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梁书·韦睿列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梁书·韦睿列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2023-06-11 07:59: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吃饭睡觉写论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梁书·韦睿列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梁书·韦睿列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梁书·韦睿列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篇1:《梁书·韦睿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梁书·韦睿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梁史·韦睿传》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外兄杜幼文为梁州刺史,要睿俱行。梁土富饶,往者多以贿败;睿时虽幼,独用廉闻。宋永光初,袁抃为雍州刺吏,见而异之,引为主簿。

大军发郢,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久之,顾睿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口垂十万,闭垒经年,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辄盈满。睿料简隐恤,咸为营理,于是死者得埋葬,生者反居业,百姓赖之。

初,肥水堰立,使军主王怀静筑城于岸守之。魏攻陷怀静城,千余人皆没。魏人乘胜至睿堤下,其势甚盛。军监潘灵佑劝睿退还巢湖,诸将又请走保三叉。睿怒曰:“宁有此邪!将军死绥,有前无却。”因令取伞扇麾幢,树之堤下,示无动志。睿素羸,每战未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督厉众军。魏兵来凿堤,睿亲与争之,魏军少却,因筑垒于堤以自固。

睿起斗舰,高与合肥城等,四面临之。魏人计穷,相与悲哭。睿攻具既成,堰水又满,魏救兵无所用。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中弩死,城遂溃。俘获万余级,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悉充军赏。

睿每昼接客旅,夜算军书,三更起,张灯达曙。抚循其众,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

七年,迁左卫将军。会司州刺史马仙琕北伐还军,为魏人所蹑,三关扰动,诏睿督众军援焉。睿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众颇讥其示弱。睿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是时元英复追仙琕将复邵阳之耻闻睿至乃退。

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普通元年八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九。

初,邵阳之役,昌义之甚德睿,请曹景宗与睿会,因设钱二十万官赌之。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睿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

(节选自《梁书·韦睿列传》,有删改)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睿俱行       要:通“邀”,邀请

B.睿时虽幼,独用廉闻。    用:因为

C.男女口垂十万       垂:流传

D.七年,迁左卫将军      迁:升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令取伞扇麾幢    因筑垒于堤以自固

B.焉遑遑而更索     诏睿督众军援焉

C.众颇讥其示弱     睿独居后,其不尚胜

D.自汉丞相贤以后    世尤以此贤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睿出身名门望族,为官廉洁,梁州富饶,以往的官吏皆因收受贿赂而身败名裂;韦睿当时虽然年轻,却独因为廉洁而闻名。

B.韦睿爱护百姓,在代管郢州公务之初,面对触目惊心的.惨烈局面,他料理抚慰,妥善安排,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

C.韦睿带兵,既体恤士兵,又身先士卒,每次作战都不骑马,而是乘坐板舆,监督激励大军。

D.韦睿是个情绪不稳定的性情中人,有时他以“将军死绥,有前无却”激励将士,有时又以“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来为自己逃避战争找借口。

11.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3分)

睿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是时元英复追仙琕将复邵阳之耻闻睿至乃退。

(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中两个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袁抃为雍州刺吏,见而异之,引为主簿。(4分)

②会司州刺史马仙琕北伐还军,为魏人所蹑。(3分)

答案:

8.C(垂:将近,接近,如“功败垂成”)

9.C(代词 代韦睿 A连词 于是/介词 趁(机) B疑问副词 为什么/代词 代马仙琕 D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结构,表时间/介词 因、凭)

10.D(“情绪不稳定的性情中人”和“为自己逃避战争找借口”错)

11.

(1)睿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是时元英复追仙琕/将复邵阳之耻/闻睿至/乃退。(每对两处得1分)

(2)①袁抃担任雍州刺史,见到韦睿,认为他很不寻常,就引见他担任主簿。(前“为”:担任 异:意动,认为......不寻常 引:引见。三处各1分,句子通顺1分)

②恰逢司州刺史马仙琕北伐,率军返回,被魏国军队跟踪。(会:恰逢 为......所:被动。两处各1分,句子通顺1分)

附:《韦睿传》参考译文: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从汉丞相韦贤以后,世代都是三辅地区的望族。韦睿的表兄杜幼文是梁州刺史,邀请韦睿同行(同去梁州)。梁州很富饶,以前在那里做官的,大多由于收受贿赂而身败名裂;韦睿当时虽然年轻,却独因为廉洁而闻名。宋永光初年,袁抃担任雍州刺史,见到韦睿,认为他很不寻常,就引见他担任主簿。

大军从郢州出发,高祖考虑留谁为守将,感到难以找到那样合适的人选。过了很久,高祖望着韦睿说:“抛弃眼前的千里马不骑,为什么还要匆匆忙忙四下寻觅呢?”当天就任命韦睿担任冠军将军、江夏太守,代管郢州公务。当初,齐军固守郢州城时,人口将近十万,经过一年的坚守,十分之七八的人因感染瘟疫而死亡,尸体都堆在床下,而活人就睡在上面,每间屋子都是满满的。韦睿料理抚慰,全都妥善安排,于是死者得以安葬,生者返回故居,重操旧业,老百姓都很信赖他。

当初,肥水堰筑成的时候,韦睿派军中负责人王怀静在岸边筑城守卫。魏军攻陷王怀静的城池,一千多守军全部战死。魏军乘胜攻到韦睿堤下,来势凶猛。军监潘灵佑劝韦睿退回巢湖,众将领又请求退守三叉城。韦睿愤怒地说:“岂能如此!将军退却要处死,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于是命令取出仪仗旌旗等物,树立在堤堰下面,以表示决不退却的决心。韦睿身体一向瘦弱,每次作战都不骑马,而是乘坐板舆,监督激励大军。魏兵前来凿堤,韦睿亲自与敌人争夺,魏兵稍稍后退,韦睿趁机在堤上筑起营垒以加强防卫。

韦睿建造战船,高度与合肥城一样,四面逼近合肥城。魏军无计可施,聚在一起悲嚎痛哭。韦睿的攻城器械已经准备就绪,堤堰中的水也灌满了,魏军援兵又派不上用场。魏军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中箭而死,合肥城于是崩溃。韦睿俘获了一万多名敌军,牛马一万多匹,布匹堆满了十间房,韦睿把这些都充作了军中犒赏。

韦睿常常白天接待宾客,夜晚研读兵书,三更天就点灯起床,直到天露曙色。抚慰部下,经常担心有不周到的地方,所以投奔而来的人都争相追随他。韦睿所到之处修建军营,(无论)房屋、栅拦(还是)围墙,全都符合规范。

天监七年,韦睿升任左卫将军,恰逢司州刺史马仙琕北伐,率军返回,被魏国军队跟踪,一时各个边关骚动不已,高祖下诏命令韦睿率领各支军队前往支援。韦睿到达安陆,将城墙加高了二丈多,又挖掘深沟,筑起高楼,许多人讥讽他这是向敌人示弱。韦睿说:“这不是示弱,作为将领应当有畏惧的时候,不能一味争强斗狠。”当时元英仍在追击马仙琕,想雪邵阳战败之耻,得知韦睿到来,就退兵了。

韦睿身处朝廷,谦虚谨慎从不与人抵触,高祖很敬重他。他秉性慈爱,善待已故兄长的儿子超过对自己的儿子。他为官所得的俸禄赏赐,全都送给亲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普通元年八月,在家中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当初,邵阳战役之后,昌义之非常敬佩韦睿,请曹景宗和韦睿聚会,拿出钱二十万作赌金。曹景宗当时与众将争先恐后报捷,韦睿唯独甘居后人,他不求胜过别人,大都象这样,当时的人们尤其因为这点推崇他。

篇2:梁书韦睿传阅读答案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日:“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擿,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选自《梁书》卷十二列传第六,有删节)

【注释】① 栅:营寨。 ② 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 ③ 释氏:佛教。

《梁书韦睿传》文言文阅读题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 陈:列阵,摆阵

B.向本轻来,未有战备 向:一向,平素

C.拜表致仕,优诏不许 致仕:退休,离休

D.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课:检查、督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睿本性仁爱的一项是

① 事继母以孝闻 ② 并乡里有盛名

③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 ④ 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

⑤ 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 ⑥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韦睿年少就有大志,与王憕、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因为过早地表现出学识才华

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卓越才能,为梁武帝所敬重。

B.韦睿处事果断,观察能力强,看出敌人“无故出人于外,必其骁勇者”,于是力排众

议,抓住战机一举击败他们,并趁势攻下城池。

C.韦睿性慈爱,奉养继母,抚养侄儿胜过自己的儿子,在朝廷为人恭谨和顺,从不与

人争吵,也不与其他官员争位,因此,梁武帝赏赐给他一支乐队。

D.韦睿廉明公正,他把攻城以后皇帝给他的赏赐和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了部属及亲

朋故旧,以至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闲暇时在墙上作画自娱。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5分)

答:

(2)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5分)

答:

篇3:梁书韦睿传阅读答案

8.(向:刚才,刚刚。)

9.(② 说的是王憕、杜恽在乡里有盛名。④ 是指伯父夸赞他的学识。)

10.(A有盛名的是王憕、杜恽,另外,他也没有“过早”表现出学识和才能而深受梁武帝器重。C在朝廷上不与人争吵和争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梁武帝赏赐给他乐队的原因。D韦睿赏赐给亲朋故旧的财物不是皇帝在攻城以后的赏赐,也没有赏赐部属的意思,墙上作画错。)

11.(1)(5分)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但学识应当超过他们,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少”“过”“干”“皆莫汝逮也”各1分,全句正确1分)

(2)(5分)梁武帝当时正一心礼佛,全国也都迅速跟从,形成风气。韦睿身居要职,却不愿跟随世俗之风,他的行为大致和往常一样。(“锐意“俯仰”“所行”“略”各1分,全句正确1分)

篇4:《梁书列传第二十六》阅读答案及译文

《梁书列传第二十六》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率,字士简,吴郡吴人。祖永,宋右光禄大夫。父环,齐世显贵,归老乡邑,天监初,授右光禄,加给事中。

率年十二,能属文,常日限为诗一篇,稍进作赋颂,至年十六,向二千许首。齐始安王萧遥光为扬州,召迎主簿,不就。起家著作佐郎。建武三年,举秀才,除太子舍人。与同郡陆倕幼相友狎,常同载诣左卫将军沈约。适值任昉在焉,约乃谓昉日:“此二子后进才秀.皆南金也.卿可与定交。”由此与昉友善。迁尚书殿中郎。出为西中郎南康王功曹史,以疾不就。久之,除太子洗马。高祖霸府建,引为相国主簿。天监初,临川王已下并置友、学。以率为鄱阳王友,迁司徒谢胐掾,直文德待诏省,敕使抄乙部书,又使撰妇人事二十余条,勒成百卷。使工书人琅邪王深、吴郡范怀约、褚洵等缮写,以给后官。迁秘书丞,引见玉衡殿。高祖曰:“秘书丞天下清官,东南胄望未有为之者,今以相处,足为卿誉。”其恩遇如此。四年三月,禊饮华光殿。其日,河南国献舞马,时与到洽、周兴嗣同奉诏为赋,高祖以率及兴嗣为工。

其年,父忧去职。其父侍妓数十人,善讴者有色貌,邑子仪曹郎顾玩之求娉焉.讴者不愿,遂出家为尼。尝因斋会率宅,玩之乃飞书言与率奸,南司以事奏闻,高祖惜其才,寝其奏,然犹致世 论焉。率虽历居职务,未尝留心簿领,及为别驾奏事,高祖览牒问之,并无对,但奉答云“事在牒中”。高祖不悦。出为新安大守,秩满还 都,未至,丁所生母忧。大通元年,服未阕,卒,时年五十三。昭明太子遣使赠赙。

率嗜酒,事事宽恕,于家务尤忘怀。在新安,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吴宅,既至,遂耗大半。率问其故,答日:“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竞不研问。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召迎主簿,不就 就:上任

B.举秀才,除太子舍人 除:授予官职

C.适值任昉在焉 适:恰好

D. 但奉答云“事在牒中” 但:还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张率善“属文”的.一组是(3分) ( )

①至年十六,向二千许首 ②高祖霸府建,引为相国主簿

③又使撰妇人事二十余条 ④高祖以率及兴嗣为工

⑤未尝留心簿领 ⑥壮哉雀鼠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率出身名门望族,祖父、父亲一直到他自己,虽然历经宋、齐、梁国的朝代变迁,却深受恩宠,身居高位。

B.张率天赋极高.年少时就表现不俗,加之非常勤奋,很早就名声远扬,所结交朋友如任昉、沈约等也都十分杰出。

C.张率深为梁高祖器重;高祖让他担任秘书丞之职并褒扬张率的文才,甚至在御史台弹劾他行为不检时.加以庇护。

D.张率处事大度,喜欢喝酒,但也曾因此耽误了公事,一次梁高祖当面询问他,他竟一无所知,高祖很是生气。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分)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分)

参考答案:

4.D(但:只是)

5.B(“属文”意为“写文章”。 ②可视为有才能,被看重;⑤他做官不看重公文;⑥他心胸宽容)

6.D(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参考译文:

张率字士简,是吴郡吴人。祖父张永,在宋朝任右光禄大夫。父亲张环,在齐朝地位显贵,归家乡养老,天监初年,授任右光禄,加给事中。

张率十二岁时,就能写文章.经常是每日限定写诗一首,稍有长进就写赋颂,到十六岁,过去的诗作大约写有二千首。齐朝始安王萧遥光任扬州刺史,召迎他任主簿,他没有就任。起家任著作佐郎。建武三年,推举为秀才,授任太子舍人。与同郡人陆倕年幼时就很亲近友好,经常一同乘车去左卫将军沈约家。有一次恰巧遇到任昉在座,沈约便对任昉说:“这两人是后辈中的才俊,都是南方杰出人才,您可与他们结为朋友。”由此与任昉很友善。张率迁任尚书殿中郎。出朝任西中郎南康王功曹史,因病没有上任。过了很久,授任太子洗马。高祖建藩王府邸时,进用他做相国主簿。天监初年,临川王以下均设置友、学官。任张率为鄱阳王友,迁任司徒(官职)谢胐(人名)掾,当值文德待诏省,下旨让他抄写乙部书籍,又让他撰写了妇人事二十余条,写成百卷。派擅长书法的琅邪人王深、吴郡人范怀约、褚洵等抄写,送给后宫妃嫔。迁任秘书丞,在玉衡殿受接见。高祖说:“秘书丞是天下清官,东南帝王贵族后代没有任此职的,现让你处在这位子,足可以使你有美誉。”他受到的恩遇就像这祥。四年三月,在华光殿临水修禊聚宴。这天,河南国贡献舞马,当时与到洽、周兴嗣同奉诏令作赋,高祖认为张率和周兴嗣写得工整。

这年,他因父丧离职。他父亲的侍妓有几十人,有一个侍妓善唱歌有色貌,同乡人仪曹郎顾玩之求娶她为妻,这个侍妓不愿意,便出家当尼姑。她曾趁斋会去张率家,顾玩之就写匿名信说这个侍妓与张率通奸,御史台将此事上奏,高祖爱惜他的才能,就把奏章搁置起来,然而还是招致世人的议论。张率虽然多年担任职务,但从不留心公文薄的事,当任别驾向皇上奏事时,高祖阅呈文问他事情,他都回答不上来,只能回答说“事情全写在呈文中”。高祖听了不高兴。出朝任新安太守,任职期满回都城,还没到,遭遇亲生母亲丧事。大通元年,服丧期未满,去世,时年五十三岁。昭明太子遣使者赠送办理丧事所用的财物。

张率喜欢喝酒,处事宽容,家务事从不介意。在新安时,派家僮运三千石米送到吴郡老家,家僮到了吴郡,米少了大半。张率问原因,家僮回答说:“雀鼠吃了。”张率笑着说:“雀鼠吃得真快呀。”竟然不再追问。

篇5:《梁书.韦放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梁书.韦放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初为齐晋安王宁朔迎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簿。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天监元年,为盱眙太守,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袭封永昌县侯,出为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六年,大举北伐,以放为贞威将军,与胡龙牙会曹仲宗进军。

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魏大将费穆帅众奄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放从弟洵骁果有勇力,一军所仗,放令洵单骑击刺,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放胄又三贯流矢。众皆失色,请放突去。 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于是士皆殊死战,莫不一当百。魏军遂退,放逐北至涡阳。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众五万来援,放率所督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涡阳城主王纬以城降。放乃登城,简出降口四千二百人,器仗充牣;又遣降人三十,分报李奖、费穆等。魏人弃诸营垒,一时奔溃,众军乘之,斩获略尽。擒穆弟超,并王纬送于京师。中大通二年,徙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增封四百户,持节、将军如故。在镇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 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放曰:“吾不失信于故友。”乃以息(儿子)岐娶率女,又以女适率子,时称放能笃旧。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 寻:不久

B.帅师会之帅:同“率”,率领

C.放从弟洵骁果有勇力果:果然

D.又以女适率子适:出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父忧去职 以放为贞威将军

B.为吏民所称 及为北徐州

C.乃免胄下马 放乃登城

D.并王纬送于京师吾不失信于故友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B.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C.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D. 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韦放在担任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时,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当地的吏民都称赞他。

B.魏大将费穆率兵来犯时,韦放部下只有二百多人。他率领士兵殊死奋战,以一当百,大败魏军。

C.韦放指挥士兵乘胜追击,几乎杀伤、俘获全部敌人,生擒了费超,并和王纬一起把费超押送京师。

D.虽然张率去世了,韦放依然履行了先前两家定下的婚约,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魏大将费穆帅众奄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3分)

②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4分)

(2)从文中找出能直接表现韦放“英勇杀敌”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B 果:果敢。

6.C 都是副词,于是;A.介词,因为;动词,任命。B.介词,被;动词,担任。D.介词,到;介词,对于。

7.D “弘厚笃实”“轻财好施”都是并列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是兼语式,不能断开。

8.C “和王纬一起把费超押送京师”有误,应是“把费超和王纬一起押送京师”。

9.(1)①魏大将费穆率兵突然到来,韦放的军营还未安置好,部下只有二百多人。(“奄”“麾下”各1分,大意1分。)

②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孩子长大成人,张率就死去了,留下的孩子势孤力弱,韦放常接济抚恤他们。(“遗嗣”“赡”“恤”各1分,大意1分。)

(2)①韦放厉声呵斥他们:“今天只有拼死了!”于是脱下头盔下马,倚着胡床指挥战斗。(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②韦放率领他的将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魏军,打败魏军。(放率所督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3分,找出的事例只要能直接表明韦放“英勇杀敌”,即可给分。)

【参考译文】

韦放,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儿子。起初他任齐代晋安王宁朔的主簿,高祖到雍州,又召为主簿。韦放身高七尺七寸,腰粗八围,容貌很伟岸。天监元年(502),做盱眙太守,不久任轻车将军晋安王中兵参军,迁任镇右将军始兴王谘议参军,因父谢世回家守丧,期满回任,袭封为永昌县侯。出任轻车将军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为吏民所称道。天监六年,梁武帝大举北伐,任命韦放为贞威将军,和胡龙牙与曹仲宗会合进军。

普通八年,梁武帝派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任命韦放为明威将军,率兵与他会师。魏大将费穆率兵突然到来,韦放军营还未安置好,部下只有二百余人。韦放的堂弟韦洵矫健果敢有气力,是全军的倚仗。韦放派韦洵单枪匹马迎敌,多次挫败魏军,韦洵的马也被刺伤不能再进攻。韦放的头盔中了三枝乱箭。众兵士皆惊恐失色,请求韦放突围出去。韦放厉声呵斥道:“今天只有拼死了!”于是脱下头盔下马,倚着胡床指挥战斗。这时士兵都殊死奋战,无不以一当百,魏军退去。韦放向北追赶魏军到涡阳,魏又派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人带兵五万前来支援,韦放率领他的战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魏军,大败魏军。涡阳城主王纬交城投降。韦放登上城顶,检阅出来投降的人四千二百人,武器充盈;又派投降过来的人三十个,分别送信给李奖、费穆等。魏人放弃了诸多营垒,一时奔溃,韦放军乘胜追击,敌人几乎被捉尽了。韦放生擒费穆的弟弟费超,把他和王纬一起押送到京师。中大通二年,调任去监管北徐州诸军事,任北徐州刺史,增加食邑四百户,持节、将军等职依然在身。在任三年死去,时年五十九岁。

韦放性情宽厚诚实,不看重私财,好施舍,和几个弟弟尤其和睦。起初,韦放和吴郡的张率都有妾怀孕,就约下婚姻。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孩子长大成人,张率就死去了,留下的孩子势孤力弱,韦放常接济抚恤他们。到他做北徐州刺史时,不时有豪门势族来攀亲,韦放说:“我不能失信于亡故的老友。”就让儿子韦岐娶了张率的女儿,又把女儿嫁给张率的儿子。当时的人们称赞韦放能以深情厚谊待旧友。

篇6:《梁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梁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徐摛,字士秀,东海郯人也。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起家太学博士,迁左卫司马。会晋安王纲出戍石头,高祖谓周舍曰:“为我求一人,文学俱长,兼有行者,欲令与晋安游处。”舍曰:“臣外弟徐摛,形质陋小,若不胜衣,而堪此选。”高祖曰:“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其容貌。”以摛为侍读..。后王出镇江州,仍补云麾府记室参军,又转平西府中记室。王移镇京口,复随府转为安北中录事参军,带郯令,以母忧..去职。王为丹阳尹,起摛为秣陵令。普通四年,王出镇襄阳,摛固求随府西上,迁晋安王谘议参军。大通初,王总戎北伐,以摛兼宁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摛出。王入为皇太子,转家令,兼掌书记。

摛之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高祖闻之怒,召摛加让。及见,应对明敏,辞义可观,高祖意释。因问五经大义,次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无不应对如响,帝叹异之,宠遇日隆。领军朱异不说,谓所亲曰徐叟出入两宫渐来逼我须早为之所遂承间白高祖曰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高祖谓摛欲之,乃召摛曰:“新安大好山水,任昉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中大通三年,遂出为新安太守。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秩满,还为中庶子,加戎昭将军。

是时临城公纳夫人王氏,即太宗妃之侄女也。初婚三日,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摛引《春秋..》、《仪礼》、《杂记》之文主之。

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时太宗居永福省,贼众奔入,举兵上殿,侍卫奔散,莫有存者。摛独嶷然侍立不动,徐谓景曰:“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凶威遂折。侯景乃拜,由是常惮摛。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太宗后被幽禁,摛不获朝谒,因感气疾而卒,年七十八。长子陵,最知名。

摘编自《梁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谓所亲/曰徐叟出入两宫渐/来逼我/须早为之所/遂承间白高祖曰/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B.谓所亲曰/徐叟出入两宫/渐来逼我/须早为之所/遂承间白高祖曰/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C.谓所亲/曰徐叟出入两宫/渐来逼我须/早为之所/遂承间白高祖曰/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D.谓所亲曰/徐叟出入两宫渐/来逼我须/早为之所/遂承间白高祖曰/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读,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的官名。

B.母忧,母亲的丧事。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 报恩三年。

C.宫体,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时形成的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作者以梁简文帝为首,大都描绘声色,是当时统治阶级荒淫生活的反映。这类诗歌,语言大多浓艳富丽、雕琢精巧。

D.《春秋》,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由老子修订而成。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其中成于先秦的较著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摛幼年好学,博览经史,虽外貌不佳,但才学出众,写文章喜欢求新。经过表哥周舍的推荐,做了晋安王的侍读。

B.徐摛追随晋安王,转任很多职务,除了母亲去世暂时离职外,晋安王都要求他留在身边辅助自己,军中命令文书,大多出自徐摛之手。

C.徐摛凭借才华,得到了皇帝的宠爱恩遇,但遭到领军朱异的.不满。在朱异趁机禀告之下,皇帝让徐摛出任新安太守。

D.侯景之乱,贼人冲进来时,朝中众人四散奔逃,只有徐摛坚守不去,怒斥侯景。太宗被废,徐摛也气愤而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5分)

(2)凶威遂折。侯景乃拜,由是常惮摛。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5分)

参考答案

4.B

5.D

6.B(B 项“晋安王都要求他留在身边”不对,“王出镇襄阳,摛固求随府西上”,徐摛“固求”,并非晋安王要求。)

7.(1)到了郡里,处理政务清静平和,用礼仪教导百姓,劝导督促百姓耕种养蚕,满一个月之后,风俗就有所改观。(“以礼仪教民”,省略句、状 语后置句;“课”,劝说,督促;“期月”满一个月。各1 分。大意2 分。)

(2)(侯景)气势汹汹的架势一下子就被挫败。侯景于是下拜,因此(以后)常常害怕徐摛。太宗即位,进一步授予(徐摛)左卫将军的职位。(徐摛)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个官位。(重点词“折” “嗣位”“固辞”,注意补足省略的成分。各1 分。大意2 分。)

参考译文:

徐摛,字士秀,是东海郯县人。徐摛幼年就爱好学习,等到长大了,全面地阅读了经史书籍。写文章喜欢写富有新意、有变化的,不拘泥于旧的体例。从家里被起用做了太学博士,调任左卫司马。适逢晋安王萧纲出征戍守石头城,梁武帝萧衍对周舍说:“替我找一个人,文章学问都好,兼有品行,想要让他和晋安王交往。”周舍说:“我的表弟徐摛,身材短小,像是承担不起衣服,但是能胜任这个选拔。”高祖说:“一定要有仲宣之才,也不挑选容貌。”任命徐摛为侍读。后来晋安王出征镇守江州,徐摛仍旧补任云麾府记事参军,又转任平西府中记室。晋安王转移镇守京口,徐摛又跟随晋安王转任为安北中录事参军,兼任郯令,因为母亲去世离开职位。晋安王做丹阳尹,起用徐摛做秣陵令。梁普通四年,晋安王出征镇守襄阳,徐摛坚决请求跟随晋安王西上,调任为晋安王谘议参军。梁大通初年,晋安王统辖北伐军事,任命徐摛兼任宁蛮府长史,参赞军中的政务,军中命令文书,大多出自徐摛之手。晋安王入朝做皇太子,徐摛转任家令,兼任掌书记。

徐摛的文章体例已经区分,春坊全部学习他的体例。宫体诗的称号,从这开始。高祖听说这件事,生气地召来徐摛加以责备。徐摛等到拜见皇帝时应对明快机敏,辞章和义理都有可观之处,高祖怒气消解了。皇上于是问五经大义,接着问历代史书和百家杂说,没有不像响声一样应答如流,帝对此感叹惊异,对徐摛的宠爱恩遇一天天地隆重。领军朱异不高兴,对亲近的人说:“徐老头出入两宫,(地位)逐渐逼近我,必须早点给他找个地方。”于是趁机会禀告高祖说:“徐摛年纪大了,又喜爱泉石,心意在于治理一个郡,用这种方式颐养天年。”高祖认为徐摛想要这样, 于是召来徐摛说:“新安山水极好,任昉等相继经营治理过,你就替我去那里治理那个郡吧。”梁中大通三年,徐摛于是出京做了新安太守。到了郡里,处理政务清静平和,用礼仪教导百姓,劝导督促百姓耕种养蚕,满一个月之后,风俗就有所改观。任职期满,回朝做了中庶子,加封戎昭将军。

这时临城公娶夫人王氏,(王氏)就是太宗妃子的侄女。结婚刚刚三天,新媳妇要拜见公婆,众多的宾客都一起观看,徐摛援引春秋、仪礼、杂记等古书的记载主持了这个仪式。太清三年,侯景攻陷了台城,当时太宗在永福省,众多的贼人奔入,拿着兵器上殿,侍卫奔走逃散,没有留下来的。只有徐摛傲然(或岿然)地侍立不动,慢慢地对侯景说:“侯公应当以礼节拜见,怎么能这样?”(侯景)气势汹汹的架势一下子就被挫败。侯景于是下拜,因此常常害怕徐摛。太宗即位,进一步授予(徐摛)左卫将军的职位。(徐摛)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个官位。太宗后来被幽禁,徐摛不能拜见皇帝,因为感愤生气生病而死,年纪七 十八岁。长子徐陵,最有名气。

篇7:《梁书·列传第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梁书·列传第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梁台建,迁恃中。时高祖纳齐东昏余妃,颇妨政事,云尝以为言,未之纳也。后与王茂同入卧内,云又谏曰:“昔汉租居山东,贪财好色;及入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今明公始定天下,海内想望风声,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王茂因起拜曰:“范云言是,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惜。”高祖默然。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明日,赐云、茂钱各百万。

天监元年,高祖受禅,柴燎于南郊,云以侍中参乘。礼毕,高祖升辇,谓云曰:“朕之今日,所谓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云对曰:“亦愿陛下日慎一日。”高祖善之。是日,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邑千户。云以旧恩见拔,超居佐命,尽诚翊亮,知无不为。高祖亦推心任之,所奏多允。尝侍宴,高祖谓临川王宏、鄱阳王恢曰:“我与范尚书少亲善,申四海之敬;今为天下主,此礼既革,汝宜代我呼范为兄。”二王下席拜,与云同车还尚书下省,时人荣之。

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子良曰:“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众皆唯唯。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图今日复闻谠言。”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二年,卒,时年五十三。高祖为之流涕,即日舆驾临殡。

(选自《梁书·列传第七》,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奈何袭昏乱之踪 袭:因袭

B.云以旧恩见拔 见:被

C.我与范尚书少亲善 善:友好

D.不复穷法 穷:困厄

5.以下六句话分别鳊为四组,全都属于范云“谠言”的一项是(3分)

①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②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

③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惜 ④愿陛下日慎一日

⑤三时之务,窭为长勤 ⑥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高祖将东昏侯的妃子余氏纳为己有,颇妨政事。范云进谏,高祖没有采纳,他就和王茂联合进谏,高祖才勉强接纳并给予赏赐。

B.高祖在受禅登基仪式结束后,对范云说他的心情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范云则希望皇上今后要一天比一天谨慎。

C.范云侍奉竟陵王萧子良,竟陵王萧子良对他非常礼遇,但是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一点的阿谀奉承。

D.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他对身边的.人说收获庄稼值得观赏,身边的人都唯唯诺诺,唯独范云直言不讳,说太子更应该体会稼穑之艰难。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人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

(2)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

(3)今为天下主,此礼既革,汝宜代我呼范为兄。

参考答案:

4.D 穷:彻底。

5.D ①是范云陈述史实,②是王茂的话;其他都最范云的正直之语。

6.A “他就和王茂联合进谏,高祖才勉强接纳并给予赏赐”说法有误,他和王茂联合进谏,高祖黔然,但并未答应。后来范云又上书进谏,高祖贤其意才接纳谏言并给予他们赏赐。

7.(1)等到汉高祖入关平定秦地之后,不收取财物,不宠爱女色,范增认为这是他志向远大的缘故。(得分点:幸、以为、故,句意)

(2)范云便上书建议把余氏赏赐给王茂,高祖认为他说的是忠正之言,就批准了。(得分点:疏、贤,句意)

(3)如今我成为天下之主,这种兄弟之礼已经变了,你们应代我称范云为兄长。(得分点:既、革,句意)

[参考译文]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朝平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子孙。梁朝建立后,范云升任侍中。当时粱高祖娶了齐东昏侯的余妃,此事严重影响了朝廷政务,范云曾经为此进谏,未被采纳。后来范云与王茂一起进入高祖卧室。范云再次进谏说:“昔日汉高祖在崤山以东的时候,贪图财物,爱慕女色;而等到他入关平定秦地之后,不收取财物,不宠爱女色,范增认为这是他志向远大的缘故。现在大王您刚刚安定天下,四海之内都仰慕您的声望,您怎么能步过去昏乱之君的后尘,被女色拖累呢!”王茂趁机起身下拜说:“范云所言极是,主公您一定要以天下大事为重,不应当为今后留下遗憾。”高祖听后,沉默不语。范云便上书建议把余氏赏赐结王茂,高祖认为他说的是忠正之言,就批准了,第二天,高相赏赐给范云王茂各百万钱。

王监元年,梁高祖受禅登基,在南部举行烧柴祭天仪式,范云以侍中的身份陪乘。祭礼结束后,高祖登上御辇,对范云说:“我今天的心情,就像古人所说的战战兢兢如同用朽烂的缰绳驾驭六匹马一样。”范云回答说:“希望陛下您一无比一天谨慎。”高祖很赞赏范云。当天范云就被授予散骑常侍、吏部尚书的职位,并因为辅佐高祖创立帝业有功而被封为霄城县侯,封邑千户。范云凭旧日与高祖的情谊而被提拔,官位超过其他的佐命大臣,他也竭尽忠诚辅佐君王,凡是他所知道了解的都会尽力去做。高祖也放大胆地任用他,凡范云奏请的事大多都批准。范云曾经陪侍御宴,高祖对临川王萧宏、鄱阳王萧恢说:“我和范尚书从年轻时起就亲善友好,情同兄弟;如今我成为天下之王,这种兄弟之礼已经变了,你们应代我称范云为兄长。”萧宏、萧恢两人离席向范云参拜施礼,并与范云同乘一辆车回到尚书下省,当时的人们都为范云赶到荣耀。

范云侍奉竟陵王萧子良时享受到的恩宠礼遇非常优厚,但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点的阿谀奉承。子良曾经奏请齐武帝选拔范云为郡守。武帝说:“范云是个平庸之人,我听说他经常卖弄自己的才学,我现在不再彻底追究,应当赦免他并让他到边远之地去任职。”子良回禀说:“不是这样的。范云常常对我进行规劝、教诲,他进谏的文书我都还保留着,请让我取来呈递给您。”拿来一看,有百余张,言辞都恳切而坦率。武帝无限感叹,于是对子良说:“想不到范云竟能如此。正好让他辅佐你,怎么可以让他外出当郡守呢?”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原来收割庄稼也很值得一看啊。”众人都点头称是。只有范云说:“一年三次的农忙,实在是长期辛苦的事。希望殿下能体察农业生产劳动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朝一日的闲适安逸。”从东田出来以后,侍中萧缅先前并不认识范云,于是他走到范云的车旁,握着他的说:“想不到今天又听到了忠正之言。”范云性格有点直率、急躁,缺少威严,心目中的是非曲直,都轻率地显露出来,有的士大夫就因此贬损他。

天监二年,范云去世,时年五十三岁。高祖闻讯为之流泪,当日就乘着车驾亲临吊唁。

篇8:《梁书·列传五十三》阅读答案

《梁书·列传五十三》阅读答案

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遂曾为之师友。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齐初,至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带开阳令。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以父母年老,乞还就养,乃拜中散大夫。

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出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几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征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余万,述曾一无所受。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号哭闻于数十里。

高祖践阼,乃轻舟出诣阙,仍辞还东。高祖诏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可太中大夫,赐绢二十匹。”述曾生平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所资。以天监八年卒,时年七十九。注《<易>文言》,著杂诗赋数十篇。

(选自《梁书·列传五十三》,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库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B.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C.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D.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

B.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

C.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

D.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述曾学有所成。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和奖赏。

B.范述曾能力出众。刚就任永嘉太守时,便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顺利地解决了横阳县凶徒聚集的难题。

C.范述曾清正廉洁。在永嘉郡任职期间,努力保持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对他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

D.范述曾乐善好施。一生所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家徒四壁,没有资产。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

(2)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

参考答案

10.(3分) C(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11.(3分) A(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12.(3分) B(“奖赏”于原文无据)

13.(10分)(1)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 (5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

(2)(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没有肩挑行李的吏员。(5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

参考译文:

范述曾字子玄,是吴郡钱唐人。(他)从幼年开始就爱好学习,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精通《五经》的经义解说。吕道惠的学生曾经有数百人,但他唯独称赞范述曾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帝王的老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年幼时,齐高帝选拔范述曾任他们的师友。范述曾初出仕任宋晋熙王国侍郎。齐代初年,范述曾出任王国郎中令,迁任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兼任开阳县令。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竟陵王非常器重范述曾,称他为“周舍”。当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也拿范述曾和汉代的汲黯相提并论。因为父母年老,(范述曾)请求返回家乡赡养父母,于是(朝廷)授任范述曾为中散大夫。

明帝登上帝位,范述曾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出京任永嘉太守。(范述曾)治政清廉公正,不崇尚用威严凶猛的办法治理百姓,百姓感到安适。永嘉所属的横阳县,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是逃亡的罪人聚集的地方,前两任太守采用征讨的办法都没能平定这地方。范述曾初一上任,就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那些凶恶之徒,拖儿带女从深山中出来,被编入户籍成为良民百姓的共有二百余家。从此之后,这地方商人往来通行无阻,百姓安居乐业。范述曾在永嘉郡任职时,努力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听说(范述曾的.事迹),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范述曾)又被征调为游击将军。范述曾离开永嘉郡的时候,郡中按旧例送给离任太守二十余万钱币,他一分也没有接受。(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他手下的)吏员(依然行李简单)没有谁的行李需要用担子挑的。百姓无论老少,都出来拜辞(范述曾),挽留太守的哭声在数十里外都能听到。

高祖登上帝位,(范述曾)就乘坐小船离开家乡,到京城拜见高祖,接着辞别高祖东归。高祖下诏说:“中散大夫范述曾,从前在齐代,忠实耿直事奉主上,他担任永嘉太守时,清廉简约,坚守高洁,应当加赐爵禄,用以激励有高洁操守的人。应当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赏赐绢二十匹。”

范述曾一生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到他年老之时,已家徒四壁,没有资产。范述曾在天监八年去世,死时七十九岁。范述曾为《<易>文言》作注,著有杂诗赋敷十篇。

【《梁书·韦睿列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2.酷吏列传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3.《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4.《隋书·列传第六十六》阅读答案及译文

5.《宋书·列传二十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6.《隋书列传二十九》原文及译文解析

7.《宋史 宗泽列传》阅读答案及部分译文

8.《新唐书·循吏列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9.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10.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

下载word文档
《《梁书·韦睿列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