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及答案解析
“江湖大马扇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阅读古诗《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及答案解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阅读古诗《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及答案解析,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阅读古诗《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及答案解析
刘致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
梦里思梁宛,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
(1)这首元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3分)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描绘了和风丽日莺歌燕舞、桃杏争芳,(1分)暮雨蒙蒙里江天一线、平静辽阔的江南春日画面。(2分)
解析: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进而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解说。值得注意的是,内容要全面。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准确把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体味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受,还要弄清物象所体现的时令、方位特征。至于写景的目的,则要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曲词在抒发离人离去后送别者凄凉惆怅的情感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以景写
情的手法,请结合曲句,就其中一种手法谈谈你的理解。(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虚实结合(指明手法2分):前六句写春日美景中饮酒送别的场景,后六句借助想象,写梦境中送别朋友的场景及朋友离去后自已的孤单愁苦,表达了自已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结合原诗分析3分)或以景写情(指明手法2分):曲子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明丽欢快的图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送别者内心的凄苦悲苦;接着用“暮雨”“长亭”“阳光曲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惆怅寂寞的图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结合原诗分析3分)
解析:要充分理解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先明确其具体表现,再结合诗人抒发的情感作具体分析。答案构成一般是:手法名称——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应用——运用手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叙离别之情的送行曲。先写景,后抒情。景是乐景,情是哀情。曲子借“折柳”“梁宛”“渭城”“长亭”等四种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抒发了自己依依惜别的情怀。整首曲子,无论是写景,还是言情,都是极富层次感的。先说景,“和风”“丽日”“燕莺”“桃杏”,明亮的色彩,突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但晚间雨后的寂静却引来了点点愁思,由喜入悲,错落有致。再说情,折柳送别,难分难舍,而“梦里”句,则把与友人身处两地的相思之情作了梦幻式的深层开拓,使曲境由客观的时空序列转入主观的时空序列,拉开了时间的广度和空间的深度,令人读后余味无穷。曲作手法细腻,句式工巧,音调铿锵,达到情景俱真、曲意清新深婉的艺术境界
篇2: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阅读及答案参考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①,回首看山家②。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①云沙:云海。②山家:山那边。
8.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5分)
9.简要说说曲中“眠”“戏”二字的作用。全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6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8.描绘了一幅云山飘渺变化的优美画面。(2分)最突出的手法是衬托。云山互衬: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3分)
解析:这四句曲文描写山高云深的景色。高山之上,云雾缭绕,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这种在自然赋予的奇特景色,在作者笔下得到了生动表现。四句中每句都嵌入“云”、“山”二字。但因为在组合、安排上有变化,所以句式并不呆板,反而由于“云”“山”两字的反复出现,使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加强。
9. “眠”指睡觉,写出了野鹿在山草中悠闲卧睡的情形;“戏”指嬉戏,写出了猿在野花中欢跳嬉戏的状态。(2分)构成了一幅恬静、平和、有动有静的画面。(2分)表现了作者陶醉云山,恬然自得的隐居后的生活情趣。(2分)
篇3:《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阅读答案赏析
《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阅读答案赏析
刘时中
和风闹燕鸢,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
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粱苑②,花时别渭城。
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
注:①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过”。
②梁苑:亦称梁园、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同,园内聚集着一班著名文士。
(1)【雁儿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2)这首曲词在抒发离人去后送别者凄凉惆帐的情感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以景写情的手法,请结合曲句,就其中一种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中莺歌燕语、桃杏争芳,暮雨蒙蒙里江天一线、平静辽阔的江南春日图。
(2)虚实结合:前六句实写春日美景中饮酒送别的场景,后六句借助想象,写梦境中思念今日送别之会及朋友离去后自己的孤单愁苦,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以景写情:曲子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明丽欢快的图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送别者内心凄凉悲苦;曲子还用“暮雨”“长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惆怅寂寞的图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二:
注释:这是一首带过曲(元曲的一种),这首带过曲按其内容和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是[雁儿落],后面的是[得胜令]。
(1)从送别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三个层次,请概括每一层次的内容。(4分)
(2)诗中“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 四句,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前四句([雁儿落])为第一层次,写送别的季节和环境氛围。(1分)中间四句([得胜令])写送别的情景和送别时设想别后的思念。(2分)最后四个长短句写离人去后送别者孤零的境况和凄凉惆怅的感情。(1分)(指明层次并加以简要分析才可得分。)
(2)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1分)前两句铺叙送别的情景,为实;(1分)后两句设想别后的相互思念,为虚,这是送别时的心理活动。(1分)(答“用典”,言之成理亦可)
赏析:
这首带过曲按其内容和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前面的[雁儿落]写景,后面的[得胜令]抒情。
[雁儿落]写的是春景,也是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四句实为两联,构成一幅画图。“前一联写近景:在一片和风丽日中莺燕喧阗、桃杏怒放。莺燕是以啼声之美动听的。但这里没有这类具体的象声描绘,而只着一“闹”字,便使人似听到一派莺啼燕语,春天欢腾热闹之境界由是全出。又,声音是靠风传送的,所以这句是“和风闹燕莺”。“桃杏”以其艳丽著称,但这里也不着意状其姿色,而以一“明”字突现它的光采。光采是阳光照耀的效果,所以这句云:“丽日明桃杏”。下一联写远景。远景是大江、千山,视野极其开阔。“长江”在这里不是专有名词。“江”即今长江,“长”与下联“暮”相对,是“江”的修饰语。全句写江不着眼于它的浩大,“长”、“一线”等词使大江显得秀丽;也不着眼于它的奔腾,而用一“平”字,着意于它的平缓。“千山”言山峰之多,也并不写它的巍峨险峻,而突出它的宁静。“暮雨”不是写当时的雨,而是昨暮的雨。这才不与前面的.“丽日”相抵牾。经昨天暮雨洗过的山峦格外苍翠,显出它的静好。总之,下一联所写的江山风格与上一联花鸟风格是如此谐调,鲜艳明媚的前景以平静辽阔的背景衬托,构成一幅完美的江南春色画图。
[得胜令]叙写离情。前四句又形成两联。上一联铺叙送别的情景。一方面将酒载到长亭设宴相饯,一方面按唐代风俗折柳相赠以示临别依依。下一联写送别时的心理活动,即设想别后的相互思念。梁苑又称梁园、兔园,是汉梁孝王修筑的园林,园内聚集着一班著名文士。“思梁苑”实际是指思念曾经相聚也是今日送别的文人朋友们,别后当然只能在梦中思念了。“花时别渭城”句也指思念中的内容,即想起春暖花开时节送别的场面。“渭城”即今咸阳,是古时长安人送别的地点。王维有一首著名的赠别诗名《渭城曲》,所以这里的渭城不是实指,而是代作别的地点。这两联上联是实、下联是虚。最后四个长短句写离人去后送别者孤零的境况和凄凉惆怅的感情。“长亭,咫尺人孤零”是视觉形象及引起的心理感受。咫尺之间,刚才还是十分热烈的,顷刻间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了。“愁听,阳关第四声”是听觉形象及引起的心理感受。“阳关”即《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亦即前述王维的《渭城曲》,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句。以其充分表达了离人的情怀,常在离别时传唱。原唱三遍即三叠,离情别绪已达高潮,这里“第四声”应为第四遍、第四叠之意,由此可见离恨之长、之深了。
整首曲前半感情较平静舒缓,后半腾挪跌宕,表现了送别时情感的复杂状况。
篇4: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阅读答案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①。
茅苫三间厦②,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篇5: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阅读答案
试题: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
(1)(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篇6: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阅读答案
运用修辞方法: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这首元散曲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得闲适自在。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色彩。但末句却透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
[雁儿落]写向往归隐的缘由。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这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景伤情。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也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同时,也为后面的正面鼓吹归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的铺垫。
[得胜令]写田园隐居生活。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的乐趣。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赶紧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的是数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的粮食。床边放着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其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的痛苦心理。
个人资料:
吴西逸,[元](约公元一三二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v末前后在世,工散曲。现存小令四十七首,他的作品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篇7: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阅读及答案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①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释:①趱:赶快。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哪两个层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这首散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篇8:《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送别》《送友人》阅读题目及答案
刘 致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苑②,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
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①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元散曲名,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后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②梁苑:亦称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囿,为梁孝王接待宾客之地。
题目:
(1)两首诗歌中送别友人时分别是什么季节?请结合两首诗歌的意象进行分析。
(2)两首诗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所选取的景物和写法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刘曲用“和风”“燕莺”“桃杏”三个意象点明送别时是春季;薛诗用“霜”“山色共苍苍”点明送别时是秋季。
(2)两首诗都选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刘曲选取了和风闹燕、丽日晴空、桃杏明艳等阳春美景,以乐景写哀情。薛诗写蒹葭染霜、明月照山、山色苍苍等凛然生寒的景象,以哀景写哀情。(意对即可)
篇9:《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阅读答案及赏析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②入种桑园。茅苫③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
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
(1)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结构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2)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形象地表现人情之淡薄;将“风景”比为“箭”,生动地展现时光流逝之快;同时将“风景”喻为“箭”也是夸张,时光飞逝感更加突出。
鉴赏:
运用修辞方法: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这首元散曲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得闲适自在。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色彩。但末句却透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
[雁儿落]写向往归隐的缘由。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这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景伤情。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也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同时,也为后面的正面鼓吹归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的铺垫。
[得胜令]写田园隐居生活。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的乐趣。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赶紧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的是数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的粮食。床边放着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其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的痛苦心理。
【鉴赏】
这首元散曲一般的选本都有一个题目《叹世》。叹世,即慨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这类题材,往往有愤世嫉俗之意。此曲则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得闲适自在。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色彩。但末句却透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这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景伤情。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也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同时,也为后面的正面鼓吹归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的铺垫。
紧接着主要是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的乐趣。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赶紧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的是数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的粮食。床边放着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其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的痛苦心理。
元代散曲中,“叹世”这一题目,往往包含着感叹人生和赞美归隐两个内容。此曲正是如此。在前四句中,重点是写人生短暂、世途崎岖。其表现手法是赋中有比,一、二句借物起兴,直陈其事,看似写景,实则在于暗喻。三、四句用的是明喻,以自然之物作比,形象鲜明。另外,这支曲子全部是对偶句,却衔接紧密,转换自然,并不显得生硬。除此之外,应该注意其中还运用了夸张,如把将“风景”比为“箭”。
【试题及答案】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悠闲的田园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种桑、盖茅房、插秧、施肥等田园劳作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看陶渊明传记、抄杜甫诗篇的精神生活。(注意题目的要求的关键词:归隐、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句式整齐,有着整齐的美感;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形象生动的表现了人情的淡薄,将“风景”比为“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光阴的飞逝;抒发了诗人由春花秋月、鸟啼雁归的感慨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第(1)问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第(2)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
篇10:《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阅读答案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注] ①倚仗:即倚杖。 ②云沙:云海。 ③山家:山那边。
(1)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3分)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图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参考答案
(1)曲中所写,景物众多:山、云、野鹿、野草、山猿、野花,这些景物在几十字的篇幅之中,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本色恬淡,自然而不妖媚的云山野趣图。
(2)从这首曲子中可以看出作者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
篇11:《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原文及赏析
刘时中
和风闹燕鸢,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
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粱苑②,花时别渭城。
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
注:①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过。
②梁苑:亦称梁园、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同,园内聚集着一班著名文士。
赏析:
这首带过曲按其内容和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前面的[雁儿落]写景,后面的[得胜令]抒情。
[雁儿落]写的是春景,也是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四句实为两联,构成一幅画图。前一联写近景:在一片和风丽日中莺燕喧阗、桃杏怒放。莺燕是以啼声之美动听的。但这里没有这类具体的象声描绘,而只着一闹字,便使人似听到一派莺啼燕语,春天欢腾热闹之境界由是全出。又,声音是靠风传送的,所以这句是和风闹燕莺。桃杏以其艳丽著称,但这里也不着意状其姿色,而以一明字突现它的光采。光采是阳光照耀的效果,所以这句云:丽日明桃杏。下一联写远景。远景是大江、千山,视野极其开阔。长江在这里不是专有名词。江即今长江,长与下联暮相对,是江的修饰语。全句写江不着眼于它的浩大,长、一线等词使大江显得秀丽;也不着眼于它的奔腾,而用一平字,着意于它的平缓。千山言山峰之多,也并不写它的巍峨险峻,而突出它的宁静。暮雨不是写当时的雨,而是昨暮的雨。这才不与前面的丽日相抵牾。经昨天暮雨洗过的山峦格外苍翠,显出它的.静好。总之,下一联所写的江山风格与上一联花鸟风格是如此谐调,鲜艳明媚的前景以平静辽阔的背景衬托,构成一幅完美的江南春色画图。
[得胜令]叙写离情。前四句又形成两联。上一联铺叙送别的情景。一方面将酒载到长亭设宴相饯,一方面按唐代风俗折柳相赠以示临别依依。下一联写送别时的心理活动,即设想别后的相互思念。梁苑又称梁园、兔园,是汉梁孝王修筑的园林,园内聚集着一班著名文士。思梁苑实际是指思念曾经相聚也是今日送别的文人朋友们,别后当然只能在梦中思念了。花时别渭城句也指思念中的内容,即想起春暖花开时节送别的场面。渭城即今咸阳,是古时长安人送别的地点。王维有一首著名的赠别诗名《渭城曲》,所以这里的渭城不是实指,而是代作别的地点。这两联上联是实、下联是虚。最后四个长短句写离人去后送别者孤零的境况和凄凉惆怅的感情。长亭,咫尺人孤零是视觉形象及引起的心理感受。咫尺之间,刚才还是十分热烈的,顷刻间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了。愁听,阳关第四声是听觉形象及引起的心理感受。阳关即《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亦即前述王维的《渭城曲》,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句。以其充分表达了离人的情怀,常在离别时传唱。原唱三遍即三叠,离情别绪已达高潮,这里第四声应为第四遍、第四叠之意,由此可见离恨之长、之深了。
整首曲前半感情较平静舒缓,后半腾挪跌宕,表现了送别时情感的复杂状况。
【阅读古诗《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及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4.落红阅读题及答案
6.强项令阅读答案
8.落红 阅读答案
10.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解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