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文言文李将军列传的知识

文言文李将军列传的知识

2022-10-21 08:40: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安室透安宥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文言文李将军列传的知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李将军列传的知识,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文言文李将军列传的知识

篇1:文言文李将军列传的知识

一、通假字

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

2.汉军罢?“罢”同“疲”,疲惫。

3.上山陈??“陈”同“阵”,列阵。

4.广详死??“详”同“佯”,假装。

5.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莫”同“幕”,幕府:将军所住的账幕,后泛指将帅办事的地方。

6.军亡导,或失道“或”同“惑”,迷惑。

7.南绝幕“幕”同“漠”,沙漠。

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拘谨的`样子。

9.广家世世受射??“受”同“授”,传授。

10.胡虏益解“解”同“懈”,松懈。

11.然虏卒犯之???“卒”同“猝”,突然。

12.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

用坚其意???(使……坚定)

呵止广(使……停止)

止广宿亭下(使……停止)

2.意动用法

胡兵终怪之???(以……为怪)

3.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山陈??(列阵)

络而盛卧广??(编网兜)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进)

止广宿亭下??(住宿)

4.名词作状语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

南绝幕???(向南)

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

尝夜从一骑出(在夜里)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接近)

后大将军???(落后)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大道理)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委曲详情)

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

三、古今异义词

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

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感动和信任;今义:诚实守信用

四、一词多义

1.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 ?(被)

2.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五、虚词积累

1.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的身份)

今如此以百骑走????(率领)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认为)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来)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用)

广以卫尉为将军????(从,由)

以故得脱????(因为)

2.乃

良久,乃许之(才)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

3.之

大军不知广所之(往)

得李广必生致之

(我)(如果抓获李广就一定要活着押送到我这儿来。致, 押送)

其李将军之谓也(提宾标志)

4.于

固自辞于大将军(向)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被)

5.因

因推堕儿??(趁机)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是必射雕者也/果匈奴射雕者也

2.被动句

为虏所生得/ 其将兵数困辱/ 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士以此爱乐为用

彼其忠实心诚(确实)信(信任)于士大夫也

3.宾语前置句

其李将军之谓也

4.省略句

见匈奴三人,与(之)战/使大军伏(于)马邑旁谷/领属(于)护军将军

置广(于)两马间/广即请霸陵尉与(之)俱/无老壮皆为(之)垂涕

皆为(之)尽哀

篇2: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西汉时,有吴楚之乱,有匈奴侵扰,出了很多有名的武将,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马迁对他的评语,认为他老实木讷,不善于为自己宣传,但他忠义还是得到了人的尊重,就像桃、李都不会说话,然而摘的人很多,还是在树下形成了路。然而我读过《史记-李将军列传》之后,对他却也不那么佩服。

李广虽然有名,但没什么大的军功,最有名的事迹就是一次追敌太深而身犯险境,他让军士们有意摆出有恃无恐的样子,敌兵反怯,于是得而脱险。再有就是射箭入石了,这倒很令人怀疑真伪。另外他的箭法不错,他的名气一大半与箭法有关,但光是武艺高强并不能算好将领。他自己认为屡站而没有军功不能封候是因为没有机会、命运不好,他去问“望气”官员,就是观天象、卜吉凶的官员,官员是相信报应的,引导李广回忆起自己杀了八百个已降的羌族反叛,铸成“大恨”,为此不能当大官。

李广虽然廉,并且爱护手下,但也曾睚眦杀人。他曾因为损兵太多而又一度被匈奴捉住而被判罪,最终免官成了平民。有一次带人晚上骑马外出到了霸陵亭,被霸陵尉拦住,李广的从人说:“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霸陵尉喝醉了不知深浅,偏不放行,说:“在任的将军都不能夜行,何况过去的”。没过多久,匈奴又来了,皇上又让李广当了将军,李广指名要霸陵尉同行,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这比起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李广显得太小心眼儿了。

不过李广虽不让人很佩服,但作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还颇令人同情。李家人得善终的也少。李广本人六十多岁还主动请兵,跟着卫青,卫青不给李广正面对敌的机会,最后还责怪李广误了军期、致使匈奴跑掉,李广要被处分,他自刎而不去再面对“刀笔吏”。李广的堂弟李蔡已经当了丞相了,却因为侵占景帝陵前通道附近的地方而被问罪,不愿上公堂,自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父亲的缘故怨恨卫青,打伤了卫青,被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孙子李陵也去打匈奴,寡不敌众,被捉,却没有像他爷爷那样逃脱,最终降了匈奴,并当了单于的女婿,这样留在汉的老母、妻子和儿子就都被杀了。李家至此彻底败落。说是三代培养一个贵族,其实富贵也不过三代。

篇3: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读了《李将军列传》,第一感觉肯定是觉得李广武艺高超、作战勇敢、智勇双全、仁爱士卒,德才兼备,更为他可惜,为他打抱不平,他那样优秀的一个人,竟没能封侯,始终不被朝廷重用。我们都觉得这是当权者的错,然而李广若是将帅之材,没有理由不封侯,这就说明除了生活的时代对他来说不好,他自身也是有问题的。

性格决定命运,使李广命运如此悲惨的最主要原因,我认为就是他的性格。专制集权的汉武帝时代,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与权贵的关系、与皇上的关系,显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对于李广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一是不善言辞、性情冲动。李广不但平时少言,关键时刻更加无话,不但无话,还有脾气,又倔又横,喜欢这样下属的上司不会很多。二是没有政治见解。汉景帝时代,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役中,李广本应以杀敌夺旗的赫赫战功得到应有的奖赏,却因私受梁孝王赏赐的将军印,而无意间得罪了景帝,结果不但没有被追加奖赏,还埋下了他最终悲剧结局的祸根。李广的头脑简单,从不考虑政治,看不出当政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没有政治上的见识,在专制制度下,性格太直,不会稍微变通一下,肯定对自己是有坏处的,这也是耽误李广前程的一部分原因。三是做事不计后果,甚至有些逞能,如传中所记李广因中贵人而射杀匈奴“射雕者”,以“百骑”而对匈奴千骑,除了勇敢之外,是否还有蛮干的成分?四是滥杀无辜,报复心重。如有一次他被贬为了平民,带人晚上骑马外出到了霸陵亭,被霸陵尉拦住,李广的从人说:“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霸陵尉喝醉了,不放行,说:“在任的将军都不能夜行,何况过去的”。没过多久,匈奴又来了,李广又当了将军,指名要霸陵尉同行,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显得太小心眼儿了。

李广的性格注定了他在当时没有太大的建术,然而他的大多数性格如果不放在官场上来说就是值得人敬佩学习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李广,也确实值得人们喜爱。

篇4:《李将军列传》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

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五:看51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六:作业,总结1——7段文言现象。(略)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8—11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这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三: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总结:

1、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3、文言现象(略)

篇5:李将军列传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

【学习目标】

1、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2、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3、理解司马迁在李广身上寄寓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走近李将军

《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作者司马迁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

二、唐人咏李广

1、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3、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5、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6、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维《滕王阁序》

三、课前热身操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

(2)吏当广所失亡多( )

(3)辄分其麾下( )

(4)广讷口少言( )

(5)以为李广老,数奇( )

(6)意甚愠怒而就部(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

8)遂引刀自刭( )

(9)悛悛如鄙人( )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再试找文中其他通假字。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同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同

(3)行十余里,广详死 同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同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  (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5)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____

(7)专以射为戏,竟死 (8)广数自请行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11)南绝幕,遇前将军、(12)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14)遂引刀自刭

(15)其李将军之谓也 (1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四、课堂进行时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各部分内容)

(1)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

(2)第二部分(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到“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3)第三部分(从“后二岁”到“当死,赎为庶人”)

(4)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

2、主人公形象(用三个八字句概括李广优点,并举例证明之)

3、课堂讨论

对李广的悲剧,历来有“李广数奇”之说,即认为这是他命中注定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4、深入理解

司马迁在李广身上寄寓了什么感情?作为一个史官,是否应该在写史过程中倾注情感;从本文可以看出司马迁什么修史精神?结合本文,联系《太史公自序》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史记》的认识。

篇6: 《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西汉时,有吴楚之乱,有匈奴侵扰,出了很多有名的武将,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马迁对他的评语,认为他老实木讷,不善于为自己宣传,但他忠义还是得到了人的尊重,就像桃、李都不会说话,然而摘的人很多,还是在树下形成了路。然而我读过《史记-李将军列传》之后,对他却也不那么佩服。

李广虽然有名,但没什么大的军功,最有名的事迹就是一次追敌太深而身犯险境,他让军士们有意摆出有恃无恐的样子,敌兵反怯,于是得而脱险。再有就是射箭入石了,这倒很令人怀疑真伪。另外他的箭法不错,他的名气一大半与箭法有关,但光是武艺高强并不能算好将领。他自己认为屡站而没有军功不能封候是因为没有机会、命运不好,他去问“望气”官员,就是观天象、卜吉凶的官员,官员是相信报应的。

李广虽然廉,并且爱护手下,但也曾睚眦杀人。他曾因为损兵太多而又一度被匈奴捉住而被判罪,最终免官成了平民。有一次带人晚上骑马外出到了霸陵亭,被霸陵尉拦住,李广的从人说:“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霸陵尉喝醉了不知深浅,偏不放行,说:“在任的将军都不能夜行,何况过去的”。没过多久,匈奴又来了,皇上又让李广当了将军,李广指名要霸陵尉同行,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这比起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李广显得太小心眼儿了。

不过李广虽不让人很佩服,但作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还颇令人同情。李家人得善终的也少。李广本人六十多岁还主动请兵,跟着卫青,卫青不给李广正面对敌的机会,最后还责怪李广误了军期、致使匈奴跑掉,李广要被处分,他自刎而不去再面对“刀笔吏”。李广的堂弟李蔡已经当了丞相了,却因为侵占景帝陵前通道附近的地方而被问罪,不愿上公堂,自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父亲的缘故怨恨卫青,打伤了卫青,被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孙子李陵也去打匈奴,寡不敌众,被捉,却没有像他爷爷那样逃脱,最终降了匈奴,并当了单于的女婿,这样留在汉的老母、妻子和儿子就都被杀了。李家至此彻底败落。说是三代培养一个贵族,其实富贵也不过三代。

【文言文李将军列传的知识】相关文章:

1.李将军列传翻译

2.李将军列传教案

3.《李将军列传节选》阅读答案

4.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

5.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邓寇列传

6.文言文文体知识要点

7.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要点

8.《李将军》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9.道旁李苦文言文翻译

10.《新唐书·循吏列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下载word文档
《文言文李将军列传的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