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日知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念念不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顾炎武《日知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顾炎武《日知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顾炎武《日知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顾炎武《日知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①,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 ①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1.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 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用排除法。①只是介绍《会试录》《乡试录》写序文的格式,不是作者的观点。④叙述写序文的变化情况,指出写序文的人借别人的著作得以流传后世。排除①④即可选出正确选项C。
答案:C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妄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解析:杜牧认为为别人写序的人,必是后世宗师。自己水平有限,离后世宗师的标准很远,所以不能写序。这是杜牧自谦推托之辞,但并不是D项所说一给别人写序就成为后世的宗师。所以D项错。
答案:D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分)
(2)今与足下开生今世。(2分)
(3)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吾也。(3分)
参考答案
(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自审”是宾语前置,要翻译成“考虑(或审视)自己”。“让”意为“推让”。
(2)“足下”是敬称,译为“您”。“并”译为“共同、一起”。
(3)“汲”的本义是从井里打水,取水。而“汲汲”则专门形容急切的样子,表示急于得到的意思。例如《汉书·扬雄传》中,就有“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句子。“不吾知”是一宾语前置句,要调整为“不知吾” 译为“不知道我”。
【参考译文】
《会试录》《乡试录》,都是主考的官员在书的前面 写序,副主考在书的后面写序,这是职责所确定的。凡是书也都如同这样。再比如说开国之初时府、州、县志写成,一定推选那个地方德高望重并且有文化的人给它作序,如果不这样就选择府、州、县那些地方的官员写序。请人作序的人一定找对恰当的作序人,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自己,实在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在这做官的人如果他的文章很优秀,他对于作序的书是有功的,那么就可以不必谦让给当地的文人;乡里的德高望重的人如果他的文章优秀,他对于作序的书是有功的,那么官员就不敢作序了。如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可以自己作序,不让给官员与乡人了:这样做,也是所说的职责。因此,书的序一般只有一篇。如果另有启发,就可以写成后序,也有的人只记录成书时间,并没有序言。现在却已有两篇序言,还要增加到三篇、四篇甚至更多的。两篇序言,已经不是正常的格式,再没有找对合适的写序人,确实是不应该的。世上有些君子学问不高却喜欢滥发议论。
凡是书的内容有所启发,作序是可以的;如果没有很大的.启发,只是记录写书的时间就可以了。人的毛病就在于喜欢给别人作序。
唐代杜牧《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以来为文章作序的人,都是后人学习敬仰的楷模。现在我和您同样生活在今世,想为您没有写完的文章作序,本来就是不可以的。”读了这些话,现在那些喜欢为古人的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
娄坚在《重刻 〈元氏长庆集〉序》中说:“所谓的序,就是用来叙述作书的主要意图,始于子夏为《诗》作序。其后刘向把校勘书籍作为自己的职业,每编成一部书就写一篇序,文辞非常优美,典雅不俗。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认为自己不出名,向皇甫谧求写一篇序。从这之后,撰写文章的人大多向他人请托写序来使自己的名声和文章流传,这些人都急切地追求名声,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啊!等到文章流传久了,那些收藏的刻本,有的模糊不可辨,就有人完善并重新刻印,又有人重新为它写序,这时的序应该用来告诉人们重刻的目的。可是,现在的一些作序者,不是胡乱评论过去一些贤人,就是过分地称颂或搬弄是非,多说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这都不是我所追求的。”读了这些话,现在那些喜欢为古人的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
篇2:日知录原文及翻译
日知录原文及翻译
日知录
顾炎武
原文: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天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注释:
词类活用: 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句式特点:
1、绝于天地者:“于天地者绝”,状语后置。
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判断句。
3、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均是状语后置。
4、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均是状语后置。
翻译: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恨、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考察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损害啊。
篇3:《日知录》阅读答案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五代史 冯道传 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管仲)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权术诡计)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故不为苟得也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则祸败乱亡 / 国恒亡
C.国乃灭亡 / 乃不知有汉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君将哀而生之乎
小题2:请找出与“立人之大节”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悍吏之来吾乡
B.寓之酒也
C.前人之述备也
D.无案牍之劳行
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人 之 不 廉 而 至 于 悖 礼 犯 义 其 原 皆 生 于 无 耻 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6分)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小题5:甲乙选文各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小题4:
(1)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2)羞耻对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行巧诈之事的人,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
篇4:《日知录》阅读答案
【甲】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袁枚《黄生借书说》
【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顾炎武《日知录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若业为吾所有( )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
③姑俟异日观 ( ) ④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 ( )
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曰:“何陋之有?” b.之虚所卖之
c.吾不得而见之矣 d.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②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9.【甲】文的论点是
【乙】文的论点是
两文共同的论证方法是 (4分)
6.答案:①已经 ②借 ③等待 ④断绝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7.答案:d(a.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动词,到;c.代词,书)2分。
8.答案:①另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②像这样的文章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危害。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要求翻译意思正确,语言通顺。
9.答案:书非借不能读也 文须有益于天下 对比
评分:论点各1分,方法2分,共4分
篇5:日知录练习及答案阅读答案
日知录三则练习及答案阅读答案
1、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
A.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B.皆以一生精力成之
C.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D.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C)
A.①纪政事也,察民隐也(隐情)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同情)
B.①庶乎其传也欤(流传)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
C.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容易)②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D.①谓文章止于润身(只)②进止敢自专(停)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情也,乐道人之善也。
译文:文章要想在天地间不断绝,要阐明道理,要记录国家大事,要体察民间隐情,要宣扬人的善良,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对天下有益,对未来有益,多写一篇就有多一篇的好处。
⑵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
译文:他们在书中讲了古人没讲到,而后人又不可不看的东西,这样写出来,才勉强传到后世的吧?
⑶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
译文:只靠文人的名声立世,怎么能让人敬重呢?这就是杨雄所说的只摘我的花而不吃我的果的人。
篇6:日知录文言文翻译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狠、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祸害啊。
著书之难
子书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庄子》《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都自成一家之言。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的。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文人之多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古今,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说:“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而宋朝的刘挚训诫子孙,常说:“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如此来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称道呢!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黄庭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奖掖后学,所以华而不实。”本朝嘉靖年间以来,也有这样的风气。而陆深记载的刘健告诫庶吉士们的话,李梦阳对此大为不平。
《宋史》说,欧阳修与学人晤谈,不曾涉及文章,只是谈吏政,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
篇7:《日知录·正始》原文及赏析
顾炎武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赏析
当年,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据刘洁修考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篇8:《廉耻 [清]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
《廉耻 [清]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
廉耻
[清]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①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注释] ①之推:即颜之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行己有耻 行:行事
B.弃礼义,捐廉耻 捐:放弃
C.则可以死易生 易:替换
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率:带领
3.下列属于直接讨论廉耻问题的一组是(3分)
①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②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③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④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⑤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义廉耻四者是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羞耻之心。
B.如果一个人没有廉耻之心,会导致失败,灾祸甚至死亡。
C.颜之推否定了齐国一士夫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反对自己的孩子去做官。
D.张奂是个廉洁的人,他把羌人的财货退还,使威望教化得到了发扬。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炎武《日知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