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同步习题与答案
“deitybo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光的反射同步习题与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光的反射同步习题与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光的反射同步习题与答案
光的反射练习题
判断题
(1)树在河里形成的倒影,树在地面形成的影子本质上没有区别.( )
(2)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也在同一平面内.( )
(3)雨后晴朗的夜晚,人迎着或背着月光走时,看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
答案:
(1)× (2)√ (3)×
以上对光的反射练习题内容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做的很好的哦。
光的反射练习题(填空题)
下面是对光的反射练习题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题目知识。
光的反射练习题
填空题
(1)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
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
(2)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
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
(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4)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某点的光线可以有______条,以某一角度入射到镜面
上某点的一条光线,有______条反射光线.
(5)一束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角是______.
答案:
(1)60°,20°(2)67.5° (3)镜面反射,漫反射,漫,镜面反射
(4)无数,一 (5)0°(6)75°,130°
以上对光的反射练习题内容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做的很好的哦。
篇2:光的反射同步习题与答案
下面是对光的反射知识的学习,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知识哦。
填空题
1、欲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直角,则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应为 。
2、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反射角的大小为 。
3、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增大5°,则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增大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增大 。
4、池中水深3.5m,月球到水面距离是3.8×108m,池边的人看到池中月亮的像距水面 m。
5、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恰好位于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上,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_________,这时地球上的部分地区则位于月亮的___________。
6、一束光线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光线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0°角,在入射线不变时,转动镜面使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入射线与镜面间成______角。
答案:
填空题
1、45度
2、0°
3、5°,10°
4、3.8*10^8
5、日食,影中
6、600
通过上面对光的反射知识的相关题目练习学习,相信可以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巩固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
篇3:光的反射同步习题与答案
1、当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
2、一束与镜面成4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则入射角是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
3、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时,则入射角是_________。
4、如果你从一块小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你的同学也一定能从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这说明了光路的_________性。
5、人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_________的缘故。
6、雨后初晴的月夜,地面坑洼,处有积水,在月光下行走时,如果发现前面某处特别亮,夜行者通常认为那是积水,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坐在教室各个位置的同学,眼睛能清楚地看到黑板上面的字,这是由于:( )
A.粉笔字发出的光射入眼内
B.眼睛发出的光觉察到黑板上粉笔字
C.粉笔字对光产生了镜面反射
D.粉笔字对光产生了漫反射
8、在黑暗的房子里,桌子上立着一平面镜,镜子后面是白色的墙,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墙照射,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墙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墙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9、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 )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
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10、利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应该是:( )
A.100° B。80° C。40° D。50°
答案:
1.40°
2。50° 50° 100°
3。45°
4。可逆
5。漫反射
6。由于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因此显得特别亮
7。D
8。B
9。A
10。D
篇4:光的反射同步习题与答案
下面是对光的反射练习题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题目知识。
光的反射练习题
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60° B.30° C.120° D.150°
(3)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
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
A.θ/2 B.θ C.2θ D.0
(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5)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发生反射 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
(6)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影”,则“倒影”是( )
A.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虚像
(7)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8)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 )
A.入射角为45° B.入射角为90° C.反射角为45°
D.入射光线垂直物体表面
(9)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
(1)D (2)A (3)C (4)D (5)B (6)D (7)A (8)AC
(9)B
以上对光的.反射练习题内容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做的很好的哦。
篇5: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同步练习题精选与答案
同步练习题精选与答案
一、填空:
(1)若x<5,则|x-5|=______,若|x+2|=1,则x=______
(2)如果|a+2|+(b+1)2=0,那么(1/a)+b=_______
(3)40803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数是_______
(5)在代数式a2、a2+1、(a+1)2、a2+|a|中,一定表示正数的是______
(6)(-32)的底数是____,幂是____,结果是____
(9)一个三位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的2倍小3,百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一半,用代数表示这个三 位数是_____
(10)若多项式(2mx2-x2+3x+1)-(5x2-4y2+3x)的`值与x无关,则2m3-[3m2+(4m-5)+m]的值是____
二、选择题:
(1)已知x<0,且|x|=2,那么2x+|x|=( )
A、2 B、-2 C、+2 D、0
A、x>0,y>0 B、x<0y<0 x=“”>0,y<0 D、x<0,y>0
(3)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根等于-x,那么x是( )
A、负数 B、正数 C、非负数 D、不是正数
(4)若m,n两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如图,则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m,n,-m,-n,是( )
A、n
(5)如果|a-3|=3-a,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3 B、a≤3 C、a>3 D、a<3
三、计算:
四、求值:
(4)若代数式2y2+3y+7的值为8,求代数式4y2+6y+9的值
(5)试证明当x=-2时,代数式x3+1的值与代数式(x+1)(x2-x+1)的值相等
五、
(1)化简求值:
-3[y-(3x2-3xy)]-[y+2(4x2-4xy)],其中x=2,y=1/2
(2)当x=-2时ax3+bx-7的值是5,求当x=2时,ax3+bx-17的值
(3)已知多项式2(x2+abx+3b)与2bx2-2abx+3a的和中,只有常数项-3,求a与b的关系
六、选作题:
(2)用简便方法指出下列各数的末位数字是几:
① ②2135 ③2216 ④2315 ⑤2422 ⑥2527 ⑦2628
⑧2716 ⑨2818 ⑩2924
答案:
一、⑴5-x,-1或-3
⑶4.08×106
⑸a2+1 ⑹3,32,-9 ⑺五 四 1/3 ⑻3,5
⑽17
二、⑴B ⑵B ⑶D ⑷C ⑸B
三、⑴2 ⑵-5 ⑶-43 ⑷0
四、⑴0.1 ⑵b=3cm ⑶3 ⑷11 ⑸略
五、⑴x2-xy-4y2值为1 ⑵值为-29 ⑶a与b互为相反数(a=1,b=-1)
六、⑴0.99
⑵①0 ②1 ③6 ④7 ⑤6 ⑥5 ⑦6 ⑧1 ⑨4 ⑩1
以上是同步练习题精选与答案
篇6:凡尔赛宫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凡尔赛宫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9分)
bìng( )弃 静mì( )参( )天 tián( )静 粼粼( )
装huáng( ) yì( )事 加miǎn( ) páng bó( )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10分)
________如生 金______辉煌 挥洒________ 心旷神_______ 中西合____
富丽_______ 异曲同______ 络_______不绝 别具______心 芳草如____
3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1)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市,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
烂的明珠。( )
(2)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
(3)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有
200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
4分析下列语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6分)
(1)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市,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感训练题(4分)
同样的一句话,说话时的重音不同,强调的意思也就不同。按照括号里的要求,下面
这些句子应该怎么说?请用“”给它们标上重音。
(1)你为什么这么高兴?(询问原因) (2)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强调程度)
(3)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太少了!)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真不少!)
二、课内语段阅读(11分)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已有222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雄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1. 选文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一段介绍凡尔赛宫总体风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
现前者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体现后者意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选文第二段的第一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的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建筑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部分,作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3分)
三、课外拓展阅读(11分)
①在巴黎东部,有一个规模宏大,造型别致的建筑群。从外表看,这些由各种几何体组成的建筑物廊桥相连、管网纵横、结构暴露,颇似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或大型实验室,与著名的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的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巴黎科技城”——一个传播科技知识,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
②“科技城”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探索馆,它是“科技城”的主要建筑。这里有许多分门别类的场所,涉及到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其中最具特色的要算是儿童馆了。儿童馆用各种特有的技术手段和类似博物馆的展览方式,向孩子们介绍现代科技和各门新兴学科。大孩子们可以亲手操纵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实验;小孩子可用一些触摸玩具,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科学。
③第二部分由影视大厅、水晶馆和天文台等组成。水晶宫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水下世界,人们在这里可以观赏各种鱼类与其他水中生物,还可以看到潜水员在水下进行科研工作的情景。天文馆外形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其表面装有镜面玻璃,远远望去,恰似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在天文馆内,观众可在逼真的音响、灯光模拟效果下,亲自体验一下乘坐火箭和航天飞机在太空中自由遨游的滋味。
④第三部分是智力馆和信息馆,其中有国际学术报告中心。中心设施先进,配有多种语言翻译装置,为各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便利。
⑤巴黎“科技城”的建筑造型,内部设施以及开展的多层次的各科技活动,不仅满足了从儿童到专家的各种不同的需要,而且也适应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探索宇宙、生命、社会和交流”的主题思想。
1. 第②段说明探索馆时,为什么只介绍儿童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明儿童馆时先介绍了___________,后又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了说明。(2分)
3. 介绍天文馆的外形时,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对天文馆介绍的说明顺序是____。(2分)
4. 概述文章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与文章第一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考题(16分)
月湖随想
杨东标
①一泓湖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难以言喻的。比如说西湖对于杭州,可以说杭州正是凭借西湖的名声而飞扬起来的。月湖当然没有西湖那样烟波浩淼,但是小有小的玲珑,小有小的妙处,何况它还在闹市的中心。魏明伦有《宁波月湖铭》曰:“喧喧闹市之间,叠叠高楼之下。芳园留翠,保存静静一湖;曲径通幽,形若弯弯半月。”生动地誉之为“街心净土,市内桃源”,是的,在喧喧闹闹的市中心里,卧着一环清清的湖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
②我最早认识月湖,还在年轻的时候。那时我在县城工作,每次出差到宁波,总会在月湖边走走。看浅水环环,波光粼粼,春花秋月,点缀其间。湖水温柔得可爱。湖边石阶上,总有一些女子曲着身子在洗菜浣衣,给人一幅宁静温馨的生活图景。其实,这座城市早就有了自来水,但是家庭主妇们还是喜欢到湖边来,自由自在,声息相传,捣杵声里传递着人们对自然的亲和。这幅图景就像一幅老照片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人们认识月湖以及周遭的公园,更多的还停留在景观的审美意义上。月湖真是宁波独特的一景。
③但是,仅仅这样来说月湖显然是不够的。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崛起。人们忽然感到水泥钢筋的堆垒,实在有点沉重,人居越来越密集,空间越来越逼仄,头顶的蓝天越来越减色,连晚上的星星都不如昔年的.明亮了。人们这才悟到,一个绿色的生态的城市面貌,对于现代人的生存是何等的重要。有一年我在德国柏林的市中心走着,前面忽然出现一片有点原始野性的森林来,古树苍苍,落叶森森,踩在松软的落叶上,仿佛踩在历史的深处,让我真真切切地惊喜了一回。我忽然觉得,城市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构建的。其实,森林也罢,湖泊也罢,绿地也罢,其意义无不一样。一个刚性的城市,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会显得丰富和柔软。宁波因为有了月湖,才平添了几分灵气和妩媚。
④无论是曙色初明的清晨或华灯闪烁的晚间,我们若去月湖走走———值得一说的是,如今的月湖早已今非昔比,二十世纪末,市政府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斥6亿巨资历时两年大规模地改建了月湖景区,3000余户居民迁离月湖,鳞次栉比的旧宅夷为平地,景区、水域大大拓宽,一个集绿地、花草、亭榭、碧水、桥堤、古宅为一体的大公园跃然于市中心———那是一个多么气派的公园啊!空气变得清新,流水变得明亮,满眼绿树掩映,亭阁错落其间,人们在此或习拳,或起舞,或散步,或放歌,真是难得的和谐!月湖那一汪清凌凌的湖水就这样甜甜地滋润着宁波人的生活。
⑤当然,月湖的美妙还在于为我们展示了文化层面的意义。月湖的湖水并不深,却映照着太深太深的历史,它是甬城历史文化的蓄养地,也是浙东文化的中心点。唐宋以来,一代一代的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讲学授课,一个个诸如贺知章、王安石、史浩、杨简、万斯同、全祖望等等名人大儒,都曾在月湖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波波湖水,犹如一页页史书,记叙了当年他们曾经结伴月湖的佳话。至今还保留着大方岳第、贺秘监祠、高丽使馆、银台第、水则碑亭,还有菊花洲、芳草洲、芙蓉洲等等,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现在居住在这座城市的文化人,常常掩卷遐思,对湖神往。月湖犹在,岁序已新,我们能为月湖以及这座城市的文化做点什么呢?
1、文章开头说:“一泓湖水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难以言喻的。”月湖对于宁波这座城市不仅具有景观审美意义和人居休闲意义,还具有 意义。(2分)
2、第③段“刚性”一词的具体含义是 。(3分)
3、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赏析下面这句话。(3分)
示例
句子:一波波湖水,犹如一页页史书,记叙了当年他们曾经结伴月湖的佳话。
赏析:运用比喻修辞,用“一波波湖水”比作“一页页史书”,形象贴切地写出了驻足月湖的名人大儒之众多,月湖历史文化底蕴之丰厚。
句子:在喧喧闹闹的市中心里,卧着一环清清的湖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
赏析:
4、阅读第④段,说说如今月湖的“和谐”具体体现在哪里。(2分)
5、阅读文章结尾部分,纵观全文,你从文化人“常常掩卷遐思,对湖神往”的神态中,读出他们怎样的感情。(3分)
6、依据下面资料,探究“水则碑”的相关问题。(3分)
(1)“水则碑”中“则”的意思是 。
(2)水则碑不是碶闸,那么它在当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资料一: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则”,有这样一些义项:①准则。 ②乃,是,就是。 ③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 ④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假若”。
资料二:由宁波鼓楼南行不远,就可以看到湖水之中有一亭翼然,亭内有碑,碑上刻一“平”字,这就是月湖东北角的水则碑。史载水则碑为南宋知府吴潜所立,后因城内河道湮灭,该碑埋于地下。月湖景区改造,古碑遂得以重见天日。
资料三:古时月湖与江河相通。城之临江处置堰坝碶闸,以阻咸蓄淡,泄洪排涝。
五、片段作文 (30分)
请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四百字的说明文。
一1摒 谧 cān lín lín 潢 轶 冕 磅礴
2栩栩 碧 淋漓 怡 壁 堂皇 工绎 匠 茵
3(1)打比方 (2)列数字 (3)作比较、列数字
4(1)这句话总领全文。总说凡尔赛宫的方位和艺术价值。
(2)这里是写漫步镜廊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镜廊由衷的赞美之情
5(1)为什么 (2)这么 (3)就 (4)一个季度
二1. 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规模、布局、风格
2.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3. 承上启下 4. 富于艺术魅力 镜廊 列数字
三1. 因为儿童馆最具特色
2. 功用 举例子
3. 打比方 空间顺序
4. 说明“科技城”的功用。与“这就是‘巴黎科技城’——一个传播科技知识,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一句相照应。
四1文化,或文化层面,或历史文化 2水泥钢筋堆垒,人居密集,空间逼仄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卧”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湖小巧、妩媚、充满灵气的情态。或运用对比的修辞,“喧喧闹闹”和“一环清清”形成对比,突出月湖作为“街心净土,市内桃源”的妙处。(说出修辞名称得1分,点出修辞内容得1分,说出修辞作用得1分。) 4空气清新、流水明亮,满眼绿树掩映,亭阁错落其间,人们在此或习拳,或起舞,或散步,或放歌。 5热爱月湖的感情。有对昔日月湖的怀念,对今日月湖的赞美,对月湖历史的崇敬,对月湖未来的深思。(写出热爱得2分,写出怀念、赞美、崇敬、深思等任意一个得1分。) 6(1)准则,或标准,标尺,标杆 (2)测量内河水位高低,便于及时排涝抗旱。类似于现在的水文观测装置。
五略
篇7:《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俨然( ) 阡陌( ) 怡然( )
垂髫( )郡下( ) 遣人( ) 诣太守(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3、填空。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3)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4)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4、翻译下列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豁然开朗是个成语,该成语的意思可以使我们联想起一句古诗,这句古诗是: 。
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句话中,皆叹惋什么?请结合历史知识回答。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将渔人和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填在文中括号内。
9、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便要还家( ) (2)欣然规往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便扶向路。
12、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答案:
1、hu yǎn qiān m y tio jn qiǎn y
2 、(1)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义,味好,香浓(2)古:交错连通;今义: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3)古: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4)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的连词(5)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3、(1)《陶渊明集》 陶渊明 潜元亮 东晋 诗人(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1)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2)(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作了回答。(3)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4)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发现桃源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以及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7、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
8、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
9、D
10、(1)通邀,邀请 (2)计划;打算
11、(1)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向外人说啊。(2)就顺原路回去。
12、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篇8:《论语》的同步习题及答案
一 基础知识
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二 按原文填空:
1 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 ,不亦远乎?
7岁寒,________________.
8 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 解释加点的字:
时习不亦说乎 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 传不习温故
罔 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后凋 其恕乎
2 译句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 ___ _______
品德修养 ___ ____ _______-
4 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五 补充下面诗句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包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 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7 日本政府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填空)
8 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论语》的同步习题及答案
一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二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大学》《中庸》
三 1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四 理解填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7 三人行 必有我师
8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五 1 按一定时间 “悦”的古字 愉快 生气 发怒 每天 反省
真诚 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旧的知识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有害 通“汝”你 通“智”聪明 刚毅
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 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4 成语: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 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篇10:初中语文敬畏自然同步习题及答案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蓬蒿( ) 鲲鹏( ) 狼藉( ) 陷阱( ) 咫尺( ) 佳肴( ) 混淆( ) 幼稚( )
2.解释下列词语。
(1)不自量力:
(2)喜形于色:
(3)不过尔尔:
(4)相形见绌:
3.本文选自《 》,作者 。文章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最后在文章末尾得出 的结论。
4.联系语言环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句子。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窒,还是值一提的灰尘,无论是 ,还是 ;无论是 ,还是 ,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5.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经典语段精练
课内精练·精心剖析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10题。
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一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垦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甲]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乙],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安鸟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丙]: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 ?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丁],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6.按照文意,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四处。(只填序号)
①沾沾自喜 ②喜形于色 ③过分自傲 ④不自量力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7.文章段②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 。
8.文章段②中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9.文章段②的最后画横线处,需要增加一个总结性的反问句,请你试写一句在下面的横线上。
10.文章段④中画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课外探究·发散思维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把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
①据《新闻晨报》报道 随着美国和欧洲□□火星工作的进行,人们发现,要想在短期内发现火星生命,希望十分渺茫。但是,英国媒体28日□□,美英等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一个大胆的计划——把红色的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使蓝色的海洋、绿色的田野、温和的清风覆盖如今的不毛之地,让生命在火星上尽情□□。
②当然,这个看起来像科幻小说的计划也招来了许多人的批评,他们认为,把火星变成地球的计划与其说是异想天开,不如说是荒谬绝伦,因为,它很可能会给火星带来致命的灾难。
支持者:把火星改成“生命天堂”
③英国《观察家报》28日刊文说,越来越多的火星研究人员认为,在海洋与河流从火星消失几百万年之后的今天,人类有可能把火星改造成类似地球的“生命天堂”。一些科学家正在以严肃的态度考虑,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帮助火星恢复其远古年代的辉煌面貌——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变成星罗棋布的湖泊, ,红色星球焕然一新,变成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家园。
④借着今年初“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相继成功登陆火星的东风,美国宇航局将于下周主持召开一个大型国际研讨会,其主题就是如何把火星改造成“小地球”。
⑤美国宇航局加利福尼亚州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麦克凯也将参加下周的讨论会。麦克凯在会前对记者透露,目前科学家提出的两个改造火星的方案都能有效地改造火星,它们也将是改造火星的关键一步。一旦有了稠密、温暖的大气层,火星土壤中的冰就会融化,其结果就是可以在火星上种植农作物了。把地球上的花草树木移植到改造过的火星上,就能为那儿提供氧气,火星大气层将会逐渐变得跟地球大气层一样。麦克凯说:“我们应该认真考虑送地球生命去火星的可能性。”
反对者:毁了地球别再毁火星
⑦当然,改造火星计划也招致许多人的反对。
⑧美国天文研究中心的保罗·穆丁就表示:“改造火星的计划即使算不上疯狂,也可称之为极端,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这仅仅是一个科幻小说中的情景,我们还可以一笑了之,但现在,它快变成一个恐怖的事实了。”穆丁强调说:“我之所以说改造火星计划是可怕的,是因为人类已经以一个惊人的速度破坏了自己居住的星球,现在,我们不对此进行反思和补救,反而又开始讨论如何去毁掉另一个星球。”
⑨由于在过去几个月中,美欧在火星探测行动中发现了火星上存在过支持生命的环境,不能排除存在火星生命的可能性,一些科学家就更加坚定地反对改造火星计划了。
⑩在印第安那大学任教的美国宇航局太空生物学家丽莎·普拉特就愤怒地表示,改造火星将直接危及可能存在的火星生命,这会给太空生物学带来无法弥补的灾难。普拉特说:“听到这个(改造火星)计划,我感到很难受。因为,我们正发现,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而且,我越来越觉得,那些微生物可能就躲在火星的土壤里,我们即将迎来发现火星生命的那一天。可是现在,有些人却在商量如何彻底改造火星,这将完全毁掉火星本土的生命。这在科学上和伦理上都是个大错误。”
11.依次填入第①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勘测 揭露 讨论 蹦跳 B.观测 透露 准备 雀跃 C.勘探 泄漏 筹划 跳动 D.探测 披露 酝酿 跳跃
12.填入第③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句子是( )
A.红火荒凉的山脊披上郁郁葱葱的绿装 B.用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火红荒凉的山脊
C.郁郁葱葱的森林把火红荒凉的山脊覆盖 D.火红荒凉的山脊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
13.第⑤段中“天方夜谭”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14.从全文看,本文的结构特点是 。
15.对于改造火星,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能力提升训练
一试身手·高效演练
16.通过本文,将“人与自然”的话题提升到一个更为开阔,更为理论化,更为根本性的思想境界。仿照本文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中考体验·沙场点兵
17.(2008·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采集火种、点燃火炬、传递橄榄枝、放飞白鸽等仪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材料二 3月31日,胡锦涛同志在北京点燃圣火。北京奥运圣火世界传递之旅由此起步,奥运火炬将传遍五大洲,途经国内外一百多个城市。所到之处,爱好和平的人们,用他们的热情和友谊为火炬助跑。
材料三 5月8日9时,火炬传递到达珠峰。19名登上珠峰的队员展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旗,异口同声地向世界呼唤“北京欢迎你”。
材料四 5月25日、5月27日,港城8位火炬手手举祥云火炬,奔跑在南通、南京两座沸腾的城市里。红色的火焰所到之处,点燃了一片欢腾。
(1)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意义的认识。
(2)如果你以《苍梧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前往南京,现场采访奥运火炬接力南京站第78棒火炬手——新海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任晓婷,你应该问她一个什么问题?
我的素材宝库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
“天人合一”是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最早由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他们认为人与天相通,人的善性天赋,尽心知性便能知天,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是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主张消除一切差别,天人混一。西汉董仲舒强调天与人以类相符,“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宋以后思想家则多发挥孟子与《中庸》的观点,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人关系的合一。明清之际王夫之说“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但强调要“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天人合一各说,力图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以求天人协调、和谐与一致,实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之一。
【光的反射同步习题与答案】相关文章:
1.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5.同步练习答案
10.《将进酒》习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