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列传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瞌睡鸭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酷吏列传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酷吏列传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阅读答案:酷吏列传
阅读答案:酷吏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 卒:通“猝”,突然。
B.豪猾,二千石莫能制 二千石:太守。
C.问遗无所受 问:问候。
D.临江王独非忠臣邪 独:难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以郎事孝文帝 (2)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B.(1)至则族灭瞷氏首恶 (2)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C.(1)是 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 (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D.(1)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2)因击沛公于坐
1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郅都直言敢谏,正气凛然,甚至在朝堂上敢打当权奸臣的耳光。
B.郅都虽然是个文弱书生,但执法严酷,不避贵戚,列侯宗室都对他很有看法。
C.郅都执法不避权贵,最后被以太后为首的当权者处死,临江王之死只是他们向郅都发难的一个导火线而已。
D.匈奴人对郅都很敬重,听说他做雁门太守,就主动撤兵而走,在郅都死之前都不敢侵扰雁门。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3分)
(2)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4分)
16.C(馈赠。注意后面的“无所受”)
17.A(以……的身份,介词。B组,第一个“则”顺接,第二个“则”反接。C组,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因果。D组,第一个“因”,于是;第二个“因”,趁机)
18.C(A组,“面折”是当面折服的意思。B组,“文弱书生”错,原文说他“为人勇,有气力”。D组,不是“敬重”是害怕)
19.窦太后闻之/ 怒/ 以危法中都/ 都免归家/ 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 而便道之官/ 得以便宜从事。
20.(1)既已离开父母出来做官,当然应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终究不能顾念妻子和儿女的了。(关键词:倍,亲,妻子)
(2)临江王被朝廷捉拿到中尉府受审,他想要一点书写工具写一封信向皇上谢罪,但郅都禁止下属官吏,叫他们不要给他。(关键词:征诣,对簿,刀笔,谢)
[参考译文]
郅都是杨这个地方人。以郎官的身份在汉文帝手下做事。汉景帝的时候,郅都担任中郎将,敢于直言进谏,在朝堂上当面折服朝中大臣。曾经跟随皇上到上林苑,贾姬上厕所,刚好一头野猪冲入厕所。皇上用眼睛示意叫郅都去救,郅都没有去。皇上想亲自手持兵器去救贾姬,郅都匍匐上前说:“死了一个妃子又会有一个妃子送进宫,天下所缺少的难道是贾姬这样的女子吗?陛下您纵然要看轻自己的性命,但国家怎么办,太后怎么办!”皇上回转身,野猪也离开了。太后听说这件事,赏赐郅都黄金百斤,从此看重郅都。
济南姓瞷的家族有三百多家,豪强不守法度,没有一个在任太守能制服他们,于是汉景帝任命郅都为济南太守。郅都一上任就诛杀了瞷氏首恶的全家,其余的都吓怕了。过了一年多,济南郡百姓路不拾遗。旁边十几个郡的太守就像害怕上司一样害怕郅都。
郅都为人勇敢,有气力,公正廉洁,不发私人信件,别人赠送的东西没有接受的,别人请求嘱咐的事情没有听从的。常常这样评价自己:“既已离开父母出来做官,当然应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终究不能顾念妻子和儿女的了。”
郅都升为中尉,当时丞相条侯地位极高,非常傲慢,可是郅都碰到丞相仅仅作个揖。当时百姓淳朴,害怕犯罪,都很重视自我约束,但是郅都为政单单重视严酷,甚至到执法不回避贵戚的程度,各个诸侯皇亲国戚看到郅都,都是既害怕又愤恨,称他为“苍鹰”。
临江王被朝廷捉拿到中尉府受审,他想要一点书写工具写一封信向皇上谢罪,但郅都禁止下属官吏,叫他们不要给他。魏其侯派人把纸笔偷偷地送给临江王。临江王在写了信向皇上道歉后,于是自杀。窦太后听说这件事,大怒,用严峻的法律惩罚郅都,郅都免了官职回到老家。孝景帝于是派使者拿着朝廷的信物任命郅都为雁门太守,让他不必回京复命直接上任,并给他不待上奏自行处决事情的权利。匈奴平素听到过郅都的为人,听说郅都守边境,就因为这而引兵离开,直到郅都死之前都不敢靠近雁门。匈奴甚至到了这种程度,做一个像郅都的木偶人,让骑兵骑着马射木偶,但没有一个能射中,匈奴人怕郅都怕到这种程度。匈奴害怕郅都,但窦太后最后竟然还是用汉朝的法律惩罚郅都。汉景帝说:“郅都是一个忠臣。”想释放他。窦太后说:“临江王难道就不是忠臣吗?”于是终于斩了郅都。
篇2:《史记酷吏列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篇3:《史记酷吏列传》阅读答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岁余,郡中不拾遗 居:过了
B.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 诣:往,到
C.野彘卒入厕 卒:最终
D.临江王独非忠臣邪 独:难道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C.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D.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郅都不畏强权、敢于对抗豪强权贵的一组是( )
①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②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
③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④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⑤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⑥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郅都被汉景帝任命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B.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郅都责讯甚严,临江王恐惧,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汉景帝谢罪,郅都不许。
C.郅都执法不阿,从不趋炎附势,难免得罪权贵,后因其对头魏其侯故意陷害,致使临江王自杀,郅都也因此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D.景帝欲救遇险的贾姬却遭到郅都的阻止,可见郅都是一个能考虑宗庙社稷而直言进谏的.难得的忠臣。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C(卒同猝,突然的意思)
7.D(A.加在动词前表被动,可翻译为被/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翻译为自己我。B.副词,像/连词,还是,或者。C.表修饰,不译/表顺承,就。D.均为动词,均可翻译为到)
8.B(①表现其公正廉洁;③⑥表现其忠于职守)
9.C(文中并未提及魏其侯与郅都有过节,属于无中生有的信息)
10.(1)我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那本来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无论如何不能再顾及妻子儿女。(倍亲固死节妻子各1分,句意1分)
(2)匈奴人早就听说过郅都的为人,郢都一到任后,匈奴便自动地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有再靠近雁门。(素节引兵竟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郅都是河东郡杨县人,曾以郎官的身份服待过孝文帝。孝景帝在位时,郅都做了中郎将,他敢于直言劝谏,能在朝廷上当面驳斥一些大臣的意见。有一次他随从景帝到上林苑,景帝的贾姬上厕所时,一只野猪突然也窜了进去。景帝使眼色让郅都去救贾姬,郅都不去。景帝抄起兵器想自己去救,郅都就跪在景帝面前拦阻说: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如果万一出点~,那怎么向整个国家,向您太后交待呢?于是景帝便停住了,而野猪后来也自己离去了。太后听说这件~,赏给了郅都一百斤铜,郅都从此受到了重视。
济南郡的{氏是个有三百余家的大族,强横奸猾,前几任的郡太守都对他们无法管制,于是景帝就任命郅都去做了济南太守。郢都一到任就把{氏的一些首恶通通灭了族,其余的人吓得个个心惊肉跳。仅仅一年多,郡中就变得路不拾遗了,附近十几个郡的太守都像敬畏上级长官一样敬畏郅都。
郅都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谁给他私下写信他都不看,谁送东西他也不要,不接受任何人说情。他经常自勉说:我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那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无论如何不能再顾及妻子儿女。
后来郅都做了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那时朝廷里地位最高待人最傲慢的是丞相条侯周亚夫,可是郅都见了他仅仅是作个揖而已。当时民风朴实,人人自重,都害怕犯罪,而郅都却率先实行严刑酷法,他执法不避权贵,使得那些诸侯王公和皇家宗室都怕得斜着眼看他,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苍鹰。
当景帝的儿子临江王刘荣被征到中尉府受审时,刘荣想要刀笔给皇上写信谢罪,郅都不让府吏给他。魏其侯窦婴派人暗中给了临江王。临江王送出书信后就自杀了。窦太后听说此~非常生气,找了一个别的借口说郅都犯了大法,将其罢职为民。而景帝则派了一个使者持着旌节去郅都家任命他担任雁门太守,让他从家中直接走便道赴任,并授予他遇~可以随机处里的特权。匈奴人早就听说过郅都的为人,郢都一到任后,匈奴便自动地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有再靠近雁门。匈奴曾用木头刻了一个郅都像,叫骑兵们练习射箭,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射中,郅都居然能使人怕到这种地步。匈奴把他看作心腹之患。窦太后后来又援引了法律陷害郅都。景帝说:郅都是忠臣。想宽释他。窦太后说:他是忠臣,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吗?结果郅都就这样被斩了。
篇4:史记酷吏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史记酷吏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宁成者,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士不至二千石,贾不至万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太史公曰: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然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方略教导,禁奸止邪,一切亦皆彬彬,质有其文武焉。虽惨酷,斯称其位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 陵:超越
B.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假:出租
C.为任侠,持吏长短 持:掌握,要挟
D.稍迁至济南都尉 稍:稍微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
B.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
C.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D.任侠,持吏长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吏谒守如县令 B.于是善遇,与结欢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C.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 D.必陵其长吏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则齐国其庶几乎
4、选出都能够体现宁成“好胜狡猾”的一项是( )
①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 ②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
③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 ④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⑤为任侠,持吏长短 ⑥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5、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宁成为人狡猾冷酷,在郅都死后,皇帝把他调任中尉,治理皇族中的不法之徒。司马迁认为,他执法虽然严酷,但与他的职务还是相称的。
B.郅都是宁成的长官,接见时别人都怕郅都,惟有宁成不怕,因此郅都非常赏识宁成,推荐他做了高官。
C.外戚们多诽谤宁成的缺点,于是汉武帝判处宁成剃发和铁链缚颈的刑罚。宁成认为自己不可能再被朝廷任用做官了,于是用计逃回了家。
D.一定的经济头脑,他借贷买了大面积的土地,租给贫苦的百,以此积聚了大量的家财,给他种地受奴役的有几千家。
答案
1、D(“稍”是“渐渐”之意。)
2、C(“为人”意思是“做别人的”,“解脱”意思是“解除、脱下”,“长短”意思是“短处、把柄”。)
3、B(A中第一个“因”解释为“通过、经由”,第二句“因”解释为“就”;B中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C中第一个“乃”是“于是”的意思,第二个“乃”应解释为“这样”;D中第一个“其”是代词,第二个“其”是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4、C(④⑥句谈的是他的严酷和威信。)
5、B(宁成做官不是因为郅都的推荐。)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的来历(背景、遭遇、境况等),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写……作铺垫。
2.语言特色、写作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
什么表现手法+怎样写+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感情: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象征、烘托、对比、讽刺、渲染、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
做阅读理解题的几个好方法
做阅读题目时,有些散文或其他文体的文章,我们读一遍可能理解不上去,对主题把握的不是很到位,也就是说可能理解偏了主题,影响做题正确率,怎么办呢?
在读文章时,要抓住几个重要的位置读,然后理解阅读文章。一是标题,看看是什么意思;二是作者,了解作者背景;三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这是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读懂这两段能更好地理解一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主题;四是读懂各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这个往往是中心句,总结了一段的中心思想,对做题也很有帮助。
以上几个方法不一定针对所有文章都适用,但却是做语文阅读的好方法,也是快速理解一篇阅读文章大意的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当然,要想真正把题目做对,还需要研读细节,了解出题意图,掌握一些常用的答题术语,会用一些套话答题,这样做语文阅读才能更加如鱼得水。
篇5:《史记·酷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酷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宁成者,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士不至二千石,贾不至万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太史公曰: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然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方略教导,禁奸止邪,一切亦皆彬彬,质有其文武焉。虽惨酷,斯称其位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 陵:超越
B.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假:出租
C.为任侠,持吏长短 持:掌握,要挟
D.稍迁至济南都尉 稍:稍微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
B.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
C.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D.任侠,持吏长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吏谒守如县令 B.于是善遇,与结欢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C.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 D.必陵其长吏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则齐国其庶几乎
4、选出都能够体现宁成“好胜狡猾”的一项是( )
①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 ②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
③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 ④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⑤为任侠,持吏长短 ⑥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5、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宁成为人狡猾冷酷,在郅都死后,皇帝把他调任中尉,治理皇族中的不法之徒。司马迁认为,他执法虽然严酷,但与他的职务还是相称的。
B.郅都是宁成的长官,接见时别人都怕郅都,惟有宁成不怕,因此郅都非常赏识宁成,推荐他做了高官。
C.外戚们多诽谤宁成的缺点,于是汉武帝判处宁成剃发和铁链缚颈的刑罚。宁成认为自己不可能再被朝廷任用做官了,于是用计逃回了家。
D.一定的经济头脑,他借贷买了大面积的土地,租给贫苦的百,以此积聚了大量的家财,给他种地受奴役的有几千家。
答案
1、D(“稍”是“渐渐”之意。)
2、C(“为人”意思是“做别人的”,“解脱”意思是“解除、脱下”,“长短”意思是“短处、把柄”。)
3、B(A中第一个“因”解释为“通过、经由”,第二句“因”解释为“就”;B中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C中第一个“乃”是“于是”的意思,第二个“乃”应解释为“这样”;D中第一个“其”是代词,第二个“其”是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4、C(④⑥句谈的是他的严酷和威信。)
5、B(宁成做官不是因为郅都的推荐。)
[译文]
宁成是穰县人,做侍卫随从官服事汉景帝。他为人好胜,做别人手下的小官时,一定要欺凌他的`长官;作了人家的长官,控制下属就像捆绑湿柴一样随便。他狡猾凶残,任性使威,逐渐升官,当了济南都尉,这时郅都是济南太守。在此之前的几个都尉都是步行走入太守府,通过下级官吏传达,然后进见太守,就像县令进见太守一样,他们畏惧郅都就是这样。等到宁成前来,却一直越过郅都,走到他的上位。郅都素来听说过他的声望,于是很好地对待他,同他交情很好。过了很久,郅都死去,后来长安附近皇族中的好多人凶暴犯法,于是皇上召来宁成当了中尉,他的治理办法仿效郅都,皇族豪强人人都恐惧不宁。
汉武帝即位,宁成改任内史。外戚们多诽谤宁成的缺点,他被依法判处剃发和以铁索缚脖子的刑罚。这时九卿犯罪该处死就处死,很少遭受一般刑法,而宁成却遭受极重的刑罚,他自己认为朝廷不会再用他做官,于是就解脱刑具,私刻假的有关文件,出了函谷关回到家中。他扬言说:“当官做不到二千石一级的高官,经商挣不到一千万贯钱,怎能同别人相比呢?”于是他借钱买了一千多顷可灌溉的土地,出租给贫苦的百姓,给他种地受奴役的有几千家。几年以后,遇上大赦。他已经有了几千斤黄金的家产,专好打抱不平,掌握官吏们的短处,出门时有几十个骑马的人跟随其后。他驱使百姓的权威比郡守还大。
太史公说,九卿之官碌碌无为,只求保护官职,他们防止发生过错尚且来不及,哪有时间研究法律以外的事情呢?但那廉洁的完全可以成为人们的表率,那污浊的足可以做人们的借鉴,他们谋划策略,教导人们,禁止奸邪,一切作为,斯文有礼,恩威并施。他们执法虽然严酷,但这与他们的职务是相称的。
篇6:酷吏列传和孝纪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酷吏列传和孝文本纪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12分)
(甲)太史公曰:......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 。昔天下之网尝密 ,然奸伪萌起,其极 ,上下相遁(1),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2),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汉兴,破觚(方形)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 ,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节选自《史记 酷吏列传》)
(乙)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3)坐之,及为收帑(4),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5),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节选自《史记 孝文本纪》)
注:(1)遁:欺瞒。(2)救火扬沸:指负薪救火,扬汤止沸。意为无济于事。(3)同产:兄弟。(4)收帑(tǎng):将犯人家属收为官奴。(5)悫(qüè):恭谨,诚实。
22.甲文中,依次填入方框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也 者 也 B.也 矣 也 C.矣 也 者 D.也 者 者
23.对甲文划线句“破觚(方形)而为圜,斫雕而为朴”、“在彼不在此 ”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前句意为:打破酷令变为灵活,去除繁令回到根本。
B.前句用喻,意在说明汉代法制较前朝有重大的变化。
C.后句中,“彼”指不同的事,“此”指吏治或法治。
D.后句中,“彼”指为政宽疏简省,“此”指武健严酷。
2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B.甲乙两文都指出法律是工具,引人向善。
C.乙文主要通过君臣对话来表达观点。
D.甲乙两文都阐明为政宽简治国的道理。
28、甲文运用了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29、乙文中有司的两次对答,都是“皆曰”,可态度截然不同。为什么?(3分)
【答案】
22.B
23.C
24.B
25.(3分)对比(论证)。昔天下,奸伪萌起,天下大乱,用法严酷方能肃清朝野;汉朝建立,法律由繁苛而宽简,而治绩纯厚,百姓平安。今昔对比,突出当今天下应宽简为政。
26.(3分)第一次意在说明:重典治民由来已久,为自己开脱;第二次看到皇帝决心以德治国,宽简为正,顺势而为之,表示服从。(联系文本1分,具体分析、说明理由2分)
【解析】
22.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由前句的“者”,可得出判断句式,故第一空应为“也”;由“网尝密”“然”可知第二空因为语气助词“矣”;由“其极”可知,第三空应为语气助词“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画线句子的具体语境分析,可结合着“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非武健严酷”,很容易判断D项的解释符合文意,而C项不正确,所以选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项,理解不正确,读后可知,甲文并没有提及引人向善。所以选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对甲文的句意,联系“然奸伪萌起 ……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汉兴,破觚(方形)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 ,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分析,很容易得出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6.试题分析:先从乙文中找到两次“皆曰”的所在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前者由上文“所从来远矣。如故便”可知,有司以重典治民由来已久为自己开脱理由;后者由上文“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可知,有司是在看到皇帝决心以德治国后采取的顺从态度。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篇7:《史记酷吏列传》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史记酷吏列传》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彘卒入厕
卒:最终
B、上目都,都不行
目:以目示意
C、已倍亲而仕
倍:通“背”,离开
D、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
谢:谢罪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卒”同“猝”,突然的意思。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B、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C、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D、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找出句中名词“郅都节”“边”“雁门”“匈奴”“郅都”“射”,它们在句中要么作主语,要么作宾语,要么在它们前段开,要么在它们后边断开。
【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时期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太守”。郅都被汉景帝提拔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B、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时期曾被誉为铁面无私的“苍鹰”。“酷吏”一词具有褒扬之意,代表着对皇帝的高度忠诚、对社稷的绝对维护和对犯罪人的严惩不贷。
C、《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D、郅都执法不阿。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临江王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汉景帝谢罪,郅都不许。临江王自杀,郅都也因此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秦时称“郡守”。 “拜”为任命,而非提拔。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5分)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5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1)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贾姬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那怎么向整个国家,向您太后交待呢?
(2)景帝于是派了一个使者持着旌节去郅都家任命他担任雁门太守,让他从家中直接走便道赴任,并授予他遇亊可以随机处里的特权。
解析:(1)采分点:“亡” 失去,“宁” 难道,“自轻” 不珍惜自己;“奈何”怎么样;各1分,句意1分。
(2)采分点:“使使”派使者,“拜”任命,“之”动词,到;“便宜” 随机处里各1分,句意1分。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郅都是河东郡杨县人,曾以郎官的身份服待过孝文帝。孝景帝在位时,郅都做了中郎将,他敢于直言劝谏,能在朝廷上当面驳斥一些大臣的意见。有一次他随从景帝到上林苑,景帝的贾姬上厕所时,一只野猪突然也窜了进去。景帝使眼色让郅都去救贾姬,郅都不去。景帝抄起兵器想自己去救,郅都就跪在景帝面前拦阻说:“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如果万一出点亊,那怎么向整个国家,向您太后交待呢?”于是景帝便停住了,而野猪后来也自己离去了。太后听说这件亊,赏给了郅都一百斤铜,郅都从此受到了重视。
济南郡的瞷氏是个有三百余家的大族,强横奸猾,前几任的郡太守都对他们无法管制,于是景帝就任命郅都去做了济南太守。郢都一到任就把瞷氏的一些首恶通通灭了族,其余的人吓得个个心惊肉跳。仅仅一年多,郡中就变得路不拾遗了,附近十几个郡的太守都像敬畏上级长官一样敬畏郅都。
郅都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谁给他私下写信他都不看,谁送东西他也不要,不接受任何人说情。他经常自勉说:“我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那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无论如何不能再顾及妻子儿女。”
后来郅都做了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那时朝廷里地位最高待人最傲慢的是丞相条侯周亚夫,可是郅都见了他仅仅是作个揖而已。当时民风朴实,人人自重,都害怕犯罪,而郅都却率先实行严刑酷法,他执法不避权贵,使得那些诸侯王公和皇家宗室都怕得斜着眼看他,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苍鹰”。
当景帝的儿子临江王刘荣被征到中尉府受审时,刘荣想要刀笔给皇上写信谢罪,郅都不让府吏给他。魏其侯窦婴派人暗中给了临江王。临江王送出书信后就自杀了。窦太后听说此亊非常生气,找了一个别的借口说郅都犯了大法,将其罢职为民。而景帝则派了一个使者持着旌节去郅都家任命他担任雁门太守,让他从家中直接走便道赴任,并授予他遇亊可以随机处里的特权。匈奴人早就听说过郅都的为人,郢都一到任后,匈奴便自动地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有再靠近雁门。匈奴曾用木头刻了一个郅都像,叫骑兵们练习射箭,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射中,郅都居然能使人怕到这种地步。匈奴把他看作心腹之患。窦太后后来又援引了法律陷害郅都。景帝说:“郅都是忠臣。”想宽释他。窦太后说:“他是忠臣,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吗?”结果郅都就这样被斩了。
篇8:《魏书列传五十九》阅读答案及译文
《魏书列传五十九》阅读答案及译文
淳于诞,字灵远。其先太山博人,后世居于蜀汉,或家安国之桓陵县。父兴宗,萧赜南安太守。诞年十二,随父向扬州。父于路为群盗所害。诞虽童稚,而哀感奋发,倾资结客,旬朔之内,遂得复仇,由是州里叹异之。赜益州刺史刘悛召为主簿。萧衍除步兵校尉。
景明中,自汉中归国。既达京师,陈代蜀之计,世宗嘉纳之。延昌末,王师大举,除骁骑将军、假冠军将军,都督别部司马,领乡导统军。诞不愿先受荣爵,乃固让实官,止参戎号。及奉辞之日,诏遣主书赵桃弓宣旨劳勉,若克成都,即以益州许之。师次晋寿,蜀人大震。属世宗晏驾不果而还后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监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诏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赴援事宁还朝。
正光中,秦陇反叛,诏诞为西南道军司、假冠军将军、别将,从子午南出斜谷,趣建安,与行台魏子建共参经略。时衍益州刺史萧渊猷遣将樊文炽、萧世澄等率众数万围小剑戍,益州刺史邴虬令子建拒之。因转营,为文炽所掩,统军胡小虎、崔珍宝并见俘执。子建遣诞助讨之。诞勒兵驰赴,相对月余,未能摧殄。文炽军行之谷,东峰名龙须山,置栅其上以防归路。诞以贼众难可角力,乃密募壮士二百余人,令夜登山攻其栅。及时火起,烟焰涨天。贼以还途不守,连营震怖。诞率诸军鸣鼓攻击,文炽大败,俘斩万计,擒世澄等十一人。文炽为元帅,先走获免。
孝昌初,子建以诞行华阳郡,带白马戍。二年,复以诞行巴州刺史。三年,朝议以梁州安康郡阻带江山,要害之所,分置东梁州,仍以诞为镇远将军、梁州刺史。永安二年四月卒,时年六十。赠安西将军、益州刺史,谥曰庄。
(选自《魏书?列传五十九》)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衍除步兵校尉 除:授予某项职务
B.师次晋寿,蜀人大震 次:按次序攻击
C.诞以贼众难可角力 角:比试、硬拼
D.诏诞为西南道军司 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属世宗晏驾不果/而还后/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监/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诏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赴援/事宁还朝
B.属世宗晏驾/不果而还后/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监/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诏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赴援/事宁还朝
C.属世宗晏驾不果/而还后/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监/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诏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赴援/事宁还朝
D.属世宗晏驾/不果而还/后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监/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诏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赴援/事宁还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淳于诞自小勇毅,敢于决断。家居蜀汉时,其父在路上被贼人杀害,时虽年幼,但果断地拿出全部资产结交侠士,没有多久就报了父仇。
B.淳于诞为人实诚,无功不受禄。自汉归魏时,他上表进献攻打蜀国的计策,世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又给他各种封赏,但他只领了虚衔。
C.淳于诞有勇有谋,善于征战。不管是攻打蜀国,还是平定秦陇叛乱,他都执掌兵权,既能凭军威震慑敌人,也能用巧妙的计策打败敌人。
D.淳于诞能武功,懂文治。在蜀国时即当过文吏,又做过武夫;投诚魏国后,担任过各种军中职务,也担任过太守、刺史等地方职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转营,为文炽所掩,统军胡小虎、崔珍宝并见俘执。(5分)
(2)及时火起,烟焰涨天。贼以还途不守,连营震怖。(5分)
参考答案
4.(3分)B(驻扎)
5.(3分)D(属世宗晏驾,不果而还。后以客例,起家除羽林监。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诏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赴援。事宁还朝。)
6.(3分)C(“不管是攻打蜀国,还是平定秦陇叛乱,他都执掌兵权”错,据原文第二段,伐蜀时,淳于诞没有领实职,只领了虚衔,不可能“身居要职”)
7.(10分)
⑴(5分)因转迁兵营,被文炽偷袭,统军胡小虎、崔珍宝一起被敌军俘获。(“转”“为”“掩”“并”“见”各1分。意思相同即可)
⑵(5分)大火准时烧起,烟焰熊熊,遮天蔽日。贼军因为归路失守,诸营将士一片惊慌和恐惧。(“及时”“涨天”“以”“不守”“边营”各1分。意思相同即可)
【参考译文】
淳于诞,字灵远。祖籍是泰山博县人,后世居住在蜀汉,家居安固的'桓陵县。父亲兴宗,是萧赜的南安太守。淳于诞十二岁那年,随父亲到扬州。父亲在路上被群盗杀害。淳于诞虽然是童幼之年,却能够悲哀奋发,立志报杀父之仇。他拿出全部资财结交侠士,十天半月之内,就复仇成功,因此州郡里的人士很惊异和叹服。萧赜的益州刺史刘悛召用他为主簿。萧衍授予他步兵校尉职务。
景明年间,他从汉中投诚到魏国。到京师之后,上表陈述伐蜀之计,世宗嘉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延昌末年,王师大举进军蜀地,任命他为骁骑将军、代理冠军将军,都督别部兵马,领向导统军。淳于诞不愿意未功就先接受荣誉和爵位,于是坚决请求不当实职,只挂将军的衔号。到大军启程辞京的那天,皇帝下诏派遣主书赵桃弓宣旨对他加以勉励和犒劳,并宣称如果攻克了成都,就任命他为益州刺史。大军驻扎在晋寿,蜀人极度震恐。碰上世宗皇帝驾崩,这次军事行动只好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还朝。后来以投诚的条例,一开始就任羽林监。萧衍派遣大将张齐进军包围益州,诏令淳于诞为统军,与刺史傅竖眼开赴益州增援。事情平定之后回朝。
正光年间,秦陇地区发生叛乱,诏令淳于诞为西南道军司、代理冠军将军、别将,率军从子午道南出斜谷向建安进发与行台魏子建共同负责此次征讨行动。这时,萧衍的益州刺史萧渊猷派将领樊文炽、萧世澄等率兵数万包围小剑戍,益州刺史邴虬命令儿子邴达领兵迎战。因转迁兵营,被文炽偷袭,统军胡小虎、崔珍宝一起被敌军俘获。子建命令淳于诞协助讨伐。淳于诞带着一批人马赶到前线,与敌军对峙一个多月,未能摧毁消灭他们。文炽的军队行进在山谷,谷东边是龙须山,他们在山上设置营栅以防敌退路。淳于诞见贼军兵力强大,难以与之硬拼,就秘密招募壮士二百余人,令他们乘夜登山袭击敌营。大火准时烧起,烟焰熊熊,遮天蔽日。贼军见归路失守,诸营之士一片惊慌和恐惧。淳于诞率众将士击鼓进军,大军勇猛向前奔杀,文炽大败,被俘被斩达万人,并生擒世澄等十一人。文炽是元帅,先行逃走,因而没有被活捉。
孝昌初年,子建作用淳于涎为华阳郡代理太守,兼领白马戍防务。孝昌二年,又任淳于诞为巴州刺史。孝昌三年,进行认为梁州的安康郡,临山带江,是军事要害之地,应分置东梁州,任命淳于诞为镇远将军、梁州刺史。永安二年四月去世,终年六十岁。追赠安西将军、益州刺史,谥号为庄。
【酷吏列传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相关文章:
10.《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