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传第六十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那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明史列传第六十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明史列传第六十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篇1:明史列传第六十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明史列传第六十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横甚,来数抑之 抑:抑制、控制
B.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听:听命
C.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 亟:屡次
D.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乏:缺乏
5.下列各项都属于王来进谏内容并被采纳的一项是(3分)( )
①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②帝为改敕赐之
③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
④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
⑤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
⑥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5分)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5分)
4、解析 听:听任,听由。答案 B
5、解析 ②是结果,皇帝改了敕令;④⑥是对当时情况的陈述。答案 B
6、解析 “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错,文中并没有提到太后对陈武宠幸。答案 A
7、答案 (1)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还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关键点:贼,残害;去,除去;困,困苦。句意2分)
(2)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关键点:疾,痛恨;以,因为;县令不职者,定语后置句;句意2分)
篇2:《明史·列传第六十》节选阅读答案
《明史·列传第六十》节选阅读答案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举:考中。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视:比照。
C.属信钩考属:隶属。
D.论者韪之韪:认为正确。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4分)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主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6分)
篇3:文言文阅读 节选《明史·列传·忠义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正德中,历河南右布政使。宁王宸濠有逆谋,结中官幸臣,日夜诇中朝事,幸有变。又劫持群吏,厚饵之,使为己用。恶巡抚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董杰代哲,仅八月亦死。燧以才节著治声,廷臣推之代。十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燧闻命叹曰:是当死生以之矣。遣妻子还乡,独携二僮以行。
时宸濠逆状已大露,南昌人汹汹,谓宸濠旦暮得天子。燧左右悉宸濠耳目,燧防察密,左右不得窥。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先城进贤,次城南康、瑞州。患建昌县多盗,割其地,别置安义县,以渐弭之。而请复饶、抚二州兵备,不得复,则请敕湖东分巡兼理之。九江当湖冲,最要害,请重兵备道权,兼摄南康、宁州、武宁、瑞昌及湖广兴国、通城,以便控制。宸濠瞷燧图己,使人赂朝中幸臣去燧,而遗燧枣梨姜芥以示意,燧笑却之。逵劝燧先发后闻,燧曰:奈何予贼以名,且需之。
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闵念四等出没鄱阳湖,燧与逵谋捕之。三贼走匿宸濠祖墓间。于是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章七上,辄为宸濠遮狱,不得达。
明年,御史萧淮尽发宸濠不轨状,宸濠闻,遂决计反。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镇巡三司。明日,燧及诸大吏入,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为李广所误,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宸濠曰:毋多言,我往南京,汝当扈驾。燧大怒曰:汝速死耳。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宸濠怒叱燧,麾兵缚燧。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二人且缚且骂,不绝口。贼击燧,折左臂,与逵同曳出。逵谓燧曰:我劝公先发者,知有今日故也。燧、逵同遇害惠民门外。
篇4:文言文阅读 节选《明史·列传·忠义一》
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 为:向,对
B.九江当湖冲,最要害 冲: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
C.于是密疏白其状 状:面貌
D.我往南京,汝当扈驾 扈:随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孙燧能积极应对宁王朱宸濠的反叛阴谋的`一组是:
①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
②请复饶、抚二州兵备,不得复,则请敕湖东分巡兼理之
③逵劝燧先发后闻,燧曰:奈何予贼以名,且需之。
④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
⑤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闵念四等出没鄱阳湖,燧与逵谋捕之
⑥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燧不贪生怕死。正德十年他被任命为江西巡抚,是到图谋叛乱的宁王朱宸濠的地盘里任职。接到任命后,他并没有设法推脱,只是叹息说:这下只能不顾生死了。
B.孙燧积极防备朱宸濠的叛乱图谋。他先后修筑了进贤、南康、瑞州的城防,分化了建昌盗贼的势力,建议朝廷命令湖东分巡兼管饶、抚二州,建议加强九江兵备和九江道的职权。
C.孙燧不接受朱宸濠的贿赂。朱宸濠发现孙燧在对付他,便一面派人贿赂朝中幸臣,企图笼络孙燧,一面向孙燧赠送枣子、梨子等当地特产蔬果,以示好意。但孙燧笑着推却了这些馈赠。
D.孙燧忠贞不屈。正德十四年六月,朱宸濠悍然反叛,并胁迫孙燧随他一起反叛。孙燧坚决不从,怒骂朱宸濠。副使许逵挺身保护孙燧。孙燧、许逵遂一同被缚,遭杀害。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
译文
(2)汝速死耳。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
译文
篇5:《明史·列传第五十》文言文阅读练习
《明史·列传第五十》文言文阅读练习
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刚直尚气节。景帝不豫,廷臣请立东宫,帝不允。瑄与同官钱璡、樊英等约疏争,会“夺门”事起,乃已。
天顺初,民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帝语大学士李贤、徐有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按核,而命吏部识瑄名,将擢用。吉祥闻之惧,诉于帝,请罪之。不许。
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周斌等,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先一日,给事中王铉泄于亨。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鹏及瑄。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斌且读且对,神色自若。至冒功滥职,帝诘之曰:“彼帅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斌曰:“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馔,名数具在。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鹏及诸御史于狱。榜掠备至,诘主使者,瑄等无所引,乃坐都御史耿九畴、罗绮主谋,亦下狱。论瑄、鹏死,余遣戍。亨等复谮诸言官。帝谕吏部,给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余悉调外。尚书列上给事中何萤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诏以萤任州判官,祯等为知县。会大风震雷,拔木发屋,须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惧。掌钦天监礼部侍郎汤序本亨党,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狱。于是帝感悟,戍瑄、鹏铁岭卫,余贬知县,而萤、祯等亦得无调。瑄、鹏行半道,适承天门灾,肆赦放还。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宪宗即位,并还故官。瑄寻迁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将校私纵戍卒。修捍海塘,筑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为副使十余年,政绩卓然,进按察使。西湖水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请浚之。设防置闸,以利灌溉,功未就,卒。
瑄以忠谏名天下,为士重。天启初,赐谥忠怀。海盐人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遣官按核 按:调查
B.瑄等无所引 引:引荐
C.论瑄、鹏死,余遣戍 论:判决
D.功未就,卒 就:完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诉于帝,请罪之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斌且读且对 犹且从师而问曰
C.给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 今者项庄拔剑舞
D.设防置闸,以利灌溉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瑄刚强正直,崇尚气节。景帝拒绝册立太子后,杨瑄和同僚相约上疏抗争,恰逢“夺门”事变,这才作罢。
B.杨瑄曾上奏曹吉祥、石亨抢夺民田等罪行,得到英宗的赏识。英宗要求吏部标记杨瑄姓名,准备提拔重用。
C.御史张鹏、杨瑄等人因弹劾石亨、曹吉祥的计划泄露而被逮捕下狱。周斌在面对英宗的诘问时,淡定自若。
D.杨瑄在浙江副使的十多年任职中,严明军纪,修筑海塘、堤岸,政绩卓著;担任按察使时,又请求疏浚西湖。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3分)
(2)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3分)
(3)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4分)
答案:
4.B(引:牵攀、招供)
5.D(A 项①介词,向;②介词,比。 B 项①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②副词,尚且、还。 C 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不译。 D 项皆是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6.C(由原文“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可见,张鹏、杨瑄逮捕的原因不是弹劾计划泄露,主要是因为曹吉祥、石亨的诬陷。)
7.(1) 杨瑄把(这件事)上报朝廷,并列出两人依仗宠信独专大权的情况。(3分)(“闻”“怙”、整体句意各1分)
(2) 现在越级升迁的达到数千人,这不是冒功而滥予任用又是什么?(3分)(“超迁”“非……而何”、整体句意各1分)
(3)有人劝说(他们)应当前往石亨、曹吉祥(那里)谢罪,两人最终没有去,又被贬戍守南丹。(4分)(“诣”“谢”“卒”、整体句意各1分)
8.“空”字,徒劳地、白白地。(1分)指出李陵生前无法回乡,死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1分)表达了作者对李陵投降的贬斥与哀怜。(2分)(意思大致符合即可)
篇6:明史·列传第八十八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明史·列传第八十八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姚镆,字英之,慈溪人。弘治六年进士。除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西提学佥事。立宣成书院,延《五经》师以教士子。桂人祀山魈卓旺,镆毁像,俗遂变。迁福建副使,未几改督学政。正德九年擢贵州按察使。十五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上边务六事,皆议行。嘉靖元年,吉囊入泾阳。镆遣游击彭楧出西路,释指挥卜云于狱,使副之。夜半邀击,斩其二将,乃遁。玺书褒谕。寻召为工部右侍郎,出督漕运,改兵部左侍郎。
四年,迁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田州土官岑猛谋不轨。镆调永顺、保靖兵,使沈希仪与张经、李璋、张佑、程鉴各统兵八万,分道讨。而镆与总兵官朱麒等攻破定罗、丹梁。用希仪计,结猛妇翁岑璋使为内应,大破之,斩猛子邦彦。璋诱杀猛,献其首。诏进镆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任一子官,诸将进秩有差。镆请改设流官,陈善后七事,制可。乃命参议汪必东、佥事申惠与参将张经以兵万人镇其地。必东、惠移疾他驻。猛党卢苏、王受等诈言猛不死,借交趾兵二十万且至,夷民信之。苏等薄城,经突围走,城遂陷。王受亦攻入思恩府。
巡按御史石金劾镆失策罔上,并论前总督盛应期。帝以镆有功,许便宜抚剿。苏、受数求赦,镆不许,将大讨之。会廷议起王守仁督两广军,令镆与同事。镆引疾乞罢,许驰驿归。
初,广东提学道魏校毁诸寺观田数千亩,尽入霍韬、方献夫诸家。镆至广,追还之官。韬、献夫恨甚,与张璁、桂萼合排镆。谓大同当征而反抚,田州当抚而反征,皆费宏谋国不臧,酿成南北患。时宏虽去,犹借镆以排之也。镆既得请,方候代,千夫长韦贵、徐伍攻复思恩。镆上其状。诏先赏贵等,而以抚剿事宜俟守仁处置。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其后,苏、受复叛,帝渐思镆。十三年,三边阙总制。大学士费宏、李时同召对。宏荐镆,时亦助之。遂命以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未赴,宏卒。镆辞。帝不悦,仍落职闲住。镆既罢,荐者至二十疏,不用。家居数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
1.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现出姚镆的丰功伟绩的一组是( )
①桂人祀山魈卓旺,镆毁像,俗遂变
②镆遣游击彭楧出西路,释指挥卜云于狱,使副之
③用希仪计,结猛妇翁岑璋使为内应,大破之
④苏、受数求赦,镆不许,将大讨之
⑤镆至广,追还之官
⑥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镆本人学识出众,又善于教育学子。考中了进士被提拔任官后,又在成立宣成书院后,亲自给读书人讲授《五经》。
B.嘉靖元年吉囊入侵泾阳,姚镆用人得当。他特意从牢狱之中放出指挥使卜云,让他辅佐彭楧,二人奇袭敌兵,击退入侵者。
C.姚镆任职建功,被提拔升官,而且惠及儿子。除掉图谋不轨的岑猛后,朝廷下诏提拔姚镆为左都御史,加封为太子少保,而且允许给他的一个儿子以官职。
D.姚镆后来因种种原因屡被闲置。先是石金再次诋毁姚镆,张璁排挤姚镆,皇帝将他闲置起来;后来又因姚镆请辞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被罢官不用。
3.把上面三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分)
(1)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5分)
(2)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5分)
(3)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5分)
(4)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5分)
(5)猛党卢苏、王受等诈言猛不死,借交趾兵二十万且至,夷民信之。(5分)
参考答案
1.B(①移风易俗,表现不是很突出,④⑥是原则性强)
2.A(不是亲自讲授《五经》,而是请老师讲授)
3.(1) 所以应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严加防范,在坏事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消除它。事情发生了才反应,不也太危险了吗?( “销”“萌”“殆”各1分,大意2分)
(2) 宋绶常常认可夷简的观点,参知政事蔡齐偶有异见,有时政事迟疑不决( “是”“间”“依违”各1分,大意2分)
(3)只有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稍”、“制”“兵”各1分,大意2分)
(4)刚一回到家,就马上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合户”、“箧”、“测”各1分,大意2分)
(5)岑猛党羽卢苏、王受等谎称岑猛没有死,借了二十万的交趾兵力即将到来,夷人相信了这件事。(“党”“诈言”“且”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丙)姚镆,字英之,慈溪人。弘治六年进士。任礼部主事,进升员外郎。提升为广西提学佥事。建立宣成书院,聘请《五经》老师教育学子。桂人祭祀山魈卓旺,姚镆拆毁他的塑像,风俗于是改变。迁任福建副使,不久改为督管学政。正德九年,提升为贵州按察使。十五年,拜授右副都御史,巡察安抚延绥。上疏论边防六件事,都讨论施行了。嘉靖元年,吉囊进犯泾阳。姚镆派游击彭楧从西路出兵,把指挥卜云从狱中释放出来,让他辅助彭楧。半夜拦击,斩杀敌人两个将领,敌人于是逃走了。下诏书褒奖。不久召为工部右侍郎,出京督管漕运,改任兵部左侍郎。
四年,升任右都御史,管理两广军务兼巡抚。田州土官岑猛图谋不轨。姚镆调集永顺、保靖兵力,命沈希仪与张经、李璋、张佑、程鉴各统领士兵八万,分路征讨。而姚镆与总兵官朱麒等攻破定罗、丹梁。采用沈希仪的.计策,交结岑猛的岳父岑璋让他作内应,大败岑猛,斩杀岑猛的儿子岑邦彦。岑璋诱杀了岑猛,进献他的首级。下诏进升姚镆左都御史,加封太子少保,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作官,众将进升级别不等。姚镆请求改设流官,陈述善后的七件事,皇帝回复说可以。于是命令参议汪必东、佥事申惠与参将张经率兵一万镇守当地。汪必东、申惠上书称病而改驻他地。岑猛党羽卢苏、王受等谎称岑猛没有死,借了交趾二十万兵力即将到来,夷人相信了这件事。卢苏等攻城,张经突围逃亡,城地于是沦陷。王受也攻进思恩府。
巡按御史石金弹劾姚镆失策欺君,一并论列前总督盛应期的过失。皇帝以姚镆有功,允许他可不经请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抚剿。卢苏、王受多次请求宽赦,姚镆不答应,要大举讨伐他们。正逢朝廷建议起用王守仁督率两广军队,命姚镆与他共同率领。姚镆称病请求免职,同意他乘驿车回乡。
当初,广东提学道魏校削减各佛寺道观田地几千亩,全都归入霍韬、方献夫等家。姚镆到了广东,追回田地给官府。霍韬、方献夫非常恨他,与张璁、桂萼合力排挤姚镆。说大同应当征讨反而安抚,田州应当安抚反而征讨,都是费宏把国家利益谋划好,酿成南北祸患。当时费宏虽然已离职,还是藉姚镆来排挤他。姚镁所请获准后,正等候接替,千夫长韦贵、徐伍收复思恩,姚镆上呈此事。下诏先赏赐韦贵等,而抚剿的事宜等候王守仁处置。不久姚镆上奏争辩石金前次奏疏,指责石金阻挠用兵养成寇患。石金也再次上疏诋毁姚镆。皇帝先听了张璁等的话,免除姚镆官职闲住。
其后,卢苏、王受又反叛,皇帝渐渐又想起姚镆。十三年,三边缺总制。大学士费宏、李时同时被召见回答有关事宜。费宏举荐姚镁,李时也附和他,于是命令他以兵部尚书总管三边军务。还没上任,费宏去世,姚镆推辞。皇帝不高兴,仍旧免职在家闲住。姚镆被罢免后,举荐的达二十封奏疏,仍然不任用。在家几年后去世。
【明史列传第六十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