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蓝田性急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哦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王蓝田性急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王蓝田性急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篇1:王蓝田性急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王蓝田性急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瞋( )(2)数( ) (3)阙(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8.【答案】A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瞋(同“嗔”,发怒意思)(2)数(诘责,数落) (3)阙(缺少)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答案】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2)【答案】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11.【答案】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参考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篇2:王蓝田性急全文译文
王蓝田性急全文译文
【原文】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释】
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
②鸡子:鸡蛋。
③筯(zhù):筷子。
④内:通“纳”。
⑤啮(niè):咬。
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
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
⑧堪:能够胜任。
⑨定:到底。
【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篇3:王蓝田性急原文及翻译
王蓝田性急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蓝田[1]性急。尝食鸡子[2],以箸[3]刺[4]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5]齿蹍[6]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7]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8]闻而大笑曰:“使安期[9]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注释】
[1]王蓝田:王述,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袭封蓝田侯,官至散骑常侍、尚书令。
[2]鸡子:(古)鸡蛋。
[3]箸(zhù):筷子。
[4]刺:探取,夹取。
[5]屐:古人穿的'一种木制鞋,鞋底由木齿支撑。
[6]蹍(niǎn):踏,踩。
[7]内:通“纳”,放入。
[8]王右军:王羲之(3-379年),字逸少,出身名门,初仕为秘书郎,累官至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9]安期:王蓝田的父亲王承。
【翻译】
王蓝田性子很急躁。有一次他吃鸡蛋,用筷子去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就把鸡蛋扔到了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个不停,他就从席上下来用鞋踩,又没有踩到。他愤怒极了,又从地上把鸡蛋捡起来,放入口中,把蛋咬破就吐掉了。王羲之听到后大笑着说:“即使安期(王蓝田的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不是很好,何况是王蓝田呢!”
篇4:王蓝田性急原文翻译
王蓝田性急原文翻译
原文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翻译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从席上下来用木屐鞋底防滑的齿踩,又没有踩到。十分愤怒,又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羲之听了大笑说:“王承有这种性格,都不值得一提,何况王蓝田呢?”
注解
箸(zhù):筷子。
刺:探取,夹取
仍:通“乃”,于是
屐:古人穿的一种木制鞋,鞋底由木齿支撑。
蹍(niǎn):踏,踩。
瞋:同“嗔”发怒。
内:通“纳”,放入。
啮破:嚼破
豪:通毫,丝毫的意思
尝:曾经
食:吃
得:得到
甚:非常
于:在
以:举以掷地,把;以箸刺之,用
犹:以
及:追上去
古今异义
鸡子:(古)鸡蛋 (今)无
通假字
仍:通“乃”,于是
内:通“纳”,放入
篇5:宣王好射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宣王好射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③之,中关④而止,皆曰:“此不下⑤九石,非王,其⑥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吕氏春秋》)
[注释] ①说:同“悦”。 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引:拉。④关(wā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⑤不下:不少于。⑥其:副词。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3分)
①齐宣王好射 音: 义:
②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义:
2.补出下面省略的句子成分。(2分)
①以( )示左右 ②( )中关而止
3.翻译句子。(6分)
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
③岂不悲哉?
4.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①齐宣王用过的弓“不过三石”,为什么左右却说齐宣王用的弓“不下九石”?
②文段结尾说:“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可悲在哪里?
③本文要说明的一个道理是什么?
5.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6.选出下列句式与“以示左右”相同的两项( )
A.必以分人B.孔人云“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选出下列句中“其”与“其孰能用是”一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其如土石何
C.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D.公问其故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尝所用,不过三石 B.以示左右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臣不胜受恩感激
参考答案
1.①hào,喜欢;②情:实际情况。
2.①之(代弓); ②左右(指齐宣王手下的大臣);
3.①喜欢别人说自己能够使用强弓。②还有谁能用这弓?③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
4.①左右在投齐宣王“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的爱好,来讨好齐宣王。 ②齐宣王的可悲之处就在他被人蒙骗,自己却终生不知道。 ③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彼知己,洞察秋毫。
5.一方面说明齐宣王盲目自大,自欺欺人,另一方面说明群臣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6.AD(A.省略句,“必以(之)分人” B.宾语前置句,“有何陋?” C.定语后置句,“千里之马” D.省略句,“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7.B(A.其,第三人称人代词,他的; B.放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 C.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D.代词,其中的)
8.B(A.不超过 B.周围的人 C.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D.感动奋发)
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 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身边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其实,齐宣王使用的弓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自己能拉一千多斤的弓。这难道不是悲哀吗?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喜欢的是徒有虚名,而失去了真实的水平。
点评
齐宣王使用的弓力量不过三石,但一辈子都自认为用的是九石强弓。为什么呢?齐宣王好恭维,有其自身的弱点,一也;周围多阿主的人,二也;天下直士太少,不能胜过阿主的小人,三也。作者不由得感叹横生:“数”,一语道出此乃造成雍塞君主的规律性现象。
文章虽短小,行文布局自有巧妙。齐宣王左右尝试拉弓,用一“皆”字,引述左右小人的话,又用一“皆”字,由此见得小人之众,为下文“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暗暗伏脉。左右小人说“非王,其孰能用是?”阿谀欺主,声态全出。而下文“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句式复叠,跌出直士陪衬,文意更见完足,驱辞造语,无不如意。
用弓事小,可以喻大,由雍塞之君到乱国之主,实在仅仅一步之遥。文末作出“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的结论,简练精悍,相当有力量。这篇短文在今天看来也不乏深刻的教育意义。
中心观点
悦其名丧其实。
篇6:《杨嗣昌》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杨嗣昌》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河南副使,加右参政,移霸州。四年,移山海关饬兵备。父鹤,总督陕西被逮,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五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诸处。嗣昌父子不附奄,无嫌于东林。侍郎迁安郭巩以逆案谪戍广西,其乡人为讼冤。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七年秋,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中原饥,群盗蜂起,嗣昌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又六疏陈边事,多所规画。帝异其才。以父忧去,复遭继母丧。
九年秋,兵部尚书张凤翼卒,帝顾廷臣无可任者,即家起嗣昌。嗣昌既建“四正六隅”之说,欲专委重文灿,文灿顾主抚议,与前策牴牾。帝谯让文灿,嗣昌亦心望。既已任之,则曲为之解。乃上疏,克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为灭贼之期,帝可其奏。
贼大入四川,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嗣昌因言于帝曰:“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帝知嗣昌有意左右之,变色曰:“督、理二臣但责成及时平贼,奈何以久近藉之口!”嗣昌乃不敢言。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至明年三月,嗣昌以灭贼逾期,疏引罪,荐人自代。帝不许,而命察行间功罪,乃上疏曰:“洪承畴专办秦贼,贼往来秦、蜀自如,剿抚俱无功,不免于罪。熊文灿兼办江北、河南、湖广贼,抚刘国能、张献忠,战舞阳、光山,剿抚俱有功,应免罪。诸巡抚则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江南张国维、江西解学龙、浙江喻思恂有劳,郧阳戴东旻无功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宜策励图功。总兵则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无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江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无功过。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变蛟、光先贬五秩,与大弼期五月平贼,逾期并承畴逮治。大典贬三秩,可法戴罪自赎。”议上,帝悉从之。
(节选自《明史·杨嗣昌吴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移山海关饬兵备 饬:整齐
B.无嫌于东林 嫌:仇怨
C.帝异其才 异: 奇怪
D.朝士尤洪承畴纵贼 尤:尤其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其乡人为讼冤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以解散其党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既已任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帝可其奏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嗣昌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
B.中原发生饥荒,到处发生,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
C.杨嗣昌因为其他官员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要求他人承担过错,并自荐代替他人,皇帝不答应。
D.杨嗣昌向皇帝上疏建议曹变蛟、左光先跟祖大弼限期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
7.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3分)
(2)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4分)
(3)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3分)
参考答案:
4.B(A项饬:整治;C项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D项尤:责怪。)
5.D(A介词,替动词,作为;B连词,来介词,用;C代词,他代词,这些;D均为代词,他的)
6.C(杨嗣昌因为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承担错误,推荐别人代替自己。)
7.(1)杨嗣昌因为是同乡的缘故,报告朝廷知道,给事中姚思孝反驳他,他从此与东林党人感情上产生裂痕。(重要得分点:故、闻于朝、郄)
(2)熊文灿在任只有三个月,洪承畴七年没有成效,议论的`人对熊文灿的过失急于纠正,对洪承畴放纵敌人却没有说话。(重要得分点:效、绳、纵寇、莫为言)
(3)洪承畴应该被逮捕,因为军民爱戴,请求削去他宫保、尚书的职务,以侍郎的身份处理事务。(重要得分点:宜、遣逮、行事)
【参考译文】
杨嗣昌,字文弱,号字微,湖南武陵人。祖父杨时芳为名士,自己出资修建建孤峰岭八方塔。杨嗣昌万历38年考中进士。改任杭州府教授。提升为南京国子监博士,逐渐官至户部郎中,天启初年,他称病回家。
(崇祯)元年起用为河南副使,加封为右参政,移居霸州。崇祯四年,改派往山海关整顿军备。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崇祯五年夏天,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等处。杨嗣昌父子不依附宦官,跟东林党人没有仇怨。侍郎郭巩因为逆案被贬职发配到广西,他同乡的人为他伸冤。杨嗣昌因为是同乡的缘故,报告给朝廷知道,给事中姚思孝反驳他,(他)从此跟东林党人感情上产生裂痕。
崇祯七年秋天,授职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事事务。这时中原发生饥荒,到处都发生,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皇帝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因为父亲丧礼离职,又碰到继母去世。(因此在家乡呆了一段时间)
崇祯九年秋天,兵部尚书张凤翼死了,皇帝环视群臣没有可以担任此职的人,就起用在家居住的杨嗣昌,杨嗣昌在上书以“四地为主、六地为辅”的主张后,想专门将重要职位交给熊文灿。熊文灿却主张招抚,跟前面的策略相矛盾。皇帝责怪熊文灿,杨嗣昌也在心里埋怨他。但既然已经任用了他,就歪曲事实为他辩解。于是上疏,限定今年十二月到明年二月为消灭盗贼的期限,皇帝同意了他的报告。
这时,农民军大批进入四川,朝臣们指责洪承畴放纵盗贼。杨嗣昌于是对皇上说:“熊文灿上任只有三个月,洪承畴有七年还不见成效。议论的人对熊文灿的过失急于纠正,可是对洪承畴放纵敌人却没有人说话。”皇帝知道杨嗣昌有意袒护他,发脾气说:“总督、总理只能责备他们(未能)及时平定盗贼,怎么能拿时间的长短作为借口!”杨嗣昌才不敢说话。熊文灿既然主张招抚,追加的粮饷由皇帝派一名侍郎监督,本来是用来剿抚农民军的,熊文灿全部将他用于招抚,皇帝既然不再斥责他也就没有人提这件事。
到第二年三月,杨嗣昌因为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承担过错,推荐别人代替自己。皇帝不答应,命他检查行动,以查明功罪,杨嗣昌于是于是上疏说:“洪承畴专门对付陕西盗贼,盗贼在陕西、四川之间来往自如,剿灭、招抚都没有功劳,不能免除他的罪责。熊文灿同时对付江北、河南、湖广的强盗,招抚刘国能、张献忠,在舞阳、光山打仗,剿灭、招抚都有功劳,应该免于处分。总兵里面,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没有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江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没有功也没有过。洪承畴本应该被逮捕,因为军民爱戴他,请求削去他宫保、尚书的官职,以侍郎的身份执行任务。曹变蛟、左光先降五级官,跟祖大弼一起以五个月为期,限定他们平定盗贼,超过限期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朱大典降三级官,史可法戴罪立功。”建议提交上去后,皇帝全都同意了。
篇7:《宋史》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宋史》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延进颇亲学,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景崇平,延进奉捷奏以入,授凤翔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晖徙宋州,亦从为牙职,改领荣州刺史。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
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①。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
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还,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
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节选自《宋史》)
注: ①攻城八作壕砦使:负责后勤的官职名,砦(同“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晖领凤翔节度() (2)俾以从事( )
(3)师次满城()(4)略无斗志( )
6.在抵御辽人入侵中,赵延进的努力决定了宋的胜利,体现了赵延进的哪些特点?(2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延进少年有为,作战英勇。王景崇据城造反的时候,赵延进随父亲赵晖讨伐叛逆,多次充作先锋;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入朝送捷报,受朝廷赏识而升迁。
B赵延进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太平兴国年间在襄州郡任上时,不仅组织治水,杜绝汉江水患,而且在奉命督造八百副炮具时,也提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C.赵延进应变得法,勇于担责。对辽作战时,他登高望敌,发现了本军布阵死板的弊病,在大家不愿抗上的.情况下,敢于独自承担罪责,后合兵进击得以大胜。
D.赵延进深受百姓拥戴,皇帝信任。离任时,几千吏民守着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下,后皇帝下诏允许他留任一年;他能于军事,又是皇亲,所以被当做心腹任用。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4分)
(2)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3分)
(3)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3分)
参考答案:
5.(1)领:兼任; (2)俾:使,让; (3)次:驻扎; (4)略:丝毫
6.当机立断、有勇有谋、敢于担当
7.B 治理水患不是在太平兴国年间。
8.(1)一同前往的年轻人争着夺取财物,唯独赵延进拿了几十卷书回来,同辈的人们都笑话他。(句子通顺1分,“竞”1分,定语后置1分,“哂”1分)
(2)违背命令但获得胜利,不是还强过战败而使国家受辱吗?(“犹”1分,“愈”1分,“辱” 1分)
(3)赵延进形貌俊秀严整,涉猎经史,勇武有谋略,士流因此赞赏他。(句子通顺1分,“姿状秀整”1分;“多”1分)
参考译文:
赵延进,是澶州顿丘(河南清丰县)人。他的父亲赵晖,是周太子太师。赵延进很喜欢学习,曾经和乱军一起进入百姓家,一同前往的年轻人争着夺取财物,唯独赵延进拿了几十卷书回来,同辈的人们都笑话他。
后汉末年,赵晖担任凤翔节度使,还没有到达军镇就职,王景崇占据城池反叛了,朝廷命令赵晖担任都招讨使去攻打他。这时候赵延进十八岁,多次充当军队的先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送捷报奏章入朝,被授予授凤翔牙内指挥使的官职,并兼任贵州刺史。赵晖调任到宋州,赵延进亦随父亲一起过去并担任牙职,后来改任荣州刺史。睢阳有数百强盗,各自拥立首领,成为百姓的祸患。赵延进领父命,带领牙兵一千多人去平乱,全部擒拿并杀死了他们,朝廷下诏书褒扬赞美他。
宋朝初年,赵延进升任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赶上征伐后蜀,因为襄州正当川路的水陆要道,就任命赵延进做了钤辖(钤,音qián;钤辖,武官)、同知州务(知州副手)。后蜀被平定,专门负责郡务。汉江水年年毁坏堤坝,危害民田,经常征召工役修理维护,赵延进垒石做为堤岸,就杜绝了它的祸患。入朝做了两浙、漳泉国的信使。太平兴国年间,大军平定并州,讨伐幽蓟的时候,赵延进都是做攻城八作壕砦(zhài,同“寨”)使。太宗曾经下诏督造炮具八百副,期限是半个月,而赵延进八天就完成了。太宗亲自试用(合格),非常高兴。
辽国人侵扰边境,朝廷命令赵延进与崔翰、李继隆率领八万兵马抵御他们,皇帝赐予阵图,分为八阵,让他们按阵图行事。军队驻扎在满城,辽国骑兵蜂拥而至,赵延进登高而望,敌军东西绵延布满山野,看不见他们的边际。崔翰等正在按图布阵,阵与阵之间距离百步,士兵们疑惑畏惧,毫无斗志。赵延进对崔翰等人说:”现在敌兵这么多,而我军分散零星布阵,这形势相差太大,敌人若挟持我们,我们将靠什么自救呢?不如合兵一处进攻他们,才可以决一胜负。主上把边防大事委托我们这些人,是期望能打败敌人啊。违背命令但获得胜利,不是还强过战败而使国家受辱吗?”崔翰等人说:“万一打不赢,那可怎么办呢?”赵延进说:“倘若失败,则延进我独自承担这个责任。”于是将军阵改为两个大阵,前后互相呼应。三次交战,大败敌军。赵延进凭借军功升任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等到赵延进要被替代的时候,几千官吏百姓守在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任,皇帝下诏允许他再留任一年。淳化初年,飞蝗不入邓州境内,朝廷下诏褒扬他。回京后,被任命为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被任命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左武卫上将军。
赵延进形貌俊秀严整,涉猎经史,勇武有谋略,士流因此赞赏他。赵延进的妻子就是淑德皇后的妹妹,所以在显德、兴国年间,很是被当做心腹任用。儿子赵昂,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官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篇8:《清明》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清明》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
注释: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阅读训练(一):
1.请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5分)
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3.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2.颈联借助典故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卑劣无耻行径的鄙夷(2分),对高洁品行的坚守(肯定、赞许)(2分)。尾联以“知谁是”的反问,以及蓬蒿荒丘的描述,以貌似通达之语表达了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与无奈(2分)。
3. (3分)以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答对比的酌情给分)
4.(4分)①用典,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②人生无论贤愚,最后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阅读训练(二):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
3.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6.诗歌尾联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3、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另一方面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以一“悲”字写出了由清明引发的生死感慨。
4、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5.这首诗主要使用了对比、用典和拟人等表现手法。(2分)
首联,拟人兼对比,写桃李含笑、荒垅生愁,既突出清明节生机盎然的景象,又突出了诗人由野田荒垅生发的生死之悲。(1分)
颈联用典兼对比,写齐人乞食自得、介子推被焚不出,表现了诗人对卑俗人格的厌恶、对耿介之士高洁操守的赞美。(1分)
6.(1)历史上,无论贤者愚人,最终都将同归荒冢,黄土一抔。(2分)(2)抒发了对奸邪当道、政治黑暗、自己不屑与无行小人为伍的郁勃、愤懑之情。(2分)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补充注释:
(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
译文: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简析:
黄庭坚的《清明》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雷阵阵、细雨绵绵、万物复苏,大地上到处芳草萋萋、桃李盛开,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野田荒芜之处,是死者的坟墓,使人心生悲哀。诗人触景生情,由清明的百花想到荒原的逝者,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赏析: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这不是一首缅怀过往祭奠死者的诗,这是一首借“清明”之题抒写生者人生观的诗。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起于眼见之景、联想之人,思考得出的结论虽然不够乐观,但就看似不够乐观的感慨背后,流溢着诗人无限的愤懑之情。 首联出句点题——“佳节清明”,似无新意;继而写景,“桃李”春风“野田荒垅”,意象格调迥异,再对举喜“笑”和悲“愁”,意境顿出。突兀的情感,鲜明的对比,读来令人悚然。 “清明”对于“桃李”来说,自是“佳节”,因为向前看有一大番好的前程,即便是眼下,也绽尽春光,引领季节的舞台,缘何不“笑”呢?只是这“笑”越张扬,越能对比出下句的悲凉。 “野田荒垅”似乎更适合于“清明”这个节日本身。累累埋骨,处处荒冢,忠奸贤愚冤怨节烈,统归于黄土,怎会不“生愁”呢?大地无言,只能却披衰败荒芜的外衣,由诗人、世人解读它的哀伤。 由此看来,首联起笔写景,淡定散阔,别有境界;感情平抑内敛,为下文的议论人生蓄势张本。 颔联紧承前文,写清明时节的'“雷”“雨”:雷声惊天动地,蛰居的动物苏醒过来;雨量充足,郊田原野草木萌发柔嫩葱茏,一派勃勃生机。这是自然界的物态。它给人以希望,它启迪人思考——生的姿态。
于是就有了颈联的两个典故,两种活法。“人乞祭余骄妾妇”说的是古代那个专靠到坟茔地里乞讨人家祭祀剩下的供品以饱食终日且炫耀于妻妾的人,“士甘焚死不公侯”说的是拒官隐居虽被烧死亦不甘心妥协于社会的正直之士。一样人生,两种境界,不置可否的对比中,暗含着诗人对介之推高蹈品格的肯定与赞扬。 尾联生发疑问:蓬蒿荒丘,遗骨一土,千载万世,谁知谁是贤愚?即便是活在当下,谁又辨贤愚?“知谁是”的反问中,浸透着诗人的满腔愤懑;以景做结的末句里有悟透生死的通达。这种通达,是贬谪失意的心灰意懒,是不满现实的讽刺反击,是坚守人格操守的格格不入。 总之,此《清明》即事感怀,用对比的景引出对比的人生,感悟生死,在看似消极的结论中,满含无限的愤懑之情。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篇9:修身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修身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修身
墨子
君子战虽有陈①,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②;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③之言,无入之耳;批扞④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⑤,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⑥,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⑦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 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 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⑧,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⑨,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⑩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注】①陈:同“阵”,阵法。②外交:与亲戚以外的人交往。③谮慝:恶意的说。④批扞:批驳。⑤孩:念头。⑥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⑦辩:同“辨”,明白。⑧伐功:夸耀自己的功劳。⑨彼:同“非”。情:同“惰”。 ⑩戴:同“载”。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 本:根本。
B.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暗:不明白。
C.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原:原来。
D.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 简:轻易。
1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 渔父见而问之
B.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C.其唯圣人乎 吾其还也
D.据财不能以分人者 仆以口语遭此祸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本为先务末次之是墨家“修身”的原则,即如能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则事半功倍;修身不可舍本而逐末。
B.墨子以志强言信、慷慨大方、守道不笃、博学多才、明辨是非等为“君子”的标准,强调要修身须发自内心,不可虚假。
C.墨子认为人的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所以不可取巧而立,只有身体力行、言行合一地踏实修为,才能名扬天下。
D.墨子不仅认识到修身是人们立身行事的根本,而且阐述了实践、反省等修身的方法以及修身对于他人所具有的影响作用。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3分)
(2)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3分)
参考答案
14.C(“原”通“源”,河流的源头)
15.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承接;C.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副词,表祈使语气,还是;D.介词,拿/介词,因为)
16.B(“守道不笃”并非君子行为)
17. (1)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会通达;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3分。重点词:达、信、果)
(2)所以那些缺乏明察事理的智慧,加上自身又懒惰的人,言行就会背离正道。
(3分。重点词:故、察、身、反)
参考译文
君子作战虽用阵法,但必以勇敢为本;办丧事虽讲礼仪,但必以哀痛为本;做官虽讲才识,但必以德行为本。所以立本不牢的,就不必讲究枝节的繁盛;身边 的人不能亲近,就不必讲究招徕远方之民;亲戚不能使之归附,就不必讲究结纳外人;做一件事情有始无终,就不必谈从事多种事业;举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就 不必追求广见博闻。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而招徕远人。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了。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那就应当自我 反省,因而怨少而品德日修。谗害之言不入于耳,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这样,即使有好诋毁、攻击的人,也就无从施展了。
所以君子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加强,志向一无比一天远大,品行一天比一天完善。君子之道(应包括如下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 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凡是存在于内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举止于身体的,是无比的谦恭;谈说 于嘴上的,是无比的雅驯。(让上述四种品行)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通达;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 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根本不牢的,枝节必危。光勇敢而不注重品行修养的,后必懒惰。源头污浊的水流不清,行为无信的人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 生和自己增长。功成了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必须反求诸己。致力于说而行动迟缓,虽然善辩但没人听信。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聪明人心里明 白而不多说,努力作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说话不图繁多而讲究富有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所以那智力不能做到言说明白,加上自身又 懒惰的,那么他的言说必背离正道。善不从本心出发就不能保留,行不由本身审辨就不能树立,名望不会由轻易而成,声誉不会因诈伪而立,君子是言行合一的。以 图利为重,忽视立名,(这样)而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人,还不曾有过。
篇10:田忌赛马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田忌赛马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田忌赛马
孙膑①尝与庞涓②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③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④梁⑤,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⑥。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第⑦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⑧,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注释] ①孙膑:战国时著名军事家。 ②庞涓:战国时将领。 ③黥(qíng):在脸上刺字并涂墨,用作刑罚或防止逃跑。 ④如:往,到……去。 ⑤梁:魏国的都城。
⑥驰逐重射:赛马赌博。重射,堵注很大。 ⑦第:只管。 ⑧临质:临场比赛。
阅读训练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②庞涓既事魏,
③田忌信然之 ④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6.庞涓为什么要加害孙膑,又是怎样加害孙膑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②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8.请从文中任选一个字仿照事例,运用批注的方式,作简要赏析。
批注示例:“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的“阴”是偷偷的、暗地里的意思。一个“阴”字可以看出庞涓的卑鄙无耻和心狠手辣。
请你批注:
9.田忌运用孙膑的'办法,最后赢得赛马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5.① 曾经; ② 已经;③ 对的; ④ 两次。
6.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7. ①齐国的使者认为他是个奇才,偷偷用车载着他到了齐国。②于是田忌向齐威王举荐孙膑。
8.示例:“田忌信然之”中一个“信”字反映齐将田忌对孙膑的信任和器重。还有“疾”“善”“黥”“卒”等。
9.示例:做事要扬长避短,才能成功。不管从什么角度,紧扣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提示】
《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换一种思维,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出奇制胜,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创新,有些事情,换一个想法,会有另一番天地!
参考译文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已经为魏国效力,(又)得以被惠王封为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叫人把孙膑叫来。孙膑来了后,庞涓担心他的贤能高于自己,嫉妒孙膑,就用刑法将孙膑的膝盖割掉,并在脸上刻字,想把他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劝说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是个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
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堵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堵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堵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已经比了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堵注。
【王蓝田性急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