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唐臣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玲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新五代史·唐臣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新五代史·唐臣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篇1:《新五代史·唐臣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新五代史·唐臣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来,非救文礼。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击破德胜,唐军东保杨刘,彦章围之。庄宗引短兵出战,大败而归。庄宗问崇韬:“计安出?”是时,唐已得郓州矣,崇韬因曰:“彦章志在郓州。臣愿得兵数千,筑垒□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来争,既分其兵,可以图也。”庄宗以为然,乃遣崇韬与毛璋将数千人,渡河筑垒于博州东。彦章果引兵急攻之,及攻垒不克,还趋杨刘,庄宗败之。
康延孝自梁奔唐,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尽得梁虚实。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延孝言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问诸将,诸将皆曰:“不若以河为界,与梁约罢兵。”庄宗不悦,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
及庄宗即位,宦者马绍宏当为枢密使,而崇韬不欲绍宏在己上,乃以张居翰为枢密使。绍宏失职怨望,崇韬颇惧,语其故人子弟曰:“今群小交兴,吾欲避之,庶几免祸,可乎?”故人子弟对曰:“今公权位已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势,能自安乎?”崇韬曰:“奈何?”对曰:“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崇韬乃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庄宗已郊,遂立刘氏为皇后。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见:拜见
B.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
延:邀请
C.绍宏失职怨望,崇韬颇惧
望:埋怨
D.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
遗:赠送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契丹□来,非救文礼
②筑垒□必争之地
③庄宗患之,□问诸将
A.①之
②于
③以
B.①且
②则
③以
C.①且
②于
③而
D.①之
②则
③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B.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C.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D.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崇韬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又才能出众,得到了李存勖的信任和重用。
B.李存勖无论为晋王时,还是称帝以后,在与梁的对垒中,郭崇韬都表现了非凡的谋略。
C.郭崇韬大公无私、嫉恶如仇,直接免去了结党营私兴风作浪的宦者马绍宏枢密使的职务。
D.在李存勖称帝以后,郭崇韬变得位高权重,他收受财物的行为受到了故人子弟的误解。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3分)
②今公权位已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势,能自安乎?(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郭崇韬“深谋远虑”的两个事例。(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参考答案
5.A.(见,表被动)
6.A.(第一处: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处:于,在;第三处:“以”、“而”皆可,用“因”也可)
7.C.(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8.C.(“嫉恶如仇”,文中没有体现;郭崇韬以他人代替马绍宏担任枢密使,马绍宏并未担任此职务;说宦者马绍宏“结党营私兴风作浪”,文中也无直接相关信息)
9.(1)①晋刚刚打败梁国的军队,应当乘借晋军已经振作起来的气势打败敌军,不可以突然间自己畏惧退兵。(乘,趁着、乘借,1分;遽,仓促、立刻、突然,1分;句意1分)
②现在您已经位高权重,但下面的人多怨恨嫉妒,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权势,能够使自己安然无恙吗?(“权位…隆”或译为“权势大地位高”,1分;自安,“安自”宾语前置,1分;使自己安全,使动,1分;句意1分)
(2)①围张文礼于镇州之时,契丹入寇,郭崇韬认为宜乘已振之势与之作战,果败契丹。
②筑垒于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以分彦章之兵,可以图也。
③诸将希望与梁约罢兵之时,他认为不是按兵持久之时。建议庄宗长驱捣梁巢穴,平定天下。
④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以防梁旧将反侧。(一个事例2分,两个事例3分。语意不明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因为有才干受到人们的称道。庄宗李存勖作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十分受到李存勖的信赖。
晋王的军队包围了驻守镇州的张文礼,很长时间没有拿下这座城池。这时契丹的军队前来进犯,晋王的手下都害怕起来,想解散对镇州的包围撤退,庄宗李存勖犹豫未决,郭崇韬说:“契丹军队到来,并不是为了解救张文礼。晋王您刚刚打败梁国的军队,应当乘借晋军已经振作起来的气势大败敌军,不可以突然间自己畏惧退兵。”庄宗认为郭崇韬说得有理,最后果然打败了契丹。庄宗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唐,任命郭崇韬为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带兵打破了德胜,唐的军队向东撤退保卫杨刘,王彦章包围了杨刘。庄宗带领使用短武器的士兵出战,被打得大败撤回。庄宗为郭崇韬:“有什么计策?”这个时候,唐的军队已经拿下了郓州,郭崇韬于是说:“王彦章包围我们,目的是夺取郓州。我愿意率领几千士兵,在兵家必争之地建造营垒,打着接应郓州的名义,王彦章一定会来争夺,在分散了他的兵力之后,就可以对付他了。”庄宗认为郭崇韬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派遣他和毛璋一起带领数千士兵,渡过黄河在博州的'东边建造营垒。王彦章果然带兵前来急攻郭崇韬的军营,看到不能取胜,又回兵杨刘,庄宗带领军队打败了王彦章。
康延孝从梁国投奔唐,先来拜见郭崇韬,郭崇韬把他请到卧室里,全部了解了梁的各种情况。唐自从丢失了德胜,梁的士兵每天都到澶、相二州掠夺,又听到康延孝说梁准备大举进攻,堂的诸位将军都非常忧虑迷惑。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于是向众将军问计,大家都说:“不如以黄河为边界,与梁缔结罢兵的和约。”庄宗很不高兴,召见郭崇韬问计策,郭崇韬说:“陛下您兴兵打仗已经十多年了,人人都翘首盼望您成就大业,同时渴望休养生息,现在怎么是按兵不动长久相持的时候呢?我希望陛下您能够长驱直入攻打梁的老巢,这样不出半月时间,天下就可以平定了!”庄宗非常高兴,当天就向军队下令从郓州出发袭击梁的都城汴梁,用了八天灭掉了梁。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位居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
在庄宗即位为帝的时候,宦官马绍宏应当担任枢密使,但是郭崇韬不想让马绍宏的官位高于自己,于是让张居翰担任了枢密使。马绍宏失去了自己的职位怨恼忿恨。郭崇韬非常害怕,对他的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小人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我想回避他们,大概可以免除祸患,可以吗?” 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您已经位高权重,但下面的人多怨恨嫉妒,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权势,能够使自己安然无恙吗?”郭崇韬问:“怎么办呢?”回答说:“现在还没有册封皇后,刘氏特别受到皇帝的宠幸,应该请求册立刘氏为皇后,而且多做一些关系到天下利害便利于百姓的事情,然后进一步请求退休。即使有人进谗言,怎么能够动摇您的地位呢?”郭崇韬于是上书请求皇帝册立刘氏为皇后。
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开始接收四方赠送的礼物。老朋友的孩子劝诫他,郭崇韬说:“现在的藩镇诸侯,大多是梁投降的老将。一切都拒绝他们,他们难道不会反叛吗?况且把这些礼物藏在自己家里,和公家的钱币有什么不同呢?”第二年,庄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典礼,郭崇韬把家里所藏的钱物全部拿了出来,用来帮助庄宗赏赐大臣。庄宗举行过祭奠之后,就册封了刘氏为皇后。
篇2:《新五代史·周臣传》阅读答案带译文
《新五代史·周臣传》阅读答案带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已扰群议 扰:扰乱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召集
C.世宗临其丧 临: 面临
D.非特一时之策 特:特意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
①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②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③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④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⑤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⑥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②④③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C.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5分)
译文: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5分)
参考答案:
8.B
9.D(①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②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④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10. C(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11.(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征”“扰”“益”各l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2)王朴性格刚毅果断,又被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莫”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因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扑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篇3:《新五代史梁臣传牛存节》阅读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也。初名礼,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存节顾其徒曰:“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存节为人木强忠谨,太祖爱之,赐之名字,以为小校。李罕之围张全义于河阳,全义乞兵于梁,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知其间道,使以兵为前锋。是时岁饥,兵行乏食,存节以金帛就民易干葚以食军,击走罕之。太祖攻魏,存节下魏黎阳、临河,杀魏万二千人,与太祖会内黄。迁滑州牢城遏后指挥使。
梁兵攻郓,存节使都将王言藏船郓西北隅濠中,期以日午渡兵逾濠急攻之。会营中火起,郓人登城望火,言不敢动,与存节失期,存节独破郓西甕城门,夺其濠桥,梁兵得俱进,遂破朱宣。从葛从周攻淮南,从周败渒河,存节收其散卒八千以归。拜亳、宿二州刺史。朱瑾走吴,召吴兵攻徐、宿,存节谋曰:“淮兵必不先攻宿,然宿沟垒素固,可以御敌。”乃夜以兵急趣徐州,比傅徐城下,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不能攻而去。已而太祖使者至,授存节军机.悉与存节意合,由是诸将益服其能。迁潞州都指挥使。太祖攻凤翔,使召存节。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潞人送者皆号泣。
太祖即位,拜右千牛卫上将军。从康怀英攻潞州。晋兵已破夹城,存节等以余兵归,行至天井关,闻晋兵攻泽州,存节顾诸将曰:“吾行虽不受命,然泽州要害,不可失也。”诸将皆不欲救之。存节戒士卒熟息,已而谓曰:“事急不赴,岂曰勇平!”举策而先,士卒随之。比至泽州,州人已焚外城,将降晋,闻存节至,乃稍定。存节,入城,助泽人守,晋人穴地道以攻之,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战于隧中,敌不得入,晋人解去。迁左龙虎统军、六军都指挥使、绛州刺史,迁鄜州留后。
末帝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镇天平。蒋殷反徐州,遣存节攻破之,以功加太尉。梁、晋相距于河上,存节病痟,而梁、晋方苦战,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病革,召归京师,将卒,语其子知业曰:“忠孝,吾予也。”不及其它。赠太师。
篇4:《新五代史梁臣传牛存节》阅读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 故事:曾经做事(做官)
B.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 失期:失约,错过约定
C.从葛从周攻淮南 从:跟随,跟从
D.晋人穴地道以攻之 穴:地穴,地洞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牛存节忠于职责的一组是
①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 ②存节以金帛就民易干葚以食军,击走罕之
③存节使都将王言藏船郓西北隅濠中 ④事急不赴,岂曰勇乎
⑤战于隧中,敌不得人 ⑥治军督士,未尝言病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太祖虽然喜欢牛存节,但怀疑牛存节对自己的忠心,因此赐给他“存节”的名字,
意在告诫他不要心怀异志。
B.葛从周在渒河打了败仗,牛存节收容了八千被打散了的士兵,撤了回来,得以保全
了有生力量。
C.牛存节在回军途中听到泽州危急的消息后,虽然既没有得到朝廷授权,又没有得到
手下将领们的积极支持,依然坚决出兵救援,保全了泽州。
D.梁末帝时,梁、晋两国在黄河两岸对峙,此时牛存节恰巧生病,但他不并不顾念自
己的病痛,更加忠诚激愤,直到因病情沉重才被朝廷召回京师。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存节为人木强忠谨,太祖爱之,赐之名字,以为小校。(5分)
(2)已而太祖使者至,授存节军机,悉与存节意合,由是诸将益服其能。(5分)
试题答案:
4.D(作动词,挖地道)5.D(①是讲牛存节归附梁太祖的事实;③布置战斗计划;⑤不是讲牛存节的'事情) 6.A(“但怀疑牛存节对自己的忠心”,文中无此意。)
7.(1)牛存节为人淳朴刚强、忠诚谨慎,梁太祖很喜欢他,赐给他名字,让他作小校。(“木”“ 爱”“以为”各1分,句子通顺2分)
(2)不久梁太祖的使臣来到,向牛存节传达军事计划,都和牛存节的主意不谋而合,从此将领们更加佩服他的才能。(“授”“悉”“服”各1分,句子通顺2分)
篇5:《新五代史·梁臣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康怀英,兖州人也。事朱瑾为牙将,梁兵攻瑾,瑾出略食丰、沛间,留怀英守城,怀英即以城降梁,瑾遂奔于吴。太祖得怀英,大喜。后从氏叔琮攻赵匡凝,下邓州。梁兵攻李茂贞于岐,以怀英为先锋,至武功,击杀岐兵万余人,太祖喜曰:“邑名武功,真武功也。”以名马赐之。是时,李周彝以鄜坊兵救岐,屯于三原界,怀英击走之,因取其翟州而还。岐兵屯奉天,怀英栅其东北。夜半,岐兵攻之,怀英以为夜中不欲惊它军,独以三千人出战,迟明,岐兵解去,身被十余创。李茂贞与梁和,昭宗还京师,赐怀英“迎銮毅勇功臣”。
杨行密攻宿州,太祖遣怀英击走之,表宿州刺史。迁保义军节度使。丁会以潞州叛梁降晋,太祖命怀英为招讨使,将行,太祖戒之,语甚切,怀英惶恐,以谓潞州期必得,乃筑夹城围之。晋遣周德威屯于乱柳,数攻夹城,怀英不敢出战,太祖乃以李思安代怀英将,降怀英为都虞候。久之,思安亦无功,太祖大怒,罢思安,以同州刘知俊为招讨使。知俊未至军,太祖自至泽州,为怀英等军援,且督之。已而晋王李克用卒,庄宗召周德威还。太祖闻晋有丧,德威去,亦归洛阳,而诸将亦少弛。庄宗谓德威曰:“晋之所以能敌梁,而彼所惮者,先王也。今闻吾王之丧,谓我新立,未能出兵,其意必怠,宜出其不意以击之,非徒解围,亦足以定霸也。”乃与德威等疾驰六日至北黄碾,会天大昏雾,伏兵三垂冈,直趋夹城,攻破之。怀英大败,亡大将三百人,怀英以百骑遁归,诣阙请死。太祖曰:“去岁兴兵,太阴亏食,占者以为不利,吾独违之而致败,非尔过也。”释之,以为右卫上将军。
刘知俊叛,奔于岐,以怀英为保义军节度使、西路副招讨使。知俊以岐兵围灵武,太祖遣怀英攻邠宁以牵之。怀英取宁、庆、衍三州,还至升平,知俊掩击之,怀英大败,徙镇感化。其后朱友谦叛附于晋,以怀英讨之,与晋人战白径岭,怀英又大败。徙镇永平,卒于镇。
篇6:《新五代史·梁臣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瑾出略食丰、沛间 略:抢夺
B.怀英栅其东北 栅:筑寨
C.以谓潞州期必得 期:限期
D.降怀英为都虞候 降:降职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李周彝以鄜坊兵救岐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晋遣周德威屯于乱柳当其欣于所遇
C.久之,思安亦无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吾独违之而致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康怀英“毅勇”的一组是
①怀英即以城降梁,瑾遂奔于吴②至武功,击杀岐兵万余人
③独以三千人出战④伏兵三垂冈,直趋夹城
⑤释之,以为右卫上将军⑥取宁、庆、衍三州,还至升平
A.①③⑤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军攻打李茂贞时,李周彝试图营救李茂贞,屯兵三原界,却遭康怀英攻打,败逃退却时顺势夺取了翟州。
B.丁会盘踞潞州叛梁归晋时,梁太祖派遣康怀英讨伐,晋派周德威营救,梁太祖阵前两次换将,均无济于事。
C.后唐庄宗在晋王丧期,趁梁军懈怠时,派兵疾驰六日,伏兵三垂冈,直击康怀英,使梁大败,亡将三百。
D.刘知俊反叛时,太祖让康怀英率兵讨伐,朱友谦反叛时,太祖再次让康怀英讨伐,这两次讨伐均以失败告终。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迟明,岐兵解去,身被十余创。(3分)
(2)太祖闻晋有丧,德威去,亦归洛阳,而诸将亦少弛。(4分)
(3)知俊掩击之,怀英大败,徙镇感化。(3分)
参考答案
9.C(“期”,期望,希望。)
10.D(A项“以”:前者介词,用,也可活译为“率领”;后者介词,因,因为。B项“于”:前者介词,表处所;后者介词,表对象。C项“之”:前者助词,补充音节;后者助词,的。D项“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11.B(①是康怀英在朱瑾让其守城时投降梁太祖,④是后唐庄宗的的做法,⑤是梁太祖饶恕了康怀英并让他担任右卫上将军。均不能表现其“毅勇”。)
12.A(“顺势夺取了翟州”的不是李周彝而是康怀英。)
13.(1)直到天明,岐州的军队解围离开,康怀英身上十多处受伤。(“迟”“解”“被”要译准)(2)梁太祖听说晋有丧事,周德威离去,也回到洛阳,众将领也稍微松弛。(“少”“弛”要译准)(3)刘知俊袭击了他们,康怀英大败。调任镇守感化军。(“掩击”“徙”“镇”要译准。上述三小题共10小句,亦可每句1分。)
参考译文:
康怀英,兖州人也。侍奉朱瑾担任牙将,梁军进攻朱瑾,朱瑾出兵到丰、沛二州之间抢掠粮食,留下康怀英防守城池,康怀英就把城池献给梁军并向梁军投降,朱瑾于是逃奔到吴。梁太祖得到康怀英后,十分高兴。康怀英后来跟从氏叔琮攻打赵匡凝,打下邓州。梁军在岐州攻打李茂贞,让康怀英担任先锋,到武功,斩杀岐州兵一万多人,梁太祖高兴地说:“县名叫武功,真武功也。”用名马赏赐康怀英。这个时候,李周彝率领鄜坊的军队救援岐州,屯兵在三原界,康怀英攻打他们并使他们逃离,趁机夺取了他们占领的翟州后返回。岐州的军队驻扎在奉天,康怀英在奉天东北筑栅下寨。半夜,岐州的军队攻康怀英,康怀英认为夜里作战不想惊扰别的军队,独自率领三千人出战,直到天明,岐州的军队才解围离开,康怀英身上十多处受伤。李茂贞和梁讲和,唐昭宗返回京师,赐康怀英“迎銮毅勇功臣”的称号。
杨行密攻打宿州,梁太祖派遣康怀英驱走他们,表奏康怀英担任宿州刺史。调任保义军节度使。丁会盘踞潞州背叛梁向晋投降,梁太祖任命康怀英担任招讨使,将要出发时,梁太祖告诫他,话语十分恳切,康怀英感到惶恐,以为太祖期望一定要拿下潞州,于是修筑夹城包围潞州城。晋派遣周德威驻扎在乱柳,几次攻打夹城,康怀英不敢迎战,梁太祖于是用李思安代替康怀英统兵,贬降怀英为都虞候。过了很久,李思安也一无所获,梁太祖大怒,罢免李思安,任命同州刘知俊担任招讨使。刘知俊还未到军中,梁太祖已亲自到达泽州,作为康怀英等人的援军,并且督催他们。不就晋王李克用死,唐庄宗召周德威返回。梁太祖听说晋有丧事,周德威离去,也回到洛阳,众将领也稍微松弛。唐庄宗对周德威说:“晋之所以能与梁匹敌,让梁有所顾忌,是因为有先王(李克用)。如今听说我们的先王死了,认为我刚刚即位,不能出兵打仗,他们的内心一定松懈,应该出其不意地攻打他们,不只是解围,也足以奠定霸业。”于是和周德威等人骑马疾驰六天到达北黄碾,适逢漫天大雾,伏兵在三垂冈,直奔夹城,将它攻破。康怀英大败,损失大将三百人,康怀英带着百名骑兵逃回,到朝廷请求赐死。梁太祖说:“去年起兵时,有月食,占卜的人认为出兵不利,我偏偏违背天象导致失败,不是你的过错。”饶恕了康怀英,让他担任右卫上将军。
刘知俊反叛,逃奔到岐州,梁太祖任命康怀英担任保义军节度使、西路副招讨使。刘知俊率岐州的军队包围灵武,梁太祖派遣康怀英攻打邠宁来牵制刘知俊。康怀英夺取了宁州、庆州、衍州,返还时到达升平,刘知俊袭击了他们,康怀英大败。调任镇守感化军。后来朱友谦反叛依附晋,梁太祖让康怀英讨伐他们,和晋军在白径岭作战,康怀英又大败。调任镇守永平,死在任上。
篇7:新五代史.周臣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总结
新五代史.周臣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总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看望
C.多其所规为 规:规划
D.其陈用兵之略 陈:陈旧
5.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参考答案:
4.D(应为陈述)
5.B(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6.B(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7.(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扰,排除,1分;益,更加,1分;慨,慷慨,1分。句子通顺2分。共5分)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因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扑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篇8:唐六臣传阅读答案解析
唐六臣传阅读答案解析
甚哉,白马之祸,悲夫,可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岂其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三年,梁王欲以嬖吏张廷范为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之廷范乃梁客将不可。梁王由此大怒,曰:“吾常语裴枢纯厚不陷浮薄,今亦为此邪!”是岁四月,彗出西北,扫文昌、轩辕、天市,宰相柳璨希梁王旨,归其谴于大臣,于是左仆射裴枢、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工部尚书王溥、吏部尚书陆扆皆以无罪贬,同日赐死于白马驿。凡搢绅之士与 唐而不与梁者,皆诬以朋党,坐贬死者数百人,而朝廷为之一空。
明年三月,唐哀帝逊位于梁,遣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文蔚为册礼使,礼部尚书苏循为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涉为押传国宝使,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张策为副;御史大夫薛贻矩为押金宝使,尚书左丞赵光逢为副。四月甲子,文蔚等自上源驿奉册宝,乘辂车,导以金吾仗卫、太常卤簿,朝梁于金祥殿。王衮冕南面,臣文蔚、臣循奉册升殿,进读已,臣涉、臣策奉传国玺,臣贻矩、臣光逢奉金宝,以次升,进读已,降,率文武百官北面舞蹈再拜贺。
夫一太常卿与社稷孰为重?使枢等不死,尚惜一卿,其肯以国与人乎?虽枢等之力未必能存唐,然必不亡唐而独存也。呜呼!唐之亡也,贤人君子既与之共尽, 其馀在者皆庸懦不肖、倾险狯猾、趋利卖国之徒也。不然,安能蒙耻忍辱于梁庭如此哉!作《唐六臣传》。
(选自《新五代史》)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梁王欲以嬖吏张廷范为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 之/廷范乃梁客将/不可
B。梁王欲以嬖吏张廷范为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之/廷范乃梁客将/不可
C。梁王欲以嬖吏张廷范为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 之/廷范乃梁客将/不可
D。梁王欲以嬖吏张廷范为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 之/廷范乃梁客将/不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搢绅,指有官职或当过官的人,搢绅的地位仅次于贵族地主,法律地位高于常人,司法部门无权擅自拘审官员。
B.朋党,指一些人为自身私利而相互勾结,朋比为奸,现泛指士大夫结党,组成利益集团。
C.甲子,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一年称“甲子年”。
D.辂车,指天子的乘车,由十五乘组成,辂车十五乘泛代指天子的乘车规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法度瘫软。用人选人制度全由梁王主掌,在这一现象下造成朝廷空乏无人。
B.梁王昏庸无道。听信宰相柳璨的灾星鬼谈,将裴枢、崔远、赵崇等在职人员无罪赐死。
C.本文手法独到。一反文言文写作模式,采用倒叙手法,表达出作者对这件事的强烈悲叹之情。
D.君臣关系紧张。贤良之人均已受害,余留小人专政,这样一种现象,成为唐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由此大怒,曰:“吾常语裴枢纯厚不陷浮薄,今亦为此邪(5分)
(2)呜呼!唐之亡也,贤人君子既与之共尽, 其馀在者皆庸懦不肖、倾险狯猾、趋利卖国之徒也(5分)
参考答案
4. (梁王想让他宠爱的官吏张廷范做太常卿,唐宰相裴枢认为唐代常任命清流之士来担任太常卿,张廷范是梁的客将,不可以任太常卿。)
5. D(虽然有辂车十五乘之说,但辂车十五乘并不能泛指天子的乘车规格,并且辂车在本文指的'也不是天子的乘车。)
6. B(赵崇并不是在职人员,而是退休的大臣。)
7. (1)梁王因此大怒,说:“我常常称赞裴枢纯朴厚道不至于落入轻浮浅薄之道,现在也做这样不厚道的事吗!”(三个关键词“语”“陷”“浮薄”各1分,句意2分。)
(2)唉!唐的灭亡,贤人君子已经和它同归于尽,那么别的活着的人不过都是懦弱不贤、阴险狡猾、卖国谋利的人罢了。(三个关键词“与之共尽”“ 馀在”“ 倾险狯猾”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多么厉害呀,白马驿的灾祸,可悲啊,该为它哭泣吧!但士人的生死,难道是一个人自己的事吗?当初,唐夭佑三年,梁王想让他宠爱的官吏张廷范做太常卿,唐宰相裴枢认为唐代常任命清流之士来担任太常卿,张廷范是梁的客将,不可以任太常卿。
梁王因此大怒,说:“我常常称赞裴枢纯朴厚道不落于轻浮浅薄,现在也做这样的事吗!”这年四月,彗星在西北方出现,掠过文昌、轩辕、天市星域,宰相柳璨迎合梁王意图,把老天的谴责归咎于大臣,于是左仆射裴枢、独孤损、右仆射崔速、以太保退休的赵崇、兵部侍郎王赞、工部尚书王溥、吏部尚书陆康都无罪受到贬斥,同一天在白马驿赐死。
凡是归附唐而不归附梁的官吏,都被诬陷为朋党,受牵连被贬赐死的有几百人,朝廷因此空乏无人。
第二年三月,唐哀帝让位给梁,派中害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文蔚任册礼使,礼部尚书苏循任副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涉任押传国宝使,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张策任副使;御史大夫薛贻矩任押金宝使,尚书左丞趟光逢任副使。
四月甲子,张文蔚等人从上源驿进奉册书国宝,乘坐辖车,以金吾仗卫、太常卤簿开道,在金祥殿朝拜梁。
梁王穿龙袍戴皇冠向南而坐,大臣张文蔚、苏循手捧册书登上殿堂,读完册书后,大臣杨涉、张策手捧传国玉印,大臣薛贻矩、赵光逢手捧金宝,依次登上殿堂,进读完毕,退下殿堂,率领文式百官向北行大礼再拜称贺。
—个太常卿和国家相比哪个重要?假使裴枢等人不被赐死,尚且珍惜一太常卿职位,难道肯把国家让给别人吗?虽然裴枢等人的力量不一定能使唐不亡,但他们一定不会让唐灭亡而让自己独自活下来。
唉!唐的灭亡,贤人君子已经和它同归于尽,那么别的活着的人不过都是懦弱不贤、阴险狡猾、卖国谋利的人罢了。
篇9:《符存审传新五代史》阅读答案及翻译
《符存审传新五代史》阅读答案及翻译
符存审,字德详,陈州宛丘人,旧名存,少豪侠,多智算。
存审微时,尝为俘囚,将就戮于郊外,临刑指危垣谓主者曰:“请就戮于此下,冀得坏垣覆尸,旅魂之幸也。”主者哀之,为移次焉。迁延之际,主将拥妓而饮,思得歌者以助欢。妓曰:“俘囚有符存审者,妾之旧识,每令击节,以赞歌令。”主将欣然,驰骑而舍之。
十四年冬,破汴将安彦之于杨刘,诸军进营麻口。时梁将谢彦章营行台村,庄宗勇于接战,每以轻骑当之,遇窘者数四。存审每俟其出,必叩马谏曰:“王将复唐宗社,宜为天下自爱,搴旗挑战,一剑之任,无益圣德,请责效于臣。古人不以贼遗君父,臣虽不武,敢不代君之忧。”
十七年,汴将刘鄩攻同州,朱友谦求援,遣存审与李嗣昭将兵赴之。九月,次河中,进营朝邑。时河中久臣于梁,众持两端,及诸军大集,刍粟暴贵。居旬日,梁军逼营。会望气者言,西南黑气如斗鸡之状,当有战阵。存审曰:“我方欲决战,而形于气象,得非天赞欤!”是夜,阅其众。诘旦进军,梁军逆战,大败之。自是梁军闭壁不复出。存审谓嗣昭曰:“偏师既败,彼若退归,惧我踵之;穷兽搏人,勿谓无事。可开其归路,然后追奔。”乃令王建及牧马于沙苑,刘鄩、尹皓知之,保众退去,遂解同州之围。
十月,平梁,迁都洛阳。存审以身为大将,不得预收复中原之功,旧疾愈作,坚求入觐寻医,以情告郭崇韬。时崇韬自负一时,佐命之功,无出己右。功名事望,素在存审之下,权势既隆,人士辐凑,不欲存审加于己上。每有章奏求觐,即阴沮之。存审妻郭氏泣诉于崇韬曰:“吾夫于国,粗效驱驰,与公乡里亲旧,公忍令死弃北荒,何无情若是!”明年春,疾甚,上章乞生觐天颜,不许。伏枕而叹曰:“老夫历事二主,垂四十年,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五月十五日卒于幽州官舍,时年六十三。庄宗震悼久之,废朝三日,赠尚书令。
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尔其勉哉!”子孙皆诺。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非天赞欤? 帮助
B.诘旦进军,梁军逆战 反攻
C.自是梁军闭壁不出 营垒
D.坚求入觐寻医 朝见君王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思得歌者以助欢 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B.主将欣然,驰骑而舍之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庄宗震悼久之 顷之,持一象笏至
D.尔其勉哉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B.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C.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D.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8.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符存审曾犯法当死,为保全性命,拖延时间,提出到危墙下行刑的请求,获得准许。后因歌妓请求,获得宽宥,被免除了死罪。
B.唐庄宗贵为君王,能身先士卒,勇气可嘉,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亦有“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之语盛赞其意气之壮。但符存审认为君王更应该保证自身安全,征伐之事应交给部下去办。
C.为实现早日进攻的目标,符存审使人夜观天象,见鸡大如斗的天象,便以“老天相助”之说鼓舞士气,终大败梁军。同时他又深知“困兽犹斗”“穷寇莫追”的道理,对梁军“网开一面”,轻松化解同州之围。
D.朝中重臣郭崇韬自恃劳苦功高,不把符存审这样的老臣放在眼里,多次阻挠符存审上朝面圣,致使一代名将,含恨而终。
9.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时河中久臣于梁,众持两端,及诸军大集,刍粟暴贵。(4分)
⑵与公乡里亲旧,公忍令死弃北荒,何无情若是!(3分)
⑶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3分)
参考答案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A项有多处错误,其一是请求危墙下行刑并非为“保命”,而是为“覆尸”,且此举也保不了命;其二是“歌伎请求”不对,歌伎并非有意请求保他性命,其命获保,纯属偶然。B项联系课文作一点拓展,并不影响答题。C项“使人夜观天象”于文无据,应是先有观象者言,然后才有进攻之说;且“鸡大如斗”说法错误,应为“两鸡相斗”的天象。D项郭崇韬并没有不把符存审放在眼里,而是嫉妒他的功劳之大,害怕符存审对自己的地位有影响。)
9、(1)译文:当时河中长时间对梁臣服,人民游移在两国之间,等到各路大军聚集,粮草的.价格暴涨。(给分点:“臣于梁”,“臣”名—动,“于梁”介词结构后置,最佳解释“对(向)梁臣服(称臣),解释为“臣服梁国”也勉强算对;“持两端”,解释为“游移在两国之间”或“两边讨好”;“及”,“等到”;“刍粟”,“刍”为“草”,“粟”为“粮”。)
(2)译文:和您是同乡亲友,您(怎么)忍心让(他)死后弃尸北边荒野,(您)怎么如此无情啊!(给分点:“亲旧”,亲人朋友;“何”,怎么;“若是”,像这样、如此,状语后置。)
(3)译文:期间九死一生的情况不止一次,破开骨头取出箭头的情况总共有一百多次。(给分点:“出万死获一生”,意译为“九死一生”;“镞”,箭头;“凡”,总共。)
【文言译文】
符存审,字德祥,陈州宛丘人,原名符存,少年时有豪侠气概,多有智谋。
符存审没成名时,曾被俘成为囚犯,将要在郊外被处死,临刑时他指着快要倒塌的墙对主事人说:“请允许我在那堵墙下用刑,希望倒塌的墙体能盖住我的尸首,这将是我的游魂之幸。”主事人为他而悲伤,给他移换到墙脚下。在延缓的这一点时间,这时主将正搂着歌妓饮酒,想要一位唱歌的人为他助兴。歌妓说:“俘虏中有个符存审,是我的旧相识,每次要他打拍子,来辅助歌令。”主将很高兴,派人骑马把他救下。
十四年(917) 冬天,符存审在杨刘打败梁将安彦之,各军进军驻扎在麻口。此时梁将谢彦章在行台村扎营,庄宗勇于作战,常常亲自率轻骑出战,好几次碰上困境。符存审每次等他出去,必拦住马劝说道:“大王打算复兴唐朝社稷,应该为天下着想而爱护自己,举旗挑战,挥剑上阵,对圣德没有益处,请大五向为臣要求战争实效。古人不会将贼寇留给君主或父亲(去对付),我虽然不勇武,但不敢不替代君王解决忧患。”
十七年(920),梁将刘鄩进攻同州,朱友谦向晋军求援,庄宗派符存审和李嗣昭带兵援助。九月,临时驻扎在河中,进而在朝邑扎营。当时河中长时间对梁臣服,人民游移在两国之间,等到各路大军聚集,粮草的价格暴涨。过了十天,梁军逼近晋军营地。观察天象的人说,西南有黑气像斗鸡形状,会有战事发生。符存审说:“我正准备决战,就在天象上表现出来,莫不是老天相助吧!”这天夜里,存审检阅部队。第二天早晨进军,梁军迎战,(晋军)大败梁军。从此梁军守住营垒不出来。符存审对李嗣昭说:“偏师既已失败,他们如果退回,就会怕我们追杀;无路可走的野兽会与人搏斗,不能说没有事。可以给他们让开一条退路,然后追击。”于是令王建及在沙苑放马,刘鄩、尹皓知道此事,带着众人退去,于是解除了同州的包围。
十月,(晋军)消灭了梁朝,将首都迁到洛阳。符存审因自己身为大将,不能参予收复中原的战斗,旧病复发,坚决要求进京面见圣上并寻求医治,将情况告诉郭崇韬。此时郭崇韬十分自负,认为辅佐的功劳,没有超过他的。但他的功名威望本来一直在符存审之下,现在权势大了,别人都趋附于他,不想让符存审压在自己上面。每当存审有奏章求见,便暗中阻拦。符存审的妻子郭氏对郭崇韬哭着说:“我丈夫对国家,征战效力;和您是同乡亲友,您(怎么)忍心让(他)死后弃尸北边荒野,(您)怎么如此无情啊!”第二年春天,符存审病情严重,上奏请求能活着见到皇上,不被允许。符存审伏在枕上感叹道:“老夫侍从两位主人,前后四十年,有幸遇上现在天下统一为一家,边远的人都能回到京城,过去的敌人也无不在宫中任职,只有我与皇上隔绝,岂不是命运造成的!”五月十五日死于幽州官舍,时年六十三岁。庄宗震惊哀悼很久,停止上朝三天,赠尚书令。
存审出身贫寒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这样的高位。这中间(经过)九死一生的险事不止一件,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总共一百多次了。”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给孩子们,吩咐他们珍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你们要努力啊!”他的子孙都答应了。
篇10:《新五代史·王建及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五代史·王建及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建及,许州人也。少事李罕之,从罕之奔晋,为匡卫指挥使。粱、晋战柏乡,相距鄗邑野河上,镇、定兵扼河桥,梁兵急击之。庄宗登高台望见镇、定兵将败,顾建及曰:“桥为梁夺,则吾军危矣,奈何?”建及选二百人驰击梁兵,梁兵败,解去。从战莘县、故元城,皆先登陷阵,以功累拜辽州刺史,将银枪效节军。
晋攻杨刘,建及躬自负葭苇堙堑,先登拔之。从战胡柳,晋兵已败,与梁争土山,梁兵先至,登山而阵。庄宗至山下望梁阵坚而整,呼其军曰:“今日之战,得山者胜。”因驰骑犯之,建及以银枪军继进,梁兵下走,阵山西,晋兵遂得土山。诸将皆言:“溃吴未集,日暮不可战。”阎宝曰:“彼阵山上,吾在其下,尚能击之,况以高而击下,不可失也。”建及以为然,因白庄宗曰:“请登高望臣破敌!”即呼众曰:“今日所失辎重皆在山西,盍往取之!”即驰犯梁阵,梁兵大败。晋遂军德胜,为南北城于河上。梁将贺瑰攻其南城,以竹笮维战舰于河,晋兵不得渡,南城危甚。庄宗积金帛于军门,募能破梁战舰者,至于吐火禁咒莫不皆有。建及重铠执槊呼曰:“梁、晋一水间尔,何必巧为!吾今破之矣。”即以大甕积薪,自上流纵火焚梁战舰,建及以二舟载甲士随之,斧其竹笮,梁兵皆走。晋军乃得渡。救南城,瑰围解去。
自庄宗得魏博,建及将银枪效节军。建及为将,喜以家赀散士卒。庄宗遣宦官韦令图监其军,令图言:“建及得士心,惧有异志,不可令典牙兵。”即以为代州刺史。建及快快而卒,年五十七。
(选自《新五代史·王建及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为匡卫指挥使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梁兵先至,登山而阵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C.建及以二舟载甲士随之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庄宗遣宦官韦令图监其军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王建及有胆识的一组是(3分)
①选二百人驰击梁兵,梁兵败 ②今日之战,得山者胜
⑨彼阵山上,吾在其下,尚能击之 ④今日所失辎重皆在山西,盍往取之
⑤以大甕积薪,自上流纵火焚梁战舰 ⑥自庄宗得魏博,建及将银枪效节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柏乡之战,梁国士兵控制着桥梁并发动猛烈攻击,王建及临危不惧,率领晋国两百士兵打退了梁国的进攻。
B.王建及在梁国士兵登上土山并己布阵的情况下,仍能从容应对,完全得益予他在阵前果敢决断、雷厉风行。
C.王建及对部将说军需物资在土山的西边,应尽快去取回,意在激励士兵奋勇杀敌。
D.王建及对晋庄宗忠心耿耿,晋庄宗对他也是充分信任,委以银枪效节军统帅重任。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梁兵下走,阵山西,晋兵遂得土山。
(2)建及以为然,因白庄宗日。
(3)建及得士心,惧有异志,不可令典牙兵。
参考答案:
4.(3分) B(B.连词,均表示承接关系。A.动词,担任/介词,给,替;C.介词,用/介词,凭借;D.代词,他的/代词,自己。)
5.(3分) D(②是晋庄宗说的话;③是阎宝的主意;⑥陈述的是事实,不能表现出有胆识。)
6.(3分) C(A.镇州、定州属晋国;B.“完全得益于他在阵前的果敢决断、雷厉风行”说法过于绝对,还有晋庄宗的主意;D.“晋庄宗对他也是充分信任”错,最后一段看出晋庄宗对王建及还是信不过的。)
7.(3分)(1)梁国部队撤下土山败走,在土山的西边布阵,晋兵于是抢到了土山。
(3分)(2)王建及认为他说得对,就对庄宗说。
(4分)(3)王建及很得军心,恐怕会有别的企图,不能让他带重兵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建及,许州人。少年时代侍奉李罕之,跟随李罕之投奔到晋国,担任匡卫指挥使。梁国、晋国在柏乡交战,在鄗邑野外的河边相持不下,晋国镇州、定州的士兵控制着河面上的桥梁,梁兵猛烈地攻打。晋庄宗登上高台望见镇州、定州的兵即将被打败,回头对王建及说:“桥梁如果被梁国夺取,我们的部队就危险了,怎么办呢?”王建之挑选了二百人快速偷袭梁兵,梁兵被打败,撤退了。王建之又跟随晋庄宗在莘县、故元城打仗,都是率先抢占城池冲锋陷阵,因为军功多次升官直到被任命为辽州刺史,统领“银枪效节”部队。
晋国攻打杨刘,王建及亲自背芦苇去填城下的壕沟,率先登上城墙攻并攻克下来。后跟随晋王在胡柳打仗,晋兵先被打败,和梁国部队抢夺一座土山,梁兵先到达,登上土山布好阵势。晋庄宗来到山下望见梁国部队阵列坚定整齐,大声对自己的.军队说:“今天的战争,能占领这座山的部队取胜。”趁机快速指挥骑兵攻击,王建及指挥“银枪军”挺进,梁国部队撤下土山败走,在土山的西边布阵,晋兵于是抢到了土山。将领们都说:“我们走散的士兵还没有集结,傍晚就不可以再出战了。”阎宝说:“他们在山上,我们在山下的时候,还能击败他们,何况现在我们从高处向下攻打他们,这个机会不能错失啊。”王建及认为他说得对,就对庄宗说:“请您站在高处看我如何打败敌人!”随即对众人大声说:“今天所损失的军需物资都在山的西边,何不去取回来!”当即率领骑兵攻击梁国部队,梁兵大败。晋国部队于是驻扎在德胜,在河上建设了南北两座城。梁国将领贺瑰攻打南城,用竹篾拧成绳索把战船都系在一起,晋国的部队渡不了河,南城非常危急。晋庄宗在军营门口堆积金银布匹,招募能破坏梁国战船的人,以至于吐火写咒的艺人巫师都来应征。王建及穿着厚重的铠甲手握长矛大声说:“梁国、晋国的部队就隔着一条河,何必用那种(艺人巫师的)手段!我今天就能打败他们。”就用大瓮装满柴禾,从河段上游放火焚烧梁国战船,王建及又带领两个小船满载装甲士兵跟在后面,用斧子砍断敌人系船的绳索,梁国士兵败退。晋国部队得以渡河。于是晋军援救南城,贺瑰溃败而逃,才解出了包围。
自从晋庄宗得到魏博后,王建及就统领“银枪效节”部队。王建及担任将军,喜欢把自家的财产分散给士兵。晋庄宗派宦官韦令图监视他的部队,韦令图向皇上进言:“王建及很得军心,恐怕会有别的企图,不能让他带重兵了。”晋庄宗就任命李建及为代州刺史。王建及很郁闷直至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篇11:唐六臣传原文翻译
唐六臣传原文翻译
唐六臣传
欧阳修
甚哉,白马之祸,悲夫,可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岂其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三年,梁王欲以嬖吏张廷范为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之廷范乃梁客将不可。梁王由此大怒,曰:“吾常语裴枢纯厚不陷浮薄,今亦为此邪!”是岁四月,彗出西北,扫文昌、轩辕、天市,宰相柳璨希梁王旨,归其谴于大臣,于是左仆射裴枢、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工部尚书王溥、吏部尚书陆扆皆以无罪贬,同日赐死于白马驿。凡搢绅之士与 唐而不与梁者,皆诬以朋党,坐贬死者数百人,而朝廷为之一空。
明年三月,唐哀帝逊位于梁,遣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文蔚为册礼使,礼部尚书苏循为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涉为押传国宝使,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张策为副;御史大夫薛贻矩为押金宝使,尚书左丞赵光逢为副。四月甲子,文蔚等自上源驿奉册宝,乘辂车,导以金吾仗卫、太常卤簿,朝梁于金祥殿。王衮冕南面,臣文蔚、臣循奉册升殿,进读已,臣涉、臣策奉传国玺,臣贻矩、臣光逢奉金宝,以次升,进读已,降,率文武百官北面舞蹈再拜贺。
夫一太常卿与社稷孰为重?使枢等不死,尚惜一卿,其肯以国与人乎?虽枢等之力未必能存唐,然必不亡唐而独存也。呜呼!唐之亡也,贤人君子既与之共尽, 其馀在者皆庸懦不肖、倾险狯猾、趋利卖国之徒也。不然,安能蒙耻忍辱于梁庭如此哉!
(选自《新五代史》)
参考译文:
多么厉害呀,白马驿的灾祸,可悲啊,该为它哭泣吧!但士人的生死,难道是一个人自己的事吗?当初,唐夭佑三年,梁王想让他宠爱的官吏张廷范做太常卿,唐宰相裴枢认为唐代常任命清流之士来担任太常卿,张廷范是梁的.客将,不可以任太常卿。
梁王因此大怒,说:“我常常称赞裴枢纯朴厚道不落于轻浮浅薄,现在也做这样的事吗!”这年四月,彗星在西北方出现,掠过文昌、轩辕、天市星域,宰相柳璨迎合梁王意图,把老天的谴责归咎于大臣,于是左仆射裴枢、独孤损、右仆射崔速、以太保退休的赵崇、兵部侍郎王赞、工部尚书王溥、吏部尚书陆康都无罪受到贬斥,同一天在白马驿赐死。
凡是归附唐而不归附梁的官吏,都被诬陷为朋党,受牵连被贬赐死的有几百人,朝廷因此空乏无人。
第二年三月,唐哀帝让位给梁,派中害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文蔚任册礼使,礼部尚书苏循任副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涉任押传国宝使,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张策任副使;御史大夫薛贻矩任押金宝使,尚书左丞趟光逢任副使。
四月甲子,张文蔚等人从上源驿进奉册书国宝,乘坐辖车,以金吾仗卫、太常卤簿开道,在金祥殿朝拜梁。
梁王穿龙袍戴皇冠向南而坐,大臣张文蔚、苏循手捧册书登上殿堂,读完册书后,大臣杨涉、张策手捧传国玉印,大臣薛贻矩、赵光逢手捧金宝,依次登上殿堂,进读完毕,退下殿堂,率领文式百官向北行大礼再拜称贺。
—个太常卿和国家相比哪个重要?假使裴枢等人不被赐死,尚且珍惜一太常卿职位,难道肯把国家让给别人吗?虽然裴枢等人的力量不一定能使唐不亡,但他们一定不会让唐灭亡而让自己独自活下来。
唉!唐的灭亡,贤人君子已经和它同归于尽,那么别的活着的人不过都是懦弱不贤、阴险狡猾、卖国谋利的人罢了。
【《新五代史·唐臣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10.张翰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