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降低策略研究论文
“东西南北的西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降低策略研究论文,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降低策略研究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篇1: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降低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规模增大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然而,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高能耗的产业,污水处理厂能耗问题日益严峻,必须采取策略和措施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能耗。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和能耗情况,找出能耗较高的环节,从泵、曝气系统、药剂使用等方面找到相应的策略来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能耗。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污水处理的高能耗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据统计,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的营运费用中30%用于能耗费用。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对污水处理的标准的升高,在以后的若干年中,污水处理中的能耗费用还将进一步增加。同时,由于我国污水处理起步较晚、基础差、技术设备较落后,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污水处理厂处理1m污水的耗电量一般为0.14~0.28kWh,如果包括污泥处理在内,1m污水的耗电量为0.19~0.36kWh,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我国污水处理节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将日益扩大,据了解,截止第一季度,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已累计建成了3622座,而能耗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必须找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在确保污水处理量和达标排放的情况下,降低污水处理的能耗,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城市污水处理厂营运成本分析
要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能耗,首先应了解其运行成本。目前,污水处理厂的营运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药剂费、维护费、动力费、其他费用等。其中,能耗费用包括了药剂费、动力费等,而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动力费用,即用电费用,其在营运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从30%到80%不等。通过调查多个污水处理厂的数据显示,消耗电能最多的设备主要是泵和曝气领域,其中提升泵用电量占使用总电量的10%~20%,曝气系统占使用总电量的50%~70%,除此以外,能耗方面还涉及到污泥处理等。
篇2: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降低策略研究论文
2.1提升泵降低能耗
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耗能者之一,提高提升泵的工作效率,降低用电费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污水厂的能耗。而目前提升泵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泵的运行工况发生了变化,从而造成了提升泵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如果使用轴流泵作为提升泵,可采用变角调节,即依靠旋转叶轮的翼形叶栅对绕流液体产生的升力来传递能量。如果使用离心泵作为提升泵,可采用变速调节,通过改变电机的转速来改变水泵的性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对于一些成立时间较长的污水处理厂,现在仍然使用较为落后的水泵,为了降低能耗,应购买市场上流行的新型节能水泵,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水泵的使用数量。污水处理厂的提升泵一般全日运行,但不同时间段的流量是不同的。如果将水泵设置成统一的参数,会出现在流量较低的情况下,水泵也是处于高能耗运转的状态,造成了浪费。因此,可以根据流量的大小,采取变频技术,在流量大的时间段,高频运行,而在其他的时间段,可以降低频率,降低能耗。虽然污水处理厂更换变频设备,增加了资金投入,但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更加省电,也减少了日常的维护费用。
2.2曝气系统降低能耗
曝气系统是污水处理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耗能较多的环节。如果能够有效的提升曝气系统的效率,那么将大大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能耗。曝气系统的主要节能措施是改善曝气设备、改良曝气方式。第一,使用微孔曝气器。为了保证较高的氧利用率,曝气器扩散的气泡直径应足够小,以扩大表面积。第二,在合理的位置安放曝气器。传统的位置是单边曝气或全面曝气,这两种布置方式都不是很科学,它并不能将池中的氧气分散均匀,或者出现前期供氧不足,后期供氧过剩的现象,既影响处理的结果,又会造成能源的浪费。曝气器的合理布置方式是根据曝气池氧气的需求量进行差额供氧,在细菌和微生物数量多,氧气需求量高的进水口布置较多的曝气器,而在细菌和微生物数量少,氧气需求量低出水口附近,则可以布置较少的曝气器。
2.3使用药剂降低能耗
使用药剂的消耗相比于泵和曝气系统的能耗来说,所占比例较小,但在一些环节中也可以进一步的降低能耗。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在使用药剂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其价格,还要考虑其使用效果等。要根据所处理污水、污染物的浓度、酸碱值、性质、温度以及杂质等因素而定,同时要避免在使用药剂的时候出现二次污染等。通过精准计算药剂的品种和药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药耗。如果采取化学的方式除磷,则可以尝试使用高分子混凝剂除磷,能够有效降低药耗。
3污水处理厂的能量回收和再利用
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如果处理不得当,很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而若对其合理处置,可能会变废为宝。例如:污泥厌氧消化时产生的沼气,可用来发电,回收电能。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经过加工处理、综合利用,可以成为化肥的原料。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也将会越来越大,由于其能耗较大,造成能源资源短缺的现象也日益严重。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在降低能耗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主要问题在于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等。为了最大限度的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找出了能耗较高的环节,从泵、曝气系统、药剂使用等方面采取措施,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前提下,实现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耗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良,胡凯.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能耗分析[J].给水排水动态,(02).
[2]周婷,朱义超.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途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02).
篇3: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与效率研究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与效率研究
基于实际调研数据,通过定量比较分析考察了我国现有不同处理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资金、运行费用、融资、建设周期和能力闲置等方面存在的效率问题.结果表明,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建设时间长、资金需要量大,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并可能因管网不配套、资金短缺等而导致投资的浪费.与此同时,未来小城市的发展、分散处理技术的进步、污水再生回用的发展使得小型污水处理厂具有广泛的.发展潜力.从宏观和微观上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效率,因地制宜地发展小型分散处理系统是我国制定合理的污染控制政策的关键.
作 者:褚俊英 陈吉宁 邹骥 王灿 作者单位:褚俊英,陈吉宁,王灿(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邹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2)
刊 名:中国给水排水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WATER & WASTEWATER 年,卷(期): 20(5)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污水处理 再生回用 规模 效率篇4: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堆肥的实验研究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堆肥的实验研究
摘要:污泥由于产量大且成分比较复杂.如何时它进行无害化,稳定化处理,使其成为替代资源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好氧堆肥装置系统,以徐州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剌余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处理过程中温度、含水率、有机质、有机碳以及pH值和重金属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污泥与稻草的体积比为1:2的比例堆肥,控制初始含水率为70%左右,可顺利实现升温.堆肥15d后,物料含水率、有机质、有机碳都有了明显的降低;总氮、总磷以及水溶性钾的`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符合堆肥的要求.作 者:刘伟 李向东 刘汉湖 LIU Wei LI Xiang-Dong LIU Han-hu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期 刊:江苏环境科技 ISTIC Journal:JIANGSU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1(3) 分类号:X7 关键词:剩余污泥 稻草 好氧堆肥篇5:基于Web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基于Web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Web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决策支持平台的.概念,开发了基于Web的污水处理决策支持系统(模拟系统与专家系统),并实现了决策支持中心的思想.文中介绍了基于Web的决策支持系统和决策支持中心的设计思想,以及利用NET 技术,以单机版决策支持系统为基础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同时本文讨论了创建决策支持平台的意义,以及在此平台上进行深入科研工作的前景.
作 者:王征 汪诚文 施汉昌 WANG Zheng WANG Cheng-wen SHI Han-chang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4 刊 名: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36(1) 分类号:X32.029 C934 关键词:决策支持系统(DSS) Web 城市污水处理厂 模拟系统 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中心篇6: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过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概况的介绍和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作 者:董文福 傅德黔 DONG Wen-fu FU De-qian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29 刊 名:环境科学导刊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 27(3) 分类号:X32 关键词:水资源 城市污水处理厂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篇7:福建省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研究
福建省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研究
通过对福建省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艺的探讨,分析污泥处理利用所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 者:魏永林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实验室,福建漳州,363000 刊 名:能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ENER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8 “”(3)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城市污水 污水处理 污泥处理工艺篇8:城镇污水处理厂通风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城镇污水处理厂通风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1粗细格栅间通风设计
粗细格栅间是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在工艺运行过程中,污水在厌氧环境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恶臭气体,直接危害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为了改善格栅间的操作条件并确保操作人员安全,按《室外排水规范》GB50014-(版)第6.5.9条规定,“格栅间应设置通风设施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与报警装置。”另外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粗细格栅间应设计除臭系统,即将格栅间内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集中收集并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大气,因此,格栅间的机械通风系统应与除臭系统相互配合设计,在设计机械通风系统时,只需考虑送风系统的设计,排风除臭系统由工艺专业综合考虑设计,为保证格栅间内恶臭气体不外散,呈负压状态,送风量按格栅间内排出恶臭气体量的80%计,送风机选用防腐风机。
2污泥脱水间通风设计
污泥脱水机房是生物处理剩余污泥集中处理的地方,污泥在机械浓缩和脱水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甲烷等恶臭气体,为改善工作环境,污泥脱水间内应设计通风设施,按《室外排水规范》GB50014-2006(2016版)第7.4.1条的规定,“污泥机械脱水间应设置通风设施,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另外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污泥脱水机房应设计除臭系统,将污泥脱水机房内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集中收集并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大气,因此,污泥脱水机房的机械通风系统应与除臭系统相互配合设计,在设计机械通风系统时,只需考虑送风系统的设计,排风除臭系统由工艺专业综合考虑设计,为保证污泥脱水机房内恶臭气体不外散,呈负压状态,送风量按格栅间内排出恶臭气体量的80%计,送风机选用防腐风机。
3加氯间通风设计
污水处理厂中最常用的消毒法是二氧化氯消毒,在二氧化氯制取过程中,会散发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改善加氯间的操作条件并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应在加氯间内设置通风系统。按《室外给水规范》GB50013-2006第9.8.26条规定,“二氧化氯设备间内应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设施”。二氧化氯的制备过程中,产生氯气(CL2)等有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按《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规范第6.3.9条规定“当放散气体的相对密度大于0.75.视为比空气重,且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下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2/3,上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1/3”。根据以上规定,加氯间通风系统可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平时通风与事故通风相结合,通风换气次数按每小时12次计,排风风机设于加氯间的屋面上,与设于加氯间内的排风立管相连接,排风立管上应设上下两个排风口,其中上排风口上缘至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4m,风口的尺寸按排出总排风量的1/3设计,下排风口下缘至地板距离不大于0.3m,风口尺寸按排出总排风量的2/3设计。如图1所示。加氯间的排风机应采用防爆防腐玻璃钢屋顶排风机,排风风管采用阻燃性玻璃钢材料制作,风管、风口尺寸根据排气流速计算,风管尺寸按风管内的风速不大于6m/s设计,风口尺寸按风速不大于3m/s设计。
4鼓风机房通风设计
鼓风机房内的鼓风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般鼓风机在正常运转情况下轴功率是电机功率的80%左右,有近20%的电能转换为热能,造成室内温度升高,工作环境差,为改善鼓风机房运行管理环境及维护鼓风机房的正常有效运转。鼓风机房的通风量应按消除余热量计算。消除余热所需要的.换气量为:(1)式中:Q为余热量;TP为排出空气的温度;Tj为进入空气的温度;c为空气的比热,取1.0kJ/(kg.K)鼓风机房的通风系统可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自然进风系统可利用工艺专业为鼓风机所需风量设计的进风廊道进风,机械排风系统按消除鼓风机房内的余热量选择轴流风机,将鼓风机房内的热量排至室外。进风廊道系统由进气口百叶窗、进风廊道、进风口等组成。进风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进气流速计算,因此,进气口、进风廊道、进风口的设计尺寸根据进气流速确定,一般取进入室内的气体流速小于1m/s设计。因鼓风机房内通风量较大,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都应采取噪声控制措施,进风系统在廊道内壁敷设吸声材料降低噪声,排风系统噪声控制主要在通风口处加装消声弯头。如图2所示。工程实例:某污水处理厂鼓风机房内设计了3台(两用一备)罗茨风机,每台的进风量为3600m3/h,其电机功率110kW,轴功率90.3kw,设计室外温度为26.5℃,室内温度为35℃,把已知公式带入(1)式,计算鼓风机的通风量G=3600X(110-90.3)X2/(35-26.5)X1.0=16700m3/h。机械排风系统选择了两台型号为T35-5型,流量为9133m3/h的轴流风机,满足鼓风机房所需的排风量。进入进风廊道内的总空气量为消除余热需要的通风量和鼓风机的风量之和,故自然进气量为:9133x2+3600x2=25466m3/h。工艺专业设计的进气口及进风口分别为5个,每个的尺寸均为1.8mx1.8m,进风廊道截面积为10mx1.6m,均可满足气体流速小于1m/s的要求。该鼓风机房的实际运行效果表明,通风系统设计合理,除热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了鼓风机房的运行环境。图1加氯间通风设计图图2鼓风机房通风剖面图5结语污水处理厂内不同工艺厂房的通风有所不同,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设计一套完整的进排风系统,保证污水厂的安全运行,同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GB50013-2006)[S].《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GB50013-2006)[S].《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GB50019-2015)[S].《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篇9:城市污水回用研究的论文
城市污水回用研究的论文
摘要:城市污水回用指的是,生活和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工业,农业或市政用水的水源。城市污水中含有污染物质的水量仅占整个污水量的0。1%,其余绝大部分是可用清水,而且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水量稳定、易于收集,污水处理技术.......
关键词:城市污水回用的方案分析
城市污水回用指的是,生活和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工业,农业或市政用水的水源。城市污水中含有污染物质的水量仅占整个污水量的0。1%,其余绝大部分是可用清水,而且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水量稳定、易于收集,污水处理技术也比较成熟,将城市污水经常规处理后回用于工业是完全可行的。目前,我国城市污水的回用率还很低,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实例。美国自50年代起,即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据报道,美国357个城市实现了污水回用,其中回用于农业占55.3%,回用工业占40.5%;日本早在1962年就开始污水回用的实践,70年代东京、名占屋和大皈等城市就已将城市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工业;前苏联莫斯科东南区设有专用的工业水系统,有36家工厂使用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每日污水回用量达5。5×105m3;南非联邦不但丁业使用再生水,而且在约翰内斯堡市,每日自来水的85%加人的是城市再生水,开创了使用污水回用到饮用水的先例。
一、城市污水的产生,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特征
1、工业污染源
各种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排入水体就造成了工业污染源。不同的工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充分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各种工业加工的原料不同、工艺过程不同造成的。
冶金工艺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有冷却水、洗涤水和冲洗水等。
轻工业所加工的原料多为农副产品,因此工业废水主要含有机质,有时还常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硫化物和重金属,如汞、镉、砷等。
化学工业的产品很多,因此化学工业废水的充分也很复杂,在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有害、有毒,甚至剧毒物质,如氰、酚、砷、汞等。总之,工业污染源向水体制排放大废水具有量大、面广、充分复杂的特点,是重点解决的污染源。
2、城市生活污水
城市居民聚集地区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多为洗涤水和冲刷器物所产生的污水,因此,主要由一些无毒有机物,如糖类、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尿素等组成。其中含氮、磷、硫较高。此外,还伴有各种洗涤剂,这是另一类污染源,它们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在生活污水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其中一些病源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都对人的健康有较大危害。
3、农村污水和灌溉水
农村污水和灌溉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农田施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灌溉后或经雨水将农药和化肥带入水体造成农药污染或富营养化。在污水灌溉区,河流、水库、地下水都会出现污染,同时也就出现土壤污染、食品污染。
4、雨水收集与利用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住区地形、地貌确定雨水处理方案;屋面、地表雨水经收集、处理后,应达到规定的回用水质标准;优先选用暗渠收集雨水,雨水处理宜采用渗水槽系统,渗水槽内宜装填砾石或其他滤料;利用住区的绿地、水景等进行自然净化,使其满足用水对象的要求;采用多种渗透设施进行渗透净化;雨水回用系统,应设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应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以利于雨水入渗,可渗透铺装面积应不小于30%。
二、城市污水回用的可行用途
1、补充地下水:似乎有两个可能性值得评估,即(a)补充地下水,建立地下水防护堤来防止水质恶化,避免盐碱水的侵入;(b)平整地表面,补充浅含水层。这些措施的潜在性具有局限性,因为可供使用的处理水量有限,而水竞争性用途却很多。另外一个潜在性是,利用洪水期的地表水流量补充地下水。
2、中水回用:把小区产生的各种污废水及雨水进行收集再行处理达到所要求使用的水质标准,再用于小区环境用水和小区杂用水,称为中水回用。因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取名为“中水”。小区污水回用开辟了第二水源,降低了小区新鲜水取用量,经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小区,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减轻了受纳水体的污染,也减少了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所以污水回用既节约了水资源,也消除了环境污染,具有多重效益。
3、污水回用于冷却水系统:城市污水处理后,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有的可以直接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有的需要进一步处理后再回用
4、景观及绿化用水:废水回收的可能性是,用于(a)城市风景点的灌溉(公园、花园和道路绿化带)、补充公园的池塘来美化环境。对这些用途的水处理还要求包括二级水处理以及减少病菌等。
5、增加河流流量:在黄淮海流域,河流系统的生态价值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或因污染和下游流量的减少损失很多,因此,对使用废水来调节低流量很感兴趣。但是,似乎所有可供使用的水,包括回收的废水都需要用来满足城市和农村群众的需求。
6、污水用于农田灌溉:一方面可以缓解当地的农业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为作物生长所必需
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模式与发展状况
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实际上包括再生和利用两个环节,污水利用的条件是拟进行回用的水必须满足一定用途的水质要求,因此,回用处理(再生)的环节通常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城市污水利用较多考虑的是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出水,这种水的利用有二种形式:直接回用和间接利用。直接回用多用于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农田灌溉及草场等用水,回用的途径及方式受地域限制还比较单一,调配运转不方便,而且这种水虽然经过了人工强化处理和消毒等措施,但由于未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净化,在使用和控制不当时会产生一定的问题。间接利用是从水域的整体考虑,从水体上游取水净化供城市使用,产生的污水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净化后排入水体的下游,回归于水体(此过程构成了水的社会循环),再经过一定河段的自然净化,可为下游城市或地区利用。经处理污水的间接利用是将自然界中水的社会循环与自然循环有机结合,在水体自净容量的限度内,对水体的利用基本不会造成损害,这种方式需要从宏观上进行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已有许多将净化后的城市污水应用于工业、农业、市政、渔业等的成功实例。近年来,阿根廷、智利、印度、科威特、墨西哥、秘鲁、俄罗斯等国将城市污水一级或二级处理出水应用于农业灌溉,其规模逐年扩大。日本创造了中水道系统,在建筑群内设双管供水系统,利用再生污水冲刷厕所、作冷却水、浇花园和草地、冲洗马路和汽车或作景观、消防用水,获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中心问题在于根据地区的特点拟定适宜的再利用对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根据其农业发达、用水量大的特点,提出的基本模式是“灌溉回用”,农业用水直接取自水源和经处理的城市污水;佛罗里达州根据其城市用水集中的特点,提出的基本模式是“非饮用回用”,大规模地实行“双管供水系统”,以自来水价格的40%将城市污水处理水供给高尔夫球场、城市绿化、以及建筑物和住宅区的中水道用水;而德克萨斯州根据自己用水的传统和水文地质特点,采用“间接回用”的模式,大规模进行污水处理水的地下回灌。以色列的城市污水处理水的主要回用出路是“农业灌溉”,但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区域也进行一定规模的中水道回用。日本大部分地区利用污水处理水进行“清流复活”,这是因为该国基本上不缺水,但水资源的修复和保护是回用的重点。
采用净化后的城市污水供工农业及市政事业等多目标、多对象的回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适宜的,对缓解城市水荒、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来我国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组织科技攻关取得丰硕成果,如中小城镇和住宅小区的污水回用;城市污水净化后回用于园林绿化、市政景观、冲刷马路等;大型宾馆及娱乐场所的中水回用系统;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冷却水系统或低压锅炉补给水及工艺用水;污水回用规划、技术政策等软课题研究等。此外,还兴建了若干示范工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污水资源日益丰富,目前已超过500×108m3/a,如果有1%的污水回用,将对缓解北方一些重要城市的缺水起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当前,我国600余座城市中有300余座缺水,有些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国城市缺水60×108m3/a,因缺水而减少的工业产值>1200亿元/a,且呈现增长之势。自5月份以来,由于干旱缺水,已有150个城市先后开始实行定时限量供水,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在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方面积累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许多城市也实施了一些开源节流的措施,但把城市污水当作一种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予以开发利用仍然进展不大。这中间很大程度上是认识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属于技术上或投资上的问题。
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的前提是提供适合于回用的水质,且不造成任何潜在的二次污染。目前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能达到一定水质的水处理技术往往不在于其技术上的可能性,而在于经济上的可行性。因此,常规污水处理工艺的强化、组合及高效、低耗能处理技术的应用,自然能源和廉价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水处理和资源回收相结合技术,已成为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研究的主流;同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系统及优化理论、环境风险评价、水质指标及系统管理模式等,也将成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研究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开始成倍增长(>500×108m3/a),而相比之下,我国的污水处理率却增长缓慢,目前还不足10%[3]。近十几年,我国城市已由解放初期的132座增加至668座,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35%,预计到可上升到47%,按此预测,届时城市污水量也将达到720×108m3/a。在我国现有的668个城市中,仅有123个城市有307座不同处理等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中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为10%左右。全国现有17000个建制镇,绝大多数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国家提出至20污水处理率要求达到25%,年达到40%。
目前,各地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考虑较多的是排水管网终端的集中式处理,而对于污水流经整个城市的过程却缺少控制,尤其是在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的地区,致使一些分布于城区的沟渠水体倍受污染,日久天长这些水体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现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采取了“截污、清淤、引水”等治理措施,使水体在感官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也破坏了水体的自净体系和功能,使水体抵抗外界污染的能力减弱。由于我国的城市排水管网较多采用的仍然是合流制管道,雨季时大量污水随雨水从截污干管的溢流井排入水体,而造成严重的污染。可见,只有在城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才能全面实现城区的碧水目标。
五、城市污水回用的处理方法
1、补充地下水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地下回灌深度处理方法一般为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废水处理的程度则取决于回灌的水量与水质、地下水盆地和天然地下水稀释的可能性、土壤类型、地下水深度、回灌方式、使用前在含水层中的停留时间等。确定深度处理技术需考虑废水成分、选定技术对特定废水参数的处理水平、选定地区的土壤渗滤处理效果等因素。土壤渗滤也叫土壤含水层处理,是地下回灌流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单、经济等特点,其费用仅为厂内设备处理达到相同水平所需费用的40%。土壤渗滤净化机理包括慢速过滤、化学沉降、吸附、离子交换、生物降解、硝化与反硝化以及消毒等。土壤渗滤是地下回灌技术的主要特征,也是确定深度处理技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污水回用的目的不同,水质标准和污水深度处理的工艺也不同。但要特别注意实现回灌前处理、土壤含水层处理、取水后再处理三者间的合理优化。
2、中水处理工艺
物理处理法——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我国有使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报道,经过110天的运作,均得到稳定而优质的膜过滤出水,符合杂用水水质标准。对COD的去除率可提高15%~30%。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水处理系统对经预处理后的港口污水的油类去除率均保持在70%—85%。北京一个人口为2.5万的居民小区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的中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明显高于生物接触氧化法。
物理化学法:适用于生活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该法以紫外吸收、臭氧、活性炭吸附相组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意大利南部采用了紫外吸收单元给二级出水消毒,当紫外吸收的剂量为160mws/cm2时,大肠菌失去活性,回用水达到意大利的农业回用标准。西班牙水处理厂用过量的臭氧(剂量大于9mg/L)对过滤后的二级出水消毒,再用于农业灌溉。
生物处理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生活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据报道,德国采用活性污泥SBR和生物膜SBR插入到主体活性污泥反应器中脱氮,脱氮率可达90%。日本认为SBR活性污泥工艺是小型废水处理厂最有前途的工艺,适合在城市地区使用。
3、污水回用于冷却水系统
(1).微生物问题由于回用污水中的COD和氨、氮含量较高,导致微生物繁殖大幅度增加,产生生物粘泥,因此必须加大杀菌力度。传统的方法是投加氧化性杀菌剂或直接投加氯气。氧化型杀生剂的杀菌效果好,一般能解决微生物繁殖问题,具体应用中可根据水质情况决定投加量和投加频率。
(2).腐蚀问题回用污水的TDS浓度通常比新鲜水高2—5倍,电导率、CI、SO42—都高,PH较低,腐蚀程度大,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水质稳定剂来控制回用水对设备的腐蚀。
(3).悬浮物问题二级处理后污水浓度较小,悬浮物主要是一些从生化曝气池带出的活性污泥。悬浮物的去除方法有两个:一是选择适当的滤料,经过过滤,可以滤除大部分悬浮物,二是加人化学剂,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去除大部分悬浮物。
在探索污水回用于循环水系统的工作中,我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大连污水回用示范工程,济南炼油厂污水回用项目,华能北京热电厂污水回用实践等。
4、绿化及景观用水
(1)绿化用水:采用回用水作为绿化用水,水质应达到用于灌溉的水质标准;在输水—布水系统中余氯的含量不低于0。5mg/L或更高,以清除嗅味、黏膜及细菌;采用喷灌,SS应小于30mg/l,以防喷头堵塞。
(2)景观用水:采用再生污水用做景观用水,需要脱氯,以保护水生动物。再生水应清澈、无毒、无嗅,应去除营养物,以避免藻类繁殖。水中不含有致病菌。
5、增加河流流量:
6、污水用于农田灌溉:
六、城市污水回用的经济、环境效益
1、城市污水回用的'经济效益
城市污水回用与开发其他水源相比在经济上的优势:①比远距离引水便宜。其基建投资只相当于从30公里外引水,而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对于西北部贫水的城市,如果从东南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引水,引水距离至少为上百公里,甚至达到上千公里,工程是十分浩大的。②比海水淡化经济。城市污水所含杂质少于0.l%,而且可用深度处理方法加以去除,而海水则含有3.5%的溶解盐和大量有机物,其杂质含量为污水二级处理出水的35倍以上。③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节约了排污费用。目前,大部分城市污水都是直接排放人江河湖泊,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国家要收取相应的排污费(新鲜水费为1.12元/m3,排污水费为0.15元/m3),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以一个年产2万吨合成氨厂为例,使用处理后的污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及其他上艺用水,每年可节水300万m3,减少排污费24万元,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再以南方某炼油厂为例,采用处理后污水作循环冷却水,可节约新鲜水32万m3/a,减少排污32万m3/a,两项节约费用40.6万元/a,除去投资费用每年可获经济效益20.6万元/a。
2、城市污水回用的环境效益
城市污水回用开辟了第二水源,减少了城市新鲜水的取用量,减轻了城市供水不足的压力和负担,缓解了供需矛盾。这对缺水城市意义更为重大。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回用,减少了污水排放量:一是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并能使部分被污染的水逐渐更新复活;二是减少了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节水效益明显,城市污水量大且集中,如果很好地推广使用污水回用技术,可以节省大量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消耗量。相比较于海水淡化、远距离调水,城市污水回用有着它们无法相比的环境效益;而且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海水淡化、远距离调水以及地下水开采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也凸显出城市污水回用的优势。
七、城市污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缺乏对污水再生利用的系统规划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指标体系。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虽然进行了城市的供水及排水规划,但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尤其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这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和决策失误。因此,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水资源合理分配与开发利用计划,在综合平衡、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规划,确定其应有的位置和作用。在再生水水质、使用用途、处理程度、处理流程、输水方式的选择上,要综合平衡、远近结合,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和用水水质需求,又要因地制宜、经济合理。过高的目标与要求,将可能适得其反。
2、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二级生物处理率不到15%。因此,强化城市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工程设施的建设是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
不少地方政府对污水再生利用的认识不够,在缺水时优先考虑的是调水,而且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目标是达标排放,往往没有考虑污水的大规模再生利用。因此,今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既要满足区域水污染控制要求与相应的排放标准,也要考虑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需求。在某些地区,可以通过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来促进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的建设与完善。
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相对落后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始至终都要有新技术、高技术的保证和支持。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和设备的开发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需求,今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发展应着重于已有技术的集成化、综合整合、产业化和工程化,需要对已有技术不断改进和更新,加强新工艺、新流程、新技术和设备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注重示范性工程的研究和建设。通过工程化和生产性测试,着重解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于农业、生态、市政和工业中的水质净化技术、水质稳定技术、水质保障技术、安全用水技术、工程技术、运行管理技术和成套技术设备问题。
4、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需要健全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的统一管理。而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法规和政策还需要完善。例如:要求新建居住区和集中公共建筑区在编制各项市政专业规划时,必须同时编制污水再生回用规划,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应与其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城市道路的市政管线中,必须预留再生水管道的位置,有条件的路段应预埋再生水管;要求在城市各项用水中能够使用再生水的(如绿化、道路浇洒)必须使用再生水;制订鼓励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与运营的管理政策和经济政策,采取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和行政管理手段,促进工、农业生产部门和市政用水部门积极使用再生水。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建设或改造中,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和再生水水质标准,改革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在卫生安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方面,保障每一个再生水使用单位享有免受不良影响的基本权益。
长期以来,由于自来水水价低,而质量相对较差的再生水则净化成本高、价格也比自来水高,造成工厂企业宁可使用物美价廉的自来水而不愿意使用再生水,导致再生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另外,城市污水处理厂因没有效益而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因此,国家及城市有关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现行水价政策的改革,建立合理的用水价格体系以及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价格体系,要实行“按(水)质定价”,将各种水源的供水价格差距拉开,尤其是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应有较大的价差,使水资源的利用趋向结构合理。
八、结语
城市污水的资源化应该建立在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基础上,这对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再生利用至关重要。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新鲜水,而且可以降低排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可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结合我国国情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模式进行探讨,旨在寻求适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良好模式。随着我国西部开发及北部缺水地区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会推动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研究的进展,逐步形成和完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水资源良性社会循环体系,实现城市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相信只要大家都树立起节水意识,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污水回用率,就一定能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使城市污水这一危害环境的杀手,变成造福人民的宝贵资源。我们期待的一个大更蓝,水更清美好家园一定会实现。
篇10:城市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城市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介绍了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指出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说明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木原则,并讨论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具体对策,提出合理的建议,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设计原则
1 生态建筑的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的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从人、建筑、自然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出发,设计出能够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最优关系的建筑,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周围的大环境生态建筑是史高层次上的回归自然,它依赖于许多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根据具体条件对这种技术的最佳搭配,无论使用何种技术一定要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索,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能利用再生资源。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竹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2)材料的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3)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应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建筑物室内环境对居住者健康的危害等因索。
2 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
由于生态建筑的理论起步的时间并不长,其设计建造涉及到众多的学科,运转实施起来就更加复杂,所以虽然有上述一些成功的范例,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其设计和建设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生态建筑是一新生事物,新理论、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并不意味着其设计和建造必须采用高、精、尖技术。国外确有一些生态建筑移植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高新科技,但也不乏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的做法。对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取舍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在发达国家具有良好效果的生态建筑技术,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一定是可行的方案。在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业发展水平、建造技术和材料,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生态建筑建设技术和方法。
从建筑设计角度看,生态建筑的基木技术策略,应当重点考虑规划选址合理,顺应气候条件。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选择可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空间组织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提高材料热工性能,实现建筑隔热、防晒和保温,降低空调能耗等空间设计和构造设计方而的措施。生态建筑是一个技术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节约能源、污水处理、太阳能利用等,并不是建筑专业的内容,需要专业工程师配合工作。
3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之中,组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种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尊重自然的原则: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减少对原始自然环境的变动。
整体优先的原则: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暂时性的利益必须服从长远的持续性利益。
经济性原则: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提倡“4R”原则。
乡上化原则:延续地方文化和民俗,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结合地区气候地形地貌。
安全性原则:社区环境设计不仅要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安全,还要考虑突发情况下的安全。
方便性原则:社区环境对居民提供的方便性服务主要体现在社区的内外交通、内外系统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服务方式的便利程序上。
舒适性原则:一般应当保证居住区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声,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等。
4 继承历史而融入城市
城市不仅是人类为满足生存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文环境,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城市建设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文化链条要衔接好,因此不可切割城市的文化,要妥善保护保存历史风貌,保持景观资源的共享,进行开放式设计,使建筑融入城市轮廓线和街道尺度之中,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和生活惯例,保留居民对原有地域的认知特性,使建筑与城市和谐。城市规划要有前瞻性,避免窒息环境,使所有构成元索在共生中蕴含共性的文化及价值取向,在多彩的象征意义中丰富城市形象。
5 结语
生态设计思想是人类对20世纪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建筑师应对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丰富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论,开拓出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可以预见,生态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建筑师理应将生态原则整合融汇到建筑创作中,在实践中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学习国外的经验,以适合自己国情的方式克服环境危机带来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创造出真正可持续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韩继红.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上海绿色建筑示范楼技术集成体系[J].住宅科技,,(4).
[2]@蔡镇钰.中国民居的生态精神[J].建筑学报,,(7).
[3]@胡永东.对生态建筑的认识及设计要点[J].工程与建设,,(2).
篇11:NPnEO在中国北方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研究
NPnEO在中国北方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研究
测定了中国北方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n为聚合度)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及分布,同时测定了其中2个污水处理厂污泥中上述物质的浓度和分布,初步探讨了NPnEO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在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及其中2个厂的污泥中均检测到了浓度不等的NPnEO及其代谢产物;NPnEO在各城市污水处理厂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解去除,去除率为23.38%~77.11%,平均为52.86%;NPnEO大分子组分降解成了小分子组分,但并未完全矿化;出水中以壬基酚(NP)、壬基酚一乙氧基醚(NP1EO)和壬基酚二乙氧基醚(NP2EO)小分子组分的浓度高.这些小分子产物都具有比母体化合物更高的.毒性,并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性质,因此污水处理过程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生态风险,是环境中小分子NPnEO的主要来源;污泥对NPnEO,特别是小分子代谢产物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在污泥中的浓度水平较高,合理处置污泥避免二次污染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 者:侯绍刚 孙红文 HOU Shao-gang SUN Hong-wen 作者单位:侯绍刚,HOU Shao-gang(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安阳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河南,安阳,455000)孙红文,SUN Hong-wen(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刊 名:环境科学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19(3) 分类号:X5 关键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 壬基酚(NP) 城市污水处理厂(STP)篇12: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中项目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就开始了在城市中建设水污染处理的相关企业,在不断的努力下我们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了成绩,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水污染的程度。不过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我国的水污染的处理技术和水平也相应的需要进行提高,故而使得以前的水污染处理设备对改善现今水质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程,更新水污染处理的技术和设备水平。在新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过程中采取哪种管理模式是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对其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旨在建设符合持续化进行水污染处理工作的污水处理厂。
1项目管理的模式分类
水污染处理的工作在城市中进行过程中建设相关的处理厂区等都需要一定的项目管理的模式,在不同的要求或者不同的地区所采取的项目管理模式也是不一样的。这些项目管理模式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EPC模式,DBB模式,BOT模式和项目工程管理几种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如何选择就需要项目管理负责人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具体来说,EPC模式主要是对整个工程的建设进行总的承包,将建设过程中的测量和设计等全部内容归入到建设单位的工作内容中,而DBB则主要是对一些原始的工程项目进行承包,包括工程的设计和采购等,在设计工作完成之后,需要采取工程招标的方式来选择供应商,然后在对工程建设进行施工。还有BOT模式是一种具有较强投资性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等。
2对工程进行改造
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趋势以及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升让我国城市的水污染处理的工作压力增大了很多,工作量也是以前的好多倍,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创造一个更加好的'城市环境,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在城市中的建设进程和步伐就要加快和更新。我国以前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的设备没有及时的校验和更新使得他们对水污染的处理力度不能够符合现如今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处理净化力度和标准。另外人们因为环境的恶化所带来的环保意识的增强都让我们对城市中污水处理厂的效率和力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建设工程的改造是一种时代要求的必然。
篇13: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中项目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3.1项目的介绍
本位以上海某一无处处理厂的项目管理作为具体案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程项目中,原来的水污染处理设施比较落后并且老化现象严重不适合继续对城市的水污染进行处理和净化的工作,需要对原来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和重建,提高城市的水污染处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项目的设计、建设等都需要项目负责人对相关的重要环节进行控制,但是这中有很多的步骤我们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项目管理负责人在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中选取一个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让我们能够在整体上对项目的大方向进行掌控并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管理,以保证项目的正常顺利的完成,为更好地进行水污染处理工作提供助力。
3.2项目的管理经验
一般我们在对这类项目施工前都会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能够让我们很快的选取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的建造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有很多的关系和地方等都需要和老厂进行沟通和协调,在相互合作、帮助的情况下完成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选取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上是很重要的,项目管理的模式能够对项目完成质量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一旦选择不当就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3.3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劣
在EPC模式中,总的承包单位与普通施工单位之间的选择更加的自由,对促进项目的进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相对应的就是要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在控制施工的质量上面的难度较大,工作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而DBB管理模式就是能够将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分配,让项目负责人能够很容易的了解到施工的每个部分,不过在进度控制方面比较难控制。项目的工程管理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改造的工作量,但是相对应的改造力度和程度等可能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
4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
根据现如今各个城市的相关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经验可以知道管理模式的选择对项目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般的应用分为三种:部分、扩建改造和整体的工程建设方面。在部分改造的应用中,我们一般就是对污水处理厂的部分设备和厂区的建设进行整改,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标准。整体改造也是基于相同的原理,不过这两种应用所使用的项目管理模式是不同的,对局部改造我们一般使用DBB项目管理模式,整体改造时则采用总的项目承包的管理模式。在扩建项目时两种项目管理模式是都可以采用的,一般根据项目负责人的自身经验所决定。
5结语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所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要根据该项目自身的特点进行正确的选择,为建设更好的城市环境环境提供帮助。所以我们在建设城市水污染处理工作设施时一定要慎重,不能盲目的进行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方志新.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中项目管理模式应用浅谈[J].科技与企业,2015,12:93.
[2]滕岩.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模式[J].南方农机,2015,06:50-51.
【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降低策略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降低能耗范文
10.参观污水处理厂日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