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二语习得中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策略

二语习得中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策略

2022-12-28 08:05: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erendipityhh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二语习得中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策略,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二语习得中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策略,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语习得中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策略

篇1:二语习得中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策略

二语习得中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策略

语言榆入与语言输出是外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针对我国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不平衡的现象,本文从英语教学的实践出发,分析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 者:张婧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辽宁,沈阳,110001 刊 名: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0(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平衡  

篇2:语言输入和二语习得探析

语言输入和二语习得探析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对外语习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国内外语言学家们所提出的理论和观点中,克拉申(Krashen)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监控模式理论和“语言输入假设”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文根据克拉申有关二语习得理论.探讨了第二外语学习中语言输入的意义和语言输入的途径.

作 者:睢萌萌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外语系,河南,安阳,455001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7) 分类号:H0 关键词:语言输入   二语习得   语言能力  

篇3: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

Swain的输出假设从语言输出的侧面为二语习得提供了理论依据;Gass的习得模式将“输出”作为二语习得的重要环节.“输出”通过为语言学习功能提供作用平台,而得以在二语习得中发挥重要作用:输出引起注意并触发新的输人;输出假设时又检验假设;激发元语言功能而深化信息加工;促使陈述性知识的程序化;强化表达的.自动性和流利性.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教学环境、教学指导、教学互动、检验手段诸方面谋求较好的语言输出教学效果.

作 者:王荣英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南,长沙,410205 刊 名:社科纵横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REVIEW 年,卷(期): 23(6) 分类号:H0 关键词:二语习得   可理解输出   习得模式  

篇4:二语言习得中输入研究的论文

二语言习得中输入研究的论文

一、综述

在二语习得范畴内,研究者们对输入概念的界定各有侧重。R.Ellis的定义是讲母语者或二语者对其他二语者所说的语言。[2]他的定义只有口头输入,没有包含书面输入。Richards等人认为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接受到的并能作为其学习对象的语言。[3]该定义比较全面。国内学者给出的输入定义和Richards等人的接近[47],兼顾口头输入和书面输入,这也是本文采用的输入概念。

最初的输入概念是Coder在“学习者的错误的意义”一文中作为一个理论话题提出来的。[8]最早引起语言学界重视的是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theinputhypothesis)。他提出了“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veinput)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基本公式是“i+1”。“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部分。[9]Krashen和Terrell随后又论述了“输入假说”有四个方面的含义:(1)可理解的输入理论与习得(acquisition),而不是与学得(learning)有关;(2)习得是通过理解稍微超出已有的语言知识而完成的,需要借助于语境和非语言信息;(3)当交际成功时,当输入得以理解时,也自然就有了可理解性输入;(4)口语表达的流畅性不是直接教出来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逐渐显现出来的。[10]

Long认为,二语学习者和母语学习者一样,学习成功者总是以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为特征的。他认为互动式输入比非互动式输入更重要,充分强调了使语码变成学习者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重要性。[11]

Schachter概括出四种输入:简单输入(simplifiedinput)、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否定输入(negativeinput)(指向学习者提供其交际的意图并不成功的信息)和充分输入(sufficientinput)。对以上四种输入,Schachter觉得它们都不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1213]

Vanpatten建构了“输入加工假设”(inputprocessinghypothesis)。从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角度来考察输入如何在二语习得中发挥作用。认为人脑只会对有意注意到的输入集中精力进行加工,从而促进二语的习得。[14]

在Gass提出的二语习得的模式中,从认知的视角,强调了注意到的输入(apperceivedinput)和理解了的输入(comprehendedinput)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输入,可能摄入(intake)的是注意到的并理解了的那部分输入,也只有这部分输入才对学习者的输出起作用。[15]其后Gass对该二语习得模式的进一步补充和实证研究也强调了上述观点。[1617]

综合来看,输入和二语习得中的关系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输入话语和二语习得

输入话语(inputdiscourse)指的是说话人和语言学习者交流时所用的特定语域(register)。[18]264㏑.Ellis将输入话语分为照顾者话语(caretakertalk)、外国人话语(foreignertalk)和中介语话语(interlanguagetalk)。[18]247在这个分类中,R.Ellis没有将教师话语(teachertalk)包含在内,因为他认为教师话语和外国人话语是类似的[2]145,但更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设定为教师话语。Chaudron、Spolsky[13]172等人所进行的教师话语研究发现:教师话语常常会在语速、停顿、重音以及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进行调整、简化和改变,以适应二语学习者的实际水平。[19]WongFillmore调查发现,课堂是非英语移民学生进行语言习得的最理想的地方。[20]㎞unan也认为,教师话语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在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教师话语可能就是学习者可接触到的最主要的语言输入。[21]徐海铭从信息学和认知角度讨论了课堂讲授中教师话语的积极作用。[22]何安平将教师话语研究和语料库相结合,调查和分析了语言课堂话语语料库中教师话语的部分特征。[23]

(二)输入频率和二语习得

Hatch、Wagner和Gough提出了“频率假设”(frequencyhypothesis)。他们认为,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取决于该语言成分在输入中出现频率的高低。[24]N.Ellis所倡导的二语习得观也是以频率为基础,认为输入频率对内隐式学习(implicitlearning)具有作用[2526];但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有的研究如Lightbown发现,输入频率与二语学习者的输出频率呈现出很高的相关性[27];但Snow和HoefnagelHohle所做的研究则表明,输入频率与准确性之间无重要关系(准确性可以反映习得程度)[28]。R.Ellis认为输入频率是影响二语习得发展的因素之一。[18]273周丹丹的研究结果显示,输入频率对口头故事复述内容的影响显著,复述的流利性和复杂性也相应提高,但是准确性没有任何进步。[29]证明输入频率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在不同层面上结论不尽相同。

(三)输入呈现方式和二语习得

在很多研究中,学者们尝试了对输入进行语码调整,以促进二语习得。LarsenFreeman、Long和Krashen从输入的可理解性呈现方式入手开展实验,结果表明可理解输入能够促进二语习得[11,3032],但这些证据不能明确说明理解性输入和二语习得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18]278而White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理解性输入对于二语习得并不是必需的,比如学习者运用过度概括(overge勃﹏eralization)的方法也可习得部分二语。[33]吴朋进行了以调整后的阅读为输入呈现方式的教学实验,发现此举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34]周卫京探究了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的听觉和视觉输入模式对口语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听觉输入对口语流利度促进更大,视觉输入更有利于口语准确度的发展和复杂度的提高。[35]

(四)输入与二语习得速度

关于这一点,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Snow和HoefnagelHohle发现,在课堂上输入的数量不能决定二语习得的速度[28];但WongFillmore的研究结果却表明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均对习得速度产生较大影响[36]。

(五)输入与二语学习者

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否定二语学习者的心智过程,将语言输入视为二语习得的决定因素,认为输入和输出直接关联。二语学习者要习得二语就要运用输入来提供适当的刺激及足够的反应。[18]243心智论者(mentalist)认为语言习得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二语学习者大脑中先天负责语言习得的语言习得机制(LAD),语言输入仅仅是二语习得的一个激活器(trigger),其本身不决定习得的成败。[37]因此,习得可以在输入贫乏的情况下发生。互动论者(interactionist)重视二语学习者自身的积极作用,认为输入在语言习得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输入必须在二语学习者内在机制的约束之下,与二语学习者的语言环境以及语言交际互动共同发生作用。正如R.Ellis所言,学习者内在信息加工机制(learner′sinternalmechanism)决定输入的性质并被输入的性质所决定。[2]129

二、分析

和国外相比,我国二语习得研究中关于输入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也各有侧重。

国外的输入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研究一直与二语习得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和其他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紧密相连。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出现相关的研究,但多数是以引进、介绍或评述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或新观点为主。进入90年代以后,国内二语习得中的输入研究开始全面系统地引进和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针对性的研究。以我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以客观事实或数据取代了主观的感情和判断。[38]这一演变路径与当代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脉络是一致的。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输入话语的研究主要涉及中介话语和教师话语,而国外研究中出现的照顾者话语和外国人话语在我国几乎没有。

国外此类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最早被使用的话语分析(discourseanalysis)[24,3941]、实验研究(experimentalmethods)和准实验研究(pseudo勃〆xperimental猰ethods)[4244]、内省式研究(introspectivemethods)[4547]。我国学者们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另外两种方法很少使用。

从文献回顾的结果来看,国内外以往相关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内容

从文献阅读来看,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头输入方面,有关书面输入的研究较少;而对于许多国家的二语学习者来说,以阅读为主要方式的书面输入是学习二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输入方式,而且也是最经济可行的;另外,在进行输入研究时,以往的大多数研究考察语音、词汇、语法等特征,涉及语用习得的研究很少。

2.研究对象

在以往的研究对象中,大部分是初级学习者,他们所接触的输入一般都比较简单。实际上,二语习得者中还有很多的中级学习者和高级学习者。因此,过多地选取初学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不足以反映二语习得对象的整体状况。

三、展望

综上所述,笔者做出以下总结和展望:(1)以往的研究表明,输入话语不同、接受输入者的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输入方式(习得、学得等)和学习环境的差异等因素对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二语习得的效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实现上述各环节的最佳组合是今后此类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向之一。(2)今后的研究应更多地纳入书面材料,扩大研究的对象(要包含中、高级学习者),还要更多地研究语用的习得。这样才会使得输入和二语习得的研究更为全面,更具代表性和概括性。(3)随着语料库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广泛运用,更多的以真实语境中的语料作为学习者输入方式的实证研究将会涌现。(4)认知科学的兴起和广泛运用,将有助于人们对人类大脑内部语言习得机制的深入研究,对输入的认知探讨必将有助于更好地习得二语。

在我国研究输入和二语习得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将国内外成熟的研究结果运用到我国的外语教学实际中,必将有助于我国众多的二语学习者和教授者。

参考文献:

[1]王立非.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现状与实证[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

[2]ELLISR.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5.

[3]RICHARDSJC,JOHNPLATT,HEIDIPLATT.Longmandictionaryoflanguageteachingandappliedlinguistics[M].管燕红,Tran.Beijing:Foreign㎜anguage猅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4:227.

[4]戴纯曼.语言输入的类型及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7074.

[5]张文忠.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的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2):202217.

[6]罗立胜,何福胜,杨芳.大学英语综合教学模式[J].外语界,(4):5866.

[7]张焕香.论语言输入的分类[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1516.

篇5:试论英语专业教学中加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策略

试论英语专业教学中加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策略

克拉申(S.D.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越来越受到我国外语教学界的重视.此文从有利于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角度,结合目前英语专业教学的实际,探讨如何创造“语言输入机会”,促成更多语言输出.

作 者:文辉 涂红英 邱琳 WEN Hui TU Hong-ying QIU Lin  作者单位:文辉,WEN Hui(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涂红英,TU Hong-ying(中山市杨仙逸中学,广东,中山,528400)

邱琳,QIU Lin(广州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广东,广州,510010)

刊 名:怀化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 年,卷(期): 26(1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语言输入   输出   二语习得   英语专业  

篇6:大智慧-语言的“输入”, 语言的“输出”

大智慧-语言的“输入”, 语言的“输出”

张中载说:    学语言光听不说,光读不写,是学不好的。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知戴着耳机听英语,埋头读英语书,却不开口朗读,背诵名篇,名段,不开口练着说英语,也不动手做笔头练习,写英语文章。只有语言的“输入”(通过听,读吸收语言),却无语言的“输出”(通过口头和笔头表达思想,应用学到的语言),是学不好语言的。    学语言同学文化分不开。通过语言学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学语言要听读题材广泛的.书籍和文章(历史,文学,传记,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增长各种知识,并学到另一种文化的精华。

【二语习得中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策略】相关文章:

1.二语言习得中输入研究的论文

2.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运用

3.二语词汇习得中教材与影视教材有效性的对比研究

4.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5.二语习得视野下的词汇深度知识

6.语言“扮”得文章“俏”

7.语言与文学

8.语言与属性

9.二语习得的动机变异与微观言语社区的认同和建构

10.浅谈发挥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下载word文档
《二语习得中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