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2024-03-29 08:14:0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蓮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篇1: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从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①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有删节)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周舍乃其臣僚,曾于简子门前立三昼夜,简子怪而问之,答以愿为其臣僚以效力。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见亲任,专典机密见:拜见

B.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谢:推辞

C.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坐:入罪

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戚:忧愁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屋舍才足自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B.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因为郡相孔融嘲讽他的姓氏,说他姓的“氏”字是“民”无上,可以改为同音

的“是”字,于是他就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

事,无所是非”。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三国志·吴书·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1)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白屈为周舍邪?(4分)

译文:

(2)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A(“见”是“被”的意思)。

5、B(B项均为动词“往”“到”, A项分别解释为“修建”和“被”,C项分别为“在…方面”和“比”,D项分别为“用、拿”和“因为”)。

6、D(D项对原文“时时有所进达”理解有误,应为“经常举荐贤才”)。

7、(1)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2)(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军队,是仪以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

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东汉末北海营陆(今山东维坊市南)人。他最初姓氏,开始时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郡做事,北海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上面没有的部分,(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孙权承继江东大业,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负责机密文书的办理,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同孙权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你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擒杀关羽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军队,是仪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坚决推辞,不接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曹体受骗率军到达,被打的打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为偏将军,进入皇宫的尚书台审阅文书。东吴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下镇守武昌,孙权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敬重他,有事都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此后是仪进封为都乡侯。后来随从太子回到建业,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有关官员也全部抓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词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王博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是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像是是仪的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必定不是他。”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是仪就是这样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储蓄。孙权听说后,特地到他的家中,来看看他们吃的饭菜,并亲口尝过,不禁感叹,当即下令给他增加俸禄,扩大他的田地、宅邸。是仪一再推辞,对这样的恩宠深感不安。 是仪经常向孙权举荐人才,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孙权常责备他不谈论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守,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圣上的视听。” 三国志·吴书·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失。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人,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

篇2:是仪传《三国志·吴书》阅读附答案及原文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乃“民”字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召是仪,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告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告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 见:受到,被

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免罪,释放

D.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过:拜访,看望

6.下列句子中的“以”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权尝责仪以不言事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王好战,请以战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本姓“氏”,因为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为“是”。

B.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是仪坚持正直回答讯问,最终刁嘉获释。

C.是仪作为王傅,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不经营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是仪解释说不想干扰孙权。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3分)

(2)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3分)

(3)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4分)

参考答案:

5.(3分)D(过:过失,过错)

6.(3分)B(表目的“来”;其余均为“用、拿”)

7.(3分)A(A他心中无百姓错,文中“民字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8.(1)(3分)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敬、然后,句意各1分)

(2)(3分)孙权听说这些后,到是仪的家中去,要求看看饭菜,并且亲自品尝饭菜。(幸,舍,句意各1分)

(3)(4分)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遗、状语后置句式、务、句意各1分)

篇3:是仪传《三国志·吴书》阅读附答案及原文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起初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面的部分,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

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管理机密文书,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是仪坚持推辞没有接受。

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皇宫内掌管尚书职权。对外总领众官,兼管诉讼事务,孙权又叫他教众公子读书学习。

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管理众官事务,仍旧兼任诉讼管理。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回答说:“现在的刀锯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嘉隐瞒,自取灭亡,落个不忠诚的死鬼呢?只是认为听到了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话,就该有听到的.原委详情。”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厉。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哪里还用得着法律条令呢!” 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他八十一岁去世。

篇4:《是仪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是仪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后依刘繇,避乱江东。繇军改,仪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仙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未尝盲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悉验问 ( )

②于是见穷诘累日 ( )

③仪独云无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3.结合全文,说说是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①来 连词 ②没有人 ③通背,违背(共3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2.①像那为了贪图小的利益来求得自己的快乐,在诸侯中丢弃了信用,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援助,不如把地给他。(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3.有勇有谋 爱国。(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篇5:史记·张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史记·张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史记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张仪遂相秦。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子何不往游 游:游学 B.赖子得显 显:显贵的地位

C.子不足收也 收:录用 D.张仪遂相秦 相:任秦国宰相

5.下列句子与“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反见辱”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项王曰:沛公安在?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张仪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苏秦暗中派人让张仪前往赵国,张仪也希望苏秦能推荐,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B.苏秦认为自己才能不及张仪,害怕张仪与自己争权夺位,故用计让张仪去秦国。

C.张仪到秦国为相后,从苏秦舍人那里了解到事情真相,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并对苏秦充满感激之情,自认为不及苏秦。

D.张仪在楚国因为贫穷而受辱,后又到赵国又遭苏秦羞辱,但他能屈能伸,明晓形势,终于在秦国为相,充分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干。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1)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4分)

(2)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4分)【参考答案、译文见下一页】

参考答案

4、A “游”应解释为“结交”。

5、D 例句是被动句式,D项“于”表被动,A项是介宾短语后置,B项是宾语前置,C项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6、B “害怕张仪与自己争权夺位”错。

7、(1)苏秦就告诫手下人不许为(张仪)引见。不久,(苏秦)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诫”“不为通”“坐之”各1分,文通字顺1分。)

(2)现在幸亏我先受重用,然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但是(他)太贫穷,没有机会来求得引荐。(“用秦柄者”“因”“进”各1分,文通字顺1分。)

附参考译文: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这个人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张仪始终没有承认,只好释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

苏秦已经说服赵王而得以与各国结缔合纵相亲的联盟,但是他害怕秦国攻打各诸侯国,又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暗中派人指引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以实现你的愿望呢?”于是张仪前往赵国,请求会见苏秦。苏秦于是就告诫门下的人不许为张仪引见。不久,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还屡次责备他说:“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我难道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张仪投奔苏秦,自认为都是老朋友了,不料反而被羞辱,很愤怒。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一个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国能困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

不久,苏秦对他的家臣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现在,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然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但是他太贫穷,没有机会求得引荐。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特地把他召来羞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苏秦向赵王禀明这件事,发送金钱、财物和车马,暗中派人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渐渐地接近他,并奉送车马金钱,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张仪终于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

苏秦的家臣见任务完成了,要告辞离去。张仪说:“靠您的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想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家臣说:“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全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先生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复命吧!”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都是我学习过的术业,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张仪于是任秦国宰相。

篇6:是仪传阅读答案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住宿

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

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少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分)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5分)

4、B(A放过 B拘捕D考察、管理)

5、C(①指肯定吕蒙计策,④言清廉朴素,⑤言刚直、正直。可排除①④⑤。③“以恩为戚”意为把恩惠当作忧虑,可看出其谨慎。)

6、A(A他心中无百姓不妥,文中民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7、(1)典校郎吕壹诬告说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

得分点:诬白:诬告说,故:先前,原。谤讪:诽谤诋毁。悉验问省略的宾语:有关官员。句意顺畅得一分。

(2)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

得分点:省略的主语:是仪。服:穿的衣服。食:吃的菜肴。句意之间形成的转折关系;却。句意顺畅得一分。

篇7:是仪传阅读答案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乃“民”字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召是仪,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告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告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 见:受到,被

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免罪,释放

D.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过:拜访,看望

6.下列句子中的“以”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权尝责仪以不言事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王好战,请以战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本姓“氏”,因为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为“是”。

B.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是仪坚持正直回答讯问,最终刁嘉获释。

C.是仪作为王傅,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不经营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是仪解释说不想干扰孙权。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3分)

(2)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3分)

(3)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4分)

参考答案:

5.(3分)D(过:过失,过错)

6.(3分)B(表目的“来”;其余均为“用、拿”)

7.(3分)A(A他心中无百姓错,文中“民字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8.(1)(3分)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敬、然后,句意各1分)

(2)(3分)孙权听说这些后,到是仪的家中去,要求看看饭菜,并且亲自品尝饭菜。(幸,舍,句意各1分)

(3)(4分)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遗、状语后置句式、务、句意各1分)

是仪传《三国志?吴书》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起初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面的部分,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

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管理机密文书,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是仪坚持推辞没有接受。

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皇宫内掌管尚书职权。对外总领众官,兼管诉讼事务,孙权又叫他教众公子读书学习。

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管理众官事务,仍旧兼任诉讼管理。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回答说:“现在的刀锯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嘉隐瞒,自取灭亡,落个不忠诚的死鬼呢?只是认为听到了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话,就该有听到的原委详情。”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厉。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哪里还用得着法律条令呢!” 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他八十一岁去世。

篇8:是仪传阅读答案

(20xx,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敌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阁。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日:“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宣者谁,左右对日:“似是仪家也。”权日:“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注]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R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遂:于是

D.左右对日:“似是仪家也。”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1)A【解析】本题考查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较易。A项中的“既”意思是“……以后”,不能解释为“既然”。

(2)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字的用法,难度适中。例句中的“之”是代词,指代曹休。A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的“之”用于主谓之间,用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的“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D项的“之”是代词,指代齐师,这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所以选D。

(3)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难度适中。只要能正确理解文言语段的大意,本题没有太大难度。A、B、D三项内容文中都有明确的表述,都是正确的。C项的说法可从倒数第二段文字找到根据:“是仪不治产业”,“大宅”

是“邻家”的。

篇9:是仪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 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 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 遂:于是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答案

8.A

9.D

10.C

【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相关文章:

1.史记·张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2.明史·邹智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3.明史·李时传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4.《元史·高智耀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5.包拯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6.明史·龙在田传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7.《花隐道人传》阅读题目及答案(附翻译)

8.《胡玉吕传阅读答案》阅读附答案

9.《包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附译文

10.张惟孝传阅读附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是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