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先生》原文及翻译
“耶绵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四知先生》原文及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四知先生》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四知先生》原文及翻译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达,于是征召他(为官),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职到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的地位。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黄金)羞愧地出去了。杨震于是因为“四知”先生闻名天下。
《四知先生》注释:
1、举:被举用。
2、当:在。
3、之:到……往。
4、为:做。
5、谒见:拜见。
6、至:到。
7、遗:送。
8、知:了解。
9、愧:惭愧。
作者简介:
杨震(公元59一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因功被封安平侯。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而成为当时名儒。衰、平二帝时,杨宝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居摄二年(公元7),杨宝与龚胜、龚舍、蒋翊一起被朝廷征召,他因不愿出仕做官,便逃避隐匿、不知去向。东汉光武帝刘秀很敬重杨宝才华、学识、品德和气节,建武中特派官家车辆征召他入朝做官,他因年老有病,未能成行,而老死家中。
杨震从少年起就特别聪明好学。当时,今文经学居官学正统地位,非常盛行。他为了通晓今文经学的深刻含义,就拜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桓郁是当朝九卿之一的.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选试博士,曾为汉章帝和汉和帝讲授儒经,是当时既显赫又有很高学术威望的经学大师。在桓郁的教授下,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深钻细研。
篇2:《四知》原文翻译
《四知》原文翻译
原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
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
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注释
1、杨震:东汉人,东汉时高官,博学而廉洁。
2、东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
3、昌邑:汉代县名,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4、茂才:即秀才,因避东汉光武帝刘秀讳,而改称茂才。
5、举:举荐。
6、怀:揣着,怀揣。
7、遗(wèi):给予,赠送。
8、故人:老朋友 (杨震自称) 。
9、知:了解。知道。
10、何:为什么。
11、故旧长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
12、为:担任。
13、之:到……去。
14、治:购置,经营。
15、迁:迁移。
16、公廉:公正廉洁。公:公正,无私。
17、或:有的,有的人。
18、道:路。
19、故:与“新”相对。
20、谒:请托。
21、厚:重,深。
22、亦:也是。
23、子:你。
24、遗:赠送。
篇3:四知原文及翻译
四知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杨震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译文
杨震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
词语解释
1、杨震:东汉人,东汉时高官,博学而廉洁。
2、东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
3、昌邑:汉代县名,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4、茂才:即秀才,因避东汉光武帝刘秀讳,而改称茂才。
5、举:举荐。
6、怀:揣着,怀揣。
7、遗(wèi):给予,赠送。
8、故人:老朋友 (杨震自称) 。
9、知:了解。知道。
10、何:为什么。
11、故旧长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
12、为:担任。
13、之:到……去。
14、治:购置,经营。
15、迁:迁移。
16、公廉:公正廉洁。公:公正,无私。
17、或:有的,有的人。
18、道:路。
19、故:与“新”相对。
20、谒:请托。
21、厚:重,深。
22、亦:也是。
23、子:你。
24、遗:赠送。
解释句子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翻译: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
注:君不知故人的正确理解是 你不了解我(不贪)的性格。
何谓无知者?
翻译: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典故1
杨震为官疾恶如仇,敢于直谏。永宁元年,他代替刘恺任司徒职务,第二年,邓太后逝世后,朝廷中皇帝身边的内宠开始横行。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因从小保养安帝辛勤周到有功,深受安帝信任尊重。王圣便仗此地位骄横放纵,连她的女儿伯荣也经常出人禁宫,传通贿赂。于是,杨震就给安帝上书说:
“臣听说,自古以来施政,主要是选用德才兼备的贤能人士治理国家,管理主要是惩治去除违法乱纪行为,所以唐尧虞舜时代,贤能有德的人,都在朝中为官,而恶人则被流放监禁,天下百姓都心悦诚服,国家一派兴旺发达的气象。
当今之世,古人推崇的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等九种道德,未能发扬光大,而按幸小人却充斥朝廷内外。阿母王圣,出身卑微,因遭千载难逢的机会,得以奉养圣上。
虽然有推燥居湿抚养陛下的辛勤劳苦,但陛下对她前后所封赏的财富荣耀,已远远超过了她的功劳。然而她贪得无厌的心理无法得到满足,经常交际朝臣,接受贿赂、请托,扰乱夭下,使朝廷清正的名声受到损毁,如同日月蒙上灰尘一样。
《尚书》曾告诫说:母鸡啼鸣是不祥之兆;《诗经》也讽谕奸诈多谋的女子参政是丧国的根源。过去郑庄公屈从母亲意愿,任由弟弟叔段骄横不法,结果,叔段准备谋反,郑庄公不得不用暴力手段将其弟诛杀。
《春秋》对此事持贬抑态度,认为郑庄公'不教而诛',是不道德的。自古以来,奸诈的女子和小人都是很难相处的,亲近她们,她们就会嬉闹放纵;疏远她们,她们又会心怀怨恨。
《易经》上说:'无所遂其心愿,只能在家中操持家务',说的就是奸诈的妇人不能千予政事。因此,应当迅速送阿母出宫,让她居住在外面,同时还要阻断她女儿同宫内的往来,这样就能使恩情和德行都继续保持下来,对陛下和阿母都是好事。
请陛下舍弃有碍大局的儿女私情,割除有害国家的仁爱优柔之心,把精力集中在日理万机的朝政上,谨慎使用封赏拜爵的权力,减少下面的贡奉,减少百姓的赋役征发,使天下德能兼备的'鹤鸣之士'都群集在陛下周围,为朝廷出力;让正在朝廷做官的士大夫莫因朝政不清而懊悔出仕;对诸侯国不要横征暴敛,使他们心存不满;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抱怨朝廷。要循着先朝英明皇帝的治国法则而行,与英明伟大的哲王比德,这岂不是很美好的事吗!”
书上安帝后,安帝不仅不采纳杨震的忠谏,还把奏章拿出来给乳母王圣等看,一方面加深了这些人对杨震的憎恨,另一方面,这些人认为有皇帝的`庇护,其行为更加骄横放纵。
典故2
乳母王圣的女儿伯荣,得意忘形,与已故的朝阳侯刘护的远房堂兄刘瑰勾搭成奸,刘瑰为趋炎附势,遂姿伯荣为妻。安帝因此而让刘瑰承袭了刘护的爵位,官至侍中之职。对此,杨震坚决反对,再次向安帝上书说:
“臣听说过去高祖皇帝执政时曾与群臣相约,不是有功之臣不得封侯拜爵。在爵位的继承上,自古以来都是父死子继,兄亡弟及,以防别人篡夺爵位。臣见诏书踢刘护的远房堂兄刘瑰承袭了刘护爵位为侯,而刘护的同胞弟弟刘威如今还健在,为什么不让刘威袭其胞兄刘护的爵位而让刘瑰承袭呢?
臣听说,天子只封有功之臣,诸侯靠德行获得爵位。刘瑰没有任何功劳和德行,仅仅以匹配阿母之女的缘故,一时间就位至侍中,又得以封侯,这既不符合高祖定下的老制度,又不合乎道义,以致满朝文武议论纷纷,百姓迷惑不解。请陛下以历史为镜鉴,按照帝王应该遵循的规则办事,很人心,安天下。”
对于杨震的再次忠谏,昏庸的安帝仍然我行我素,不予理采。
典故3
延光年间杨震任太尉时,安帝下语派人为阿母王圣修建府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挥等人,便从一旁推波助澜,弄得朝廷倾摇,不得安宁。为此,杨震又向安帝上书说:
“臣听说耕种九年必有三年的储备积蓄,所以尧帝遇到洪水灾害时,人民照样有饭吃,有衣穿,不受饥俄折磨。臣思虑,如今灾害发生,且日见扩大,百姓储备空虚,不能自足,再加上蝗虫成灾,羌虏侵掠,边关震扰,战事连年不息,兵马粮草难以供应,大司农主管的国库资财匮乏,恐怕国家到了难以安定的时候了。
臣适才看到皇上下诏为阿母在津城门内大建府第,合两坊为一坊,将街道都占完了,雕刻装饰极其精致。如今盛夏,正是草木旺长农业生产大忙的时候,在自然灾害严重、国库空虚、农业大忙的情况下,动用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开山取石,修建府第,不是很不合时宜吗?特别是动用大匠、左校以及其它官员,建造衙门官署几十处,相互攀比,费用过亿,耗资特别巨大。
周广、谢恽兄弟,既不是皇上重要亲戚,又不是皇室枝叶贵属,仅仅依附皇上周围亲幸的奸债小人,与樊丰、王永等人共分权力,嘱托遍布州郡,威势动摇大臣,宰相衙府想征召人材,大多都要看他们的眼色行事,被招来的人差不多都是通过行贿买官的无能之辈,甚至一些过去因贪污纳贿被禁锢不许做官的人,一些放浪形骸、胡作非为的人,也都通过行贿重新得到了高官显位,以致黑白混淆,清浊不分,天下舆论哗然,都说上流地位是用金钱买来的,使朝廷招来无数讽刺漫骂。
臣曾听老师说过:国家向人民征用赋役太多的话,百姓财尽就会埋怨,力尽就会叛乱。百姓同朝廷离心离德了,朝廷怎么去依靠百姓?所以,孔夫子说:'百姓不富足,君王又怎能富足呢?'请陛下斟酌考虑。”
樊丰、谢挥等人见安帝不听杨震接二连三的苦谏,便更加肆无忌惮,进而假造诏书,调拨司农所管国库钱粮、大匠所管众多现成材木,各自大起家舍、园地、庐观,花费人力、财力不计其数。
典故4
为了规劝皇帝亲贤臣、远小人,杨震因京城地震一事又上书宣帝说:“臣幸蒙皇上恩宠,得以位列三公之位,却不能弘扬正气,调和阴阳。
十二月四日,京城发生地震,臣曾听老师说过:'地是阴气之精,应当安安静静地承受阳气。'而发生地震,其原因就是阴气太盛所致。
地震的那天是戊辰日全天干中的戊和地支中的辰都位列第五属土性,加上地震,三方面都是土,其征兆应该指的是中宫,是皇上周围的宦官过分擅权干予政事的征象。
臣想陛下常常为边境战事未完需要大量钱物而忧心忡忡,因而自己生活异常俭朴,宫殿墙倾屋斜,仅用柱子来撑,并不进行修建,这样做是想让远近百姓都知道国家财政困难,皇帝带头实施政化清流,使老百姓学习效法皇帝的做法,节俭办事。
而陛下身边那些亲幸小人,不与皇上同心同德,骄奢淫逸,超越礼法规则行事,广招工匠,盛修宅第,卖弄权势,作威作福,致使天下百姓人人怨恨。地震就发生在京城,恐怕是上天发怒而惩罚的吧。再说,一冬无雪,今春又没有下雨,百官为此十分焦虑,而陛下身旁那些势利小人,仍旧修缮不停,这才是真正导致上天久早不雨的原因呢。
《尚书》中说:'只有君主可以作威作福,锦衣玉食,做臣子的是不能仿效的。'请陛下刚健中正,逐弃那些骄奢不法的近幸小人,让那些蛊惑人心的传言停止传播,诚心诚意地接受皇天上帝的警示告诫,不要再让那些作威作福的幸臣小人再继续掌握实权,横行霸道,则天下幸甚,国家幸甚。”
杨震前后所上奏章婉转诚恳,切中时弊,安帝对此一点也听不进去,而且产生了厌烦不满情绪,樊丰等人更是侧目而视,恨之人骨。但都因杨震是当时名儒,名声很大而不敢加害于他。
典故5
不久河间(今河北雄县一带)有一名叫赵腾的男子到宫门上书,批评朝政。安帝阅后非常生气,下诏将赵腾收捕人狱,严刑拷问,最后以诬惘皇上的罪名结案。
杨震知道后,立即上书营救赵腾。
他说:“臣听说尧舜时代,在朝廷置放敢于直谏的鼓,标立敢于诽谛的木,用以鼓励官吏和百姓给皇帝提批评意见;殷周时代的英明君主,特别注意倾听百姓的怨愤谩骂和不满,用以修正自己治国中的缺点和错误,用德行去教育感化人民。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下情尽数上达,使人民无所忌讳地杨所欲言,让最下层人都能把意见讲出来,以便广泛采纳众议扩集思广益。
赵腾虽因言语激烈攻击朝政而获罪,但这与那些杀人放火的犯罪分子是有明显差别的,臣请陛下减免已经定下的罪名,保全赵腾的性命,并以此鼓励最下层的广大人民坦率直言,以求广开言路,获取教益。”
安帝看了杨震奏章,仍不醒悟,将赵腾押赴都市斩首。
蒙冤
适逢延光三年(公元124)春天,安帝东行巡游泰山,樊丰等人乘皇帝在外巡游之机,竟相修建宅第。
杨震属下椽吏高舒召来大匠官署的令史查问,得到樊丰等人伪造假诏书等罪行证据,于是杨震便准备好奏章,等安帝巡游回京后上奏此事。
樊丰等人获悉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当时恰好发生太白犯昴的自然星象变化,太史官奏说此星变逆行,昭示人臣有悖逆犯上行为。樊丰等人乘机将此星象变化归罪到杨震身上,并在安帝前造谣诬陷杨震说:“自从赵腾死后,杨震对朝廷深怀怨恨,杨震本是邓氏家族的门生故吏,对当今朝廷一直存有怨恨之心。”
等到安帝车驾东行归来,准备选择吉日人宫时,就连夜派使者收缴了杨震的太尉印缓,于是杨震就紧闭大门,谢绝一切宾客来访。
樊丰等人对此还觉得不够解恨,就请大将军耿宝再上奏章,诬陷杨震对朝廷收缴他的印缓心怀怨气,有不服处置之罪。安帝于是下诏遣送杨震回归故里。
杨震接诏后,立即动身返乡,在返乡途经洛阳城西几阳亭时,慷慨悲愤的对他的儿子和门人说:“死,本是士大夫的寻常本分之事,我蒙圣上之恩官居上司,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杀,厌恶奸邪的女人倾乱朝廷而不能禁止,我还有什么面目活于人世。我死之后,以杂木做棺板,以粗布作寿衣,既不要送我回归祖茔,也不要设祠祭祀”.
说完就饮毒酒而死了,当时年已七十多岁。弘农太守移良,秉承樊丰等人的意旨,派人在陕县截住了杨震的灵车,不准运回本籍,并将灵枢露停道旁,一任日晒雨淋。
杨震的几个儿子则被罚做苦役,代替邮差往来送信,广大百姓无不为之垂泪。
一年以后,汉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人都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上书顺帝要求重新调查处理杨震冤案。当时朝廷上下都交口称赞杨震的正直忠烈,于是,顺帝就下诏给杨震平反,除拜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官赠钱百万外,还下诏以很高的礼仪改葬杨震于华阴潼亭。改葬这天,远近百姓络绎不绝都来参加葬礼,以纪念这位清正廉洁、正直无私、疾恶如仇、敢于直谏的好太尉。
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而成为当时名儒。衰、平二帝时,杨宝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
篇4: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译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练习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举茂才( )
(2)道经昌邑( )
(3)故人知君( )
(4)后转涿郡太守( )
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3.根据内容填空。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___________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
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杨震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推举,选拔(2)取道(3)了解(4)调动
2.C
3.(1)杨震
(2)“清白吏子孙”(“清白吏子孙”的美名)
4.他(杨震)过去在荆州曾举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里,(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5.(1)杨震拒金(贿)。(2)杨震拒绝“为开产业”。
6。贤明,刚直,清廉。
篇5:四知文言文翻译
四知文言文翻译
原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后汉书》
译文
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
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举茂才( )
(2)道经昌邑( )
(3)故人知君( )
(4)后转涿郡太守( )
【小题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
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小题3】根据内容填空。(2分)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2分)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答:
【小题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4分)
答:
【小题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杨震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
答案
【小题1】(1)推举,选拔(2)取道(3)了解(4)调动
【小题1】C
【小题1】(1)杨震(2)清白吏子孙(清白吏子孙的美名)
【小题1】他(杨震)过去在荆州曾举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里,(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小题1】(1)杨震拒金(贿)。 (2)杨震拒绝为开产业。
【小题1】贤明,刚直,清廉。
篇6:“ 四知”家风赋原文
“ 四知”家风赋原文
秦砖汉瓦
“四知”家风乃华夏杨氏之魂,托起杨氏之脊梁,催人奋起,永葆杨门长盛不衰。今赋文一篇,以颂祖德。
自三皇开姓氏,或因封国赐氏,或以食邑取姓。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皆由家而聚族,因姓以别群。夫观华夏杨氏,杼公封国而创,乃属皇族国姓。时至后汉,先祖杨震,一代名臣,暮夜不受馈金,留下“四知”美名。伟哉!此举可质天地,气节堪比山高。暗室不欺,慎独慎微,诚为官宦律己之端,仕政见贤思齐楷模。谓之“四知美誉千古颂,声名堪比乾坤长”。公以“清白传家”为训,言传躬行,教化子孙,拱起族群辉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历代子孙,秉承良训,以“四知”为堂,以“四知”为荣,弘文崇德,清白传家,家风肃肃,家声昂昂。公之余惠绵绵不绝,杨氏族群星汉灿烂。噫!仁者如微、箕;勇者如贲、剪。秦汉魏晋,“四世三公”(杨款、杨震、杨彪)、“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开启华章!一代名君,文帝杨坚,一统华夏,开皇盛世,高山仰止,前古未比。李唐替隋,杨门十二相,刮起雄风盛唐,皆为族人敬仰!时至两宋,杨氏裔孙,文有杨万里,武有杨家将。杨家满门忠烈,精忠报国,华夏广传;万里爱国崇文,诗文词赋,多若星辰!一文一武,交相辉映,共谱华章。明朝士奇,学行见长,牵杨荣,挽杨溥,勤勉谨慎,仕政清廉。“三杨侍朝”,天下治隆。此等后裔子孙,颇具先祖遗风。
嗟夫!予观古来今往,华夏杨门,英贤辈出,腾达辉煌。何哉?此等先贤,震公裔孙,权赖“四知”流韵,家风传承之功。今之,乾坤朗朗,天下清明,国强家旺。吾等裔孙,宜当慎终追远,祖德高扬,振兴华夏,谱写新章。
篇7:杂说四原文及翻译
杂说四原文及翻译
杂说四·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篇8:《智囊知微》原文及翻译
《智囊知微》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初,叔向晋大夫羊舌肸欲娶于申公巫臣氏,其母欲娶其党。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鲜,吾惩舅氏矣。”其母曰:“子灵之妻夏姬也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可无惩乎?吾闻之:甚美必有甚恶。昔有仍氏生女,发黑而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惏无厌,忿颣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今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汝何以为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叔向惧,不敢取。平公强使取之。生伯石。伯石始生,叔向之母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遂弗视。
【注释】
①光可以鉴:光亮可以照人。
②尤物:极美的女人。
③移人:使人迷失本性,丧失理智。
【译文】
春秋时,晋大夫叔向想娶申公巫臣的女儿为妻,可是叔向的母亲却希望他娶自己娘家的人。叔向说:“我的庶母虽然很多,但是庶兄弟却很少,我讨厌亲上加亲。”他母亲说:“子灵的妻子夏姬害死了三个丈夫、一个国君、一个儿子,导致一个国家和两位卿大夫灭亡,这还不够可怕吗?我听说:世上出现过分美丽的女人,必然有凶险万端的祸事伴随而来。古时的有仍氏生了个女儿,一头青丝又黑又美,光可鉴人,人称她为玄妻。后来乐正后夔娶她为妻,生了个儿子名叫伯封。这儿子的性情像猪一样,贪婪无厌,凶狠无度,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一个‘封豕’的外号。后来有穷国的后羿把伯封杀了,从此夔氏断了香火。三代的灭亡,和晋太子申生的废立,祸端都是出在美女,你为什么还要娶美女呢?天生的.美人足以迷惑人心,假使没有完美的品德,一定会带来灾祸。”叔向听了母亲的话,觉得害怕,就打消娶申公巫臣的女儿为妻的念头。可是晋平公却强逼叔向娶申公巫臣的女儿。婚后生了个儿子名叫伯石。当伯石出生时,叔向的母亲前去探视,才到堂前,听见婴儿的哭声就掉头而走,说:“这哭声简直像豺狼的声音!狼子野心,如果有了他,恐怕我们羊舌家会灭亡。”她因而不肯探视孙子。
篇9:日知录原文及翻译
日知录原文及翻译
日知录
顾炎武
原文: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天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注释:
词类活用: 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句式特点:
1、绝于天地者:“于天地者绝”,状语后置。
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判断句。
3、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均是状语后置。
4、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均是状语后置。
翻译: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恨、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考察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损害啊。
篇10:知胜之道原文翻译
知胜之道原文翻译
知胜之道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①,上下同欲者胜②,以虞待不虞者胜③,将能而君不御者胜④。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⑤;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注解:
1 众寡,指兵力多少。
2 同欲,意愿一致,指齐心协力。
3 虞:有准备。
4 能:有才能。 御,原意为驾御,这里指牵制、制约。
5 殆:危险、失败。
6 识:懂。
7 欲:心。
8 御:控制、干预。
译文:
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篇11:《四知》的原文与译文
《四知》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后汉书》
译文
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
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四知先生》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0.寒食原文及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