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现代哲学中的语言问题
“塞尔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早期现代哲学中的语言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早期现代哲学中的语言问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早期现代哲学中的语言问题
早期现代哲学中的语言问题
从早期现代哲学剑后期现代哲学再到后现代哲学,在语言观上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早期现代哲学以唯理论和经验论为典型形式.语言现象没有成为该时期哲学反思的中心问题;意识主体处于哲学的中心,这使得语言仅仅充当着表象思想的工具.洛克、莱布尼茨和笛卡尔都从表象论的角度看待语言,在他们那里,语言本身被观念化了,它们表象思想,就像思想在表象它自身.正像结构语言学家索绪尔一样,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创始人火注的.都是语言的逻辑结构或静态结构,他们延续了早期现代哲学的表象论,但他们的后继者拒绝接受这种态度,而这意味着最终突破表象论.
作 者:杨大春 YANG Dachun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 英文刊名: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年,卷(期): 3(4) 分类号:B0 关键词:语言 观念 表象论 早期现代哲学 language idea representationalism early modern philosophy篇2:现代语言哲学视野中的庄学解析
现代语言哲学视野中的庄学解析
本文作者在借鉴西方现代语言哲学的基础上,对<庄子>文本从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及语言与世界的`逻辑构造等关系层面进行解析,得出<庄子>是表现主义的文学经典的结论,并着重强调了语言自由同主体自由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作 者:钟诗莲 郭景华 作者单位:钟诗莲(曲靖师范学院初教系,云南,曲靖,655000)郭景华(云南大学中文系,云南,昆明,650091)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4(6) 分类号:B223.5/H-05 关键词:语言哲学 庄子 表现主义 语言自由 主体自由篇3:《哲学研究》中的言语行为理论问题
《哲学研究》中的言语行为理论问题
“语言游戏”理论作为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的代表,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这其中也包括言语行为理论方面的内容.维特根斯坦认为对于言语行为的认识和理解,必须把它放到日常生活这个大的背景中去.他认为把语言和行为联系起来既是语言游戏,同时也是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种类有许多.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语言和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前提条件.维特根斯坦的这些论述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内容,对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 者:王大为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62 刊 名: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2(1) 分类号:B521 关键词:语言游戏 言语行为 语言 日常生活篇4:现代民商法中的均衡问题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民商法的产生背景和概念的讨论,引入在现代社会,现代的民商法体系中均衡问题地重要性。民商法均衡是平衡现代社会,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贫富差距,不公平待遇的绝好措施。并从一些实务角度提出了一些实际建议。
关键词:民商法;均衡;经济调整
一、均衡的产生与概念
(一)民商法均衡的来源与背景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水平,地位和力量都有了更大的差距,法律依照其不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是民商法均衡的产生来源。这类变化是依托于经济,社会,历史的不断改变而改变的。
近代以来,随着封建社会被推翻,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经济取代了原本的保守的经济制度,使得人人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去。而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因此法律的存在必须要在平等的立场上尽力保证公平,使得人们不会在经营活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因此,民商法均衡显的尤为重要。
(二)民商法均衡的定义与概念
民商法的作用是调节市场经济关系以及社会关系,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形成的法律关系都受到民商法的管辖和调整。
民商法均衡的定义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总结得出,是基于强弱关系调整的需求,适时地改变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利益进行再分配,保证其公平性。
民商法的均衡实际上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判断一对法律关系是否达到了公众意义上的平等,二是对其中不平等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期达到平衡。
二、现代社会与现代民商法
正如前文中所提及的,人类的发展进程进行到现代,社会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我国基尼系数已然远超国际警戒线。市场经济的开放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财富都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市场经济的竞争力反而下降了。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企业与劳动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大企业与小微企业这三对矛盾关系中间。
我们普遍认为,法律的基本要求是为公民提供保护,保护二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大致的人权平等,生命的平等,更加延伸到了对权益平等的要求和保护。因此,民法的理念也逐渐转变,均衡在民商法中的地位逐渐开始被重视就是这一改变的显著体现。
现代民商法均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弱化某些个体或公众团体的主导力量,使得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平均。对于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让弱势群体能够通过举证责任的改变等等途径获得更公正的对待,同时,抗辩权又能够给予强势一方适当的保护,不至于在两方产生争执时有失偏颇。
法律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民商法更应随着经济大环境的不断改变与时俱进。
三、民商法均衡的具体体现
均衡原则体现在民商法的每个枝节中,通过民商法的均衡,在对待不同法律主体的责任判定,各类行为要求方面都需要有差别对待,调整强势弱势双方的力量。
(一)立法角度的均衡
民商法的初衷在于调整经济关系中不公平的部分,保护弱势群体免受不平等对待。民事关系中涉及了很大部分是私人关系,似乎在人权社会并不应该受到制约的行为,然而由于人的利己心态,如果一味放纵自由,则会使得社会公平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立法过程中要严格制定法律条文,将可能出现恶意坑害他人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另外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主体关系和法律关系,合同法和侵权法等相关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在合同中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范下来,以免在不平等的环境中一方的自由和权益受到了侵害。在侵权法方面,降低了原告的举证负担,使得原告在面对侵权问题时能够不用顾虑经济上,时间上的消耗,保护自身的权益,更容易获得应得的补偿。
均衡原则还进一步适用于劳动法,消保法等等民商法法律中,在保证公平的方面有着重大作用。
(二)法律基本原则的均衡
法律基本原则包括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主体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应该诚实守信,不欺骗消费者,保证当事双方的利益,社会利益都不受到侵害,以达到均衡的目的。
另外,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也是民商法均衡的重要部分,由于时代的发展,二十世纪以来,政府的权利,私人的权利都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许多。对这样的权利进行适度的限制,能够防止权力过大而侵害到普通群众利益的情况出现。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不仅能够保证公平。更能够保证人权,所有权的神圣,不受侵害。
法律的基本原则并不仅仅局限于民商法,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对于维护法律的公平,社会的公平都有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均衡原则的产生背景,概念,现代社会民商法均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保证公平是法律制定的基本要求,均衡原则虽然一直存在在民商法中,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现代社会对于均衡,平等的要求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这样的前体现,民商法的均衡原则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保证法律关系双方的平等。为法律社会,经济社会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王鹤凝.现代民商法中的均衡问题研究[J].才智,,36:185.
[2]黄桂颐.浅谈民商法的均衡问题[J].经营管理者,,23:235.
[3]张赢丹.现代民商法中的均衡问题研究[J].才智,,03:253.
篇5:浅谈现代经济中的诚信问题
浅谈现代经济中的诚信问题
随着现代经济的日益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诚信机制作为与市场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将成为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石.本文从诚信的经济学内涵入手,提示了诚信在现代经济中的.巨大作用,并提出了如何构建良好诚信机制的途径.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作 者:刘金焕 杜鹏 作者单位:刘金焕(平顶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平顶山,467002)杜鹏(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1)
刊 名:辽宁财专学报 英文刊名:LIAONING FINANCIAL COLLEGE JOURNAL 年,卷(期): 5(6) 分类号:B822.9 关键词:诚信 信息经济学 诚信机制篇6:哲学家语言哲学中的精神论文
哲学家语言哲学中的精神论文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语言可以看成是人类精神的寄托和表现,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创造,人类通过语言来将自己的思维转化出另一种用语音沟通的方式,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人们之间传递着重要的细节,而同时人们在思维方面的展现都会受到自身语言表现的影响,从这点出发的话,我们就认为语言具有主观性,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语言的创造会受到思维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语言的存在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久而久之,人类的行为也会受到语言的影响。因为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所以这样的具有特色的语言将每个民族区分开来,在拥有固定思维的民族语言中,人类的行为自然会受到影响,人只有从自己所依附的语言环境中脱离出来,才可以真正地进入到不同的语音环境。洪堡特认为语言研究的根据和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语言去揭示未知真理,通过语言去探索人的世界观;而人只能以自身的认识和感知的方式,即通过一条主观的道路接近这一纯客观的领域。从人类创造世界的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我们认为语言具有主观性是因为语言的出现和人们的意识紧密相关,而同时可以体现人类的观点。从制约人对世界的认知的角度说,语言是证明我们存在一种不容质疑的客观性的最基本的工具。综合来说,人在用自己的主观行为将自己置身于语言的客观支配下,因而,在形成语言世界观的时候,人就达成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2)动态与静态的统一
申小龙教授在《汉语与中国文化》这本书中就曾经指出,洪堡特十分强调语言的“生命体”。他认为从本质上来看,语言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发展中的事物。即使用文字把语言记录下来,使语言像木乃伊那样保存在书面上,后来阅读的人们还是要将它重新激活,成为生动的语言。洪堡特还就此做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语言的过程是一个生理学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解剖学的过程。解剖学的研究中语言是一个无生命的制成品,生理学的研究中语言是一种创造;解剖学的研究中语言是一个活动的产物,生理学的研究中语言是精神的不由自主的流射。洪堡特认为,就像是艺术领域一样,人同样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将语言的要素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而在这个语言的创造中,创造活动的过程是动态的,而创造活动的结果则是静态的。在形式上语言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稳固的业已成形的机体。虽然语言是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它所展示的内部的结构和性质仍然比较稳定。
(3)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洪堡特,)人类语言具有统一性,那是因为语言是区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一种手段,而人类的本质是统一的,人类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个体,都可以拥有语言,这就有别于飞禽走兽,是人类特殊的共同财富。语言本身是和民族一道形成的,语言把各个民族分割开来了,但是,这样的分割是在以一个更加巧妙的方式将各个民族重新地结合在一起,正如洪堡特所描述的那样,语言只能由各个民族造就、把握和变更,而人类划分为各个民族只不过是根据语言做出的划分,这就决定了语言的独特作用,它只能促进人类以个体形式逐步接近普遍性发展。正因为语言是统一的,所以一个人才有可能同时学习和掌握多种不同民族的语言,而各种语言也可以实现互通互译。语言的统一性还表现在人类发音器官上的一致性。洪堡特认为人类语音系列的范围和语音的主要类型是相同的,这在大自然中是特别存在的,人的知性能力促使人们可以发出并理解分节音,并且对这些分节音进行有意义的排列组合,进而产生了语言符号,符号的意义与形式一旦建立起联系,概念就组成了,而思维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了。洪堡特说过,“人只是因为有语言,才成为人”(洪堡特,2004)。但是,洪堡特也阐述了语言差异性的内容:“一定的民族语言与一定的民族性和文化特性相维系。语言是一种民族现象,不同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人类语言与民族语言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或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洪堡特,2004)洪堡特试图通过语言来定义民族精神,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自然而然,因为各个民族的差异性,语言就带有差异性。洪堡特对于语言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和诠释,奠定了普通语言学的基础。
(4)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语言是一个整体,当人在说话的时候是将单独的音节组合起来变成一个词,而后再将这些词组合起来变成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句子,而听话者为了能够最好地抓住这些句子的意思,就不能够断章取义。而所谓的部分,其实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如果我们对整个句子的意思有了大概的把握以后,就可以将这样的一个句子的意思拆分成为多个片段,来具体分析这每个片段在句子中发挥的作用究竟。人对部分语言的理解可以辅助人对整体语言的思想的进一步把握,这两个过程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洪堡特认为每个成分在语言中都会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影响,通过相互间的作用来反映整体效果,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它的这层辩证关系,人们才有可能实现相对完整的话语与相对独立的词句之间的转化,就像语言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间转换,统一性与差异性之间的转换一样。
(5)结语
洪堡特对现代语言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从语言哲学、人类学等角度对语言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西方的历史上,洪堡特是首次将哲学与语言学相结合,发展出一种具有辩证精神的语言观的语言学家。洪堡特的作品为语言的继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材料,其系统的语言哲学观的建立为后来的研究者和语言学家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洪堡特的语言观融合了辩证思想,因而突显了语言思想的深刻性,因为对于每一种语言现象,洪堡特都试图从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哲学的辩证思想可以使得人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将自身的思维发散,而他习惯于将哲学上的辩证法运用到他的语言研究当中,这使得他在诠释语言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入地剖析本质。
篇7:中国哲学突破中的问题意识
中国哲学突破中的问题意识
中国哲学的特质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中国哲学特质的形成离不开周代文化的影响.在周代文化逐渐失落、往昔的辉煌几乎变成了一片哀怨的历史陈迹的背景下,如何挽救这种局面成为了当时人们最大的问题意识.面对这种巨大刺激,先哲们的.理性能力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这种迸发中,中国完成了自己的“哲学突破”,并构成了人类精神文化流光溢彩的“轴心时代”的一部分,从而确定了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作 者:杨泽波 YANG Ze-bo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刊 名: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5(1) 分类号:B2 关键词:哲学突破 哲学特质 问题意识篇8: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代价问题
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代价问题
代价问题是哲学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剖析代价的`内涵及其本体基础入手,分析了代价何以可能的根据;同时又从人类创造价值的现实实践活动出发对代价的合理性标准进行了多维度考察,进而提出了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实现社会最大发展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作 者:刘占峰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 名:泰安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TAIAN TEACHERS COLLEGE JOURNAL 年,卷(期): 24(1) 分类号:B018 关键词:代价 文体基础 评价标准 方法论原则篇9:哲学自身理解中的解释问题
哲学自身理解中的文本解释问题
哲学史不仅反映了人类思维和认识发展的历史,而且也是每一代哲学研究者通过对哲学文本的解读而不断获得自身理解的历史,因而对于文本的解释是哲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文本解释与哲学的自身理解之间却始终存在一种理解的循环.一方面,文本的解释奠基于哲学的自身理解;另一方面,哲学的自身理解也有赖于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文章从哲学自身理解中存在的这一理解的循环入手,将文本解释提升到哲学史认识的高度来阐明这一循环,并试图通过对文本解释的空间和限度的分析来探寻摆脱这一循环的可能途径.
作 者:李云飞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刊 名:浙江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 分类号:B0 关键词:哲学的自身理解 文本解释 理解的循环 解释空间 解释限度篇10:《哲学常识》教学中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哲学常识》教学中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哲学常识》教学中如何培养问题意识吴菊云 江苏南通师范学校
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不断提出问题、反思问题、问题论辩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中,亦不能将许多结论当作定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将其视作发展着的学说,辨证地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促进其创造性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1、事实材料的全面详尽的展示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哲学原理中,处处都有令人深省的问题。什么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如何解开认识之谜?如果,教师本人富有探索精神,并善于将丰富的观点和材料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呈现给学生,无疑能极大地激发问题的产生。如,中外哲学史上对自由的探讨非常充分,因此在讨论自由观念时,借助于课件,可将各种自由观荟萃展示,从老子的“无为而无所不为”、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庄子的逍摇神游太虚,到洛克、孟德斯鸠、黑格尔的西方自由观等等,学生的问题自然产生“自由意味着随心所欲吗?”“渺小的个人真能享受到自由吗?”,老师的问题有起着推波助澜的效果:“中国历史上提倡的是个人自由还是政治自由?”“获得自由的个人和社会条件是什么?”
2、寓深于浅,激活个性化思考。课上,我曾以窗外一棵大树设喻,以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差异。“当人们怀着浓厚的兴趣细细审查一片小小的绿叶时,研究了每一个细节,包括细细的脉络,甚至切下它的一部分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逐渐发现了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液等等,于是有了生物科学;当我们试图弄清大树赖以生存的土壤时,涉及到农业及地理学;如果试图知道是谁在这里种树,又是为什么这样作时,有可能涉及到心理及社会学。但是,哲学呢,却试图弄清这棵树存在的意义。世界上能不能少掉这棵树?它既然存在了,对于自然和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庄子就曾以不成栋梁之大树说明无用之用,表明自己的哲学观。”老师的讲解宛如一石激水,学生的问题连锁产生:“哲学是不是科学呢?”“哲学和生物学、地理学这些科学有什么不同呢?”然后,请学生自己来试着比较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教师加以引导,最后得出一些抽象而深刻的结论。
3、对学生的问题不轻易否定,培养思维的独立。 所谓思维的独立是指对于因袭下来的传统观念、判断和思想,能够琢磨它的内容、它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不仅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而且能够超越它,产生出自己的思想,而达于能够自己证明、能够肯定地判断意见、推理等等。有一届学生曾经使用《哲学常识》教材,课文中讲述了六祖惠能的心动还是幡动的故事,并加以批判。有学生发问道:“既然如此唯心和荒谬,为什么佛学在过去和今天仍被一些博学之士所推崇呢?”这个问题提得深刻而有见地,足见学生并非是单纯接受说教的容器。青年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是需要培养的。我常常发现,在刚上哲学课时,问到一些活泼的问题,如“人活着是为什么呢”,竟有很多学生急忙翻书找答案,一旦我表明非常欣赏独创性的回答时,课堂气氛很快就有了改观。
4、预设有争论性的问题,以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在有关“人的价值”这一哲学的终极关怀问题时,我曾让学生讨论了两个现实问题,一个是父母能否抛弃残障低能儿的问题,一个是安乐死的问题。课堂上争论激烈,我作为思想的激发、引领者及时去抓住问题的分歧所在。当然,学生鉴于知识和识见的缺乏,未免偏执和肤浅。因此,我作了必要的讲述,分别设想佛教徒、基督徒、儒者、道者,一些代表性的哲学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对此问题的看法,以期对学生形成自我判断、进一步思考有所帮助。
5、教师不以真理的拥有者自居,避免教师的武断以及造成学生过于依赖权威,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意志。我曾在涉及到“宇宙时空观”时,于理论讲解前,在课堂上作过一个练习,要求学生记录下此时对“宇宙”的想法,即使是刹那的思绪也行。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有人写道:“整个世界只是我们想象中的存在物,究竟这世界有多大,我们究竟能了解多少,谁也回答不清,我们只是世界上的一点而已。------如果宇宙有一位主宰的话,他肯定在暗自窃笑人类的这些挣扎。但我们永远不会放弃探索。”又有学生写道:“世界该是个面团,就看你怎么想,善良的想法捏出来的东西大概就是美好的。世界大概还是面镜子,什么样的人就能看出什么样的东西。”“科学家们说外星球上没生物,但也许那上面的生物的结构、形式、组成等与我们所知的不同。”“它是由时间和空间交叉重叠扭曲而形成的一个世界。”就在这些点滴思绪中,蕴涵着萌芽状态的哲思。教师的珍惜和爱护,将促使思想的嫩芽生长为心灵的绿洲。。
6、教师的识见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接受了死的`知识,无助于识见的形成。教师的识见有助于学生从感情上产生共鸣,从道理上获得启迪,内化后,逐渐形成个人的见地。如,讲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涉及到很多基本而抽象的概念及关系。如何将道理讲透,我主要结合冯友兰先生晚年著述《中国现代哲学史》,融入我自己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经验和教训的理解,痛陈缺乏先进生产力基础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危害,以及现阶段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迫切性,从而才能建立真正先进的上层建筑。教师的创见和充溢的个性色彩,能深深感动、启迪学生。因此,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教师保留自身的个人魅力和深入独特的思考,情理交融,使得哲学不仅“作为概念的游戏”,而真正通过正确的概念发挥哲学的功用。
7、将日常生活世界引进课堂,问题应需而生。学生的精神需要应在课堂上得到重视。在充满困惑和矛盾的青春期和青年前期,学生渴求精神的引领和启示。比如,上到“矛盾”一章,学生关心的是友谊和爱情的矛盾,求学的压力、社会压束和内在自由的矛盾,自身能力和目标的矛盾。关于矛盾的含义和属性及其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几乎随时都可以和学生的思想需要密切相关。让学生首先自我剖析其内在心理世界,活生生的问题即可产生,教师亦可有的放矢。如为什么要和同学的矛盾、父母的矛盾“仇要和而解”的问题。
【早期现代哲学中的语言问题】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