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蟾宫曲》阅读答案及赏析

《蟾宫曲》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5-01-02 07:33: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hy56565721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蟾宫曲》阅读答案及赏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蟾宫曲》阅读答案及赏析,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蟾宫曲》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1:《蟾宫曲》阅读答案及赏析

《蟾宫曲》阅读答案及赏析

双调蟾宫曲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 ①,逆旅新丰②。

看五陵③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注释】:

①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  ②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

③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

1、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5分)

2、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6分)

参考答案:

1.鞍马倥偬,关山重重,已使人劳顿,行色匆匆的长途跋涉中,鹧鸪声声,更是旅人愁绪的象征,渲染孤寂凄伤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悲愁的感情基调,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身不由己的悲哀。

2.作者对旅途中的愁情描述很有层次。①“又在关山”闻“鹧鸪”,作者触景生情,写出自己漂泊无定、孤寂无依之愁。②“一杯鲁酒”,作者借酒消愁而愁情更浓。③“逆旅新丰”,“笑长安却误英雄”运用马周客乡受辱的典故,写出了自己落魄、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无奈。④“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运用比喻,用有形之物状无形之情,以不尽东流水写无边愁绪,化虚为实,写出愁情之浓。

作者

阿鲁威(生卒年不详),蒙古族人。字叔重,号东泉。曾任南剑太守、经筵官、参知政事。存小令19首。

篇2:《蟾宫曲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蟾宫曲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双调】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魏水秋风。

【注 释】

①一个农夫:指诸葛亮。因为他曾经“躬耕南阳”。

②一个渔翁:指姜太公,因为他曾经钓于渭水。

③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即隐居。南阳:今属河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④栖身东海:《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处士,隐海滨。”

⑤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卧龙:指诸葛亮。

⑥六韩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书。飞熊:周文王得姜太公的梦兆。非熊,指吕尚。

⑦蜀道寒云:极言蜀道之险峻。

1.首句中的“农夫”指,称其为“农夫”,是因为 。

2.第二、三两大句高度概括地写出了 。

3.末句“蜀道寒云,魏水秋风”采用的是 的'表现手法,其句意 。

4.这首元曲虽然用典,但用的都是人尽皆知的典故,用语通俗,具有元曲的特点。

参考答案

1.诸葛亮,姜太公

2.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回顾、凭吊和评价。

3.借景抒情,千古功勋无非过眼烟云,于事无补

4.雅俗共赏。

前人在评论这首散曲时,有人认为,本曲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无为的情绪,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同意。本曲通过对古代英雄诸葛亮、姜太公业绩的追忆与缅怀,所要表达的是:千古功勋,到头来也不过是过眼烟云。正如曲中结句所写的那样“霸业成空”,最终化作“魏水秋风”。

赏析

查德卿的这首《蟾宫曲·怀古》抒发的是怀古咏史之意。作者在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自己的疑问,他问道“问从来谁是英雄?”,紧接着他便在曲中写到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查德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在此处点明了怀古的对象,同时也做出了评价。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南阳,东海是两处地点,分别承接“农夫”与“渔翁”,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曾经在南阳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姜太公也曾经在渭水之滨垂钓,同样过着悠闲恬淡的日子。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则是说明诸葛亮和吕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表现他们两个作为英雄所做出的功绩。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魏水秋风。”这句由追寻历史转为了对历史的感慨,说诸葛亮、吕尚所建的“霸业”终究是一场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了。

篇3:张可久《蟾宫曲九日》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张可久《蟾宫曲九日》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②,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注:①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的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②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1)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4分)

(2)“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请简要分析。(4分)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主题?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2分)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2分)“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2分)

(2)(4分)“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或:对比,反衬)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3)借景抒情,融情入景。(1分)“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1分)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1分)

对比(或答衬托也行)。(1分)“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发白的凄凉,(1分)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很好地表达了主题。(1分)

4、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赏析:

《蟾宫曲·九日》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篇4:薛昂夫《双调.蟾宫曲.雪》阅读答案与赏析

薛昂夫《双调.蟾宫曲.雪》阅读答案与赏析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阁,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

1. 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这首元曲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运用了比喻、用典、反问等手法。开篇用三个妙喻领起,把漫天飞舞的大雪,比作是仙女洒下的晶莹洁白的美玉,又似点点扬花,片片鹅毛,飘逸灵动,无限妩媚,写得美艳奇绝;再用“访戴归来”,“寻梅懒去”与雪相关的典故,让人感动,使雪境更具魅力;以反问作结,引发读者的思考耐人寻味。(比喻、用典、反问各1分,分析2分)

2.开篇对雪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艳奇绝的雪景的热爱;(2分)接着借三个典故表达作者潇洒超脱、拔流绝俗与孤傲高洁的情怀;(2分)最后对“清高”“粗豪”的反问间接表达了作者的清高豪迈之情。(2分)

[注释]

①双调?蟾宫曲雪:双调,宫调名;蟾宫曲,曲调名,即曲牌;雪,曲题。

②琼瑶:美玉。③点点扬花:由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侧扬花。今年春尽,扬花似雪,犹不见还家。”点化而来。

④片片鹅毛:由白居易《雪晚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点化而来。

⑤访戴归来:用典。东晋王徽之居会稽时,雪夜泛舟剡溪访戴逵,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戴逵字安道)耶?”

⑥寻梅懒去:用典。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曾骑驴踏雪寻梅,留下佳话。

⑦独钓无聊:柳宗元被贬官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期间。精神抑郁。诗人只好寄情山水,借歌咏山水景物和河上渔翁来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他曾写下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自己超凡脱俗,孤傲高洁的品格。

⑧羊羔:美酒名。

[赏析]

薛昂夫,又名薛超吾。回鹘(今新疆)维吾尔族人。生卒年不详。汉姓马,字九皋。官至三衢路达鲁花赤。善篆书。王德渊为其诗集作序,称他“诗词新严飘逸,如龙驹奋迅,有‘并驱八骄一日千里’之想”。《南曲九宫正始》序称其诗“词句潇洒,自命千古一人”。其散曲意境宏阔,风格豪放。

这首《双调?蟾宫曲雪》是一首咏雪词,构思别致奇特。诗人化诗用典,写得意趣盎然。开篇用三个妙喻领起,写得美艳奇绝。你看,那漫天飞舞的大雪,就像是仙女洒下的晶莹洁白的美玉,又似点点扬花,片片鹅毛,飘逸灵动,无限妩媚。而与雪相关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使雪境更具魅力。想当年王徽之风雪之夜泛舟访戴逵,至其门不入而返;诗人孟浩然骑驴踏雪寻梅,留下动人的佳话;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寄情山水,雪中独钓。这是何等的潇洒超脱、拔流绝俗与孤傲高洁啊!他们有的饮着美酒,围着火炉,住着暖屋,有的顶风冒雪,夜下寻梅,有的远离尘嚣,独立江边。你能说他们那个纯洁高尚,哪个粗犷豪放?

短短一首67字的散曲,诗人竟化用前人两首诗,用了三个典故,将雪境描绘得美艳奇绝,,将意旨表达得厚重深沉。结尾,诗人只问不答,把答案留给读者去把玩品味,更是妙绝。全曲化诗用典,评论史实,写景抒情,意趣盎然,很值得人品味咀嚼。

篇5:《蟾宫曲》的阅读答案

《蟾宫曲》的阅读答案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8、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10分)

参考答案

18、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篇6:《蟾宫曲·别友》阅读答案

周德清

宰金头黑脚天鹅,客有钟期,座有韩娥①。吟既能吟,听还能听,歌也能歌。

和白雪新来较可,放行云②飞去如何?醉睹银河,灿灿蟾孤,点点星多。

【注】:①韩娥:古代一善歌女子。②行云:《列子·汤问》中描写歌声有“响遏行云”句。

1.请具体分析“醉睹银河,灿灿蟾孤,点点星多”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所使用的最主要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夜已深,人已醉,宴席将散,人将远行,诗人抬眼望天,只见淡淡银河横隔天际,清冷的`孤月伴着满天星星(2分)。诗人在这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离情别绪和孤独情怀。(2分)

2.采用了对比手法(2分),将友人离别后的孤独(灿灿蟾孤)与离别前的宴席欢乐之状作对比,表达了惜别之情。(2分)(答“借景寓情”“用典”“双关”并分析,也可酌情给分)

作者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所著《中原音韵》一书,对语音学和曲律的研究贡献甚著。《录鬼簿续篇》称其“又自制为乐府甚多,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又云:“故人皆胃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散曲现存小令1首、套数三套。

篇7:双调蟾宫曲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双调蟾宫曲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福建卷)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析。(3分)答:

【答案】

(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篇8:《雨雪曲》阅读答案及赏析

《雨雪曲》阅读答案及赏析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 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 冰如汉月明。

高阙①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②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

①高阙:指长城两边的山。

②节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分)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2分)①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月亮一样明亮(1分),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1分)。

(2)(4分)①比喻(1分),将冰雪比喻为银、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塞外奇丽风光(1分)。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1分),以美丽的雪景反衬战况的惨烈(1分)。

(3)(4分)①对边关将士的同情(2分);②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2分)。

简析

卢照邻这首《雨雪曲》是一首边塞诗。此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诗中所包含的戏剧化元素,表现为自相矛盾及对立世界的混合。

诗中写冰雪将长城装扮成一个银和玉的宫殿,神仙的宫殿。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中国的军队正覆没在这里。诗中恰当地保持了“省略战争”的手法,但长城的肃穆景象后面隐藏着征人大量死亡的`残暴事件,而长城上空云层“平”展, “平”的另一意义是“平定”。“节旄零落”具有讽刺意义,“零落”一词经常与秋天树木的落叶相联系。征人们全部牺牲了,他们的旗帜像秋天的树叶一样轻柔地飘落地上,而皇帝并不知道这一切,若只看到平静景象和琼玉般关塞的读者也未观察到这一点。他们的“名”,功名,在字面上又指征人的名字,但除了不知名的死者外,整个场面空无一人。

【《蟾宫曲》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1.《朝天曲》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2.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

3.《清江曲》的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4.《蜀道难》阅读答案及赏析

5.《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

6.《观潮》阅读答案及赏析

7.《寄衣曲》阅读答案

8.采莲曲白居易阅读答案

9.《青楼曲》原文及赏析

10.采莲曲译文及赏析

下载word文档
《《蟾宫曲》阅读答案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