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主动发展与提高
“hh0080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让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主动发展与提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让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主动发展与提高,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让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主动发展与提高
让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主动发展与提高
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幼儿。这是我们在开展几项国际合作研究中受到的启示,也是我们在研究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要让幼儿主动学习,必须让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在接受培训中感悟到主动学习的真谛。而且,这里所说的教师既包括教养员又包括保育员。因此,我们课题组在带领保教人员探索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为基点的教育方式的过程中,研究和尝试了以保教人员(简称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的培训方式。
我们倡导以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的参与式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学会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而且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
参与式培训不同于以往的听讲和观摩式培训,它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共同承担责任,但它更加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这就带来了培训者与学习者角色的变化和培训过程与方式的一系列变化。
参与式培训中培训者与受训教师的角色特点
1.受训教师是主动的学习者
参与式培训中的受训教师不再是只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听众和记录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这种主动的学习是通过她们对培训的主动参与来体现的。主动参与的程度,不是以出席培训次数和听报告时间长短来衡量,而是指实质上的参与深度,主动参与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l)有参与的愿望和积极主动性,有支配自己学习的权利
每一个教师参与培训都不是被迫或强制性的,参与培训是她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和选择后作出的决定。有的老师由于习惯于听和记的培训方式,在参与一次讨论后,对动脑筋思考感到很累,不习惯,甚至忧心忡忡,我们便允许她们先不参加或先旁观。也就是说,教师在参与培训的时间和速度上可以自己把握。
不仅时间上如此,培训中研讨的内容也是教师感到最有兴趣、最需要的。教师有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内容的权利,有权否定专家为她们确定的研究内容。比如,最初培训实验班教师时,我们本想让老师们共同尝试在“天气预报”的教育活动中体现主动学习的思想,但老师们很犹豫。经询问,老师们都愿意从自己感兴趣、擅长和有把握的内容或某领域选择教育活动。结果,选美术、音乐的人很多,选语言的人也有,但没有人选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我们顺应了老师们的要求,让老师有自主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事实告诉我们,由于这是她们自己的选择,而且在选择时往往会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原有经验和水平等因素,因此,她们的学习从情感和动机上,从过程和效果上都是积极主动的、是好的。
(2)思想和行动的全面参与,观念与理论的主动建构
每一个参与者不仅要听和看,更重要的是要想、说和做。培训者不再告诉她们现成的东西。她们要调动自己的原有经验,探讨和解决当前的问题;她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所获得的认识和构想。总之,她们要不断地调动自己的原有经验,通过反思与构想、实践与尝试,丰富和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断迂回并螺旋式上升,进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仅仅是听和看为主的培训,则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转化。
2.培训者是受训教师的“促进者”
培训者在参与式的培训中可被看作“促进者”,其作用在于支持、鼓励、引导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中,无论对城市教师的培训,还是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我们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都担当这样的角色,并努力成为有效的“促进者”。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促进者不仅仅是能把理论、观点讲给教师听,让教师听懂,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在教师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她们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提高;要善于指导教师的实践,并使之与正确的理论观点融为一体;要善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关键问题,引发教师们思考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锋;最终要促使教师通过主动建构获得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也就是说,培训者要会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要会促进教师主动建构适宜的融为一体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
一个促进者的促进过程和最主要的促进技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教师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在研讨中的表达,判断教师的原有经验,进行归纳和概括,通过引导反思,使教师明晰与提高已有经验中蕴涵的理论观点和教育价值。
(2)根据教师的当前水平,提出有促进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与构想,向更新的认识和更高的水平迈进。
(3)将教师获得的新认识和提出的新构想进行再概括、再明晰,并加以引申和理论提高。
(4)鼓励教师通过实践看幼儿的有效发展,从而验证新认识,达到内化。
培训的过程,就是上述环节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促进者的引导,教师主动建构的适宜的、融为一体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得到不断增加和扩展。
培训过程和方式的特点
1.以小组研讨式为主
研讨,是参与式培训的主要方式。要避免一开始就讲理论。要从研讨教师们关注的问题开始,在思想和观点不断交锋的过程中共同研讨,澄清观点和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使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地并有较多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人数必须受到控制,以15人以内的小组方式为宜,少时可以2~3人一组。分组时,可以将共性较多的人分为一组,也可以将差异突出的人分为一组,这应依据培训内容和培训不同阶段的需要灵活安排。共性较多的人在一起便于概括和达成共识,而差异较大的人在一起则便于在观点上相互碰撞,以使研讨更加深入。
2.以经验为基础
使用参与式培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每一个人原有经验的价值。看看她们已有的实践经验是什么,已经蕴涵着哪些我们追求的理论和观点,并以这些经验为依托,引导她们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提高。
3.以问题为“切入点”
老师们常常会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可以成为我们培训研讨的起点和“切入点”。例如,当研讨幼儿主动学习时,教师认为集体教育活动最难让幼儿主动,于是培训和研讨就从这里开始。当教师对集体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有了一定把握,又认为生活活动难以让幼儿主动学习时,我们就以擦桌子这一生活环节中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习为例,开始了对主动学习应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研讨。后来,老师又感到有些规则会限制幼儿的主动学习,这时研讨的主题又转移到了什么样的规则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上……除了教师自己提出的问题外,对于她们在实践中表现出的消极方面,我们不是去评论她们的对错,而是向她们提出问题,使她们直面矛盾,在自我反思、同事间和与培训者间的交流中积极思考,不断积极建构自己的新认识。受训教师正是在这种互动式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获得新的发展的。
4.以实践为核心
教师的发展与提高仅凭已有经验的概括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不断通过实践将已经获得的半信半疑的理论和观念内化。可以说,实践是参与式培训的核心。
与教师一起进行一天的实践不亚于甚至胜于讲授数天的理论。这是我们三年来研究和实践得出的经验。只有与教师一起实践,结合实际加以引导和促进,才能让教师看到理论和观念的实践形态,也只有依据实践的理论提高,才能使教师有意识地强化和巩固体现正确教育观念的行为。
教师的理论和观念是通过实践得以理解、内化并指导实践的。教师真正具有的内化的理论和观念是那些与实践融为一体的理论和观念。会说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内化。要想真正地了解和培训教师,不仅要听教师说,更要看教师做;不仅要给教师讲道理,更要给教师支出可供选择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招”。
在以实践为基础的参与式培训中,要允许教师按自己的想法做,让自然结果的反馈来调整其认识。录像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看到活动的结果。有时,我们告诉教师,2/3的孩子都对活动不感兴趣,她不相信。看了录像后,她才惊讶地看到了自己没有想到但又是事实的结果。
在与教师一起实践时,我们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而是以一个研讨者和促进者的身份,与教师共同研讨与交流,共生和提高。
5.以思考贯穿始终
以往的培训方式使我们的教师不习惯于动脑筋。参与式的培训通过“促进者”的引导,使每一个参与者的头脑不断思考问题,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此过程中,研讨自然要思考,并要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更是带着问题的尝试性实践;就连听指导者讲授,也应伴有思考和讨论。
三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参与式培训能促使教师不断探讨新问题、尝试新策略。这使她们感到工作富有兴趣性和挑战性,而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又是对她们极好的奖赏。在课题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养员成了乐于思考和实践的研究者,保育员的变化也有了质的飞跃,她们从只关注物转变为乐于与教养员一起关注和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教育策略。与此同时,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也在对教师的培训、引导和促进中,在研究如何引导教师主动学习和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了诱惑力和挑战性;而每一个保教人员的发展和提高都是对我们的最好奖赏。可以说,教师在尝试引导幼儿生动学习的策略中与幼儿共生共长;我们作为“促进者”,在尝试引导教师生动学习的参与式培训中与教师共生共长。(刘占兰)
篇2:参与式发展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初探的论文
参与式发展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初探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参与式发展 生物课堂
【论文摘要】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发展要求,推行中学教育改革中,参与式理论在教学中备受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要点进行分析,结合生物学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参与式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オ
在当代国际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等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参与式发展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新的概念。无论从主导民办发展潮流的世界银行领导人,还是在一个社区中从事发展实践的管理者,都在应用参与式发展的概念。参与式的概念从理论探索角度开始,已经拓展到了国际政治及国际发展的宏观政策领域,并且在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在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应用。
1、参与式发展的概念
“参与”这个词在现今的多数发展项目中被广泛应用。
关于“参与”的定义,在国际发展文献中可见许多,而且有一定的差别,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定义方式:
“公众参与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正规的机制直接使公众介入决策”(sewell,coppock,1977)。
“参与是在对产生利益的活动进行选择及努力的行动之前的介入”(uphoff,esman,1990)
“市民参与是对权力的再分配,这种再分配能够使在目前的政治及经济过程中被排除在外的穷人在将来被包括进来”(cahn,passeff,1971)。
参与可被定义为在决策过程中人们自愿的民主的介入,包括:①确立总目标、确定发展政策、计划、实施及评估经济及发展计划;②为发展努力做贡献;分离发展利益(poppe,1992);社区参与是受益人影响发展项目的实施及方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这种影响主要是为了改善和加强他们自己的生活条件,如收入、自力能力以及他们在其他方面追求的价值(paul,1987)。
2、参与式发展理论在教学中发展
参与式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参与式教学法应孕而生,它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并不是一种教学法,后来引进到教育教学领域中来,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构造者[1]。参与式教学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能帮助所有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良好的知识发现、构建、交流的环境。
2.1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但形成学生参与的氛围,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需要比以往教学工作量大许多的课前准备[2]。这种课前准备,不仅需要教师方面的准备,也需要我们在前节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准备任务,让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学习”也有一定的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课前准备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以“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教学为例,课前准备可有以下部分:
2.2学生对“分类”、“分类法”的侧面了解
2.3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提供给学生相关植物的图片,如葫芦藓、肾蕨、水绵、油松、玉米、向日葵等。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如被子植物中的有一片子叶的植物、有两片子叶的植物,进而分析分类等级。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可排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叶脉、子叶、果实、种子等。
2.4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若分为两组,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蚯蚓、蜜蜂和蜘蛛;脊椎动物有:鱼、青蛙、蟾蜍、蜥蝎、壁虎、鸟、猫和虎。无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2组,分别是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蜜蜂、蜘蛛。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5组,他们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利应排为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蜜蜂、蜘蛛)、鱼类(鱼)、两栖类(青蛙、蟾蜍)、爬行类(蜥蝎、壁虎)、鸟类(鸟)、哺乳类(猫、虎)等。
教学,虽然是在课堂上进行,但这部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有必然联系。充分的课前准备,你会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上课时好象我们教师比以前“省力”了,但这一切离不开课前的充分准备。
3、参与教学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我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也就是说创新需要心灵的放松,有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兴趣,提问才会大担,思维才具有实际意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提高。教师要把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衡量教学是否得法的标志[3]。生物教学,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和讨论。有了稳固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自发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升华出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参与式生物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身处情景之中。学生在各种疑惑的引导下,主动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亲身体验发现新知的成功喜悦,开发潜能,逐步形成生物知识体系。如在上述生物分类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后我们可以设计分组学习,以小组形式讨论动植物分类,用老师提供的相同的材料分小组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案同时解释理由。小组的竞争,也给参与式学习增添了活力。这个过程,难免纪律有些“乱”,教师要灵活组织,要尽量减少学生间、小组间的相互干扰,又要让学生能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是宽松自由的,不要让学生有太多心理压力。如果一味害怕影响课堂秩序而限制学生的活动,也就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在小组汇报环节,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准确的给予激励性评价和点拨引导。小组讨论是参与式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一种常用形式,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一般都需要一个小组汇报的.环节。在小组汇报时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直到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收获,发现错误也要及时启发、引导、纠正。要鼓励学生把讨论引向深入。
4、参与式教学确实做到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性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参与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参与式教学营造出的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能真正感受到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乐于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使感官、视觉、思维都可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从而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5]。
参与式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参与式教学需要学生进入到各种学习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合作,并逐渐提高自身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小组的汇报、组间的竞争,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式教学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那么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参与式学习的生物教学过程,可组织学生参与的内容有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并解释数据或资料的活动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真正接触由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原理,定律。经过思考,学生产生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当然,认识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认识发展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逐步提高到理性思维的。通过参与式学习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种学习过程既重视个性发展,又重视集体合作的民主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科研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参与式教学能实现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回归,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与表现欲,激发学生浓了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对学生过程产生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进去,形成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并通过相互交流而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我们将参与式教学灵活动用于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华文,杨晓波,杨涛等.参加“参与式”教学模式训练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10)
[2]陈安宁.对“参与式”教学的一点思考[j].滁州师专学报,(6)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6)
[4]刘素芹等.程序设计课中“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j].石油教育,2001(3)
[5]陈国元,邹堂春,杨磊等.“参与式”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浅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
篇3: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
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新生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递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会知识增长智能,提高素质。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延展性的特点,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让各层次的学生愉快地主支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获得浓度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学生的信心。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36+28-57时,考虑到学生已掌握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又考虑到部分学生只参照连加的笔算方法而会出现的错误码,于是先出示 12 +8 -6 ,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先算加再算减,此时原有困难的学生已受到启发,也轻而易举地写出算笔方法。这样设计教学给各层次学生新知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获得新各的满足,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启迪思维,让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设计总是来帮助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教学“两个修路队共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队修了120米,第二队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教学中,首先弄清两队修路的天数相等,接着让学生思考,这道题应怎样解答?当学生回答第一种解法后,再问:还可怎样列式解答?”当学生完成第二种解法后,我们可以设问:“这道题为什么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如果两队修路天数不同,修路的米数相同,那又可以有几种方法解答呢?”这样从正反两方面,精心设问,有的放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理解各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组织讨论,质疑问难,让各层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住处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对新知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大家讲座让各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群体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影响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分层施练,及时反馈,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如果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在分层施练的同时,也可精心设计多练题,来弥补各层次学生练习的时间差,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递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在探索中获取成功,是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基本立足点。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只胡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参与的过程,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让不同层次学生在
[1] [2]
篇4:参与式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参与式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参与式方法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如何在安全培训中应用这一方法,进一步提高培训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完善培训方法的'体系建设.
作 者:王志亮 张翠荣 WANG Zhiliang ZHANG Cuirong 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培训处,北京,东燕郊,101601 刊 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5(3) 分类号:X925 关键词:参与式方法 理论基础 安全培训篇5:参与式发展理论在我国荒漠化防治中的运用
参与式发展理论在我国荒漠化防治中的运用
一、参与式发展理论 “参与(Participation)”的概念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到中国来的.9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以及发展援助的管理者则更多的从干预的效率角度来认同“参与”的概念.事实上,“参与”反映的'是一种基层群众被赋权的过程,而“参与式发展”则被广泛的理解为在影响人民生活状况的发展过程中,和发展计划项目中的有关决策主体的积极的全面的介入的一种发展方式.
作 者:郭慧敏 刘宝剑 贾金凤 作者单位:郭慧敏,贾金凤(河北北方学院经济管理系)刘宝剑(河北北方学院教务处)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GROUP ECONOMICS RESEARCH 年,卷(期): “”(10) 分类号:X3 关键词:篇6:[小学数学]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新生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递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会知识增长智能,提高素质。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延展性的特点,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让各层次的学生愉快地主支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获得浓度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学生的信心。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36+28-57时,考虑到学生已掌握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又考虑到部分学生只参照连加的笔算方法而会出现的错误码,于是先出示 12 +8 -6 ,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先算加再算减,此时原有困难的学生已受到启发,也轻而易举地写出算笔方法。这样设计教学给各层次学生新知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获得新各的满足,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启迪思维,让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设计总是来帮助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教学“两个修路队共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队修了120米,第二队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教学中,首先弄清两队修路的天数相等,接着让学生思考,这道题应怎样解答?当学生回答第一种解法后,再问:还可怎样列式解答?”当学生完成第二种解法后,我们可以设问:“这道题为什么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如果两队修路天数不同,修路的米数相同,那又可以有几种方法解答呢?”这样从正反两方面,精心设问,有的`放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理解各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组织讨论,质疑问难,让各层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住处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对新知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大家讲座让各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群体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影响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分层施练,及时反馈,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如果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在分层施练的同时,也可精心设计多练题,来弥补各层次学生练习的时间差,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递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在探索中获取成功,是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基本立足点。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只胡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参与的过程,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让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主动发展与提高】相关文章:
5.教师发展培训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