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向狗看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同步练习题与答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同步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同步练习题精选与答案
同步练习题精选与答案
一、填空:
(1)若x<5,则|x-5|=______,若|x+2|=1,则x=______
(2)如果|a+2|+(b+1)2=0,那么(1/a)+b=_______
(3)40803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数是_______
(5)在代数式a2、a2+1、(a+1)2、a2+|a|中,一定表示正数的是______
(6)(-32)的底数是____,幂是____,结果是____
(9)一个三位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的2倍小3,百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一半,用代数表示这个三 位数是_____
(10)若多项式(2mx2-x2+3x+1)-(5x2-4y2+3x)的`值与x无关,则2m3-[3m2+(4m-5)+m]的值是____
二、选择题:
(1)已知x<0,且|x|=2,那么2x+|x|=( )
A、2 B、-2 C、+2 D、0
A、x>0,y>0 B、x<0y<0 x=“”>0,y<0 D、x<0,y>0
(3)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根等于-x,那么x是( )
A、负数 B、正数 C、非负数 D、不是正数
(4)若m,n两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如图,则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m,n,-m,-n,是( )
A、n
(5)如果|a-3|=3-a,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3 B、a≤3 C、a>3 D、a<3
三、计算:
四、求值:
(4)若代数式2y2+3y+7的值为8,求代数式4y2+6y+9的值
(5)试证明当x=-2时,代数式x3+1的值与代数式(x+1)(x2-x+1)的值相等
五、
(1)化简求值:
-3[y-(3x2-3xy)]-[y+2(4x2-4xy)],其中x=2,y=1/2
(2)当x=-2时ax3+bx-7的值是5,求当x=2时,ax3+bx-17的值
(3)已知多项式2(x2+abx+3b)与2bx2-2abx+3a的和中,只有常数项-3,求a与b的关系
六、选作题:
(2)用简便方法指出下列各数的末位数字是几:
① ②2135 ③2216 ④2315 ⑤2422 ⑥2527 ⑦2628
⑧2716 ⑨2818 ⑩2924
答案:
一、⑴5-x,-1或-3
⑶4.08×106
⑸a2+1 ⑹3,32,-9 ⑺五 四 1/3 ⑻3,5
⑽17
二、⑴B ⑵B ⑶D ⑷C ⑸B
三、⑴2 ⑵-5 ⑶-43 ⑷0
四、⑴0.1 ⑵b=3cm ⑶3 ⑷11 ⑸略
五、⑴x2-xy-4y2值为1 ⑵值为-29 ⑶a与b互为相反数(a=1,b=-1)
六、⑴0.99
⑵①0 ②1 ③6 ④7 ⑤6 ⑥5 ⑦6 ⑧1 ⑨4 ⑩1
以上是同步练习题精选与答案
篇2:凡尔赛宫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凡尔赛宫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一、 基础知识与运用(3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9分)
bìng( )弃 静mì( )参( )天 tián( )静 粼粼( )
装huáng( ) yì( )事 加miǎn( ) páng bó( )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10分)
________如生 金______辉煌 挥洒________ 心旷神_______ 中西合____
富丽_______ 异曲同______ 络_______不绝 别具______心 芳草如____
3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1)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市,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
烂的明珠。( )
(2)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
(3)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有
200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
4分析下列语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6分)
(1)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市,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感训练题(4分)
同样的一句话,说话时的重音不同,强调的意思也就不同。按照括号里的要求,下面
这些句子应该怎么说?请用“”给它们标上重音。
(1)你为什么这么高兴?(询问原因) (2)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强调程度)
(3)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太少了!)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真不少!)
二、课内语段阅读(11分)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已有222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雄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1. 选文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一段介绍凡尔赛宫总体风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
现前者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体现后者意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选文第二段的第一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的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建筑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部分,作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3分)
三、课外拓展阅读(11分)
①在巴黎东部,有一个规模宏大,造型别致的建筑群。从外表看,这些由各种几何体组成的建筑物廊桥相连、管网纵横、结构暴露,颇似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或大型实验室,与著名的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的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巴黎科技城”——一个传播科技知识,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
②“科技城”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探索馆,它是“科技城”的主要建筑。这里有许多分门别类的场所,涉及到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其中最具特色的要算是儿童馆了。儿童馆用各种特有的技术手段和类似博物馆的展览方式,向孩子们介绍现代科技和各门新兴学科。大孩子们可以亲手操纵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实验;小孩子可用一些触摸玩具,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科学。
③第二部分由影视大厅、水晶馆和天文台等组成。水晶宫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水下世界,人们在这里可以观赏各种鱼类与其他水中生物,还可以看到潜水员在水下进行科研工作的情景。天文馆外形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其表面装有镜面玻璃,远远望去,恰似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在天文馆内,观众可在逼真的音响、灯光模拟效果下,亲自体验一下乘坐火箭和航天飞机在太空中自由遨游的滋味。
④第三部分是智力馆和信息馆,其中有国际学术报告中心。中心设施先进,配有多种语言翻译装置,为各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便利。
⑤巴黎“科技城”的建筑造型,内部设施以及开展的多层次的各科技活动,不仅满足了从儿童到专家的各种不同的需要,而且也适应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探索宇宙、生命、社会和交流”的主题思想。
1. 第②段说明探索馆时,为什么只介绍儿童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明儿童馆时先介绍了___________,后又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了说明。(2分)
3. 介绍天文馆的外形时,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对天文馆介绍的说明顺序是____。(2分)
4. 概述文章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与文章第一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考题(16分)
月湖随想
杨东标
①一泓湖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难以言喻的。比如说西湖对于杭州,可以说杭州正是凭借西湖的名声而飞扬起来的。月湖当然没有西湖那样烟波浩淼,但是小有小的玲珑,小有小的妙处,何况它还在闹市的中心。魏明伦有《宁波月湖铭》曰:“喧喧闹市之间,叠叠高楼之下。芳园留翠,保存静静一湖;曲径通幽,形若弯弯半月。”生动地誉之为“街心净土,市内桃源”,是的,在喧喧闹闹的市中心里,卧着一环清清的湖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
②我最早认识月湖,还在年轻的时候。那时我在县城工作,每次出差到宁波,总会在月湖边走走。看浅水环环,波光粼粼,春花秋月,点缀其间。湖水温柔得可爱。湖边石阶上,总有一些女子曲着身子在洗菜浣衣,给人一幅宁静温馨的生活图景。其实,这座城市早就有了自来水,但是家庭主妇们还是喜欢到湖边来,自由自在,声息相传,捣杵声里传递着人们对自然的亲和。这幅图景就像一幅老照片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人们认识月湖以及周遭的公园,更多的还停留在景观的审美意义上。月湖真是宁波独特的一景。
③但是,仅仅这样来说月湖显然是不够的。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崛起。人们忽然感到水泥钢筋的堆垒,实在有点沉重,人居越来越密集,空间越来越逼仄,头顶的蓝天越来越减色,连晚上的星星都不如昔年的.明亮了。人们这才悟到,一个绿色的生态的城市面貌,对于现代人的生存是何等的重要。有一年我在德国柏林的市中心走着,前面忽然出现一片有点原始野性的森林来,古树苍苍,落叶森森,踩在松软的落叶上,仿佛踩在历史的深处,让我真真切切地惊喜了一回。我忽然觉得,城市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构建的。其实,森林也罢,湖泊也罢,绿地也罢,其意义无不一样。一个刚性的城市,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会显得丰富和柔软。宁波因为有了月湖,才平添了几分灵气和妩媚。
④无论是曙色初明的清晨或华灯闪烁的晚间,我们若去月湖走走———值得一说的是,如今的月湖早已今非昔比,二十世纪末,市政府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斥6亿巨资历时两年大规模地改建了月湖景区,3000余户居民迁离月湖,鳞次栉比的旧宅夷为平地,景区、水域大大拓宽,一个集绿地、花草、亭榭、碧水、桥堤、古宅为一体的大公园跃然于市中心———那是一个多么气派的公园啊!空气变得清新,流水变得明亮,满眼绿树掩映,亭阁错落其间,人们在此或习拳,或起舞,或散步,或放歌,真是难得的和谐!月湖那一汪清凌凌的湖水就这样甜甜地滋润着宁波人的生活。
⑤当然,月湖的美妙还在于为我们展示了文化层面的意义。月湖的湖水并不深,却映照着太深太深的历史,它是甬城历史文化的蓄养地,也是浙东文化的中心点。唐宋以来,一代一代的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讲学授课,一个个诸如贺知章、王安石、史浩、杨简、万斯同、全祖望等等名人大儒,都曾在月湖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波波湖水,犹如一页页史书,记叙了当年他们曾经结伴月湖的佳话。至今还保留着大方岳第、贺秘监祠、高丽使馆、银台第、水则碑亭,还有菊花洲、芳草洲、芙蓉洲等等,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现在居住在这座城市的文化人,常常掩卷遐思,对湖神往。月湖犹在,岁序已新,我们能为月湖以及这座城市的文化做点什么呢?
1、文章开头说:“一泓湖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难以言喻的。”月湖对于宁波这座城市不仅具有景观审美意义和人居休闲意义,还具有 意义。(2分)
2、第③段“刚性”一词的具体含义是 。(3分)
3、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赏析下面这句话。(3分)
示例
句子:一波波湖水,犹如一页页史书,记叙了当年他们曾经结伴月湖的佳话。
赏析:运用比喻修辞,用“一波波湖水”比作“一页页史书”,形象贴切地写出了驻足月湖的名人大儒之众多,月湖历史文化底蕴之丰厚。
句子:在喧喧闹闹的市中心里,卧着一环清清的湖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
赏析:
4、阅读第④段,说说如今月湖的“和谐”具体体现在哪里。(2分)
5、阅读文章结尾部分,纵观全文,你从文化人“常常掩卷遐思,对湖神往”的神态中,读出他们怎样的感情。(3分)
6、依据下面资料,探究“水则碑”的相关问题。(3分)
(1)“水则碑”中“则”的意思是 。
(2)水则碑不是碶闸,那么它在当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资料一: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则”,有这样一些义项:①准则。 ②乃,是,就是。 ③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 ④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假若”。
资料二:由宁波鼓楼南行不远,就可以看到湖水之中有一亭翼然,亭内有碑,碑上刻一“平”字,这就是月湖东北角的水则碑。史载水则碑为南宋知府吴潜所立,后因城内河道湮灭,该碑埋于地下。月湖景区改造,古碑遂得以重见天日。
资料三:古时月湖与江河相通。城之临江处置堰坝碶闸,以阻咸蓄淡,泄洪排涝。
五、片段作文 (30分)
请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四百字的说明文。
一1摒 谧 cān lín lín 潢 轶 冕 磅礴
2栩栩 碧 淋漓 怡 壁 堂皇 工绎 匠 茵
3(1)打比方 (2)列数字 (3)作比较、列数字
4(1)这句话总领全文。总说凡尔赛宫的方位和艺术价值。
(2)这里是写漫步镜廊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镜廊由衷的赞美之情
5(1)为什么 (2)这么 (3)就 (4)一个季度
二1. 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规模、布局、风格
2.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3. 承上启下 4. 富于艺术魅力 镜廊 列数字
三1. 因为儿童馆最具特色
2. 功用 举例子
3. 打比方 空间顺序
4. 说明“科技城”的功用。与“这就是‘巴黎科技城’——一个传播科技知识,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一句相照应。
四1文化,或文化层面,或历史文化 2水泥钢筋堆垒,人居密集,空间逼仄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卧”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湖小巧、妩媚、充满灵气的情态。或运用对比的修辞,“喧喧闹闹”和“一环清清”形成对比,突出月湖作为“街心净土,市内桃源”的妙处。(说出修辞名称得1分,点出修辞内容得1分,说出修辞作用得1分。) 4空气清新、流水明亮,满眼绿树掩映,亭阁错落其间,人们在此或习拳,或起舞,或散步,或放歌。 5热爱月湖的感情。有对昔日月湖的怀念,对今日月湖的赞美,对月湖历史的崇敬,对月湖未来的深思。(写出热爱得2分,写出怀念、赞美、崇敬、深思等任意一个得1分。) 6(1)准则,或标准,标尺,标杆 (2)测量内河水位高低,便于及时排涝抗旱。类似于现在的水文观测装置。
五略
篇3:《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俨然( ) 阡陌( ) 怡然( )
垂髫( )郡下( ) 遣人( ) 诣太守(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3、填空。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3)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4)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4、翻译下列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豁然开朗是个成语,该成语的意思可以使我们联想起一句古诗,这句古诗是: 。
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句话中,皆叹惋什么?请结合历史知识回答。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将渔人和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填在文中括号内。
9、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便要还家( ) (2)欣然规往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便扶向路。
12、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答案:
1、hu yǎn qiān m y tio jn qiǎn y
2 、(1)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义,味好,香浓(2)古:交错连通;今义: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3)古: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4)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的连词(5)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3、(1)《陶渊明集》 陶渊明 潜元亮 东晋 诗人(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1)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2)(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作了回答。(3)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4)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发现桃源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以及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7、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
8、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
9、D
10、 (1)通邀,邀请 (2)计划;打算
11、(1)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向外人说啊。(2)就顺原路回去。
12、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篇4:《孟子》二章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孟子》二章
一、基础测试题。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死亦我所wù ,所wù 有甚于死者。
(2)一d?n 食,一豆gēng 。
(3)cù 尔而与之,乞人不xiè 也。
2、 根据原文填空。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 , 。
(4) , ,国恒亡。
(5)然后知 , 。
二、能力测试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呼尔而与之
(4)万钟于我何加焉
(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6)必将苦其心志
(7)征于色,发于声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于”字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征于色
C. 死于安乐 D.衡于虑
3、结合语境,解释多义词。
A.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
B.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 )
C.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4、加点词不用“使……”(使动用法)这一结构形式来解释的一项是( )。
A.苦其心志 B.劳其筋骨 C.动心忍性 D.生于忧患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通_____( )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通_____( )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通_____( )
6、翻译句子。
(1)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课内问答题。
1、古人说“艰难困苦,至汝于成”,还说“多难兴才”,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和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2、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的句子。
四、拓展练习题。
(一)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子为之
乎 ?'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②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故患有所不辟也
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
是义贵于其身也
2、翻译两文中画线句子。
①
②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
论证 的观点。
4、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的
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二)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老师笔记《孟子》二章(练习)》。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人恒过,
征于色
郑之鄙人学为盖
鲜用盖者
2、翻译句子。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3、乙文的故事证明了甲文中的哪句话?请写在下面。
4、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三)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翻译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 ,
表明攻势之大的句子是: 。
4、这篇文章可以看住孟子的什么思想?
五、中考经典题。
1、作者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赞扬了 的人,批评了 的人。
看法: 。
2、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而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第1段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选择答案,将它们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参考答案:
一、1.A.内城 外城 围着 B.护城河 坚锐,锋利,这里是精良的意思。 放弃 C.极点 畔,通“叛”,背叛。 归顺,服从。 2. A
3. A.这—表判断 B.征验—凭证 C.被任用—发出 4. D
5. A.畔—叛 背叛 B.衡—横 梗塞,指不顺。C.属—嘱 嘱托 D.曾—增 增加
二、1.施行仁政的君主;王道,仁政;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2.“助”的“多、寡”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A.无实际意义,表假设语气,“或,要么” B.界限 C.到 D.施行
5.A B C
三、1.①教诲,教导 ②这样 ③引,拉 ④不如,不及
2.C。正确的'理解应是;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人。
3.D。例句是判断句,A、B、C三项均是判断句,D项是主谓倒装句。
4.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四、1. 排比 所以说管理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 举例 道理 对比 4.略
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参考答案:
l.①先生,对男子的尊称。②第二人称,你。③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④楚国的别称。 2.①你有什么见教呢?③宋国有什么罪呢?③我已经把攻打宋国的打算告诉楚惠王了。
3.“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请献十金”。
4.“吾义固不杀人”。
5.“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
6.写墨子说明公输盘的过程。
篇5:国际商法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国际商法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两者的救济方法不同,前者主要采取金钱赔偿的方法,后者以采取返还财产
作为主要的救济方法
B、两者的诉讼程序不同
C、法院的组织系统有所不同(1875年以前)
D、两者在司法活动中使用的法律术语不同
答案:A
2. 大陆法系是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A、日耳曼法
B、罗马法
C、中世纪商人习惯法
D、中国古代法
答案:B
3. 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的规定,对于迟交货物的索
赔,收货人应于交货后()天内向联运人送交书面通知,否则联运人可免除赔偿之责。
A、30
B、60
C、90
D、180
答案:B
4. 国际商法是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国际贸易关系
B、国际商事关系
C、国际经济关系
D、国际投资关系
答案:B
5. 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及相关事项完全以票据上的记载为准,说明票据具有()。
A、要式性
B、无因性
C、文义性
D、流通性
答案:C
6. 依大陆法,合伙人之间如对任何一个合伙人的权利有所限制,不得用以对抗
()。
A、不知情的第三人
B、知情第三人
C、恶意第三人
D、知情第三人的代理人
答案:A
7. 下列票据法律关系中,只有出票人和受款人的是()。
A、本票
B、本票和汇票
C、支票
D、汇票和支票
答案:A
8. 在英美法中,船舶所有人保留船舶的所有权,而将船舶的占有权转移给租船
人以供运输,由租船人雇用船长、船员,并按照使用船舶的时间支付租金的合同称之为()。
A、航次租船合同
B、光船租赁合同
C、定期租船合同
D、提单运输合同
答案:B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国家中属于大陆法系的国家有( )。
A、中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印度
答案:AB
2. 国际商法的渊源包括( )。
A、国际惯例
B、国际(商务)条约
C、国内法
D、联大决议
答案:AB
3. 英国法的渊源主要有( )。
A、判例法
B、成文法
C、习惯
D、法典
答案:ABC
4. 各国有关违约的救济办法有(
A、实际履行
B、损害赔偿
C、解除合同
D、支付违约金
答案:ABCD
5. 属于大陆法系的国家有( )。
A、德国
B、法国
C、日本 。 )
D、加拿大
答案:ABC
6. 关于美国的法院组织,说法正确的有()。
A、美国的`法院组织分为州法院和联邦法院两套系统
B、联邦法院主要包括三级法院,其中最低层的法院是联邦上诉法院
C、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设在华盛顿,由九名法官组成
D、美国的州法院一般都设有两个审级,即第一审法院和上诉审法院 答案:AC
7. 大陆法各国的法院组织的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法院的层次基本相同
B、都实行两审终审
C、各国除普通法院以外,都有一些专门法院与普通法院同时并存
D、一般包括三级法院,即第一审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
答案:AC
8. 下列国家中属于英美法系的国家有()。
A、德国
B、法国
C、澳大利亚
D、印度
答案:CD
9. 下面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历史渊源上,大陆法系是在罗马法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英美法系很大
程度上是直接在日耳曼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思维方式上,英美法系采取演绎法的推理方式,大陆法系采取归纳法的推理
方式
C、在法律结构上,大陆法系一般不承认判例法,以成文法典作为表现形式,英
美法系存在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划分,虽有制定法,但判例法占有重要地位
D、两者在法律部门的划分上存在明显的区别,英美法系并不存在类似大陆法系
的民法等部门法
10. 国内法的范围包括()。
A、程序法
B、实体法
C、冲突法
D、国际条约
答案:ABC
11. 关于普通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普通法系以美英两国为代表
B、普通法系是英国以其中世纪的地方习惯法律(普通法)为基础并适当吸收了古
罗马法的部分内容而逐渐形成的法律传统和体系
C、普通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但并不仅仅只包括普通法,还包括衡平法和
制定法
D、普通法系的法律渊源只有判例法而没有成文法
答案:ABC
判断题
1. 国际商法的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各国商事立法。
答案:错误
2. 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的作用,这也是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形式上的区别,英美法系特别注重判例法的作用。
答案:正确
3. 大陆法各国把全部法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部分。公法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和国际公法;私法则分为民法和商法。
答案:正确
4. 英美法与大陆法在时效问题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英美法认为时效是属于程序法,而大陆法则认为时效是属于实体法。
答案:正确
5. 普通法形成于美国,在英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篇6: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基础练习
1.加粗字读音有误的有( )
A.伫立(zhù) 仙露琼浆(qióng) B.伶仃(líng) 盘虬卧龙(qiú)
C.迸溅(bèng) 忍俊不禁(jìn) D.笼罩(zhào) 睹物释怀(dǔ)
2.解释加粗的词语,紫藤萝瀑布 练习题4。
①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
②那里盛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第一处加粗的“盛”读音为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加粗的“盛”读音为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
①香气似乎是淡紫色,梦幻一般轻轻( )着我。
②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 ),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③颜色便上浅下浓,好像那紫色( )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A.笼罩 移动 堆积 B.围绕 流动 堆积
C.笼罩 流动 沉淀 D.围绕 移动 沉淀
4.造句。
(1)忍俊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句仿写。
例句: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仿写: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②~⑥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任意摘出几句,简要说说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部分描写“紫藤萝”的语言非常“美”,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下列语句,分析加粗词语。
(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说说加粗的“推”和“挤”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这里的“沉淀”非常有匠心,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第⑦段和第⑨段:
“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两句中的“流”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和前文相比较,第⑧段的感情色调为之一变,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读第⑩段,从中概括全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秋思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甲)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丙)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地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语文试题《紫藤萝瀑布 练习题4》。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和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
1.下列词语中,填在第一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最恰当的分别是哪个词?
A.拼 B.组 C.穿 D.披 E.盖 F.铺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句中的“造物者”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写出两种,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写人们对“春”和“秋”分别有两种感慨,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对“大自然的秋色”有什么感想?请把它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
1.C 2.第一处:shèng 茂盛、旺盛 第二处:chéng 盛东西 3.C 4.略 5.略
综合
1.略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绘花的美丽、旺盛,形象生动,具体可感,花朵似乎呼之欲出,才让人由花的美丽旺盛联想到旺盛的生命力。
3.(1)拟人手法,你争我抢,争着展示自己的美丽,争着展现自己的欢乐,写出了盎然勃发的生命力。(2)沉淀赋予了静态的花朵以“动”感,形象地描绘出花色之艳,之浓。
4.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让我对生命有所感悟,从而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5.文章借花的衰颓凋零,比喻人世变迁,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下文形成感情上的对比,从中感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6.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生命是美好而永恒的。
拓展
1.D、F、A
2.辛勤的劳动者及大自然的风雨、阳光、蜂蝶
3.排比、比喻(例句略)
4.悲春、赞春;悲秋、颂秋 5.略
篇7: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各组一词
1、阙( )________ 阕( )________
2、蔽( )________ 憋( )________
3、溯( )________ 塑( )________
4、御( )________ 卸( )________
5、湍( )________ 揣( )________
6、漱( )________ 嗽( )________
7、峻( )________ 竣( )________
8、猿( )________ 辕( )________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重岩叠嶂( )________
2、不见曦月( )________
3、夏水襄陵( )________
4、绝巘多生怪柏( )________
5、属引凄异( )________
三、填空
1、《三峡》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人。本文选自________。
2、文中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水,则描绘了________的不同景象。
四、默写填空
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
2、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下面语句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
六、阅读后回答问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 沿溯阻绝( )A、逆流而上;B、顺流而下;C、流动
⑵ 或王命急宣( )A、或者;B、有的人;C、有的时候
⑶ 虽乘奔御风( )A、虽然;B、尽管;C、即使
⑷ 不以疾也( )A、因为;B、如;C、所以
⑸ 良多趣味( )A、真,实在;B、好;C、比较
2、解释下列句中的绝字。
⑴ 阻绝________
⑵ 绝 ________
⑶ 哀转久绝________
⑷ 妙绝________
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侧面描写三峡的险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从正面写出三峡的险恶。( )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写俯视所见;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写仰视所见。( )
C、选段中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有静有动,例如湍和潭、回流和倒影、绝 和飞瀑即是。( )
4、请概括出第1段和第2段的景色特点。
第1段:
第2段:
5、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七、本文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比较,谈谈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八、课外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①,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②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③者,望峰息心;经纶④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注释】
①轩邈:争着比高比远。
②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③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鸢:音yuān,一种像鹰一样的猛禽。戾:音lì,至。
④经纶:治理经营。
1、注音:
⑴ 水皆缥碧( ) ⑵ 急湍甚箭( )
2、解释加粗词:
⑴ 天下独绝( ) ⑵ 猿则百叫无绝( )
3、全文主要围绕着哪句话来描写景物?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试分析这句话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5、找出文中的两个对偶句。
6、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参考答案】
一、
1、阙:què,城阙;阕:què,上阕
2、蔽:bì,隐蔽;憋:biē,憋闷
3、溯:sù,上溯;塑:sù,塑料
4、御:yù,抵御;卸:xiè,装卸
5、湍:tuān,急湍;揣:chuǎi,揣测
6、漱 shù,漱口;嗽 sòu,咳嗽
7、峻:jùn,峻峭;竣:jùn,竣工
8、猿:yuán,猿猴;辕:yuán,轩辕
二、
1、zhàng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2、xī 阳光,这里指太阳。
3、xiāng涨上,漫上
4、yǎn山峰
5、zhǔ接连不断
三、
1、郦道元;北魏;《水经注疏》
2、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不同季节
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每到初晴的日子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呼啸,音调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
1、⑴ B ⑵ C ⑶ C ⑷ B ⑸ A
2、⑴断绝 ⑵ 极高 ⑶ 消失 ⑷ 极了
3、A 、× B、√ C、√
4、第1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第2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5、比喻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七、
略。
八、
1、⑴ piǎo ⑵ tuān
2、⑴ 独一无二的 ⑵ 停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水皆缥碧是写江水清丽的色泽;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写江水深而清的特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江水湍急处的流势。
5、对偶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横斜的树枝在上面挡住阳光,白天竟暗得像黄昏;在稀疏的枝条相互交叉的地方,有时能从枝叶的空隙处看见太阳。
篇8:《灯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灯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比一比,组词语
歼( ) 倚( ) 憧( ) 扭( )
纤( ) 椅( ) 撞( ) 钮( )
微( ) 漆( ) 振( ) 爆( )
徽( ) 膝( ) 震( ) 暴(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 ) 暴露──( ) 挺进──( )
璀璨──( ) 黑暗──( ) 漆黑──( )
三、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
四、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作业
我打开门,雾便窜了出来。我站在门口,好像从天空降下了一个既厚又宽的大布帘。我的视线被雾挡住了,好像空间只有眼前这么大。大雾在天地间弥漫着,我如同置身于茫茫的雾海中,又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雾越来越浓了,真像一位仙女披着洁白的纱裙。雾在我周围缭绕,浸润着我的脸。啊!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舒服。这茫茫的`大雾,真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啊!
1、画出作者描写的具体事物。
2、画出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参考答案】
一、比一比,组词语
歼灭、纤维;倚靠、椅子;憧憬、撞击;扭动、钮扣;微笑、徽章;漆黑、膝盖;振奋、地震;爆炸、暴雨。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 隐藏 退却 暗淡 光明 明亮、
三、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言自语
2、千钧一发
3、聚精会神
4、震天动地
四、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作业
略。
篇9:《将相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参考参考
《将相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参考参考
一、比一比,再组词。
璧( ) 秦( ) 廉( )
壁( ) 泰( ) 镰( )
避( ) 奏( ) 谦( )
渑( ) 侮( ) 换( )
蝇( ) 诲( ) 唤( )
二、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4.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
三、给带点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 ) 同甘共( ) 转败为( )
异口( )声 里应( )合 口是心( )
四、读课文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 )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第二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第三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三件事总起因是( )。
五、任选一题。
1.复述“负刑请罪”这个故事并表演。
2.请用一百来字概括一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并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
参考答案:
一、完璧归赵、墙壁、回避;秦朝、泰然、奏乐;廉洁、镰刀、谦虚;渑池、苍蝇;侮辱、教诲;交换、呼唤
二、1.火车通过大桥。2.飞机飞行。3.小吃店有小吃。4.台灯是礼物。
三、积少成多、同甘共苦、转败为胜、异口同声、里应外合、口是心非
四、三;秦王说要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完璧归赵;秦王在渑池会上让赵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立功封官,廉颇不服气,和好如初;秦国强大,以弱攻小。
五、略。
【同步练习题与答案】相关文章:
4.丑小鸭同步练习题
8.《春》同步练习题
10.《氓》同步练习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