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李寄翻译和原文
“asbul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文言文李寄翻译和原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文言文李寄翻译和原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文言文李寄翻译和原文
文言文李寄翻译和原文
李寄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出自《搜神记》。相关文言文内容,一起来看看!
文言文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人与梦,或下谕巫、祝 ,欲得啗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洞,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洞。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蛹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译文
东越的闽中地区有一座庸岭,山高几十里,庸岭西北的洼地中有一条大蛇,七八丈长,粗十多围,当地人常常害怕它。东冶郡都尉及属县的县吏也有不少被它伤害死的。用牛羊去祭祀,因此暂时没有受到大蛇的祸害。后来大蛇又托梦给人,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都尉和县官都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可是大蛇仍无休止的肆虐逞凶。大家一起寻找家生女婢和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养着,等八月初祭期一到,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大蛇一出洞就吞吃了小女孩。接连好多年都是这样,已经断送了九个小女孩的生命。
这一年,又准备招募寻找,没有找到祭祀用的`童女。将乐县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小女儿名叫李寄,想应征前往,父母不同意。李寄说:“父母没有福气,只生了六个女儿,连一个儿子也没有,虽说有后代,却和没有一样。我没有缇萦帮助父母那样的功劳,既然不能供养双亲,还白白地浪费衣食,活着没有什么益处,倒不如早点死掉。卖掉我还可以得到一点钱,拿来供养爹妈,难道不好吗!”父母疼爱孩子,始终不允许她去应招。李寄偷偷地一个人溜走了,无法制止。
于是李寄就向官府请求赐给锋利的宝剑和咬蛇的猎狗。到了八月初祭那天,她便带上剑,牵着狗,来到庙中坐下。她预先用几石米拌上蜜糖,做成糍粑,放在蛇洞口。大蛇爬出洞外,头大得像谷仓,眼睛像两面二尺长的铜镜子,闻到糍粑的甜香气味,就先大口吞食起来。李寄立即放出猎狗,那狗冲上前去咬大蛇。李寄又从后边用宝剑砍伤了蛇几处。蛇受不了伤口剧痛,就猛然跃了出来,到了空地就死掉了。李寄进去探视洞穴,发现九具女孩留下的头骨。她从洞中把这些头骨全拿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真是太可悲可怜了!”说完,李寄就缓步回家去了。
越王听到这件事后,聘李寄为王后,拜她的父亲为将乐令,她的母亲和姐姐们都得到赏赐。从此以后东冶没有任何妖邪一类的东西,有关李寄斩蛇的歌谣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详细
李寄,女,西汉时期人,生卒年不详。当时闽中有座山叫庸岭,高山绵延数十里,在山的西北石缝中有一条大蟒蛇,长七八丈,当地人时常担惊受怕。经常危害百姓。地方官用牛羊祭祀它,但仍不得安宁。当时,有人做梦说蛇精每年要吃十二三岁童女,才能无事。官吏搜求穷人家的女儿每年八月用来祭祀,女孩被送到蟒蛇穴洞,蟒蛇出来吞噬后回洞。每年如此,已有九个女孩被蛇吞食。那一年,官吏搜寻女子去祭蛇,但没有找到人。李寄家中有六个姐妹,李寄最小,且无男孩。她虽年幼,但决心应募作祭女,好伺机为民除害。父母见她年幼,不肯让她去。
李寄为民除害之心已决,她偷偷离开家,求得一把锋利的宝剑和一只会咬蛇的犬。到八月时,先将数石米麦用蜜糖拌好,放在蟒蛇的洞穴洞。不久,蟒蛇闻到香味出洞来吃,只见其头大如斗,目大如镜。李寄全然不惧,先放狗去咬蛇,自己从背后挥剑猛砍蟒蛇。蟒蛇痛得从洞里窜到洞外,李寄仍挥剑斩杀,终于杀死蟒蛇。李寄入蛇穴察看,发现九女的髑髅,全部搬出。李寄怜悯地责备她们说:“你们怯弱,为蛇所食,好可怜呀。”然后慢步回到家中。
李寄斩蛇为民除害的事传到越王那里,越王十分惊奇,聘李寄为王后,拜她的父亲为将乐令。她的母亲和姐姐们都得到赏赐。
篇2:《李寄》原文及翻译
《李寄》原文及翻译
李寄①
东越闽中有庸岭②,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③,长七八丈,大十馀围④,土俗常惧⑤。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⑥,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⑦,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⑧。都尉令长⑨,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⑩。共请求人家生婢子(11),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12),送蛇。蛇出,吞啮之(13)。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14),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15),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16),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17),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18),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19)。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20)。怀剑(21),将犬(22)。先将数石米糍(23),用蜜□灌之(24),以置。蛇便出,头大如囷(25),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26)。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27),悉举出,咤言曰(28):'汝曹怯弱(29),为蛇所食,甚可哀愍(30)。'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31),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32)。
注释
①本篇写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故事。用反衬手法,写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机智。
②东越:汉初小国。在今浙江东南及福建一带。闽中:郡名。庸岭:山名。在今福建邵武县。
③隰(xī息):低湿之地。
④围:计量圆周的长度单位,旧说尺寸长短不一。
⑤土俗:当地风俗。此指当地百姓。
⑥东治:据《晋书地理志》'建安郡'下注,'东治'当作'东冶'。东越国都,在今福建福州市。都尉:郡之军事长官。属城长吏:所属县城的长官。长吏,地位较高的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⑦下谕:下令,晓谕。巫祝:古代以歌舞娱神、与神交通的人。
⑧啖(dàn淡):吃。
⑨令长:皆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为令,万户以下的为长。
⑩气厉不息:指大蛇气焰凶猛,为害不止。(11)家生婢子:即'家生婢',奴婢生的女儿。
(12)朝(zhāo召):初一日。(13)啮(niè聂):咬。
(14)尔时:这时。预复募索:预先又招募寻找童女。(15)将乐县:县名,在今福建西北部。
(16)无相:没有福相。
(17)缇萦(tíyíng提营):其父因罪当受肉刑,缇萦随父入长安,上书请为官婢以赎父罪。汉文帝怜而赦其父罪,并除肉刑。事见刘向《列女传》。济:救助。
(18)潜行:偷偷逃走。
(19)告请:向官府申请。咋(zé责):咬。
(20)诣:到。
(21)怀剑:怀中藏剑。
(22)将犬:带着狗。217(23)米糍(cí词):用米蒸制的食品。
(24)□(chǎo吵):用炒过的麦子磨成的面粉,俗称'炒面'。
(25)囷(jūn君):谷囤。
(26)创:伤口。
(27)髑髅(dúlóu独楼):死人头颅。
(28)咤(zhà乍):感叹。
(29)汝曹:你们。(30)哀愍(mǐn敏):哀叹、怜悯。
(31)聘:送礼物以迎娶。
(32)歌谣:当指歌颂李寄斩蛇的歌谣。
参考译文:
东越国闽中郡有座庸岭,高几十里。庸岭西北的山洞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大十多围,当地人时常担惊受怕。东冶的长官都尉和他所管辖的各县城行政长官,多有(被大蛇)咬死的。用牛羊祭祀,仍旧不能制止(大蛇的)危害。(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郡、县的长官都为这事担忧。只是大蛇(仍然)无休止地肆虐逞凶。他们一同寻求人家奴婢所生的女孩子,连同罪犯人家的女孩子养着。到了八月初一祭祀,(把童女)送到蛇洞口,蛇就出来吞吃童女。多年这样,已经用了九个童女。
这时,又预先招募寻找,没有招募寻找到祭祀用的童女。将乐县的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父母不答应。李寄说:父母没有福气,只是生了六个女儿,没有生一个儿子,虽然有孩子跟没有孩子一个样。女儿我没有淳于缇萦帮助父母那样的功绩,既不能供养(父母),白耗费了穿的吃的.,活着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点死了。卖了我李寄的身体,可以得到一点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父母慈爱,终究不让她去。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没办法制止。
李寄就去访求好剑和会咬蛇的狗。到了八月初一,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先拿来几石糯米做的糍团,用蜜和炒米粉调灌糍团,把(它)放在洞口。蛇就出来了,头大得像谷仓,眼睛像两尺长的镜子,闻到糍团的香气,先吃糍团。李寄就放出狗,狗跑上前就咬,李寄从后头斫出几处伤口。受伤的地方痛得很,蛇因此跳了出来,到了空地上就死了。李寄进去探看洞穴,找到九个童女的头骨,全都拿了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很可悲,很可怜。于是童女李寄缓缓迈步回到家里。
越王听到这件事,就聘童女李寄为王后,授她父亲为将乐县令,母亲和姐姐都得到赏赐。从这以后东冶没有再出现妖邪的东西,有关李寄的歌谣到现在还有。
篇3:闲情偶寄李原文及翻译
李是吾家果,花亦吾家花,当以私爱嬖之,然不敢也。唐有天下,此树未闻得封。天子未尝私庇,况庶人乎?以公道论之可已。与桃齐名,同作花中领袖,然而桃色可变,李色不可变也。“邦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邦无道,至死不变,强哉娇!”自有此花以来,未闻稍易其色,始终一操,涅而不淄,是诚吾家物也。至有稍变其色,冒为一宗,而此类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别者,则郁李是也。李树较桃为耐久,逾三十年始老,枝虽枯而子仍不细,以得于天者独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我欲绳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
翻译
李子是我本家的果子,李花也是我本家的花,本应当对它有所偏爱,但是我不敢。李唐王朝拥有天下时,都没听说这种树得到什么封号。连天子都没有私下庇护它,何况我这样的.老百姓呢?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评论它就可以了。李花和桃花齐名,都是花中的领袖,但是桃花的颜色可以变化,李花的颜色却不可以改变。“国家治理得好,不改变困顿时的节操,这是真正的强硬;国家治理不好,到死也不改变节操,这也是真正的强硬。”自从有这种花以来,就没听说花的颜色有一点改变,始终如一,严守节操,受到污染也不会变黑,这真是我们李家的成员啊!至于颜色稍有一点变化,冒充是同一宗族,却没被这一家族接受,就给它加上一个字以示区别的,就是郁李。李树比桃树更能耐久,年过三十才开始变老,即使老得树枝枯萎了,果实仍然很丰满。这是因为它得天独厚,又能够甘于淡泊,没有用姿色取媚于人。像仙境中的李树一样盘根错节,就可以同有灵性的椿树的寿命相比了。我想继承它的品质却做不到,只有通过写文章来使这些品质得以长久流传下去了。
延伸:闲情偶寄·蔬食原文
吾观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躯骸,件件都不可少。其尽可不设而必欲赋之,遂为万古生人之累者,独是口腹二物。口腹具而生计繁矣,生计繁而诈伪奸险之事出矣,诈伪奸险之事出,而五刑不得不设。君不能施其爱育,亲不能遂其恩私,造物好生,而亦不能不逆行其志者,皆当日赋形不善,多此二物之累也。
草木无口腹,未尝不生;山石土壤无饮食,未闻不长养。何事独异其形,而赋以口腹?即生口腹,亦当使如鱼虾之饮水,蜩螗之吸露,尽可滋生气力,而为潜跃飞鸣。若是,则可与世无求,而生人之患熄矣。乃既生以口腹,又复多其嗜欲,使如溪壑之不可厌;多其嗜欲,又复洞其底里,使如江 海之不可填。以致人之一生,竭五官百骸之力,供一物之所耗而不足哉!
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吾辑是编而谬及饮馔,亦是可已不已之事。其止崇俭啬,不导奢靡者,因不得已而为造物饰非,亦当虑始计终,而为庶物弭患。如逞一己之聪明,导千万人之嗜欲,则匪特禽兽 昆虫无噍类,吾虑风气所开,日甚一日,焉知不有易牙①复出,烹子求荣,杀婴儿以媚权奸,如亡隋故事者哉!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②,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③,是犹作羲皇④之民,鼓唐虞⑤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篇4:李寄斩蛇原文及翻译
李寄斩蛇原文及翻译
原文概述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巳用九女。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乃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指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白话译文
东越的闽中地区有一座庸岭,山高几十里,岭西北山洞里有一条大蛇,七八丈长,十几围粗.当地人常常害怕它。东冶郡都尉及属县的县吏也有不少被它伤害死的。于是人们用牛羊去祭祀,但照样得不到保佑。大蛇有时候托梦给人,也有时下告巫祝,说是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都尉和县官都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可是大蛇妖气造成的灾害并不因此停息。大家一起寻找家生女婢和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养着,等八月初祭期一到,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大蛇一出洞就吞吃了小女孩。接连好多年都是这样,已经断送了九个小女孩的生命。
这一年,大家又在预先寻求招募祭蛇用的小女孩,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将乐县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小女儿名叫李寄,想自愿去应招。父母不同意。李寄说:“爹妈的命相不好,只生了六个女儿,连一个儿子也没有,虽说有后代,却和没有一样。我没有缇萦那种能给父母解救苦难的力量,既然不能供养双亲,只是白白地浪费衣食。活着没有什么益处,倒不如早点死掉。卖掉我还可以得到一点钱,拿来供养爹妈,难道不好吗!”父母疼爱孩子,始终不允许她去应招。李寄偷偷地一个人溜走了,父母制止不了。
于是李寄就向官府请求赐给锋利的`宝剑和咬蛇的猎狗。到了八月初祭那天,她便带上剑,牵着狗,来到庙中坐下。她预先用几石米拌上蜜糖,做成糍粑,放在蛇洞口。大蛇爬出洞外,头大得象个圆顶粮屯,眼睛象两面二尺阔的铜镜子。蛇闻到糍粑的甜香气味,就先大口吞食起来。李寄立即放出猎狗,那狗冲上前去咬大蛇。李寄又从后边用宝剑砍伤了蛇几处。蛇受不了伤口剧痛,就猛然跃了出来,窜到庙中院子里死掉了。李寄进洞一看,发现九具女孩留下的头骨。她从洞中把这些头骨全拿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软弱胆小,结果被蛇吃掉了,真值得怜悯啊!”说完,李寄就缓步回家去了。
东越国王听说这件事,来聘娶李寄为王后,任她的父亲为将乐县令,她母亲和姐姐们都得到赏赐。从此东冶不再出现妖异怪物,歌唱李寄斩蛇的歌谣至今还在那裏流传。
词语解释
啗:吃。同啖。
聘:旧时定亲叫聘。
后:王后。
吞啮:吞吃啮:咬。
无相:没有福气。
告请:访求。请,求。
不听:不答应。
餈: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品。餈,同“糍”。
诣:到。
篇5:文言文《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译文
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天空碧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篇6:李严文言文原文翻译试题
李严文言文原文翻译试题
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事刘守光为刺史,后事庄宗为客省使。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
同光三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衍枢密使宋光嗣召严置酒,从容问中国事。严对曰:“前年天子建大号于邺宫,自郓趋汴,定天下不旬日,而梁之降兵犹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岭,四方万里,莫不臣妾。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藩。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光嗣曰:“荆、湖、吴越非吾所知,若凤翔则蜀之姻亲也,其人反覆,其可信乎?又闻契丹日益强盛,大国其可无虑乎?”严曰:“契丹之强,孰与伪梁?”光嗣曰:“比梁差劣尔!”严曰:“唐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蜀人闻严应对,愈益奇之。
是时,蜀之君臣皆庸暗,而恃险自安,穷极奢僭。严自蜀还,具言可取之状。初,庄宗遣严以名马入蜀,市珍奇以充后宫,而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非奇物而出者,名曰“入草物”,由是严无所得而还,惟得金二百两、地衣、毛布之类。庄宗闻之,大怒曰:“物归中国,谓之‘入草’,王衍其能免为‘入草人’乎?”于是决议伐蜀。冬,魏王李继岌西伐,以严为三川招讨使,与康延孝以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皆迎降。延孝至汉州,王衍告曰:“得李严来即降。”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严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严还,明宗以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如故。
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监。将行,其母曰:“汝前启破蜀之谋,今行,其以死报蜀人矣!”严不听。初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庄宗怒稍解,命知祥监笞严二十而释之。知祥虽与严有旧恩,而恶其来。蜀人闻严来,亦皆恶之。严至,知祥置酒从容问严曰:“朝廷以公来邪?公意自欲来邪?”严曰:“君命也。”知祥发怒曰:“天下藩镇皆无监军,安得尔独来此?此乃孺子荧惑朝廷尔!”即擒斩之,明宗不能诘也,知祥由此遂反。
——(《新五代史·唐臣传第十四》)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
B.初/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
B.初/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
D.初/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大号”指的是天子称帝,定年号。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于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有时遇到大事、要事,还要更改一下年号。本文中,庄宗称帝定的年号为“同光”。
B.“四夷”“九州”“中国”这些叫法,体现了一种以中华文明为尊的世界观。本文中,在唐君臣看起来,自己和蜀国是“中国”,而契丹作为外族,属于“四夷”。
C.“藩”是封建时代用来称呼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并借指边防重镇。如“藩属”“藩国”“藩镇”“藩邦”“削藩”等。本文中“称藩”指自称属国,表示投降归顺之意。
D.“监军”是中国历史上国君或皇帝派身边亲信监督军队以及高级将领行动的一项特殊的军事制度。它是封建皇帝加强皇权、控制军权的重要措施。本文中孟知祥就认为朝廷派监军是对自己的不信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严文武双全,能言善辩。同光三年,他出使蜀国,慷慨陈词,大谈庄宗兴复的盛况,回国后又劝庄宗伐蜀,并亲自领兵出征,功劳卓著。
B.李严忠心为国,不避危险。伐蜀时,王衍指名要他来谈投降之事,大家认为伐蜀之谋出自他手,王衍会怨恨他,但他还是不顾危险,欣然前往。
C.王衍庸碌无为,狂妄自大。他严禁奇货出蜀,使李严的采购珍奇充实后宫之行空手而还;他甚至称可以出蜀的货物为“入草物”,因此惹怒了庄宗。
D.李严利欲熏心,忘恩负义。孟知祥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却主动要求入蜀监视孟知祥,连母亲都劝不住,结果逼得孟知祥造反,并且杀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唐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
(2)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监。
【参考答案暂无】
参考译文
李严,幽州人,初名让坤。在刘守光部下当刺史,后在庄宗部下当客省使。严为人聪明敏锐多才多艺,喜欢骑射,知书善辩。
同光三年(925),出使蜀,对王衍讲唐兴复的盛况,音辞清楚响亮,蜀大臣们听了都做出肃然起敬的举动。衍枢密使宋光嗣设宴招待严,从容谈论中原的'事情。严回答说:“前年天子在邺宫称帝,从郓州到汴州,不到十天就安定天下,梁的降兵达三十万人,东到海,西到甘、凉,北边威震幽陵,南跨闽、岭,四方万里,没有不称臣的。淮南杨氏累世强盛,凤翔李公恃先朝旧好,都派儿子入侍,伏首称臣。至于荆、湖、吴越,上贡赋,进珍奇,愿意和各郡一样者,每月都有。天子施之以德政,威震四方,天下形势,必然统一啊。”光嗣说:“荆、湖、吴越我不清楚,如凤翔是蜀的姻亲,这人反复无常,能相信吗?又听说契丹日益强盛,大国能无后顾之忧吗?”严说:“契丹的强盛,能超过伪梁吗?”光嗣说:“比梁差劣啊!”严说“:唐灭梁如摧枯拉朽,况且比它还差劣呢!唐兵布满天下,发一镇之兵,可灭契丹。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古代王者都存而不论,是不想穷兵黩武啊!”蜀人听严对答如流更加惊奇佩服。
那时,蜀国君臣昏庸政治黑暗,然而依靠天险自寻安乐,穷奢极侈。严从蜀国回来,报告可以攻取的情报。起初,庄宗派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充实后宫,然而,蜀的法律严禁奇货运出剑门关,不是奇货而运出的叫“入草物”,因此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只得金二百两、地毯、毛布一类的东西。庄宗听了,大怒说“:物归中国,叫‘入草’,王衍能避免当‘入草人’吗?”于是决定伐蜀。
冬天,魏王继岌伐蜀,派严当三川招抚使,与康延寿率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都迎降。延孝到达汉州,王衍告知说:“等李严来了就投降。”众人都以为伐蜀的计谋是李严先提出的,而衍怨严极深,不应该去。严听了很高兴,立即骑马入益州。衍见严以妻子母亲相委托,当天就以蜀国投降。严回来后,明宗任命他当泗州防御使,仍然兼做客省使。
后来孟知祥在蜀称霸,安重诲稍加限制,想派个能控制知祥的人,严要求当西川兵马都监。将要去上任,他母亲说:“你以前首先提出灭蜀的计谋,这次去要以死报答蜀人啊!”严不听母劝。以前,严与知祥同在庄宗部下,知祥为中门使,严曾经有过错,庄宗很恼怒下令斩首,知祥叫行刑的人稍缓,进去对庄宗说:“严是小过错,不能因喜怒杀人,恐失掉士大夫的心。”庄宗怒气稍消,命令知祥监督打二十杖放了。知祥对严虽有旧恩,但讨厌他这次来监军。蜀人听说严来,也都恨他。严到后,知祥设酒宴招待从容问他:“朝廷要你来的?还是你自愿来的?”严说“:君命呀!”知祥发怒说“:天下藩镇都没有监军,为什么只安排你到我这里?这是你欺骗朝廷吧?”立即斩了,明宗无法责问,知祥因此公开反了。
篇7:《桑中生李》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桑中生李》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选自晋·干宝《搜神记》)
译文: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
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把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不久就会康复。众人随声传闻,李树因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见,所以远近闻名。而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多,绵绵不断。
时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看见这景象十分惊诧,说:“这哪有什么神仙?这是我种的李树啊。”于是砍掉了它。
篇8:文言文《桑中生李》原文及翻译
桑中生李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 1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2顾:回头3余浆:多余的水4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5豚:小猪谢以一豚:用一只小猪祭谢6众犬吠声: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 7行:不久8翕赫:此指轰动、惊动。翕:聚集。赫:盛貌。 9滂沱:原来形容雨很大。这里指摆满了酒肉。 10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 11众犬吠声:本意为一只狗叫,许多狗也会跟着叫起来,比喻众人盲目符合12就斫:跑去砍了。就,接近。斫,砍13.亦行自愈:自己也会逐渐痊愈。亦,也。愈,病好了,此指痊愈。
翻译 :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以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自然就会好。这样一来,众人便你一声我一声地附和传说为:“李神能使瞎子重见光明。”远近涌动,树下车马成千上百,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快就堆成了小山,绵绵不断。时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见此情形不禁觉好笑,说:“这树有什么神灵呀?它不过是我随便种下的。”于是顺手砍掉了它。
【启示】
故事批评了那些不进行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眼睛的人们,以及这种不正常的随波逐流的'社会心理、社会现象。
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所见。
篇9:文言文《桑中生李》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选自晋·干宝《搜神记》)
译文: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
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把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不久就会康复。众人随声传闻,李树因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见,所以远近闻名。而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多,绵绵不断。
时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看见这景象十分惊诧,说:“这哪有什么神仙?这是我种的李树啊。”于是砍掉了它。
篇10:文言文《清史稿·李清时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清史稿·李清时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①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②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③,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注]①帑(tǎng):国库中的钱币。②葑(fēng):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译文:
李清时,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任编修的职务。乾隆十四年,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办完丧事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乾隆二十二年,提升为运河道。
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讨论这事的人有的打算用捆扎成的护岸的东西,将花费六十万国库银两;有人打算修建石头的堤坝,将花费三百万两库银。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行走,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把碎石块投到海水中,退潮后用木桩拦住,在上面填上土,加固成堤坝,李清时就参考了这种办法。因为运河东西两岸都是水,取土困难,下令用石头堆砌在两边,在中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曹县发水,水流入微山湖,从韩庄湖口流出,韩庄闸口狭小,水不能流出,就下令毁掉闸北的石堤,在地面挖沟泄水。这事被皇上知道,皇上命令在这个地方修建一道滚水坝,高一丈二尺多。李清时请求降低到一丈高,让湖水下降到一丈后,就关闸蓄水。泗河经过兖州流进府河,济宁城东过去有杨家坝,堵截河水使之流进马声湖,蓄水补济运河,到了伏天秋水暴涨不能排出,淹没了农田,李清时下令改堤坝为闸口,看水势大小来开启或关闭。汶河分流进入蜀山湖和马踏湖,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的少,向北流的多,后来就反过来(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较浅,船不能过。李清时重新调整分水口,让南边的堤坝加长,北边的堤坝缩短,作为控制河水蓄积和排泄的措施,同时降低何家坝的高度,让汶河水向南的减少,向北的增加。
乾隆二十九年,李清时调任江南准徐道。三十年,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皇上赏赐绸缎和貂皮给他的母亲。因为每年修缮河堤时,管事的人不衡量地势的高低,过度花费库银,却没能让低洼的地方增高;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测量(提供)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等到入伏后秋水暴涨,耿家寨(又称十四堡)河水超过旧堤,全靠预先修筑的新堤才免过水灾。李清时整治征募河工、征收材料方面的各种弊端,每年减少征收材料达一千多万斤。乾隆三十一年,运河东岸决口,李清时自己向上请求处分,皇上宽恕了他。乾隆三十二年七月,任命他为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个县遭受水患,李清时认为小清河下游堵塞,所以上游才决口,下令让有关官员调查验证。这时突然发病,请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乾隆三十三年去世。
李清时治水善于观察推断水势状况,探究事情的原委。常常乘小船出入于荒草丛生的湖泽、河叉废港之中,有时徒步考察巡行,征询走访,一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才实施修建工程。
【文言文李寄翻译和原文】相关文章:
6.简短文言文和翻译
10.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