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2024-05-02 07:32: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qiuting121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篇1:《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罗睺年十五,善骑射,好鹰狗,任侠放荡,收聚亡命,阴习兵书。陈宣帝时,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后从大都督吴明彻与齐师战于江阳,□流矢中其左目。齐师围明彻于宿预也,诸军相顾,莫有斗心。罗睺跃马突进,莫不披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斩获不可胜计。进师徐州,与粱士彦战于彭城,摩诃临阵坠马,罗睺进救,拔摩诃于重围之内,勇冠三军。

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江州司马吴世兴密奏罗睺甚得人心,拥众岭表,意在难测,陈主惑焉。萧摩诃、鲁广达等保之。外有知者,或劝其反,罗睺拒绝之。军还,除太子左卫率,信任逾重。时参宴席,自是益见亲礼。

晋王广之伐陈也,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军不得渡,相持逾月。遇丹阳陷,陈主被擒。上江犹不下,广遣陈主手书命之,罗睺与诸将大临三日,放兵士散,然后乃降。高祖(隋文帝)慰谕之,许以富贵。罗睺垂泣而对曰:“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高祖甚器之。先是,陈裨将单翔归降于我,使为乡导,位至上开府,班在罗睺上。韩擒于朝堂戏之曰:“不知机变,立在羊翔之下。能无愧□?”罗喉答曰:“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擒有愧色。

十八年,起辽东之役,征为水军总管。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遭风,船多飘没,无功而还。十九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从杨素击之。虏众甚盛,罗睺白素曰:“贼阵未整,请击之。”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炀帝即位,授右武候大将军。汉王谅注反,诏副杨素讨平之。其年冬,帝幸洛阳。陈主卒,罗睺请一临哭,帝许之。缞绖送至墓所,葬还,释服而后入朝。帝甚嘉尚,世论称其有礼。时谅余党据晋、绛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中流矢,卒于师,时年六十四。送柩还京,行数里,无故舆马自止,策之不动,有飘风旋绕焉。绛州长史郭雅稽颡咒日:“公恨小寇未平邪?寻即除殄,无为恋恨。”于是风静马行,见者莫不悲叹。赠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曰壮。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谅,指杨谅,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文帝杨坚之少子,封汉王。因不满其兄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摩诃于重围之内 拔:解救

B.臣荷陈氏厚遇 荷:承担

C.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 趣:奔赴

D.寻即除殄,无为恋恨 殄:消灭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流矢中其左目 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 ③能无愧□

A.①以 ②且 ③乎 B.①以 ②因 ③焉

C.①为 ②因 ③乎 D.①为 ②且 ③焉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B.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C.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D.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罗睺不仅作战勇猛,亲自冲锋陷阵;还善于抓时机,抗击突厥部队时,趁强大的敌军立足未稳,出奇制胜。

B.周罗睺对陈后主忠心耿耿,心念旧恩,在陈后主离世后,极尽悼念之情,由此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C.陈主被擒后,杨广让陈主写信命周罗睺归顺隋朝,周罗睺和众位将领在聚哭告哀三天后,遣散士兵,然后才投降。

D.在协助杨素讨伐杨谅余党的战役中,周罗睺不幸遭遇流箭而亡。其灵柩在还乡途中出现的怪异现象,表现出他的报国之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5分)

(2)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5分)

参考答案

9.B(蒙受)

10.C(①表被动,故用“为”;②据语境推断,此处应为“趁机”,故用“因”;③据语境推断,此处应用表反问语气的虚词,故用“乎”)

11.A(“焉”,句末代词;“二十骑”,数量词;“从申至酉”,时间状语)

12.D(“协助杨素”有误,从“时谅余党据晋、绛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可以看出,当时系由周罗睺主导讨伐杨谅余党)

13.

(1)(周罗睺)到地方担任晋陵太守,官司当堂(在公堂上)判决,不经由下属官吏之手,百姓感念他的恩泽,立碑来颂扬他的恩德。(“出”“狱讼”“关”“怀”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过去在江南的时候,(我)很早就听闻您的好名声,认为您是有节操的人。今天您所说的话,实在不是忠诚之臣的言论。(“承”“令闻”“殊”“匪”各1分,判断句式1分)

【参考译文】

周罗睺,字公布,是九江寻阳人。周罗睺十五岁时,擅长骑马射箭,喜欢玩老鹰和猎犬,凭借能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行为放纵,收罗聚集流亡之人,背地里修习兵法。陈宣帝年间,他凭借战功被授予开远将军称号。他后来跟从大都督吴明彻和齐朝部队在江阳征战,被流箭射中左眼。齐朝部队在宿预包围吴明彻的队伍,各路兵马相互观望,没有了战斗的想法。周罗睺策马驰骋,迅猛攻击,敌人没有不退却的。太仆卿萧摩诃趁机在一边辅助,最终斩获不计其数。周罗睺又进军徐州,和梁士彦在彭城激战,萧摩诃亲临战阵,从马上坠落,周罗睺前去救助,从敌军重围中将其救出,勇武冠于三军。

周罗睺到地方担任晋陵太守,官司当堂判决,不经由下属官吏之手,百姓感念他的恩泽,立碑来颂扬他的恩德。江州司马吴世兴秘密上奏,说周罗睺很得民心,在岭南地区拥有大量支持者,恐有不测之心。陈后主得知后心存疑虑。萧摩诃、鲁广达等人纷纷保荐他。朝外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劝他谋反,周罗睺坚决拒绝。周罗睺班师回朝,被封为太子左卫率,越发得到陈后主信任。经常参加陈后主组织的宴席,自此更加被亲近礼遇。

晋王杨广讨伐陈,周罗睺都督巴峡沿江诸军事来抵抗隋朝的进攻。隋朝的`部队不能过江,相持好几个月。不久丹阳沦陷,陈后主被擒。此时,长江上游还没有被攻下,杨广让陈后主手书命令周罗睺投降。周罗睺和各位将领聚哭告哀了三天,遣散士兵,然后才投降。隋文帝宽慰晓谕周罗睺,答应给他荣华富贵。周罗睺流着眼泪回答说:“我蒙受陈家优厚的恩遇,陈朝覆亡,臣要报效尽忠却做不到。今蒙受陛下赏赐,能够保全性命,已经很荣幸了,至于富责荣禄,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文帝对他更为赏识。早先, 陈朝副将羊翔投降隋朝,让他作为攻打陈朝的领路人,职务升到上开府,位次在周罗睺之上。韩擒在朝堂之上讥笑周周罗睺:“你不懂得灵活应变,现在官职排在羊翔之下,难道不惭愧吗?” 周罗睺回答道:“过去在江南的时候,我很早就听闻你的好名声,认为您是有节操的人。今天您所说的话,实在不是忠诚之臣的言论。”韩擒面有愧色。

开皇十八年,隋朝出征辽东,周罗睺被任命为水军总管。从东莱乘船渡海,奔向平壤城,途中遭遇大风,好多船只沉没,最终无功而返。开皇十九年,突厥达头可汗侵犯隋朝边境,周罗睺跟随杨素征讨。敌兵众多,周罗睺对杨素说:“敌人阵型还不够整齐, 请求现在攻打他们。”杨素同意了,周罗睺带领二十个骑兵径直冲入敌阵,从申时一直到酉时,多次出现短兵相接的局面,最终狠狠地击溃了敌军。隋炀帝继位,授予周罗睺右武侯大将军。汉王杨谅谋反,皇帝诏令周罗睺辅助杨素讨伐平定杨谅。这一年冬天, 隋炀帝游幸洛阳。此时,陈后主去世,周罗睺请求到后主灵柩前哀悼一场,炀帝同意了。周罗睺穿着孝服护送后主灵柩到墓地,埋葬完毕,脱掉丧服后直接上朝。炀帝极为赞许,当时的舆论也称颂他遵从礼仪。当时杨谅余党占据晋州、绛州等三州,还没有被攻取,诏令周罗睺主持绛、晋、吕三州诸军事,出动部队围剿杨谅余部。周罗睺被流箭射中,在军中死去,时年六十四。部下扶送他的灵柩返回京城,走了数里后,车马无缘无故自动停下来,用鞭子駆赶它也不走,只见有风浮动旋绕在灵车周围。绛州长史郭雅屈膝下拜,祷告道:“您是遗憾残敌还没有被灭掉吗?不久之后我们就会消灭他们,(希望您)不要有会么遗憾了。”于是风停下来,车马继续行进,看到的人没有不悲伤叹息的。朝廷追赠他为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号为“壮”。

篇2: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征,玄由是著名。

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刑竟,征,再迁上谷太守,又为汉阳太守。时上邽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郡人上邽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玄召以为吏,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逼致之,曰:“岐若不至,趣嫁其母。”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岐坚卧不起。郡内士大夫亦竞往谏,玄乃止。时颇以为讥。

桓帝末,鲜卑、南匈奴及高句骊嗣子伯固并畔,为寇抄①,四府举玄为度辽将军。玄至镇,休兵养士,然后督诸将守讨击胡虏及伯固等,皆破散退走。在职三年,边境安静。

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玄瞋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散。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

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玄性刚急无大体,然谦俭下士,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

初,曹操微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及后经过玄墓,辄凄怆致祭。自为其文曰:“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享之!”

【注】寇抄:亦作“寇钞”,指“劫掠”。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壮玄意壮:认为……豪迈 B.称疾不就 就:前往任职

C.就玄求货货:财物 D.谦俭下士 下:轻视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桥玄“刚急无大体”的一组是( )(3分)

①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②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

③岐若不至,趣嫁其母 ④在职三年,边境安静

⑤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 ⑥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桥玄做县功曹时,曾以豫州刺史周景的部陈从事的身份,彻查羊昌的罪行。虽然大将军梁冀试图救下羊昌,但羊昌最后还是被用囚车押解进京。

B.桥玄想让隐居不仕的姜岐出来做官,姜岐托病躺在床上不起来。桥玄大怒,命令督邮尹益和郡内的官员、读书人都去劝说姜岐,若劝说不成,将逼迫姜母改嫁。

C.桥玄幼子被人劫持,官兵攻击劫匪的同时其幼子也被劫匪杀死。桥玄请求皇上借此发布命令,凡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从此京城里,就再没有这种事发生。

D.桥玄能谦恭地对待贤士,有知人察人之明。曹操地位还很低的时候,桥玄就认为他与众不同,认定他是能够安定天下的人。后来曹操常常感叹桥玄是他的知己。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5分)

(2)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5分)

参考答案

4.D。(下:居于某人之下,意译为“尊敬、善待”。)

5.A。(④是说桥玄军事才能。⑤是说桥比较清廉、不谋私利。⑥是说桥玄有识人之才。)

6.B。(桥玄大怒,直接命令督邮尹益以“姜岐如果不来,马上就让他的母亲改嫁”来逼迫姜岐出来。而且,郡中士大夫劝说的不是姜岐,而是桥玄。)

7.(1)桥玄因为公事去梁府拜见梁不疑接受问话,觉得被梁不疑所侮辱很耻辱,于是辞官回到乡里。

(“诣”译为“到,去,往”1分,“耻”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羞耻”1分,“为所”被动句1分,句意2分,共5分。)

(2)去世的时候,桥玄家里没有产业,丧事不用殡礼,当时的人都称赞他。

(“卒”译为“去世”1分,“居业”译为“固定产业,家产,家业”1分,“称”译为“称赞,称赏”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桥玄年青时为县功曹(官职名,小官吏)。当时的'豫州刺史周景带领部队巡察到梁国郡,桥玄拜见周景,伏在地上列数陈相(官职名,陈王的相国)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任命自己为部陈从事(官职名),彻查羊昌的罪行。周景认为他意气豪迈,同意并派他去了。桥玄上任以后,全部收捕羊昌的食客,详细地核查他的罪行。羊昌一直被大将军梁冀优待。梁冀为了羊昌派快马传文书救他。周景按照梁冀的意思召回桥玄,桥玄只交还文书而自己不出发(回去汇报),核查羊昌的罪名更加急切。羊昌最后被囚车押解进京,桥玄从此出名。

当时梁不疑为河南尹(官职名),桥玄因为公事去梁府拜见梁不疑接受问话,耻于被梁不疑所侮辱,于是辞官回到乡里。后来经过四次升迁做到齐相(官职名,齐王的相国),因为过失为城旦(一种处罚),服刑完毕,朝廷征聘,再升迁到上谷太守,又改任为汉阳太守。当时上邽县令皇甫祯犯了贪污罪,桥玄抓捕拷问他并施以拔光头发鞭笞的刑罚,皇甫祯死在冀地的集市。整个辖区的人都感到震惊。汉阳郡上邽县人姜岐,恪守信仰隐居不仕,在西州一带很出名。桥玄召他出来做个官吏,姜岐托病不答应。桥玄大怒,命令督邮(官职名)尹益逼迫他来,并说:“姜岐如果不来,马上就让他的母亲改嫁。”尹益坚持劝止桥玄没有成功,马上转告了姜岐。姜岐坚决躺在床上不起来做事。郡内的官员和读书人也都去劝说桥玄,桥玄才肯罢休。当时的人都拿这件事讥笑他。

汉桓帝末年,鲜卑、南匈奴以及高句丽的继承人伯固等少数民族一同叛乱,在边境一带抢劫掠夺,四府(汉朝政治机构名)举荐乔玄为度辽将军,特赐可以使用黄钺的权力。乔玄到了任上,修养兵士,然后监督各将领讨伐胡虏以及伯固等。敌人都败退逃跑,乔玄在这里任职三年,边境安定无事。

桥玄的小儿子十岁的时候,独自外出游玩,突然有三个人拿着棍棒把他劫持了,进入桥玄府里楼阁上,让桥玄拿钱赎人,桥玄却不答应。不一会,司隶校尉(官职名)阳球率领河南尹、洛阳县令围住了桥府。阳球等人担心劫匪杀掉桥玄的儿子,没有下令追赶劫匪。桥玄大声说:“犯罪的人没有人性,我怎么能因为一个儿子的性命而纵容了国家的罪犯!”催促命令追击。于是攻击劫匪,桥玄的儿子也死了。桥玄于是面见皇帝谢罪,请求皇帝向天下下令:“凡是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不得拿财宝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于是诏书发布了这个命令。起初从汉安帝以后,法律渐渐失去效力,京城里面劫持人质的,不管对方是不是富贵官宦人家。从桥玄这次事件后,就没有这种事再发生。

桥玄在光和六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桥玄性格刚直急躁不顾大体,但是谦虚勤俭善待下级,他的子弟族人没有担任很高职位的。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产业,丧事不用殡礼,当时的人都称赞他。

起初,曹操地位很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他曾经去拜见桥玄,桥玄见到他感到惊异。对他说:“如今天下将要战乱,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曹操常常感叹桥玄是他的知己。后来曹操每次经过桥玄的坟墓,都感到凄怆并祭祀他。并亲自为他撰文说:“原任太尉桥公,品德高尚,仁爱宽容。国家感念您的训诫,读书人缅怀您的教诲。您的在天之灵,我们缅怀不止。我从年轻时候,就去过您的府上,那时以顽劣的品质,接受您的会见。您对我褒奖称赞,就像孔子称赞自己不如颜渊,李生赞叹贾复。士为知己者死,我一直记着这句话。又想起我们的誓约:‘我死之后,你如果经从这里经过,如果不拿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我,车马过去三步以后,你得肚子疼不要怨我。’虽然是当时开玩笑的话,如果不是关系密切,怎么会说出来这样的话?怀念旧事,想起来就感觉凄怆。如今我奉命东征,驻扎在乡里,向北望着土地,心思在您的陵墓上。所以用薄礼祭奠您,愿您享用!”

篇3: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的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的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少习《公羊严氏春秋》,隐居教授,门徒常数百人。建武末,辟大司马府,署议曹祭酒。数月,征试博士。中元元年,迁黾池令。奉公克己,矜恤孤羸,吏人归爱之。永平五年,迁右中郎将。十年,拜太常。

泽果敢直言,数有据争。后北地太守廖信坐贪秽下狱,没入财产,显宗□信臧物班诸廉吏,唯泽及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特蒙赐焉。是时京师翕然,在位者咸自勉励。

堪字子稺,河南缑氏人也。明经学,有志操,清白贞正,爱士大夫,然一毫未尝取□人,以节介气勇自行。王莽末,兵革并起,宗族老弱在营保间,堪尝力战陷敌,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郡中咸服其义勇。

建武中,仕郡县。公正廉洁,奉禄不及妻子,皆以供宾客。及为长吏,所在有迹,为吏人所敬仰。喜分明去就。尝为县令,谒府,趋步迟缓,门亭长谴堪御吏,堪便解印绶去,不之官。后复仕为左冯翊,坐遇下促急,司隶校尉举奏免官。数月,征为侍御史,再迁尚书令。永平十一年,拜光禄勋。

堪清廉,果于从政,数有直言,多见纳用。十八年,以病乞身,为侍中骑都尉,卒于官。堪行类于泽,故京师号曰“二稺”。

十二年,以泽行司徒事,如真。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望。数月,复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十八年,拜侍中骑都尉。后数为三老五更。建初中致仕,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儒林列传下》)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矜恤孤羸 矜:矜持

B. 皆以供宾客 供:供养

C. 坐遇下促急 坐:因为

D. 多见纳用 纳:采纳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3分)

① 显宗□信臧物班诸廉吏,唯泽及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特蒙赐焉

② 然一毫未尝取□人,以节介气勇自行

③ 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望

A. ①乃 ②何 ③其 B. ①乃 ②于 ③之

C. ①以 ②于 ③之D. ①以 ②何 ③其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B. 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C. 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D. 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泽为官之前曾开馆授徒,跟从他学习的人常达几百人之多。

B. 周泽因为克己奉公的表现,得到皇帝的嘉奖,并视之为榜样。

C. 孙堪任县令时拜谒太守,因行步迟缓遭呵斥,立刻解印离开了。

D. 周泽生性简朴,不重威仪,不适合任宰相,但敬奉宗庙却非常尽心。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 堪尝力战陷敌,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4分)

② 及为长吏,所在有迹,为吏人所敬仰。(3分)

(2)周泽和孙堪品行相类,被合称为“二稺”,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其中一点相类之处。(3分)

参考答案:

5A

矜:哀怜,同情。

6C

7D

8B

周泽得到皇帝的嘉奖的原因并非“克己奉公的表现”。

9.(10分)

(1)(7分)

①(4分)

孙堪曾经全力迎战而陷入敌阵,他全然不逃避(或:毫不在乎),多处负伤,(最终)宗族依靠他(脱险)。

答对“陷敌”“数”“赖”各给1分,答对大意给1分。

②(3分)

到了(孙堪)担任长吏,任职有好的业绩,深受官吏百姓敬重。

答出省略主语“孙堪”给1分,答出被动句给1分,答对大意给1分。

(2)(3分)

示例:

①周泽与孙堪都十分清廉。(1分)孙堪的俸禄都用供养宾客,甚至不顾及妻子儿女;(1分)周泽生性简朴,以致代行司徒之职时,清朴得有失威仪。(1分)

②周泽与孙堪都敢于直言进谏。(1分)周泽敢于直言,多次据理力争,还因此获得皇帝的嘉奖。(1分)孙堪在从政期间,多次直言进谏,且意见多被采纳。(1分)

意思答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周泽字稺都,是北海安丘人。年轻时学习《公羊严氏春秋》,隐居教授(学生),门生经常有几百人。建武末年,征召大司马府,授任议曹祭酒。才几个月,征召试博士。中元元年,升任黾池令。奉公克己,哀怜孤老羸弱的人,官吏和老百姓都爱戴他。永平五年,升任右中郎将。永平十年,授任太常。

周泽果敢直言,多次据理与朝廷争论。后北地太守廖信因为犯贪污罪被捕入狱,没收他的财产,显宗把廖信的赃物赐给廉洁的官吏,只有周泽及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三个特蒙赏赐。这时京师安定,任职的官员都互相勉励。

孙堪字子稺,是河南缑氏人。精通经学,有志向有操守,清白正直,爱惜士大夫,但是从没有在别人身上夺取过哪怕一根毫发,凭耿介气盛自居。王莽末年,战乱四起,宗族中的老弱者也(不得不)在战场上, 孙堪曾经全力迎战而陷入敌阵,他全然不逃避,多处负伤,(最终)宗族依靠他(脱险),郡中人都佩服他的忠义与勇敢。

建武中,(孙堪)在郡县为官。公正廉洁,俸禄不给家用,都用供养宾客。到了(孙堪)担任长吏,任职有好的业绩,深受官吏百姓敬重。(孙堪为官)离官与就职态度分明。(他)曾经被任命为县令,拜见太守,行步迟缓,门亭长谴责孙堪不敬上官,孙堪便解下印绶离去,不去官府。后再次为官出任左冯翊,因为对下属严酷,司隶校尉举奏免了他的官。几个月后,征召为侍御史,再次升任尚书令。永平十一年,授任光禄勋。

孙堪清廉,勇于从政,多次直言(进谏),很多(谏言)被采纳的。永平十八年因病请求退职,担任侍中骑都尉。在任上去世。孙堪的行事与周泽类似,所以京师称他们为“二稺”。

永平十二年,(朝廷)用周泽代理司徒的职务,相当于实际授官。周泽生性简朴,不注重威仪,有失宰相的人望。仅几个月,再次担任太常。(他)为政清廉,循规蹈矩,敬奉宗庙。经常带病仍坚持在寺庙中斋戒,他的妻子可怜他老病,进去问他有什么不舒服,周泽大怒,认为妻子触犯斋禁的规定,就收捕她并送至牢狱表示请罪。那时社会上还怀疑他偏激,行事背离常规。当时的人为此事编了一句话说“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永平十八年,他被授侍中骑都尉。后多次退居三老五更之位。建初中退休,死在家里。

篇4: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连辟公府不就辟:躲避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平素

D.中有都柱都:粗大

2.以下六句直接表现张衡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的一项是

①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②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③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④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⑤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A.①③⑥B.①②④C.③⑤⑥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擅长术数,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中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出世为官的念头也不大。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三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做河间的相,敢于和骄奢的国王及豪族做斗争,剪除豪强势力,使河间变得政治清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参考答案

1. B(应为“征召”)

2. C(①表现其学识 ②④为间接表现)

3. A (以偏概全,《二京赋》为讽谏性散文)

4.(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奇、累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居、徙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3)用事实(或“实际发生的地震”)来验证它(或候风地动仪),就像神灵一样符合(或“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自从有史书典籍的记载以来,还没有像这样(灵验)的仪器。(“以事”、“未之有”句式各1分,合1分,句意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入京师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后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时虽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然而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曾经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同时逮捕并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篇5:《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正德十六年进士。授章邱知县。嘉靖四年入为兵科给事中,上疏言:“辅臣之任,必忠厚鲠亮、纯白坚定者乃足当之。今大学士杨一清虽练达国体,而雅性尚通,难以独任。张璁学博性偏,伤于自恃,犹饬厉功名,当抑其过而用之。至于桂萼以枭雄桀骜之资,作威福,纳财贿,阻抑气节,私比党与,势侵六官,气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乞鉴别三臣贤否,以定用舍。”其意特右璁。而帝因其奏,慰留一清,戒谕璁、萼。既而同官王准、陆粲劾璁、萼罢相,准、粲亦下吏远谪,以应奎首抗章不罪。未几,劾吏部尚书方献夫,帝颇纳其言。献夫援汪铉为助,遂诎应奎议。再迁户科左给事中。行人①薛侃建室忤旨,下廷讯,词连张璁。应奎与同官曹汴揖璁避,且上疏言状。帝怒,下之诏狱,寻释还职。

十一年大计天下庶官,王准谪富民典史。应奎言汪铉为璁、萼修邻,诬以不谨而黜之。乞复准官,责铉,为党比戒。吏部尚书王琼亦言准当黜,乃谪应奎高平县丞。屡迁湖广副使,督采大木,坐累复逮系。寻释还。历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召理院事,迁户部侍郎,进尚书。

俺答犯京师后,羽书旁午②征兵饷。应奎乃建议加派。自北方诸府暨广西、贵州外,其他量地贫富,骤增银一百十五万有奇,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御史郭仁,吴人也,诣应奎请减,不从。仁遂劾奏,应奎疏辨。帝以仁不当私属,调之外。既而国用犹不足,应奎言:“今岁入二百万,而诸边费六百余万,一切取财法行之已尽。请令诸曹所隶官吏、儒士、厨役、校卒,悉去其冗者。而臣部出入赢缩之数,亦综其大纲,列籍进御,使百司庶府成知为国惜财。”报可。

三十一年正月命应奎条上京边备用刍粮之数。应奎言:“自臣入都至今,计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万外,他所搜括又四百余万。而所出自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外,新增二百四十五万有奇,修边振济诸役又八百余万。”帝以耗费多,疑有侵冒,分遣科道官往诸边核实。给事中徐公遴劾应奎粗疏自用,遂改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诸边饷银益增。钝计无所出,请令诸臣条上理财策。议行二十九事,益纤屑伤大体。应奎就移户部,致仕归,卒。

应奎为谏官,屡犯权贵,以风节自厉。晚官计曹,一切为苟且计,功名大损于前。

注:①行人:一种官名。②旁午:交错,纷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私比党与 比:勾结

B.其意特右璁 右:袒护

C.十一年大计天下庶官 计:考核

D.疑有侵冒 冒:冒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应奎首抗章不罪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而雅性尚通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乃有二十八骑

D.使百司庶府咸知为国惜财 为击破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应奎勇于向皇上进言,臧否朝中官员。他对杨一清、张璁、桂萼等人的分析评价受到了皇帝的认可。

B.孙应奎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后又复职。他因礼部尚书王琼给皇上上奏章弹劾他被贬官,贬为高平县丞。

C.孙应奎在处理财政赋税上拥有一定才能。他要求详细统计国家的赋税收入和支出,让官员们为国分忧。

D.孙应奎严格要求自我,敢于触犯权贵,多次得到皇上认可。但晚年因苟且求安,影响了他一贯的名声。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辅臣之任,必忠厚鲠亮、纯白坚定者乃足当之。(3分)

(2)行人薛侃建言忤旨,下廷讯,词连张璁。应奎与同官曹汴揖璁避,且上疏言状。(4分)

(3)而臣部出入赢缩之数,亦综其大纲,列籍进御。(3分)

参考答案

4.(3分)D (冒用、冒领的意思。)

5.(3分)D (A介词,因为/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B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目的;C副词,就/副词,只,只有;D都是介词,替,给。)

6.(3分)B (王琼并没有直接上奏章弹劾他。)

7.(1)辅臣的大任,一定是忠厚刚直、纯洁坚定的人才能够担当。

(关键词:“鲠亮”“纯白”“足”各1分,3分)

(2)行人薛侃的建言违背了圣旨,被下令在朝庭上审讯,供词牵连到张璁。孙应奎和同僚曹汴请张璁回避,并且上疏陈述情况。

(3)而户部支出、收入、盈余减省的数目,也综合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系列登记进呈皇上。

参考译文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正德十六年(1521)中进士。授官章丘知县。嘉靖四年(1525)孙应奎被调进朝廷任兵科给事中,上疏奏言说:“只有忠厚刚直、纯洁坚定的人才能担当辅臣之大任。今朝大学士杨一清虽然练达国体,但向来善于变通,难以独挑此担。张璁学识渊博但性情偏激,缺点在于自以为是,特别看重功名,对他应当抑制其缺点而用之。至于桂萼,他以枭雄桀骜的资质,作威作福,私纳财贿,阻拦压抑气节之士,结党营私,势侵六官,盛气压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请求皇帝鉴别三臣的贤与不贤,以决定用与不用。”他的意图是特别袒护张璁。皇帝根据他的奏言,好言挽留杨一清,告诫晓谕张璁、桂萼。既而孙应奎与同僚王准、陆灿弹劾张璁、桂萼,张、桂被罢相职,王准、陆灿也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因孙应奎是首次抗言而没有问他的罪。不久,孙应奎又弹劾吏部尚书方献夫,皇帝很听信孙应奎的.话。方献夫得到汪钅宏的援助,才使得孙应奎的提议被驳下。孙应奎再迁为户科左给事中。行人薛侃的建言与圣旨相忤,被下廷审讯,供词牵连到张璁。孙应奎和同官曹汴请让张璁回避,并且上疏陈述情况。皇帝大怒,将孙应奎下诏狱,不久又释放复职。

十一年(1532)考核天下百官,王准被贬为富民典史。孙应奎劝说汪钅宏为张璁、桂萼调和,诬王准办事不谨,因而王准被罢黜。孙应奎请求恢复王准的官职,责罚汪钅宏,让勾结同党的人引以为戒。吏部尚书王琼也说王准应当被废贬,于是孙应奎被贬为高平县丞。几次职务更动后为湖广副使,监督采伐皇家用木,因为受牵累又被逮捕拘囚。不久释放回原处。历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后被召回掌理都察院事,迁户部侍郎,升为尚书。

自俺答侵犯京师后,军书交错征收兵饷。于是孙应奎建议加派征收。除北方诸府及广西、贵州外,其他地方根据土地贫富,骤然增征银两一百五十万两有余,而苏州一府就征收八万五千。御史郭仁是吴地人,到孙应奎处请求减征,孙应奎没有听从。郭仁于是上奏章弹劾孙应奎,孙应奎上疏为自己辩护。皇帝认为郭仁不应当私自委托,便将他调出朝廷。既而国家资产不足以开支,孙应奎说“:今年收入两百万,而诸边费用需要六百余万,一切取财的办法都已用尽。请皇上下令诸曹所隶属的官吏、儒士、厨役、校卒,都应除去其冗余人员。而户部支出、收入、盈余减省的数目,也综合其大纲,列出簿籍进上,使各职司部门府都知为国家珍惜财产。”得到皇上批准。

三十一年(1552)正月,皇上命令孙应奎逐条列上京都与边关备用粮草的数目。孙应奎说:“自我进入京都到现在,收入合计除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万两银子外,其他地方搜括的又有四百余万两。支出方面,除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两外,新增加二百四十五万两有余,修整边关振兴经济又要用八百余万两。”皇上因为耗费这样多,怀疑有侵犯假冒,分别派遣科道官前往诸边关核实。给事中徐公遴指控孙应奎工作草率而又自以为是,于是将孙应奎改派为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孙应奎之职。诸边饷银越发增多。方钝想不出什么妙计,请求皇上命诸臣逐条列上理财的计策。议定执行二十九事,愈发吝啬得有伤大体。孙应奎又调到户部,辞职后归还故里,死去。

篇6:《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切①比三辅尤异。天子许之。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翕然,国中遂平。

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于是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渐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②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③。”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

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④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

(节选自《汉书·张敞传》)

【注】①一切:暂时;权宜。②贳:赦免。③受署:接受官府委任官职。④便面:扇子。因其便于遮面而称“便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胶东相 拜:授官

B.国中遂平国:全国

C.出从童骑 从:带着

D.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 妩:漂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敞治贼行为的一组是( )(3分)

①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 ②居皆温厚,出从童骑

③令致诸偷以自赎 ④敞皆以为吏,遣归休

⑤引古今,处便宜 ⑥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敞任京兆尹时得到皇帝特许,捕盗有功的官吏可以得到比京畿三辅更优厚的奖励。

B.张敞治贼自告奋勇,有勇气;能听取别人意见,很虚心;采取的办法多,取得良好效果。

C.黄霸曾被评为政绩第一,但是任京兆尹时不称职,结果长安治安混乱,盗贼特别多。

D.虽然皇帝器重张敞,爱惜他的才能,多次听从他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有进一步重用他。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3分)

(2)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3分)

参考答案

2.(3分)B(国:胶东)

3.(3分)A (②说的是“偷盗酋长”,不是张敞;⑥说的是张敞不拘小节的生活行为)

4.(3分)A (这是担任胶东相时的事。)

5.(6分)

(1)长安集市上小偷特别多,众商家对此感到很苦恼。(“市”1分,“苦”1分,句意通顺1分)

(2)官吏坐在巷口查看走出来的人,衣服涂着红褐色颜料的就把他抓起来。(“阅”1分,“赭”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张敞,字子高,是河东平阳人。勃海、胶东一带盗贼猖獗,张敞自己上书请求治理勃海、胶东。皇帝召见张敞,任命他为胶东相,赐给他30斤黄金。张敞告辞皇帝到了任上,向皇帝上书提出,要治理治安混乱的郡国,没有鲜明的赏罚,就无法勉励好人、惩罚坏人,对追捕盗贼有功的官吏,希望能够权宜变通,奖励比京畿三辅的更为优厚。皇帝答应了张敞的请求。张敞到了胶东,公开实行悬赏,发动众多盗贼,让他们互相捕杀来免除罪责。官吏追捕盗贼有功的,张敞开出名单报请尚书,调补任县令的有几十人。从此以后,盗贼瓦解,互相捕杀。官吏百姓生活安定,胶东于是太平。

当时颍川太守黄霸凭治理业绩第一进京担任京兆尹。黄霸上任几个月,因为不称职,被罢免京兆尹而回去颍川。于是皇帝下诏给御史:“还是任用胶东相张敞代理京兆尹。”自从赵广汉被诛杀后,接连更换京兆尹,像黄霸等几人都不称职。京城的治安也渐渐废弛,长安集市上小偷特别多,众商家对此感到很苦恼。皇帝就此事征询张敞的意见,张敞认为可以禁绝偷盗。张敞上任后,登门向长安父老求教。了解到偷盗头目有几人,生活都十分富足,出门骑马,带着童仆。乡里人以为是他们是有道德的人。张敞全都叫来责问,于是赦免他们的罪责,但抓住他们过去所做的坏事,让他们去抓小偷来赎自己的罪。偷盗头目说:“如今一旦叫他们到京兆府,恐怕各个小偷都会害怕,希望能暂时接受官府委任官职。”张敞把偷盗头目都任命为役吏,送他们回去。他们摆了酒席,小偷们全都来祝贺,而且喝醉了酒,偷盗头目用红褐色颜料在他们的衣襟上做记号。官吏坐在巷口查看走出来的人,衣裾涂着红褐色颜料的'就把他抓住捆绑,一天就逮捕了几百人。追究他们所犯的罪责,有的一人作案百余起,全都进行处罚。自此以后,击鼓打官司的很少,集市上没有偷盗,皇帝嘉奖了张敞。

张敞担任京兆尹,朝廷每当议论大事,他能引经据典,处理适宜,大臣们都非常佩服他。皇帝多次听从张敞的意见。但是张敞没有做官的威仪,有时下朝,经过可以跑马的章台街时,让车夫赶马快跑,自己用折扇拍马。张敞又给妻子描画眉毛,长安城中传说张京兆画的眉毛很漂亮。有司拿这事参奏张敞。皇帝问张敞有没有此事,张敞回答:“我听说闺房之内,夫妇之间亲昵的事,有比描画眉毛更过分的。”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责备他。但是,张敞最后也没得到重用。

篇7:“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人也”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人也”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人也。收少机警,不持细行。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初除太学博士。及尔朱荣于河阴滥害朝士,收亦在围中,以日晏获免。吏部尚书李神俊重收才学,奏授司徒记室参军。永安三年,右迁为北主客郎中。节闵帝立,妙简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孝武尝大发士卒,狩于嵩山之阳,旬有六日。时寒,朝野嗟怨。帝与从官及诸妃主,奇伎异饰,多非礼度。收欲言则惧,欲默不能已,乃上《南狩赋》以讽焉。虽富言淫丽,而终归雅正。帝手诏报焉,甚见褒美。郑伯谓曰:“卿不遇老夫,犹应逐兔。”天保元年,除中书令,仍兼著作郎。二年,诏撰魏史。四年,除魏尹,故优以厚禄,专在史阁,不知郡事。初,帝令群臣各言志,收曰:“臣愿得直笔东观[注],早出魏书。”故帝使收专其任。帝敕收曰:“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收于是专总斟酌,以成魏书。辩定名称,随条甄举。又搜采亡遗,缀续后事,备一代史籍,表而上闻之。时论既言收著史不平,帝诏收于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加论讨。前后投诉,百有余人,或云遗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收皆随状答之。(杨)愔尝谓收曰:“此谓不刊之书,传之万古。但恨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收曰:“往以中国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枝派。望公观过知仁,以免尤责。”

(选自《北史》,有删改)

【注】东观:东汉洛阳南宫中一观阁名,为藏书、校书、撰书之地,后泛指宫中藏书、撰书之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十五,颇已属文 属:撰写

B.节闵帝立,妙简近侍简:选拔

C.帝手诏报焉 报:报答

D.但恨论及诸家枝叶亲姻恨:遗憾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右迁”指升官,古代官位常常以“右”为尊,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与之相对,“左迁”指贬官。

B.“七步之才”有指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典故出自曹植,文中用这一典故赞美了魏收的文学才华。

C.“阳”指山和水的南面,如“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与之相对,“阴”指山和水的北面,如“江阴”指长江的北面。

D.“中国”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所不同,它指中原地区,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的“中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收从小聪明机智,不拘小节,他本想凭借武艺使自己显贵,但因受到荥阳人郑伯的取笑而改变志向,专心读书,并坚持不懈,终于以文才而出名。

B.节闵帝为测试魏收的文才令他撰写封禅书,魏收一挥而就,几乎不作修改,显示了非凡的才华。于是,节闵帝在贾思同的建议下升任魏收做散骑侍郎。

C.皇帝曾令群臣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魏收说自己的志向是“尽快把《魏史》写出来”,所以皇帝让魏收专门从事修史的工作,并且勉励他要秉笔直书。

D.《魏史》撰写完毕之后,一些人认为撰写不公,纷纷指责魏收,魏收对他们所提的问题一一作了答复;对杨愔关于史书体例问题,魏收也作了解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除魏尹,故优以厚禄,专在史阁,不知郡事。

(2)或云遗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

参考答案

4.C(应解释为“答复”)

5.C(“阳”指山之南、水之北,“阴”指山之北,水之南。“江阴”指长江之南)

6.B(“在贾思同的建议下”错,贾思同只是对魏收的文学才华赞叹不已)

7.(1)任命魏收做魏郡太守,特意用优厚的俸禄优待他,使他致力于史事,不掌管魏郡政务。(“除”1分,“故”1分,“知”1分,语意准确连贯2分)

(2)有的说遗漏了他家的世系、职位,有的说他家的人没有被记载,有的说胡乱地对他人贬责诋毁。(“遗”1分,“见”1分,“非毁”1分,语意准确连贯2分)

【参考译文】

魏收,字伯起,是钜鹿下曲阳人。魏收从小聪明机智,不拘小节。十五岁时,已经相当会写文章。当他随父亲去边境后,就喜欢学习骑马射箭,想凭借武艺使自己显贵。荥阳人郑伯取笑他说:“魏收儿郎玩了多少戟啦?”魏收感到惭愧,于是改变志向,专心读书。夏天,他坐在板床上吟咏、背诵,随着太阳运行,树影移动,他也来回移动。这样积年累月,床板都被他磨薄了许多,但他仍然精力不减,苦读不辍,终于以文才华美而出名。

开始被授予太学博士。当尔朱荣在河阴大肆杀害朝中大臣时,魏收也在包围之中,只是因为日暮天暗才幸免于难。吏部尚书李神俊非常看重魏收的才学,奏请朝廷任命他做司徒府的记室参军。永安三年,又升迁为北主客郎中。节闵帝即位,精选左右侍从官员,下诏书命令魏收撰写封禅书来测试他的文才。魏收执笔一挥而就,不拟草稿,文章长近千字,几乎没有改动。此时黄门侍郎贾思同伺候在节闵帝身旁,对魏收的才能很惊奇,禀报皇帝说:“即使是七步之内能作诗的才子,也不能超过他。”于是升任魏收为散骑侍郎,并修国史,又没有多久,兼任中书侍郎,这时他才二十六岁。

孝武帝曾出动大批兵士,在嵩山之南打猎,时间长达十六天。当时天气寒冷,朝廷内外的臣民都哀声叹气,心怀怨恨。孝武帝和随从官员、嫔妃、公主等,赏玩奇巧的伎乐,身着华丽的衣服,多不合礼法规定。魏收想进言又害怕,想沉默不语又不甘心,于是作了一篇《南狩赋》呈给皇上来委婉地规劝,这年他二十七岁。这篇《南狩赋》虽然多描述淫声丽色,语言华丽,但宗旨却典雅纯正。孝武帝亲作诏书回答他,对他进行高度赞扬。郑伯对魏收说:“你要不是遇上老夫,恐怕还在追兔子玩呢。”

天保元年,任命魏收为中书令,继续兼任著作郎。天保二年,下诏书命令魏收撰写《魏史》。天保四年,任命魏收做魏郡太守,特意给予他优厚的俸禄,使他致力于史事,不掌管魏郡政务。先前,皇帝令群臣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魏收说:“我愿在东观直笔而书,尽快把《魏史》写出来。”所以皇帝让魏收专门从事修史的`工作。皇帝对魏收说:“尽管直书吧,我决不会像魏太武帝那样杀害史官。”魏收于是广泛收集素材,仔细推敲,来完成《魏书》。考辩确定名称,按条分别列举。又搜集散失的史实,补撰以后的史事,使一代的史书得以完备,上表奏报皇帝。

当时的舆论既然称魏收撰史不公允,皇帝于是下诏书令魏收在尚书省与各家子孙共同进行辩论。先后递上状子申诉的达一百多人,有的说遗漏了他家的世系、职位,有的说他家的人没有被记载,有的说魏收胡乱地对他人贬责诋毁。魏收按他们状子上的问题一一作了答复。杨愔对魏收说:“这部书可谓是不朽的著作,能流传万代。遗憾的只是史论和各家旁枝末叶的亲族姻戚,写得过于繁杂琐碎,与先前史籍的体例不合。”魏收说:“往昔由于中原大乱,记载人士家世的书籍几乎都散失完了,所以才详细记载他们的旁枝别系。盼望你能看到我的过失而了解我的美意,从而不致怪罪于我。”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1.孙程字稚卿,涿郡新城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2.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3.阳固传原文及译文

4.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5.贾黯,字直孺,邓州穰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6.寄人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7.文言文《柳》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8.黔之驴阅读原文及译文赏析

9.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

10.信都芳,字玉琳,河间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

下载word文档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