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千金求马的阅读答案

千金求马的阅读答案

2024-02-06 08:48: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晟茵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千金求马的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千金求马的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千金求马的阅读答案

篇1:千金求马的阅读答案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   )      ②君遣之三月(   )

③反以报君(   )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⑤于是不能期年(   )   ⑥千里之马至者三(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请允许我。派遣。同“返”。从事,做,引申为“买”。一周年。表多数。

(2)①古代有个用千金去买千里马的君王。②天下人一定认为君王真心买好马。

(3)①要得到人才,首先是重视人才。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买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

注释:

(1)君:国王;皇帝。 君人:人君,国君。

(2)以:用

(3)涓人:指在君主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

(4)请:请让我;请允许我。

(5)反:通“返”,返回。

(6) 市:买。

(7)遣:派遣。

(8)年:一年。

(9)三:泛指多数。``与千金求千里马者``中的`千`意思相同

(10)或:有时

(11)安事:怎能

(12)且:尚且,姑且

(13)况:况且

(14)以......为:把......当做

(15)今:现在

篇2:《千金求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参考

《千金求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参考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 ) ②君遣之三月( )

③反以报君( )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⑤于是不能期年( ) ⑥千里之马至者三(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请允许我。派遣。同“返”。从事,做,引申为“买”。一周年。表多数。

(2)①古代有个用千金去买千里马的君王。②天下人一定认为君王真心买好马。

(3)①要得到人才,首先是重视人才。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买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今天就会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

注释:

(1)君:国王;皇帝。 君人:人君,国君。

(2)以:用

(3)涓人:指在君主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

(4)请:请让我;请允许我。

(5)反:通“返”,返回。

(6) 市:买。

(7)遣:派遣。

(8)年:一年。

(9)三:泛指多数。``与千金求千里马者``中的`千`意思相同

(10)或:有时

(11)安事:怎能

(12)且:尚且,姑且

(13)况:况且

(14)以......为:把......当做

(15)今:现在

篇3:千金求马文言文翻译

千金求马文言文翻译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通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直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⑤。

注:①涓(juān)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宦官。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③安事:何用,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

④期(jī)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⑤三:好几匹。言其多,不是确指。

翻译: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一个侍臣跟国君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花费了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国君怒斥道:损失我500金,怎么买回的是死马?!侍臣回答道:死马都花费了您500金,又何况是一匹活马呢?天下人必定会认为您会出重价买千里马的。现在马已经到了!后来不出一年,国君得到很多匹千里马。

通假字:

【1】反以报君 『反』通『返』

【2】死马且买直五百金 『直』通『值』

篇4:马阅读答案

这是一匹身架匀称,结结实实的小公马。

它长高了,原来柔和的线条不见了,它的身躯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前胸宽宽的,臀部很窄;它的头瘦削,头前部突出,两眼间距很大,嘴唇紧缩而富有弹性。

不过所有这一切,它还无心顾及。

只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支配着它,那就是酷爱奔跑。

它常常领着一帮同龄的小公马,纵情驰骋。它一马当先,像颗金色的流星似的,急驰而去。有一股无尽无穷的力量驱赶着它,使它不知疲倦( )峻岭,( )山坡,( )怪石磷峋的河岸和陡峭的隘道,( )丛林和谷地。

哪怕到了深夜,当它在星空下酣睡的时候,它仿佛还梦见,大地在它脚下飞驰而过,风卷着鬃毛在耳边呼啸,马蹄又急又快,像铃那样,清脆悦耳。

1.从下面词语中选出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奔上 冲下 穿过 越过

2.划出描写小公马外形的语句。

3.划出由具体事物产生的联想。

4.文章围绕小公马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5.你觉得作者写由具体事物产生的联想目的`是什么?

篇5:马阅读答案

1.奔上、冲下、越过、穿过。

2.它的身躯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前胸宽宽的,臀部很窄;它的头瘦削,头前部突出,两眼间距很大,嘴唇紧缩而富有弹性。

3.大地在它脚下飞驰而过,风卷着鬃毛在耳边呼啸,马蹄又急又快,像铃那样,清脆悦耳。

4.写了小公马的外形和酷爱奔跑两方面的内容。

5.突出小公马酷爱奔跑的特点。

篇6:马阅读答案

小题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学生纠结的心情;(2分)与最后一段首尾呼应,通过笛声由“寒凉”到“欢快”的转变,揭示人物的心理转变。(2分)

小题2:即将与相伴三十年的老马分别而不舍,所以悲伤;(1分)想到伤痕累累的老马还要继续留下为孩子们服务而心痛,所以悲伤;(1分)更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接替自己的人而忧虑,所以悲伤。(2分)

小题3:①年老多病(1分),②任劳任怨(1分),③默默奉献(1分),④为山村教育的困境而忧虑(1分)。

小题4:老马陪伴老人走过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二者有着共同的经历、性情,共同的品格、命运,互作见证;(2分)作者将人和马两个形象叠合起来,用马象征老人,凸显老人的精神;(2分)老马和老人相互映衬,赞美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深化了主旨。(2分)

篇7:马阅读答案

1、奔上、冲下、越过、穿过。

2、它的身躯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前胸宽宽的,臀部很窄;它的头瘦削,头前部突出,两眼间距很大,嘴唇紧缩而富有弹性。

3、大地在它脚下飞驰而过,风卷着鬃毛在耳边呼啸,马蹄又急又快,像铃那样,清脆悦耳。

4、写了小公马的外形和酷爱奔跑两方面的内容。

5、突出小公马酷爱奔跑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老人和马梅寒

(1)月亮从东山后面升起来,就挂在山顶那棵树的梢上。院子里没点灯,只有院西墙马棚那儿,一星红红的火,在月光底下明明灭灭。何处的笛声,被山风一路送过来。声音时高时低时强时弱,断断续续。听不出什么曲调,却跟山里的夜风那般寒凉。

(2)小子,老师知道你心里有委屈,但有什么办法呢?手里的一袋烟终于抽完了。老人将烟袋锅子在脚后跟上轻轻磕了磕,站起身,向笛声飘来的方向望一眼,转身走向西墙边上的马棚。

(3)马棚底下,一匹浑身雪白的老马,正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像入定的老僧。那是一匹跟他一样老的老马了。跟着他在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间来来回回已经走了近三十年,走了多少路,摔了多少跤,身上留了多少伤,他记不清了。今夜,他心里有一种沉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悲伤。他是来跟老马告别的。明天,他就离开这里,到山下去,马还要留在这里。马还不能退休,因为它还没有找一个新的合适的接班人。

(4)老伙计,腿上这伤,还疼吧?阴天下雨要犯病,你自己可要小心……

(5)老人在老马的左前腿那儿站住,迟缓地弯下腰,去抚摸老马腿上那块伤。那是那个暴雨天留下的。那天,他和老马如往常一样到山上去接孩子。回小学校的路上,风雨就来了。那天风刮得邪行,要把整座山都拔起来,雨浇得人眼睛睁不开。三个孩子坐在马背上,他牵着马走在前面探路,马小心翼翼地跟在他后面顺着他找的路往前走。雨天,路滑,原本就陡的山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在一处近六十度的陡坡前,马尝试了几次都没能上去。马背上的孩子们坐不住了,要下来自己走。被他制止了。他心疼马,更心疼那些山里的娃。为了学点文化,那些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才到那所只有他一个老师的小学。他让孩子们坐稳,破天荒地冲老马发了脾气:不中用的东西,这点坡也上不去。老马似是听懂了他的话,没有丝毫埋怨,它用力晃了晃双耳,再一次奋力往坡上冲去。近坡顶,老马像一堵重重的墙倒下去,前腿正跪在一块锋利的山石上……

(6)老马的伤,后来慢慢好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草药。那条腿却是瘸了。他的心,也从此缺了一角。

(7)还有马的那只右眼。是在那次送孩子回家的路上,被路边突然倒下来的一棵树给戳瞎了。那一次,真的把他的心都要给疼碎了。他眼睁睁看着一支尖尖的枯树枝干直直插入了老马的右眼窝,鲜血“咕嘟”一下冒出来,把它前胸处的那片雪白的毛都染红成一片。他以为那次的老马是死定了,就算不死也不能再继续和他一起去接送孩子们了。让他没想到的,第二天,他刚走出屋门,老马就在马棚里急切地向他呼唤:该去接孩子们了。再苦再累不流泪的的汉子,那天抱着马脖子呜呜地哭了。如果山外的那些人,能有老马一半的心思,山里的孩子们,天地可就不一样了。

(8)他不比老马更好。他的右胳膊,也是在那次事故中永远地变成了残疾……

(9)老伙计,这三十年,你跟着我受苦了……你是咱山里人的大功臣哪……

(10)老人围着老马,左转,右转,恨不得把它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抚摸遍。

(11)三十年了,那些山里的孩子们,一茬儿又一茬儿,被那匹马驮进学校,驮出大山。他们读了中学,大学,走到山外,有了体面的生活。他和马,却是老了。

(12)儿子带他去体检,诊断书上列了近十种大大小小的病。把儿子惊晕了,也给他下了死命令:不下山,押也要把他押回去。他也确实老了,看黑板上的字,原是黑白分明,现在在他眼里却是模糊一片……

(13)他不管儿子押不押。只说,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他死也要死在山上。孩子们不能一日无老师。

(14)奔波了很多天,上上下下,远远近近。没人愿意来。深山旷野,谁愿意把青春埋在这里。最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学生,那个坐在马背上走出大山的孩子,读的一所不错的师范学校……

(15)他去找学生。拎了两斤老白干。他说。学生听。学生听完,面露难色。学生联系了一家市里的中学,已有眉目。他伤了心。和着眼泪一杯又一杯的喝着闷酒。心里却没埋怨。他把那些孩子们送出大山,就是希望他们从此能过上一份好生活……

(16)学生还是把他手上的酒杯夺去了,说,老师,您给我点时间……

(17)学生跟着他一道来到这所阔别已久的小学。三十年过去了,屋还是那屋,人还是那人,只那些明朗朗的脸不一样了……

(18)笛声继续随了风送过来。这一次,他听得真切,是他曾经教孩子们唱过多次的《希望的田野》。欢快的笛声,已不似先前那般寒凉,在夜风里有节奏地舞。他轻声随着笛子的旋律哼唱起来: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老马似乎也受了感染,不再入定般寂静,它用力摇晃着耳朵,四蹄有节奏地在地上轻轻踢踏。老人的大手轻轻抚遍老马的全身,嘴里的声音渐渐模糊,眼角有凉凉的泪缓慢滑下来:老伙计,小子是新手上路呵,你再辛苦带他一程……

小题1:第(1)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3)段划线的句子中,老人为什么而“悲伤”?(4分)

小题3: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4分)

小题4:试简要分析“老马”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篇8:求谏阅读答案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称旨,召而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逢、比干,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朕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各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宗社之倾败!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暂忘,故设宴为乐。仍赐绢有差。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曰: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窕窈之章

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防微杜渐

D.随事谏正,多中朕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E.惟君臣相遇,如同鱼水 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C.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D.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上不称天心 B.下为百姓所 C.欲令耳目外通 D.上不称天心

9.其字的含义不同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B.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C.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D.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10.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一项是(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

1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谏就是鼓励臣下提意见,《求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唐太宗积极征求建议批评的主张。

B.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了大臣进谏的必要性,他恐人不言,导臣使谏,降低了君主一人专权弊端产生的可能。

C.唐太宗重视谏官作用,他诏令宰相入阁商议军国大事时,必须使谏官随入列席,以便他们预先听闻政事。

D.唐太宗勉励臣子极言规劝,勿担心触犯龙颜,而他也深切自我反省,虚心求谏。

12.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13.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篇9:求谏阅读答案

6.C.

A凭借/垫着;B写作/劝酒;C征兆,苗头,开端D切中/符合 E对待/际遇,机会

7.D.

A举措,古:手脚放置,今:措施;B相遇,古:相互对待,今:遇见彼此;C颜色,古;脸色,今:色彩

8.D.

使动,其它为名词作状语

9.B.

自己,其它为他的

10.A

③为太宗劝臣子纳谏⑤为褚遂良之语

11.C.

预为参加非预先

篇10:晏子辞千金阅读题及答案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①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②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释】

①致:送去。②宰藏:蓄积财物。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景公使使者至( )( )

(2)分食食之( )( )

(3)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

(4)是臣代君君民也(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从文中看,晏子辞千金的主要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此可看出晏子具有 的品格。

答案

1、(1)派;使臣 (2)食物;吃 (3)税款(4)君主;统治

2、(1)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2)有一身粗衣穿,有一口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3、晏子认为,君主赏赐自己已经很丰厚了;只要做到有衣穿,有饭吃,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了。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为君主着想,知足明理。

篇11:晏子辞千金阅读答案及译文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方食 方:正 B、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

C、进取于君 进:前进 D、以振百姓 振:同赈,救济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分食食之 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 ②孰谓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为也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4、翻译下列句子(9分)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参考答案:

12、答案:C、、朝中为官

13、A 孰谓汝多知乎: 谁说你聪明呢?

14、翻译下列句子(4题中任选3题,每题3分,9分)

1、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

2、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3、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千金求马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作文

2.晏子辞千金阅读题及答案

3.《马说》《龙说》阅读答案

4.《马踏飞燕》阅读答案

5.马语阅读理解答案

6.马融传阅读答案

7.马踏飞燕阅读答案

8.《马说》阅读理解和答案

9.文言文马说和汉书的阅读答案

10.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千金求马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