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浣溪沙与软草泼字苏轼阅读答案

浣溪沙与软草泼字苏轼阅读答案

2024-02-02 09:00: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ooch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浣溪沙与软草泼字苏轼阅读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浣溪沙与软草泼字苏轼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与软草泼字苏轼阅读答案

篇1:浣溪沙与软草泼字苏轼阅读答案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

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 ,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泼:泼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

蒿(hāo)艾( i):两种草名。

薰:香草名。

元是:原是。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①此词作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时。②耦耕,指两人各持一耜(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词人为何发出 何时收拾耦耕身 的感慨?请简要回答。(5分)

2、简要赏析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两句写景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软草平莎 在雨后有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纱,经雨之后,净而无尘,(2分)作者纵马驰骋在这清新宜人的环境中,自然有着舒适轻松的感受。(2分)触景生情,(1分),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 何时收拾耦耕身?

2、运用比喻, 光似泼 极言光照足, 气如熏 表明香气浓郁;(2分)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2分)对仗, 日暖 与 风来 , 桑麻 与 蒿艾 , 光似泼 与 气如薰 对仗工整。

二: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 软草平莎 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 收拾耦耕身 ,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三:

3.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

答:景象:生机蓬勃、风光宜人。(2分)意译这两句。(排比2分,不排比1分)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1分)

4.下片最后一句 使君元是此中人 和上片最后一句 何时收拾耦耕身 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照应(因果)、深化。(2分)上片、下片分析各2分。(要点:雨后、归耕田园的愿望、对仕途厌倦、深化主题。)

5. 泼 用得好,请加以赏析。(3分)

答: 泼 字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阳光下的桑麻叶面光亮,像泼了水一样,╱突出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6.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答(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 软草平莎 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 收拾耦耕身 ,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7. 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1)比喻。 光似泼 气如熏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 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译文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赏析: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当时有人传言:将虎头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为州官,苏轼曾依其说到离城东20里远的石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龙行》诗以记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谢雨。其关怀民生之心,从这一求一谢中表露无遗。苏轼于谢雨道上作《浣溪沙》组词,共五首,描写了途中见闻和村野风光,具有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北宋农村词中的佳作,与他的其他题材和风格的词作皆是异样出色。此词是《浣溪沙》组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

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 词为艳科 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不仅写出 草 之 软 、沙 之 轻 ,而且写出作者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 软草平莎 ,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 何时收拾耦耕身? 耦耕 ,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 微子》: 长沮、桀溺耦而耕。 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此处 收拾耦耕身 ,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下片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 点 : 光似泼 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 风来蒿艾 之景,再渲染其香气 如薰 。 光似泼 用实笔, 气如薰 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 使君元是此中人 结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 收拾耦耕身 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作者身为 使君 ,却能不忘他 元是此中人 ,且乐于如此,确实难能可贵。细味其词,盖有三意:其一,苏轼早年即倾慕庄子,志于逍遥逸世,见此景此境,益坚其志;其二,苏轼虽久慕此境,不意长期错入仕途,此时重睹此景,不禁有怅然若失之感,对其久困官场,也不免有后悔之意;其三,苏轼虽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时把握,则迷途知返,犹尝未晚,是又信心再起,归宿重定。一句之中,写尽种种人生滋味,用笔简约而意趣丰盈,可见苏轼心理世界之丰富复杂。然其对田园生活的讴歌和对归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见于辞的。

这首词结构既不同于前四首,也与一般同类词的结构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词全是写景叙事,并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是于字行之间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这首用写景和抒情互相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

上片首二句写作者于道中所见之景,接着触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写作者所见田园之景,又自然触景生情,照应 何时收拾耦耕身 而想到自己 元是此中人 。这样写,不仅使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使词情逐层深化升华。特别 软草平莎过雨新 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泼 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隽永之妙。

相关阅读:

篇2:浣溪沙与软草泼字苏轼阅读答案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9. 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8.参考答案:(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9.参考答案:(1)比喻。“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篇3:浣溪沙与软草泼字苏轼阅读答案

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1:(1)雨后置身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过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他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小题2:①比喻。“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过天晴后田野里的蓬勃景象;②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形成工整的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③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只要分析合理也可以)

试题分析:

小题1:这首词写景为主,在景中抒写情怀。因此要解答此题,要分析诗中写了哪些景,景有何特点,这样后就能把握诗的思想情感了。“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小题2:哪些表现手法,可见不知一两种。下片也是写景,景中有情,可见其手法之一就是情景交融。首两句中可见“似”“如”这类比喻词,这两句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另外,本首诗为词,可考虑对偶这种修辞手法。

篇4: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阅读答案

1、词人为何发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感慨?请简要回答。(5分)

2、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6分)

答案

1、“软草平莎”在雨后有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纱,经雨之后,净而无尘,(2分)作者纵马驰骋在这清新宜人的环境中,自然有着舒适轻松的感受。(2分)触景生情,(1分),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

2、运用比喻,“光似泼”极言光照足,“气如熏”表明香气浓郁;(2分)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2分)对仗,“日暖”与“风来”,“桑麻”与“蒿艾”,“光似泼”与“气如薰”对仗工整。

篇5: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阅读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篇6: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阅读答案

3.“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

答:景象:生机蓬勃、风光宜人。(2分)意译这两句。(排比2分,不排比1分)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1分)

4.下片最后一句“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片最后一句“何时收拾耦耕身”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照应(因果)、深化。(2分)上片、下片分析各2分。(要点:雨后、归耕田园的愿望、对仕途厌倦、深化主题。)

5.“泼”用得好,请加以赏析。(3分)

答:“泼”字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阳光下的桑麻叶面光亮,像泼了水一样,╱突出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6.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答(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7. 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1)比喻。“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篇7:《浣溪沙软草平莎》阅读练习及答案

《浣溪沙软草平莎》阅读练习及答案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注①莎,指莎草。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词人为什么会发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感慨?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回答。(5分)

9、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6分)

试题答案:

8、(5分)“软草平莎”在雨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2分)作者纵马驰骋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自然有着舒适轻松的感受。(2分)触景生情(1分),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

9、(6分)比喻, “光似泼”极言光线充足,“气如薰”表明香气浓郁;(2分)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2分)对仗,日暖与风来,桑麻与蒿艾,光似泼与气如薰对仗工整。(2分)

【浣溪沙与软草泼字苏轼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浣溪沙 苏轼

2.《浣溪沙》苏轼

3.苏轼诗词《浣溪沙》

4.苏轼古诗《浣溪沙》

5.苏轼《浣溪沙·端午》

6.周邦彦《浣溪沙》阅读答案

7.《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

8.浣溪沙古诗阅读附答案

9.苏轼浣溪沙译文赏析

10.苏轼《浣溪沙》诗词鉴赏

下载word文档
《浣溪沙与软草泼字苏轼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