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秋水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秋水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2023-10-05 08:14: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思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秋水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秋水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秋水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篇1:秋水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秋水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 ,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①,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③我邪?”

【注释】①鹓鶵:yuān chú。②鸱:dī鹞鹰。③吓:怒斥

6、在【甲】文横线处应填写 , 。(2分)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百川灌河 ( ) (2)望洋向若而叹 ( )

(3)或谓惠子曰 ( ) (4)仰而视之曰( )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或谓惠子曰 我之谓也(《秋水》)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③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1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非 梧 桐 不 止 非 练 实 不 食 非 醴 泉 不 饮。

11.【甲】文的寓意是什么?(2分)

12.【乙】文中庄子讲鹓鶵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案

6、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2分)

7.(1)注入(2)抬头仰望的样子(3)有人(4)表修饰(4分)

8.D(2分)

9.(6分)(1)因此河伯自己很得意,认为天下最美的景色都在自己身上。(2)况且我曾经听说有认为孔子见闻少,伯夷道义轻的人

(3)惠子辅佐梁国,庄子前往拜见他。

10、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2分)

11、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事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闻见而骄傲自大。(2分)

12. 讽刺惠子是利裕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2分)

翻译: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篇2:文言文《秋水》阅读答案

关于文言文《秋水》阅读答案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秋水时至: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东面而视: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吾非至于子之门 D. 生于忧患

3、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

4、本选段主旨为: 【参考答案】

1、(1)按季节时令而发洪水(2)认为(3)面朝东(4)轻视

2、C

3、这是说的我啊。

4、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不要坐井观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

篇3: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迁南京工部主事,历右通政使。二十二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初,总兵官李成梁破杀泰宁速把亥,其子把兔儿弟炒花据旧辽阳以北,居两河之中,益结土蛮为患。其年四月,把兔儿围辽阳,朵颜小歹青、福余伯言儿分犯锦、义,掠清细河,巡抚韩取善坐免。化龙受事甫两月,把兔儿与伯言儿等寇镇武,又约土蛮子卜言台周犯右屯。把兔儿先至吴家坟。化龙与总兵官董一元定计先击把兔、伯言儿,伯言儿中流矢死,把兔被伤。卜言台周至,攻右屯不利,亦解去。于是把兔、小歹青、卜言台周益相结,谋复前耻。化龙与一元严备之。一元又出塞:捣巢有功,而把兔伤重竟死,边塞袭服。化龙进兵部右侍郎。三十一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开淤河,由直河入洳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避黄河吕梁之险。以忧母去,未代。叙前平播功,晋兵部尚书,加少保,荫一子世锦衣指挥使。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化龙以京营①根本,奏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又上屯政十二事,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空署。未几,尚书萧大亨亦致仕,化龙掌部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数万,九门昼闭。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辽战士二万余皆老弱,而税监高淮肆虐,辽人切齿。化龙请停税课,且增兵万人,又条上兵食款战之策,帝皆不报。一品秩满,加柱国、少傅兼太子太保。卒官,年七十。谥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京营:明代京军编制,分设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龙受事甫两月                                      甫:才

B.以忧母去,未代                                     代:代理

C.胥吏易之                                               易:轻视

D.巡抚韩取善坐免                                     坐:被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化龙勤政的一组是

①悉召置之法    ②破杀泰宁速把亥

③定计先击把兔、伯言儿④奏开淤河

⑤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⑥请停税课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化龙担任工部右侍郎时,疏通由直河人洳口到夏镇二百六十里的河道,避免了黄河吕梁那样的.险阻,李化龙因功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少保。

B.任戎政尚书期间,李化龙立足京营,向皇帝上疏提出很多兴利除弊的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七十岁死于官任,谥号襄毅。    ,

C.李化龙二十岁就担任嵩县知县,明察秋毫,处置了那些奸吏,一时嵩县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D.二十二年夏,李化龙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与总兵官董一元合力,先后消灭了勾结作乱的伯言儿、把兔儿,边塞安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元又出塞,捣巢有功,而把兔伤重竟死,边塞袭服

(2)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数万

篇4: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关于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6分)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善回人主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中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皆严装已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尝得佳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小题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

小题1:(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小题1:(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分析。

篇5:阅读文言文及练习题

阅读文言文及练习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

【乙】初,权谓①吕蒙曰:“卿今当涂②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③为博士邪!但当涉猎④,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⑤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注释】①谓:告诉;②当涂:当道、当权;③治经:研究经典;④涉猎:粗略地阅读。⑤士:读书人。

1.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

(2)及为相  (   )

(3)家人发箧视之(    )

(4)肃遂拜蒙母(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

C.跪而拾之以归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熟悉 (2)等到 (3)打开 (4)于是

2.(1)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或者:太祖常用多读书来劝告他。)

(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3)我难道是要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学问精深的人)吗?

3.A

4.示例: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意思对即可)

篇6: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三句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欹(qī):倾斜。②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与________应该相结合。

4、思考。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论语》中的经典名言都是孔子的语录,你认为这一看法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教诲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2、一个人要谦虚,不能自满。

3、态度 学 思

4、(1)孔子要想检验宥座器的特点。

(2)有必要。因为孔子听说过,但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都能确认。(提示:也可答没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了守庙人的证实,没有必要这么麻烦。)

5、不对。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在课文中就有两段曾子的名言,这不是孔子的语录,只能是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以上主观题,意思对即可)

【秋水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相关文章:

1.秋水文言文翻译

2.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练习题

3.课外节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4.《曹植聪慧》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5.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邓寇列传

6.文言文黄庭坚论书法阅读练习题

7.文言文选段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8.《资治通鉴》文言文练习题

9.高中文言文练习题

10.《咏雪》文言文练习题

下载word文档
《秋水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