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柳》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LOCKE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文言文《柳》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柳》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
篇1:文言文阅读原文、译文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原文、译文及答案
刘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知越州,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涸以为田,衍至六倍。租太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①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不为动,益厉战守备。寇至城下,击败之。
知荆南,河北盗起,复以守真定。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统制官亦战死。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牧,朝廷方从之求云中地。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示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韐庄重宽厚,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
京城不守,始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即沐浴更衣,酌卮酒而缢。
——(《宋史》卷446)
注 邻伍:邻居。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 辟:征召
B.密疏以闻,诏许之 疏:稀疏
C.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 具:准备
D.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 夺:强行改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酌卮酒而缢 人非生而知之者
6.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韐“毅然不可回夺”的一组是( )
①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
②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③不为动,益厉战守备
④金人知 不可胁,乃退
⑤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
⑥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四、(28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3分)
(2)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3分)
(3)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此予所以必死也。(6分)
4、解析 上奏章。答案 B
5、解析 承接关系连词。A.来,目的连词/用,介词。B.被,介词/替,介词。C.介词,和/结交,动词。答案 D
6、解析 ①表现刘韐的智慧;④侧面表现刘韐的意志胆识。答案 C
7、答案 (1)发动战争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撑,何况是小国 呢?(3分)(3个小句子,一个小句子1分)
(2)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赏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3分)(3个小句子,一个小句子1分)
(3)况且君主忧劳则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以顺从为原则(“正确的做法”可),是妇道人的思想,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6分)(“以顺为正”2分,其他各句一个1分)
【参考译文】:
刘韐是建州崇安人,王厚镇守熙州时,征召他为狄道令。西夏人攻打震武,刘韐到鄜延代理帅职,派出奇兵攻打他们,解除了围困。西夏人来传话,希望向宋朝纳贡谢罪,大家都认为这是诈术。刘韐说:“发动战争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撑,何况是小国呢?他们虽然刚刚取胜,但他们的士兵也疲惫不堪,害怕我们再次进攻,所以诚心归附来谋求自我安定,这是实情。”于是,暗中上奏章使朝廷知道此事,朝廷下诏书答应了他。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诸位将领说西夏人果然有诈,请求会合兵力突袭他们。刘韐说:“越过边境约定会面,应该容许有别的变故。”恰逢第二次请求纳贡的使者到,刘韐警告说:“朝廷正致力于讨伐西夏,我为你们请求,不要像从前那样为求取岁币,在战场上争斗,而招致我朝皇威大怒。”西夏人听从了命令,西部边境从此就安定了。
刘韐执掌越州时,鉴湖被百姓占用耕种,官府于是收敛租税,每年两万斛。政和年间,干涸的地方都开垦为田地,租税扩大到原来的六倍。租税太重但催讨严苛,百姓大多都逃离了。以前都是勒令邻居补偿,百姓把自己的困苦上报,刘韐请示后免除了这一规定。方腊攻陷衢州和婺州,越州非常震恐,官吏全都逃跑,有人准备了船只请求刘韐一块走。刘韐说:“我是郡守,应当与城共存亡。”不为之动心,更加激励作战全面防守。敌人到了城下,就击败了他们。
执掌荆南时,河北盗贼兴起,又使其镇守真定。盗贼首领柴宏本是富人,不能忍受横征暴敛,聚集众人抢掠,杀巡尉,统制官也被杀死。刘韐一个人骑马前往镇守,派人招他来,柴宏到了就服罪。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赏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整个河北路就平定了。
金人已经谋划向南进攻,朝廷正打算顺从他们求取云中土地的要求。刘韐刺探侦查得到实情,急忙禀告朝廷,并且暗中部署城池守卫来静待其变。这年冬天,金兵抵达城下,知道有防备,在他的旁边留下军队,然后驱兵向宋朝内部攻打。等到回来,修整云梯和冲车,设计围攻,显示要发起攻击,刘韐发射锐箭射杀他们,金人知道不能威胁他们,于是退兵。
刘韐举止庄重性情宽厚,到面对大事时却意志坚决不可改变。
京城失守,才派他出使金营,金人命令仆射韩正把他安顿在僧舍。韩正说:“国相了解您,现在想重用您。”刘韐说:“苟且偷生侍奉二主,死也不这样做。”韩正说:“军中商议立异姓为王,想让您担任正职代替我,且能够让家属随行,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到北方去求取富贵。”刘韐仰天大呼道:“有这事吗?”写了一片纸送回,说:“金人不认为我有罪,而认为我可以重用,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何况君主忧劳则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以顺从为原则,是妇道人的思想,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随即淋浴更衣,斟了一杯酒后自缢而死。
篇2: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赏析
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赏析
【原文】
三司使班①在翰林学士之上。旧制,权使即与正同②,故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③。庆历中,叶道卿④为权三司使,执政有欲抑道卿者,降敕时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⑤,遂立翰林学士之下,至今为例。后尝有人论列⑥,结衔虽依旧,而权三司初除,閤门取旨,间有叙⑦学士上者,然不为定例。
【注释】
①三司:指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班:亦称“班次”,指群臣朝会时按官职爵位等排列的次序。代表官员的实际级别。
②权使即与正同:指代理性质的三司使权使公事与正式任命的`三司使职任相同。宋代“权三司使”本称“三司使权使公事”,简称“权使”。
③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此句实指“三司使权使公事”的称谓,“三司使”三字在实际职务“权使公事”之上。
④叶道卿:即叶清臣(1000—1049)。字道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⑤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意指移“三司使”三字于“权”字之下,遂使“三司使权使公事”之称变而为“权三司使”。如此则使“权三司使”的地位又低于“三司使权使公事”一等。
⑥论列:指上章讨论评判。
⑦叙:指等级排列。
【译文】
三司使的级别在翰林学士之上。按旧时体制,三司使权使公事与三司使正官职任相同,所以“三司使权使公事”的结衔,“三司使”三字在“权使公事”之上。庆历年间,叶道卿为三司使权使公事,执政官有欲压制道卿的,因而在颁降任命他的敕书时,移“三司使”三字于“权”字之下而称“权三司使”,遂使权三司使的立班在翰林学士之下,并且至今沿用为定例。后来曾有人奏论此事,虽然“权三司使”的结衔未变,而权三司使新任命,閤门使传达皇帝圣旨,偶尔也有列其等级在翰林学士之上的,但不是固定的成例。
篇3:《柳》原文及译文
杏花在细细的如青烟的柳丝中若隐若现,
夜晚的露珠轻柔的拂去深绿色柳叶的'尘沙。
柳枝也有他风流的一面呀,
悄悄的倒映着钱塘美女在夜色中点灯梳妆。
《柳》赏析:
这首小诗写得清雅别致,题为“柳”,全篇不带一个“柳”字,却处处有着“柳”的影子。开头“晓带轻烟”四个字为整篇诗作定下了轻淡飘渺的色彩基调。“晚凝深翠”,颜色浓了一些,晨光过后,带了一些暮色。
“长条别有风流处”,这句显得极有动感,同时又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柳条长飘的动作化在“风流”二字中。
最后一句是柳丝的画面,“密映钱塘苏小家”,好一幅江南春色图。
身为政治家的寇准竟也能够写出如此清新别致的诗作,而且毫不做作,感情自然地流露。想来该是政治生涯的疲倦吧!
作者简介: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篇4: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叶,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
选自《金史徒单恭传》(卷一二○)
『注释』①秉德:即完颜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颜亮。③鞫:立案调查。
4.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不相能者:与他不和的人。
B.逮事康宗逮事:逮捕伏侍。
C.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不相能:心意不相投合。
D.韩王亨改广宁尹会:恰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金铸之/斜也以赃免
B.是复用为会宁牧/斜也为相
C.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
D.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恭是个很会玩花样的人,他为了弄钱,居然请画师画一佛像而仿铸之,但勒索百姓钱财后,又不见其真铸佛像。
B.单恭很会糊弄皇上,居然自己做主任意改变皇上打猎的地方,而且乘机鞭打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
C.单恭为政贪鄙自私,挟恨报复,后因其妻兀鲁被谗怨望事而被免官,不久又被任命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
D.单恭之所以能够逍遥法外,是因为有皇上的庇护,皇上几次都为他说好话,他死后皇上更是亲临慰问,并安排其后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
(2)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
参考答案:
5.A【分析】第一个以是用之意,第二个以是因为之意。B项的'两个为字都可解作做之意。C项的两个于都作在解。D项的两个而字都是顺接关系连词,可解可不解。
6.B【分析】任意改变皇上打猎的地方错误,应该是负责编排打猎的围场
7.参考译文: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任官贪鄙,曾指使画工绘一幅佛像,自称曾见过佛祖,样子与画工所绘一样,应当用黄金铸造,因而向所属各县索取黄金,却从未铸佛,而是把所有的黄金拿到了自己家里,因此被百姓们称为金总管。完颜秉德出朝考察官吏是否廉洁,斜也因贪赃被免去官职。
海陵王完颜亮篡夺了皇位,他的皇后徒单氏是斜也的女儿,斜也因此又被任命为会宁府长官,并封爵为王。不久便被拜为平章政事。海陵王到胡刺浑水出猎,斜也负责编排打猎的围场,凡是平日与他不和的人,他都予以杖击。海陵王曾对宰相说:斜也担任宰相,并不是我有私情;我听说有关军国大事,凡是斜也的意见,爱卿们都不接受,难道他千虑就无一得吗?其他宰相都没有说话,只有温都思忠列举数事为例回答说:某件事本应当这样,斜也却说应那样,毫无根据地提出不同意见,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臣下曾在康宗朝任官,几朝的宰相也没有像斜也那样专权自恣。海陵王沉默表示同意。斜也在官府大堂杖击令史冯仲尹,遭到御史台弹劾,被海陵王杖击二十。斜也的猛安部中有一名叫撒合出的人,报告说斜也强取本部人的财物,海陵王命令侍御史保鲁立案调查。保鲁却不顾事实,海陵王将保鲁处以杖刑,并任命撒合出为符宝抵候。
斜也的哥哥定哥娶太祖的长女兀鲁为妻,定哥死时没有儿子,便以幼弟的儿子查刺作为自己的后代。斜也图谋哥哥的家财,强娶兀鲁为妻,两人关系却不和睦,兀鲁曾经骂过斜也。斜也的妾忽挞与兀鲁的关系也不好,于是在海陵的王后徒单氏那里谗毁兀鲁说:兀鲁怨恨皇帝杀死了他的哥哥宗敏,曾口出怨言。正巧韩王完颜亨改任广宁府尹,各位公主和宗室妇女都前去向完颜亨的母亲道贺,兀鲁也去劝慰,忽挞又诬陷兀鲁有怨言。海陵王命萧裕立案讯问,忽挞受到徒单后的宠幸,见证人都不敢说话,于是便把兀鲁处死了,斜也因此把查刺的家财全部夺走,大定年间都予以追回改正。海陵王因为兀鲁对皇帝有怨言,斜也不上报,又把斜也处以杖刑,免去他所任的官职。不久又复官为司徒,进拜为太保,负责三省事务,兼任劝农使,又进拜为太师,封爵为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随同海陵王在顺州打猎。正要打猎时,听说斜也去世,当天便停止打猎,亲临治丧,为
斜也选择墓地,派使臣负责修筑墓室。及至下葬,又赐给拇(木复)车,海陵王及皇后亲率百官祭奠,赐予谥号为忠。正隆年间,改封为赵国公,又进封为齐国公。
篇5:文言文《和氏壁》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和氏壁》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原文】
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阅读练习
1、解释:①璞 ②奉 ③相 ④诸 ⑤泣 ⑥夫
2、翻译:①王以和为诳
②子奚哭之悲也?
3、这珍贵的玉璧为什么命名为“和氏璧”?
参考答案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
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
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
【注释】
奉:双手敬捧。
相:鉴别,察看。
刖:即砍掉足。
薨:周代诸侯死称做薨。
泣尽而继之以血:眼泪哭干了而直到流出血来。继之以血,即以血继之,以血来接着泪。
【翻译】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篇6:经典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
经典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里人疾周①者,入其姓名。隶往摄之②,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谒贵游③可勿往。”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④而还。
【注释】
①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疾,恨。②隶,差役。摄,这里是“传唤”、“征召”的意思。③谒,拜见。贵游;泛指显贵者。④供役,当差,服劳役。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 不更辱乎( ) (2)卒供役而还(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
12、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
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
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得到礼遇。
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
13、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
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的权势。
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
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想攀附显贵者。
参考答案
10、(1)又/另/还 (2)最后/终于
11、太守不知道先生/您,怎么能轻视先生/您到这种程度呢?
12、A 13、C
篇7:《新唐书柳浑列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新唐书柳浑列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世孙,后籍襄州。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搜其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贼平,奏言:“臣名向为贼污,且‘载’于文从戈,非偃武所宜。”乃更今名。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招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帝然之。浑瑊与吐蕃会平凉,是日,帝语大臣以和戎息师之便。马燧贺曰:“今日已盟,可百年无虏患。”浑跪曰:“五帝无诰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今盛明之朝,反以季末事行于夷狄。夫夷狄人面兽心,易以兵制,难以信结,臣窃忧之。”李晟继言曰:“蕃戎多不情,诚如浑言。”帝变色曰:“浑,儒生,未达边事,而大臣亦当尔邪?”皆顿首谢。夜半,邠阳节度使韩游瑰飞奏吐蕃劫盟,将校皆覆没。帝大惊,即以其表示浑。明日,慰之曰:“卿,儒士,乃知军戎万里情乎。”益礼异之。浑警辩好谈谑,与人交,豁如也。以右散骑侍罢平章事,免后数日,置酒召故人出游,酣肆乃还,旷然无黜免意。时李勉、卢翰皆以旧相阖门奉朝请,叹曰:“吾等视柳宜城,真拘俗之人哉!”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译文:
柳浑,字夷旷,又字惟深,本来名字叫载,南朝萧粱仆射柳惔六世孙,后入了襄州籍。天宝初年,他被选拔为进士,调为单父县尉,多次升迁为衢州司马。弃官隐居在武宁山中。召拜为监察御史,御史台同僚用仪法规矩来约束他,但是柳浑放旷豁达不乐意受此拘束,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宰相爱惜他的才能,留他在朝廷当左补阙。朱泚起兵叛乱,柳浑躲藏在终南山中。贼早就知道柳浑的名声,用丞相的职位来招用他,逮捕了他的儿子严刑拷打,多方搜索他的住处。柳浑穿着破烂衣服步行到皇帝避难的奉天城,改授为右散骑常侍。平定朱泚叛乱后,柳浑上奏说“臣的名字从前被贼人玷污,并且‘载’字从文字上讲从戈,与停息战事不相宜。”因此改名为“浑”字。贞元元年,升为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然归属门下省。皇帝曾经亲自选择官吏治理京畿属邑,而且从政有成绩,召宰相来说起此事,大家都祝贺皇帝知人善任,只有柳浑不贺,说:“这只是京兆尹的职责,陛下应当选择大臣来辅佐圣德,大臣应当选择京兆尹接受广泛深入的教化,京兆尹应当选拔县令亲自处理小事。代替京兆尹选择县令,这不是陛下所应当干的。”皇帝听了,赞成他这意见。浑瑊与吐蕃在平凉会盟,这天,皇帝告诉大臣们与戎人议和以息战的好处。马燧祝贺说“今天会盟,可以百年没有强虏危害了。”柳浑跪着说“五帝的时候没有训诚勉励民众的文告,三王的时候没有结盟立誓,凡结盟立誓的兴起都在王朝末年。当今正是盛明的朝代,却用王朝末年的'方法对待夷狄。夷狄人面兽心,容易用兵力制服,很难用信义结交,臣私下里为这件事担忧。”李晟接着说:“蕃戎有很不近人情的地方,确实像柳浑所说的那样。”皇帝龙颜大怒,说“柳浑,是个儒生,不知边疆事务,而大臣也当这样吗?”大家都顿首谢罪。半夜,邠阳节度使韩游瑰派人飞奏吐蕃劫盟(平凉劫盟,指吐蕃大相尚结赞借约唐会盟平凉之际,企图伺机劫唐主盟使浑瑊),将校全军覆没。皇帝大惊,立即把奏表让柳浑看。第二天,皇帝慰问柳浑说:“你,虽然是儒士,却了解万里之外的军机情况啊。”对他更加礼遇尊敬了。柳浑头脑敏捷喜欢辩论,和人交往,开阔大度。以右散骑常侍罢平章事,罢免后几天,购买酒召故人出游,纵酒狂放极乐才归还,开朗得没有被罢黜的意思。当时,李勉、卢翰都以先朝旧宰相的身份闭门享受朝请待遇(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叹息道:“我们与柳宜城相比,真是受风俗习惯拘泥的人啊!”贞元五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
篇8:《柳思》原文阅读及答案
《柳思》原文阅读及答案
①凭窗望去,窗前的几株柳树变黄变绿了,细软的枝条在暖融融的微风中摇曳着轻柔的身姿,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②说实话,我对柳的喜爱正是从窗前的这几株柳开始的。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伟岸,没有杨树的修直,更没有迎春、连翘那鲜艳的颜色。在许多人眼里,它不过是一种极普通的树,但正是这种普通和平凡,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在四季的变化中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君子风范。春天,嫩绿的柳芽有序地挂在一根根柔韧的柳条上,给人以勃勃生机;夏季,柳以宽阔的胸襟宽恕了蝉的聒噪,给世界以清凉;秋天,许多树都在炫耀自己的果实,惟独柳默默地低头不语;冬季,万物凋零,是它最早传递春的信息,把漫长的冬天变得短暂。所以,柳在平俗中露出的高雅远比粉饰平俗而自以为高雅要真实可爱得多,不愧为树中之君子。
③柳作为君子,有谦逊的美德,它总是长条低垂,以平和的心境待人待世,也从不邀功请赏;相反,随和地任人评说,全不计较其得失,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融会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追求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这本身就是何等的超凡脱俗呀!
④说柳是君子,还在于它大度宽容,与世无争,即便生存条件再差,哪怕是戈壁荒滩,也处之泰然,随遇而安,从容豁达,不讲怨言,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以坦然的心境走自己的路,并总能驾起希望之舟。现今仍然健在的位于河西走廊的“左公柳”大概就是最好的说明。所以,柳活得最动人、最惬意,没有点君子的气量是很难做到的。
⑤柳是无私的`。它将生命的种子藏于轻絮之中,随风飘撒,却从不选择明天的归宿,仅凭一节枝条,几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帜,让春天得以延续。“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话里,我们足以看清柳的普通与平常,而柳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它那勃勃生机也在这句话中得到了更直白、更充分的评价。柳也在无私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⑥柳的普通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阅读题:
1.第②自然段把柳树与其他树作比较,请联系全段思考,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2.第③④⑤自然段列举了柳树哪三个方面的高贵品质?请用原文词语加以概括(每个方面不超过4个字)。
3.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第⑥自然段柳的普通所揭示的道理。
4.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请指出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在文中,柳树是君子的象征。现在,请从反面角度思考,指出柳树存在着的某一个方面的缺点或不足,并对其作一些描述。
【示例】柳树的弱不禁风
参考答案:
1、先抑后扬,突出柳树的不平凡、不普通。
2、①谦逊②大度宽容(与世无争)③无私
3、人必须养成谦逊、大度宽容、无私的高尚情操,争取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4、排比、拟人,具体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柳树在四季变化中表现出的高雅的君子风范,并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5、(略)
篇9:韩非子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韩非子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5分,每题3分)
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③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④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酤(gū):同沽,卖。②升:量酒器。概:古代刮平斗斛等量具的器具。③县:同悬,挂。帜:指酒旗。④社:古指土地神,民间常筑坛植树而祀,以祈求幸福。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阤(zhì):崩塌。
2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焉得无壅 壅:堵塞。
B.而狗迓而龁之 龁:咬。
C.治国最奚患 奚:何。
D.著然不售 售:卖。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B.①君亦见夫为社者乎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何为其然也
C.①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D.①明为己者必利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怪其故 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内:名作状,对内。
C.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怀:名作动,怀藏。
D.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明:阐明。
2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揭露和鞭笞封建社会中常见丑恶现象的一组是
①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
②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③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④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
⑤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
⑥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常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两个故事中都穿插了抒情,激情洋溢。在形式上,前一个故事是作者的直抒胸臆,后者则是融情于管仲对齐桓公的回答中。
C..最后一段综合两个故事的寓意,文末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向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D.寓言故事本身还包含着这样的哲理:看问题要有全面的观点,如果我们在观察问题时遗漏了某个重要环节,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答案:
21.A(壅:蒙蔽。)
22.C(A.表判断;表停顿。B.建筑;因为。C.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D.的人;定语后
置的标志。)
23.D(使动用法,晓谕)
24.D
25.B(应是两个故事中都穿插了议论,夹叙夹议,相得益彰。前一个故事是作者的直接议论。)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一个卖酒的人,量酒量得很公平,接待顾客很恭敬,造出的酒很甜美,悬挂的酒旗也很高,但是酒卖不出去,酒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他向里巷中知情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的.狗凶猛吗?(卖酒的人)说:狗很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家害怕啊!有时叫小孩怀藏着钱,提着壶罐来买酒,而狗迎上来就咬他,这就是酒变酸了而卖不出去的原因啊。
一个国家也有狗。有道术的人,怀藏着他的道术,想用道术来晓谕大国的君主。大臣就是那猛狗,迎上来咬他。这就是国君受到蒙蔽挟制而有道术的人不被任用的原因啊。
所以齐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社鼠啊!齐桓公说:为什么担心社鼠呢?管仲回答说:您可见过那建筑社坛的情形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在里面穿行,用烟火熏它却恐怕烧坏了木板,用水灌它却恐怕泥土崩塌,这就是社鼠不能抓获的原因。现在国君左右的人,在朝廷外谋求尊权重势而从百姓中搜刮财富,在朝廷内互相勾结而对国君隐瞒他们的罪恶,对内窥探国君的情况去告诉在外的权臣。在外的权臣和在内的国君左右的人互相倚重,靠群臣百吏的贿赂而变得富有。不诛罚官吏,他们就会破坏法令制度;诛罚他们就会使国君不安。国君左右的人依靠国君握有重要的权势,这也是国家的社鼠啊!
所以臣子握有权柄就会专擅政令,明显为自己效劳的人就一定使他获利,不为自己效劳的人就一定损害他,这也是猛狗啊!那大臣作为猛狗而咬有道术的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却不察觉。像这样,国君哪里能够不受蒙蔽呢?国家怎么能够不灭亡呢?
篇10:狼子野心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狼子野心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选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干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①俟 :等待。 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将啮其喉 (2)信不诬哉
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乃 伪 睡 以 俟 则 二 狼 伺 其 未 觉 将 啮 其 喉 犬 阻 之 不 使 前 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3分)
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
参考答案:
1.(1)咬 (2)确实、的确
2.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3.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4.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参考译文: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早些时候,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但还是比较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想不对劲,便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他们的皮扒了。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文言文《柳》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