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文言文阅读答案
“观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颜真卿文言文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颜真卿文言文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颜真卿文言文阅读答案
颜真卿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真卿不从。乃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曰:“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邪?”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拂衣去。希烈大惭。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曰:“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师,后虽被执,诟贱不绝于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诸贼失色。
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曰:“死生分矣,何多为?”张伯仪败,希烈令赍旌节首级示真卿,真卿恸哭投地。会其党周曾康秀林等谋袭希烈奉真卿为帅事泄曾死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
(节选自卷153《新唐书·颜真卿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希烈以身捍 捍:护卫B.死生分矣,何多为 分:运数C.希烈令赍旌节首级示真卿 赍:携带D.因表其大节 表:显示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
(3)
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劝不行B.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C.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D.但戒严奉家庙
(4)
下面六句话分成四组,全都直接反映颜真卿“守节不移、宁死不屈”的一组是①君命可避乎 ②真卿色不变 ③希烈大惭 ④诟贼不绝于口 ⑤吾守吾节,死而后已 ⑥真卿起赴火[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⑤⑥D.①⑤⑥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叛贼李希烈攻陷汝州后,皇帝采纳了大臣们的主张、派遣颜真卿前去说降李希烈。B.在被李希烈拘押期间,颜真卿面对刀山、坑杀、火焚等考验镇定自若,宁死不屈。C.面对威逼利诱,颜真卿将生死置之度外,为维护人格同叛贼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D.李希烈最终杀死颜真卿,因为他非但不为己用,反而同张伯仪余党合谋攻袭自己。
(6)
请用“/”,为下边的句子断句。会 其 党 周 曾 康 秀 林 等 谋 袭 希 烈 奉 真 卿 为 帅 事 泄 曾 死 乃 拘 送 真 卿 蔡 州
(7)
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2)此吾殡所也。
篇2: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B.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C.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D.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科,是唐代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始于唐明皇。从高祖李渊到唐明皇前期,所有进士,都称为“乙科”。
B. 腰斩是古时酷刑的一种,行行刑时用斧或钺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这种刑罚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周代。
C. 朝觐,是古代军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D. 文忠,是古代朝廷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经纬天地曰“文”,危身奉上曰“忠”,位列“文正”之后。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真卿为官勤谨,深得民心。在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期间,判决了久而不决的五原冤案,在当地百姓誉为“御史雨”。
B. 颜真卿才兼文武,隐忍负重。当叛贼攻破洛阳,杀了留守将领并以他们的首级示众时,他强忍悲痛,暂时隐瞒真相,安抚军心。
C. 颜真卿守正重礼,勇于弹劾。有个叫郑延祚的人,母亲死后灵框停放在寺庙内二十九年不下葬,颜真卿奏本弹劾,反响强烈。
D. 颜真卿不畏强暴,忠贞刚烈。面对反贼李希烈的以死威逼,颜真卿气节不屈,宁愿赴火自焚也不改其大义凛然的志节。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2)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
【答案】
1. D
2. C
3. A
4. (1)(5分)颜真卿担心动摇军心,欺骗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首级全都不是(他们的)。”
(2)(5分)朕的儿子每次出行,(朕)都谆谆教诫,因此不敢有失。管崇嗣年老又跛足,你姑且宽容他。
学习方法
1、多读
就是反复读。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3、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篇3:颜真卿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
(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
【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
【注释】
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
②啻:止,仅仅。
③球:美玉,特指玉磬。
④见……于……:表被动。
12、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C、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D、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宋祁称其“笔力遒婉” 其真无马邪(《马说》)
B、今披阅遗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D、李希烈反,诏遗宜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2)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
B、【乙】文写颜真卿面对反贼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
C、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
D、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其楷书风格浑厚挺拔,用笔力透纸背。
答案:
12、(2分)B
13、(3分)C
14、(4分)(1)(2分)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重”“益”翻译正确各0.5分,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1分)
(2)(2分)(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达”“为”翻译正确,各0.5分,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1分)
15、(3分)C
篇4:劝学颜真卿阅读答案
劝学颜真卿阅读答案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结合选文划线部分,联系文意,谈谈作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业。
答:
【链接】《华西都市报》6月1日报道,邛崃市实验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邹林颖几天前获得了第19届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该生班主任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她学习一直勤奋,尤擅文科,学业训练兼顾,为人谦逊低调。
【答案】
1.(3分)略(抓住勤奋、惜时、静心、戒躁等方面阐述即可)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相关赏析
赏析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应该珍惜时光。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作者介绍
颜真卿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篇5:《新唐书·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颜真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颜真卿,字清臣。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后上疏曰:“今天下疮痏未平,干戈日滋,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而塞绝忠谏乎?陛下在陕时,奏事者不限贵贱,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跂而待。且君子难进易遐,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况怀厌怠。令宰相宣进止,御史台作条目,不得直进,从此人不奏事矣。陛下闻见,止于数人耳目。”李希烈陷汝州,诏真卿往谕之,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从。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赞曰: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B.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C.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D.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东,指现在山西西南部一带,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也就是古代的“中国”。
B.墓志,指墓内或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两部分,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文字。
C.公,古代五等封爵制中的最高爵位,一般冠以地名如鲁公,后来也加美名如“忠勇公”。
D.赞即赞词,一般是写在人物传记之后,对某人或某事进行评价的话,多为赞颂之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颜真卿重视孝道。颜真卿年少丧父,由母亲殷氏亲加教导,长大后事奉母亲孝顺。他弹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使其终身不予录用。
B.颜真卿敢于直言进谏。皇帝从陕州返回长安,颜真卿建议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其后又上疏皇帝,希望其能广开言路以恢复太宗时的盛世之治。
C.颜真卿以社稷为重。安禄山反叛时,河朔尽陷,惟颜真卿在平原城以乌合之众来阻挡他的锋芒;李希烈反叛颜真卿不顾个人安危,亲赴敌营,晓以大义。
D.颜真卿忠贞不屈。李希烈逼迫颜真卿上疏为自己昭雪,颜真卿没有屈从;被拘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定会遇害,从容写下遗表、墓志、祭文,视死如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
(2)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
答案:
10.A 第一处,如果在“太守”前断开,则安禄山是太守,与事实不符,也与情势不符(一个太守,没有力量攻占所有朔方之地),同时,前面的“出为”就没有了宾语,所以不恰当,由此排除B、C两项。第七处,如果在“日”后断开,则与宾客泛舟的时间是储廥廪的那一天,则储廥廪与泛舟饮酒就成了偶尔做的一件事,不可能“纾禄山之疑”;其实“储廥廪”与“料才壮”是并列结构,泛舟饮酒乃日日所为之事,由此排除B、D两项。
11.A 中国与河东是不同地域名称。
12.B “希望其能广开言路以恢复太宗时的盛世之治”错,原文是说皇帝在陕西时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期待。
13.(1)颜真卿每次给诸子写信,只是告诫(他们)严格奉祭家庙,抚恤孤苦贫弱的人,最终也没有其他的言语。(“但”(只是)、“恤”(抚恤,照顾)、“讫”(最终)各1分,句意2分)
(2)晩年命途不顺,被奸臣排挤,被奸贼杀害,毅然正气,遇到挫折也不颓丧,可以说是忠臣了。(“殒”(死,去世)、“沮”(沮丧)、被动句、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年少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加以教育。长大以后,博学,工于文章,事奉母亲孝顺。开元年间,考中进士科,又考中制科。出使河东,上奏弹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有诏书命令终身不予录用,听说者肃然起敬。出任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刚露出反叛的苗头,颜真卿预料他定会叛乱,假托久遭阴雨,于是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挑选丁壮,充实府库。每天与宾客泛舟饮酒,来解除安禄山的.疑虑。安禄山果然认为他不过是个书生,毫不担心。安禄山反叛,河朔一带全部沦陷,惟独平原城守护完备。皇帝从陕州返回京城,颜真卿请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后来颜真卿又上疏说:现在天下疮痍未平,战乱日生,陛下怎能不广听正直言论,来扩大自己的视听,而阻塞忠正的谏言呢?陛下在陕之时,奏事的人不限贵贱,群臣认为太宗之治可以翘足而待了。况且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广开无所忌讳的言路,尚且担心人们不能直言,何况心怀厌倦懈怠。命宰相宣布进奏或取或舍,使御史台制订规章,不许直接进奏,从此以后人们就不能奏事了。陛下所见所闻,只限于数人的耳目。李希烈攻陷汝州,有诏遣颜真卿前去晓谕李希烈,走到河南,河南尹郑叔则认为李希烈反叛的迹象已经显明,劝他不要前去,他回答说:“君命能躲避吗?”见到李希烈以后,宣布诏书,李希烈逼迫他上疏为自己昭雪,颜真卿没有听从。颜真卿毎次给诸子写信,只是告诫(他们)严格奉祭家庙,抚恤孤苦贫弱的人,最终也没有其它的言语。于是将颜真卿押送到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定会遇害,于是撰写遗表、墓志、祭文,指着卧室西面墙壁之下说:“这是我埋葬之处。”李希烈越分称皇帝,派人询问仪式,他回答说;“老大年纪老了,曾经掌管朝廷礼仪,所记的只有诸侯朝觐之礼而已!”颜真卿在朝中端庄严肃,刚正而有礼。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只称鲁公。擅长正、草书,笔力遒劲曲折,世间当做珍品流传。赞词说:安禄山叛乱之时,猖獗一时,无人敢敌(咆哮吞噬,势不可挡),只有颜鲁公率领乌合之众(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的军队)来阻挡他的锋芒,功业虽然未成,他的,志向却值得称道。晩年命途不顺,被奸臣排挤,被奸贼杀害,毅然正气,遇到挫折也不颓丧,可以说是忠臣了。唉,事情虽然过去一千五百年了,但他的英烈言行还如严霜和烈日般,让人敬畏而仰慕!
篇6:文言文阅读答案
《管宁割席》节选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篇7: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晋文公伐原①,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②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曰“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原:古国名。②士:兵士。
1.与文中“与士期七日”中“期”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造钦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B.爷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陈涉世家》)
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文公“攻原得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月}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3.七天过去了,但是原国还没有攻下来,(晋文公)命令撤离原国。(须补充出“晋文公”,翻译意思对,语句连贯即可)
4.请求诚信,赢得人和。(信,国之宝也;文公之信为至矣)
篇8:文言文阅读答案
伯父墓表
苏 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辏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暌曰袷私。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晔酥邻梢榇蠓颍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3分)( )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辨析文句意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时间上是“为官”时期,品质上是“公正”。①句讲的是苏涣少时交往者的情况,还未为官;②句是说苏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苏涣的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句说的是苏涣爱惜人才,与“为官公正”没有关系。这三句都要排除。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与原文不符。杖责的原因不是张宗的儿子不合乎要求,而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即张宗平常侍奉权贵,府里发文书到祥符县责成苏涣处理。 答案:C
参考译文
苏公名涣,起初字公群,晚年字文父。他年少时聪明有悟性,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上了岁数而又品德高尚的人。天圣元年,他才参加乡试,第二年考取进士,担任凤翔宝鸡主簿。
不久,调任凤州司法。当时王蒙正担任凤州太守,因为他和章献太后家是姻亲关系,依仗章献太后的势力骄横跋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苏涣虽然因为下属的身份侍奉王蒙正,但却鄙视王的为人。王蒙正曾经在朝廷上举荐他,又给权贵写信,认为苏公可以任用。苏公告诉郡中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收藏王蒙正写给权贵的推荐信。不久,王蒙正的事败露了,当时的读书人因此称赞苏公。
苏公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后被朝廷起用担任开封士曹。雍丘县有个百姓死在狱中,县令害怕承担责任,报告说是因病死的。府中派遣官吏处理这件事,经过好几个人审理也没能查出真相。等到苏公前往,就使那人的冤屈得到昭雪。夏人侵犯边关,官府买市民的马匹来扩充骑兵。府尹把这件事推托给苏公,最终马匹全被征用,但百姓却没有发生骚乱。后来他担任阆州通判。虽然处理政务非常宽松,但使用法令一定很恰当,官吏百姓非常敬畏,社会安定。阆人鲜于辏年少好学且纯正踏实,苏公待他非常优厚,把他作为地方选拔的人才,鲜于暌蚨得以进入仕途。鲜于旮湛始担任小吏,苏公又期许他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官吏,鲜于旯僦邻梢榇蠓颍号称名臣。
后来苏涣被选任祥符知县。乡中协助里正办理文书的张宗长久做坏事谋利,害怕苏公,假托有病100多天后辞职,并推荐他的儿子取代自己。苏公说:“书手依照法令应任用第三等人(注:当时把入道之人按才学、人品分为上、中、下三等),你和你的儿子属于第二等人,不能担任。”张宗平常侍奉权贵,为此就向府衙申诉。府衙发文书到祥符县责成苏涣处理,苏公就杖责了张宗。不久皇帝的一个近侍来到府衙,传达皇上的旨意,任用张宗为书手,苏公根据法令不执行诏令。又一个近侍来到府衙,说:“一定要在法令之外任用他。”苏公对府尹李绚说:“一个普通百姓能如此扰乱法纪,府衙都不能处理,您为什么不用县里不答应的缘故争辩这件事?”李绚听了苏公的话很惭愧,第二天上朝说了这件事。皇上称苏公做得好,下令内侍省查究这件事。(此事)大概因为张宗贿赂温成等人而起,于是不再彻底追查下去,只杖责了假托皇上命令的人,将他贬斥。一府的人都很震惊。孝肃公包拯见到苏公,感叹说:“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提拔他担任提点利州路刑狱。苏公到任一年多,弹劾城固县令一人胡乱杀人,一道的人都很震惊惶恐,于是不再有违法乱纪的事发生。
苏公去世27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把它交给我说:“先父死了之后,只有我们小辈人了,不及时记下这些事,时间长了会散失掉,那就是大不孝啊!”我年幼时侍奉伯父,曾听他说过:“我少年时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天有规定的数量,不完成任务不休息。出游在路上,言行讲究规矩。回到家中,没有懈怠的神色。所以当时,没有听到我有错误的行为。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我担心子侄辈一天天懈怠下去,所以记录了我听说的这些,来警示他们。
【颜真卿文言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