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日日草阅读短文及答案

日日草阅读短文及答案

2023-11-30 08:24: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aliang0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日日草阅读短文及答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日日草阅读短文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日草阅读短文及答案

篇1:日日草阅读短文及答案

日日草阅读短文及答案

一株日日草生长在路边,矮矮的身材,平凡的叶子,普通的花朵。她每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怨上帝对她不够公平。

有一天,来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看见日日草垂头丧气的样子,便问道:“小妹妹,你在叹什么气呀?”“我在埋怨,上帝怎么不让我开出美丽的花朵?”日日草说。“好!我就让你实现这个愿望。”老人说。老人嘴里喃喃念诵,日日草立刻开出朵朵绚丽的花朵。“谢谢老伯伯,您使我变得如此美丽!”日日草高兴地说。“不用谢。”老人微笑着走了。

下午,一群孩子发现日日草开出漂亮的花朵,便一朵朵摘回家。日日草痛得眼泪直流,后悔不该拥有美丽的花朵。

过了两天,那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又经过这里,看见日日草在伤心地流泪,便又问道:“小妹妹,你为什么伤心呀?”“我不要拥有美丽的花朵,我要变回我原来的样子。”日日草恳求说。“好,我就让你实现这个愿望。”老人说。老人又一次喃喃念诵,日日草便立即恢复了她原来的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短文,我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矮矮的身材,平凡的叶子,普通的花朵。

2.日日草嫌弃自己的模样,一位老人让她开美丽的花朵,但她却更痛苦了,最后在老人的帮助下,她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3.提示:一个人不能只追求外表上的美丽,而应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意思对即可)

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做语文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

1先读问题再读文章

做阅读理解题时,建议先浏览一下问题,看看这篇文章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浏览文章,可以加快解题的时间,有目的性的阅读,而不是盲目的阅读,不然读完整篇文章也没有抓住重点。

2明确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结构更利于掌握作者的中心思想,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记叙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可分为:顺序、倒叙和插叙。初中生要注意找到插叙和倒叙的起止点。这样对掌握文章结构很有帮助。

另外初中生还要理清文章结构的层次,分析文章的详略。明确规律,把文章中相关语句与问题一一比较,然后做出准确判断。

3找到文眼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第一句话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找到文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为何运用那么多的笔墨去描写许多植物和动物,又为什么详写夏夜听故事,冬天雪地捕鸟等细物琐事,目的在于说明那里是作者儿时的“乐园”。“文眼”不一定都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在篇末,有的文章的标题就是,有的不在一处而在多处,阅读时要靠自己去体会、去归纳。

篇2:《日日草》四年级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日日草》四年级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一株日日草生长在路边,矮矮的身材,平凡的叶子,普通的花朵。她每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怨上帝对她不够公平。

有一天,来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看见日日草垂头丧气的样子,便问道:“小妹妹,你在叹什么气呀?”“我在埋怨,上帝怎么不让我开出美丽的花朵?”日日草说。“好!我就让你实现这个愿望。”老人说。老人嘴里喃喃念诵,日日草立刻开出朵朵绚丽的花朵。“谢谢老伯伯,您使我变得如此美丽!”日日草高兴地说。“不用谢。”老人微笑着走了。

下午,一群孩子发现日日草开出漂亮的花朵,便一朵朵摘回家。日日草痛得眼泪直流,后悔不该拥有美丽的花朵。

过了两天,那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又经过这里,看见日日草在伤心地流泪,便又问道:“小妹妹,你为什么伤心呀?”“我不要拥有美丽的花朵,我要变回我原来的样子。”日日草恳求说。“好,我就让你实现这个愿望。”老人说。老人又一次喃喃念诵,日日草便立即恢复了她原来的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短文,我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矮矮的身材,平凡的叶子,普通的花朵。

2.日日草嫌弃自己的模样,一位老人让她开美丽的花朵,但她却更痛苦了,最后在老人的帮助下,她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3.提示:一个人不能只追求外表上的美丽,而应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意思对即可)

篇3:日日李商隐阅读答案

日日李商隐阅读答案

日日李商隐阅读答案

日日

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注释

⑴日日:意为一天天。诗题一作“春光”。

⑵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

⑶浑:都,全。

⑷游丝: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

①写出首句中“斗”字的.妙用。(2分)

②钱钟书先生对此诗末句中“游丝”这一意象的评价说“著墨无多,神韵特远”,你同意他的评价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⑴ “斗”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丽日当空,春光烂漫,二者争艳竞妍、互争雄长的意态,以及天地上下充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日光,还兼有时光之意,着一“斗”字,眼前活泼鲜亮的春光又似乎与时光的脚步竞赛,力求在美好的时光尚未消逝之前呈现出它的全部美艳。

(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心绪形象化为有形的丝绪,然后再从丝绪引出具体的游丝,辗转相引,曲尽其妙,表现出一种在心灵失重状态下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衬托出了现时缭乱不宁的心绪。(3分)

篇4:短文阅读及答案

短文阅读及答案

短文,回答问题。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小题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烂熳:____________________

模胡: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通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小题3】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小题4】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小题1】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马虎、不讲究。

文中是讽刺的说法,实指关心散播那些无聊的事。

【小题1】本句运用了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小题1】赏樱花(行动)、盘辫子(外貌)、学跳舞(行动)等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小题1】从长相(“黑瘦”、“八字须”)、语声(“缓慢而很有顿挫”)、穿着等方面描写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

【小题1】写清国留学生,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对这些留学生的厌恶),又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

解析【小题1】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等工具书。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要求学生仔细品味语言,读出其言外之意。

【小题3】仔细阅读描写藤野先生出场的描写,具体分析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题4】考虑作用一般是从做铺垫方面考虑。还有反衬作用。

篇5:阅读《短文》阅读答案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粗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②月色入户(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篇6:阅读《短文》阅读答案

1.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

2.B

3.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4.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②闲 仙

篇7:《草》阅读答案

一、检查字词

蔫(niān)巴 酸涩(sè) 抽噎(yē)

背(bèi)阴 绽(zhàn)开 火燎(liáo)

愠(yùn)怒霎时(shà) 焦灼(zhuÓ)

飒飒(sà)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二、读课文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并归纳段意。

3、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4、分析周主席的形象

5、文中有很多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很生动,找出来,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合作探究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作用?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3、探究课后练习一

篇8:《草》阅读答案

2、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

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4、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5、1、“立时惊住”、“惶惑”;“不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合作探究答案:

1、以草为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

2、“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篇9:李商隐《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商隐《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日日

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注释:

⑴日日:意为一天天。诗题一作“春光”。

⑵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

⑶浑:都,全。

⑷游丝: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

①写出首句中“斗”字的妙用。(2分)

②钱钟书先生对此诗末句中“游丝”这一意象的评价说“著墨无多,神韵特远”,你同意他的评价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⑴ “斗”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丽日当空,春光烂漫,二者争艳竞妍、互争雄长的意态,以及天地上下充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日光,还兼有时光之意,着一“斗”字,眼前活泼鲜亮的春光又似乎与时光的脚步竞赛,力求在美好的时光尚未消逝之前呈现出它的全部美艳。

(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心绪形象化为有形的丝绪,然后再从丝绪引出具体的游丝,辗转相引,曲尽其妙,表现出一种在心灵失重状态下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衬托出了现时缭乱不宁的心绪。(3分)

参考译文:

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够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

赏析:

《日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写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第一句以奇特的语言写诗人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表现出美好的春光尚未消逝之前的美艳景象。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三、四两句由这种复杂微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的企盼。全诗以一种在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和一种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衬托出作者缭乱不安的心情。

这首小诗,写的就是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第一句语、意都显得有些奇特。春天的丽日艳阳,本来就是使一切自然景象呈现出绚烂色彩和勃勃生机。说“春光斗日光”,似乎不大容易理解。但诗人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却正是借“斗”字生动地表现出来。丽日当空,春光烂漫,在诗人的感觉中,正像是春光与日光争艳竞妍。着一“斗”字,将双方互争雄长的意态,方兴未艾的趋势,以及天地上下流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作者《霜月》说:“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将秋夜霜月交辉的景色想象为霜月之神竞艳斗妍,所表现的境界虽和“春光斗日光”有别,而“斗”字的表现力则同样杰出。不过“春光斗日光”好像还有另一层意蕴。眼前这烂漫纷呈的春光又似乎日日与时光的脚步竞赛,力求在这美好的时光尚未消逝之前呈现出它的'全部美艳。这后一层意蕴,本身就包含着韶光易逝的些微惆怅,暗示下文意绪的纷扰不宁。

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山城斜路之旁,杏花开得茂盛。在艳阳映照下,飘散出阵阵芳香。杏花的特点,是花开得特别繁华,最能体现春光的烂漫,但远望时这一片繁花却微呈白色。这种色感又很容易触动春日的无名惆怅。所以这“山城斜路杏花香”的景物描写中所透露的,便不仅仅是对烂漫春光的陶醉,而且包含着一种难以言状的缭乱不宁的无聊赖的心绪。

三、四两句由这种复杂微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的企盼。游丝作为春天富于特征的景象,它曾经被许多诗人反复描绘过,如“百尺游丝争绕树”(卢照邻《长安古意》)、“落花游丝白日静”(杜甫《题省中壁》),或点缀热烈的气氛,或渲染闲静的境界。但用作这样的比喻,却是李商隐的个人独创。钱钟书先生在谈到“曲喻”这一修辞手法时曾指出:“我国诗人中“以玉溪最为擅此,著墨无多,神韵特远。……‘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执着绪字,双关出百尺长丝也”(《谈艺录》)。心绪是关于人的心理感情的抽象概念。“心绪浑无事”的境界,难以直接形容刻画。诗人利用“绪”字含有丝绪的意义这一点,将抽象的心绪在意念中形象化为有形的丝绪,然后又从丝绪再引出具体的游丝。这样辗转相引,喻体似离本体很远,但读来却觉得曲尽其妙。

因为晴空中袅袅飘拂的百尺游丝,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心绪浑无事”时的轻松悠闲、容与自得,而且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一种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一种在心灵失重状态下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再加上这“游丝百尺长”的比喻就从眼前景中信手拈来,所以更显得自然浑成,情境妙合。“几时”、“得及”,突出了诗人对“心绪浑无事”的企盼,又反过来衬托出了现时缭乱不安的心情。

诗歌中个别句子表达一时触发的微妙感受,比较常见;整首诗专写这种感受的却不多见。因此后者往往被人们泥解、实解。如这首诗,注家们就有“虚度春光”、“客子倦游”一类的理解。而这样阐释往往使全诗语妙全失。

【日日草阅读短文及答案】相关文章:

1.儿子短文阅读及答案

2.阅读及答案:《草记》

3.百鸟朝凤短文阅读答案

4.六平方米阅读短文答案

5.《短文》阅读附答案

6.炫耀阅读短文答案

7.乡情阅读短文答案

8.《蜜蜂》短文阅读答案

9.《永遇乐秋草》阅读练习及答案

10.《藏在草间》阅读训练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日日草阅读短文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