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姚璹,字令璋》阅读答案

《姚璹,字令璋》阅读答案

2022-05-28 04:15: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郫县县太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姚璹,字令璋》阅读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姚璹,字令璋》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姚璹,字令璋》阅读答案

篇1:《姚璹,字令璋》阅读答案

《姚璹,字令璋》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姚璹,字令璋。永徽中明经擢第。长寿二年,累迁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自永徽以后,左、右史虽得对仗承旨,仗下后谋议,皆不预闻。璹以为帝王谟训,不可暂无纪述,若不宣自宰相,史官无从得书。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最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瑞始也先令璹监造天枢,至是以功当赐爵一等。璹表请回赠父一官,乃追赠其父豫州司户参军处平为博州刺史。时有大石国使请献狮子,璹上疏谏曰:“狮子猛兽,唯止食肉,远从碎叶,以至神都,肉既难得,极为劳费。陛下以百姓为心,虑一物有失,鹰犬不蓄,渔猎总停。岂容自菲薄于身,而厚资给于兽。”疏奏,遽停来使。又九鼎初成,制令黄金千两涂之。璹进谏曰:“夫鼎者神器,贵在质朴自然,无假别为浮饰。”则天又从之。寻属契丹犯塞,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璹为副使以备之。神功初左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中官吏多贪暴,瑞屡有发捷。奸无所容。则天嘉之,降玺书劳之曰:“夫严霜之下,识贞松之擅奇;疾风之前,知劲草之为贵。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边训兵,心力俱尽。乃春蜀中,氓俗殷杂,久缺良守,弊于侵渔,政以贿成,人无措足。是用命卿出镇,寄兹存养。果能揽轡澄清,下车整肃。”则天又尝谓侍臣曰:“凡为长官,能清自身者甚易,清得僚吏者甚难。至于姚瑞,可谓兼之矣。”长安中,累表乞骸骨,制听致仕。进爵为伯。神龙元年卒,遣令薄葬,贈越州都督,谥曰成。

(节选自《旧唐书·姚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B.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C.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D.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唐朝设置明经、进士等科目,以经义取者为明经。

B.鸾台,宫殿高台的美称,也是唐时门下省的别名,后来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

C.九鼎,相传由夏禹铸造,象征九州,后来沦没不见,武则天重铸九鼎彰显权威。

D.长史,官名,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文中指地方行政主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璹上书朝廷,请求追赠父亲。他立下功勋,将得到赐爵,却上表奏请把封赏转赠给去世的父亲;他的请求得到朝廷批准。

B.姚璹多次进谏,则天从善如流。他反对属国进献狮子,认为劳民伤财,有损君主圣明;劝阻用黄金涂九鼎,谏言都被采纳。

C.姚璹政绩不凡,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朝中做宰相时多有贡献,后来到益州为官,通过多年治理,稳定了局势,澄清了政治。

D.姚璹能担重任,在职尽心竭力。他协助武三思防备契丹入侵,参与边防建设和训练士兵时尽心尽力,为巩固边疆作出贡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蜀中官吏多贪暴,璹屡有发施,奸无所容。

(2)长安中,累表乞骸骨,制听致仕,进爵为伯。

14.姚璹为官最受武则天称赞的是什么? (3分)

阅读答案:

10.(3分)A11.(3分)D12.(3分)C

13.(8分)

(1)(4分)蜀中官吏大都贪婪暴虐,姚多次检举揭发,奸邪无处容身。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发”“无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长安年间,多次上表请求退休,下诏允许他退休,进爵为伯。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累”“听”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

自身清廉,还能使下属官吏清廉。

评分参考:

意思答对即可。

篇2:沈璋阅读附答案

沈璋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金,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栽书数千卷而还。

太杆贼陷潞州,杀守姚潘,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賑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军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拜少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

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养,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进士及第。

(节选自《金史?沈璋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 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沈璋为人谦恭,不贪钱财。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后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他却分文不取。

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他主潞州事,召回逃亡的人,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的说这是我的职责。

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他挽救了士兵,士兵感动,朝廷嘉奖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

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

4.C(抓住关键词“也”“盖”“故”等进行断句,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5.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6. C(招抚张觉是“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之后的亊,而不是担任左谏议大夫时。)

(1)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惟独沈璋没有参与夺取;只是运载数千卷书回去。( “平”解释为“攻下”,“赀货”解释为“钱财”,“惟”解释为“只”。)

(2)沈璋到了那里,召回逃亡的人,赈济收养贫困饥饿的人,收葬野外横陈的死尸。(“至”解释为“到”,“招复” 解释为“召回”“逋逃”解释为“逃亡”。)

篇3:《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

《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⑤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

13.画线句出自课文《_______》,本文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_(任填两个)。李密在祖母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了课文中所说_________的诺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4.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周门人方之游夏 ________ (2)后刘终,服阕 ________

(3)孔明言教何碎 ________ (4)华善之 ________

1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密以祖母年高 问征夫以前路

B.有暇则讲学忘疲 他植者则不然

C.齐桓得管仲而霸 秦师轻而无礼

D.士之有名 感吾生之行休“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的深刻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3、(4分)陈情表 成语: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皇天后土等 诺言:先尽孝后尽忠

14、(4分)把……等同,并列 停止,完毕 琐碎 以……为善,认为……好

15、(2分)D

16、(2分)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着在祖母身旁伺候,夜里未曾脱衣(休息)。

(3分)他的下属(向)司隶禀告了信的内容,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17、(2分)忠贤兴国 奸佞误国

篇4:《李密字令伯》阅读及答案

《李密字令伯》阅读及答案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6.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慈父见背    见背:长辈去世<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6.D(怜恤、同情)        <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密以祖母年高< />B.有暇则讲学忘疲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D.齐桓得管仲而霸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B(A项“以”译为“因为”,介词;B项“则”分别是“就”“却”的意思;C项“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而”译为“因而”)

8.下列各项中为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8.A

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以抒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9.D(实现“宿愿”不当)

10.翻译下面语句。(10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3分)

译文:

10.(1)我小的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还不能走路,伶仃孤独,(一直)到成人自立。

(得分点:“不行”“零丁”“成立”)

(2)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分)

篇5:萤火虫贾祖璋阅读答案

1.(1)卵——幼虫——蛹——成虫 (2)发光;是害虫蜗牛的天敌;用闪光吸引异性;由腹部的发光器发光;发出的光是冷光。

2.用针头一样的嘴先给蜗牛打麻醉针,再给蜗牛注射消化液。

3.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4.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萤火虫。例如:对萤火虫“吃蜗牛”作细致形象的描写,说明它是害虫蜗牛的天敌;对雌雄“相互吸引”,作想象和描写。

5.可以归纳四个观点:①大自然是有规律可循的;②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让大自然为人类服务;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给人类带来生存的危机;④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大意相同即可;鼓励学生发表合理的独特见解。)

篇6:《强项令》阅读答案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加粗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大言数主之失( )

②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

③宣悉以班诸吏( )

④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 )

⑤将何以理天下乎( )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么描写?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数:列举 ②被:盖,覆盖 ③悉:全,都 ④乃:于是 ⑤以:凭

2.①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②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意对即可)

3.侧面描写,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篇7:《强项令》阅读答案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因匿主家 (2)流血被面

(2)使宣叩头谢主 (4)年七十四,卒于官

18.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C.文叔为白衣时 D、妻子对哭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0.“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

17、(1)躲藏(藏,藏匿) (2)覆盖 (3)道歉(谢罪,认错) (4)死 18.B 19.(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 (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2分) 20.“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2分)(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21、不畏权势 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 清正廉洁(1分)

篇8:南楼令阅读答案

试题:

(1)“川溟暮云平,寒潮带月生” 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还想深闺眠不稳,应屈指,数归程”在表情达意上很有特色,请简析。(3分)

答案:

(1)描绘了江面昏暗、暮云低垂、冷月初生的景色,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

(2)作者不直接抒发自己对亲人、对妻子的思念,而是写想象深闺中的妻子辗转反侧,屈指计算着丈夫回程的`日子(2分);从而使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更深切动人,更耐人寻味(1分)。(具体运用的手法不必答出)

南楼令创作背景:无

南楼令赏析:

“望乡情”是全词的主线,对游子来说,乡思是永恒的主题。月夜泛舟,乡思如酒,把一颗游子心酽酽地包裹,作者的情思就在细腻的描摹中飞扬:寒夜,江上,诗人乘船在风中扬帆航行。月亮升起来了,如水的月色,映得江天一色澄明,多么美的月夜景致啊!但对远行的游子来说,美景只是更加激起他对故乡的向往,他的目光时刻回望着故乡,可故乡在哪儿呢?目光所及之处,是一重又一重的山,千叠万叠,一直绵延到天边,故乡就在那遥远的天尽头,重重叠叠的山,怎么能遮得住游子对故乡的情怀呢?词的结尾,不直接抒发自己对亲人、对妻子的思念,而是想象深闺中的妻子辗转反侧,屈指计算着丈夫回程的日子,来反衬自己的刻骨情思,给人更加深切的印象。

个人资料:无

【《姚璹,字令璋》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强项令阅读答案

2.“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阅读答案解析

3.《关河令》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4.折桂令微雪阅读答案及赏析

5.姚平仲小传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6.姚范《山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7.班超字仲升阅读答案

8.沉字桥阅读理解及答案

9.《尚野,字文蔚》阅读答案

10.《一个“熬”字益人生》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姚璹,字令璋》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