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侯方域“马伶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译文

侯方域“马伶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译文

2022-09-18 09:16: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oogl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侯方域“马伶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译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侯方域“马伶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译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侯方域“马伶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译文

篇1:文言文阅读:马伶传

文言文阅读:马伶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伶①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②,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③,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马伶传》)

【注释】①伶:戏剧演员。②肆:戏台。③引:发声。刻:刻画,指唱歌。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处指曲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列兴化于东肆 列:安排

B.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 征:召集

C.今日幸为开宴幸:希望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经过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梨园以技鸣者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坐客乃西顾而叹 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C.既奏,已而论河套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去后且三年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 ) (3分)

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②坐客乃西顾而叹 ③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④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⑤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⑥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

A.①⑤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马伶和李伶都是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他们分属兴化部和华林部,在扮演严嵩这一角色上,李伶的演技要略胜马伶一筹。

B.在新安商人的宴会上,马伶耻于与李伶一起演出,因此离去。而兴化部又不肯换人表演,就停止了这场演出。

C.将近三年的苦心学艺,马伶的演技突飞猛进,当他再次与兴化部同场竞技时,他扮演的严嵩这一角色惟妙惟肖,让对手输得心悦诚服。

D.马伶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潜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4.(1)请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4分)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2)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②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篇2:侯方域《马伶传》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赏析

侯方域《马伶传》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赏析

马伶传

(明)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者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受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生犹不堡,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注:《鸣凤》,即《鸣凤记》,明代王世贞戏曲家作品,讲的是明朝忠臣夏言、杨继盛等人与奸相严嵩及其党羽不屈斗争的故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B.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C.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D.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叫伶人、伶官、优伶。马伶就是一个姓马的伶人。

B.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别称。除金陵外,南京还有“建康”“建邺”“江宁”“石头城”等别称。

C.肆,即市肆、店铺,此处指的是瓦肆。瓦肆是随着宋代农业和商业的繁荣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D.商、羽是中国古代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此处泛指曲调,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化部、华林部同演《鸣凤记》,当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不分伯仲,但当演到两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时,华林部的李伶则更胜兴化部的马伶。

B.三年之后,马伶代表兴化部与华林部一起再演《鸣凤记》,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台演出后,李伶甘拜下风,兴化部的名声于是盖过华林部。

C.马伶好胜、自强,为了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屈身做严相国的奴仆,只为观察其言行举止、体会其思想感情。

D.文章虽是人物传记,但并未历叙其生平,而是集中笔墨叙述两次马伶会演,刻画人物形象,简繁得当,颇有章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5分)

②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5分)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国家设置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岂止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凤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马伶走后将近三年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

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现在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当时又不肯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还称他为马回回。

侯方域说: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怎么能不精妙呢?唉!马伶以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为耻,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赏析

1639年(崇祯十二年),侯方域游历南方,后来居留南京,参加复社,与魏党余孽阮大钺进行过斗争。这篇人物小传,是他寓居南京时写就。文章采录了南京当时的传说,以张扬马伶其人其事,并将矛头指向顾秉谦,旁敲侧击,来讥讽阮大钺。

这篇人物传记把笔墨集中在结果截然相反的两场演出对垒上。第一次马伶对垒中失败,负气出走,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三年后技艺大进,在第二次竞赛中获得成功。作者通过记叙马伶这一件事,显示了马伶好胜、自强的性格特征。[2]

文中讲述了马伶为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不断刻苦学习、努力探索的故事。马伶作为一位有名的演员,在经历一次演出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励志奋发,远走几千里,不惜为人奴仆去深入生活,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终于塑造出了深受观众赞赏的舞台形象。这个故事表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家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深入生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闭门造车是不能取得高度成就的。文章选材集中,简繁得当,先叙两次会演,马伶始败终胜,后借马伶答同叙其缘由,颇有章法。

篇3:伶官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伶官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欧阳修的《伶官传》的序及节选,完成文后问题。

《书》(《尚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庄宗既好俳(pái)优(戏剧演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①上文中最能体现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能揭示导致庄宗亡国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划线两句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成语、典故、警句、俗语都能揭示了这个道理,请你在其后横线上各写出一句。

满招损,谦受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②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答案不唯一)

篇4:侯方域,字朝宗,商邱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侯方域,字朝宗,商邱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侯方域,字朝宗,商邱人。父恂,崇祯间官户部尚书。方域既世家子,幼从其父宦京师,习知中朝事,而于君子小人门户始终之故尤熟悉。喜结纳名士,与贵池吴应箕、宜兴陈贞慧最善。阮大铖者,故魏阉义儿,屏居金陵,谋复用。诸名士共为檄于大铖罪,应箕、贞慧主之。大铖愧且恚,然无可如何。詷知方域与二人者相善也,私念得交侯生,因侯生以交于二人,事当已。乃属其客阳交欢方域,方域觉之,谢客不与通。时大铖家有伶一部,以声技擅名,能歌所演剧,号燕子笺者。又值诸名士以试事集金陵,朝宗置酒高会,趣征阮伶。大铖心窃喜。立遣伶往,而令他奴詷之。方度曲,四座称善。奴走告,大铖心益喜。已而抗声论天下事,箕踞叫呶,语稍及大铖,遂戟手骂詈不绝口。大铖闻之乃大怒,而恨三人者尤刺骨。后数年,南都拥立,大铖骤柄用,兴大狱,将尽杀党人,捕贞慧入狱。应箕亡命,方域夜出走渡扬子,依俊帅高杰得免。方域倘荡任侠使气,好大言,遇人不肯平面视,然一语辄合,吐出肺肝,誉之不容口;援友之厄,能不吝千金,然亦喜睚眦报复,居乡时文网。

崇祯末剧寇李自成围汴,急诏侯恂出督师援汴,方域曰:“大人受命讨贼,庙堂议论牵制,奏请不应,征调难集,愿彼文法,以赐剑首诛一甲科令守,而晋帅许定国师噪,当斩以徇。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恂叱曰:“是跋扈也,小子多言!”辄遣归。方域既负才名,以明经累举于乡,辄报罢,寻邑邑致疾卒,年三十有七,是岁顺治十一年也。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魏阉义儿 故:亡故的

B.詷知方域与二人者相善也 善:交好

C.朝宗置酒高会,趣征阮伶 趣:赶快

D.好大言 大言:大声说话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于君子小人门户始终之故尤熟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大铖愧且恚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C.又值诸名士以试事集金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而令他奴詷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B.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赋/乃可图也

C.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D.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乃属其客阳交欢方域。(3分)

(2)然一语辄合,吐出肺肝,誉之不容口;援友之厄,能不吝千金。(5分)

(3)恂叱曰:“是跋扈也,小子多言!”辄遣归。(4分)

参考答案

10. D(大言:说大话。)

11.D(代词,代指演唱的情况/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介词,对于;B连词,并且;C介词,因为。)

12. C(原文为: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13.(1)于是嘱托他的门客表面上与侯方域交好。

(2)然而说话一有意气相投的,就会倾吐肺腑之言,对他赞不绝口;帮助身处困顿的朋友,会不吝惜千金。

(3)侯恂叱责他说:“你这是专横暴戾,你是多说了!”立即打发他回去。

【参考译文】

侯方域,字朝宗,是商邱人。父亲侯恂,崇祯年间官至户部尚书。侯方域是世家子弟,年幼就跟随他的父亲宦游京城,熟习知晓朝廷之事,而对于何谓君子、何谓小人,门派的来龙去脉的事情更加熟悉。喜欢结纳名士,与贵池吴应箕、宜兴陈贞慧最交好。阮大铖是已故的.阉党魏忠贤的义子,隐居在金陵,谋求能够再次任用。各个名士针对阮大铖的罪孽一起起草声讨他的檄文,应箕、贞慧主持这件事。大铖感到惭愧又愤怒,然而又没办法。他探听知道侯方域与吴应箕、陈贞慧最交好,私下想能够与侯方域交好,通过侯方域来与吴应箕、陈贞慧相交,事情应当平息了。于是嘱托他的门客表面上与侯方域交好,方域觉察到这件事,就谢绝门客,不与他交往。当时阮大铖家有一个伶人,因为声音美妙和擅长技艺享有盛有盛名,能够歌唱所演出的戏剧,被称为燕子笺。又适逢各个名士因为考试之事在金陵集会,方域摆设酒宴举行盛大宴会,赶紧征召阮伶唱戏。阮大铖心里窃喜,立即派遣阮伶前去,而让其他的家奴去侦察消息。刚唱完曲子,席上客人都称赞唱得好。家奴跑去告诉大铖,大铖心里更加高兴。不久高声讨论天下大事,诸名士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傲慢地喧哗叫闹,话渐渐说到阮大铖,就用食指指斥阮大铖,辱骂声不绝于口。大铖听到这件事于是很气恼,并且更加刻骨痛恨他们三个人。之后几年,南京拥立了新的国君,大铖很快掌握了大权,大兴冤狱,杀尽复社成员,抓捕贞慧入狱。应箕逃命,方域在晚上出逃渡过扬子江,依赖俊帅高杰才得以免罪。方域坦荡侠义,喜欢说大话,遇到别人不肯正面看人家,然而说话一有意气相投的,就会倾吐肺腑之言,对他赞不绝口。帮助身处困顿的朋友,会不吝惜千金,然而根据乡里的法禁也喜欢睚眦必报。

崇祯末年强贼李自成围攻汴京,紧急下诏给侯恂出兵指挥军队援助汴京,方城说:“父亲受命讨伐强贼,朝廷却议论牵制,上奏请求又得不到回应,征召调集军队又难以集中,希望根据法律赐剑给我杀掉一甲科令守,而晋帅许定国也跟着吵吵嚷嚷,应当斩头示众。军中事务办妥,树立威信,快速渡过黄河,在襄阳靠近左良玉,约定陕西都督孙传庭,与秦地形成掎角之势,强贼才可以打败。”侯恂叱责他说:“你这是专横暴戾,你是多说了!”立即打发他回去.。方域享有才气名声后,因为通晓经义多次被乡里举荐,之后考试落第,不久郁郁不乐生病而死,享年三十七岁,这年是顺治十一年。

篇5:《马嘉》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马嘉》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脔,用火薰之,可致远。常潜渊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两舟引张之,缒以铁,下垂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

(摘自《南宋文录录》)

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啐儿。②脔(luán):切成碎块的肉。③潜渊:潜进深水。④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训练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1)大者视晬儿__________ (2)广袤数十寻__________

(3)缒以铁____________ (4)用罹烹醢之酷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大者视晬儿( ) (2)春夏乳子( )

(3)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 (4)则悠然逝矣( )

(5)用罹烹醢之酷( )( )

3、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用火薰之 B、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C、两舟引张之 D、用罹烹醢之酷

4 翻译下列句子。

(1)脔,用火薰之,可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zuì (2)mào (3)zhuì (4)lí 2、(1)看起来像(2)哺乳,生养(3)似帘的捕鱼工具。这里作动词,即张帘(4)跑(5)因此 遭难3、D 4、(1)把它的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2)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3)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5、只知进而不知退。必将酿成大祸。

参考译文:

大海中有种鱼叫马鲛,银色的皮燕尾式的尾巴,其中大的像周岁婴儿那么大。把它的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它时常潜入深水面不易捕捉,在春夏之季生养幼鱼,就随潮水冒出水面,渔民利用这个时候布设帘网捕捉它们。帘网是那种网格做得很巯的网,纵横几十寻,两只小船牵引着将它张开,坠上铁块,将网垂入水底。过往的鱼,必定钻撞想继续前进,越拉越被束缚又更怒撞,就腮颊张开鱼鳍展开,被钩在网眼中,永远不能脱身。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

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

篇6:王冕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和译文

王冕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和译文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王冕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后,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韩性一样。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赡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辄( ) 琅( ) 恬( ) 儒(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窃入学舍

②听已

③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④录为弟子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

②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5.读完此文后,你获得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zhé lǎng tián

2.①偷偷地 ②完毕 ③于是 ④收

3.①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让牛践踏了庄稼,他的父亲大怒,拿起鞭子打他。 ②乡里的小孩子都在路旁讥笑他,王冕自己也笑了。

4.勤奋好学,孝敬父母。

5.刻苦学习,发奋读书;孝敬父母,文明礼貌。

篇7:伶官传阅读答案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13.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练意志”等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篇8:伶官传阅读答案

伶官传阅读答案

伶官传阅读答案

《书》(《尚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庄宗既好俳(pái)优(戏剧演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①上文中最能体现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能揭示导致庄宗亡国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划线两句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成语、典故、警句、俗语都能揭示了这个道理,请你在其后横线上各写出一句。

满招损,谦受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②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答案不唯一)

【侯方域“马伶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译文】相关文章:

1.《马伶传》教案

2.优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3.《包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附译文

4.黄庭坚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5.《隋书·列女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6.范滂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7.马融传阅读答案

8.《后汉书·马援传》文言文阅读

9.张之洞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0.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侯方域“马伶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