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张守约字希参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守约字希参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3-09-06 09:00: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纪沾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张守约字希参文言文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张守约字希参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借鉴。

张守约字希参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1:张守约字希参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守约字希参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yì)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閤(gé)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hěn)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qián)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rú),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B.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C.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D.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金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

D.河神,又称河伯,是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后来其他河流的神也称河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D.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2)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答案】

1.A

2.B

3.C

4.(1)挑选500名士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退却。

(2)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

《繁星·春水》知识点

主要内容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艺术特色

①短小精悍,真实自然,在看似随意的描写中蕴藏着人生的哲理,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②真情实感的流露,不在人工的斧凿,而取之于天然,天使也获得了真实的自然美。

③语言直白自然,不加雕饰,在三言两语间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感情体验。

④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⑤想象的丰富和联想的开阔,词句的清丽和笔力的准确。

常见写作方法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__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__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__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__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__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篇2:张守约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守约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B、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C、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D、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

C、金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D、河神,又称河伯,是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后来其它河流的神也成河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D、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2)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试题答案:

4、A

5、C(“金”用以止众,“鼓”用以进众)

6、D(依据原文,慕氏家族只是被张守约捉拿,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

B卷

4、B

5、D(“金”用以止众,“鼓”用以进众)

6、A(依据原文,慕氏家族只是被张守约捉拿,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

7、(10分)

(1)(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5分)

“简”(动词,挑选),“逆”(动词,迎战),“侔”(动词,匹敌),“小”(副词,稍微),“却”(动词,后退)五处,一处1分。

(2)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5分)

“檄”(名词作动词,下军令),“置”(动词,放弃),“居”(动词,停留,引申为“过了”),“械”(名词作动词,用枷锁拘捕),“斩于市”(状语后置,于市斩)五处,一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他)凭借父祖的功勋主管原州截原寨。(他)担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中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的利弊,(建议)都被采纳。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任职)。在职六年,查出生羌隐瞒一千顷田地用来招募射手,修筑硖石堡、甘谷城,评定功劳(数他)最多。

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立,亲自擂响战鼓,发强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河州羌族部落首领率三万人马在敦波驻扎,想收复失地,张守约渡过洮水打败了他们,取出他们藏在地窖里的粟米给自己的部队吃。年老体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往南山,张守约的部下想堵截他们,说可以缴获很多。张守约说:“他们不敢迎战,只是逃命罢了,擅自出击的人斩首!”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带领敢死队在高山上擂响战鼓,竖立战旗,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张守约)于是担任岷州知州,降服他手下的大小首领一千七百人。(朝廷)提升(张守约)为西上阁门使,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张守约)统率队伍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众逃到夏国。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队伍,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跟随(皇帝)征讨灵武,到达清远军,劝告高遵裕命令士兵保护好粮饷,以防备被(敌方)抢劫,(但高遵裕)不听从劝告,结果兵败而归。张守约有捍卫海南咸平的功劳,不被记功。

(张守约)进职为环庆都钤辖、邠州知州,又调任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兼任康州刺史。夏人在南牟驻军十万,畏惧张守约的威名,带领队伍退走了。任泾州知州,泾水经常冲毁城墙,每年春天都必须加固堤坝,所花费用无法计算。正值饥荒之年,(张守约)废除了这一劳役。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河神祠原来在河南岸,(张守约)祷告后把它迁到河北岸,(用这种方法)来制止河水泛滥。有一天夜里雷雨大作,第二天,河水改向南流,河的北岸就成为沙滩。(朝廷)召(张守约)回朝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张守约)在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篇3: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yì)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閤(gé)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hěn)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qián)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rú),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B.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C.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D.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金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

D.河神,又称河伯,是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后来其他河流的神也称河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D.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2)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答案】

4.A

5.B

6.C

7.(1)挑选500名士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退却。

(2)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本句是张守约频繁调动官职以及任泾州知州所发生的事,再联系断句的一般规律,在“泾水经常冲毁城墙”的情况下,“每春必增治堤堰”的意思是“每年春天都必须加固堤坝”,因此应作为完整一读;“适岁饥”是承接前面“费不赀”的内容,应作为一读;综合判断A项正确。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表述错误。古代军队行军作战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而命令军队停止或退回就击钲,即鸣金收。所以“金”是用以止众,“鼓”用以进众。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他率军征伐,将慕氏家族斩首”的理解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翻译时,要能准确找到赋分点。如(1)句“简”解释为“挑选”,“逆”解释为“迎战”,“众寡不侔”解释为“寡不敌众”,“小”解释为“稍微”。(2)句“驻师境上”的状语后置句式,“不置”解释为“不舍”,“械”的词类活用,“斩于市”的句式等都是得分点。当然词达句顺,句意明确也是赋分的关键。

【备注】【参考译文】

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他)凭借父祖的功勋主管原州截原寨。(他)担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中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的利弊,(建议)都被采纳。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任职)。在职六年,查出生羌隐瞒一千顷田地用来招募射手,修筑硖石堡、甘谷城,评定功劳(数他)最多。

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退却。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立,亲自擂响战鼓,发强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河州羌族部落首领率三万人马在敦波驻扎,想收复失地,张守约渡过洮水打败了他们,取出他们藏在地窖里的粟米给自己的部队吃。年老体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往南山,张守约的部下想堵截他们,说可以缴获很多。张守约说:“他们不敢迎战,只是逃命罢了,擅自出击的人斩首!”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带领敢死队在高山上擂响战鼓,竖立战旗,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张守约)于是担任岷州知州,降服鬼章手下的首领一千七百人。(朝廷)提升(张守约)为西上閤门使,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张守约)统率军队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众逃到夏国。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跟随(皇帝)征讨灵武,到达清远军,劝告高遵裕命令士兵保护好粮饷,以防备被(敌方)抢劫,(但高遵裕)不听从劝告,结果兵败而归。张守约有捍卫海南咸平的功劳,不被记功。

(张守约)进职为环庆都钤辖、邠州知州,又调任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兼任康州刺史。夏人在南牟驻军十万,畏惧张守约的威名,带领军队退走了。任泾州知州,泾水经常冲毁城墙,每年春天都必须加固堤坝,所花费用无法计算。正值饥荒之年,(张守约)废除了这一劳役。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河神祠原来在河南岸,(张守约)祷告后把它迁到河北岸,(用这种方法)来制止河水泛滥。有一天夜里雷雨大作,第二天,河水改向南流,河的北岸就成为沙滩。(朝廷)召(张守约)回朝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张守约)在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4:张养浩字希孟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 (共2分)B

2. (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3(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怎样概括中心思想

明内容,清目的;连段意,答问题;

审清题,仔细品;析人物,思言行;

抓要点,明背景;叙事情,抓重点;

写景物,思特点;细推敲,套格式。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结构上:

1、总结上文。

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内容上:

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篇5:《宋史张守约传》阅读答案

《宋史张守约传》阅读答案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D.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2)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参考答案:

4.D

5.B

6.C

7.(1)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

(2)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

【参考译文】

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他)凭借父祖的功勋主管原州截原寨。(他)担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中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的利弊,(建议)都被采纳。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任职)。在职六年,查出生羌隐瞒一千顷田地用来招募射手,修筑硖石堡、甘谷城,评定功劳(数他)最多。

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立,亲自擂响战鼓,发强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河州羌族部落首领率三万人马在敦波驻扎,想收复失地,张守约渡过洮水打败了他们,取出他们藏在地窖里的粟米给自己的部队吃。年老体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往南山,张守约的部下想堵截他们,说可以缴获很多。张守约说:“他们不敢迎战,只是逃命罢了,擅自出击的人斩首!”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带领敢死队在高山上擂响战鼓,竖立战旗,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张守约)于是担任岷州知州,降服他手下的大小首领一千七百人。(朝廷)提升(张守约)为西上阁门使,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张守约)统率军队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众逃到夏国。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跟随(皇帝)征讨灵武,到达清远军,劝告高遵裕命令士兵保护好粮饷,以防备被(敌方)抢劫,(但高遵裕)不听从劝告,结果兵败而归。张守约有捍卫海南咸平的功劳,不被记功。

(张守约)进职为环庆都钤辖、邠州知州,又调任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兼任康州刺史。夏人在南牟驻军十万,畏惧张守约的威名,带领军队退走了。任泾州知州,泾水经常冲毁城墙,每年春天都必须加固堤坝,所花费用无法计算。正值饥荒之年,(张守约)废除了这一劳役。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河神祠原来在河南岸,(张守约)祷告后把它迁到河北岸,(用这种方法)来制止河水泛滥。有一天夜里雷雨大作,第二天,河水改向南流,河的北岸就成为沙滩。(朝廷)召(张守约)回朝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张守约)在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篇6:文言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及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5分)

译: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5分)

译:

答案:

1.C

2.D

3.B

4.(10分)(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对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C(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此处讲为“授职、任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试题分析:D(A项前者属“行义”,后者是只是行为,并非“直言”。B项前者写张养浩破除迷信之举,还能算是仗“义”;后者是“直言”。C项,两句都不能回答题干。而d项前句说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当然是行为仗“义”;后一句皇帝已经点明“非张希孟不敢言”,这说明张养浩敢于 “直言”,所以是正确的。)

3.试题分析:B(B项属张冠李戴的错误。张养浩并没有“直接” 给皇帝上疏,而是通过左丞相拜住上疏,属间接上疏。)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加”是刑罚,“目”是看待,“绝”为断绝和状语后置“加之以刑”,其中“目”是名词作动词的活用,语意完整给1分。(2)这个句子中“伏”是我,“愿”是希望各占1分,语意完整给1分。

篇7:张养浩字希孟阅读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则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饥民相食/食马者 B、终日无少怠/ 宾客意少舒

C、遂得疾不起/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哀之如失父母/君将哀而生之乎

5.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

7.阅读全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张养浩一心为民的哪些事?(4分)

【参考答案】

1 (共2分)B

2. (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4.B (3分)

5.其 党 暴 戾 为 害 /民 不 堪 命 /旧 尹 莫 敢 诘 问(共2分)

6.(1)既然已经按照刑罚对他们进行了惩处,还把他们看作盗贼,这是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道路。(3分)

(2)便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的贫穷困难的人,登车上路。(3分)

7.免除犯过罪的人初一、十五参见县尹的规定/严厉打击危害百姓的杀人犯李虎等人/散尽家财救助百姓/到任后四个月一直住在衙门帮助穷人并积劳成疾而死。(4分)

篇8:张鹏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鹏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张鹏文言文的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张鹏,字腾霄,涞水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上疏言:“怀利事君,人臣所戒。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宜一切停罢,塞谄谀奔竞之途。”疏凡四事,帝颇采用。出按大同、宣府,奏:“两镇军士敝衣菲食,病无药,死无棺。乞官给医药、棺槥,设义冢,俾飨历祭。死者蒙恩,则生者劝。”帝立报可,且命诸边概行之。奏停淮、扬征赋,给牛种。

天顺元年,同官杨瑄劾石亨、曹吉祥。鹏亦偕刘泰、魏瀚、康骥论劾。俱得罪,下诏狱。诸御史多谪官,而鹏、瑄戍辽东。顷之赦免,复戍南丹。宪宗立,廷臣交荐,召复原官。寻超擢福建按察使。

成化四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剿蛮寇有功。其冬罢巡抚官,改督漕运,兼抚淮、扬四府。寻解漕务,复还南院,进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召还,历兵部左、右侍郎。

十八年代陈钺为兵部尚书。守珠池宦官韦助乞往来高、肇、琼、廉,会守巡官捕寇。鹏执不可,帝竟许之。是年,帝复欲遣内侍,鹏等执不可。帝勉从之,命俟后仍如故事。镇守大同中官汪直言小王子将大举,请发京兵援。鹏等言:“大同士马四万已足用,所请宜勿许。且京军困营造,精力销沮,猝有急,何以作威厉气,请悉停其役。”诏可。寻加太子少保。

鹏初为御史,刚直尚气节,有盛名。后扬历中外,惟事安静。群小窃柄,阁臣万安、刘吉辈专营私,鹏循职而已,不能有所匡救。二十一年,鹏偕僚属言:“传奉武职至八百余人,乞悉令闲住,非军功毋滥授。”廷臣亦交以请,下兵部复核。鹏畏中官,不敢坚其议,帝遂尽留之。时论皆咎鹏。奸民章瑾献珍宝,得为锦衣镇抚。理刑缺,鹏所上不允。知帝意属瑾,即推用焉。台谏劾大臣不职者多及鹏,鹏力求去,遂赐敕给驿以归。弘治四年卒。谥懿简。

(节选自《明史·张鹏传》)、

阅读练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B. 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C. 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D. 比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顺元年,年号纪年法。就是用皇帝继位后所颁布的年号来纪年。年号是由汉武帝始创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B.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运输措施,为古代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主要是利用河道、海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C.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其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

D. 《明史》,是二十四部断代史中的最后一部。《明史》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明史》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鹏年轻时恪尽职守。刚担任御史之职时,他先后提出反贪污、禁送礼、恤边民、减赋税、给牛种等建议,均得到皇上采纳。

B. 张鹏工作中正直敢言。天顺元年,御史杨瑄弹劾石亨、曹吉祥,张鹏也偕同刘泰、魏瀚、康骥等御史附议,结果反而和杨瑄一起被外放辽东。

C. 张鹏官职上时有变迁。他能力很强,屡建功勋,先后担任御史,福建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副都御史,兵部左、右侍郎,加封太子少保。

D. 张鹏晚年间明哲保身。他看穿官场,得过且过,见风使舵,虽然偶有建议,也是瞻前顾后,意志不坚定,最终辞职归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京军困营造,精力销沮,猝有急,何以作威厉气,请悉停其役。

(2)群小窃柄,阁臣万安、刘吉辈专营私,鹏循职而已,不能有所匡救。

【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并且京军被土木营造所困扰,精力消损,突然有紧急情况,拿什么展威权、提振士气?请取消京军所承担的所有劳役。

(2)小人们窃取国家要职,内阁大臣万安、刘吉之辈专营私利,张鹏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对此不能有所匡正和补救。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本句中的关键词“圣节”“羊马锦绮”(并列短语)“自非”“安有”“四海”是断句的重要依据。由“圣节”排除B、D;名词“羊马”“锦绮”共同做“进”(进献)的宾语,排除A、B、D;“四海”做“富有”的宾语,再次排除B、D。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如本题由“圣节”排除B、D。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D项以偏概全,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断代史。而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无中生有,对应原文信息在第一段,原文说“奏‘两镇军士敝衣菲食,病无药,死无棺。乞官给医药、棺槥,设义冢,俾飨历祭’”,并没说“恤边民”,说他“奏停淮、扬赋税”,也不是“减赋税”,系无中生有,“均得到皇上采纳”也言过其实。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1)“营造”译为土木建造,“销沮”译为消损,“猝”译为突然,“作威厉气”译为展威权、提振士气。

(2)“窃柄”译为窃取国家要职,“循职”译为做好本职工作,“匡救”译为匡正和补救。

参考译文:

张鹏,字腾霄,涞水人。景泰二年(1451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他上书说:“为了私利去侍奉君王,是做臣子应警戒的。近来每逢圣上生日,有人进献羊马锦绮,交错于殿廷之上。如果不是贪污受贿,怎么会有余财来进奉?况且陛下富有四海,怎么会靠这些东西来富国呢?应禁止这一切行为,堵住阿谀奉承和奔走请托之途。”他的奏疏共提了四项建议,皇上大都加以采用。出京巡察大同、宣府时,他上奏说:“两镇的士兵穿破衣吃粗劣的食物,病了无药可治,死了无棺可葬。乞请国家拨给医药和棺材,设立义冢,使他们享受供祭。这样,死者蒙恩,生者也会受到鼓舞。”皇上立即回复批准,并且命各边镇一律贯彻实行。他还要求停止征收淮安、扬州的赋税,拨给耕牛和种子。

天顺元年(1457年),同官杨瑄弹劾石亨、曹吉祥。张鹏也和刘泰、魏瀚、康骥一起弹劾。他们都因此获罪,被皇上投进诏狱。御史们多被贬官,而张鹏、杨瑄被遣去戍守辽东。不久被赦免,又戍守南丹。宪宗即位后,廷臣纷纷推荐他。皇上把他召回复官,不久越级提升他为福建按察使。

成化四年(1468年),他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广西,剿蛮寇有功。这年冬天撤销巡抚官,改为漕运总督,兼任淮安、扬州等四府的巡抚。不久他解去漕运职务,又回南都察院,升为副都御史,担任宁夏巡抚。被召回后,历任兵部左、右侍郎。

十八年(1482年),他取代陈钺任兵部尚书。守卫珠池的宦官韦助请求往来高州、肇庆、琼州、廉州,会同守巡官员捕寇。张鹏反对,皇上竟答应了韦助的请求。这一年,皇上又想派宦官去,张鹏等人坚决反对,皇上勉强听从了,命令以后仍然按照旧例处理。镇守大同的宦官汪直说小王子将大举入侵,请调发京兵增援。张鹏等人说:“大同战士马匹四万,已足够用,他的请求不宜批准。并且京军被土木工程所困,精力消损,突然有紧急情况,拿什么展威权、提振士气?请取消京军所承担的所有劳役。”皇上下诏同意。不久加封他为太子少保。

张鹏初任御史时,刚正而有气节,大有名气。后来历任朝廷内外官职,只追求政治安静(明哲保身)。小人们窃取国家要职,内阁大臣万安、刘吉之辈专营私利,张鹏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对此不能有所匡正和补救。二十一年(1485年),张鹏偕同他的属官上书说:“朝廷任命的武职宦官到了八百多人,请下令让他们全部免职居家,不是立有军功不要滥授官衔。”廷臣也纷纷请求,(皇上)交兵部重新考察。张鹏害怕宦官,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皇上于是把那些宦官全部留下了。当时舆论都指责张鹏。奸民章瑾献上珍宝,得任锦衣卫镇抚官。理刑官出缺,张鹏所推荐的皇上不批准。他知道皇上看中章瑾,就推荐他。台谏官员弹劾不称职的大臣时大多提到张鹏,张鹏极力请求离去。皇上于是赐给敕书,发给驿车让他回去。弘治四年 (1491年),张鹏去世,赠谥懿简。

【张守约字希参文言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张养浩字希孟文言文阅读答案

2.《张养浩字希孟》阅读答案

3.文言文张辅,字世伟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4.《吴佑字季英》文言文阅读答案

5.赵希乾传阅读答案

6.咏雪文言文阅读答案

7.三人成虎文言文阅读答案

8.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

9.大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0.文言文蝴蝶泉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张守约字希参文言文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