为老师”).
②当时王世贞为文坛 盟主,归有光竭力反对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①属:写;弱冠:二十岁;诸:各种,众多;师事:以师礼相待,拜师;同邑:同乡.句子翻译为:(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已全部通晓《五经》《三史》等各种书籍(或“众多书籍”),对同乡魏校以师礼相待(或“拜同乡魏校为老师”).
②力:竭力;相:动作偏指一方;抵排:抗拒、排斥、反对;目:动词,看、视;妄庸:狂妄平庸.句子翻译为: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归有光竭力反对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同乡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他满口江苏口音,断完案,把罪犯遣归,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篇11:高启《墨翁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尹翁归传》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3.卖油翁阅读答案
10.《赵普传》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