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试论学习者性格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

试论学习者性格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

2023-07-26 08:16: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软炸里脊大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试论学习者性格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试论学习者性格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试论学习者性格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

篇1:试论学习者性格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

试论关于学习者性格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习策略 性格 外向 内向

【论文摘要】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中期,关于其影响因素的探索颇受关注,然而针对性格因素的研究和取得的定论却很少。本文采用了国内外普遍应用的研究工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Oxford学习策略量表,旨在调查学生的性格差异与学习策略运用的相关性。

引言

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二语习得的研究侧重在于教学方法,然而语言学家们发现相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效果总是存在差异。

这种现象迫使语言学家们开始考虑个体差异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数年的研究证明学习者的语言学能,年龄,认知风格等个体因素对语言习得均存在影响,其中学习策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Dickson指出正确地运用学习策略会加强学习者的自治力、独立性以及自我指导力,使其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也证明学习策略会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吸纳至固有的知识结构中。

学习者在运用学习策略时受到诸种因素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相比,性格这一变量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采用了国内外普遍应用的研究工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Oxford学习策略量表,旨在调查学生的内外向性格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

学习策略与内外向性格

Oxford指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他对以往的'策略分类予以总结,将其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直接策略因为涉及直接的脑部语言处理,所以与目标语存在直接联系。它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通过计划,评估,寻求机会,控制焦虑情绪,增加合作与移情心理等为语言学习提供间接支持。它包括原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语言学家们关于性格概念的见解各不相同。Richard认为性格指个体特有的行为,态度,信仰,思维,感情等。Eysenck认为性格指决定人们环境适应力的品质,脾性,智商以及体质诸因素的稳定持久的构成。Eysenck的性格理论目前最为广泛接受,它将人们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

Eysenck指出外向型性格者爱交际,好聚会,通常有许多朋友,喜欢与他人交往,偏好在集体中进行互动式的学习,他们渴望兴奋,乐于寻找机会,敢于冒险,做事常凭一时冲动,对人和事的反应迅速而及时。内向型性格者喜欢安静,不擅长人际交往,对人和事常比较矜持,长于内省,他们对日常发生的事情持谨慎的态度,喜欢事事保持良好的秩序,不喜欢频繁的改变。 关于学习策略和内外向性格的关系,国外语言学家做了一定的研究。Ehrman和Oxford通过实验证明学习策略和性格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外向型性格者较之于内向型性格者在情感策略方面运用较多,而在独立策略和自我管理策略方面运用较少。Taylor发现学习者的交际策略和他们的性格类型存在较大关联。而国内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语言学能,年龄,语言水平等方面,性格这一变量尚未得到它应有的重视。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文章旨在调查学生的内外向性格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并提出了两个假设:学习者内外向性格和语言学习策略之间相互联系;内外向性格学习者在运用学习策略方面存在差异。

该次研究的对象是从本校随机抽样的110名学生,其中收回有效问卷表108份。研究工具是国内外普遍应用的Eysenck人格问卷和Oxford学习策略量表。问卷调查表收回后,利用SPSS和Excel进行数据分析,分别得出内外向性格和学习策略的皮尔森相关指数以及内外向学习者运用六种策略的总平均数和各单项策略的平均数。

关于内外向性格和学习策略的皮尔森相关指数的数据分析显示,内外向性格和6种学习策略的运用显著相关(r=0.318,p<0.01)。至于各单项策略,相关性也有所证实:记忆策略(r=.236,p<0.01),认知策略(r=.325,p<0.01),补偿策略(r=.285,p<0.01),原认知策略(r=.301,p<0.01),情感策略(r=.281,p<0.01),社交策略(r=.289,p<0.01)。由此,假设一(学习者内外向性格和语言学习策略之间相互联系)得以证实。

关于内外向学习者运用六种策略的总平均数和各单项策略的平均数的数据分析显示,外向学习者运用六种策略的总平均数是3.25,高于内向学习者的2.86。在各单项策略的平均数方面,外向学习者也高于内向学习者,分别为记忆策略(2.92>2.73),认知策略(3.38>3.01),补偿策略(3.36>2.78),原认知策略(3.32>3.11),情感策略(3.21>2.82),社交策略(3.38>2.79))。内外向学习者在运用6种策略的总平均数以及各单项策略的平均数方面都存在差异,由此,假设二(内外向性格学习者在运用学习策略方面存在差异)得以证实。

外向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的频率高于内向学习者,尤其体现在社交策略和补偿策略方面。但是笔者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内外向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的平均值分别为2.86和3.25,根据Oxford的学习策略利用率量表,都属于中等水平(2.5-3.4)。这与学习者未能对学习策略予以重视,他们面临的重大考试压力等等不无关系。

结论

文章所提出的两个假设(学习者内外向性格和语言学习策略之间相互联系;内外向性格学习者在运用学习策略方面存在差异)均已通过实证研究予以证实,另外,内外向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的平均值都属于中等水平。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性格类型,并对教学安排予以适当调整;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并进行必要的学习策略的培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多地了解和运用各种语言学习策略,特别是那些他们使用相对比较少的策略,从而不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Oxford,R1990,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NewburyHouse/Harper&Row,NewYork.

[2]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其特点.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

篇2:语用失误与语言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语用失误与语言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了解并尽可能地避免语用失误是使语言学习者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之一.以语言学习者为出发点,通过对其语言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差异进行分析,深入地探讨了语用失误与语言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作 者:牟为姣 MU Wei-jiao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刊 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3(12) 分类号:H0-05 关键词:语用失误   语言水平  个体差异  

篇3:远程教育学习者有效学习策略研究论文

远程教育学习者有效学习策略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在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学员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分析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及教师教学的综合水平和网络媒介等客观因素,提出了多种针对远程教育学习者的有效学习策略。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 有效学习学习策略 学习者

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其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远程教育因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教育模式,是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集中面授辅导为辅,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的一种学习形式。学校为学员提供必要的学习服务支持以及各方面的管理服务。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去考虑:首先,学生的学习行为;其次,教师对于远程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最后,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对于提高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这三个层面分别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只有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知识有效传播的目的。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教学资源的需求,提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总体水平,确保远程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学生自身学习行为

1.远程教育学习下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学习方式,区别在于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己主宰学习,在教学中具有主体性,能够实现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可以监察与反馈自己的实际学习活动,同时,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1]。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无论在学习过程还是在学习维度上,学习者都能自觉、主动的学习,它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发达的网络技术,便利的学习条件,丰富的资讯,要求学习者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学习者必须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2]。

2.远程教育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影响因素。①学习方法不当。在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由于远程教育学员通常没有经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远程学习的特点是没有老师对其进行直接和持续的指导,使学生不能正确的运用学习方法,不能控制好学习的进度,不能快速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②学员的学习动机功利性强而内动力不强。远程教育学员参加学习多数是为了获取文凭,用于评职称,提高社会地位。过分重视文凭使所参加的远程教育带上了功利主义色彩。他们不是为了汲取知识、积蓄能量,而是为了顺利毕业,过强的功利性,改变了学生最纯粹的学习目的,也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远程教育学员学习动力不足还表现为内驱动力不强。首先,学员对自己学习期待低,考试及格就行;其次,基于就业压力或为了谋生,花费最少的精力和金钱来获取文凭,也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③学员的记忆力偏低、知识力不足。首先,远程教育学员的年龄跨度大、平均年龄较高,记忆力处于下滑阶段,自然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其次,远程学员都是处于各自的社会角色中,不是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学习,再加上工作压力较大,致使有些学员不愿意接受远程教育,这自然影响学生的记忆效率;再次,作为学习能力的首要成分――知识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远程教育面对的学员,大多没有经过良好的基础教育,知识储备不足,面对远程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多数学生难以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吸收授课的内容[3]。

3.远程教育下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①学生自身学习效能感的增加。远程教育面对的学员多数来自于社会的不同阶层,他们面对的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会对其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第一,学员应该从自身的社会角色出发,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详细的规划,在学习上查漏补缺,不断的增强自信心,减少心理的负担。第二,教师要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尊重学生,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减轻其心理负担,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身学习效能感增加。②学习目标明确、自我评价客观。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并且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这样有目的的学习,不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逐渐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要参考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的指导也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计划中去。客观的自我评价,是学生从感性和理性认识两个方面,综合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并进行自我肯定和否定。反复的自我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③学习动机提升。改变学生的功利性学习动机,使其由学历第一的思想转变为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第一的思想。在这里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突出优秀学生,树立学习模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远程教育机构也有必要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增加其知识的实用性,指导学生的实践,这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对于远程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1.教师的职责。远程教育是借助于网络环境即可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高度的开放性要求它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员突破学习障碍。首先,教师要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支助服务,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及时对其学习效果给予评定。其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权,使其按照自身的学习条件来选择学习内容及方法。再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根据其学习兴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的定位。远程教育教师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应该完成自己新的角色的定位。与传统教育不同,远程教育不是一种传承教育,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的教育,所以,教师要在明确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其创造力,努力完善这个以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的教育体系。在开放教育理念下,对于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4]。首先,教师应该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再把归纳的知识通过结构框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列出重难点,这就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的去学习。这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教师在面授的过程中,应该突出重难点,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掌握最核心的知识,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在帮助同学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再次,教师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能及时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

三、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课程资源丰富多样。这样,远程教学学员就可以通过下载或在线等方式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教材、音频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则可以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支持。它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获取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还是学生得到激励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学生有集体的归属感。网上交流模块,作为一个交流和咨询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扫除障碍,使教师更好的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之间也因此能够保持顺畅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打破空间相隔的障碍,通过互相学习,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例如,教师针对学生们的共性难题,在网络课程的论坛上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深入讨论的过程中,增进了老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不仅扩展了个人思维,还使学生们的归属感得到建立。还要不断建立完善其他助学系统,如学术论坛、考试系统、查询系统、题库系统等[5]。学术论坛主要由老师负责整理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对所教授领域的专家和权威的学术研究,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概括,提供给学生,使他们在了解学术前沿的基础上,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考试系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工具,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长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通过考试系统才能准确的对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查询系统,是学生对于自己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查询,一些及时消息也通过查询系统公布,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使其获得有效信息。题库系统,此系统由教师进行及时更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后辅导题和辅导资料,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知识掌握更扎实。

参考文献:

[1]刘凤存.成人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定位[J].职教通讯,:43.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3]孟妍红,李恒广.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员学习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

[4]唐伟志.电大开放教育教师角色转换引导和激励探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01.

[5]沈慧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一站式”网上教学服务初探[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76.

篇4:英语专业学生性别差异与语言学习策略关系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性别差异与语言学习策略关系研究

以问卷为工具,调查了333名男女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情况,并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发现男女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具体策略的使用上,女性使用“情感策略”、“社会策略”的`频数比男生多,而且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作 者:叶燕妮 张若兰 YE Yanni ZHANG Ruolan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521041 刊 名: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TY(SOCIAL SCINECE EDITION) 年,卷(期): 7(5) 分类号:H319 关键词:性别差异   学习策略   英语专业学生  

篇5: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与学习风格关系之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与学习风格关系之研究

以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为对象,调查语言学习策略与学习风格的关系.该研究以Oxford的`SILL问卷测量调查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并以MBTI和ASSIST风格模型及其量表分别检测学习风格的两个不同方面.逐步线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四个策略组的使用分别表现出MBTI风格模型四个单极维度的特征,多个策略组的组合使用分别体现对ASSIST风格模型三种学习偏好.从而表明学习风格是多方面的,学习策略的使用可以影响学习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作 者:莫新语 MO Xin-yu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外语系,南宁,530003 刊 名: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UPANSHUI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8 20(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学习风格   语言学习策略   关系  

篇6: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与英语水平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与英语水平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与英语学习结果有相关性,不同英语语言水平的大学生对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英语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更加丰富多样、灵活有效,元认知管理能力更为突出.教学中应该帮助大学生发现词汇学习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点掌握相关策略,提高学习成效.

作 者:王天舒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北京,100091 刊 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年,卷(期): “”(3) 分类号:H31 关键词:词汇学习策略   词汇学习观念   元认知管理   认知策略  

篇7:二语语法学习与语言技能关系研究

二语语法学习与语言技能关系研究

语法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发现,语法知识有助于各项语言技能提高,语法学习可以加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从学生主体来考虑,明示语法教学或多或少优于暗示语法教学.

作 者:王望妮 WANG Wang-ni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学院,上海,83 刊 名: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24(3)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语法   语言学习  语言技能   形式和意义   明示和暗示  

篇8: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与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与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通过问卷对6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语言学习观念和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关系.结果表明:(1)在语言学习观念上,女生比男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更强,大一女生明显认为英语学习难度大,外语学能观念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文科生比理科生认为英语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更强;(2)在英语学习策略上,性别、年级与6种策略都有一定关系,文科生在元认知、社交、情感、补偿、认知5种策略上的运用都显著高于理科生;(3)语言学习观念与英语学习策略有密切的关系.

作 者:袁晓琳 刘畅 王穗萍 肖少北 Yuan Xiaolin Liu Chang Wang Suiping Xiao Shaobei  作者单位:袁晓琳,Yuan Xiaolin(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海口,571158;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510631)

刘畅,王穗萍,Liu Chang,Wang Suiping(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510631)

肖少北,Xiao Shaobei(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海口,571158)

刊 名: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年,卷(期): 4(2) 分类号:B84 关键词:大学生   语言学习观念   英语学习策略  

篇9:员工自我激励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

一、企业员工自我激励简单介绍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员工自我激励,就是说企业在管理员工方面要采用一种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真正地激发起员工对企业的那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真正从内心深处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意识,让他们从心理上真正地把自己融入到企业当中去,对企业的兴衰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当一个人树立起强烈的自我激励信心,拥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在自己的工作中就会从内心深处真正的从过去一个“被动的”工作人员成为一个更为“主动的”人,这对于提高其自身的工作效率和业绩以及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这个人本身的这种行为又会对其身边的其他人产生强烈的榜样作用和带动作用,促使身边的人也逐渐地向其学习。因此,毫无疑问,企业需要帮助每一个员工真正地树立起自我激励意识,不断鼓励并发展他们的自我激励意识,这不仅对于这个企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和观念对每个企业提出来的重要要求,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这佯做除了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扩大其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更能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都是大有裨益的;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总是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新趋势,而总是拿制度化的规章制度来硬性压制员工,遇事不考虑员工的感受,不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动不动就给予员工处罚等等,试想,这样的企业经济效益能上去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整个企业气氛紧张,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没有创造活力,企业死气沉沉,经济效益是肯定不能上去的。企业员工的自我激励就是要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都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员工能够真正地从内心中接受企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自己在企业当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增长了见识,企业管理者要充分的尊重员工,承认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注意调动起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自我意识,引导他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主动学习,增强自身生产技能和自我素质,提高自身价值,为企业不断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员工自我激励和企业管理的紧密关系

一方面,毫无疑问,如果企业员工都能做到不断地自我激励,自我发展,不断主动地提高自身生产技能和自身素质,真正对企业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那么这个企业的管理才可以认为是更加高效的、更加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地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这个企业才会拥有更好的企业氛围,才能体现出更好的企业形象,企业的员工之间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企业也才会具有更好的吸引力,为企业在未来不断做强做大打下更好的基础;如果这个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对员工进行自我激励的重要性,不重视对员工自我意识的培养,而是死板地拿那些制度化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那么这个企业肯定不会有良好的企业氛围和企业形象,即使一时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也不会得到长久的持续发展,因此重视对企业员工的自我激励对一个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同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适应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对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激发员工进行自我激励,不仅是企业现实发展的紧迫要求,更是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二选择。

另一方面,只有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健康发展,管理科学,企业运行正常,那么才有可能有条件促进企业的员工进行自我激励,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形象。毫无疑问,一个企业的良好的管理水平和方法是这个企业鼓励员工树立自我激励意识的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管理混乱,企业运行举步维艰,不能正常地运转,那么这个企业即使有心对其员工进行自我激励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要对员工进行自我激励,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从企业员工进行自我激励和企业管理的关系上来说,这二者当中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任何一个条件达不到,对员工进行自我激励等等都是一种空话,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想对其员工进行自我激励措施,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使得企业能更好的进行运转,创造出能够进行这项措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这对企业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三、员工进行自我激励的主要的措施步骤

在现代社会当中,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自身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的观念,这其中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激励无疑就是一个极好的方法。那么要对员工进行自我激励,除了企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进行以外,员工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来进行自我激励也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员工进行自我激励的主要的措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企业管理者角度来讲,其应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企业要组织员工自我激励的相关专家、知名的企业家、学者等等,请他们到企业来对企业员工进行自我激励的教育和演讲,请他们举例子讲述他们身边的哪些员工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了自我激励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同时对企业的员工宣传进行自我激励的益处,给他们列举身边的普通员工进行自我激励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使这些员工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认同这一措施,为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这样他们就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对这一措施产生情感共鸣,并认同这一措施,认识到这一措施是真正的有效的,是可以取得成功的,这对于企业管理者下一步进行的员工自我激励措施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作用的。   (二)企业从自身入手,对员工开展一系列自我激励的教育活动,对自身企业里面那些主动接受这一措施进行主动地自我激励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等,在自身企业当中树立典型和榜样,只有这样真正地挖掘自己员工的典型,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起企业其他员工的自我激励的积极性,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这些员工亲眼看到身边的同伴因为进行了自我激励最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技能,而且受到了企业的奖励和重视,那么这些动力就会激发他们主动地去接受这一措施,主动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激励,从最初的`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接受,最终养成自我激励的好习惯。

(三)采取制度化的激励奖励措施,制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硬性地“困住”员工,而是最终要使得员工养成自我遵守这些制度的好习惯,制度化的管理措施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员工进行自我的激励,使得他们最终养成遵守企业规范,主动地去为企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持久的动力。那么,企业管理者就要充分地利用这些规章制度来对自身员工进行激励,企业要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死板的硬性管理员工的办法,建立起真正的人性化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对待员工要真正地做到关心他们,充分地尊重他们的合法权利,对那些有特殊困难的员工进行热心的帮助,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可发展的空间,做到真正地符合员工的心理需求,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将普通员工看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他们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只有这样,对员工进行自我激励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讲,自我激励就更加重要了,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员工要从内心深处对企业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企业有家一样的热情。如果一个员工在企业工作只是为了挣钱,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关心过企业,那么他是不可能进行自我激励的。一个员工,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真正的热情,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那么才有可能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做到精益求精,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企业的发展;相反,如果只是敷衍了事,随心所欲,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其自身来说都是有害的。

(二)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进行自我激励要坚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废。对于自我的激励要做到持之以恒,毫不懈怠,不能仅仅因为物质上的奖励就动摇自己的信念,只有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并认可这一理念才会成功。

四、总结

总之,员工自我激励对企业管理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员工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必要而有益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仅企业要采取措施来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激励,更需要员工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激励,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这对员工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龙小兵.知识型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机制与创新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

[2]白少君.企业伦理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2

[3]程江.激励的本质与主体性的转化[D].南开大学,2012

[4]李家龙.对自我管理要素体系及其实现的研究[D].武汉大学,

[5]王永.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

篇10:合作型对话中学习者语言水平与二语学习关系研

摘要:通过定量研究检测了在合作型对话活动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他们二语学习之间的关系:48名不同语言水平的受试分为三组,即高~高水平组,高一低水平组与低一低水平纽,每组16人,每组8对;48名受试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完成5个步骤的合作写作任务。结果显示在合作型对话活动中,受试的语言水平对他们产出的相关语言片段和他们的二语学习有显著影响,且受试语言水平越高,他们产出的相关语言片段越多,二语学习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合作型对话;语言水平;相关语言片段;二语学习

合作型对话是指“说话者从事解决问题与知识建构等方式的对话活动”。l1](Ⅲ该类对话活动可使学习者通过可理解性输出注意到自己现有中介语系统与输入语料之间的差别,促进其语法结构更深层次的加工,从而有利于二语学习者语言系统发展。

然而,在合作型对话中,学习者语言水平差异、社会经济状况、性别、动机、文化背景等等都会对二语学习效果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从学习者语言水平出发,通过定量数据分析在合作型对话中学习者语言水平与二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献综述从教学角度出发,面对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时,教师通常将他们搭对或分成不同的小组。Storch的研究结果表明层级分明最高的组别(低水平组与中上水平组)与其他组别比较起来,在任务活动总的合作是最成功的,且层级不明显的组别(低水平组与中等水平组)错失了大量练习与获取知识的机会o~2](P29-53)因此,语言水平差异是不能较好进行合作对话的主要原因。Leeser的研究着重于学习者语言水平对相关语言片段(LRE)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高一低水平组介于高一高与低一低水平组之间。[”Watanabe&Swain指出只要是在合作型语言交互活动中,学习者语言水平差异并非是同伴互助学习与二语学习的充分条件,而应注重交互活动的合作形式o[4](P121-142)Kim&McDonough研究证实了对话者语言水平越高,产出的具备词汇意义的相关语言片段就越多,解决的相关语言问题也就越多。[53”嬲’总之,在合作型对话中,对话者语言水平是影响同伴互动、学习者二语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结合我国现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深更全面的探索。因此,本文提出两个主要研究问题:一是合作型对话中学习者语言水平与之产出的相关语言片段关系如何?二是合作型对话中学习者语言水平与之二语学习关系如何?二、研究设计(一)受试。本研究受试为湖南某重点高校48名大一非英语专业新生,其中男生24名,女生24名,年龄相仿。根据他们高考成绩与英语入学考试成绩,他们分别遍入了A班与C班,即高水平与低水平班。

(二)研究过程。本研究分为5个步骤,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一周仅有4节英语课,所以本研究持续时间为3周。步骤1:教师给每组受试一个规定的作文题目,受试当场相互合作完成即定作文,且写作过程中受试不得借助任何工具书或求助教师,写作时间为4O分钟,以此来作为每组受试的前测成绩。

步骤2:一位本族英语学习者即一名英籍外教修改了每组受试合作写的论文,在修改过程中保持受试的表达原意,尽可能使原作内容、语法、形式等各个方面得体化、标准化。步骤3:教师将每组的原稿与修改稿发到每组受试手中,并要求受试讨论比较两个版本每一个不同点,包括具体的语言问题、谴词造句、内容等,受试与搭档之间的讨论过程进行全程录音。步骤4:与步骤1相似,教师再次将每组受试的原稿发到其手中,且要求他们将文章进行重写,写作时文章可做任何必要的改变,以此来作为每组受试的后测成绩。步骤5:回忆式访谈,所有任务完成后,教师对每位受试进行了一对一访谈,以分析每位受试对该合作任务的看法及合作方式的意见。

篇11:合作型对话中学习者语言水平与二语学习关系研

三、研究结果37提高到后测的86,其次是高一低组,由前测的44进步到后测的71,低一低组的进步并不明显,仅从前测63到后测的68。

四、研究讨论

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合作型对话中,不同组合的学习者语言水平与之产出的相关语言片段、二语学习之问的关系。Swain Lapkin[6](P99118)将相关语言片段定义为“合作型对话中学习者讨论自身语言输出、思考语言使用情况的任何对话片段。”相关语言片段是合作型对话活动中检测二语学习的重要标志(Watanabe&Swain)。¨(n。“所以,本研究对各组受试产出的相关语言片段进行了全面统计,24组受试共产出172个相关语言片段,高一高组为91个,高一低组为7O个,低~低组为11个。也就是说,组合学习者语言水平越高,产出的相关语言片段也就越多,该结果与先前Leeser、WatanabeSwain的研究结果一致。[3](P55-81)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语言水平的受试产出的相关语言片段种类各不相同,其中高一高组、高一低组集中于语法类(比率分别为59.3与54.3),低一低组集中于词汇类(64.3)o[4](P121-142)原因是因为本研究采用的合作型对话活动是写作活动,低一低组受试由于语言水平相对较低,掌握的词汇量不多,因此总是通过协商去回忆、寻找或探讨出更恰当的词汇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然而高一高组、高一低组却不径相同,受试掌握的词汇量较为丰富,因此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语法问题的讨论。再者,就相关语言片段成功解决的类型而言,受试组合的语言水平越高,成功解决的相关语言片段问题也就越多,笔者进一步仔细研究转换文本后发现在8组高一低组中,32个(60)的相关语言片段是高语言水平学习者提出的。然而低一低组未解决的相关语言片段占63.6,其中一部分是对话讨论后受试发现却不能正确解决的,另一部分属于未能发现解决的。因此本研究认为在合作型对话活动中,低语言水平学习者若与高于自己语言水平的学习者搭档,产出的相关语言片段也就越多。换言之,在合作型对话活动中,由于低语言水平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尚未完善,因此他们受益于高于自己语言水平的学习者。这一结论为Leeser、Watanabe Swain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o[4](P121-142)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合作型对话活动中学习者语言水平与他们二语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各组受试前、后测成绩来看,各组均有了显著进步。由于高一高组受试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强,因此他们进步最明显,且当低语言水平学习者与高语言水平搭档时的进步程度也高于他们搭档同等水平的学习者。16名低语言水平学习者参与了本次实验的回忆式访谈,14名(87)的低语言水平学习者愿意与比自己语言水平高的人搭档,也承认从中受益。不仅如此,48名参与本实验的受试,45名(94)认为愿意参加类似的合作型对话活动,且16名(100)高语言水平学习者也表示自己非常愿意与搭档合作,无论搭档语言水平如何。另外,本研究采用的合作型对话方式也是解释该现象的原因之一。与“信息沟”等活动不同,高、低水平需要彼此交换信息来完成任务,且在任务中各自合作承担不同的角色,因此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意义协商与信息交换,而合作写作却与之不同,两种语言水平学习者没有即定的角色任务之分,高水平语言学习者无法解决的问题,绝大多数低语言水平学习者也较难解决。因此,该结果再次为低语言水平学习者受益之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五、结论

本研究证明了在合作型对话活动中:学习者语言水平越高,产出的语言相关片段就越多,二语学习发展也就越快,且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在合作型对话活动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受益。学习者不仅受益于教师本身,也受益于同伴。因此,在现实英语课堂活动的具体运用和组织中,教师应清醒认识到在合作型对话活动中,同伴互动有益于二语学习,且学习者语言水平越高,受益程度越大。教师应根据学习者课堂具体表现,利用现有的教学研究成果指导课堂教学,恰当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组织课堂同伴互动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更好地为我国外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Swain,M.FrenchimmersionresearchinCanada:recentcontributionstoSLA and applied linguistics.Annua1Re—view ofAppliedLinguistics..[2]Storch,N.How collaborativeispairwork?ESL tertiarystudentscomposinginpairs.LanguageTeaching Research,(5).[3]I.eeser,M。J.Learnerproficiencyandfocusonform dunngcollaborativedialogue.LanguageTeaching Research,

篇12:分析教师语言与有效的数学课堂之间的关系的论文

分析教师语言与有效的数学课堂之间的关系的论文

教师语言,也就是教师的课堂语言,泛指教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语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无论是亲身经历还是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都让我非常赞同他们的话。 因为我深信教师可以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促,教师的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

不久前我上了两节关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数学研讨课, 仔细想想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回过头来认真地反思,没有高效或有效的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缺乏推敲。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教材上的内容是“1、2 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1、2、3 呢? ”为了避免形式上的重复, 我在设计时进行了改动: 我首先出示了几组口算题 (1)2×9=189×9=81 (2)4×9=36 9×7=63 (3)3×8=24 6×7=42,让学生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每组的积都是由两个相同的数字组成,只是调换了数字的位置。 我接着问学生:“你们还能说出类似的数吗? ”学生很快说出了几组“27、72;45、54;34、43……”。 紧接着我又追问:“如果给你三个数如 1、2、3,你能组成哪些数? ”学生开始动手把自己组出的数写在了本子上, 就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写的是两位数, 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则是写了三位数,难道是我的问题学生没听明白?不是学生没明白, 而是我的问题提的不够精准,准确的问题应该是“用 1、2、3 你能组出哪些不同的两位数? ”这样学生就明白了。 当我发现问题后,重新又把问题说了一遍,这时候组成三位数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不对, 又重新组成了两位数。

40 分钟宝贵的课堂在这里浪费了 3、4 分钟的时间, 我想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教师语言缺乏数学语言的规范性了。教师的课堂语言就要规整、细密,数学语言尤其严谨,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正是因为自己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没有做到精炼规范, 才导致问题的出现; 要做到语言精练就要提高语言的质量, 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意思,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最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有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很融洽,组长也很负责,于是我就利用这个契机对这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同时也是为了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教材中有这样的问题:“每两个人握一次手, 三人一共握几次? ”我让这个小组的学生站到讲台上对他们进行表扬, 同时让他们互相握握手表示感谢, 并让其他学生观察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 当学生回答出“三次”后,让其他组的三位学生也来互相握握手。学生开始活动。活动后, 我接着追问:“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学生举手的寥寥无几。 这样的例子学生应该能列举出很多, 为什么没有人举手呢? 我又耐心地等了等,有一个学生举手了,“打乒乓球的比赛”,我舒了一口气,接下来“打羽毛球”“下围棋”,我以为学生明白了我提问题的意图, 但是最后一个学生说出的答案让我意识到我提的问题表达的并不准确,他的答案是“打麻将”。

之所以会这样也是源于教师的语言没有做到清楚明白。 而教师语言的清楚明白是教学对语言的第一要求。清楚明白就要求言语简洁, 令学生听课不生厌烦。 同时教学语言要抓住要点,抓住关键,予以精炼准确的说明。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支撑着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提问语言也往往存在这样的弊端: 难易度不当、指向性不明、琐碎复杂。 提问难度大学生不能回答,教师不好引导,结果只能自说自话;难度低没有思维价值; 提问指向不明学生如同坠入云里雾里,作出的回答千奇百怪;提问琐碎复杂令学生不知回答哪个是好。那么教师该如何运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语言? 如何使教师的提问语言精炼准确呢? 1.理性地备课,精准地进行课堂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明白,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精心地组织,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3.变化的语言,趣味的提问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接受提问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事; 选择性提问语可以调动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筛选,教师适时追问、补问;迁移性的提问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流程,小步迁移,渐渐地由“已知”推知“未知”;情境性提问语是启迪儿童思维的钥匙,教师用情境的描述或叙述,把学生带入迷困的情境,调动他们解答问题的积极性;探究性提问语教师从看似平淡的地方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一个理想的问题语言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难易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向性明确,不宜含糊;问题有一定内涵,能揭示文本本质。 这样的教学用语就确实能促进课堂的有效性。课堂中除了提问性的语言外还有很多言语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情趣横生之言、循循善诱之言、启迪智慧之言等等,但是如果运用的不好则会导致低效的教学课堂。期末有一节乘法复习课, 因为复习课往往容易乏味单调, 所以我把复习课设计成了闯关的形式。 刚上课时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很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学生喜欢做题,可是汇报时兴趣不高,而且有些学生开始走神,是什么原因?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出现疲惫时,教师应该用激励的和富有幽默性的言语去激发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讲授内容,适时、恰当、和谐地融入幽默,激活学生的接受和反馈,释放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而复习课一方面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学生更明确教学内容的体系。另一方面是帮助那些在新授时没有及时消化知识的学生更好地查漏补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学习有成绩而受到鼓舞时,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的努力。 ”求成是人类基本动机之一。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这一动机,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颇有效益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激发其成功的动机,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成功—满足—再成功” 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成功的档次。总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 20 倍。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开启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我们用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 用心表达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充分体现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才能促进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充分自由的多元展现,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篇13:浅谈美术课程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没有将课程的学习主角让位于学生,教师没有从研究自己的“教”法转换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因此,美术课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策略问题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自主学习与策略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了提高美术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途径。

一、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概述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需要有高效的监控措施作保障。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紧密相连,因为如果策略或谋划成为习惯,就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一次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是有区别的,具体的学习方法与个体学习任务相联系,有较强的情境性,而学习策略既与具体任务相联系,又与一般的学习过程相联系。

(二)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

加涅认为,认知主要是指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他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反省性和分析思维。显然个体不断学会成为能自我教学的人,或者甚至成为所谓的独立学习者,其原因是他们逐渐获得了调节自己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三)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的关系。

元认知,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四)主要的学习策略。

1.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

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是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其作用仅是保持信息,是一种比较低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是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2.思路总结阶段的策略。

思考自己是否已把握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结构,是否达到了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的目的。回忆自己的作画思维过程,找出其中的问题。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思路和更佳的解决办法,可与别人的作画思路相比较,体验别人的作画效果。总的说来,我们画画不仅仅是为完成作业练习,更是为促进知识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因此,绘画练习必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能力。 3.监控策略

学习者掌握知识是一个任务,而培养对掌握知识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监控策略,也叫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监控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二、美术课程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的实施

(一)激发动机,使学生“想学”。

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具有唤起、定向、强化、维持、调节的功能。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任务坚持性来决定个体的学业成就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学习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及采用的程序、方式及手段的组合。它是学习者获得学习结果的工具。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就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

(三)发展元学习能力,使学生“独立学”。

元学习能力指学习主体对学习活动的意识和监控。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莫司于1993年提出来的。元学习能力包括如下几种能力: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会确立学习目标;会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方法;会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总之,元学习能力是开展自主学习的根本保障。

(四)营造和谐环境,使学生“乐学”。

创设师生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是自主学习发生的必要外在条件。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的勇气。这种学习环境会使学生产生和谐、愉悦的感受,并容易产生共鸣,因为它是一种暗示,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学生。

三、结语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全社会关注的重心已越来越多地由教、教学者转向学、学习者。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西方许多教育家认为,只有具备独立与自治能力的学习者才能够完成教育中的学习任务,而我国的教育实践也证明,即使学生在初始阶段不具备独立与自治的学习能力,通过良好的学习支持也可以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对于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这对艺术教育的顺利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五一.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M].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54.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0,208.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1:80.

篇14: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调查与研究论文

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调查与研究论文

摘 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新疆境内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特点,比较了不同年级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的特点,希望能够为中亚留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

一、引言

随着新疆和中亚五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亚留学生来到新疆学习汉语,为了使中亚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风格也包括其中。

学习风格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习风格研究的开拓者邓恩夫妇(Dunn and Dunn,1986)提出了影响学习风格的五大因素,即环境,情感,社会,感知和心理。所罗门(Solomn,)主要研究工程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而正是在此时,学习风格的研究被引进了第二语言和外语课堂,瑞德(Reid,1984)是最早提出语言学习风格的研究者,他指出外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通常与本族语者有很大的差异。国内研究者对学习风格的研究也不乏其人,谭顶良(1995)把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带入了学习风格研究中,他把学习风格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即生理、心理和社会,同时指出学习风格是可以变化的。王初明(1992)以290名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体验型学习风格得分最高,而群体型得分最低。中亚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着相似点和不同点,因而对中亚留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验证环境对学习风格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在新疆师范大学攻读学士学位的中亚留学生,新疆师范大学在之前招收的都是短期班,自20开始招收攻读学士学位的留学生,因为地缘关系,来新疆攻读学士学位的留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中亚,尤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为主。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收集数据,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 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总体特点

如表1所示,在所调查的9种语言学习风格类型中,合作型学习风格倾向平均分最高(=3.8370),其次是参与型学习风格倾向(=3.6481)和听觉型学习风格倾向(=3.5741),而回避型学习风格平均分最低(=2.5713)。由此可以看出,中亚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参与和合作学习,喜欢通过多听来获取信息。此种特点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1)中亚的教育方式对中亚留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通过访谈发现,中亚的课堂教育是以参与和合作为主,教师总是以鼓励的话语激烈学生参与活动。访谈和课堂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汉语课上,中亚留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积极发言回答问题,也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2) 人的本能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陌生的环境里,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本能地在同伴中寻求帮助,通过参与、合作,不仅提高了中亚留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当他们发现这种参与、合作使他们受益匪浅时,也就慢慢倾向于此种风格。3) 中亚留学生都是成年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好的发展, 他们深知语言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交流是主要目的',处在目的语的环境中,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听的问题,所以更关注听的活动。 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特点也部分地证明了学习风格的可塑性。

2. 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年级差异

为了进一步证明学习风格的可塑性以及更好地了解不同年级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特点,以便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比较了3个年级的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倾向有其共性和个性,共同点在于都以合作型为最偏好的语言学习风格,最不倾向于回避型学习风格。较大的区别在于,参与型在一年级中位列第二,而独立型在二、三年级中位列第二;体验型在三年级为较不倾向的学习风格而在一二年级却属于较偏好学习风格。一年级与三年级在回避型、合作型、竞争型、参与型和视觉型上差异显著(p<.05),二年级和三年级在竞争型、参与型、视觉型和体验型上差异显著(p<.05)。这种差异体现了在新疆学习时间的长短影响着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

四、教学启示

通过此次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研究试图对中亚留学生的语言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启示:

1. 因时制宜,提高效率。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中亚留学生具有不同的语言学习风格倾向,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积极利用竞争机制,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以活泼的小组活动等形式吸引留学生,以醒目的图片、符号等提高留学生的理解力。在三年级的课堂上,要创设留学生思考的主题,给他们以足够的空间去思考、研究、解决。对于处在过渡阶段的二年级留学生,教师可以综合使用一、三年级的教学模式。

2. 因地制宜,注重培养。由于语言学习风格具有可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有意识地培养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学习风格类型,如体验型,在课上开展较多的体验型活动,让他们从体验中获取知识。同时,要引导留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语言学习风格倾向,匹配以相应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 因材施教,完善教学。语言学习风格具有差异性,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偏好,教师在课堂上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使每一个留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比较喜欢的学习活动,有所收获。

结语

中亚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呈现多样性,他们更偏好合作学习,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来满足多样的语言学习风格。同时,不同年级的中亚留学生,在语言学习风格倾向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种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励不同年级的中亚留学生,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Dunn, R., Dunn, K. 1978. Teaching Students Through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 Reston: Reston Publishing Company.

[2] Reid, J. M. .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 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胡燕花 (1972-)女,汉族,湖北云梦人, 讲师, 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

陈川(1980- ),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口译教学与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篇15:元认知策略训练与大学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元认知策略训练与大学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心.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教会学习者如何学习”运动,其本质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意识.文章报告了对大学英语二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证实了策略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观点.

作 者:朱铭 卜杰民  作者单位:朱铭(江苏工业学院,外语系,江苏,常州,213164)

卜杰民(浙江广厦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东阳,322100)

刊 名: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英文刊名:SUN YATSEN UNIVERSITY FORUM 年,卷(期):2007 27(10) 分类号:H314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训练   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  

【试论学习者性格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

2.语言与文学的接面关系研究

3.衰老自我认识与衰老的关系研究论文

4.英语学习成功者学习策略研究

5.河道水土保持策略研究论文

6.ECR策略研究的论文

7.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策略研究论文

8.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策略研究论文

9.广告语言技巧与创新差异研究论文

10.语言焦虑与外语教学关系探究

下载word文档
《试论学习者性格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